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MIECF10周年 充分發揮綠色平台作用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泛珠三角省/區政府協辦,得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及國家環境保護部作為特邀支持單位,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及環境保護局承辦的「2017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2017MIECF)將於3月30日至4月1日舉行。踏入第十個年頭,今年大會主題為「創新綠色發展 可持續的未來」, 將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環保業界人士、政府代表、商界以及相關團體參與,共尋綠色商機,推動環保產業發展。MIECF自2008年舉辦首屆以來,經歷九年的發展,已成為泛珠三角地區以至國際間的環保盛事,通過綠色展覽、綠色論壇、綠色配對以及綠色公眾日等一系列活動,為泛珠三角地區與國際市場間的環保商務、資訊與技術交流搭建綠色平台,締造商機,宣揚環保理念。MIECF更於2011年獲得全球展覽業協會(UFI)通過成為認證展會。MIECF過去九年不斷成長MIECF綠色展覽方面,展覽面積由首屆的6,900平方米大幅擴展至第九屆超過16,900平方米,參展商由來自8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來自泛珠9+2區域)的164家,增加至20個國家和地區的460多家,其中,展覽繼續得到泛珠三角「9+1」省(區)政府及有關單位的持續支持並吸引逾215家相關單位參與。同時,在過去九屆MIECF共舉行了60場專業論壇,並於展會期間安排簽署的合作項目逾240個,超過九成已落實執行,涉及的國家及地區包括中國內地、美國、加拿大、巴西、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莫桑比克、葡萄牙、新加坡以及台港澳地區等,這充分反映了MIECF舉辦至今,已逐漸成為泛珠三角地區與國際環保產業間的重要平台。為更好回應社會對環保發展的步伐,MIECF在推動業界交流及展現環保理念的措施亦不斷豐富優化,在2011年首次邀請本澳多間酒店參與綠色採購;2013年起取消在展覽館公共走道上鋪設地毯和繼續採用可回收循環再造的物料搭建,積極推動「綠色展覽會」。MIECF產生的廢棄物平均減少近八成。並在推動業界參與方面增設了會展客商專車服務,組織珠江三角洲環保業界的專業人士來澳參會洽談;2016年配合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於展會期間舉行「泛珠三角區域環節-泛珠三角區域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政策及技術座談會」及「泛珠三角區域環境保護技術交流會」等,並提升展會專業層次,設置環保行業專區,包括「廢物管理專區」、「綠色建築專區」和「綠色交通專區」,並首次組織政府洽談導賞團,安排政府部門採購代表到場參觀等。2017MIECF進一步發揮綠色平台作用今年大會以「創新綠色發展─可持續的未來」為主題,是響應全球環保以綠色創新作為社會發展之主要推動力,亦是配合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重點發展方針。應去年國務院發佈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和澳門特區政府公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對「綠色發展」皆有著墨,踏入十周年的2017MIECF將進一步發揮澳門作為泛珠三角地區特別是歐盟以及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的環保產業合作交流平台的作用,推動國際環保企業合作發展。除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科學技術部以及國家環境保護部將繼續作為特邀支持單位外,今年更新增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特邀支持單位,更凸顯MIECF的環保平台作用。2017MIECF綠色論壇方面,大會邀請到剛卸任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先生(Mr. Achim Steiner)擔任主題演講嘉賓。另外,綠色論壇環節將探討沿海管理及綠色建築中的最新發展趨勢,以及探討工業發展及氣候變化之應對策略。綠色展覽則會加強綠色建築及其他創新環保產品及方案的展示;同時配合網上商業配對平台,加強區域環保業務交流合作,促進綠色商機。綠色公眾日除讓公眾參觀MIECF展覽外,亦可參與大會特設的各類親子活動,從而瞭解國際環保發展趨勢,並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更積極實踐環保行為。想了解更多關於2017MIECF的資訊,可瀏覽http://www.macaomiecf.com/miecf2017/。
…
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合作綜合大樓設計連建造工程開標
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合作綜合大樓設計連建造工程今日開標,共收到12份標書。工程預計今年下半年動工,最長施工期600工作天。有關開標程序仍在進行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合作綜合大樓設計連建造工程位於南灣湖鄰近立法會大樓的C15及C16地段,共佔地約14,200 平方米。綜合大樓將提供作為“中葡論壇”的舉辦場地,同時亦可用作中國內地及論壇各與會國舉辦中葡平台相關活動,場地規劃包括設置葡語國家產品展示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企業服務中心、資訊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關係及文化展覽館、中國與葡語國家培訓中心、澳門城市發展及建設展覽廳等功能。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合作綜合大樓設計連建造工程以設計連建造方式進行,最大建築面積約50,000平方米。綜合大樓的設計以簡約、和諧及體現莊重為主。根據有關地段的規劃條件圖,C15地段最大可建高度約14米、C16地段最大可建高度約21.9米。預計設置兩層地庫停車場。
編號 | 競投者 |
1 | 中國路橋 - 建利合作經營 |
2 | 三友建築置業有限公司 |
3 | 恆裕建築(澳門)有限公司-新昌工程(澳門)有限公司聯營 |
4 | 上海建工集團(澳門)有限公司/ 天君建築有限公司 |
5 | 成龍工程有限公司/ Y W SIU建築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合作經營 |
6 | 中國建築工程(澳門)有限公司 |
7 | 中國土木工程(澳門)有限公司/得寶建築集團有限公司 合作經營 |
8 | 振華海灣工程有限公司 |
9 | 澳馬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
10 | 保華建築有限公司 |
11 | 三友發展有限公司 |
12 | 南方建築置業有限公司/明信建築置業有限公司/華聯創基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合作經營 |
新中央圖書館將成文化地標
圖書館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為使澳門文化永續發展,推動知識普及,鞏固人文基石,特區政府將新中央圖書館的籌建定為一項重要的文化建設工作,落成後將會是澳門的一座文化地標。完整保留舊法院大樓突顯文化價值根據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FLA)建議,中小城市的中央圖書館宜設在市中心,令使用人群具多樣性,發揮中央圖書館的獨特優勢。因此,地處巿中心的舊法院大樓及前司法警察局大樓符合到上述的選址建議,且其位於本澳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的東側入口處,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意涵豐富。舊法院大樓沿街及前司法警察局大樓東翼部分,同樣具有折衷主義建築風格。舊法院大樓被評定為具建築藝術價值的樓宇,是本澳具重要文化價值的不動產。文化局將嚴格按照《文化遺產保護法》的規定對其進行保護,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新中央圖書館的規劃。其中,舊法院大樓將作完整保留,不會拆除,保留的部份包括所有建築立面及屋頂、內部結構、樓板,以及具特色的空間及元素等;至於前司法警察局大樓一側則會被用於擴建,但其東翼部分的一段具有折衷主義建築風格特色的立面及局部具特色的室內空間亦將予以保留。通過選取最佳的建築設計方案,日後新中央圖書館建成後,將成為歷史及現代建築有機結合和諧對話的良好建築案例。建造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空間新中央圖書館在保持上述兩座原址特色的基礎上,興建新樓層及地庫預計共有十一層的空間,主要分為館藏空間、公共空間和技術支援空間三部分,構建綜合性的閲讀服務空間。圖書館人流管理是規劃內所優先考慮的問題之一,圖書館的讀者群分佈廣泛,來自不同的年齡層、職業和社區,各群體因應其所需的服務種類和作息時間錯峰使用圖書館,新中央圖書館將滿足不同階層的閲讀需求,達至文化平權之效;此外,館内將規劃合理的人流動線設計以避免聚集。而參考目前舊法院大樓舉辦展覽和演出活動的情況,並未見旅客聚集該場所休憩或大量湧入,預計對新中央圖書館投入運作後不會造成人流負荷。引入監察機制合理善用公帑面對本澳社會發展與經濟轉型的今天,新中央圖書館對本澳的文化發展尤其顯得重要。早前公佈的九億元預算是根據本地大型公共工程的建築平均呎價,以及每年的通脹上升率計算所得。日後,在完成新中央圖書館深化設計後,預算明細才能更為準確,並將向社會公開。同時,亦會因應需要,主動邀請廉政公署及審計署等部門一同監察工程的實施和進度,以保證公帑的合理善用。
…
葡語及教育附屬委員會會議將在里斯本舉行
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與葡萄牙聯合委員會下設的葡萄牙語言及教育附屬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將於2月20及21日在里斯本舉行。會議召開將就以下議題進行討論:與澳門在葡語教育方面的合作、雙方高等院校之間的合作、學歷及學位的認可、葡語教師的教育及培訓,以及澳門學生赴葡升大等議題。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表示,葡語教學是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平台重要的一環,期望本次會議能推進澳門與葡萄牙不同機構的交流,深化公私及教育機構之間的合作,通過多元化的活動及支援計劃,讓更多不同需要、不同程度的學生能夠更好地進修中文和葡語。此行前往葡萄牙的澳門特區代表團由高教辦主任蘇朝暉率領,團員包括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教育暨青年局、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及澳門駐里斯本經濟貿易辦事處各一名代表。
…
行政會完成討論《醫療爭議調解中心》行政法規草案
根據第5/2016號法律《醫療事故法律制度》的規定,須訂定醫療爭議調解中心的組織及運作和調解程序。為此,特區政府制訂了《醫療爭議調解中心》行政法規草案。草案的主要內容如下:醫療爭議調解中心主要負責調解醫療事故的賠償爭議,設協調員一名,確保中心的運作及對調解申請進行初步評估。具體的調解程序由調解員負責,按照法律的規定,調解員應具備專業能力及操守,經適當的調解技巧培訓,並由行政長官批示委任。調解程序屬自願性質,須雙方當事人同意,且無須就調解繳付費用。草案建議,醫療服務提供者、就診者及在特定情況下就診者親屬均可提出請求,要求中心介入調解。經初步評估後,有關爭議將交予調解員進行調解。調解程序的預審原則上應在一百二十日內完成,調解的結果將以書面訂立,並由雙方當事人及調解員簽署。在調解程序中,無須強制委託律師,雙方當事人可自行參與調解程序。草案建議自二零一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起生效。
…
行政長官崔世安會見福建省澳區政協委員聯誼會一行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16)日在政府總部與福建省澳區政協委員聯誼會候任領導層會面,勉勵該會發揮愛國愛澳力量,並就促進閩澳交流等議題交換意見。行政長官對福建省澳區政協委員聯誼會的成立表示祝賀。他指出,福建鄉親一直支持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期望福建省澳區政協委員聯誼會成立後,能夠繼續團結福建鄉親,弘揚愛國、愛澳、愛鄉精神,以及發揮促進閩澳兩地交流的橋樑作用,為閩澳兩地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作貢獻。候任會長張宗真表示,澳門與福建省有良好的合作關係,在經濟和人文交流上將會繼續互相學習和幫助。他亦指出,聯誼會成立以後,會員上下定能為澳門的經濟發展、閩澳交流、“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等方面繼續發揮力量,也為澳門的持續發展作出貢獻。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柯嵐和顧問高展鴻、福建省澳區政協委員聯誼會名譽會長陳明金、候任常務副會長王正偉、候任理事長呂聯選、候任監事長黃共流等參加會見。
…
行政會完成討論《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行政法規草案
根據第5/2016號法律《醫療事故法律制度》的規定,須訂定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的組織及運作和鑑定程序。為此,特區政府制訂了《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行政法規草案。草案的主要內容如下:委員會主要負責對是否存在醫療事故進行調查和技術鑑定,可決定進行對編製鑑定報告屬必要的調查和檢查,亦負責審議就診者及醫療服務提供者提出的異議和投訴。委員會由五名醫學專業人員及兩名法律專業人員合共七人組成,其中一人擔任主席。委員會成員必須由公共或私人領域擔任專業技術職務至少十年且具備適當專業操守的專業人士擔任,任期為兩年,可續期。由衛生局負責向委員會提供技術、行政及後勤輔助。草案亦訂定技術鑑定程序,建議醫療服務提供者、就診者及在特定情況下,就診者親屬,均可申請進行技術鑑定,但須繳付鑑定費,金額將由行政長官批示訂定。根據法律的規定,原則上委員會應於九十日內完成鑑定報告,但基於個案的複雜程度,可延長上述期間。草案建議,如技術鑑定特別複雜或需要特定領域的知識,委員會可按取得勞務的法定制度要求提供專業服務。在有需要時,經委員會主席建議並獲行政長官許可,委員會亦可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或外地取得技術顧問服務。在鑑定報告完成前,委員會的調查程序具保密性,期間不得提供與所進行的調查的文書或資料有關的資訊。如利害關係人認為鑑定報告有錯誤、缺漏、含糊不清或前後矛盾,又或有關結論未經適當說明理由,可於十五日內向委員會提出聲明異議。草案建議自二零一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起生效。
…
行政會完成討論《醫療服務提供者職業民事責任強制保險》行政法規草案
根據第5/2016號法律《醫療事故法律制度》的規定,須設立為醫療服務提供者從事職業活動提供保障的民事責任強制保險制度。為此,特區政府制訂了《醫療服務提供者職業民事責任強制保險》行政法規草案。草案的主要內容如下:草案建議的醫療服務提供者職業民事責任強制保險的承保範圍包括,因醫療服務提供者的過錯違反醫療衛生方面的法規、指引、職業道德原則、專業技術知識或常規作出的醫療行為而損害就診者身體或精神的健康而引致的損害賠償責任;醫療服務提供者因向有生命或身體完整性嚴重危險的人提供緊急醫療救援而引致的損害賠償責任;按保險合同條款,因保險事故賠償而引致的訴訟費用、律師服務費及其他開支。同時,草案亦訂定不屬保險承保範圍的各種情況。草案以附表形式訂定保險金額下限。如屬自然人醫療服務提供者,按其醫療專業的分類,分別為澳門幣五十萬元、一百萬元和二百萬元;如屬法人醫療服務提供者,則按醫療服務的性質及在其場所的自然人醫療服務提供者的人數,由澳門幣一百萬元至二千萬元不等。保險合同須根據統一保險單的規定及條款訂立,但投保人與保險人可藉訂立保險任意條款擴大承保範圍或提高保險金額。保險合同為期一年。如醫療服務提供者遭至少三個保險人拒絕訂立合同,可請求澳門金融管理局訂定接受合同的特別條件。對於行政法規生效之日已生效的醫療服務提供者民事責任保險合同,草案建議自動與現訂定的規定相配合,但保險人有權收取應收的附加保險費。澳門金融管理局及衛生局分別負責監察保險人及醫療服務提供者對行政法規的遵守情況。草案建議自二零一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起生效。
…
行政長官崔世安會見珠海市委書記郭元強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16)日在政府總部會見珠海市委書記郭元強,雙方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並就深化珠澳合作等共同關心的議題交換意見。行政長官首先歡迎郭元強帶領珠海市政府代表團一行到訪澳門,並致以春節問候和祝福。行政長官表示,在粵澳合作的良好基礎上,珠澳兩地在的協同發展取得了成果,展望未來,兩地今後將繼續推進多方面的合作,特別是加強橫琴自貿區的發展,期望兩地的合作能產生更好的聯動作用。郭元強介紹珠海去年經濟發展取得成績,展望今年,珠海市將以創新驅動、加快引領兩大戰略來重點發展經濟。他續稱,珠海會配合國家的政策,做好支持澳門多元發展的工作。待港珠海大橋落成後,珠海將會把握好與港澳共同發展的機遇,通過大橋把港珠澳的優勢幅射到中國西部等地。此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高地、把珠海發展為“一帶一路”的戰略支點,以及發展橫琴自貿區等都是珠海的發展目標。他希望,珠澳兩地今後可就此重點進一步深化合作。行政長官回應時表示,總的來說,珠澳兩地合作順利,且有很大的空間可繼續拓展合作。具體項目方面,相信在珠海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今年需共同努力推進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建設、粵澳新通道建設。而澳門特區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的建設,將會按照中央政府的明確指示,與廣東省和福建省政府攜手合作參與。參加會面的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先後介紹了相關範疇的合作進度。梁維特司長表示,粵澳合作是區域合作的重中之重,而在雙方共同努力下,粵澳合作產業園區、中醫藥產業園,以及青年創業谷等工作繼續有序進行。羅立文司長表示,無論是港珠海大橋人工島建設、粵澳新通道建設,以及內港治水計劃等工作,都正透過珠澳合作機制下的工作小組有序進行。參加會面的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柯嵐、行政長官辦公室顧問高展鴻和林媛,以及珠海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吳軾、市委常委、橫琴新區黨委書記劉佳和副市長蘆曉鳳等一行。
…
“上海葡裔難民在澳門(1937-1964)”展覽下月赴吉馬良斯展出
由文化局轄下澳門檔案館舉辦的“上海葡裔難民在澳門(1937-1964)”展覽,將延伸至葡萄牙吉馬良斯市市政廳轄下阿爾弗雷多‧皮門塔市政檔案館展出,展覽開幕儀式將於三月三日(星期五)當地時間下午六時舉行。開幕當日同場舉行葡萄牙歷史學者日諒教授編著的《Refugiados de Xangai. Macau (1937-1964)》檔案文獻新書發佈儀式。自十九世紀中期開始,澳門土生葡人族群向世界各地遷徙,香港和上海曾是澳門土生葡人移民最集中的兩個城市。一九三七年日本侵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中國內戰相繼爆發,定居上海的土生葡人被迫遷回澳門避難,有的紮根澳門,有的等待時機延續遷徙之旅,尤其是北美洲(美國及加拿大)、巴西、葡萄牙、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澳門檔案館保存著數千份相關的檔案文獻,是次展覽將展出百多件檔案資料,介紹澳門土生葡人全球遷徙的歷史背景與融入上海社會的文化優勢、葡裔難民從上海到澳門避難的經歷、澳門對葡裔難民的援助,以及上海葡裔難民克萊門蒂娜‧費爾南德斯(Clementina Fernandes)的文獻資料和個人物品等。“上海葡裔難民在澳門(1937-1964)"展覽早前已在葡萄牙里斯本澳門科學文化中心展出,而今年將於三月三日至九月一日在阿爾弗雷多‧皮門塔市政檔案館舉行延展活動。是次展覽透過兩地文化部門友好合作,實現資源共享,為促進中葡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