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路環船鋪街周一起封閉交通
配合民政總署維修渠道,由2月27日(周一)起,介乎路環船鋪前地與民國巷之間的一段船鋪街封閉交通;介乎船鋪前地與譚公廟前地之間的一段船鋪街則實施反方向行車,即車輛只可由船鋪前地往譚公廟前地方向行駛,為期約15日。交通事務局呼籲駕駛者留意路上所設置之臨時交通標誌,小心行車。
…
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開幕 向世界弘揚中國文化
澳門大學今(24)日舉行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開幕典禮。中心旨在加強中國歷史文化研究,推動中國歷史文化在葡萄牙語國家中的傳播與影響,並提高澳門居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代理行政長官陳海帆表示,隨著中心的成立,澳大一定能夠整合資源、發揮優勢,為研究和弘揚中國歷史文化做出卓越的貢獻。開幕典禮由代理行政長官陳海帆,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副主任薛曉峰,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國家教育部港澳台辦公室主任劉錦,國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劉貴芹,澳大校董會主席林金城、校長趙偉、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郝雨凡主持。陳海帆致辭時表示,澳門是連接中國和葡語國家的重要“橋樑”,在澳門發展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將會直接推動中國文化在葡語國家的傳播,擴大中國文化在世界的交流和影響。她相信,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能為青少年了解和認識優秀的中國歷史文化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澳大自建校以來,一直致力提升中國歷史文化教學與科研能力,現在不僅具有一流的設施,更擁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專家學者。隨著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成立,澳大定能為研究和弘揚中國歷史文化做出卓越的貢獻。薛曉峰表示,澳門的文化與中華文化、嶺南文化尤其香山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澳門開埠後,更成為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重鎮,中西文化在此並存,具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他期待:一、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能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培養具“愛國愛澳、包容共濟、務實進取"澳門精神的青年一代的重要機地;二、把握澳門建設“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有利契機,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成為海外特別是葡語系國家、“一帶一路"沿綫國家講好“中國故事"和“澳門故事"、傳播中華文化和展示“一國兩制"強大生命力的重要基地;三、充分發揮澳門中西交融的獨特文化優勢,加强中國歷史文化自信,開創更美好的“澳門未來"的重要基地;四、能充分發揮澳大的學科優勢,整合社會科學、人文、教育等諸多學科資源,成為培養培訓澳門本地歷史人文教師和高端人才、向澳門中小學提供中國歷史、地理等課程資料的重要基地。趙偉表示,澳大這個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是澳大的,更是澳門的、中國的、世界的。澳大作為一所地處中國澳門的旗艦型高等學府,對推動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和發展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師生要運用歷史經驗鑒古知今,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歷史智慧,增強中國與世界的互動,實施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已被列入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將夥同清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共同建設這一國家級研究平台。典禮上,逾百名嘉賓共同見證三校簽署合作意向書,三所高等院校今後將大力合作,就推廣中國歷史文化的學術研究及相關的學術交流活動達成共識。
…
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開幕 向世界弘揚中國文化
澳門大學今(24)日舉行澳大中國歷史文化中心開幕典禮。中心旨在加強中國歷史文化研究,推動中國歷史文化在葡萄牙語國家中的傳播與影響,並提高澳門居民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代理行政長官陳海帆表示,隨著中心的成立,澳大一定能夠整合資源、發揮優勢,為研究和弘揚中國歷史文化做出卓越的貢獻。
…
譚俊榮:仁伯爵綜合醫院醫生誤診傳言非事實
就一名腦外傷病人被仁伯爵綜合醫院醫生誤診的坊間傳言,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出席公開活動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衛生局今早已透過澳門講場回應,澄清事實並非如某些網絡媒體的報導,該局會召開記者招待會深入介紹具體情況。他強調,坊間傳言不是事實,與是否由內地醫生診治無關,呼籲不應歧視內地醫生,特區政府聘請的內地醫生是經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挑選的,醫術值得信賴。他續稱,民意調查顯示本澳醫療服務有較大改善,病人輪候公立醫療服務時間大大縮短,目前居民平均預期壽命達 83.2歲。他亦指出,雖然本澳醫療服務比很多國家和地區做得更好,覆蓋面也更廣,但仍需努力提升醫療水平,優化醫療服務,增進市民的福祉。另有記者問及"荔枝碗"船廠片區的跟進情況,譚俊榮回應稱,文化局及旅遊局將應邀參與整體規劃工作。
…
譚俊榮:仁伯爵綜合醫院醫生誤診傳言非事實
就一名腦外傷病人被仁伯爵綜合醫院醫生誤診的坊間傳言,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出席公開活動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衛生局今早已透過澳門講場回應,澄清事實並非如某些網絡媒體的報導,該局會召開記者招待會深入介紹具體情況。
…
行政長官:創條件支持居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行政長官崔世安在廣州向本澳傳媒總結粵澳“一帶一路”專題高層會晤時表示,在攜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方面,粵澳對合作的重點領域和項目達成了共識,兩地政府將制訂具體的工作方案,推動落實和優化去年已簽訂的了《粵澳攜手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合作意向書》內容。他又指,經過近日先後與福建、廣東領導的務實交流,並按照中央政府對“一帶一路”工作的指導,與廣東、福建一起清晰了合作願景,重點圍繞經貿投資、人文交流等領域推進工作。高層會晤後,行政長官及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張祖榮、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呂紅會見本澳傳媒。崔世安指,粵、閩、澳均希望有效配合國家總體部署,發揮粵澳、閩澳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應有作用。同時,三地尤其注重創設條件支持廣大居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培養“一帶一路”青年人才。就此,澳門已決定設立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專項獎學金,促進與相關沿線國家,主要是葡語系國家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交流。澳門將與廣東、福建共同組織粵澳及閩澳優秀青少年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習實踐,促進青年一代了解、支持和投身“一帶一路”建設。他又指,粵澳、閩澳就攜手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均集中在經貿投資和人文交流方面,但當中會有輕微的不同側重,就如閩澳會更善用僑界的力量,開拓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空間;又例如在現有粵澳合作的基礎上,澳門會進一步加強與廣東自貿試驗區,尤其是與橫琴片區的合作。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張祖榮表示,為了與廣東攜手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有利條件及更緊密合作,計劃從三方面開展工作,一、發揮澳門與葡語國家的傳統聯繫優勢,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有機結合;二、致力加強“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 及“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等會展活動中的“一帶一路”元素,為廣東與“一帶一路”沿海國家、葡語國家及歐盟等提供更多對接機會;三、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介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環境,同時,計劃於南沙自貿片區籌設“葡語系國家展示銷售中心”,並加快建設南沙粵港澳青年創新工作及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項目。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呂紅表示,“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作為特區政府發展中醫藥產業的重要載體,一直積極參與粵澳在中醫藥產業的合作。未來,希望粵澳兩地政府職能部門加大給予鼓勵性政策,讓產業園吸引廣東更多的中醫藥企業進園投資和發展,借產業園的平台將廣東優秀的中醫藥技術和產品推向國際;同時,期望發揮廣東中醫藥的優勢資源,支持產業園透過國際培訓、海外中心建設等方式,加強粵澳中醫藥科研、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合作,共同推動中醫藥文化和技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推廣,將產業園打造成為“一帶一路”中醫藥合作的典範。旅遊局局長文綺華表示,今年的粵澳旅遊合作包括,共同參加“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及地區的旅遊展,並在當地舉辦旅遊推廣工作;邀請廣東旅遊局和其他“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旅遊推廣聯盟”成員,來澳參與 “亞太旅遊協會旅遊交易會”、“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世界旅遊經濟論壇”及葡萄牙旅遊社協會年會等;澳門旅遊局配合粵澳遊艇自由行,與廣東省旅遊局共同擬定推廣計劃;與區域合作夥伴探討開展吸引海外華僑回國懇親交流計劃。
…
仁伯爵綜合醫院今舉行說明會 對有網絡媒體就一醫療個案的報道作出說明
就網上有媒體報導一高姓居民病情被仁伯爵綜合醫院醫生誤診一事,仁伯爵綜合醫院今(2月24日)舉行說明會,對其中涉及的醫學問題作出詳細說明。說明會由仁伯爵綜合醫院郭昌宇院長主持,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彭向強、神經外科顧問醫生戴華浩、兒科及新生嬰兒科代主任Jorge Sales Marques出席了說明會。資料顯示,個案中的患者於2016年2 月12日因工作意外頭部受到嚴重創傷,由救護車送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室。當時患者深度昏迷,昏迷指數(GCS) 5分,雙側瞳孔不等大。腦部CT檢查顯示右額顳頂巨大硬膜下血腫,左額少量硬膜下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中線結構向左側移位,右側腦室受壓變窄。臨床診斷為重型顱腦創傷及腦疝。仁伯爵綜合醫院的神經外科值班醫生立即為患者行緊急手術治療,術式為硬膜下血腫清除術及去骨瓣減壓術,手術成功,病人脫離生命危險。患者隨後送往ICU進一步治療,作氣管切開術後轉普通病房。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硬膜下積液及中樞系統感染,經過積極治療,包括硬膜下積液外引流術及腰椎穿刺術,鞘內注藥等治療,病人硬膜下積液及中樞系統感染得到控制。但患者逐漸出現腦積水,於2016年05月19日行腦室腹腔分流術,術後腦積水情況改善。病人經上述治療後,病情漸趨穩定,神智較手術前有所好轉,但仍然處於昏迷狀態,需要作進一步的康復治療,經與患者家屬協商,並得到患者家屬同意,轉送工聯康復中心。在該個案中,患者外傷性出血導致室管膜粘連,引起嚴重腦積水,腦室系統明顯擴大,顱內壓增高;經院方採取腦室腹腔分流術後,腦室系統明顯縮少,腦中線結構未明顯移位,腦積水恢復正常,尤其是右側腦室縮少更為明顯,提示手術已達到治療目的,獲得成功。而就報告指,患者家屬引述香港醫生說“從腦部掃描中評定澳門的第三次腦手術為失敗,因掃描中清楚看到該引流管壓力過低,以致病人左右腦部嚴重偏向其中一方”、“經檢查後,發現腦內的引流管已阻塞,並無任何引流作用。”院方經分析認為,這些言論在醫學上是自相矛盾的,因為如果引流過度就不存在阻塞,如果阻塞就不發生引流過度。如患者家屬的引述屬實,院方則對香港醫生的診斷意見和做法有所保留。事實上,患者事發時是嚴重腦外傷、腦水腫和腦疝形成,醫學上必須去除顱骨降低顱內壓,待病情好轉,再作顱骨修補手術。院方為此採用人造顱骨進行修補手術。患者作第一次手術(硬膜下血腫清除術)後病情好轉,但因出現硬膜外及硬膜下積液,並無明顯腦積水,因此進行第二次手術(硬膜外及硬膜下積液引流術),術前院方亦已經與患者家屬詳細解釋手術名稱、目的、方式、危險性等,及徵得家屬同意簽字。第二次手術後,患者硬膜下積液基本消失,患者腰穿腦脊液培養發現細菌,提示顱內感染,需要進行抗感染治療。在治療顱內感染過程中,病人出現了腦積水。在顱內感染情況下是禁忌做腦室腹腔分流術的,至少要感染完全控制後,才進行第三次手術(腦室腹腔分流術),否則顱內感染可經分流管擴散至腹腔而引起嚴重腹膜炎。所以,院方將該病人的腦室腹腔分流術推遲進行,同時予以脫水治療,並沒有耽誤患者的治療。院方的診斷和治療完全符合神經外科治療常規。在行腦室腹腔分流術前,積極用藥物治療,增加營養為手術創造條件,隨時準備為患者做腦室腹腔分流術,而並非如患者家屬所述,是在聽到家屬轉述香港醫生的建議後才決定做手術。第三次手術後,患者的腦部CT複查顯示:原來擴張的腦室系統明顯縮小,腦中線結構未明顯移位,提示腦室腹腔分流手術已獲得成功 。此外,因病人在神經外科病房經過一系列的專科治療,病情已轉趨穩定,故轉往康復機構作進一步的康復治療和護理,這也是仁伯爵綜合醫院的常規做法。最後,院方再次強調該病人若願意及有需要,院方將一如既往繼續為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
…
仁伯爵綜合醫院今舉行說明會 對有網絡媒體就一醫療個案的報道作出說明
就網上有媒體報導一高姓居民病情被仁伯爵綜合醫院醫生誤診一事,仁伯爵綜合醫院今(2月24日)舉行說明會,對其中涉及的醫學問題作出詳細說明。說明會由仁伯爵綜合醫院郭昌宇院長主持,仁伯爵綜合醫院醫務主任彭向強、神經外科顧問醫生戴華浩、兒科及新生嬰兒科代主任Jorge Sales Marques出席了說明會。
…
衛生局獲悉1宗腸病毒群集性感染報告
衛生局接獲1間幼稚園通報出現腸病毒群集性感染報告,位於士多紐拜斯大馬路的魯彌士主教幼稚園K2B班,共4名幼童發病,2男2女,年齡為4至5歲;最早個案於2月21日開始出現手足口病徵狀,所有患兒已到醫療機構診治,情況一般,無出現住院、神經系統異常症狀或其他嚴重併發症的個案。衛生局現正採集樣本進行檢測,有關場所亦已進行全面清潔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另外,衛生局證實1宗EV71型腸病毒,樣本是來早前曾出現手足口病群集性感染事件的全能寶寶托兒所,該班累積9名幼兒出現手足口病,事件中收集的2個樣本均證實是EV71型腸病毒感染,全部患兒病情較輕,目前已痊癒或好轉,無出現神經系統異常症狀或其他嚴重併發症的個案。衛生局已要求托兒所加強清潔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加強監察並下令托兒所暫時停課,以便阻斷幼兒之間的互相傳播,及須進行全面的環境清潔消毒。腸病毒感染可由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EV 71型腸病毒等引起,世界各地全年均有,一般夏季高發,可引致多種疾病,比較輕微和常見的,包括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亦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等。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身上。潛伏期為3至7日。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病者的排泄物傳染,亦可經飛沫、接觸受污染的物件等途徑傳染。兒童在托兒所、幼稚園等地方經常聚集一起,遊戲時會密切接觸,傳染性頗高的手足口病便容易爆發。發病初期有發燒、喉嚨痛,然後手掌面、腳及臀部出現小疱或不痛不癢的紅疹,口腔內會有小疱疹,繼而潰爛。7至10日內水疱與紅疹會漸漸消退,自然痊癒。腸病毒的傳染力始於發病之前幾天,在喉嚨與糞便中都存在病毒,而糞便可能延至數星期後仍帶有病毒。衛生局正密切留意腸病毒疫情的發展,並強調,大部分腸病毒感染個案可自行痊癒,但少數病人可能出現致命的併發症。衛生局呼籲家長、學生和學校、托兒所、院舍工作人員採取下列措施,預防腸病毒感染:個人:
- 洗手:接觸眼、鼻、口前,以及飯前、如廁後及處理完嬰兒的尿片或其它污穢物後要洗手;
- 呼吸道禮儀: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住口鼻,並小心處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 減少接觸: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空氣流通情況欠佳的公眾地方;
- 增強抵抗力:均衡飲食、足夠的水分、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和避免吸煙,以增強抵抗力;
- 及時就醫:若有發燒及出現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的症狀,應儘快找醫生診治,特別是症狀嚴重時。
學校和院舍:
- 環境衛生: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經常用1:100漂白水稀釋液清潔桌椅、玩具和1米以下的牆身等兒童容易接觸的地方;
- 病人暫停上學入托:留意員工和兒童患病情況,有發熱或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症狀的兒童或員工應暫停上學或上班;
- 及時通報:如兒童或員工有不尋常的集體患病情況,應立即通報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電話:28533525,傳真:28533524)及社會工作局或教育暨青年局。
衛生局獲悉1宗腸病毒群集性感染報告
衛生局接獲1間幼稚園通報出現腸病毒群集性感染報告,位於士多紐拜斯大馬路的魯彌士主教幼稚園K2B班,共4名幼童發病,2男2女,年齡為4至5歲;最早個案於2月21日開始出現手足口病徵狀,所有患兒已到醫療機構診治,情況一般,無出現住院、神經系統異常症狀或其他嚴重併發症的個案。衛生局現正採集樣本進行檢測,有關場所亦已進行全面清潔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