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政府將實施多種手段壓止路環非法工程<br> 當中不排除引入斷水斷電措施
土地工務運輸局聯同水電公司於1月22日到路環舊市區巡視,了解近期新增並仍在施工的非法工程的情況,以至其所延伸的非法用水用電問題。在搜集資料後,政府將會制定多項打擊措施,當中不排除聯同水電公司實行“斷水斷電”行動,以遏止非法工程的新增。
有非法工程同涉及偷水偷電
是次巡視主要針對那些經屢勸無效仍繼續施工的非法工程進行現場資料搜集,巡查期間,更發現有關工程同涉及違規用水用電(包括偷水偷電)的現象,其違規情況主要歸納如下:
在違規用水方面,有人非法接駁政府設置於公共地方的公共供水點(俗稱“街喉”),或在不容易察覺的環境非法接駁自來水公司的供水網,直接盜用水資源;另一種情況則是在合法水錶的喉管上接駁水管,直接取水。至於違規用電方面,有關人士更換大於原供電合約訂定功率的斷路器;亦有個案是為了逃避電力公司人員巡查而刻意將斷路器上標示的功率擦掉;另一種情況則與違規用水相類似,即從一個合法電錶裝置或從公共電力裝置非法接駁至架空電線,以便供電給非法建築物使用。
行為損居民利益危公眾安全
鑑於違規行為影響供電網及供水網的穩定性,更可能引致電網及水網出現故障而影響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而非法接駁水網更有機會引致滲漏,甚至者引致供水喉管爆裂,浪費珍貴的自來水;至於非法接駁電網亦有可能導致漏電及火災,嚴重危害市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
考慮到違規用水用電不僅損害到路環居民以至本澳居民的整體利益,甚至對公眾安全構成潛在威脅,水電公司日內會對路環市區內一些涉及偷水偷電以及其他違規用水用電的個案進行斷水斷電,藉此亦期望起到阻止工程繼續進行的作用,從而確保路環市區能按既定的城規發展,保留其獨有的風貌。
多項措施齊下遏止個案增加
為了進一步加強打擊路環市區的非法工程,政府將推出多項針對性措施,除會按現行的法定程序處理非法工程外,更成立了專責的工作小組,加強巡查工作,以便及時對新增個案啟動禁止施工程序;倘巡查中發現在建的違規工程有可能涉及到違規用水用電的情況,工務部門會同步知會水電公司作即時跟進;一經證實並經勸止後有關人士仍繼續施工,政府不排除聯同水電公司進行斷水斷電行動,務求遏止其違規用水用電行為以及非法工程的進行,同時亦會追究其違規的法律責任(如偷水偷電者可能要負刑事責任);若有關人士其後依然罔顧法紀再利用其他手段令工程得以恢復施工,政府會採取法律行動甚至展開清拆行動,絕不姑息。
違規供水供電者被中止合約
在當日的巡視中,政府及水電公司人員亦發現了有一些雖沒有進行非法工程但卻涉及違規用水用電的個案,如私自更改電錶斷路器,甚至擅自將自來水或電力轉售或轉讓給非供水供電合同所規定的地點,有關行為均分別違反了澳門電力股有限公司或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的供電和供水規章,由於有關行為同樣影響到供水供電網的穩定性,政府亦會聯同水電公司對有關違規人士實施斷水斷電,以維護居民利益保障公眾安全。 倘違規供水供電者涉及盜用的情況,同有機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有途徑供申請樓宇維修重建
政府十分關注路環舊市區居民的居住問題,雖然一直以來均提供了途徑供居民申請樓宇維修,但為了令路環可持續發展和提升路環居民的生活質素,政府多年來積極尋求方法協助路環居民維修樓宇。去年下半年,就實施了“路環舊市區詳細建設規劃”,為路環舊市區的活化以至相關問題能依循既定的城規下而得以開展和理順,以及為處理路環舊城區住屋問題,均提供了有利條件。同年十月,政府亦推出了路環舊市區土地批給申請計劃,目的是按現行法律,以維持現有樓房或重建方式,並在符合城市規劃及現行建築條例的前提下,讓回歸前已居住在路環舊城區但未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居民,透過土地批給,取得繼續在原址居住或商住的權利,逐步處理歷史遺留的問題,並為活化路環舊城區的工作提供基礎。
因此,有意將居住的樓房進行維修或重建的路環居民,可以透過上述途徑向政府提出申請,只要計劃是符合有關城市規劃及文化部門的要求,政府對申請依法處理。然而,對於霸地、不合法修葺及重整的非法工程,定會嚴厲打擊。 有人非法接駁公共供水點盜用公共水資源有人士非法接駁架空電線以便進行違規用電或供電政府及水電公司人員到路環市區現場了解非法工程情況
…
衛生局呼籲心血管病患者不可服用含西布曲明的減肥藥
近日歐盟、美國以及澳洲等國家的藥物監督管理部門陸續發佈關於減肥藥西布曲明(sibutramine)安全性的最新資訊。西布曲明是治療肥胖症的處方藥物,市民必須獲醫生處方才可服用。基於服用西布曲明導致心血管病的風險大於其帶來的益處,歐盟決定撤銷所有含西布曲明藥物的銷售許可,到目前為止,美國及澳洲等地並沒有宣佈停用上述藥物,但要求生產商在說明書的禁忌症一欄中加入一系列心血管疾病。衛生局正密切留意相關事件的進展及關於該藥不良反應的信息,並會因應情況作出適當的處理。
基於以上所述,臨床醫生不應處方含西布曲明的藥物予有心血管病史的病人,包括患有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病發、心絞痛) 、中風、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外周動脈疾病以及高血壓等病人,藥劑師亦應向病人作出相應的用藥輔導。
衛生局現呼籲正在服用上述減肥藥的市民諮詢醫生意見,以決定是否繼續服用該藥,如在服藥期間感到任何不適,應立即就診。醫生及藥劑師應將懷疑由上述藥物引致的不良反應通報衛生局藥物事務廳。如有任何疑問,可致電66833329或於辦公時間致電85983523向衛生局藥物事務廳查詢。
…
捐血中心助骨髓捐贈者抽取血液樣本
早前衛生局捐血中心接獲一病人家屬要求,協助其現居於葡國,患有白血病急需骨髓移植的6歲孫兒,尋找白細胞抗原(HLA)與病兒吻合的骨髓捐贈者,至今仍未能於患兒親屬中和國際骨髓捐贈者資料庫中尋獲與患兒人類白細胞抗原吻合的捐贈者。 由於患兒是中葡血統的後裔,於土生葡人社群中覓得吻合骨髓的機會較大。衛生局於一月二十一日向捐血中心資料庫的一百九十三位土生葡人捐血者,發信函知會並邀請他們盡快到澳門捐血中心登記成為志願骨髓捐贈者。 上述信函發出後,當局接到許多電話查詢,並約有十位土生葡人到捐血中心登記成為骨髓捐贈者,並抽取了血液樣本。 衛生局呼籲年齢介乎18至60歲,身體健康的本澳土生葡人,獲悉後請於2周內親臨澳門捐血中心辦理登記手續和抽取血液樣本。查詢電話28752522李醫生或許醫生。
…
校園節能意識和節能行為問卷調查結果
為了解學校在推行校園節能文化,持續改善和提昇能源效益的狀況,能源業發展辦公室去年對全澳中小學校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參加了校園節能文化活動的學校中,58%更換了節能設備,更換比例達62%,有近半學校制定用電指引,75%將節能加入日常教育內容,且平均電力消耗下降近12%。
這一項針對學校能源效益狀況進行的問卷調查,是能源辦在去年下半年面向全澳進行的大型能源效益狀況調查的學校部分,共抽樣訪問32家中小學校,了解學校在能源消耗、節能行為、節能意識等情況。其中調查顯示,能源辦在2008年開始推行面向全澳中小學校的校園節能文化活動,兩年已有41%的學校參與,參與的學校當中,58%更換了節能燈具(更換比例為62%),50%制定用電指引,75%將“節能”加入日常教育内容中。而且,參加學校在採取相應的節能措施后,有73%的平日消耗電力有下降,平均下降比例為12%。 受訪學校所採用的節能方法,佔93%為不使用時關閉耗電設備,而制定照明、空調系統保養方案並定期執行佔61%﹔已使用的節能燈有48%(表一)。此外,還有75%受訪學校表示在未來會購買節能產品,認為可以促使學校購買節能產品的原因包括政府的節能意識宣傳、相應的鼓勵政策和技術支援等(表二)。 至於受訪的1018名學生對節約能源的看法和節約能源的行為方面,絕大多數學生意識到節約能源的重要性,96%學生認為在不妨礙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注意節約能源,以及應當儘量少消耗能源,盡一切可能節約能源(圖一)。表示會及時關閉不使用的電器佔72%,見到浪費能源的行為會主動制止或勸阻的佔38%。但是會主動宣傳節約行為的僅佔11.7%。 對比2005年對學生所進行的同類問卷調查,上述有關學生對節能看法和節能行為的上升幅度雖然不大,只在5%以內,但對比2005年已改善,顯示能源效益和節約能源的宣傳和推廣收到一定的成效。 總括而言,通過這一次面向參與校園節能文化活動的學校和學生所進行的問卷調查反映,多數學校都已認識到節約能源的重要性,並已一定程度上實踐到日常的校園生活中。但調查同時亦發現,在節能意識和節能行為方面,2005年到2009年的改善幅度不大,能源效益和節約能源的意識及行為仍有提昇的空間,反映節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恆。
附表
…
配合科學館對外開放 孫逸仙大馬路增斑馬線設施
澳門科學館將於本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為提供更便捷的路徑讓市民及遊客前往科學館,交通事務局於孫逸仙大馬路,即文化中心對出路段增設斑馬線,並於科學館周邊路段增設方向指示牌,指示行人前往科學館的方向。 現時,行人若要由文化中心前往科學館方向,主要取道行人天橋橫過孫逸仙大馬路,或經文化中心廣場與漁人碼頭之間的斑馬線前往,路程較為曲折。配合澳門科學館將於25日正式對外開放,預料將有更多市民和遊客前往科學館一帶,為方便市民可以更快捷和安全地前往科學館,交通事務局於孫逸仙大馬路,即文化中心對出路段增設斑馬線,並附設“人行橫道”標誌牌及馬路減速帶等配套設施,以加強保障行人過路安全。交通事務局呼籲駕駛者行經上述路段時,注意有關交通設施,並應減慢車速及禮讓行人優先橫過馬路。 交通事務局未來會繼續增加及優化本澳的行人過路設施,務求為行人提供更安全、可靠及方便的過路環境。
…
行政法務司司長與政府部門領導人員溝通交流
行政法務司陳麗敏司長與政府部門領導人員於日前就新的領導及主管人員通則進行了座談,加強溝通交流,讓各領導人員更清楚瞭解有關法規的理念、目標及各自職責,藉以準確及貫徹落實。 座談會首先由行政暨公職局朱偉幹局長簡介第15/2009號法律《領導及主管人員通則的基本規定》及第26/2009號行政法規《領導及主管人員通則的補充規定》的內容。 陳司長感謝部門領導人員及全體公務人員在過去10年為特區政府作出的努力及貢獻,但亦重申特區政府及社會對部門管理層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特區領導級官員擁有公權力,關係到公共利益的維護及全體市民的福祉,要時刻檢討,善於總結經驗,嚴格及正確執行《基本法》及現行法律。 各級公務人員包括領導人員亦須提高道德操守及個人修養,依法施政,廉潔奉公,團結一致,同心同德,把社會整體利益放在首位,體現公僕精神及高度的使命感及責任感,為成功落實“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及高度自治,繼續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加強義務及問責方面,第15/2009號法律第9條規定領導主管必須履行“專職性義務”,專心一致為特區政府服務,不得兼任其他公共職務或官職,不得從事或透過他人從事私人業務。第14條規定領導人員每年須接受監督實體的工作表現評審,作為委任續期或終止、擔任其他職務、公開表揚或獎勵的依據。第21至23條訂定有關人員可因犯錯、過失或違法行為而被問責的更有效機制,除了以往領導主管在執行職務時已須負上民事、刑事、紀律和財政責任外,在第23條增設領導須承擔“特定責任”,要求忠誠地協助政府制定所屬領域的政策,以及組織和領導其部門,以便與監督實體緊密合作,確保政策的執行。 在領導人員的離職限制(“過冷河制度”)方面,第19條規定有關人員擬自其定期委任終止之日起計6個月內從事私人業務者,應事先向行政長官申請許可,並由直屬行政長官的“公共行政道德操守委員會”對申請進行分析及給予意見。 除加強問責外,新法律第4、5、8、13及14條提出了一系列革新及具積極性的綜合規範,改善工作條件待遇,創設激勵士氣及優化人事管理的機制,包括聘任、任用方式、代任、調職、薪俸及獎賞等。 其中第13條規範的“職務調動”制度,特區政府可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及部門職能調整,對領導及主管官職據位人在其定期委任期間內,可隨時被調往其他部門、實體或組織附屬單位,以臨時代理的方式執行與其職務狀況相符的其他職務。此機制有利特區政府對人力資源的靈活調配及完善公共行政管理,為領導主管提供更多工作實踐的機會,讓管理經驗更多元化,且有助提高管治能力。
她強調,新法規的實施對領導級官員有新的要求,作為政府部門管理層的領導級官員,比起一般公務人員需要負上更多及更大的責任,不但肩負起帶領員工的職責,發揮管理及協調職能,並且在改革過程中起着以身作則的作用,凝聚團隊力量,堅持貫徹落實特區政府施政理念下的既定政策,而不應因個人主觀意志而偏離大局,影響整體合作及政策措施的執行效果。 在具體工作方面,她要求各部門領導應履行責任,就已實施(如職程制度)或陸續推出的新公職法律制度,主動向部門的行政人事單位提供支援,遇有困難再由行政暨公職局作出統籌協助。 是次座談會討論氣氛活躍,行政法務司司長與百多名領導人員進行了良好的互動交流,分享彼此經驗,集思廣益。未來將會陸續舉辦更多類似形式的活動,加強執政團隊的合作溝通,整體提高管治能力,讓特區政府的施政工作更有效落實,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促進本澳的可持續發展。
…
關閘廣場地下行車隧道周六、日凌晨封閉
配合搬運及起卸建築材料,介乎關閘馬路與永定街之間的一段關閘廣場地下行車隧道將於周六(23日)及周日(24日)凌晨0時30分至早上6時封閉,交通事務局呼籲駕駛者留意有關交通改動。 配合土地工務運輸局建造行人天橋工程,需要搬運及起卸建築材料,介乎關閘馬路與永定街之間的一段關閘廣場地下行車隧道將於周六(23日)及周日(24日)凌晨0時30分至早上6時封閉,期間,由巴波沙大馬路方向的來車將不能右轉入地下行車隧道,必須左轉往何賢紳士大馬路方向行駛;從馬場北大馬路方向的來車則需取道關閘廣場的行車道,同時N1夜間路線巴士亦會因應上述交通措施相應作出改道。 交通事務局提醒駕駛者遵守現場所設的臨時交通標誌,並服從交通警員指揮。市民亦可登入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或交通地理資訊網traffic.gis.gov.mo瀏覽是次臨時交通改動詳情。
…
行人天橋今明夜間及周末施工
關閘廣場東側臨時行人天橋因施工需要,今(廿二日)晚上八時至翌日早上八時;以及明(廿三日)晚上八時至翌日下午五時止,獲暫時放寬施工時間及噪音時間管制,以便在夜間非繁忙交通時段進行吊裝天橋橋面及相關配套工程。 同時,為免對附近居民造成太大噪音滋擾,工程將會盡量避免於夜間使用較大噪音的機械設施進行施工。
…
本地新增四名確診感染甲型流感
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大流行警示維持在6級,嚴重程度為中等;本澳警示級別為第6級藍色,本地疫情為一般。 1月21日,因流感樣症狀而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症室求診的兒童占兒科求診人數的41%,成人則占成人求診人數的21%。1月22日,本地沒有班級因流感樣徵狀群集事件而須停課。另新增4人確診感染甲型H1N1流感。由去年6月18日至今,累計已有3565人確診感染新型H1N1流感,17名感染者患肺炎,4名感染者需要使用呼吸機治療,2名感染者死亡。衛生局仍在繼續密切監測學校、院舍和其他機構流感流行情況。 截至1月22日下午,本地持續沒有新增甲型H1N1確診患者須入院。目前沒有確診患者住院接受治療。 1月22日,有973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由去年11月23日至今,累計已有95098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當中持外地證件的人士有4015人次。
…
澳門少年合唱團成立五週年音樂會
文化局澳門演藝學院轄下的澳門少年合唱團,將於本月23日(星期六)晚上8時,在玫瑰堂舉行《澳門少年合唱團成立五週年音樂會》。 澳門少年合唱團於2004年成立,是一個本澳的學生合唱團,共有160多名團員,分別來自各中小學,年齡由6至18歲,分為兒童組及少年組。團員需經過嚴謹的考核和甄試後,才能正式加入。團員由學院經驗豐富的專業導師指導,通過每週定期的訓練,接受全面性的培養,包括合唱訓練、視唱練耳、音樂理論、音樂欣賞等。由於訓練及教學方式從實際出發,致力為團員提供系統性和規範性的音樂教育,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在過去的5年中,該合唱團在多項演出活動中,累積了不少寶貴的經驗,同時又在多項重要的比賽,取得優異成績。2004年7月,赴無錫參加《第七屆中國國際合唱節》,獲得優秀表演奬及優秀伴奏奬;2005年至2006年期間,參與《東亞兒童藝術節》、《第十七屆澳門藝術節》、第十九屆及第二十屆《澳門國際音樂節》之演出,獲得聽眾及專業人士的一致好評;去年8月,合唱團又成為澳門特區唯一代表,參加了在內蒙古舉行的《第三屆全國少年兒童合唱節》,在眾多參賽省市隊伍中脫穎而出,奪得最高殊榮的「小百靈杯」。去年12月,澳門少年合唱團團員蘇斐在《澳門回歸十週年文藝晚會》中,以動人的歌聲,領唱了原創合唱歌曲《好運澳門》,慶祝澳門回歸十週年。 是次五週年音樂會演出曲目包括:聖.桑《聖母頌》、約翰.紐頓《奇妙恩典》、馬克.雪曼《修女也瘋狂組曲》以及戴于吾《素描三首》等。在莊嚴華麗的世遺建築玫瑰堂裡,觀眾將欣賞由合唱團唱頌的多首聖詠,以及不同風格的合唱經典。 《澳門少年合唱團成立五週年音樂會》的門票將於本月11日起,在和隆街35號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公開派發,每人限取兩張,先到先得,歡迎音樂愛好者在辦公時間內前來索取。查詢熱線,請致電28352766或瀏覽網址www.conservatory.gov.mo/。此外,合唱團每年2月均對外進行公開招生,招收更多富有音樂潛質的學生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