盧家大屋由即日起一連兩周,將繼續展演安徽省民間的傳統技藝 ── 皮影雕刻和核雕,邀請著名藝術家何澤華及馬勇兵即場展演並舉行工作坊。展演活動日期至11月2日。 皮影雕刻家何澤華,從小受父輩的耳濡目染,對皮影的雕刻、製作研究頗深。十多年來一直從事皖南民間皮影藝術的設計雕刻製作工作, 2000年成立了“何澤華皖南皮影工作室”,成為目前國內唯一能保持原生態皮影演出的民間團體。 皮影戲在安徽皖南地區經歷了4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明末清初時期,大量湖北移民的到來,同時帶入了皮影戲。這種民間娛樂被當地勞動居民視為“動畫小電影”,深受民眾的喜愛。何澤華表示,皮影以小水牛皮和小黄牛皮製作,皖南皮影刻製的獨特性在於“推皮觸刀”,即執刀的手不動,另一手則移動牛皮來完成雕刻,有別於其他的流派。除此以外,還要掌握刻、扎、鑿、打、挑的雕刻技藝。雕刻技法上有一套工序要訣:“先刻頭帽後刻臉、眉眼刻完刻鼻尖,鬚髮服飾全刻完,最後整裝把身安。” 工藝家馬勇兵自小喜歡根雕,在鄉下採集根雕材料的過程中,馬勇兵發現桃核的紋路也很自然,能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從此開始核雕創作。他無師自通,連雕刻用的工具都是自製的。馬勇兵的核雕風格獨特,刀工精巧細緻、寓意深遠。善於核雕、根雕、盆景、篆刻等多門手藝,其至今共創作核雕作品一千餘件,被業內人士譽為“宣城核雕第一人”。 核雕工藝從果核的採摘、選擇、構思、雕刻以至包漿(核雕的一種保養方法)均需具備毅力、眼力、構思及深厚的文化底蘊,方能賦予核雕藝術品無窮生命力。馬勇兵表示,“每一件作品都是唯一的,無法複製的。” 那些核雕看似隨心所欲而作,但裏面卻包含了刻者無數的心思及深厚文化功力。他指出,核雕製作先是看一個桃核的紋路、質地;然後這些紋路就能幻想成花鳥蟲魚、人物或器皿了,最後就是製作,全神貫注,一氣呵成。 兩位安徽省民間工藝家展演活動,歡迎廣大市民及遊客前往盧家大屋欣賞。而週末設有工作坊,可以藉此共同學習傳統手藝及互相交流心得。工作坊的時間安排如下:皮影雕刻工作坊10月25日(週六)及26日 (周日)下午三時、11月2日(周日)上午十時舉行;核雕工作坊10月26日(周日)上午十時、11月1日 (周六)及2日(周日)下午三時開始。報名費用為20元正,學習時間約為兩小時。由11月4日起,安徽民間工藝活動將有剪、撕紙及刻銅的民間手藝展演,內容精彩獨特。如欲查詢更多活動資料,可於辦公時間致電8399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