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行政長官崔世安會見香港僑界社團聯會代表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9)日在政府總部會見香港僑界社團聯會一行,雙方就深化兩地交流、加強粵港澳區域合作等交換意見。
行政長官歡迎香港僑界社團聯會來澳訪問,並向聯會介紹了澳門回歸以來的發展情況。他表示,澳門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濟及民生發展持續向好,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主軸。此外,中央政府又明確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發展定位,並支持澳門特區發展橫琴及南沙,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長余國春介紹了聯會成立歷史及會務,指出聯會成立十年來一直支持香港各方面發展,同時促進港澳兩地僑界聯繫交流,未來期望兩地增加交流合作和參訪學習。此外,余國春認為澳門回歸後社會和諧、經濟發展良好,而港澳均屬特別行政區,希望兩地可以保持緊密溝通,貫徹愛國愛澳精神,及落實執行《基本法》。余國春又看好澳門在橫琴發展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前景,相信會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
行政長官回應指出,粵澳雙方認同中醫藥產業化的發展方向,因此,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區以中醫藥作為首個推進項目。目前,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項目正逐步推進,期望未來中醫藥產業可獲得國際標準認可,讓中醫藥走向世界市場。而澳門與香港關係密切,雙方一直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建立了恆常的溝通機制。
參加會面的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行政會秘書長柯嵐,及香港僑界社團聯會一行16人,包括主席陳有慶、名譽顧問呂耀東、常務副會長陳金烈。


特區政府要求水泥廠盡快落實各項改善措施

環境保護局等相關部門與澳門水泥廠有限公司召開會議,要求水泥廠必須按短、中、長期改善方案盡快落實各項措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以及需定期匯報改善進度。特區政府亦會加快立法進度,加強對有關場所的規管。 會議於本月8日在環境保護局舉行,環境保護局局長張紹基、環境污染控制廳廳長葉擴林、海事及水務局港口管理廳廳長葉華雄、經濟局牌照暨消費稅處處長劉傑麟、土地工務運輸局土地管理廳職務主管陳鍵賜、澳門水泥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市場總監李時泰等出席會議。 關注到九澳環境問題,特區政府早前已制訂短、中、長期的改善方案,會上,各部門要求水泥廠必須盡快落實各項措施,特別是透過改善卸料工序,加強運輸車輛的清洗和覆蓋等,以減少揚塵產生;同時需盡快開展自動洗車設備、沙石堆放及卸料碼頭的污染防治設備之建設工程。為確保改善措施能如期落實,水泥廠方面亦必須定期向政府提交進度報告。 特區政府必定以保障環境質素和居民健康為大前提,目前正加快相關立法工作,以加強對有關場所的規管,並有助進一步完善場所的環境管理,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水泥廠在會上承諾會盡快落實相關改善措施,目前已開展的改善措施包括:一、已開始採用皮帶船直接運輸熟料至碼頭起卸,預計下月初可全面落實;二、部份運輸車輛已裝置全密封頂蓋,預計本月底可全面落實;三、所有運輸車輛均不能超載且離開場所前必須完全清洗;四、應監察部門要求已在廠內實施恆常清掃機制,稍後將增設自動清掃車輛。 另外,會上亦討論水泥廠提交的每月檢測報告內容,以及監察部門近期巡查發現的問題,要求水泥廠需盡快改善。


澳大科研成績卓越  多篇論文成最熱門下載文章

澳門大學科研屢獲肯定,不只師生的研究成果經常被國際知名期刊刊載,澳大科技學院最近更有多篇論文在國際權威學術資料庫Science Direct和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Xplore等資料庫數百萬篇專業文章中,被標識為最熱門下載文章之一,顯示澳大的科研實力和學術影響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澳大科技學院三年來有多達十四篇論文被學術資料庫標識為最熱門下載文章。由校長趙偉教授與國家973計劃的團隊成員和華東師範大學李明教授合著的《關於"冪次現象"在物聯網中的應用》,去年更被國家科技部屬下的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選為二○一二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之一。他們的另一篇刊載於期刊《IEEE平行及分佈系統》的文章"隨機通信量界限陳術"也被資料庫Science Direct列為高引用文章之一。 由科技學院院長陳俊龍教授與博士生張春陽合撰的論文"大數據在資源密集的應用、挑戰、及技術的總覽",於今年一月才被期刊《信息科學》收錄,四個月內則已晉身為該期刊被下載次數最多的第一名。而由陳龍博士、陳俊龍教授及盧明珠博士共同撰寫,刊載於《IEEE 系統、人和控制論學會會刊B》中的"圖像分割的多核模糊C均值算法",過去一年僅在資料庫Science Direct中,就被下載高達四百四十七次,成為該期刊最熱門下載文章的前二十五名。 在去年八月收錄於《IEEE 固態電路期刊》由博士生黃士成、趙汝法博士、諸嫣博士、助理教授冼世榮博士、余成斌教授和馬許願教授合撰的"10位元2.3毫瓦特170兆赫之二步並行式模數轉換器",亦曾在IEEE Xplore電機電子工程文獻中脫穎而出,連續兩個月登上最熱門下載文章前一百名榜。由科技學院王百鍵教授、譚立武教授、李科博士和黃志文教授撰寫,在二○一○年發表於《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期刊D:汽車工程學報》內的"基於人工智能技術對汽車引擎之怠速系統作建模與優化控制",五年來成為該學報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文章之前五名。 此外,科技學院助理教授周怡聰博士表現非凡,在三年內就有三篇文章被所屬期刊的資料庫列為熱門下載及高引用的文章。過去三年有份上榜被引用或被下載次數最多的論文作者還包括唐遠炎教授、周建濤博士、方正天教授以及十二名博士生等。 澳大近年加大了對科研領域的經費撥款,並為各科研領域提供了更多資源,藉以推動卓越科研,擴建澳大科研人才隊伍,提升澳門的科研水準,而過去幾年澳大學術論文發表的質與量均有顯著提升,與二○○八年相比,二○一三年澳大發表於SCI檢索的科研論文由八十八增加至三百九十八篇,增幅超過百分之三百五十,引用次數增幅超過三倍。澳大的學術論文能夠從眾多學術文獻中獲得青睞,成為被引用和被下載次數最多的文章之一,表明澳大已具備一定的科研實力。


基本法協會與澳大合辦專題講座基本法協會與澳大合辦專題講座 喬曉陽析中國憲法與澳門基本法關係

為紀念澳門基本法頒佈二十一周年,以及讓社會各界人士加深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認識,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與澳門大學今(9)日於澳大新校園舉行"中國憲法與澳門基本法的關係"專題講座,邀請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擔任主講嘉賓,吸引社會各界人士出席。 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理事長崔世昌、澳門大學校長趙偉、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榮順在台上主禮,全國人大常委會澳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副理事長李沛霖任主持。一眾政府官員、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成員、社會賢達、澳大師生等出席。 崔世昌致辭時表示,多年來的成功實踐證明基本法行之有效、具有生命力,並經得起時間驗證,是國家對澳門實行"一國兩制"的具體法律化,要深入研究"一國兩制"必須瞭解"一國"和"兩制"之間的關係,瞭解中國憲法和基本法的關係。 趙偉致謝辭時表示,中央政府接納澳大在橫琴建設新校園的建議,並授權澳門特區對新校區實施管轄,體現了中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魄,對澳大和澳門高等教育有深遠影響。此外,趙偉感謝喬曉陽多次到澳門和珠海實地調研,為澳大橫琴校區項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講座上,喬曉陽分別就"憲法關於特別行政區的規定"、"憲法與澳門基本法的關係"和"憲法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三方面進行闡述,並從憲法第三十一條和第六十二條第(十三)項的起草背景講起,講解了憲法第三十一條的內涵和性質,讓觀眾全面地了解有關的背景起源。談到憲法與澳門基本法的關係,他指出,按照憲法第三十一條,基本法規定了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的各項制度,而這些制度的規定又與憲法其他方面規定相配合,從而形成了以憲法為體、以基本法為用,體用結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制度。憲法與基本法有著"母法"與"子法"的關係。他認為,只有樹立憲法觀念和意識,才能建立適應"一國兩制"長期實施的社會意識形態,才能全面準確地理解"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以及不斷鞏固和發展愛國愛澳的社會基礎。 最後,喬曉陽用三句話總結了是次演講:澳門實行不同於內地制度和政策,建基於憲法的規定;澳門基本法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源於憲法的規定;"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實施受制於憲法的規定,通過這三個方面,憲法不僅在內地,而且在澳門都發揮國家最高法律規範的重大作用,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為"一國兩制"提供了最高的法律保障。 另外,喬曉陽在澳大校董會主席謝志偉和趙偉陪同下參觀了澳大新校園,瞭解其最新的規劃和發展情況。


民署於多個旅遊景點呼籲旅客保持環境衛生

為進一步向遊澳旅客宣傳保持城市清潔及愛護環境的重要性,於五一黃金周期間,民政總署於多個旅遊旺區安排街頭表演及流動宣傳巴士等方式,呼籲旅客保持環境衛生及遵守相關法規。 民署於五月三日及五月四日,利用開蓬巴士駛至本澳各著名景點,並派員在車上舉起寫上保持城市清潔的宣傳牌,不斷向兩旁遊客及市民作出呼籲;同時間,民署亦安排了"城市之友"義工隊前往觀光塔、金蓮花廣場及關閘廣場等旅遊熱點派發宣傳單張及紀念品,藉以向旅客推廣保持環境衛生及遵守本澳《公共地方總規章》的重要性。 另外,民署亦於媽閣廟前地、板樟堂前地及大三巴牌坊等旅遊熱點舉行了快閃舞蹈街頭表演,由二十名年輕舞蹈員佯裝遊客,走進人群當中,音樂突然響起,舞蹈藝員即時以人流如鯽的旅遊區當作舞台,演出十五分鐘融合街舞、爵士、短劇等街頭表演,最後配以「澳門城市清潔運動」原創主題曲"清潔澳門"編排的舞蹈,向圍觀的遊客及市民展示"澳門歡迎你請保持城市清潔!"之訊息,舞蹈員更連同工作人員手持印有「澳門城市清潔運動」吉祥公仔"家潔"及《公共地方總規章》內容等訊息的宣傳牌與現場遊客拍照,派發紀念品及宣傳單張等,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圍觀,反應理想。 民署由二零一二年開始,逢暑假及長假期的周末期間,都會在旅遊旺區舉辦保持城市清潔街頭表演活動,包括:舞台表演、流動宣傳攤位及主題圖片展覽等,亦會選擇合適的地點設置宣傳牌、街道橫額、城市清潔吉祥物"家潔"寶寶模型等,透過不同宣傳方式持續向遊客宣傳本澳有關環境衛生的相關法規。民署期望讓旅客體會到澳門是一個歡迎各國人士到來旅遊的國際都會和美潔城市,並希望旅客在欣賞澳門各景點及遊玩時,亦需要共同保持澳門環境衛生及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


民署公佈食品檢測結果

為保障消費者的食用安全,民政總署持續透過恆常的食品監察及檢測機制,評估市售食品的風險及衛生狀況。民署轄下食品安全中心成立首半年以來抽取了多項食品進行檢驗,整體合格率達98.7%。 食安中心依據目前流通市場的食品種類和特點,制定各類型的食品調查抽樣計劃,包括「常規食品調查」、「時令食品調查」及「食肆食品調查」計劃,抽樣調查的範圍包括本澳各區之超級市場、雜貨店、百貨公司、飲食場所、外賣店等,抽取多個品牌的各類即食食品、飲品、糧油食品、零食等,食安中心成立首半年以來,一共抽取了約五百二十三個樣本,進行化學、微生物學檢驗,整體合格率接近九成九。 抽查樣本中,七個樣本超逾參考限值,包括賀年食品中有一件糖椰絲、一件糖椰角的二氧化硫含量超逾參考限值,兩件黑瓜子樣本被檢出含有礦物油;日常食品中各發現一件金針、無花果及雪耳的二氧化硫含量超逾參考限值。對於當中發現存有異常的食品,當局已即時跟進處理,要求有關零售商及批發商將問題產品下架回收,以保障食品安全。 食安中心提醒市民,應到可靠及衛生的店舖選購食品。購買預包裝食品時,留意包裝是否完整及注意食用期限,購買後應按照包裝上標示的保存方法妥善貯存,並盡快食用;購買即食食品時,須注意食品容器是否清潔,以及店舖員工的個人衛生情況。同時提醒業界,應向信譽可靠的供應商採購食品及原材料,拒絕出售來歷不明的食品;食品及食材貯存於適當温度;保存食品銷售紀錄,以便在有需要時追查貨源;如對食品的衛生安全存疑,則不應購買及出售。 維護本澳食品安全有賴政府、業界及市民三方共同努力,食品安全資訊網頁
www.foodsafety.gov.mo上載了一系列食安常識,以及針對業界的衛生及操作指引,歡迎大眾瀏覽查閱,進一步認識食品安全資訊。


行政長官對幾內亞比紹基礎設施部長逝世表哀悼

幾內亞比紹共和國基礎設施部長戈梅斯工程師來澳出席"第五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期間在澳門去世,行政長官崔世安今(9)日向其家人發出唁電,對戈梅斯逝世表示哀悼。唁文如下: 驚悉幾內亞比紹共和國基礎設施部長戈梅斯工程師不幸去世,我們不勝震驚和哀痛。 戈梅斯工程師以其傑出的工作才能與高度的敬業精神,為澳門與幾內亞比紹共和國合作關係的發展不遺餘力,貢獻卓著。 本人謹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並以個人名義,對戈梅斯工程師的去世表示哀悼,並向其家屬致以深切的慰問。


演院舞校開放日體驗舞蹈樂趣

文化局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普及課程開放日於日前舉行,多項活動"參觀課堂"及"體驗舞蹈"等均吸引大批市民前往參與,場面熱鬧,家長和小朋友藉著活動感受跳舞的樂趣,紛紛即場報讀舞蹈課程,為提升舞蹈美育打好基礎。 是次開放日以"美育由此開始,體驗舞蹈樂趣"為主題,內容包括課堂開放、課程現場講解、專業舞蹈老師動作展示、親身體驗舞蹈樂趣以及演出片段播放等。有家長表示能夠親身參觀各項舞蹈課程的上課情況,了解學生上課的內容,對舞蹈藝術加深了不少認識,也感受到一台舞蹈演出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不少家長和中學生向現場工作人員詢問各項課程的報名要求及課程內容,亦有小朋友在專業導師帶領下,親身嘗試舞蹈動作後表示很有趣,要求即場報名參與課程,整個開放日充滿熱鬧氣氛。 舞蹈學校為本澳中小學生和青少年提供中國舞、芭蕾舞、現代舞、拉丁舞、兒童街舞等普及培訓,讓小朋友從小接觸舞蹈可以鍛煉體格,也有助提升本澳的舞蹈美育水平,讓藝術的種子找到成長的土壤,邁向本地舞蹈教育新一頁。舞蹈學校各項普及課程及工作坊現正進行招生,歡迎有興趣人士報讀,招生截止日期為五月十七日。查詢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二八七五零五六二。


澳門本地居民置業安居計劃明起諮詢六十日 計劃屬補充措施與公屋私樓構建四層供應面

因應社會對"澳人澳地"訴求,特區政府去年已委託澳門大學澳門研究中心、澳門理工學院開展研究並公佈報告。經深入分析,為便利推進工作,跨部門工作小組建議將之命名為"澳門本地居民置業安居計劃",並於明(10)日起至7月8日,開展為期60日的公眾諮詢。計劃構思為補充措施,面向超出經濟房屋收入上限,但又沒有能力購買私人樓宇的本地居民;以及有能力購買經濟房屋,但希望提升居住環境卻無力追上私人樓宇售價升幅的本地居民。長遠將與公共房屋(社會房屋和經濟房屋)、私人樓宇形成四層房屋供應環境,讓居民依據自身經濟能力選擇置業途徑。 鑑於"澳人澳地"是俗稱,在宏觀概念上,公共房屋已屬"澳人澳地"所涵蓋範圍,工作小組在上述研究基礎上,針對其可行性分析、受惠對象、資格、收入及資產限制、出售方式、轉售及其他限制、單位面積及定價、援助措施等提出多項建議,推出"澳門本地居民置業安居計劃"及開展公眾諮詢。 綜合學術研究、民意調查及法律經濟等層面分析,若實施"澳門本地居民置業安居計劃",將在經濟房屋和私人樓宇之間承擔功能補充角色,是補充措施;長遠將與公共房屋(社會房屋和經濟房屋)、私人樓宇形成四層房屋供應環境,讓居民依據自身經濟能力選擇置業途徑。 計劃與公屋功能互補同時資源競逐 需要強調的是,實施計劃將無可避免地與公共房屋形成一種功能互補、資源競逐的關係。因計劃面向對象是有一定經濟能力的本澳居民,和部份經屋對象重疊;與此同時,本澳土地資源緊缺,計劃亦需與公屋爭奪土地資源,大專院校研究報告內已提出社會必須思考如何公平配置公共資源。 本澳受土地資源制約,在住屋問題,社會一直關注住宅用地資源。目前,政府已宣告二十多幅閒置土地進入批給失效程序,現仍需時間處理相關行政及司法程序;位於林茂塘、氹仔的六幅土地以及漁翁街發電廠現址,目前較具可能性作公共房屋發展用地,合共可提供約4,400個單位;新城土地仍需社會提出寶貴意見,透過綜合社會不同利益群體的多方位思考、價值判斷,明確預留興建公共房屋土地比例。 不論是經濟房屋,還是"澳門本地居民置業安居計劃",其目的都是協助有需要的居民置業,而非據此社會資源牟利。面對珍貴的公共資源,特區政府在制定任何房屋政策時,必定堅持慎用、善用等原則,優先照顧弱勢群體,按先後緩急合理分配房屋資源,更希望透過科學分析、理性討論、聽取意見,努力尋找共識,共同解決問題。 "澳門本地居民置業安居計劃"將於5月10日至7月8日展開為期60日的公眾諮詢,將於5月18日、6月1日及15日下午三時於房屋局會議室舉行公眾諮詢會,歡迎巿民踴躍參與。公眾亦可於諮詢期內透過郵寄(澳門青洲沙梨頭北巷102號房屋局)、傳真(2830 5909)、電郵(info@ihm.gov.mo)、網頁(http://www.ihm.gov.mo)提供意見或建議。 "澳門本地居民置業安居計劃"中、葡文諮詢文本可於房屋局索取,以及於房屋局網頁下載(http://www.ihm.gov.mo)。詳情請致電2859 4875查詢。


賈伯樂提督街部分路段周六起封閉交通

土地工務運輸局於本月10日(周六)起在賈伯樂提督街開展下水道整治工程,更換已老化的下水道管網,紓緩高地烏街及俾利喇街的排水問題。為減低對交通的影響,工程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先開展介乎飛能便度街(近培正中學停車場出入口)至賈伯樂提督巷的一段賈伯樂提督街工程,工期40日,期間,該路段及永聯台、華園新街將臨時封閉交通及禁止泊車,呼籲駕駛者留意。 為紓緩雨季期間高地烏街及俾利喇街的排水不順暢情況,土地工務運輸局將於本月10日(周六)啟動"賈伯樂提督街下水道工程"。有關整治工程為更換賈伯樂提督街已老化的下水道,並擴大渠管的直徑,將現有直徑約300毫米的雨水渠加大至750毫米,污水渠則加大至525毫米,藉以擴大排水能力。 整項工程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先開展介乎飛能便度街(近培正中學停車場出入口)至賈伯樂提督巷的一段賈伯樂提督街工程,工期約40天。配合上述工程,本月10日(周六)上午10時起,介乎賈伯樂提督巷與飛能便度街之間的一段賈伯樂提督街、永聯台及華園新街會臨時封閉交通及禁止泊車。由於工程期間,行車路面收窄,為免進一步影響交通,賈伯樂提督街、飛能便度街、高地烏街、羅利老馬路及葉挺故居附近之部分咪錶泊位及電單車泊位亦會臨時封閉。 培正、幸運閣兩巴士站臨時停用
此外,"賈伯樂/培正"及"幸運閣"兩個巴士站亦會臨時停用,交通事務局於雅廉訪大馬路近金馬大廈的路段增設"幸運閣"臨時巴士站,乘搭4、8A及17路線的乘客可改於該臨時站上落,而使用"賈伯樂/培正"站的乘客,則可改為使用"羅利老馬路"站或"賈伯樂/沙嘉都喇"站上落。 土地工務運輸局及交通事務局日前向涉及工程路段的商戶派發宣傳單張,簡介有關施工安排,以便商戶留意及早作出準備。兩局期望公眾能予以體諒和配合,工程展開後,兩局會因應實際情況對施工及相關臨時交通安排作出調整,盡力減低工程對交通的影響,呼籲市民和駕駛者留意有關交通改動,並應預早出門及選定出行路線,以免延誤行程。如公眾對工程方面有任何查詢或意見,歡迎致電:8590 3800或電郵至info@dssopt.gov.mo;交通方面則可致電:8866 6363或電郵至info@dsat.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