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文化局意大利羅馬發佈新書《大明國圖志》

為表示對中歐文化交流的重視,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日前(三月七日)於意大利羅馬為新書《大明國圖志——羅明堅中國地圖集》舉行發佈儀式,出席嘉賓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意大利共和國大使館政務參贊亓菡、葡萄牙駐意大利領事館代表帕代拉羅(Dott. Ssa Isabella Padellaro)、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文化活動廳廳長楊子健、意大利羅馬國家檔案館教授Dott. Donato Tamblé、教授羅薩多 (Lo Sardo)以及一眾專家學者等等。
藉着"中歐文化對話年"的契機,在國家文化部和意大利羅馬國家檔案館的大力支持下,文化局澳門博物館於二零一二年與羅馬檔案館合辦《海國天涯:羅明堅與來華耶穌會士》大型文物展覽,展出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羅明堅手繪的遺作《中國地圖集》;為紀念這位文化先驅,文化局將其地圖手稿內容首次翻譯成中、葡、英三語出版成書,並成為二零一二年國家文化部"中歐文化對話年"的系列項目之一,此項目是中華文化在歐洲的一次精彩亮相,為歐洲公眾提供一系列來自中國的高水準文化活動,活動領域覆蓋歐盟二十七個成員國。《大明國圖志》原文是意大利文及拉丁文,是次翻譯版本是依據意大利國家書局於一九九三年首次出版的Altante della Cina di Micbele Ruggieri, S.I.內容所進行。來自意大利的羅明堅曾在澳門居住,並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積極開啓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門,及後更成為中國人所熟知的文化傳播先驅。
楊子健致辭時表示,透過此書的出版將讓更多讀者了解中國與意大利之間文化交流的歷史與經驗,澳門一直是中歐文化交流過程中的重要溝通平台,而《大明國圖志》一書便代表了通過平等的對話與交流所形成的文化成果。文化局非常高興能為此書出版中文譯本,並感謝國家文化部、意大利羅馬國家檔案館,以及羅薩多教授在出版過程中一直給予的支持與協助。
中國駐意大使館政務參贊亓菡認為,此書進一步促進了中國與意大利之間的文化交流以及學術研究,為兩國之間的文化殿堂注入了重要泉源,同時,感謝意大利對中國文化研究多年來的支持與鼓勵,期望日後繼續保持良好合作關係。
此書在翻譯過程中涉及拉丁文、意大利文、中文、葡文及英文語互譯,幸獲得多位專家學者的協助,包括羅薩多教授、金國平教授、薩安東教授(Prof. António Vasconcelos de Saldanha)、羅利路先生(Dr. Rui d'Ávila Lourido)、高埃麗博士(Dr. Elisabetta Colla)、楊秀玲博士及張然先生。譯者基本上未對原文作任何修改,僅對個別錯排部分做了調整,務求以最貼近原著版本來呈現於讀者眼前。


兩項研究課題入選文化局學術研究獎勵

文化局第十五屆"學術研究課題獎勵"甄選已經完成,兩位分別來自國內及香港學者的研究課題入選。
文化局學術研究課題獎勵的目的,是鼓勵學者進行人文科學領域關於澳門及澳門與東西方交流的有學術價值和獨到見解的研究課題。是次評審在二零一三年六月一日至十一月三十日申請參加評審的課題中,甄選出兩項研究課題,分別為研究者唐堅的"澳門城市‧建築遷變的西洋核心因子研究"及研究者區仲桃的"澳門現代主義詩潮論"。
"澳門城市‧建築遷變的西洋核心因子研究"課題研究者唐堅,為日本鹿兒島大學工學博士,現為暨南大學理工學院力學與土木工程系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研究首先對澳門"十六世紀到當代"所有前地進行了匯總,統計分析其最基本屬性值 (時間坐標、空間位置和所屬) ,得出澳門前地從開埠到當代屬性變化。其次,重點分析十六至十七世紀葡萄牙人主導下澳門教堂與西洋城市空間佈局規劃特徵,系統解析前地的出現與城市、郊區和鄉村的發展佈局關係。研究同時對澳門"十六世紀到當代"代表性建築進行匯總,統計分析代表性建築建設、改擴建年代和風格特徵,解明其遷變。
"澳門現代主義詩潮論" 課題研究者區仲桃,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為香港教育學院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澳門現代主義詩潮出現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澳門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一頁。研究會以西方現代主義的特徵作為討論的參照點,輔以上海現代主義、台灣現代主義及香港現代主義的特色作為參考,主要透過分析五位澳門現代主義的重要詩人陶里、陶空了、流星子、葦鳴及懿靈的作品,重新勾勒出澳門現代主義詩歌的特色,讓澳門的文學詩潮可以更好地跟國際間不同地域的現代詩潮對話,從而明辨澳門現代主義詩潮的定位。
有關學術研究課題獎勵的規章及其他詳請,可瀏覽文化局網頁www.icm.gov.mo。


2014—2016“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機構講解會

為鼓勵居民終身學習,特區政府將推出2014—2016"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為年滿15歲的澳門居民提供澳門幣6,000元的進修資助。藉此鼓勵澳門居民持續進修增長知識,提升個人素養和技能,從而配合經濟產業適度多元發展及營造知識型社會。 為加強溝通,讓各參與機構清晰掌握申請步驟及要求,教育暨青年局將於3月24日(星期一)下午2時30分於教青局一樓仲尼堂舉辦2014—2016"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機構講解會。詳細講解該計劃的申請程序、審批規定、資助流程及其他應注意事項。歡迎有意參與該計劃的機構報名。 如欲查詢或報名,可致電教青局"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熱線2842 5199或電郵至pdac@dsej.gov.mo 。


內地家務工作僱員申請補交文件期已結束

輸入內地家務工作僱員申請截至最後補交文件期結束,人力資源辦公室累計共收到312份申請,其中選擇來自廣東省的有264份,福建省的有48份。 人力資源辦公室已完成上述申請之分析,其中符合條件的有238份,當中廣東省有202份,福建省有36份。對於已符合條件的申請會被列入臨時名單內,人力資源辦公室不會發函通知;至於不符合條件的74份申請,人力資源辦公室已發函通知有關申請人不符合條件之原因,申請人倘有異議可於法定期限內提出訴願或聲明異議。 訴願及聲明異議期結束後,人力資源辦公室將會公佈符合條件的申請名單。


特區護照持有人可免簽證進入摩爾多瓦共和國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接獲摩爾多瓦共和國駐華大使館通知,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可免簽證入境摩爾多瓦共和國逗留最多90日。 基於對等原則,摩爾多瓦共和國國民可免簽證入境澳門特別行政區逗留最多90日。 直至目前為止,共有108個國家和地區同意給予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有10個國家給予特區旅行證免簽證待遇。


健康城市委員會開展第三期「健康大廈計劃」

健康城市委員會健康大廈計劃工作組主辦的第三期「健康大廈計劃」,由即日起至3月31日接受報名,目標招募100幢新大廈加入。健康大廈計劃旨在促使大廈居民共同關心、愛護及參與大廈的事務,齊心協力讓居住的大廈環境符合大多數居住者的要求及理想。 「健康大廈計劃」的對象是在物業登記局登記為居住用途且達五成入住率之大廈,及有管理機關(如業主會或管理公司)代表全體分層建築物所有人的大廈。第三期計劃將透過一系列活動,包括:啟動儀式、座談會以及實地互訪交流等活動,藉此提供平台讓參與大廈的成員就改善大廈問題所得的管理經驗互相交流及分享。 同時,工作組將會對參與大廈居民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大廈居民對大廈管理事務上的評價及意見。為進一步了解大廈現存、潛存的問題,將分別對每一幢參與計劃大廈的住戶進行問卷調查、並派出由多個政府部門及社團組成的巡查組到每一幢大廈作2次或以上的實地評估,並向相關管理實體發出改善建議報告,為大廈業主會,管理委員會及管理機構提供參考資料,作為改善大廈環境的依據。為鼓勵大廈管理實體積極參與計劃,凡合資格確認成為「健康大廈計劃成員」的大廈將獲頒授「健康大廈計劃」成員牌、宣傳品以及紀念品等。 「健康大廈計劃」是聯合包括民政總署、衛生局、土地工務運輸局、房屋局、社會工作局、勞工事務局、新聞局、治安警察局、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物業管理業商會、民眾建澳聯盟、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明愛、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共15個單位的力量,進行多方面的宣傳及推廣,建立溝通平台,目的是鼓勵大廈居民關心大廈的環境,推動大廈居民及管理實體主動參與大廈的事務,以團結、自助、互助的精神,讓大廈的環境質素得到持續的改善,從而保障和促進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質素,把澳門建設成為一個真正的健康社區。 欲獲取更多資訊,可瀏覽計劃專頁http://www.ssm.gov.mo/pse/index.aspx。


市民可於“ 政府綜合服務大樓”繳納行車稅及交通違例罰款

2014年度車輛使用牌照稅(即俗稱"行車稅")的繳納期限至3月31日結束,市民可於限期結束前攜同車輛登記摺正本到"政府綜合服務大樓"繳納有關費用。而為便利清繳交通違例罰款以繳納車輛牌照稅之人士,治安警察局交通廳亦於上述徵收結束期限前在政府綜合服務大樓 、交通事務局的馬交石及中華廣場服務專區加設繳付罰款櫃位,為尚未清繳屬指定的輕微違反及行政違法行為的違法者,提供"收納交通違例罰款"服務。
交通事務局按照《車輛使用牌照稅規章》相關規定,於2014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間徵收2014年度汽車、輕型電單車、重型電單車及工業機器車的使用牌照稅。市民可於辦公時間內攜同車輛登記摺正本,親臨黑沙環新街52號"政府綜合服務大樓"一樓I區的交通事務專區的服務櫃檯,以現金方式繳費。
"政府綜合服務大樓"的服務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時至下午6時,中午照常辦公。此外,車主可選擇前往交通事務局位於馬交石炮台馬路33號地下或南灣大馬路中華廣場2樓的服務專區、財政局、郵政總局及5間分局、通訊博物館商店、或指定的銀行繳交"行車稅";又或者透過登入交通事務局網上電子繳費網站 https://epay.dsat.gov.mo繳納。
此外,為協助市民於上述期間能夠順利繳納行車稅,治安警察局交通廳分別在政府綜合服務大樓、交通事務局的馬交石及中華廣場服務專區,設立繳付罰款櫃位,為尚未清繳屬指定輕微違反及行政違法行為罰款的車主,提供"收納交通違例罰款"服務;同時市民亦可登入治安警察局網站網上繳交罰款系統www.fsm.gov.mo/webticket/default.aspx,使用信用卡繳付;或親臨澳門交通警司處、海島交通警司處、第一警務警司處、第二警務警司處、第三警務警司處及「中銀e道」櫃員機繳付屬行政違法行為的罰款,有關服務時間可瀏覽治安警察局網頁www.fsm.gov.mo/psp查詢。
市民如想查詢更多有關交通事務局及治安警察局的資訊,請於辦公時間內致電交通事務專線8866 6363、治安警察局交通廳2837 4214、或"政府綜合服務大樓"2845 1515查詢。亦可瀏覽"政府綜合服務大樓"網頁www.csraem.gov.mo、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或治安警察局網頁www.fsm.gov.mo/psp。


福建新增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衛生局表示,根據內地衛生部門的通告,昨晚至今天(3月9日)福建新增1例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例。據通告,患者為27歲男性,居於福州市,病前曾接觸活禽。患者2月20日發病,27日入院治療,病情較輕。此外,1月18日確診的病例已於3月3日死亡。 目前全國共確診387例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至少91例死亡。2013年10月以來出現當地感染病例的地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湖南、上海、北京、安徽、吉林、山東。另外,台灣地區、香港和馬來西亞有來自中國內地的輸入病例。 本澳方面,昨日下午5時至今日下午5時衛生局沒有需要進行甲型H7N9檢測的懷疑病例報告。至目前為止,所有甲型H7N9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衛生局正持續和國家衛生部門及鄰近地區的衛生部門、世界衛生組織保持密切的聯繫,密切監測各地和本澳的疫情,並通過跨部門和公私合作,為鄰近地區或本澳一旦出現禽流感疫情做好預防和準備工作。根據目前的情況,衛生局預計今年冬、春季期間內地會陸續出現更多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例,亦不排除本澳出現病例,衛生局已要求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密切留意,若有懷疑個案,應及時作出檢測或轉介。 根據目前的資料,甲型H7N9禽流感主要通過接觸帶病毒的禽鳥或其產品、分泌物、排泄物而感染。該病毒可能存在人和人之間有限度的傳播,但尚無證據表明可以在人和人之間持續傳播。為防範甲型H7N9禽流感疫情,衛生局除要求禽鳥管理部門、各醫療機構保持警惕和作出各項準備外,亦呼籲巿民注意下列事項: • 避免前往有出現甲型H7N9禽流感疫情地區的街巿、農場等有售賣或展示禽鳥的地方;
• 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如有接觸,應立即洗手;
• 切勿購買、攜帶未經檢疫的禽鳥; 切勿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禽鳥肉、內臟、血製品及蛋等;
• 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
• 如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應戴上口罩,儘快就醫,並向醫生詳述旅行史及動物接觸史。 有關甲型H7N9禽流感的詳細資料,可查閱衛生局網頁(www.ssm.gov.mo)或致電衛生局傳染病查詢熱線(28 700 800)。


警察開放日活動暨嘉獎儀式

為慶祝本局成立323週年,在今天早上十時,在關閘特警隊總部舉行了警察週年紀念《開放日》,警民在輕鬆愉快祥和的氣氛下同樂。
《開放日》在簡約而莊嚴的"警務人員嘉獎"及"好市民頒獎"典禮儀式揭開序幕。儀式由馬耀權局長主持,各部門主管及警官均出席盛會。今年共有368名警務人員憑傑出表現而獲得嘉獎,為確保不影響正常警務工作,不同級別獲嘉獎的人員由同級較資深人員代領。另一方面,去年全賴位市民,在多宗搶劫、盜竊、涉及毒品等罪案發生時,挺身而出協助警方撲滅罪行;或在維護秩序、處理失物等事件上彰顯正義品格。為此,本局今天向21位好市民頒發證書公開表揚其等崇高公民意識。本局冀藉此推動警民合作,共同攜手防罪滅罪。
嘉獎儀式結束後,隨即開始一系列展覽及表演節目,包括展示警務人員藝術造詣的書畫展、警務工作回顧展,平時難得一見,隸屬不同警種的警用裝備和專業儀器,亦於《開放日》近距離展現在參觀者面前;警察樂隊演奏多首悠揚樂曲之餘,警犬隊亦為來賓提供了服從、搜爆、搜毒、攻擊等表演項目;壓軸進行"警察故事微電影"放映活動,本局一眾官員與民共賞,以及多個社會團體、學校等組織接近600人前來參觀,場面熱鬧。活動於下午五時結束,入場人數達到3300人。


本澳近七成路口已安裝電子發聲信號設備

配合視障人士出行需要,構建無障礙的社區環境,除在巴士上安裝了視障人士助乘發聲系統,至2013年,本澳88個設置了行人橫道設施的交通燈路口中,已有近七成,即61個路口增設了電子發聲信號設備,以輔助視障人士橫過馬路。 交通事務局自2009年開始,分階段於本澳各區包括新馬路、荷蘭園、高士德、沙梨頭、黑沙環、台山、筷子基、新口岸及路氹城等多個地方交通燈路口安裝電子發聲信號設備,讓視障人士在橫過馬路時能清晰辨別交通燈的信號狀態,在安全情況下橫過馬路,相關設備啟用以後,對視障人士過路的安全性及方便性提供了很大幫助。而為減低電子發聲裝置在運作期間產生的聲響對周邊居民的影響,有關裝置能因應附近環境的噪音水平自動調節發出的聲量,及具有方向性發聲,從而更好地讓視障人士知悉過路狀況,此外,亦加設了自動時間開關功能,用作控制日間及夜間發聲信號設備聲量的大小。 2013年已安裝電子發聲信號設備並啟用的路口包括有何賢紳士大馬路與青洲大馬路交界、河邊新街與下環街交界、望德聖母灣大馬路與學院路交界、和諧大馬路與石排灣馬路交界、區華利前地與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交界、南灣大馬路與約翰四世大馬路交界、士多鳥拜斯大馬路與雅廉訪大馬路交界、荷蘭園大馬路與雅廉訪大馬路交界、荷蘭園大馬路與美幅將大馬路交界、雅廉訪大馬路與俾利喇街交界、美副將大馬路與俾利喇街交界、孫逸仙大馬路與城市日大馬路交界及雞頸馬路,累計全澳共有61個交通訊號燈路口已加設了相關設備,佔已設有行人橫道設施的交通燈路口近七成。 今年27路口設電子發聲信號設備 今年,交通事務局將繼續開展相關工作,並計劃在南灣、新口岸、中區、高士德等區份共27個交通燈路口加設電子發聲信號設備,並會與視障人士團體保持緊密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以完善和優化相關設備,同時積極研究各種可行方法或設備便利視障人士出行和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