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特區政府密切關注人力資源市場供求

勞工局局長孫家雄回覆立法會議員麥瑞權的書面質詢時表示,特區政府制定的人力資源政策一直以本澳整體利益為依歸,並儘可能平衡勞資雙方的利益與兼顧雙方的訴求。 他指出,特區政府按照「善用、開發、輸入」的人力資源政策,處理人力資源問題。密切關注並根據人力資源市場供求變化,適時調控輸入外地僱員數量。在處理中小企輸入外地僱員申請方面,人力資源辦公室嚴格依循特區政府的人力資源政策,在確保本地居民的就業和勞動權益的大前提下,致力協助中小企解決人力資源問題,實事求是審批每個申請個案。 面對澳門經濟將進入另一較快發展的新階段之際,勞工局將會相應加強人才培訓的工作,為培育更多高素質人才投入更多資源,使人力資源可配合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 在緩解中小企的人力短缺及培育人才方面,該局開辦的職業培訓課程會與就業需求緊密結合,針對性地為有較多職位空缺的行業增辦更多的職業培訓課程。在提升職業技能水平及建立專業認證制度方面,該局開辦「第二技能培訓計劃」協助本地勞動人士學習本業以外的新知識和新技能,以拓闊就業的選擇和發展空間;專為在職人士開辦進修培訓課程,使本地人才具備勝任中高級的技術或管理職位的能力;開辦涵蓋多個行業和工種的認證課程;積極籌建職業技能證明制度。另外,該局亦推出「高等院校畢業生內地實習計劃」,積極引導青年人的職業生涯規劃。 孫家雄表示,因應未來經濟形勢變化和社會的實際需要,特區政府除持續完善現有的就業及培訓措施外,亦會不斷積極探求和研究新的對策及方案,以優化本地的人力資源配置,並不斷提升本地勞動者的競爭力。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http://www.al.gov.mo/);編號: 113/IV/2010。


衛生局回覆兩議員書面質詢

衛生局局長李展潤回覆立法議員高天賜的書面質詢時表示,法律明確醫務人員有義務於正常工作時間以外可被隨時召喚執行職務,而該傳召制度的設立更是全世界醫療部門慣常的和既定的做法。 他表示,爲確保回歸十周年慶典和政府交接工作的順利進行,衛生局早於2009年1月29日發出對員工在2009年12月14至27日休假限制的通告,以盡可能將影響減至最少;衛生局作出有關的休假限制,是在權衡風險下的危機處理措施之一,以及根據《澳門公共行政工作人員通則》第八十二條的規定而決定。 此外,在實施該措施前,衛生局與各部門主管和醫院科室負責人舉行會議,解釋相關的特殊安排,並要求下達予各員工知悉及配合。有關決定及安排亦得到絕大部分員工支持和配合。 另外,李展潤回覆立法議員陳美儀的書面質詢時表示,本澳由於不具備設立國際骨髓捐贈者資料庫的條件,因此,衛生局捐血中心於今年3月與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舉行會議,計劃借助香港輸血中心已設立的國際骨髓捐贈者登記系統,由捐血中心負責收集本澳欲捐骨髓 / 血幹細胞的個人資料和血樣本送至香港,令澳門間接地參與國際骨髓捐贈者登記活動。若接受骨髓或幹細胞者爲澳門居民,衛生局將支付相關費用,當局亦支付澳門居民合適捐贈者往來港澳的交通費用。 現時仁伯爵綜合醫院正跟進6名需要進行骨髓移植的病人,估計每年約有4至10人需要進行骨髓移植。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http://www.al.gov.mo/);編號: 186/IV/2009;150/IV/2010。


孫家雄:致力保障本地居民優先就業權利

勞工事務局局長孫家雄回覆立法議員關翠杏的兩份書面質詢時指出,特區政府一直致力保障本地居民優先就業的權利,堅持聘用外地僱員僅為補充本地人力資源的不足,《聘用外地僱員法》已明確訂定特區政府批給聘用外僱許可時必須依循的原則,以維護本地居民的就業權益。 他表示,根據該法第42條的規定制定補充性行政法規,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於2010年4月26日的會議上,通過除落實《聘用外地僱員法》第九條的三項規定外,將加入聘用本地僱員的數量保證、接受對可聘用外地僱員數量的重新評估機制,以及相應的監察機制。 人力資源辦公室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審慎地批出企業外僱數量,同時,絕不容許企業刻意以短期或臨時性質招聘本地僱員、或假以登記招聘本地人充數,藉以獲取外僱配額。 他指出,為進一步協助本地居民就業,該局會因應實際需要與企業合作舉辦招聘會,為了避免出現流於形式的情況,會繼續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及合作,致力辦好有關招聘工作。同時,亦會儘量結合各種培訓計劃、就業配對及公開招聘等工作,務求更有效率地解決本地居民的就業問題。 他表示,就監察勞動範疇法規遵守情況,勞工事務局會依職權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僱員的合法權益。所有僱主均有責任貫徹履行勞動法例的規定,尤對僱員合法權益的保障方面,須嚴格遵守法律所規定的義務。 同時,為加深本澳市民對《勞動關係法》的認識,特區政府與社團組成聯合工作小組,開展一系列推廣活動,向市民宣傳有關法規。相關工作達到預期目標,效果顯著,有效提高市民對勞動關係之間權利和義務的認識。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
(http://www.al.gov.mo/ );編號295/IV/2010、371/IV/2010。


「建造業就業不足人士短期援助計劃」將於本月結束

隨著澳門特區政府多項公共工程相繼啟動,博彩業的大型建築項目短期內陸續復工,以及建築工人積極找尋工作的意願等,預期建造業的就業情況將出現較大改善。因此,對於在本年5月中旬推出的「建造業就業不足人士短期援助計劃」,勞工事務局認為現時已無需延辦,並將於7月10日結束,以便將工作的重點全力投放於協助建築工人盡早就業。 制訂是項具有社會援助功能的「建造業就業不足人士短期援助計劃」,是基於澳門建造業在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後,建築工人就業情況變得嚴峻。為在短時間內協助建造業就業不足及失業人士紓緩經濟困難及鞏固行業知識,勞工事務局特別為4月中旬在該局辦理建造業臨時緊急就業登記,以及4月23日前在該局求職登記仍在效的建造業工人,於5月中旬推出「建造業就業不足人士短期援助計劃」,舉辦為期8週及分兩個階段進行的有津貼培訓課程,提供學額共有3,800個。 考慮到建造業不定期開工及按日計算薪酬的行業特性,為免凍結人力資源,勞工事務局對上述課程的安排為每星期3天,每天上課3小時,讓學員以工作為主,只要在課程的上課時間內未有工作,便可靈活參與培訓課程,而有關的培訓津貼按出席日數計算,完成首階段四週課程的學員可獲發最高澳門幣3,240元的培訓津貼。 「建造業就業不足人士短期援助計劃」整體參加的學員人數約有1,600多人,課程現已屆期末階段,並將於7月10日結束。對於有關培訓課程的開辦,社會上有不同的意見,但大多認同有關計劃推出的用意,認為達到了幫助部份建造業從業員解決經濟上燃眉之急的目的,亦同時紓緩了就業問題所引致的社會緊張或矛盾。另一方面,勞工事務局在課程進行的同時,亦繼續加強就業轉介,大力協助建築工人就業,包括把已登記的建築工人的資料向業界企業及公共工程承建商作出推介,以及全程監督大型建築工程的招聘活動等,盡力使人力資源獲得充分的利用。


歷史檔案館辦開孔式書籍裝訂工作坊

文化局轄下澳門歷史檔案館將於七月十日(周六)下午二時至五時舉辦“開孔式書籍裝訂工作坊”, 歡迎十歲以上的初學者參加。有興趣者可於七月五日起前往塔石廣場澳門歷史檔案館辦理報名手續,報名費為澳門幣二十元(已包括上課材料及設備費用)。名額有限,先到先得。澳門歷史檔案館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九時三十分至下午六時三十分及星期六下午一時至六時。有關工作坊詳情及二零一零年工作坊舉行時間表請瀏覽歷史檔案館網頁www.archives.gov.mo。如有查詢,可與澳門歷史檔案館朱小姐聯絡,電話:八五九八六五三七。


2010年建造業安全施工獎勵計劃

隨着近年本澳建造業發展,對施工技術要求有所提高,而這些工程往往涉及眾多高風險工序,故有需要提高承建商、分判商、地盤安全管理人員及工友的工作安全和健康意識,培育良好的安全文化,鼓勵採取安全的工作模式。為此,由勞工事務局主辦,多個政府部門及社會團體合作協辦的「建造業安全施工獎勵計劃」,於2010年5月至10月期間進行,藉著公開比賽對在職業安全和健康方面有良好表現的承建商、分判商、地盤安全管理人員和工友作出表揚和嘉許。
是次獎勵計劃將分兩個階段、六個組別進行。第一階段比賽的組別為「最佳職安健裝修及維修保養承建商」和「傑出職安健工友」組;第二階段比賽的組別為「建造地盤」、「最佳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改善項目」和「最佳安全管理人員」組。比賽以地盤/工程合約為單位,凡澳門註冊承建商、分判商、地盤安全管理人員及工友,均可報名參加是次比賽。每個組别均設有金、銀、銅獎,得獎者將獲得獎金及獎座外,獲獎名單將會送交本澳有關公共部門作參考記錄,各獎項之得獎公司更可獲勞工事務局引薦成為「職業安全健康約章」成員及參與「流動式臨時防墮繫穩裝置」推廣計劃,以鼓勵和嘉許其在職安健上的良好表現,藉此提升得獎之參賽公司或機構的安全管理形象和地位。
評審團分別包括評審技術小組 -- 由勞工事務局、合辦單位技術人員組成、獎勵計劃評審工作小組 -- 由勞工事務局、合辦及協辦單位代表組成,評審標準包括地盤在施工安全措施的整體表現及地盤在安全管理的表現。
頒獎典禮預計於2010年內或2011年初舉行,得獎的參賽者將會在頒獎典禮上向業界人士分享其施工安全及管理經驗。
是次計劃的合辦單位包括土地工務運輸局、建設發展辦公室、運輸基建辦公室、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建築置業商會及澳門工程師學會,協辦單位包括澳門建造商會、澳門建造業總工會、澳門工程施工主管協會、澳門建築機械工程商會及澳門職業安全健康協會。
報名手續及詳情查詢,請致電8399 9240或8399 9179與勞工事務局職業安全健康廳聯繫,或瀏覽勞工事務局網頁http://www.dsal.gov.mo/。


澳門青年劇團爆笑放暑假 蝦碌旅遊預警門票開售

文化局澳門演藝學院澳門青年劇團將於七月十六及十七日晚上八時假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連演兩場現代喜鬧劇《蝦碌旅遊預警》,以六個幽默風趣的短劇演繹現代科技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演出邀請香港著名戲劇工作者鄧偉傑擔任客席導演,門票現已於廣星售票網公開發售。 《蝦碌旅遊預警》由英國著名劇作家、《蝦碌戲班》編劇米高.范賴恩(Michael Frayn)編劇,以六段你我都似曾相識的旅遊經歷,帶領觀眾一同進入爆笑的新科技時代,爆發連串驚喜,劇情瘋狂惹笑,同時點出現代科技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此劇由今屆香港舞台劇最佳導演奬得主鄧偉傑擔任客席導演,澳門資深填詞人胡家兆任音響設計。澳門青年劇團十位演員將以快速的節奏、詼諧的動作及抵死的對白在六個短劇中演繹二十多個角色,為今個夏日帶來無限歡笑,演出陣容強勁龐大,定必擦出無限火花。 澳門青年劇團由戲劇學校的精英學生及受過基本戲劇表演訓練或具相關舞台經驗者組成;團員除每周接受恆常的基本表演訓練外,須參與不定期的實習演出,以演出檢驗所學,達到提升教學水平的最終目標,曾演出大獲好評的《天琴傳說》、《武松打蚊》及第二十一屆澳門藝術節《竹藪中》。 《蝦碌旅遊預警》演出門票現已於廣星售票網發售,票價分澳門幣一百及七十元,全日制學生、澳門演藝學院學生、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及購買十張或以上門票均可享半價優惠,訂票熱線二八五五五五五五。節目查詢可致電二八七零一五八八或瀏覽演藝學院網頁www.conservatory.gov.mo。


澳門特許經營洽談會2010 (2010MFE)

澳門特許經營洽談會2010(2010MFE)將於本月8至10日(週四至週六)一連三天假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舉行,洽談會對外開放時間為早上11 時至晚上8 時(10日開放至晚上6時),大會希望透過是次洽談會為本地及海外參會人士創造特許經營新商機。 澳門特許經營洽談會集展覽、論壇、商業配對、洽談等於一身,繼去年首屆MFE成功舉辦後,2010MFE將再向前邁進,以“品牌無限延伸 商機一觸即發”為主題,展覽面積擴展至3,800平方米。目前為止,已有124個參展商,共設160個展位。參展商來自兩岸四地、美國、日本、葡萄牙、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地,讓2010MFE之參展項目更加國際化。其中,部份飲食、零售及服務業之加盟費更低於澳門幣$50,000元。 國際知名品牌雲集
本屆參加澳門特許經營洽談會的品牌知名度高,主要國際知名品牌如美國的Fatburger、日本的NEC;兩岸四地品牌如小肥羊、7天連鎖酒店、錦江之星旅館、McMug, McDull & Friends、Azona、Come Buy等。 創業商機 吸引力更勝上屆
在澳門本地中小企招展方面,主辦單位之一澳門連鎖加盟商會組織屬下以餐飲業及零售業為主之會員參展,並於旅遊塔四樓設立試食區讓有意洽談特許經營權的商家即場試食,親身品嚐產品的口味和質量,增加洽談成效。 本屆MFE規模較大,展商行業類別較多,為有意加盟特許經營行業人士及年輕人創業締造無限商機,亦是中小企業開拓特許經營業務的良好平台。特許經營系統化的營運能夠提供具效率的管理模式及品牌保證,有效協助創業者及中小企轉型的需要,使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投入市場營運,吸引有興趣創業的人士垂青。大會特設市場策劃、融資顧問服務,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會之代表將為有意以特許經營模式創業或拓展業務的人士提供融資顧問服務,而經濟局亦設有展位提供中小企援助計劃諮詢。 預先商業配對 開拓無限商機
澳門特許經營洽談2010由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巴西特許經營商會、台灣連銷加盟促進協會、澳門國際品牌企業商會、澳門連銷加盟商會,以及香港專利授權及特許經營協會聯合主辦,並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國際特許經營協會、日本特許經營協會作支持機構,以及由澳門廣告商會承辦。澳門特許經營洽談2010將為青年人創業及中小企拓展業務提供良好機遇並創造無限商機,工商界及市民可免費入場參觀,歡迎踴躍參加。大會目前正接受預先商業配對登記,詳情請瀏覽大會網頁www.mfe.mo或登入網上商業配對服務平台(http://bm.ipim.gov.mo)或聯絡大會配對專員,電話:853 2872 8328,傳真:853 2872 7506,電郵:matching@ipim.gov.mo,以登記及取得最新的商業洽談資料,尋找合作商機。


環保局聽取各方訴求,完善修訂噪音法工作。

環境保護局已啟動修訂噪音法之工作,在為期一個半月的修訂噪音法公開諮詢期已經結束,共收到近250項意見,社會各界分別就社會生活噪音及打樁工程噪音等提出不同建議。此外,早前進行的《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2010-2020)公開諮詢中,亦收到部分關於噪音問題之建議。環保局現正整合各界意見,爭取盡快完成修訂文本。 隨著澳門社會急速發展,居民生活習慣之改變,噪音問題已成為本澳城區主要環境問題之一。近年,由噪音所引起的投訴個案有明顯上升,其中包括因使用音響及視聽設備、聚會嬉戲、打麻雀、飼養竉物和使用揚聲器等引起的社會生活噪音;以及因工程施工,特別是打樁工程所引起的噪音問題最為顯著。因此,為保障居民健康和環境質素,切合澳門實際的社會發展狀況及環境規劃目標,環保局期望藉是次修訂噪音法,建議將社會生活噪音列入噪音法的管制範圍,以及對打樁工程,包括高污染的傳統撞擊式柴油錘打樁設備及其他較環保的打樁設備或方法加以規管,逐步淘汰高污染的打樁設備,並會設立噪音限值及發出環境執照的監管機制,以便在法制層面上保障居民的健康及生活環境質素。 由本年2月26日開始,環保局首度開展修訂噪音法的公開諮詢工作,至4月16日正式結束。經過為期一個半月的諮詢期,局方共收到近250個意見,當中包括來自互聯網、電話、市民來函、介紹會,以及透過不同傳播媒體所收集的意見。經分析,所收集到的意見主要關注如何規管社會生活噪音,如監管內容、範圍以及執法標準等。此外,亦有不少人士就打樁工程噪音提出各類建議。 此外,作為本澳首個環境保護規劃的《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2010-2020)徵集意見文本,將“優化人居環境”列為六大行動構想之一,完善噪聲法例亦是當中的重點項目。在本年4月22日至5月31日的公開諮詢期中,共收集到612項意見,當中約有3.2%為關於噪音方面的意見,局方亦已綜合考慮有關建議。 環保局對修法工作一直持開放態度,在進行公開諮詢的同時,亦已委託土木工程實驗室按澳門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研究,作為日後修法的參考數據之一。局方亦會就收集到的意見認真嚴謹地作綜合分析,令日後的修法工作能盡量平衡各方訴求,更好地保障居民的生活環境質素。 公開諮詢期結束後,局方隨即起草修訂有關法律條文,爭取盡快完成修訂文本。儘管諮詢期已經結束,環保局仍歡迎社會各界就環保問題發表意見,市民可透過本局網頁的意見箱(info@dspa.gov.mo),或郵寄(宋玉生廣場393至437號皇朝廣場十樓 環境保護局收),亦可致電(2872 5134)或傳真(2872 5129)至本局。


政府清拆天台屋,違法人態度合作。

“非法工程跨部門常設拆遷組”(以下簡稱“拆遷組”)今日(七月一日)續展開恆常清拆行動。被清拆的新建天台屋位於雀仔園附近,違法人將天台舊有僭建的鋅鐵蓋頂翻新並加裝鋁窗,非法僭建成一個兩房、一廁和一廳連開放式廚房的天台屋,現場放置中式家具和雜物,鋁窗簇新且包裝紙未脫,又在樓下住宅單位接駁水電至天台。 持續採取清拆行動
現場位於雀仔園公局市場巷喜運樓三樓A單位對上天台,土地工務運輸局自今年四月接到投訴後展開處罰程序,在五月至六月間多次通知違法人清拆天台僭建物,又在現場張貼和在報章刊登告示。由於違法人在指定期限內仍沒有提出自行清拆意願,故政府拆遷組決定於今日上午九時三十分開始行動。 在行動中,經溝通和勸籲後,違法人表現合作,自行開門及同意將部分天台物品、建材等搬回樓下住所,部分大件物品則搬往其他地方,清拆行動順利,預計可於四至五天內完成清拆工程並騰空天台,政府稍後亦將向違法人追收罰款及清拆費用。 打擊翻新僭建個案
土地工務運輸局強調,現時打擊非法工程行動已形成恆常機制,呼籲居民不要心存僥倖趕建僭建物,政府會嚴厲打擊非法工程,其中以施工中的新增個案、危害所在樓宇結構安全、僭建物本身殘危、塞渠漏水、影響公眾衛生和影響防火安全等個案會作優先處理。 為着逐步解決歷史遺留的僭建問題,政府及市民均不接受違法人在所謂舊有僭建物上進行的翻新或加建工程,政府一概視之為新增個案處理。一旦政府採取清拆行動,違法人將要承擔有關後果,被科以罰款和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等,尤其是加重違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