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大家齊減碳,地球有得嘆!
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的環境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一個人為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暖化趨勢及降低環境負荷,應積極參與及推動低碳生活。 所謂「低碳生活」就是提倡低能耗、低消耗、低開支的綠色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源降到最低,從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保護地球環境不再持續變暖。其實,只要我們平時注意節能、省水、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綠色消費以及綠色出行,便已可積極實踐低碳生活。哪怕是少用一個膠袋,隨手關燈-少用一點電力及不浪費一滴水都是在實踐低碳生活。參與低碳生活不單不會降低我們的日常生活品質,反而是一種時尚而環保的社會責任。 環境保護局為加強向市民灌輸低碳生活的理念,以「低碳節能、齊來實行」為核心,製作了一套有關低碳生活生動而活潑的環保宣傳短片,並將配合一系列的宣傳活動,祈將低碳節能的概念融入巿民的日常生活中,培養其低碳的生活態度,推動本澳構建低碳城巿。短片將於2月1日開始於澳門電視台中文台播放,並歡迎巿民登入環境保護局網站(www.dspa.gov.mo)觀看短片及瀏覽有關低碳生活的小貼士。只要我們稍稍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從點滴做起,低碳生活其實好輕鬆。 此外,農曆新年佳節當前,環境保護局呼籲巿民一起共渡一個歡樂、時尚而環保的「低碳新年」,鼓勵以低碳的考慮選購衣物和節慶禮品,並將於2月4日及2月11日早上十時,在澳門電台的「家家好生活」節目、2月13日晚上六時四十八分,澳門電視台澳視「諮詢奉告」節目及2月12晚上七時四十五分,澳視生活「TOUCH 活」節目中與巿民共享「低碳新年」的環保貼士及更多的環保資訊。
…
中國工商銀行2月起代發放「個人及家庭援助金」
社會工作局與中國工商銀行(澳門)股份有很公司達成共識,該銀行2月起可代社會工作局發放「個人及家庭援助金」,使現時合作發放有關援助金的銀行增加至8間,為援助金受益人提供多一個選擇及更多便利。 有意經中國工商銀行(澳門)股份有限公司帳戶收取「個人及家庭援助金」的人士,可於2010年2月1日起,帶備所需文件前往所屬堂區的社會工作中心辦理手續。如有任何查詢或想知悉有關領取「個人及家庭援助金」的詳細資訊,可於辦公時間致電社會工作局轄下五間社會工作中心(花地瑪堂區社會工作中心,電話:28596458;聖安多尼堂及望德堂區社會工作中心,電話:28580981;青洲區社會工作中心,電話:28225744;風順堂及大堂區社會工作中心,電話:89897100;氹仔及路環區社會工作中心,電話:28827285),或瀏覽社會工作局網頁www.ias.gov.mo。 現時社會工作局每月經七間本地銀行以轉帳方式發放「個人及家庭援助金」,包括中國銀行、大豐銀行、大西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澳門國際銀行有限公司、澳門商業銀行有限公司、永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廣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下環街區調查了解維修意願 <br>7成受訪居民認同樓宇維修
「下環街區居民現狀調查」結果顯示,逾千名受訪住戶及商戶中,超過7成人表示願意對樓宇公共部分進行維修,並認同樓宇維修資助計劃,有效地改善舊區的居住及營商環境;據房屋局資料顯示,當中13幢樓齡30年以上、共135個住宅單位已申請《低層樓宇共同設施維修臨時資助》計劃且完成工程,另有5幢亦快將開展工程,當局將與地區社團合作推動尚未申請之大廈參與,一起創造宜居的社區環境。 在「下環街區居民現狀調查」受訪的1,140個住戶中,願意對樓宇的公共部分進行維修的有931個,佔81.7%,其中732個為業主、199個為非業主(包括所有租客、借住客和天台屋業主);在171個商戶中,願意對樓宇的公共部分進行維修的有128個,佔74.9%,其中75個為業主、53個為租戶。 願意維修的住戶及商戶普遍認為,維修可改善居住環境、可提升樓宇安全及樓宇壽命、可獲得資助;而餘下不願意維修的209個住戶和43個商戶,近半數認為自已沒有責任,其次則為沒有足夠金錢及時間。不過,共有318個住戶和39個商戶表示自已曾經進行維修,且超過50%人的最近一次維修時間為最近2年。 研究報告認為,下環街區樓宇年齡較舊,有需要不時作出維修,而近年特區政府積極開展舊區重整宣傳亦起著一定作用,特別是房屋局近年推出了多項樓宇維修資助計劃,特別是針對三十年樓齡以上、七層以下的樓宇推行《低層樓宇共同設施維修臨時資助》計劃,相信透過相關資助措施,有助住戶和商戶逐漸較為樂於為樓宇公共地方進行維修,從而創造宜居的社區環境和較好的營商環境。 鑑於該區超過7成住戶及商戶願意進行樓宇公共部分的維修工作,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遂與房屋局溝通,跟進研究報告結果;據當局資料顯示,是次「下環街區居民現狀調查」受訪樓宇中,已達三十年樓齡、合符資格申請《低層樓宇共同設施維修臨時資助》計劃,並完成維修工程的樓宇有13幢共135住宅單位,另有5幢共67住宅單位即將開展工程,當局將與地區社團繼續推動尚未申請之大廈參與《低層樓宇共同設施維修臨時資助》計劃,共同優化居住的環境和生活空間。 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
…
下環街調查掌握居民社區重整意向<br> 建議整建美化為主以保留社區特色
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委託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進行的「下環街區居民現狀調查」已順利完成入戶普查及匯總分析工作,調查成功率高達8成;結果顯示,該區多為老街坊、老商戶,並普遍認同「重建發展」、「整建修復」和「街道美化」此3種重整模式較適合下環街區,研究報告建議政府日後推動舊區重整工作時,以「整建修復」和「街道美化」為主,同時致力保護社區原有風貌及紋理。 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代表譚光民及劉榕、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項目統籌楊日科及助理教授盛妮於1月31日出席記者會公布是次調研結果。 為掌握本澳各舊區資料和居民對舊區重整的訴求,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繼2007年的「祐漢新村居民現狀調查研究」後,於2009年第四季進行的「下環街區居民現狀調查」,以下環街及李加祿街(由河邊新街至下環街的一段)約75幢樓宇共1,606個住宅單位及商舖為調查對象,收集該區人口特徵、住宅及商舖資料、居民對私人物業公共部份維修保養及對社區重整及環境的意見等資料。 下環街以老街坊老商戶為主 研究報告分為住戶及商戶兩大部分,在住戶及住宅單位方面,研究團隊訪問了1,165個住宅單位,合共回收1,140份住戶問卷數目,成功率達85%。受訪住戶中,超過9成為本澳永久居民,約56%為45歲及以上,中老年化程度較高;6成人每月雖有固定工作收入,但多為5,000元以下的低收入階層;而且,860個受訪住戶為自住業主,6成人自置物業16年或以上,可見該區以老街坊為主。 另一方面,團隊亦成功訪問了179個商舖單位(包括一個工業單位),佔總數的75%,合共回收171份商戶問卷數目;受訪商戶中,業主及租戶各佔一半,且有65%業主自置物業達15年以上;從事的行業以批發零售業、餐飲業等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為主,商舖面積介乎200至1000呎,78.4%商戶僱用少於5名員工,以老商戶的中小企為多。 逾六成被訪者知悉舊區重整 報告結果顯示,在舊區重整認知程度方面,49.3%受訪住戶表示知悉整建修復,57.3%受訪商戶則表示知悉重建發展,但四種模式全不知悉住戶及商戶則各有39.4%及30.4%,調研團隊認為政府需考慮加強該區的舊區重整宣傳和推廣工作。 被問及認為哪一種模式最適合下環街區,受訪的1,140個住戶中,選擇「整建修復」、「重建發展」和「街道美化」這三個模式的人數相近,分別佔總住戶數的51.3%、51.1%和49.0%;而在受訪的171個商戶中,選擇「整建修復」、「街道美化」和「重建發展」的則佔總商戶數的49.7%、48.5%和46.2%。此外,逾七成的被訪者願意維修樓宇公共部份。
對現時下環街區的社區環境,包括交通狀況、環保及綠化工作和公共設施,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的受訪住戶和商戶,遠多於滿意或非常滿意的。
調研團隊表示,數據反映下環街區以老街坊、老商戶為主,而且不論受訪住戶及商戶,均認為「重建發展」、「整建修復」和「街道美化」也適合該區重整,並不是一面倒地支持某個重整基本模式,加上超過7成居民願意進行樓宇維修,以及贊同下環街區具有特色或歷史建築物。故此,研究報告建議政府在對下環街區進行舊區重整時,以「整建修復」和「街道美化」為主,而非大拆大建,以保護區內特色或歷史建築物,從而維持下環街區特有風貌、保存社區紋理和社區特色,同時認為政府應加強有關舊區重整的宣傳和推廣,以及進一步完善綠化休憩、康體等公共設施。
…
政府向四幅霸地的佔用人發出清遷前最後通知
鑑於已給予了足夠的時間,四幅佔用路環政府土地之佔用人仍未能提供擁有土地的正式憑證,或證明其獲准佔用政府土地。因此,土地工務運輸局日前向有關人士發出最後決定通知,倘在期限內不騰空土地並將之歸還特區政府,政府將對該四幅被佔土地展開清遷行動。 平整綠地作私人倉庫
被發出最後決定通知的四幅被佔政府土地,同時位於作為澳門後花園的路環,其分別處於鄰近路環黑沙馬路土地、路環黑沙馬路(918A12號燈柱旁)的土地、路環賈梅士大馬路旁側的土地及路環黑沙馬路180至184號後方小徑旁土地。
上述佔用人在佔地上隨意開挖,更有個別佔用人在地處偏闢和隱敝的政府土地上肆意破壞並霸佔土地。如一些佔用人將霸佔的土地進行大面積的平整,破壞原有的一大片綠地。平整後的土地被佔用人視作私人的露天倉庫,用作擺放貨櫃、汽車、挖土機、鋼筋、鐵架、樁柱及木材等建築材料,但佔用並沒獲政府發給臨時佔用准照,有關人士的行為已嚴重破壞了路環自然環境。 破壞山體佔地建房屋
此外,更有部份佔用人破壞政府土地內的山坡,肆意砍伐生長多年的樹木,改變原有地貌,並在霸地上建造以鋼筋混凝土建成的樓房,但有關佔用人並沒獲政府發出土地臨時佔用准照,以及任何其它的工程准照。
雖然佔用人聲稱擁有土地業權,但根據物業登記局資料,四幅土地並沒有業權或任何物權,尤其是長期租借或租賃制度批給土地的登記。儘管有佔用人聲稱持有紗紙契,但政府重申,紗紙契不視為土地所有權的有效證明文件。至於其中一幅佔地的部份地段,雖曾於六十年代以租賃方式批出作為農業用途,批租期為二十五年,但由於土地已荒廢多時及批給期限已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屆滿,相關批給亦已失效。與此同時,佔用人至今仍未能提供擁有土地的正式憑證,或證明其獲准佔用政府土地,因此,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上述土地視為國家所有。 嚴打霸地等違法行為
鑑於佔用人並沒持有《土地法》所規定的土地批給合同或臨時佔用准照,以證明其獲准佔用政府土地,政府日前刊登“最終決定通知”告示,要求非法佔用人在最後的期限內移走土地上的機械和物件,拆除僭建物、房屋和其它工程,將土地騰空並歸還特區政府。否則,政府在期限屆滿後會採取清遷行動,佔用人無權獲得任何賠償。 政府繼去年成功收回六幅政府土地後,今年會持續跟進和打擊路環非法霸地個案。政府一再重申,凡未經合法批給而非法霸佔土地,破壞山體、阻礙政府護林工作,以及影響公眾利益等違法行為,必定會嚴厲打擊,遏止此類違規違法行為繼續惡化。對於非法佔用政府土地的人士,在期限內沒按要求清理佔地內的物件並將土地歸還政府,因而須由政府執行清遷工作,政府定會嚴格根據法律規定,對佔用人追收有關費用、科以罰款並追究其相關的法律責任。 圖片說明:
1. 2. 3. 經非法開挖後綠地其土質已呈鬆散開挖處理隱敝處的政府出坡地並佔地建房佔用人平整綠地後擺放大量設備以及僭建
…
40萬澳門居民已印取醫療券使用者過半<br> 冒用他人醫療券屬不法行為勿以身試法
醫療補貼計劃自去年7月1日推行至今超過6個月,已印取醫療券的居民逾40萬名,其中曾用券的亦佔5成以上,使用情況理想。此外,計劃亦獲業界支持,目前共有1041名醫生或私人衛生單位參與計劃,總數佔合資格申請醫生的85%。 衛生局對醫療券的使用有嚴格監管,醫生核對使用者身份證的程序尤為重要。近日,當局發現有市民因遺失身份證而被他人盜用印取醫療券,並且成功於醫療補貼計劃私人衛生單位不法使用。爲此,當局特別提醒市民,若發現遺失身份證應立即到相關當局辦理報失手續,讓當局可立即處理註銷證件程序,避免上述事件發生。當局設有醫療券使用的核查及監管機制,一旦發現及查明不法使用他人醫療券的行為,將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此外,衛生局重申,醫療補貼計劃私人衛生單位必須遵循有關規範,有責任核對醫療券使用者的身份證資料與其醫療券上所填寫的資料、簽名式樣及其樣貌是否相符。如有懷疑,可直接拒收或致電8597 6220查詢。衛生局呼籲業界嚴格把關,若私人衛生單位因未依照醫療券使用程序核對使用者的身份證資料而導致不法行為有機可乘,經查明後,涉及的醫療券款項將不予支付。
…
跨部門開展大三巴區規劃研究<br> 高園街前期考古工作率先啟動
為保護及強化歷史文化資產、提昇整體環境素質、創造多元產業發展機會,特區政府於去年成立跨部門工作小組,開展大三巴世遺核心區及其周邊地區的整體規劃研究。現正安排內地考古專家來澳,對高園街進行初步評估及前期考古發掘。鑑於大三巴區極具歷史價值,特區政府定必重點關注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文物保護,並積極優化大三巴旅遊區的配套設施。 位於本澳世遺核心區及文化旅遊中心的大三巴區,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其整片景區對周邊以至全澳的文化旅遊景點和經濟均起着幅射及帶動的重要作用。有見及此,特區政府在保護及強化歷史文化資產、提昇整體環境素質、創造多元產業發展機會的前提下,於去年成立了由土地工務運輸局、旅遊局、文化局和交通事務局組成的跨部門工作小組,開展大三巴世遺核心區及其周邊地區的整體規劃研究工作,目標為重塑大三巴區旅遊及文化資源、改善舊區環境,推動區內多元經濟,以及優化交通配套設施等,務求在保留歷史文化價值及創造經濟發展方面達致平衡共贏局面。 考慮到大三巴世遺核心區的規劃工作涉及文物保護、旅遊、民生、交通和文化等不同方面,工作小組早前也邀請了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的建築系團隊訪澳,針對內港、大三巴、白鴿巢、塔石、望德堂區及東望洋山等世遺區的規劃設計舉辦工作坊,從學術角度出發,借鑑新加坡的成功經驗,向本澳提出創新規劃意念及構思,啓發大三巴世遺核心區的整體規劃研究。 工作小組現正安排內地考古專家來澳,對位於高園街四幢已收回的公務員宿舍進行初步評估,為前期考古發掘工作提供專家意見。稍後,工作小組將向社會介紹專家評估意見、拆卸後臨時措施、整體規劃研究內容等。 隨著前期考古發掘工作的啟動,相關部門將先行拆卸位於高園街的四幢公務員宿舍,並適量設置臨時旅遊巴上落客區,以解決旅遊巴停泊於同安街的安全問題;在下一階段,特區政府將徵集巿民對區內發展意見,諮詢本地專家學者對世遺區保育的建議,就旅遊巴停泊問題與旅遊及運輸業界進行溝通交流。
…
行政長官悼念梁雪予先生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今(30)日發出唁電,悼念日前逝世的梁雪予先生,並向梁雪予的家屬表示誠摯的慰問。 唁電全文如下: 「梁雪予先生列位親屬: 驚悉梁雪予老先生不幸因病逝世,我們深感悲痛。我謹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向您們表示深切的哀悼和誠摯的慰問。 梁老先生是才藝深湛的書法家、詩人,聲望昭著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他以中華民族的赤子之心,為中國人民的自強和進步事業,海內外的華僑事業和澳門社會文化事業,勤奮一生,貢獻豐碩,所得榮譽,實至名歸。他的逝世,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一大損失。梁老先生的遺志,已經並正在不斷後繼有人,發揚光大,其在天之靈,足堪告慰,在此請您們節哀順變,保重安康。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崔 世 安
二零一零年一月三十日」
…
土地工務運輸局簡化公共工程投標流程<br> 二月招標工程有新要求
土地工務運輸局持續推出公共工程,以配合社會發展對基建設施的需要,適時為建築工人創造就業機會,二月份共有四項工程公開開標。經聽取業界的意見後,今年開始進一步簡化投標的行政手續,由於現正招標的四項工程處於過渡期,部份工程遞交文件的要求略有不同,因此,有意投標者要清楚該四項工程招標方案的要求才落標,避免因文件錯漏而失去競投資格。 二月過度期要求不同須留意 二月份公開開標的四項工程分別是:路環高頂馬路下水道整治工程、新口岸區道路整治工程、人力資源辦公室辦事處裝修工程及仁伯爵綜合醫院第一期擴建工程。鑑於路環高頂馬路下水道整治工程及新口岸區道路整治工程的招標方案已於較早前訂定,因此,該兩項工程的招標要求和手續仍會按照舊制,投標者必須按原定的要求投標,並須詳細檢閱招標方案的規定。
至於另外兩項工程的招標手續則在新制度下而有所簡化,例如:無須提交材料樣本說明,亦無須提交工地安全計劃,取而代之只須提交遵守承攬規則內的「工地安全指引」的聲明書便可。 須交工程經驗相關合同鑑本
應業界提出簡化投標行政手續的訴求,土地工務運輸局在今年開始,接納投標者在提交標書時提供「無欠稅證明」鑑證本,而為了更清晰證明投標者工程的經驗,今後的工程 (包括上述工程) 的招標案卷中均規定投標者須提交工程經驗的相關合同鑑證本或其他證明文件鑑證本,這一規定有別於以往,請投標者務必遵守,倘欠缺有關文件,政府在評標時將不予以評分。 與此同時,政府對公開招標的工程進行評標時,亦會考慮投標者的誠信及聘用黑工記錄,如其最近五年內,投標公司股東或其公司行政管理機關成員,又或投標者本人被法院裁定涉及行賄受賄行為的記錄;以及投標公司或競投者本人在最近的五年內被法院或行政機關裁定曾聘用非法勞工、過職或過界勞工的記錄,這些評標標準都於招標方案載明。 山頂醫院首期擴建二月開標
二月份開標的公共工程中以仁伯爵綜合醫院第一期擴建工程規模最大,公開開開標將於二十六日進行,工程主要建造醫院的輔助設施和急診部,施工地點位於若憲馬路和加思欄馬路,佔地面積七千八百多平方米。新大樓樓高四層,總建築面積約一萬四千多平方米,設有候診區、領藥站、化驗室、分流區、成人急診、兒科急診、搶救區和辦公室等。鑑於工程受地形所限,大樓將因地勢而建,周邊交通路線設計將與大樓的功能相配合,以方便求診人士。 配合路環新監獄的興建,土地工務運輸局將於路環高頂馬路建造下水道系統,以連接新監獄與路環污水處理廠,有關工程將於下月三日公開開標,工程將分兩期進行,包括建造新的污水下水道系統及建造新污水泵站,工程爭取第二季動工,工期約260日,施工期間將有臨時交通改道計劃。 整治新口岸路網美化步行環境 新口岸區自建成至今已多年,部份內街路面出現沉降程度不一,為改善區內的環境,土地工務運輸局將重鋪步行街及行人路飾面,工程同時更新下水道系統,及調整部份馬路的闊度,以改善交通配套設施;為了讓行人提供較舒適的步行環境,使內街連成一體,工程將增設新綠化設施,設置特色燈柱,吸引人流往內街,從而改善區內營商環境。整治工程將於下月十日公開開標,爭取第二季動工,預計最長施工期為三百日。工程範圍主要在高美士街、廈門街及宋玉生廣場圍繞的行車道和步行街,為減低工程期間對交通影響,工程將分段施工。 人力資源辦公室的新辦事處將設在龍成大廈九至十一樓,土地工務運輸局將為辦公室進行裝修工程,公開開標將於下月九日進行。為滿足辦公室的功能需要,九樓的設計將以公眾輪候大廳為中心,十樓和十一樓則為辦公室、會議室及檔案儲存室等。
…
內地高教聯展昨開幕
由國家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與澳門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聯合舉辦的“2010年中國內地高等教育聯展”昨天開幕,並一連三天在綜藝館展出,介紹內地41所高等院校的情況。會場還派發內地普通高校聯考招生簡章,歡迎有志到內地升學的市民到場參觀。 社會文化司張裕司長出席了是次開幕禮的剪綵儀式。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郭小麗代主任致開幕辭時表示,特區政府十分重視高等教育,近年更不斷增加資源投放,期望培養高素質人才,推動社會發展。同時,也積極鼓勵中學畢業生及市民繼續升學,不斷提升自我,加強競爭力。內地高等教育素質良好、師資力量雄厚,每年均吸引不少本地學生前往升學。而內地高教聯展也大受本澳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教育部考試中心戴家幹主任指出,目前就讀內地高校的澳門學生達到6,069人,規模空前。這主要得益於澳門與內地教育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交往不斷加深,澳門青年希望更深入了解祖國。同時,中央政府也高度重視澳門的高等教育,相繼出台一系列針對澳門學生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每年保留重點高校的學額予澳門的保送生。 會後,社會文化司張裕司長接見了率團來澳參加聯展的多位內地教育部門負責人,除戴家幹主任外,還有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李大光副主任、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周利明調研員、教育部考試中心辦公室王和軍主任、中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生辦公室楊開喬主任及孔智軍副主任。參加會面的還包括中聯辦文化教育部劉曉航部長、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張素梅主任、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郭小麗代主任、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丘曼玲顧問、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郭淑華職務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