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政府定期檢測斜坡和護土牆
土地工務運輸局局長賈利安表示,由工務局、民署及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組成的跨部門斜坡安全工作小組,會定期對斜坡與護土牆作安全性檢查。 賈利安在回覆立法議員梁安琪的書面質詢時表示,有關部門會定期評估和檢測私人及公地的斜坡及護土牆,若發現有高危情況,會要求有關的業權人盡早修繕。對於屬公地之斜坡,有關部門也會按風險的急切性,有序進行有關的護坡工程。 此外,賈利安回覆立法議員梁玉華的書面質詢時指出,為避免樓宇住客日後容易在分層建築物樓宇的裙樓平台層、天井或退縮平台等樓宇的共同部分進行非法僭建工程,影響環境衛生及妨礙樓宇共同部分的日常清潔和管理,工務局在審批建築工程計劃時,會要求高層樓宇的裙樓平台層只能設置為架空層或住宅的會所設施,不可設置住宅單位,而露天部分則要求作綠化處理。 當樓宇天井或退縮平台具備條件與共同部分連接時,工務局不會批准將有關區域撥歸某一分層獨立單位專用,並要求應與公共樓梯或走廊直接相連。 另外,賈利安回覆立法議員關翠杏的書面質詢時表示,工務局與消防局所組成的工作小組,一直在跟進有關《防火安全規章》的修訂工作,由於規章牽涉面廣,須謹慎處理,預期於今年第三季將推出該規章的修訂諮詢文本。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
(http://www.al.gov.mo/ );編號463/III/2009;448/III/2009;442/III/2009。
…
特區政府從多方著手解決房屋問題
房屋局表示,為協助居民紓解住屋困難,特區政府制訂了短、中、長期政策,從多方面著手,為有需要的家庭解決房屋問題。除致力推進公共房屋的興建工作,尋求各種可行方案和加快公屋的興建進度外,亦訂定長遠性的土地預留方案,以維持公屋的供應量。 房屋局局長鄭國明回覆立法議員區錦新的兩份書面質詢時指出,特區政府採取多項短期措施,包括對於現時未能上樓的社屋輪候家團,透過發放社屋輪候家團住屋臨時補助,解決目前弱勢家庭在輪候社屋期間所面對的住屋問題;同時,推出《自置居所貨款利息補貼制度》及《自置居所信用擔保計劃》。 此外,加速修訂公屋相關法例的進度,對於申請經屋的條件作出修改,加入須符合收入上下限及資產申報的規定,主要達到加強資源合理運用之目的。公屋相關法例的修改已進入立法程序,一俟公佈即可開展公屋競投申請。 中期政策方面,是加大興建公屋的力度。目前,多項公屋興建計劃正有序進行。首期落實及公佈興建之公屋計劃經已展開,其中包括於2007年入伙的青洲社屋210個單位,今年內預計可落成的單位共2,688個,分別是永寧廣場HR/HS經屋地段、筷子基社屋及青洲社屋B、C大樓。 至於長遠政策,特區政府在考慮用地方面,將積極尋求土地發展公屋,如路環石排灣的都市化規劃之12幅公屋預留用地,及青洲都市化整治計劃的公屋預留用地。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http://www.al.gov.mo/);編號:443/III/2009、485/III/2009。
…
民署回覆議員有關網吧監管及街市通風書面質詢
爲提昇網吧經營者的守法意識、保護青少年的成長環境,民政總署與治安警察局加強資訊交流,掌握網吧的發展動態,提昇巡查力度,加強對網吧的監管。 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主席譚偉文回覆立法議員梁玉華書面質詢時表示,如發現網吧場所存在違法行爲,民署會依法對其違反的情況,處以罰金、廢止准照、禁止進行活動等處罰。他又表示,因應社會發展,民署已就有關法律條文修訂展開跟進評估工作,包括評估加強巡查監管力度和宣傳措施的成效,並結合違規情況資料作綜合分析,爲修法工作提供參考性的技術結論。 另外,譚偉文回覆立法議員區錦新關於下環街市大樓通風系統的書面質詢時表示,街市採用開放式設計,以機械排風的方式加強通風效果,並因應不同種類攤檔的經營需要,配置相適的通風設施。 譚偉文解釋,新街市投用後,每小時換氣量達十二點二次,遠高於洗手間換氣量的國際標準(每小時六至十次),與過去的舊街市及臨時街市相比較,通風條件會較佳。 他又表示,社區設施建設是爲提昇居民的生活質素,民署一直秉持以 民爲本的理念,虛心聽取民意,爲大衆提供合適的社區設施。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http://www.al.gov.mo/);編號:578/III/2009、573/III/2009。 新聞局新聞廳
2009年8月18日
…
攝影術的發明暨澳門老照片展本周最後展出
現正舉辦的《凝光擷影──攝影術的發明暨中國澳門老照片》展覽是由澳門博物館策劃,具有本地歷史意義的專題展覽。自5月23日開幕以來吸引眾多觀眾欣賞,至今已逾五萬居民和遊客參觀,不少學者、老市民多次來館研究觀賞,更有不少學術機構及學校團體組織觀展。該展覽將於8月23日(本周日)結束,歡迎市民和遊客抓緊最後的參觀時機,展覽開放時間為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五時三十分停止售票)。 為紀念攝影術誕生一百七十周年和攝影術傳入中國一百六十五周年,澳門博物館與法國尼塞佛爾.尼埃普斯博物館等總共十三家文博機構和私人藏家合作,在澳門這個攝影術傳入中國的首個城市舉辦本次展覽,將存放在法國國家圖書館、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等機構的190幅老照片,其中大部分未曾在亞洲展示的19世紀至20世紀初中國澳門、廣州、香港、廣西、上海、北京等地的老照片和立體照片展出。此外還有難得一見的珍貴古董攝影器材和配件等262件/組展品。其中世界首張照片《窗外景色》,以及首次在澳門展出的最早一批在澳門拍攝的銀版相片《南灣風光》(原件)和《媽閣廟》等照片,堪稱為我國最早的一批影像照片,均不容錯過。籍著這些照片不僅令人回味澳門往昔的日子,並可以更深刻了解澳門發展的歷史片段。 而為本次展覽而編輯製作的《凝光擷影──攝影術的發明暨中國澳門老照片》畫冊經已出版,本書輯著了世界攝影史的演變、中國早期攝影史等歷史資訊及圖文,其中還收錄了法國著名攝影史學家狄瑞景博士和本地攝影家黃豪生先生的專題論文,是一部內涵深刻、不可多得的攝影發展史和中國最早老照片集錦,值得鄭重珍藏。該畫冊在展覽期間(本周內)以八折優惠價,在澳門博物館禮品店、觀音蓮花苑、文化會館出售,展覽過後將恢復原價出售。 為滿足居民對本次展覽的需求,澳門博物館將在本周日向澳門市民免費開放。有關博物館開放時間的資訊及公眾導賞服務資料,可瀏覽澳門博物館網頁www.macaumuseum.gov.mo或文化局網頁www.icm.gov.mo,或於辦公時間致電澳門博物館2835 7911查詢。
…
社諮會促加強監管私人大廈公共部份被佔用問題
北區社諮會就建華新村商戶佔用大廈公共走廊及東華新村停車場僭建物問題,邀請相關政府部門舉行工作會議,社諮會表示,有關私人大廈公共部份被佔用或僭建的投訴一直難以解決,促請有關部門積極跟進,期望短期內透過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減低對居民造成的困擾。 社諮會召集人張素梅、北區社諮會副召集人吳素寬、楊達威、離島區社諮會副召集人黃永曦及多名社諮會委員,日前於台山街市活動中心與工務局、房屋局、民政總署、衛生局以及建華、東華新村管理公司代表舉行會議。管理公司代表指出,建華新村內有多個生果商舖,多年來長期將貨物放於大廈外圍的公共走廊擺賣,除影響居民出入及阻塞走火通道,亦對大廈周邊環境造成污染,曾作出多次勸籲,有關商舖不予理會,民署亦有派員交涉及曾沒收商舖置於公用走廊的貨物,但過後情況仍然持續。而在東華新村停車場,有車主擔心高空擲物損毀車輛,私自搭建停車棚,由於棚頂經常積存垃圾污染環境,亦為低層住戶的治安構成穩患,在勸阻無效下,由零七年起多次去信工務局、房屋局及衛生局,當局雖有派員視察,但至今仍未有任何行動,且近兩年私自在車位建棚的更由兩個增至三十六個。管理公司期望,透過社諮會是次邀請相關政府部門舉行的會議,能盡快解決有關問題。 出席的多個政府部門代表在回應時表示,建華新村商戶佔用大廈公共走廊及東華新村停車場僭建物問題已存在多年,不同部門亦曾就各自職能進行交涉,但坦然成效不大,主要是由於在監管私人大廈公共部份的法律法規未夠完善,令執法存在困難,但亦正積極研究解決方法。其中工務局城市建設廳監察處處長梁俊佳表示,當局現正就建築物的消防條例進行修訂,包括加強監管阻塞走火通道的行為,相信亦有助解決私人大廈共用部分違規擺賣的情況。對於停車場私自建棚問題,當局期望能在協商中解決,長遠亦研究考慮車位業主是否能按正常情況申請建棚,但需負上清潔棚頂垃圾的責任,但對於有即時危險、興建中以及影響樓宇結構的僭建物投訴會作優先處理。 社諮會多名委員表示,透過工作會議理解相關部門在執法上存在的困難,但東華及建華新村的問題存在多時,並有普遍性的趨勢,當局有必要研究可行的方法,例如對違規擺賣的商舖加強巡查嚴格執罰,加強阻嚇性,對違規在車位加建的車棚需合理作出規範,社諮會召集人張素梅認為,在相關法律法規修訂之前,能否就現時消防條例或以維護公眾衛生安全的理據上著手,在跨步門合作監管下遏止相關違規情況,減低對居民造成的困擾,社諮會之後會將有關意見及建議整理,供相關政府部門參考。
…
澳門癌症登記2007年報出版
衛生局已完成2007年癌症個案的整理及分析,並出版了【澳門癌症登記年報2007】。 2007年內衛生局共錄得1298例符合申報定義的新發病例,以及506例(註一)死亡個案的報告。在新病例中男女的比例相當,男性654例,女性644例。死亡個案中男性比女性多,男性共294人,佔58%,女性212人。本澳癌症2007年的粗發病率,以每十萬人口計算,男性是252,女性是242。以世界標準人口年齡組成調整後的標準化發病率(WASR)為男性228,女性182,水平和鄰近地區相當。 2007年所錄得的發病及死亡個案數均是自登記工作開展以來後最多的一年,亦是首年全面採用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ICD-10)進行分類和編碼。起因和部位相近的結腸癌和直腸癌症合併為一組後,其流行程度和重要性更為突顯,躍升為全人口癌症的首位。 2007年的主要癌症及其排名則和2006年相若。男性前三位的新發癌症分別是前列腺癌、肺癌和結腸直腸癌;女性則是乳癌、結腸直腸癌及肺癌。肺癌均是男性及女性的頭號癌症殺手,男性的第二及第三位癌症死亡原因,分別是肝癌和結腸直腸癌,女性的則是結腸直腸癌及肝癌。十大新發和死亡的癌症可詳見附表一。近年,男性的前列腺和女性的宮頸癌均有較顯著的上升趨勢,前者的粗發病率由2006年的十萬分之35.0上升至2007年的十萬分之43.7,上升20%,可能和臨床上普及了前列線癌的篩檢和診斷方法有關。 面對當前的情況,衛生局將致力加強各項癌症防治的工作。但除了政府加大投入,市民亦需增加防癌的意識,注意各項癌症防治的措施,並落實於生活上,維護個人健康。 吸煙可引起多種癌症,特別是肺癌,不吸煙可將癌症發生的機會降低三分之一。衛生局在此呼籲市民拒絕吸煙,以減少罹患癌症的機會。此外,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和高纖食物,少吃高脂高鹽食物,規律運動亦可降低患癌症的機會。接受定期的身體檢查,可及早發現癌症,大大提高癌症的治癒率。其中,柏氏抹片檢查為國際上公認可及早發現並預防宮頸癌的篩查方法,定期接受檢查可成功減少宮頸癌死亡率70%。本澳各區衛生中心均有為20歲或以上的女性居民提供免費的檢查服務,建議本澳居民多加利用。 任何人士對於癌症的申報工作和2007年統計數據有任何的意見和查詢,歡迎聯絡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暨疾病監測部 (電話28533525,電子郵箱ndiv@ssm.gov.mo)。如需索取年報,亦可前往衛生局牌照科領取(地址:澳門新口岸宋玉生廣場335-341號獲多利中心六樓;電話:28713734)。電子版本可於衛生局網頁下載(http://www.ssm.gov.mo)。 註一、本系統定義之申報個案僅限於惡性腫瘤(又稱 “癌症”),和統計暨普查局的腫瘤定義不同,因此本系統所錄得的癌症死亡個案和統計暨普查局發表的腫瘤死亡數字稍有出入。
…
選管會介紹全新投票程序安排
第四屆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將於2009年9月20日星期日舉行。為了方便選民在家居附近投票,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選管會”)決定採用“一區一站”的模式為9月20日具投票資格的選民分配投票地點;此外,選管會亦議決選民必須使用專用印章填劃選票,否則選票將被視作廢票。
為了讓公眾瞭解今屆立法會選舉的投票方法,選管會在公共行政大樓設置了模擬票站,並在今午向傳媒介紹投票程序。
具投票資格的選民已獲郵寄投票通知書
2008年12月31日前依法辦妥選民登記或提前選民登記手續、並已被登錄於2009年1月份公開展示的選民登記冊中不屬無投票資格、至選舉日年滿十八周歲(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須為1991年9月19日或以前)的廿四萬八千多名選民早前已獲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分別郵寄《投票通知書》通知所屬的投票地點。
如果具投票資格的選民未收到《投票通知書》,或不清楚所屬的投票站,可以憑本人的身份證編號和出生日期,利用28-920-920“立法會選舉服務熱線”或選舉網站www.elections.gov.mo查知被分配的投票地點。此外,選民可在遍佈全澳各區和主要口岸的“城市指南”電腦插入本人的身份證,亦可查知被分配的投票地點。
投票話咁易,程序大家都要知
選管會建議選民投票前先查明所屬的投票站。主要方法包括:
- 查閱選管會發出的《投票通知書》;
- 致電 28920920;
- 瀏覽網頁:http://www.elections.gov.mo;
- 利用各區“城市指南”電腦插入本人的身份證;
- 親臨各區政府資訊中心或民政總署服務站。
9月20日選舉當日,投票站開放時間為上午九時至晚上九時,選民必須帶同本人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到指定的票站投票。為免到了不屬被分配的投票站,選管會歡迎選民帶同《投票通知書》前往投票,但有關《投票通知書》不能作為行使投票權的身份證明文件。
如果選民到了不屬被分配的投票站,工作人員只能指示其前往所屬的投票站行使投票權,選民不能在所屬投票站以外的任何投票站行使投票權。
簡單而言,選民行使投票權只需三個步驟:
1. U到領票檯將身份證交予工作人員U。選民被核實投票資格後,會獲發一張選票,同時獲發還身份證。
- 工作人員將利用電腦讀取智能身份證內的晶片,以確認證件持有人是否具投票資格?是否被分配到相關的投票站?及是否已經領取選票(避免重覆投票)?
- 未能出示智能身份證或無法讀取身份證內晶片資料的選民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驗證身份。
2. U到劃票間用專用印章蓋印及摺好選票U。選民只需攜同選票到劃票間在想選投的一個候選名單的對應方格內用選舉專用印章蓋印。在離開劃票間前,選民須在劃票間內把選票向內對摺兩次。
- 如果選民用筆填劃選票,或在選票上寫上任何文字或符號,選票將成為廢票。
- 如果不慎蓋錯印章,選民可要求票站主席另發一張選票,但須同時交回蓋錯的選票。
3. U投票入箱U。選民行出劃票間後,可到投放選票區自行把選票投入票箱。如有需要,選民亦可要求工作人員協助把選票投入票箱。
- 已領取選票的選民必須把選票投入票箱,或交回投票站執行委員會以替換劃錯或損毁的選票,又或暫緩行使投票權。選管會將安排工作人員負責看管投票箱以確保所有離開投票站的選民都已經投票入箱。
- 完成投票後,選民須即時離開票站。
…
滲漏維修 業主有責
為推動居民積極關注滲漏維修責任,由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主辦,「樓宇滲漏水聯合處理中心」(下稱聯合中心)協辦的第二場「樓宇滲漏維修知多D」街區說明會今晚(十七日)於祐漢公園舉行,向居民講解業主須負擔的滲漏維修責任及維修方法的建議。 第二場說明會晚上八時半於祐漢公園舉行,由北區事務辦事處副主任林燕紅主持,街總副理事長吳雲仙、房屋局副局長譚光民、工務局工程師李建豐、衛生局醫生李兆田、法務局法律推廣廳高級技術員羅麗萍、民署渠務處高級技術員謝炳森等即場與居民互動,向居民宣傳介紹聯合中心處理樓宇滲漏個案的程序、方法及滲漏求助途徑,亦分享多個成功個案的處理過程,藉此加深居民對中心的認識,提升居民積極關注及履行維修滲漏責任的意識。會上還放置有關滲漏維修資訊的展示板,意見箱收集居民的意見,以及宣傳資料供居民索取。 由土地工務運輸局、民政總署、衛生局、法務局及房屋局組成的「樓宇滲漏水聯合處理中心」(下稱聯合中心),自2月成立以來,積極發揮“協調角色”,協助私人樓宇單位業主界定滲漏維修責任,使相關業主獲知訊息後,履行責任,盡快聘請合資格之技師進行檢查及維修。 樓宇渠道淤塞滲漏屬其中一個長期影響居住環境的衛生之民生問題,根據資料顯示,樓宇上、下層單位業主合作解決滲漏水問題的成功率超過八成。 因應樓宇單位屬私人物業,業主有責任以合作的態度找出問題源頭,如遇上個別業主不願合作的情況下,居民可透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市民如果因為滲漏水問題而遭受損失,而被弄毀的財物又不超過五萬元,情節簡單,便可以透過《民事訴訟法典》中的“輕微案件訴訟程序”,要求有過失的單位業主作出賠償。“輕微案件訴訟程序”是一個較簡便的打官司方法,可不用聘請律師,由當事人自己提出起訴。 聯合中心呼籲業主守望相助,設身處地,將心比己主動肩負維修樓宇渠網系統的責任,配合樓宇渠網維修。為鼓勵業主依法履行本身義務,特區政府已設立了《樓宇維修基金》,先後推出《樓宇維修無息貸款計劃》、《樓宇管理資助計劃》、《樓宇維修資助計劃》,及《低層樓宇共同設施維修臨時資助計劃》四項計劃,期能與居民攜手共建理想家園。
…
本地新增33例確診個案
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大流行警示維持在6級,嚴重程度為中等;本澳警示級別為第6級藍色,本地疫情為一般。目前本地甲型H1N1流感累積個案為427例。 自8月16日至17日下午,衛生局共錄得33例甲型H1N1新增確診個案,患者包括17名女性和16名男性,年齡最大54歲,最小1歲。近日發生群集感染的庇護十二托兒所再有4名患者確診,包括3名就讀於幼兒班的幼童。目前,該班24名幼兒中已有23人確診感染,餘下的1名幼兒亦於16日晚出現發熱症狀,樣本正在檢測當中。另1名確診幼童現就讀於托兒B班,該班現共有2人確診,兩人均為幼兒班確診個案的弟妹。同時,再有2名幼兒的家人確診感染。至目前為止,在該群集性感染個案中連同幼兒及其家屬,合共有31人確診感染。 自16日至17日下午,再有2名確診患者經治療後出院,包括1名懷孕的高危人士;另有14名確診患者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所有病人一般狀況良好及穩定。截至17日下午,全澳共累積住院人數196人,累積出院人數是182人。 (流感應變協調中心 24小時熱線電話: 28700800 傳真: 28700863)
…
法律推廣積極進取,普法動力培養人才
普法工作越趨多元化 澳門回歸十年來,法律推廣工作積極進取,推廣模式由原來的單向宣傳漸趨多元化,令普法工作深入各階層和社區,同時以靈活多變的形式進行推廣,令法律訊息更深入民心。 昔日的法律推廣多以派發單張、舉辦講座為主,較為單向,受眾層面亦有所局限。自法務局成立以來,致力令普法工作系統化和多樣化,除透過報章、電視和電台等傳媒向普羅大眾加大力度宣傳法律訊息外,法務局更積極參與各類大型法律宣傳活動,持續向本澳及國內多個省市推廣基本法,因應不同的法律進行系列宣傳,同時針對居民的不同需要,舉辦各種法律講座和工作坊,又設立普法熱線法律諮詢服務,解答居民的法律問題,廣受歡迎。 為擴大法律推廣層面,法務局積極把普法工作面向青少年,拓展中、小學普法教育,從小培養學生知法守法的觀念,除到多間中小學舉行普法教育講座外,並於二零零八年開展“知法識禮──預防青少年犯罪計劃”,主要對象為小五至中二年級,為學生、教師、輔導人員及家長進行普法及培訓課程。此計劃更可配合《違法青少年教育監管制度》的落實。另早於二零零五年起舉辦“法律加油站”兒童普法工作坊,透過動畫欣賞、集體活動等活潑的模式向兒童推廣法律。 成立“普法動力”青少年普法義工團隊 關注到青少年識法守法意識的重要性,法務局決定進一步深化青少年普法工作,遂於二零零六年十二月成立“普法動力”青少年普法義工團隊,為青少年提供正確認識法律的機會,同時為社會培養一批遵規守法、具承擔精神和使命感的未來楝樑,透過同儕的力量,將守法意識滲透於青少年之間。 “普法動力”的團員來自本澳各高等院校和中學,他們須接受一系列培訓,包括法律知識培訓、義工培訓、義工實習等,完成培訓後將投入普法工作,代表法務局向青少年同濟,甚至面向廣大居民傳遞法律訊息,加強普法工作的成效。 “普法動力”團員均有志貢獻社會,對生活充滿熱誠,並熱情投入普法工作。“法律加油站” 兒童普法工作坊由團員組織和主持,團隊透過參與組織活動,不但學得法律常識,更在待人接物,處事應對上有所得益。 近期普法工作 每逢新法例推出,法務局均會進行一系列的宣傳,讓市民關注到新法例的推行,同時對新法例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因此,法務局在八月除集中推廣已於八月六日生效的《打擊電腦犯罪法》外,亦為九月二十日舉行的第四屆立法會選舉進行宣傳。而隨著《禁止不法生產、販賣和吸食麻醉藥品及精神藥物法》將於九月十日生效,法務局會於九月為該法進行密集宣傳,期望超越普法層面,帶出禁毒訊息。 法律普及並非一朝一夕所能達成,特區政府將繼續努力貫徹執行普法工作,並期望市民積極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