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澳門博物館將推進 建立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由澳門博物館主辦的“神韻匠心--澳門神像雕刻”展覽12月4日正式開幕,同時也揭開了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申報工作的序幕,2006年聯合國教科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正式在澳門生效,2007年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宗獨立申報項目“澳門神像雕刻”開展向國家的申報工作,
2008年6月14日獲國務院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讓全澳市民鼓舞和驕傲的喜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列入了特區政府明年施政方針中,澳門博物館將積極地協助和鼓勵本澳各機構、團體或個人進行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名錄申報工作。 申報列為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關心和保護澳門的珍貴遺存。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現行分為十大範疇,包括: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及民俗十個項目,申報單位須填寫一份詳細的申報書,包括項目簡介、保護單位基本資訊、項目說明、項目論證、項目管理及保護計劃六部分。其中要注意的是,項目說明中須提交申報項目的歷史淵源、歷代的傳承譜系及傳承人等資料。此外,申報單位須為申報項目攝製一部長度約為5至10分鐘的項目簡介記錄片,當中包括項目的概述、傑出價值、瀕危狀況及保護計劃四方面內容,這些內容的介紹要求以普通話講解,並加以中文字幕;還須提交申報項目具代表性的數碼照片5張或以上。 為了讓社會各界更清楚和詳細地了解成為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條件和步驟,澳門博物館將於12月27日上午11時假澳門博物館演講廳舉辦 “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座談會”, 歡迎有興趣進行申報項目的單位及個人出席,希望能令更多本澳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發掘及申報,更好地作出保護和弘揚。


《歲月的回憶》三地四館聯展

為配合粵港澳文化合作計劃,澳門中央圖書館將於2008年12月9日至2009年1月8日,在崗頂前地三號何東圖書館舊大樓三樓多功能廳舉辦《歲月的回憶》三地四館聯展。 是次聯展是粵、港、澳三地的文化交流活動之一,由澳門中央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深圳圖書館、香港中央圖書館三地四館聯合舉辦,以展現當地的地方特色為主題,由各館自行搜集當地的老照片和編製介紹文字,並由12月開始於各館展出三地四館的展板,屆時三地的市民不單可以回顧當地的歷史,還可以了解另外兩個地方過去的社會風貌。 是次聯展的內容主要包括粵、港、澳三地有關衣、食、住、行等民生方面的百多張老照片,利用圖文展示出十九至二十世紀時,粵、港、澳三地的面貌。市民可以從中了解到當時三地人民的生活習慣,可以細細品領三地不同的民風及各種文化,可以感受三地城區的滄桑變化,也可以緬懷三地昔日的交通工具,尋回百多年來不同時期的歷史片段。澳門中央圖書館在聯展中展出了有關澳門的歷史圖片,大部分為澳門歷史檔案館及澳門博物館的珍貴館藏照片,部分更是首度公開,不容錯過。 《歲月的回憶》三地四館聯展展覽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日(上午11時至下午7時)。有關展覽詳情,請瀏覽澳門中央圖書館網頁www.library.gov.mo。


“另類空間──當代裝置藝術展”辦工作坊

由文化局主辦的“另類空間──當代裝置藝術展”,由即日起至2009年2月22日在塔石藝文館展出,展示徐凌志、徐昕兩位當代裝置藝術家的作品。 徐凌志、徐昕的裝置藝術,成功地將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造型藝術與設計藝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多種裝置藝術的特殊表現形式,將主題創意的內涵拓展得更加豐富,把意象空間的營造和時間突破、延伸到有限的物理條件之外,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吸引力。 展覽期間藝文館將安排多場藝術工作坊,其中包括染紙畫製作及立體雕塑製作。染紙畫的製作過程看似簡單,只需將不同顏色的顏料搭配調好,再將紙張放進去沾染便呈現出一幅美麗的染紙畫,但當中調色的技巧、沾染的竅門則有相當的專業性,徐凌志教授將在工作坊中親自為大家介紹。 染紙畫製作技法工作坊將於12月6、7日(星期六、日)下午3時至5時在塔石藝文館舉行。歡迎有興趣人士報名,預約及活動查詢,可致電83996600林小姐或83996628邵先生,傳真28366808。


氹仔施督憲正街及告利雅施利華街周六起封閉

因進行接駁街渠、電纜鋪設、水管鋪設及網絡鋪設工程,氹仔施督憲正街等相關道路周六(6日)起實施臨時交通改動,為期約10日。交通事務局提醒駕駛者留意有關交通改動。 多間公司周六(6日)起在氹仔舊城區相關道路進行接駁街渠、電纜鋪設、水管鋪設及網絡鋪設工程。配合上述工程,當日上午11時起,
氹仔介乎律政司街與官也街之間的一段施督憲正街,及介乎律政司街與巴波沙總督街之間的一段告利雅施利華街將實施封閉交通,禁止車輛通行;期間,位於飛能便度街近泉悅花園及嘉模泳池、施督憲正街近官也街、告利雅施利華街近氹仔中葡學校及地堡街近黑橋的巴士站均臨時停用。上述交通改動為期約10日,待工程完成後,將恢復原來的交通運作。 交通事務局呼籲駕駛者留意及遵守路上設置的臨時交通標誌,並服從交通警員指揮。


愛都酒店舊址因外牆批盪剝落正進行緊急維修

愛都酒店舊址建築物於本年八月颱風“鸚鵡”吹襲期間,出現外牆批盪剝落,考慮途人安全,土地工務運輸局於上月底展開緊急維修工程,預計工期約一個月。 發生外牆批盪剝落事件後,土地工務運輸局人員已即時到愛都酒店舊址建築物現場了解情況,並在消防局協助下處理有即時危險的部份。由於建築物座落於士多鳥拜斯大馬路,臨近塔石體育館及學校,平日行人眾多,為避免有物料掉落傷及途人,有必要進行緊急維修。工程主要維修面向士多鳥拜斯大馬路和高偉樂街的外牆,包括清拆天台和外牆的射燈、金屬招牌及支架,清理建築物上雜草,維修玻璃窗及外牆批盪等。有關工程已於上月底展開,建築物兩旁目前已搭建施工棚架,預計工程於本年底前完成。


行政長官主持珠澳竹銀水源系統工程奠基儀式

正在珠海出席2008年粵澳合作聯席會議的行政長官何厚鏵今(4)日聯同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主持珠海市竹銀水源工程動工暨第三條供澳原水管通水慶典儀式。 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在慶典儀式上致辭時表示,內地近年在國家、中央有關部委、廣東省及珠海市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積極協助紓緩鹹潮對澳門的影響,全面保障了澳門的供水安全。 他指出,去年透過「粵澳供水合作框架協議」基礎,兩地在第三條供澳原水鋪設工程;珠海竹銀水庫興建;水情信息互通、宣傳與推廣、工程建設等,都取得顯著的成效和發展。 劉仕堯表示,隨著第三條原水管道投入使用,管道的輸水能力獲得大大提升,估計可足以應付2020年的每日輸水要求;竹銀水庫的興建,將可為本澳日後的穩定供給水奠定穩固的客觀基礎。 特區政府以預付增幅水費方式,預支約4.5億元人民幣,支持竹銀水源系統工程的建設。另外,政府亦出資約5,400萬元人民幣,建造第三條供澳原水管。


蒙地卡羅前地對開行車天橋周五起陸續封閉

為配合進行重鋪路面工程,由周五(5日)起,蒙地卡羅前地對開的行車天橋及多處道路將實施臨時交通改動,為期約8日。待上述工程完成後,將恢復原來的交通運作。交通事務局提醒駕駛者留意有關交通改動。 具體交通安排見附件: : 蒙地卡羅前地對開行車天橋周五起陸續封閉


何厚鏵與汪洋會面(更新版)

行政長官何厚鏵今(3)日在廣州與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禮節性會面,彼此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行政長官率領特區政府代表團一行今日上午啟程前往佛山市,考察當地的南風古灶文化創意產業區及參觀祖廟,其後與佛山市領導禮節性會面並出席其宴請。 行政長官何厚鏵一行下午前往廣州,傍晚在珠島賓館與汪洋書記會面。汪洋首先感謝澳門同胞在年初對內地雪災的關心和支援,他又表示,在國際金融危機下,廣東省和澳門特區均受到一定影響,因此雙方必須抓緊時間,加快發展步伐,共度時艱。何厚鏵指出,這次金融危機對澳門的影響不算太大,且有危就有機,所以要把握機遇,加速經濟發展。雙方均認為粵澳兩地應在原有基礎上加強合作。 汪洋在會面後宴請了行政長官一行。廣東省省長黃華華、副省長萬慶良、澳門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等出席了會見和晚宴。 代表團一行晚上抵達珠海,準備出席明(4)日舉行的珠澳竹銀水源系統工程奠基暨第三管道通水慶典儀式及粵澳合作聯席會議。


危機辦熱線繼續開放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今(3)日確認仍有3名澳門人滯留在泰國,境外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的熱線繼續開放,協助有需要人士。 滯泰的3人中,有2位擬離泰但未有機位;而由於泰國方面有消息指曼谷機場將會重開,其餘的1位表示待機場重開後回澳。 截至目前為止,危機辦接獲的查詢仍為151宗,未有新增個案。 危機辦將繼續關注泰國方面事態的發展,其屬下各條熱線仍然開放,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協助。 居民或旅客如有澳門親友滯留泰國需要協助,可於泰國時間早上十時至晚上十時致電曼谷熱線(海外線)66-81-8041788、(本地線)081-8041788或(海外線)66-81-7925107、(本地線)081-7925107;或致電二十四小時運作的澳門旅客熱線28333000。


鄭小瑛指揮土樓迴響賀回歸

回歸九周年歡欣慶典不絕,澳門樂團將以悠揚樂韻送上祝賀, 12月19日晚上8時假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呈獻《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九周年音樂會》,中外著名傳奇女指揮家鄭小瑛隆重亮相指揮,女高音方瓊獻唱歌曲,澳門演藝學院合唱團、香港歌劇院合唱團聯袂表演, 帶來一場熱情澎湃的音樂盛會,歡迎市民購票共賞。 專程來澳參與慶回歸音樂會的鄭小瑛是中國第一位交響樂女指揮家,在國內外享譽甚隆。1962年她在莫斯科音樂劇院指揮了歌劇《托斯卡》,成為首位登上世界歌劇指揮舞台的中國人。改革開放後,她經常擔任國家重要演出的指揮,著名劇目包括《茶花女》、《蝴蝶夫人》、《卡門》等。她一生為中國的音樂文化作出重大貢獻,獲國家文化部優秀指揮一等獎、法國文學藝術榮譽勛章等。鄭小瑛現年79歲,仍以熱情激昂的指揮風采吸引著各地觀眾。音樂會上她特地帶來在全世界巡演近50場,轟動了歐、美、亞洲多個城市的交響詩篇《土樓迴響》,作為慶賀回歸九周年獻禮。 2000年,鄭小瑛在參觀福建永定土樓後,被古老土樓裡的客家民風與情懷深深感動,遂委約作曲家劉湲創作了以傳統客家文化融合現代音樂的《土樓迴響》,唱頌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精神。《土樓迴響》融合客家山歌合唱,幾乎每次演出都鼓動起全場觀眾自發合唱,當中以“客家之歌”最激動人心。2001年首屆“金鐘獎”評選中,《土樓迴響》在百多首參評作品中榮獲了唯一金獎,今年又應邀在北京奥運會文藝活動中演出。 音樂會上,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方瓊還將獻唱中國著名電影插曲《花兒為甚麼這樣紅》、《絨花》、《媽媽留給我一首歌》等。方瓊歌聲清亮醇美,音域寬廣,她擅於演唱中國民歌和藝術歌曲,而且能把美聲唱法與中國民族風格融為一體,是國內僅有的跨越民族、美聲、藝術歌曲三個領域的歌唱家,極具實力。2001年她曾來澳參與第15屆澳門國際音樂節《海上尋夢──陳蝶衣作品音樂會》,獲得熱烈迴響。 鄭小瑛 為與本澳市民分享她的傳奇音樂旅途及精彩人生經歷,特於 12月17日晚上7時30分假澳門科技大學D 座會議廳舉行《音樂人生》講座,講座以普通話演講,免費入場,歡迎致電 28530778預留座位。澳門樂團《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九周年音樂會》門票現正於廣星售票網公開發售,分120、80元,購買10張以上以及持“澳門樂團之友”會員卡可享6折優惠。門票於廣星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購票熱線28555555,詳情可瀏覽文化局網頁www.icm.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