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政府在兩諮詢會上解釋九座小巴引入原因


為了廣泛收集社會意見和建議,優化《公共交通優化整治方案2008》內容,「公共交通政策小組」近日分別諮詢運輸業界和專業界別的意見。小組組長汪雲回應業界所關心的“九座位車輛客運服務”時強調,該服務所行駛的路線是「點對點」,由政府制定行駛路線,亦有異於現時的士的經營模式,故不會與的士業界構成競爭。汪雲並稱,政府現正聽取社會各界對諮詢方案的意見,故歡迎運輸業界和社會各界繼續提供可優化方案的建議。 公共交通政策小組分別於上周和昨日(四月二日)舉行《公共交通優化整治方案2008》諮詢會,運輸業界較着重關注“九座位車輛客運服務”的引入,專業界別大多支持政府推出的整治方案,但政府在開放巴士路線經營時,要關注到對盈利較高及欠盈利的巴士路線之整合。此外,對於方案建議的“九座位車輛客運服務”則有不同的意見,有認同公司營運模式,亦有意見傾向以個人模式經營;另有建議該項服務的路線與現時的巴士服務採用綑綁式開放競投。 服務與的士不構成競爭
小組組長汪雲在運輸界別的諮詢會上指出,政府現仍不斷聽取社會各方面對有關方案的意見和建議,在經過全方位的諮詢並綜合分析各方意見後,會優化方案內容。但汪雲再次強調,有關“九座位車輛客運服務”的構思,經營者必須是公司模式經營而非個人經營,並必須具備經營巴士服務的能力、設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收費制度,此是相當重要。而公司經營的另一好處是營運者可因應不同時段的客流量,靈活調配人手,充分發揮人力資源。 構思中的“九座位車輛客運服務”,所行駛的路線是“點對點”,由政府制定指定行駛路線,有關車輛亦只能按規定發車點和落車點上客和落客(中途不停站),這種運作模式比現時的巴士要求更嚴謹,更重要的是“點對點”的運作方式,可減低與公共巴士服務和的士服務之間所潛在的競爭,避免出現功能和資源重疊問題。由於有異於現時的士的經營模式,故不會與的士構成競爭。這亦是為何政府不考慮採用個人方式經營的原因,避免出現“爭客”的惡性競爭及路線重疊的現象。 補充的士巴士服務不足
政府在構思引進有關服務主要是回應社會大眾的訴求,而在構思時已考慮和平衡各方面的權益,包括市民。汪雲強調,各種公交工具有不同的服務對象,政府提出引入“九座位車輛客運服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服務弱勢社群、補充現時的士和巴士未能服務的區域,尤其是道路條件受到限制的舊區。他更舉例現時已試行了數個月的山頂醫院循環專線,是使用中巴行駛,但實際上用九座位小巴已可滿足其客量需求,這可將騰出的中巴司機轉而駕駛大型巴士,改善公共巴士的人力資源分配問題。他理解業界的憂慮,並指現時方案仍是諮詢階段,故歡迎業界積極發表意見和建議。 日後續推更多諮詢方案
但隨著城市的發展,公共巴士服務仍佔重要地位。而讓市民享有高效和高質素的公交服務,乃是本次提出《公共交通優化整治方案2008》的主要目的。汪雲承認現階段必須加快進行公交優先的安排,包括路權優先、站場設計和道路優化等措施,讓公共巴士有條件提升班次,滿足居民的乘車需求,但推行的過程必須要按部就班,並要充份聽取社會的意見。 他同時指出,政府整體交通整治思路是先優化公共交通,但面對眾多的交通問題,政府必須按先後緩急去處理。而是次《公共交通優化整治方案2008》只是政府推出的第一份方案,未來將因應新的規劃適時推出更多的諮詢方案,聽取社會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