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2007年首三季罪案數字

保安司司長張國華今(16)日表示,本澳今年首三季的「謀殺」、「勒索」、「高利貸」、「縱火」及「偽造文件」等案件同比明顯減少。保安當局將會繼續針對犯罪趨勢,密切監控有關情況及加強情報搜集,並制定有效的預防及打擊策略,繼續改善本澳治安環境。 張國華公佈 2007年首三季的整體犯罪活動為9,544宗,與去年同期比較,上升 18.4% (+1484宗)。升幅較為明顯的為「盜用電單車」、「扒竊」、「違令」及「吸毒」等,上升幅度由 73.5%至90.9%不等。首三季的警務行動和偵查行動期間,共有2,690人被拘捕及送交檢察院處理。 他表示,其中暴力罪案共548宗,與去年同期比較,輕微上升 0.4%。謀殺案減少了4宗,下降幅度為50%,而「搶劫」下降幅度為5.2%(-13宗)、「縱火」下降22.6%(-7宗)及「勒索」降30.2%(-13宗)。 張國華續說,「侵犯人身罪」共錄得2,074宗,同比上升11.2%。其中涉及「普通傷人」的案件有1,445宗,上升7% (+94宗);「嚴重傷人」同比增加了7宗。 「侵犯財產罪」共錄得4,987宗,同比上升21.6% (+887宗),其中盜竊案總數為3,012宗,當中「盜用電單車」由去年同期的332宗增加至576宗,升幅為73.5%、「扒竊」由337宗增加至588宗,上升幅度為74.5%;另一方面, 「高利貸」錄得下降幅度為19.3%(-29宗)。 在「妨害社會生活罪」的組別中共錄得罪案1,113宗,同比上升18.7% (+175宗),其中「將假貨幣轉手」上升52.9%,而 「偽造文件」則下降28.5%。 「妨害本地區罪」共錄得643宗,同比上升28.9% (+144宗),其中「違令」上升90.9%。 「未納入其他組別的罪案」共有727宗,同比上升10.5% (+69宗)。其中主要是涉及「引誘、協助、收容、僱用非法入境者」的案件,共錄得499宗,同比上升6.2% (+29宗)。「吸毒」增加了59宗,升幅為88.1%。 首三季涉及青少年犯罪的案件共146宗,同比上升39% (+41宗),涉及的未成年人共 271人。 1至9月份非法入境者及逾期逗留人士共有21,316名,其中來自內地的非法入境者有1,208人(+481人)、 逾期逗留的內地人士有13,829人 (+6,536人)、持個人遊簽注的逾期逗留人士有5,219人(+2,793人),而逾期逗留的外籍人士有1,060人(+311人)。


二零零七年第三季私人建築統計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的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新動工的樓宇共12幢,將可供應的樓宇單位為89個及建築面積為32,501平方米,與去年同季的樓宇單位及建築面積比較,分別減少71.2%及81.5%,而較今年第二季則分別減少90.5%及95.9%;在新動工樓宇中,可提供汽車位共87個及電單車位51個。在今年首三季的新動工樓宇中,可供應的樓宇單位共4,047個及建築面積為1,661,902平方米,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1.2倍及1.8倍。 今年第三季建成及完成擴建的樓宇共20幢,可供應的樓宇單位為267個及建築面積為1,026,089平方米,與去年同季的樓宇單位及建築面積比較,分別減少87.0%及增加91.2%,而較今年第二季則分別增加1.2倍及6.3倍;在建成及完成擴建的樓宇中,共有2,241個汽車位及2,022個電單車位。在今年首三季建成及完成擴建的樓宇中,共有878個樓宇單位及建築面積為1,333,391平方米,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69.8%及增加25.4%。 今年第三季建成及完成擴建之住宅樓宇有6幢,可提供229個住宅單位及建築面積為30,228平方米,與去年同季的住宅單位及建築面積比較,分別減少88.0%及88.6%,而與今年第二季比較則分別增加2倍及3.6倍。住宅單位中以三房間隔的最多,有194個,佔84.7%,其次是二房間隔,共有32個。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委員會聲明

關於物流問題影響到國際汽聯世界房車錦標賽部份參賽車隊的汽車零件付運的事件,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委員會謹此作出澄清: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委員會負責汽車零件的運送。由於物流過程出現不能控制的狀況,部份汽車零件因而延遲送到集車處。 然而,同樣出現延誤的汽車輪胎運送屬於國際汽聯世界房車錦標賽主辦機構的責任。 擁有五十四年輝煌歷史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一直獲得國際汽聯鼎力支持,雙方維持緊密而良好的合作關係。國際汽聯的高級官員與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攜手合作多年,為這項國際賽車盛事提供寶貴的支持。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委員會期待於本週欣賞國際汽聯世界房車錦標賽精彩刺激的壓軸大戰。


未來數天食水鹹度將回落

鹹潮應變措施小組成員澳門自來水代表朱偉文透露,經上游統一調度及天文潮汐的共同配合下,近日突然上升的食水鹹度已得明顯舒緩,預計未來數天供水鹹度將會回落至數十度左右。 對近日自來水鹹度增加,朱偉文指出,入秋以來,上游持續干旱無雨,使平崗泵站已累積十天以上被鹹潮覆蓋,不能開泵抽水,加上竹仙洞水庫在上周末已降至今年最低水平,供水形勢極為嚴峻。 他表示,在上游統一調度及天文潮汐的共同配合下,平崗終於在周一迎來淡水。泵站全面開動搶淡,淡水源源不斷地灌入往竹仙洞水庫的引渠中,珠海供水公司立刻開泵抽走引渠中停留十天以上的高鹹度水,共排出23萬立方米,把過千度的引渠水置換為數十度的淡水。操作過程對時間掌握的要求非常高,是次鹹度偏高是由于技術上的一些限制,少量鹹度偏高的混和水注入了竹仙洞水庫,使竹仙洞水庫鹹度提升到一百度左右。 朱偉文指出,隨著搶淡水的不斷注入,竹仙洞水庫的鹹度會持續降低,水位逐步回復到正常水平。預計未來數天供水鹹度將會回落到數十度左右。本旬搶淡工作將在周末結束。面對持續干旱的天氣,下旬水的形勢仍不明朗,為了能搶得足夠的淡水,需要相關組織共同合作,把握時機,進行科學和合理的調度。 鹹潮應變措施小組強調,雖然近日食水鹹度有所增加,但仍是屬於綠色低鹹度級別,水質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建議標準。


社工局就長者服務問題答覆議員質詢

社會工作局局長葉炳權表示,政府一直致力與民間機構手合作,推動「老有所為」的活動,近年來均能取得理想的成果與良好的社會效應,期望透過各項專項計劃將「老有所為」的活動推向更高水平。 葉炳權在回覆梁慶庭議員有關長者服務的質詢時表示,“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是特區政府在長者服務方面的總體政策目標。特區政府的各個相關部門透過發放經濟援助、改革社保制度、提供免費醫療、資助長者中心、發展老年活動、推動敬老教育、支持家庭護老、設立長者宿舍和發展院舍服務等各類計劃與工作措施,落實上述政策目標。 特區政府響應聯合國倡議的“終身準備”理念,從健康促進、大眾體育、終身學習、社會服務、長者教育、退休準備和老年保障等各種途徑,協助市民更好地計劃和麵對老年生活。在“老有所為”方面,將進一步研究如何透過在長者服務單位內推動由長者自行策劃、推行活動的自務小組,以及其他類別的長者組織,協助他們提高參與層次,更好地貢獻所能。在長者教育方面,社工局與一所民間機構合作,在社區服務大樓內設立專為長者提供學習機會的長者終身教育服務單位,增加專門性的長者教育名額,促進長者學習的參與率。 展望未來,社工局將會透過“社會老齡化指標體系”等數據資料,持續評估長者的終身教育需要,因應實際情況發展相應服務並適時檢討其推行成效,以期不斷優化相關的教育服務模式。 ※ 質詢及回覆全文見立法會網頁(http://www.al.gov.mo/),編號393/III/2007。


《盛世蓮花》雕塑周五開始修葺(更正版)

位於本澳新口岸金蓮花廣場中央的《盛世蓮花》雕塑,將於本周五(十六日)起進行首次翻新,是次一般性的修葺工程為期約一個月,並於澳門回歸八周年即下月二十日前完成有關工程。
為慶祝澳門回歸,國務院於一九九九年向澳門特別行政區贈送了大型青銅貼金雕塑《盛世蓮花》,由於雕塑的位置臨近海邊且露天,經歷近多年的氧化作用和雨水侵蝕下,雕塑表面呈現斑點而有需要展開翻新。鑑於雕塑表面是使用了古老的傳統貼金技術,專業性較強,但本澳卻又欠缺相關的專業人才的情況下,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向本澳提供協助,所組成的技術考察團一行並已於本年三月來澳視察現場情況,制定修葺方案。
《盛世蓮花》本周五開始搭篷翻新,內地專業技術人員將於日內抵澳並正式展開淸洗、防腐和貼金等修葺工程。為了加強雕塑表面的防腐能力,此次翻新將採用近年發展適用於大型金屬雕塑戶外貼金技術,使用環氧封閉底漆及金屬氟碳漆封底,以專用貼金膠貼金,並在金箔表面噴上抗紫外線氟碳清漆作保護。工程約一個月,在下月二十日前完成。


澳門城規研究(2007)期未報告記者招待會

由特區政府主導,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統籌的“澳門城市規劃研究(2007)”,今天公佈研究結果。研究結果顯示,隨者澳門社會的快速發展,特區政府有必要深入瞭解當前城市發展的現況,並為澳門進行清晰的發展定位,然後按定位和目標進行規劃,循序漸進地制定澳門長遠的城市發展策略。而可持續中心將會廣泛集合民間的智慧,作為特區政府政策制定的參考依據。 “澳門城市規劃研究(2007)”期未報告記者招待會今天下午三時在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議室舉行,可持續中心主任謝志偉、兩位助理主任吳志良以及鄭華峰主持了是次記者會。而“澳門城市規劃研究(2007)”研究小組組長、香港中文大學研究講座教授楊汝萬則公佈了研究結果。楊汝萬表示,澳門長期以來都缺乏前瞻的、宏觀的、全面的城市規劃,城市規劃的制度亦欠缺完善,每個分區並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及功能定位,道路及基礎建設均欠缺長遠規劃,只按需要局部興建。但是,以往的城市發展模式已不能滿足澳門現在和未來的發展需要,由經濟增長帶動的城市擴張產生了不少城市問題,如屏風效應、交通擠塞、欠缺泊車位、口岸飽和、土地利用不協調、城市結構混雜和污染等。
與此同時,研究小組亦從澳門居民綜合生活素質調查結果中發現,在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上,澳門居民十分關注房屋、社區環境以及舊區重整的問題,並希望政府利用更多土地解決住屋問題,提供更多的休閒文娛以及與交通有關的設施和服務,讓澳門可以朝向一個適宜居住、工作和玩樂的城市方向發展。這些由發展帶來的城市問題以及居民對未來發展的期望,都需要特區政府的積極關注及回應。
研究小組建議,在制訂澳門未來城市規劃的時候,特區政府必須審慎考慮區域發展狀況,確立澳門城市發展的定位,繼而構思相應的城市發展和規劃目標,制訂澳門半島、路環、氹仔及路氹新城的長遠發展策略,讓澳門人清楚瞭解城市的發展路向,並作為指導性工具來開展其後的規劃研究和評核各個規劃方案。
此外,研究小組亦認為,為了確保澳門的可持續發展,在釐訂城市規劃政策時,特區政府必須以公平及公開的制度,透過協調各政府部門的工作以及公眾參與,廣納社會上各階層人士的意見。從宏觀到局部提出不同的發展方向,制訂靈活的規劃措施,並分短期和長期實施,透過嚴緊的政策和靈活的措施,合理地分配各類土地的用途,推動和平衡澳門經濟,環境及社會的協調發展,使人與土地發展之關係達至平衡與和諧。
而可持續中心已將研究報告呈交予行政長官,作為剛發表的2008年度施政報告的參考依據。該中心主任謝志偉表示,將按照2008年度的施政部署,在“澳門城市規劃研究(2007)”的基礎上,繼續聯同本澳、香港以及各地的專家學者,有序地開展各項關於澳門城市規劃的深化研究,而稍後可持續中心將會以不同方式,以開放的態度,廣泛集合民間的智慧,協助特區政府制訂澳門長遠城市發展策略。


車手參加三輪車競賽為本週賽事熱身

「保利達澳門格蘭披治三級方程式大賽」、「FIA世界房車錦標賽 – 澳門東望洋大賽 – 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特約」及「第四十一屆澳門格蘭披治電單車大賽」的參賽車手今天一同參與在澳門漁人碼頭勵駿大道舉行、每年一度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宣傳活動。是次活動原定是一項淘汰賽,後來改為計時賽,由眾車手駕駛具澳門特色的三輪車參與競技。 房車手代表隊由兩屆世界冠軍派奧(Andy Priaulx)率領,隊員包括泰基尼(Gabriele Tarquini)及文奴(Alain Menu),法夫斯(Augusto Farfus)、多次來澳參賽的哥倫尼(Tom Coronel)及勒連尼(Nicola Larini)則接力上場。三級方程式代表隊由般奴‧冼拿(Bruno Senna)、艾斯馬(Marko Asmer)及大嶋和也先上陣,本地車手艾明達(Rodolfo Avila)、赫利(Brendon Hartley)及侯根堡(Nicolas Hulkenberg)接第二棒。電單車手代表隊方面,六屆澳門大賽冠軍路達(Michael Rutter)、辛特(Les Shand)及2003年冠軍得主麥堅尼斯(John McGuinness)打頭陣,第二隊的成員則有金明斯(Conor Cummins)、費蘭迪斯(Joao Fernandes)及Supersport組參賽者當奴(Cameron Donald)。 房車代表隊的梅拿(Yvan Muller)、泰基尼及侯夫(Robert Huff)在比賽脫穎而出,獲得計時賽的第一名,他們以1分13秒跑畢200米的賽道。三級方程式代表隊的哥桑(Romain Grosjean)、查域斯(Oliver Jarvis)及布柯文(Yelmer Buurman)造出1分22秒屈居第二。電單車手代表隊的韓拿(John Haner)、杜爾(Jeremy Toye)和米拿(Mark Miller)只跑出1分24秒。 澳門政府旅遊局副局長及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委員會委員白文浩先生、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委員會市場及廣告專責小組組長盧景昭先生及澳門漁人碼頭總經理梁海光先生在賽後向得勝者頒發獎品。澳門漁人碼頭為這次競技活動提供場地。


大賽車救援隊隨時候命

第54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明(15)日起一連4天舉行,大賽車救援隊已作好準備隨時候命,確保各項賽事順利進行。 由今屆賽事開始,這支救援隊全部由本地人擔任,他們將全權負責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救援工作。 今屆大賽車的救援隊共有9輛救援車,其中3輛專門負責緊急解困救援工作;救援隊成員包括了一名(FIA)國際汽聯一級方程式醫務代表、一名救援顧問、6名具有拯救經驗的本地醫生、3名本地醫生及醫務輔助人員以及33名有救援經驗的本地消防員。 此外,第54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賽道的最後檢驗工作,以及所有參賽戰車的驗車工作已順利完成,賽事整裝待發。


本地兩樂團為國際現代音樂節2007作閉幕演出

由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SCM)主辦的2007年國際現代音樂節以“音樂無疆界”為主題,邀請來自70多個國家的200多位作曲家、音樂學者及音樂愛好者聚首港澳,以多種形式的音樂演出呈現充滿創意的當代樂韻,澳門樂團及澳門中樂團雙雙獲邀為閉幕日(12月1日)作演出。 12月1 日(星期六)下午二時三十分,澳門中樂團將於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劇院舉行《澳門印象》音樂會,以強勢陣容獻演吳華的《茶馬古道行》,姜瑩的《空城計》,趙季平的《澳門印象》,關廼忠的《龍舟賽》,郭文景的《阿佤山》以及劉文金的《火-彩衣姑娘》等多首當代名作,音樂總監彭家鵬親自指揮。《澳門印象》是澳門中樂團的委約作品,由中國著名作曲家趙季平編寫而成,是次將在澳門作世界首演。作品展示回歸祖國後澳門萬象更新、流光異彩,一派繁榮的景象。趙季平的室內樂《關山月》曾由大提琴家馬友友在紐約首演,他曾參與電影《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等的配樂。吳華的《茶馬古道行》是2005年民族管弦樂新作品徵集評選的獲獎作品。全曲突出一個“行”字,表達古代中國商旅與阿拉伯人民交往共融的動人情景。為《澳門印象》音樂會擔任獨奏的分別為:琵琶鄧樂,二胡王穎,笙賈磊,古琴張衛軍。 當晚八時正,澳門樂團在同一地點為香港國際現代音樂節作閉幕演出。音樂會將帶來精彩的當代作品:丹麥艾希貝格《鼓祭舞》,芬蘭法格隆德《中音薩克管協奏曲》,美國陳怡《動勢》,本土作曲家林品晶《濠鏡笙歌》以及林樂培的《謝灶君》等。音樂會由邵恩執棒,韓國著名小提琴家金珍秀亦將參與演出。作曲家林品晶生於澳門,先後任教於西雅圖康尼斯學院、耶魯大學,她的部分優秀作品被CRI、Tzadik, Nimbus及Koch International等唱片公司錄成唱片。《濠鏡笙歌》是以澳門為題材的管弦樂作品,由澳門文化局委約創作,作品將由笙演奏家盧思泓及澳門樂團共同作世界首演。 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SCM)1923年於薩爾斯堡成立,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組織之一,它每年主辦的國際現代音樂節已經成為舉世矚目的音樂盛會。本地兩樂團是次為音樂節作閉幕演出的部分曲目,由文化局特別委約當代作曲家創作而成,希望發掘促成本土作品,以音樂弘揚澳門精神及文化。 澳門樂團《2007國際現代音樂節閉幕音樂會》門票為澳門幣120元及80元,澳門中樂團《澳門印象》音樂會門票為澳門幣80元及40元,設有多種購票優惠。門票可於香港城市電腦售票網(電話+852 2734 9009 ,+852 2722 1650)及澳門廣星各門市部(電話2855 5555)購買,詳情可瀏覽國際現代音樂節網址http://www.hkcg.org/2007worldmusic,或澳門文化局網頁www.icm.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