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民署就廢棄輪胎處理回履議員質詢

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主席譚偉文在回覆立法議員陳明金書面質詢廢棄輪胎處理場問題時表示,由於廢輪胎會因天雨引致積水,成為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之孳生源,為減低登革熱等傳染病的散播風險,當局已於2004年初,在氹仔湖畔休憩區側臨時性安裝一套廢輪胎破碎機組,將當時積存於路環石排灣的四十多萬條廢輪胎逐步進行破碎處理。 而經破碎處理之輪胎,會送往由建設發展辦公室管理之地段貯存,作為日後鋪路之用;此外,當局在回覆中指出,較早前透過學術機構進行研究及測試,結果顯示輪胎碎塊可直接利用作為輕質填料。 另外,自廢輪胎處理機組運作以來,民署定期對廠房周邊位置、堆放輪胎位置進行清除雜草及滅蚊工作,並於廠房內設置滅蚊器,避免蚊患滋生;當局同時表示,該機組運作四年以來,過程中未有產生明顯氣味、污水或噪音影響周邊住宅及學校等設施。 根據建設辦提供的資料顯示,2007年本澳每月平均收集的廢輪胎數目約九百多條;按本澳現有輕、重型車輛共八萬多輛之比例計算,廢輪胎產生之數量與收集得的數量相若,現階段未有明顯發現在內地行走之車輛,以新換舊方式在本澳棄置舊輪胎的情況。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http://www.al.gov.mo/);編號289/III/2008。


行政當局就公積金制度、公務人員職程制度等回覆議員質詢

行政暨公職局局長朱偉幹就立法議員高天賜提出有關公積金制度、公務人員職程制度等書面質詢作出回覆。 朱偉幹就公積金制度回覆中表示,特區政府一直重視公務人員的權利及福利保障。其中,第25/96/M號法令主要為保障編制外散位制度的工人及助理人員的社會權利,以及因其曾向公共行政當局提供勞務而取得金錢補償等方面設立機制。為進一步增強相關福利保障,於2007年修改上述法令,規定第一至四級的基層人員如因死亡亦可取得該法令所訂定的金錢補償。 《公務人員公積金制度》(第8/2006號法律)於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編制外散位制度的工人及助理人員可按自己意願加入一個既可使自己獲得新的福利,又可繼續享有原來福利的社會保障制度。行政當局關注公務人員公積金制度的實施情況,並予以持續的評估及完善。 就公務人員職程制度,朱偉幹在回覆中稱,修訂公職法律制度是一項長期及持續的工作,特區政府會採取審慎穩健的方式,優先選取部分制度作為切入點,力求以點帶面,逐步將整體公職法律制度加以完善。 政府將持續完善津貼、福利及合同制度,優化工作條件。同時,還繼續完善公職制度,合理調配工作及人員,創造公平及具發展前景的工作環境,增強士氣,保持穩定團結。 另外,在現行公職法律制度中,對晉升及晉階方面已有明確規定。並按照《公共行政改革路線圖》的規劃,從規、進、管、退四方面,逐步完善公務人員的管理機制,當中計劃推行中央招聘及晉升機制,創造公平條件,有利提升整體公務人員的素質及士氣。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 (http://www.al.gov.mo/ );編號329/III/2007;437/III/2008;555/III/2008。


當局積極打擊和取締非法旅館

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在回覆立法議員的書面質詢時表示,特區政府在打擊和取締非法旅館的態度是明確的,並為此付出很多努力。同時,旅遊局對酒店行業及同類行業的相關法例進行修改,已完成了首階段諮詢和初步草案的修改。 立法議員區錦新及梁慶庭分別就打擊非法旅館的工作向行政當局提出書面質詢,陳麗敏在回覆時指出,警方一直以來不定期地對非法旅館作針對性的巡查,當發現違法的情況,會繕立實況筆錄移交旅遊局處理,而旅遊局一直嚴格執行法律賦予的職權,對涉嫌非法開業的酒店場所進行巡查和搜證。同時,警方深入開展社區警務工作,加強和社會各界及民間團體的溝通合作,收集各方面的資料及意見,以遏止非法旅館的蔓延,維持本澳良好的治安環境。 同時,爲更有效打擊非法旅館,當局已着手對4月1日第16/96/M號法令和第83/96/M號訓令進行修改,目前已完成首階段諮詢和初步修改草案。陳麗敏表示,有關法例的修改必須要聽取酒店經營者的意見,廣納不同建議,令相關法例的修改工作更全面地配合澳門實況。從而草擬一個有助於推動澳門旅遊業發展的新法例。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http://www.al.gov.mo/ );編號479/III/2008;515/III/2008。


陳麗敏回覆兩名議員書面質詢

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回覆立法議員梁慶庭有關社會保障,以及區錦新有關選舉法的書面質詢。 陳麗敏經徵詢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和社會工作局的意見,回覆梁慶庭的書面質詢,指出《社會保障和養老保障體系重整諮詢方案》將進行重點修訂,其中將擴大社會保障基金的覆蓋範圍,包括所有受僱的本地居民(永久居民及非永久居民),不論年齡,屬強制參加供款;其餘年滿22歲或以上的澳門永久居民可自願參加供款。回覆指,爭取在今年內完成相關法規的草稿,並送交行政會討論。 陳麗敏又指出,在本年度社會工作委員會首次會議中,亦有就敬老金的調整問題進行討論。委員會的總體意見再次確認敬老金並非經濟援助,因此不應與生活補助混淆。委員們普遍認為敬老金的金額不宜增加過多,必須謹慎考慮社會長遠負擔的影響。 另外,陳麗敏回覆議員區錦新有關選舉法的兩份書面質詢,表示立法會已分別於今年八月及九月通過三個選舉法法案。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http://www.al.gov.mo/ );編號443/III/2008;713/III/2007;133/III/2008。


政府積極使外地僱員融入本地社區生活

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表示,提供協助包括外地僱員在內的新來澳人士融入社會服務,是社會工作局致力締造家庭和諧及社區融和的重要施政目標之一。 陳麗敏在回覆議員梁安琪的書面質詢時指出,社會工作局去年起開展了對外地僱員社區服務計劃。在政府其他部門及民間社會服務團體的合作下,持續接觸在澳門工作的外地僱員,並籌設外地僱員聯絡系統及服務轉介機制。至本年二月底,參與的團體已向外地僱員提供了各種社會及個人生活的訊息輔助,並組織他們參與各項社會活動,當中包括澳門社會狀況介紹、社區設施認識、多元化的文娛康樂和節假日聯歡等活動項目。此外,亦開展了專門為他們而設的個案輔導及小組活動等社會工作。 陳麗敏表示,社工局亦在今年一月出版了為新來澳人士而編製的「居澳生活錦囊」,介紹本澳政府各部門、社會服務機構、公營機構等服務資訊與申辦手續。內容涵蓋了本澳公共行政、法律、文化、經濟、住屋、教育、交通、環境、醫療、教育、社會工作、習俗、就業、消費等等不同領域生活資訊。相信此「錦囊」將有助他們增進對本澳的暸解,加強生活歸屬感。 社會工作局將繼續與其他部門溝通與合作,並適當支援及協助外地僱員的社會服務團體,開展多元化社會服務,以便讓他們融入本地生活。 在管理外地僱員方面,現時勞工事務局正草擬修訂第32/94/M號法令,有關發出准照予職業介紹所制度的行政法規,以加強職業介紹管理外地僱員的職能和責任,從而完善對外地僱員的管理工作。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http://www.al.gov.mo/ );編號122/III/2008。


《第五屆世界職業技能競賽》

《第五屆世界職業技能競賽》澳門特別行政區代表團將於11月14日啟程前往廣州參加競賽,而勞工事務局昨日於該局轄下職業培訓廳舉行競賽啟程儀式。今屆本澳將派出近70人代表團前往廣州參與競賽,當中15名澳門年青選手將分別代表本澳參與5個競賽項目,包括:〝機電一體化〞、〝電氣系統安裝〞、〝中式烹調〞、〝形象設計〞及〝三維動畫設計與製作〞。 為促進區域合作活動
由廣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香港職業訓練局及澳門勞工事務局共同舉辦「穗港澳青年技能競賽」,是穗、港、澳三地兩年一度區域重要合作活動。每屆競賽由三地輪流舉辦。今屆競賽由廣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主辦,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而香港職業訓練局及澳門勞工事務局則擔任協辦單位。 回歸以後,澳門特區政府鼎力支持下,已先後多次組織代表團參與多項不同職業培訓活動及技能競賽。有見於穗、港、澳三地經貿往來日見密切,為進一步加強區域職業培訓之聯繫關係,於2002年澳門首次組團到香港觀摩「穗港青年技能競賽」,並與穗、港兩地交流職訓經驗,使業界獲益良多,更促成了三地達成合辦「穗港澳青年技能競賽」的協議。 三地合辦競賽志在為青年人搭建競賽平台,讓穗、港、澳三地青年能有一個職業技能的競技與學習交流機會,同時亦為職業培訓機構人員提供職業技能資訊交流平台,故競賽不但有助於提升地區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的水平,加快三地職業培訓步伐,同時亦可拓展三地在社會、經濟至人力資源之合作發展空間。 有利本澳推廣職業培訓
澳門組織代表團參賽,每屆均有不俗表現,如先後在第二屆「數控銑床」、第三屆「電氣系統安裝」、「花藝設計」及第四屆「機電一體化」摘冠外,在其他項目亦取得優異名次,成績可謂有目共睹。 總結過往競賽對本澳職訓工作所起作用,對本地青年人來說,透過與其餘兩地選手作技能切磋,擴闊了他們的行業視野觀,啟發他們對職業技能的興趣,對帶動本澳行業年輕化起到相當大的推動力量。至於本澳職訓機構,勞工局自2004年開始,先後邀請本澳多個職訓團體及行業社團,以項目代表單位的身份參與競賽,參與選手培訓工作。同時藉著與穗、港兩地人員作技術交流機會,汲取寶貴的職訓經驗,不但可用於本澳職訓工作之上,深化本澳行業技術,有助行業技術逐步走向與國際接軌。 項目配合社會發展 每屆競賽項目,是由三地共同挑選五個發展較為迅速或極具潛力的行業作為競賽項目,而今屆所選定五個項目,如:機電一體化,電氣裝置,主要是三地目前機電一體化技術仍處於發展階段,而電氣系統工程人員因應市場所需,增長趨勢顯著,為繼續提升三地青年之技術,有必要加快該等行業發展,在社會中建立鞏固基礎。至於〝形象設計〞、〝三維動畫設計與製作〞,對本澳來說屬新興行業,兩項目仍處起步初段,為培訓相關行業的人員,鼓勵年青人投身行業,以為本澳年青人開展更多樣化之行業出路選擇。同時,為配合三地旅遊城市發展策略之重視,飲食業是吸引旅客重要的一環,為加快飲食業發展,選定〝中式烹調〞作項目,為行業培訓好人員作儲備,亦可帶動業界走向年輕化、專業化。 引入新元素推廣職訓
今屆除競賽外,為加強向外推廣職業培訓訊息,三地每屆都會派出不同範疇之行業或單位作代表,於競賽期間,在場內作現場演示,而展示三地青年之職業技能發展情況。 今屆本澳之演示項目,得澳門工程師學會協助,將以該會早前所舉辦之「澳門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選拔活動---2008」,獲選代表本澳參加「第2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之其中兩所學校作品,分別是:澳門工聯職業技術中學方順生同學及澳門培道中學嚴志聰同學之作品,作演示項目代表,屆時該創新作品之學生將到廣州,於競賽期間現場介紹有關作品之創作意念及特點,使穗、港兩地得以了解本澳青少年科技活動的最新發展情況,以推動三地青年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本澳未來青年的培訓工作有正面積極意義。 另外,今屆亦將會首次同場舉行〝現代技能發展國際論壇〞,並已邀請了來自澳洲、德國、巴西及新加坡等地職業培訓學者、專家,聯同穗、港、澳三地派出講者一同出席有關學術論壇,透過學術文章發表、研討,使彼此交換職業培訓工作之經驗與心得,以為未來職業培訓發展開拓更廣闊之路。 社團機構全面支持
為積極作好賽前準備及培訓工作,勞工局早前透過公開報名及向相關的社團、培訓機構、學校招募各項目參賽者,並邀請了澳門大學、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澳門髮型美容從業員協會及澳門飲食業聯合商會擔任澳門區的項目代表單位,負責競賽項目專家及培訓參賽者工作,至於〝電氣系統安裝〞項目,則由該局職業培訓廳課程導師負責。 另,今屆參賽者之培訓工作,亦首次得到本澳高等教育機關、工會及私人企業之支持,包括:澳門發展質量研究所、澳門工會聯總會飲食服務廚藝培訓中心及澳門展字派,為今屆參賽者提供技術支援及培訓場地,使參賽者能接受全面、系統性之職業培訓。 經過嚴格培訓和多次遴選賽後,今屆代表澳門參加三地青年技能競賽的參賽者包括:〝機電一體化〞的李志豪、王衡鏘、甘永成,〝形象設計〞的何珮思、Vizeu,Jaqueline Gislene、林啟基,〝中式烹調〞的吳鏡全、劉銳初、蘇永康,〝三維動畫設計與製作〞的張智斌、蔡語箴、尹世堅及〝電氣系統安裝〞的張文豐、林毅鋒及陳嘉樑。在儀式上,由勞工事務局孫家雄局長、林美美副局長及各項目代表向各項目選拔賽優勝者頒發獎項。而每項目優勝者,將於11月14日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前往廣州參加「第五屆穗港澳青年技能競賽」。 昨日出席啟程儀式及頒獎嘉賓,除勞工事務局孫家雄局長、林美美副局長外,還有澳門大學科技學院莫啟明院長、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關敏如理事長、澳門發展質量研究所譚立武博士、澳門髮型美容從業員協會曾志安會長、澳門飲食業聯合商會陸國基副理事長、羅錦焜副理事長、澳門工聯飲食服務廚藝培訓中心鄺子豐副主任及澳門展字派張展東先生,以及演示項目澳門工聯職業技術中學馮家輝校長及澳門培道中學李寶田校長。


「教育與澳門勞動力全球化」圓桌會議 於旅遊學院舉行

「教育與澳門勞動力全球化」圓桌會議於11月12日在旅遊學院舉行,會議主席是國際教育協會主席及行政總裁 Allan Goodman 博士,而與會者有教育界及商界翹楚,包括: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博士、澳門理工學院學術事務部部長鄭妙嫻小姐、澳門高等校際學院學術事務副校長區如實博士、國際教育協會總監韋高迪安小姐、凱澳策略投資有限公司常務董事羅祖樑先生、澳門美國商會人力資源委員會主席陳偉麟先生等。 隨著近年經濟迅速的發展,澳門已成為世界矚目的城市。為配合此全球化的挑戰,澳門確實需要為不斷改變的勞動力市場作好準備。高等教育的策略在現時人力資源源需求不斷擴大及超越國界的情勢下尤見複雜,教育是為培育人員具備技能以於工作上應用、為職場上的發展作充足的準備、開發個人的應變力及創意、以及為應付要求嚴格的現實工作環境作充分的心理準備。 國際教育協會是於1919年成立,總部設在美國,是世界最大且富經驗的非牟利國際交流組織,主要為政府、企業、基金會、大學及國際組織設計及執行合作項目、培訓及技術支援計劃。國際教育協會亦為公營機構、學術界、政策制訂者、慈善機構等提供培訓及資訊服務,亦為促進國際交流及策略研討創造交流平台。國際教育協會亦於1946年由美國國務院贊助下推行Fulbright計劃,此計劃主要目的資助學生、學者及專業人士持續進修及作研究調查。 作為「教育與澳門勞動力全球化」圓桌會議的召集人,旅遊學院希望藉著組織世界各地專家在澳門作不同的研究調查及學術交流以提升澳門旅遊教育的質素及國際化。


衛生局有關領葬事宜啟事

高廉,男性,八十七歲,報住青洲大馬路嘉翠麗獨居老人宿舍嘉翠麗大廈A座3樓304室,於二零零八年十月三十一日去世。院方盼死者家屬速往仁伯爵綜合醫院入院科辦理領葬事宜。若啟事張貼後七天內仍無人前往辦理有關事宜,則視作無人認領的屍體處理。


政府致力推動家庭政策綱要法

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表示,在社工局的努力下,《家庭政策綱要法》所提出的各項關於社會服務的工作有多項進展。 陳麗敏回覆立法議員陳明金的書面質詢時表示,《家庭政策綱要法》由1994年頒佈至今13年,提出了很多政策性的目標,並由行政當局推動逐步落實。 她指出,特區政府一直透過不同部門,以直接及間接的方法推動家庭服務,尤其重視增加家庭成員的生活責任感和參與意識,以發揮家庭的功能、家庭成員的權利得到保護、並讓有需要的家庭得到輔助和推動家庭朝著和諧的方向發展。 她說,該法內各項目標,是所有社會所追求的一個理想社會環境,各項工作要依靠全體市民、民間及政府的合作和努力才可以達致。 今後社工局仍秉持人本關懷、專業求進、扶助弱勢、社會融和的工作理念,透過多元化的服務和各項措施,繼續深化《家庭政策綱要法》內的各項目標,建設一個具包容、關懷、愛護的家庭環境。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http://www.al.gov.mo/ );編號511/III/2007。


大賽車期間部分公共工程暫停

為配合本屆格蘭披治大賽車期間的臨時道路交通安排,經協調溝通後,政府已按計劃進度在大賽車前加緊完成了有關公共工程,同時已恢復路面交通。而部分需要分階段進行的工程,例如畢士達大馬路與孫逸仙大馬路行車天橋橋面及附近路面的維修保養工作;以及螺絲山公園一帶下水道管網的重整工作,將會在大賽車之後才繼續進行。 行車天橋保養工作
為了回應市民的訴求,提高行車天橋的安全,土地工務運輸局持續進行行車天橋護欄加高加固的工作。連接畢士達大馬路與孫逸仙大馬路行車天橋的護欄加高加固工作,亦已於本年十一月五日完工及恢復路面交通運作。為了配合大賽車期間的臨時交通安排,政府將會在大賽車之後才進行該橋面及附近路面的維修保養工作。 本澳現有行車天橋護欄高度符合0.9米至1.1米的國際標準,但由於本澳使用電單車的居民較多,為了進一步保障行車天橋上的行車安全,政府已逐步對全澳的行車天橋護欄進行加高加固工作,將護欄高度調升至1.5米左右。如近兩年已分別對松山隧道口南面、葡京路、南灣圓形地和巴波沙等行車天橋進行護欄的加高加固工作,未來還將計劃對關閘廣場側的兩條行車天橋進行護欄加高加固工程。 下水道的重整工作
為完善鄰近螺絲山公園一帶的下水道網絡,加大排水能力,土地工務運輸局已按進度完成了首兩階段的下水道重整工作,並安排在大賽車之後再繼續第三階段介乎亞馬喇馬路與馬交石炮台馬路之間一段新雅馬路的工作,以減低對交通所造成的影響。 為減低施工期間對交通的影響,整個下水道工程採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工程範圍為鮑思高街及其與美副將大馬路的交界處,已於本年八月底完成。第二階段介乎鮑思高街與新雅馬路之間的一段亞馬喇馬路,亦已於大賽車前完工。按照計劃,將會在大賽車之後繼續第三階段介乎亞馬喇馬路與馬交石炮台馬路之間一段新雅馬路的重整工作。並且計劃在明年開展第四階段及最後階段工作,包括馬交石炮台馬路近澳電大樓的車行道;以及介乎髮夾彎與嚤囉園路之間一段馬交石炮台馬路的工程。 由於鄰近螺絲山公園的下水道管網為舊式合流排水系統,且排水管管徑較小,僅足以應付現時排放量。為配合興建中的交通事務局大樓及考慮到鄰近地區未來發展,預期該區的污水排放量將會有所增加。因此,有需要增大該區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同時將原來的合流式排水系統改建成清、污分流系統。工作包括鋪設清、污下水道、瀝青混凝土、鋼筋混凝土行車路面、混凝土行人路面及裝設金屬護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