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2010年9月份外匯儲備數字及澳匯指數

澳門金融管理局今日公佈,2010年9月底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外匯儲備資產總額,初步統計為1,697億澳門幣(212.3億美元),較2010年8月經修訂總額1,652億澳門幣 (206.2億美元),上升2.7%;與一年前比較,則上升19.3%,增加金額達274億澳門幣。9月底的外匯資產總額,約相當於2010年8月底澳門流通貨幣的33倍或廣義貨幣供應(M2)中屬於澳門幣部份的 257.0%。 量度澳門幣兌澳門主要貿易夥伴貨幣強弱的貿易加權澳匯指數在2010年9月為90.50,較上月下跌0.35點。與去年同期比較,則增加0.91點。 如有查詢,請聯絡: 澳門金融管理局研究暨統計辦公室 (電話:83952532; 傳真:28353042)


二零一零年第三季旅遊物價指數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第3季的旅遊物價指數(164.15)按年上升11.16%。由於金飾及機票的價格上升,酒店客房租金及餐飲服務收費上調,導致雜項物品(+22.74%)、住宿(+14.20%)、餐飲(+5.44%)和交通及通訊(+5.15%)錄得顯著的按年升幅。另一方面,娛樂及文化活動價格指數則下跌0.44%。 2010年第3季旅遊物價指數按季微升0.07%,其中雜項物品及衣履價格指數分別上升2.14%和1.76%,主要是金飾及新裝成衣價格上升所致。而住宿價格指數因酒店客房租金按季下調而錄得7.72%的跌幅。 截至2010年第3季,最近四季的旅遊物價平均指數較前一期上升10.52%;以雜項物品(+22.86%)、住宿(+13.96%)、食品及煙酒(+4.65%)和餐飲(+4.53%)的價格指數升幅較大。此外,今年首三季旅遊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升10.95%,升幅較顯著的分別為雜項物品(+21.86%)及住宿(+14.26%)。 旅遊物價指數是反映本澳入境旅客所購買的商品及服務的價格變動情況。旅遊物價指數是根據旅客的消費模式而制訂,其範圍涵蓋八大類的商品及服務,包括:食品及煙酒、衣履、住宿、餐飲、交通及通訊、藥物及個人物品、娛樂文化活動和雜項物品。而該指數的基期為1999年7月至2000年6月。


勞工事務局-職業轉介服務資訊

根據勞工事務局就業廳之登記資料顯示,於2010年第三季在就業廳登記的求職者共3,681人,較上季減少1,332人,減幅為27%,其中以被解僱或終止合約而登記之求職者佔最多數,佔登記人數47%,其次是為轉換工作環境而求職的人佔28%,尋找第一份工作的佔12%,剛抵澳的佔9%,其他原因佔4%。 在就業廳登記的求職者年齡以45至59歲最多,佔第三季登記人數45%,其次是25至44歲,佔28%,25歲以下佔20%,60歲或以上佔7%。學歷方面,求職者中具中學程度學歷最多,佔47%,小學或以下程度佔31%,專業文憑至大專畢業學歷佔21%,大專以上學歷的求職者佔1%。 在求職登記方面,第三季最多求職者尋求的五種職位依次為地盤雜工、文員、保安/物業管理員、清潔工、售貨員;求職者要求的平均月薪(澳門元,下同)分別為9,345元、8,124元、7,200元、5,656元及6,319元;僱主招聘同類職位之平均月薪分別為9,560元、6,890元、5,561元、5,028元及6,054元。除地盤什工外,其餘四種職位僱主提供之薪酬均低於求職者的要求,當中以“保安/物業管理員”及“文員”的薪金差距較大,分別相差29%及18%。另“地盤雜工”之職位,僱主提供之平均月薪比上季增加21%。 在提供招聘登記方面,於第三季獲最多僱主登記招聘的五種職位依次為侍應生、清潔工、售貨員、廚師及砌磚/批盪/鋪設地板工人;僱主招聘的平均月薪分別為5,482元、5,028元、6,054元、7,146元及13,604元;求職者要求同類職位之平均月薪分別為6,569元、5,656元、6,319元、9,440元及14,014元。招聘之平均薪金亦與求職者預期要求的薪金存有差距,當中以“廚師”及“侍應生”的薪金差距較大,分別相差24%及17%。 本澳居民或企業如有意使用勞工事務局提供之免費職業轉介及招聘服務,可登入勞工事務局網頁:http://www.dsal.gov.mo或致電83999801查詢。 註:勞工事務局屬下之就業拓展處為市民提供之轉介是一項免費及非強制性之服務,故此,上述所提供之數據並不能完全反映本澳之就業市場狀況。


審計長何永安出席葡語國家聯盟最高審計機關第六屆大會

「葡語國家聯盟最高審計機關第六屆大會」本月在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舉行,審計長何永安出席會議,並在會上發表報告,介紹審計署在政府審計方面的工作。 「葡語國家聯盟最高審計機關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旨在加強葡語國家聯盟之間最高審計機關的聯繫,並就特定的議題展開探討。會議在本月十一至十四日一連四日舉行,是次大會的兩項主題為「審計法院在反貪工作中的角色」,以及「審計法院對政府總帳目的審計意見及其承擔的財政責任」,何永安在會上就澳門特別行政區總帳目的審計執行情況作了專題介紹,並參與了圍繞大會主題的交流和討論,增進對不同審計制度和知識的了解。大會通過決議二零一二年在佛得角舉辦「葡語國家聯盟最高審計機關第七屆大會」,並決議東帝汶成為正式成員。 葡語國家聯盟最高審計機關為一獨立運作的團體,其組成目的是透過專業的合作,以及在文化上、技術上的交流,致力發展和改善各成員國家和地區的審計工作,以更好地監察公共資源的使用。是次出席大會的國家和地區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佛得角、畿內亞比紹,以及以觀察員身份出席的澳門和東帝汶,各代表團主要由該國家或地區的審計法院院長、副院長或審計機關負責人擔任團長。 審計署持續與葡語國家保持友好聯繫,並藉著業務討論,交流審計工作的經驗。大會亦回顧了過去的活動,各成員就國際性合作培訓項目、 衡工量值式審計、如何起草審計報告的計劃,以及籌備帳目審計的計劃等題目展開探討。
今日(十四日),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總理Patrice Emery Trovoada與各代表團團長進行禮節性會晤及了解開會情況。


勞工事務局與國際勞工組織合辦培訓課程和講座

勞工事務局與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合作,於十月十二日至十四日為該局員工開辦為期三日的「調解及談判工作坊」培訓課程,及於十月十四日舉辦一場「三方協商機制講座」。上述工作坊及講座由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勞動關係和社會對話高級專家李昌徽博士及澳洲公平工作法官Alan Boulton主講,並已於十二日至十四日假座澳門世貿中心五樓蓮花廳順利舉行。 於十二日至十四日上午舉行的工作坊主要為勞工事務局的四十名前線員工教授調解及談判的技巧,課程透過理論講解、介紹其他國家的實踐概況及角色扮演等,讓學員掌握更多調解及談判的技巧和知識,從而加强工作能力及提升接待市民的服務水平。十四日下午舉行的講座共六十多名政府代表、工商界僱主團體代表及勞工團體代表蒞臨出席,講座除講解國際勞工組織的三方對話方法外,還就澳門及澳洲的三方社會對話機制進行介紹,現場設有問答環節,讓勞、資、政三方代表就協商機制的課題進行討論和交流。 各活動的出席者皆表示獲益良多,勞工事務局亦感謝國際勞工組織長期以來對本澳勞動市場的關注,並期望日後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機會。


音樂節粵劇歌劇各領風騷 文遺非遺賞心悅目

今個周末,第二十四屆澳門國際音樂節將以“文遺”和“非遺”與樂迷共度涼秋。世遺建築崗頂劇院上演普賽爾歌劇《狄多與埃涅阿斯》,煥發劇場古典建築風格的華彩;已列入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粵劇,首次亮相澳門國際音樂節舞台,演出《紫釵記》、《雙仙拜月亭》精華版粵劇,提升粵劇藝術地位。 為進一步推廣粵劇,今屆音樂節首度引入粵劇演出,利用知名遠播的澳門國際音樂節舞台向外展示傳統粵劇戲曲文化,廣受歡迎,一度加場滿足戲迷所願,印證粵劇在澳門音樂文化界中的重要角色,以及社會對粵劇藝術的支持和關注。《紫釵記》、《雙仙拜月亭》精華版粵劇由今日起至周日(十月十五至十七日)晚上八時一連三晚於文化中心綜合劇院演出,由高志森任監製,全劇節奏明快,並保留精彩唱段,務求吸引更多年青人走入劇院欣賞。為配合音樂節高質素的要求,是次演出特別邀請本澳專業舞台設計師黃愛國為劇目塑造最佳的視覺效果,結合投影及快速轉場的技術,同時加入說唱人現場解說環節,領引觀眾入戲,使劇目歷久彌新,令人拭目以待。 精華版粵劇上半場《雙仙拜月亭》由梁漢威及南鳳擔綱獻藝,選唱《抱恙離鸞》及《仙亭重會》;下半場《紫釵記》由蓋鳴暉、吳美英㩗手獻演《燈街拾翠》、《陽關折柳》、《劍合釵圓》,劇情迂迴曲折,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歡喜收場。由於反應熱烈,加開了十月十五日一場,現尚餘少量門票發售,欲購從速。 小型歌劇《狄多與埃涅阿斯》亦於今日至周日在世遺建築崗頂劇院上演,延續這座具百年歷史的劇院功能,觀眾置身其中,頗有當年貴族欣賞西方歌劇的雅興,藝術氣氛濃郁。普賽爾創作的這部三幕巴洛克歌劇,堪稱英國歌劇的典範和藍本,以精簡的故事框架和極富感染力的音樂征服全球樂迷,故事描寫迦太基皇后狄多和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一段悲愴的愛情故事。此劇無論舞台背景、燈光及服裝設計均製作嚴謹,由澳門樂團演奏,本地音樂社團純音雅詠參與演唱,三場門票已告售罄。 第二十四屆澳門國際音樂節更多精彩節目,可瀏覽www.icm.gov.mo/fimm,各場門票於澳門廣星售票網發售,訂票熱線二八五五五五五五。


俾利喇街公屋地段明起圍板

俾利喇街臨時停車場今起封閉,施工單位陸續進場,明(15日)起正式展開地盤圍板安裝工作,土地工務運輸局及交通事務局人員今早巡視現場,直至中午大部份車輛已駛離臨時停車場,而圍板工作預計一周內完成。 土地工務運輸局及交通事務局的人員今(14日)早巡視現場,了解臨時停車場首日封閉的情況及工程人員的施工安排,封閉首日大部份的車輛已駛離現場,工作人員已開始將現場的咪錶及交通標誌拆除,俾利喇街公屋項目的承建公司人員開始進場,明日正式進行圍板安裝工作,隨後將展開地基工程,工程將採用較環保的鑽孔樁施工方法,以減低對周邊居民影響,預計整項公屋工程於2012年中落成。 關注低收入家庭的住屋需求,特區政府加緊推進各項公屋項目的落實。俾利喇街公屋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32,200平方米,樓高32層,具商住和公眾停車場功能,工程落成後,可提供近350個公屋單位及約350個泊車位。 為紓緩俾利喇街一帶的泊車壓力,交通事務局將於該地段周邊範圍內增設一定數量的臨時夜間泊車區,同時爭取盡快開放一些新建樓宇的公共停車場,以回應泊車人士的需求。


環境保護局進行本澳首次公眾環境意識調查

環境保護局為了解澳門公眾的環保意識、環保行為、環境狀況滿意度及接收環境資訊的渠道等現況,收集本澳環境意識的數據資料,現正委託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於十月十二至二十五日在澳門進行首次公眾環境意識調查。研究機構透過隨機抽樣方式進行電話訪問,預計將於年底前完成調查報告,有關資料將作為日後制定環境宣傳教育及相關政策的參考。 公眾環境意識調查是為了解人們對環境及相關問題的認識程度和認識水準(即認識意識);以及人們為保護和改善環境主動調整其社會行為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即參與意識)。世界各地及鄰近地區的大量研究都顯示公眾的環境意識與環境質素以及相關環境政策是否能成功落實有著密切的關係。 隨著澳門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保護工作需以全民的環境意識為基礎,為此通過分析是次調查數據及資料,將更了解本地居民的環境意識狀況,進而明確掌握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環境治理工作的重點和方向。是次環境意識調查對象為15歲以上的市民,問卷主要包括“環保行爲與環保意願”、“環境狀況滿意度”、“環保資訊”以及“受訪者資料”等四大部份,並透過隨機抽樣以電話方式進行訪問。 若市民對以上電話調查有任何疑問,可致電澳門科技大學項目組聯絡電話6682-2678或8897- 2065以確認調查人員身份及查詢相關事宜,亦可透過電話或電郵向環境保護局提出意見,電話2872-5134,電子郵箱:info@dspa.gov.mo。環境保護局呼籲受訪者積極參與並配合有關研究單位的調查工作,為完善未來澳門的環保工作提供寶貴而重要的資訊。


貿促局組織澳門企業家代表團赴重慶參加 「第三屆國際服務貿易(重慶)高峰會」和「利用CEPA平台,推進港澳與中西部服務業合作研討會」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國際服務貿易(重慶)高峰會」(簡稱“服務貿易高峰會”)將於2010年10月19日至20日在重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服務貿易高峰會”已連續成功舉辦兩屆,本屆活動以「發展服務貿易,打造西部高地」為主題,為國內外服務貿易企業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主要活動內容包括:高峰論壇、展覽會、重點項目簽約、專題研討會及洽談活動等。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簡稱“貿促局”)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邀請,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於“服務貿易高峰會”期間(10月19日下午),共同主辦「利用CEPA平台,推進港澳與中西部服務業合作研討會」,並組織澳門企業家代表團一行25人赴渝出席參與,代表團成員主要來自房地產、建築、金融及貿易服務業等多個商會領導和代表組成。 是次「利用CEPA平台,推進港澳與中西部服務業合作研討會」以金融、物流、房地產、專業服務等服務業為重點主題,邀請內地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官員、專家學者及三地工商界、行業協會等,就如何“充分發揮CEPA平台作用,結合相關重點領域,推進港澳與中西部服務業合作”進行交流和研討,為相關企業提供交流與合作的平台,推進三地服務業共同發展。 貿促局作為上述專題研討會的主辦單位之一,組織澳門企業家代表團一行25人於10月18至20日期間赴重慶,參加「第三屆國際服務貿易(重慶)高峰會」和「利用CEPA平台,推進港澳與中西部服務業合作研討會」。貿促局執行委員陳敬紅將在研討會上致辭,介紹澳門經濟和服務業的最新發展狀況,並且探討澳門與中西部在CEPA基礎上的服務業合作前景;此外,澳門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何佩芬將代表澳門業界發表有關以“充分發揮CEPA平台作用,推進港澳與中西部服務業合作”為題的主旨演講。行程期間,代表團亦將出席相關之經貿考察交流活動,藉此加強本澳與中西部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利用CEPA開拓內地市場。


長者事務委員會赴京滬考察長者服務

長者事務委員會9月初到北京及上海考察當地長者服務,包括了解內地長者權利法案內容及修法工作進度、觀摩長者社區支援服務及了解上海關於老年友好城市專案的實踐。長委會副主席葉炳權表示,考察行程對本澳推動「原居安老」、建立澳門老齡化指標體系及長者立法工作均具參考價值。 長者事務委員會京滬交流團一行十多人,9月1日出發前往北京,翌日首先拜訪國家民政部,與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陸穎、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柴梅並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社會工作司等領導及代表進行交流。陸穎於會上向交流團成員介紹國家老年服務現況,他指出,現時國家養老體系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按十年後人口發展,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人將接近2.5億人,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17。故在將推行的「十二、五」規劃中,為實施居家養老,積極推進社區建設,以支援長者各項服務需要,同時提升養老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是未來的工作重點。雙方其後亦就各項長者福利及服務交換意見和心得。 同日下午,交流團到訪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與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傳書、副主任吳玉韶等會面。吳玉韶講述了國內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數量多、速度快、窮困以及空巢化等趨向,當務之急要做好養老保障計劃。隨後,政研部博士龔仁偉向團員介紹內地人口老齡化的現況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制定、執行及實施經驗,他表示有關法案自96年通過至今已歷14個年頭,由於近年社會變化較大,為更切實保障老年人權益,07年國務院將有關法案列入修訂法律工作時程中,修訂內容包括增加社會照料服務章節、養老保障主體責任採政府及家庭分擔模式、完善對老人優待措施、擴大老人的社會參與度、重點建立社會養老及醫保制度等。由於本澳亦正就保障長者權益進行立法工作,雙方就有關課題交換了不少意見。 3日早上,交流團前往北京市朝陽區望京街道南湖西里服務站參觀,服務站為社區內60歲以上長者提供各類日間照料服務,包括康復訓練、心理諮詢、老人學校、手工制作等;隨後又到大西洋城社區考察,區內常住人口達5225人,以居民自治模式由社區居委會管理,社區服務站可代居民辦理各項公共事務、提供公益服務等。 結束北京行程後,交流團一行下午轉往上海,翌日早上參觀位於上海南滙康橋地區、內地首家老年會員制社區──親和源。副總裁華山引領團員參觀時介紹,親和源是一所為長者提供優質服務的設施,區內包括12棟公寓、健康會所、頤養院、商業街、老年人度假酒店、管理及活動中心,總面積接近10萬平方米。與一般安老院舍不同,親和源由企業管理,主要服務有一定經濟能力的長者。長者可透過一筆過付款購買居住單位,再按單位面積支付每月所需的服務費用,除可享用親和源內各項設施外,在有需要時亦可付費使用園內醫院的門診或住院服務。未來亦計劃在全國合適地點設置類似的老人社區。 9月6日上午,交流團到訪上海市民政局及市老齡辦公室,獲副局長高菊蘭等熱情接待。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多位代表向團員簡介有關市土地規劃政策、養老服務現況及未來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及老年友好城市專案在上海市的實施情況等。近年亦十分關注老年設施建築標準,以規範安老設施的各方面條件。此外,亦關注失智症長者在照護上的需要,逐步在長者日間照護中心及安老院舍中增設失智症長者專區。 下午,交流團到2009年起全國6個被列入「老年友好城市」創建試點城市(城區)之一的楊浦區,參觀區內平涼社區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楊浦區社會福利院等。老年友好城市專案起源於2005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第十八屆老年病學和老年醫學IAGG世界開放會議上提出的“陽光老年行動計畫”。楊浦區以《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指南》中所涵蓋的八個方面,包括加強基本養老保障、加大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及社區支持平台、改善老人生活環境及醫療衛生保障水平、豐富文教活動及鼓勵老人參與社區等,制定楊浦區創建老年友好城市的評定標準,為日後在全國推行有關項目,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新趨勢、推動老齡事業發展積累經驗。 葉炳權總結行程時表示,是次交流活動讓委員對內地應人口老齡化所採取的應對措施、老年友好城市專案、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為長者構建全面的社區支援和服務平台等均有更多的了解,尤其現時本澳正展開老齡化指標體系研究,以及就保障長者權益進行立法工作,上述考察心得可作為日後委員會就有關課題展開討論時的重要參考。 另外,交流團在上海期間,亦到了當地著名景點楓徑古鎮遊覽,以及參觀了世博園區內的中國館、澳門館、香港館及台灣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