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國際青年舞蹈節7月18日至24日舉行

為了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舞蹈愛好者提供一個互相建立友誼、文化交流、展現多元舞蹈的平台,以及讓本地市民及遊客能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及感受不同國家的藝術及文化,由教育暨青年局主辦、民政總署及亞洲教育北京論壇協辦的"國際青年舞蹈節2014"將於7月18日至24日舉行。 自1987年開始,每兩年舉行一次的國際青年舞蹈節已成為本澳其中一項矚目的盛事。各參與隊伍一展舞蹈所長,展示青年的陽光活力;彼此觀摩切磋,從而提升藝術水平和欣賞能力,並把世界不同的舞蹈文化匯聚在澳門。 本屆參加國際青年舞蹈節的25個隊伍分別來自亞洲、北美洲、大洋洲、歐洲及非洲,所屬地區之廣,為歷屆之冠。非本地隊有15隊,分別來自澳洲、比利時、韓國、美國、芬蘭、希臘、中國、中國香港、印尼、馬達加斯加、紐西蘭、俄羅斯、新加坡、斯里蘭卡及土耳其。而本地隊有10隊,分別為澳門浸信中學舞蹈隊、菜農子弟學校舞蹈隊、濠江中學舞蹈隊、教業中學舞蹈隊、澳門坊眾學校舞蹈隊、嘉諾撒聖心中學舞蹈隊、澳門演藝學院青年舞蹈團、蔚青舞蹈團、"心在澳門"葡萄牙土風舞蹈協會、澳門流行歌舞協會。 國際青年舞蹈節的演出包括巡遊演出、室內演出、戶外演出及閉幕演出。於7月19日(星期六)下午5時30分舉行的巡遊表演,將為舞蹈節揭開序幕。600多名舞蹈員將齊集於大三巴牌坊,開幕表演儀式後隨即開始巡遊表演。由大三巴牌坊開始,沿途經大三巴街、賣草地街、板樟堂街、玫瑰堂至議事亭前地,與本澳市民及遊客作近距離接觸,親身感受舞蹈員的熱情投入。沿途更設有街頭藝人在巡遊路線不同地點與觀眾進行互動,增加現場氣氛。室內演出及閉幕演出將於7月21日(星期一)及24日(星期四)晚上8時於綜藝館一館舉行;戶外演出則於7月22日(星期二)晚上7時30分在塔石廣場舉行,歡迎市民蒞臨觀賞。 室內演出及閉幕演出的門票由7月14日下午2時30分起於教青局轄下的黑沙環青年活動中心(黑沙環海邊馬路建華大廈廣場)、青年試館(高偉樂街塔石體育館內)、駿菁活動中心(順景廣場近馬場東大馬路)、外港青年活動中心(新口岸畢仕達大馬路綜藝館第二座)、德育中心(台山新街利達新邨3樓)、氹仔教育活動中心(氹仔布拉干薩街濠景花園第24至26座地下)及湖畔綜合活動中心(氹仔美副將馬路湖畔大廈A區2樓C)進行公開派發,本澳教師亦可同時於"教師天地"登記索取門票,每人每場限取2張門票,派完即止。由於門票不設劃位,請持有兩場室內演出門票的人士提早入場。 此外,為了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更加了解本澳文化,感受澳門,主辦單位為參加者安排了澳門文化體驗遊,並一如以往,舉辦藝能展現工作坊公開場及攝影比賽,藉此鼓勵市民從不同渠道共同參與及欣賞舞蹈節。 有關舞蹈節資料,詳情可瀏覽本局網頁:www.dsej.gov.mo,或致電2855 5533查詢。


體發局辦鐵人賽路氹兩路段周日臨時封閉

配合體育發展局舉辦鐵人賽,路氹城多處道路本月13日(周日)上午實施多項臨時交通安排,其中溜冰路及網球路部分路段會臨時封閉交通,體育館大馬路的兩個巴士站亦會臨時停用,呼籲市民和駕駛者留意。 體育發展局將於本月13日(周日)舉行鐵人賽,因應賽事需要,介乎蓮花路與射擊路之間一段靠向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一側的溜冰路,即蓮花路往射擊路方向路段,以及介乎體育館大馬路與溜冰路之間一段網球路於當日上午7時30分至10時30分封閉交通。同時,體育館大馬路、蓮花路及射擊路則實施有限度通車。 路氹兩巴士站停用
賽事期間,位於體育館大馬路的"保齡球中心"及"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兩巴士站會臨時停用,乘坐50及MT4路線的乘客可前往射擊路近澳門國際射擊中心的臨時巴士站上落。 交通事務局提醒駕駛者和乘客留意有關交通及巴士路線改動,並遵守路上所設置的臨時交通標誌及服從交通警員指揮。如欲了解詳情,可登入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或交通地理資訊網traffic.gis.gov.mo。


政府將投放更多資源解決居民住屋需求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11)日表示,政府調整新城A區的公屋供應量,希望回應社會對公屋的需求增加;他重申,政府願意投放更多資源讓廣大居民安居,當解決部分居民的住屋需求後,也有利特區土地的長遠規劃儲備及長遠房屋政策的制定。
政府提出調整新城A區規劃,增加可供應的公屋單位至28,000戶,私人房屋約4,000戶。政府由即日起至8月9日推行 "新城A區土地使用新規劃概念性介紹與意見收集",並希望透過今年年底進行的新城區總體規劃第三階段公眾諮詢,更廣泛收聽取公眾意見。行政長官崔世安早上聯同行政會委員視察新城A區填海工程,了解工程進展。
崔世安表示,政府近期收集到很多意見,均反映公屋的需求量增加。由於新城A區是最快完成填海的土地,政府從過往兩次新城填海區規劃公眾諮詢的規劃基礎上,加大公屋單位的供應量,以回應社會和廣大居民對住屋的需求。
崔世安又稱,澳門現時也有建築比例高於八倍的地區,新城A區的建築比例增加至八倍並非高的比例;在增加公屋比例的同時,規劃上也會活化整個A區,在交通、道路、社會設施、商業元素、中小企發展、就業機會等方面透過科學分析做好規劃,使A區成為一個宜居的地區。在2016年填海工程竣工後,政府隨即展開基礎建設。
崔世安重申,政府願意投放更多資源讓廣大居民安居,除了新城填海地增建公屋外,也會把收回的閒置土地優先撥作公屋的土地儲備。
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陪同行政長官視察填海工程,他補充說,規劃部門會透過科學和技術分析,全力配合行政長官未來增加公屋儲備的施政理念,並把"新城A區土地使用新規劃概念性介紹與意見收集"的公眾意見,融入年底進行的新城區總體規劃第三階段公眾諮詢中。
其他陪同行政長官視察的人員包括: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行政會委員梁慶庭、廖澤雲、鄭志強、梁維特、何雪卿、黃如楷、林金城、秘書長柯嵐,以及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建設發展辦公室主任陳漢傑等。


行政長官促市民合法表達訴求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11)日表示,特區政府非常樂意聽取居民的意見,但居民的表達必須在和平及合法的前提下進行。對於近日出現的所謂"民間公投",崔世安認為是背離《基本法》的行為,政府不予認同。 行政長官今日在視察填海工程時,被記者問及有團體欲舉行"民間公投",崔世安表示,特區政府已就此發出聲明,中央人民政府駐澳聯絡辦公室同樣也公開表明態度,行政法務司陳麗敏司長亦已回應事件。他重申,根據《基本法》、《行政長官選舉法》及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指引,已明確澳門行政長官現時的選舉制度內容及程序,所謂"民間公投"是違反《基本法》、違反現存的法定制度的。 他希望廣大居民尊重及遵守《基本法》的選舉辦法,並強調居民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及渠道表達意見,特區政府很樂意聽取居民的意見及批評,也樂意將意見向中央反映;但現時的行政長官選舉制度是按照《基本法》及《行政長官選舉法》而產生,偏離此法律制度,就是沒有法律依據。 崔世安也指出,他不能也沒有資格為一些尚未發生的行為判定犯法與否,一切須交由獨立的司法部門處理,政府會繼續觀望事件的發展。


新一期交通安全有獎遊戲歡迎市民參加

新一期"駕駛者篇"--「判別是非,守法為己」交通安全有獎遊戲推出,8月14日截止,市民可前往交通事務局轄下的服務專區、永久駕駛學習暨考試中心、街總、工聯、婦聯、民建聯轄下部份對外服務機構索取參加表格,亦可登入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下載,填妥後交回上述地點,答對問題即可自動參加抽獎,每名得獎者可獲特別版電子貨幣儲值咭一張,名額50名。 交通事務局今年5月推出全新活動--「判別是非,守法為己」交通安全有獎遊戲,旨在通過判別是非圖片,向市民大眾宣揚使用道路的正確方式,喚起他們對交通安全的重視和關注,首期填字遊戲以「行人篇」為主題,共收到5,186份參加表格,反應熱烈。 第二期填字遊戲即日推出,主題為"駕駛者篇",歡迎持有澳門居民身份證之人士參加,參加者只需到交通事務局馬交石服務專區、中華廣場服務專區、政府綜合服務大樓交通事務專區、永久駕駛學習暨考試中心、政府綜合服務大樓、街總、工聯、婦聯、民建聯屬下部份對外服務機構索取參加表格,或登入交通事務局網站www.dsat.gov.mo下載,並於8月14日前填妥參加表格及交回上述地點,答對所有問題又被抽中者,可獲得特別版電子貨幣儲值咭一張,每張咭內附澳門幣一百元之儲值額,每名參加者只可遞交一次參加表格,若發現重複報名,主辦單位將自行刪除其參加資格。 是次活動之得獎名單將於9月中旬於交通事務局網站內公佈,得獎者將有專人通知領取禮物。交通事務局歡迎市民踴躍報名參加,如有任何疑問,可致電交通事務專線8866 6363查詢。


澳門博物館舉辦《濕版攝影 – 當代古像美學》專題講座

文化局澳門博物館舉辦的《珂羅‧重現――湯姆遜與黃豪生的光影對接》展覽,自開幕以來反應熱烈,截至六月三十日入場參觀人數接近三萬人次。為配合該展覽,澳門博物館將於七月十九日(星期六)下午三時在澳門博物館演講廳舉辦《濕版攝影 - 當代古像美學》專題講座,免費入場,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珂羅‧重現――湯姆遜與黃豪生的光影對接》展覽分為兩部分,首部分展出十九世紀首赴遠東的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 1837-1921)的作品。湯姆遜於一八六八至一八七二年間在中國各地遊歷期間拍攝的照片,以及展出一八七三至一八七四年在倫敦出版,以濕版拍攝及珂羅版印刷的《中國與中國人影像》攝影集。展覽第二部分展示澳門當代攝影家黃豪生特別為本次展覽攝製的濕版攝影作品,讓觀眾了解十九世紀湯姆遜當時的攝影方法,也藉着這個展覽了解湯姆遜採用當時最先進和解像度極高的珂羅版印刷技術,擺脫傳統印刷技術未能把照片清晰印製的問題。 該專題講座由黃豪生主講,將淺談濕版攝影的歷史背景、操作技術和現今趨勢。講座以粵話進行,歡迎市民參加,講座報名可於辦公時間致電八三九四一二一八梁小姐。參加講座的觀眾可在當日免費參觀澳門博物館,以及參加為專題展教育區特設的《濕版攝影之迷》密室遊戲。此外,市民及遊客於澳門博物館日常開放期間入場參觀博物館及專題展後,參加密室遊戲並於兩分鐘內完成遊戲程序,將可獲贈一套"澳門老照片"明信片,獎品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澳門博物館每天開放時間為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下午五時三十分停止售票),逢周一休館,市民逢周日憑有效身份證或學生證免費參觀。市民如欲了解以上展覽及其他相關活動,可於辦公時間致電二八三五七九一一查詢,亦可瀏覽www.macaumuseum.gov.mo 或www.icm.gov.mo網站資訊。


舊諮會法務局合辦《繼承法》講座 冀居民及早處理業權有助日後重建

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透過對祐漢七棟樓群進行家訪調查,發現不少單位存在業權不清,特別是遺產繼承的問題,將涉及到重建啟動時所需的業權比例、業權人權益等方面,對日後重建工作有可能造成嚴重影響。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早前邀請法務局合辦《繼承法》講座,面向已知悉涉及遺產繼承問題的住戶,介紹法律所規範的特留份繼承人、繼承的程序及手續等。 為掌握住戶狀況,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自2010年起,先後上門探訪了祐漢七棟樓群(萬壽樓、勝意樓、牡丹樓、吉祥樓、興隆樓、順利樓、康泰樓)共2428個住宅單位,透過社工家訪及居民主動查詢,發現約20個單位業權不清個案,另約有20餘個個案是有可能存在業權不清問題。 據家訪資料所得,居民個案複雜多樣,主要涉及遺產繼承問題,業權人去世後,遺產承繼人未完成辦理繼承手續,或沒有直屬或配偶承繼其物業,或物業由與業權人認識多年的人居住,如誼子女;離婚問題,業權人與配偶離婚,但未完成財產分配手續;物業登記問題,住戶自稱業權人,但並非物業登記所顯示的業權人,或未完成轉名手續;業權人證件問題,業權人更改了澳門居民身份證姓名,但沒有同步更改物業登記。 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早前邀請法務局於委員會祐漢臨時辦事處舉辦多場《繼承法》講座。會上,居民按其具體個案提出多個問題,如:繼承人已失去消息多年、繼承人不願承擔繼承、未能集合所有繼承人辦理手續、繼承人更改姓名等,以及了解如何處理涉及債務的遺產、未能提供獲公證的業權授權書、誼子女申請遺產繼承等意見,期望居民及早處理,清晰業權,以助日後重建工作順利開展。


“海事及水務局日” 蓋印活動明展開

今年7月18日為海事及水務局成立一周年,為此海事及水務局於7月期間舉辦"海事及水務局日"系列活動與眾同樂,為鼓勵市民積極參與,海事及水務局推出"上山下海蓋印攞滿Fun"活動,市民只要參加"海事及水務局日"系列活動就可收集蓋印,每個活動地點可蓋印一個,集滿4個不同活動地點蓋印可換領精美雨傘一把,以感謝市民的參與和支持。 集滿4款蓋印可換精美雨傘 蓋印須於"海事及水務局日"系列活動指定的5個活動地點和開放期間收集,包括東望洋燈塔、青洲塘船隊基地、政府船塢、港務局大樓、海事博物館,每個活動地點均有一款專屬的特色印章,共有5款,市民只要集滿其中4款蓋印就可以在本年7月19日至8月10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到澳門媽閣廟前地海事博物館換領(逢星期二休館),數量有限,先到先得,換完即止。蓋印必須蓋於"上山下海蓋印攞滿Fun"蓋印卡上,市民可於上述五個活動地點和開放期間索取蓋印卡,最快可於本週六、日(7月12及13日)在東望洋燈塔開放期間取得蓋印卡以及1款蓋印。 海事局設施將陸續開放 海事及水務局轄下的東望洋燈塔已率先於上週六、日對外開放,吸引了近千人參與,未來三週開放日期分別為7月12、13、19、20、26及27日,時間由上午10時至下午5時30分。此外,海事博物館、政府船塢、港務局大樓及船隊基地青洲塘亦會由7月18日起陸續對外開放,並會舉辦海事設備展覽、趣味工作坊、攤位遊戲、"海事樂悠遊"等精彩活動。為響應"海事及水務局日",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亦將於7月20日舉辦開放日,現場將設有攤位、多媒體互動遊戲以及實驗工作坊。 精彩活動與眾同樂 系列活動之一的"海事樂悠遊"船票將於本週(13)日上午9時正在媽閣海事博物館露天茶座向市民派發。有興趣的市民可以到場排隊輪候領取船票,船票共有640張,每人最多可取2張,先到先得,派完即止。 "海事及水務局日"系列活動豐富有趣,老少咸宜,適合親子同樂,充實海事見聞,歡迎市民踴躍參與,豐富盛夏餘暇。如欲了解更多"海事及水務局日"系列活動資訊,可瀏覽海事及水務局網頁(www.marine.gov.mo)。


衛生局有關領葬事宜啟事

陳根,男性,96歲,報住於船澳巷18號雅新大廈第一座3樓E座,於2014年7月4日去世。仁伯爵綜合醫院盼死者家屬見啟事速前往醫院入院科辦理有關領葬事宜。若啟事公布後七天內仍無人前往辦理有關事宜,則視作無人認領的屍體處理。


環境保護局籲自備環保袋購書

為推動居民於購物時養成自備環保袋,減少使用塑膠袋的習慣,環境保護局與兩團體分別於6月至9月期間合辦「書市嘉年華減用膠袋宣傳計劃」及「買賣舊書減用膠袋宣傳計劃」兩項活動,呼籲居民自備環保袋或背囊前往書展或買賣舊書現場,減少取用塑膠袋,共同實踐「減塑」環保行為。 環境保護局為鼓勵市民到書展現場購書時自備環保袋或背囊,減少索取塑膠袋,與澳門閱讀寫作促進會首度合作,於7月11日至20日舉行的澳門書市嘉年華期間推出「書市嘉年華減用膠袋宣傳計劃」;屆時環境保護局將在書市嘉年華現場展出「減塑齊來做」的展板,介紹濫用塑膠袋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以及「減塑」小貼士,並同場張貼「減塑」宣傳海報等,以提升市民的「減塑」意識。同時,環境保護局亦將派員於7月12日(周六)下午3時在澳門理工學院體育館書展現場,分享「減塑」主題相關的環保講座,歡迎市民踴躍參與。 此外,環境保護局亦將在書展現場舉行「2014減塑有著數」的活動,凡澳門居民於現場購書時不索取膠袋或自備購物袋,即可於收據單上加蓋指定印章,填妥個人資料後,將收據投入設於現場之「2014減塑有著數」收件箱,或在8月31日前投入設於環境保護局、各商號及協辦單位等專屬收件箱內,便可參加幸運大抽獎,並有機會贏取豐富獎品,包括:大獎5名(iPad Air)、特別獎5名(單車)以及安慰獎200名(內含100澳門元的珍藏版電子儲值卡)。 與此同時,環境保護局與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於6月23日起至9月13日活動期間再度合辦「買賣舊書減用膠袋宣傳計劃」,除呼籲參與者購書時自備環保袋或背囊以外,現場更設有環保袋收集點,鼓勵將家中乾淨清潔的環保袋回收,而所收集的環保袋會供學聯於活動完結後退書時使用。 「源頭減廢」是環境保護局一直關注和重視的問題。未來,將繼續透過「意識提升」及「自願性措施」兩個層面,深化市民「減塑」意識、推進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減塑」的環保行為,期望達致「減用塑膠袋全城綠起來」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