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氣溫寒冷衛生局呼籲關懷長者和病者預防低溫症

根據地球物理暨氣象局預測,澳門近日天氣持續寒冷,衛生局呼籲市民預防低溫症,注意禦寒保暖,特別呼籲長者和慢性病患者,及負責照護長者、慢性病患者的人士和機構採取適當的預防及照護措施,保障長者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低溫症一般是指人體中心溫度(用肛探或耳探測定)低於攝氏35℃(華氏95℉)出現的症狀。通常因無穿著適當保暖衣物,長時間暴露於寒冷氣溫所致;易發生於11月至3月期間、氣候較溫和但經歷氣溫急降的地區;常見於65歲或以上、男性、貧困、獨居、露宿人士。其他危險因素包括:慢性疾病、創傷、感染、使用酒精或某些藥物、物質濫用、濕水等。低溫症可導致中樞神經抑制、心律失常、腎衰竭等併發症而危及病者生命,病死率較高。為預防低溫症的出現,衛生局呼籲長者、慢性病患者及其照護者和機構應採取以下預防和照護措施:1) 適當添衣宜穿足夠的禦寒衣物,質料以乾爽、輕便、舒適、透氣和保暖性能好為佳;不要穿著過份臃腫和緊身的衣物,以免妨礙血液循環和影響行動;若長者有失禁的情況,宜勤於更換已濕的尿片及褲子;應確保頭、頸、手和腳部溫暖。2) 家居保暖保持家居環境溫暖及空氣流通,留意門窗及牆壁是否有破損,以致寒風從空隙中吹入屋內;使用電暖爐時必須確保室內空氣流通。電暖爐應遠離門口、通道、或易燃物品;對熱力感覺減退的人士,如糖尿病及脊髓病患者,不宜使用暖水袋、暖身器、電熱毯等。3) 禦寒飲食多飲用及進食熱量較高和容易消化的熱飲和食物,如熱奶、熱湯、粥、粉、麵、飯等;每天要攝取足夠的水份;注意均衡營養,避免高脂肪及高膽固醇的食物;避免酗酒;不要誤信飲酒可取暖,由於酒精能令血管擴張,在飲酒後會即時感到溫暖,但之後卻加速身體熱量的流失,絕非保暖良方。4) 適當活動盡量留在室內或有陽光的地方。若必須外出,要適當地穿着保暖禦寒的衣物;避免長時間置身於寒冷的環境或寒風中;維持適量運動可使身體產生熱能,幫助維持體溫,亦可以保持關節靈活、增強血液循環。5) 保健防疾按時服用藥物;密切監察病情,發現身體不適時應迅速就醫。遇到緊急情況時,應透過社會支援服務系統和設施及早求助。6) 留意天氣密切留意天氣轉變,尤其當溫度在短時間內急劇下降時,更應提高警惕,以防因嚴寒而引致體溫過低。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設24小時查詢天氣服務(電話號碼1311)。7) 關懷增暖家人及親友應關懷和協助長者,鼓勵及提醒長者作出恰當的禦寒措施;獨居或患病長者的鄰居請經常致電或探訪關懷這些長者,減少長者發生意外的機會。市民若發現任何人士患上低溫症,或出現體溫持續下降、肌肉僵硬,心跳減慢、神智昏亂、甚至出現昏迷等症狀,應盡快將患者送院治理,並可致電:999(報警熱線)或2857 2222(消防局)求助,報警時謹記說明患者當時的情況(低溫症)、年齡、性別、徵狀(清醒、意識混亂、昏迷)、地址,以便救護車盡快前往及有關醫護單位作出適當的準備。


粵澳舉行專題高層會晤 攜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粵澳“一帶一路”專題高層會晤今(24)日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雙方均強調要力求通過深化粵澳合作,整合雙方優勢資源、發揮互補協同效應,攜手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五通”多元合作,體現合作精神,共同促進粵澳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發展。行政長官崔世安和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和省長馬興瑞下午分別率領兩地政府代表團參與會晤,並作發言,重點就經貿投資、人文交流等方面,進一步商定合作思路,研究具體工作安排。會晤中談及,去年6月粵澳雙方已簽訂《粵澳攜手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合作意向書》,相關部門也已抓緊思考、溝通和推動;在澳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粵澳合作已經走在前面。未來,粵澳將努力把“一帶一路”建設與澳門“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建設、與廣東“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目標有機結合,透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把粵澳兩地更緊密地聯繫起來。會晤中,雙方談及攜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重點包括:一、 粵澳雙方抓緊把去年簽訂的“合作意向書”具體化,形成具操作性的工作方案。行政長官辦公室將與廣東省港澳辦緊密配合,注重“落實、推動、深耕、優化”,逐步彰顯合作成效。二、 在“一帶一路”貿易投資方面的幾個重大領域着力加強合作澳門發揮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作用,促進廣東各界與“一帶一路”國家,尤其是葡語系國家、東南亞國家的交流合作。同時,澳門積極為廣東及各兄弟省區在投資葡語國家、促進資金融通方面,提供服務便利。粵澳也繼續聯合前往海外推廣招商與參展參會,促進粵澳兩地攜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雙向投資與合作。粵澳在重大會展活動中引入更多“一帶一路”和彼此的元素,邀請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參展參會,促進互補共贏合作。此外,重點配合“一帶一路”建設的部署,推動好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三、 在“一帶一路”人文交流領域的幾個關鍵環節致力深化合作兩地透過持續落實“粵澳遊艇自由行”、優化“一程多站旅遊線路”等,不斷豐富“一帶一路”旅遊元素,共同建設為世界著名旅遊休閒目的地。同時,積極探索與粵澳兩地的歸僑團體合作,鼓勵在海外的華僑團體宣介粵澳最新旅遊情況,吸引華僑組織鄉親團到廣東、澳門舉行懇親大會或旅遊。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國家中醫藥合作,在《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基礎上,期待更多廣東省中醫藥企業進入“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投資發展,共同推動優質藥品和技術,通過澳門平台,加強質量認定、打造中國標準、加快走出國門,有效開拓葡語系等“一帶一路”國家市場。雙方致力增強兩地業界、居民對“一帶一路”的參與感,重點促進青少年的交流互動,令他們了解、支持、投身“一帶一路”建設,藉此創新創業。隨同行政長官赴廣州出席高層會晤的政府代表團成員包括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柯嵐、新聞局局長陳致平、政策研究室主任劉本立、禮賓公關外事辦公室主任馮少榮、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張祖榮、旅遊局局長文綺華、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呂紅及行政長官辦公室顧問高展鴻等。


粵澳舉行專題高層會晤 攜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粵澳“一帶一路”專題高層會晤今(24)日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雙方均強調要力求通過深化粵澳合作,整合雙方優勢資源、發揮互補協同效應,攜手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五通”多元合作,體現合作精神,共同促進粵澳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發展。


消委會在大堂區繼續進行2月份超市普查

消費者委員會履行6月12日第4/95/ M號法律第10條第2款b)之規定,於2月24日在大堂區調查了13間超級市場,繼續進行2月份最後一次“超市物價普查”工作。消委會將以上調查收集到的物價數據編制成“超級市場物價普查報告表”上載於消委會(www.consumer.gov.mo)網站、iPhone及Android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內的“澳門超市物價情報站”,以及消委會微信官方帳號內的“物價查詢”供消費者瀏覽及使用,該報告表亦同時擺放在消委會總辦事處、民政總署轄下的祐漢及營地街市、文化局屬下各圖書館及多個書局供消費者免費索取。消委會根據全澳七個堂區,因應各區超市數量的多寡,將超市調查工作劃分為八個區域進行,每月在全澳八個區域超過一百間超市先後進行當月的超市物價普查工作,此舉,除可更全面檢視本澳超市物價的差距,提供更多的物價數據供消費者參考外,消費者就可以因應居所、上班以至活動地點選擇對不同地區的超市的數百款貨品進行格價。消費者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該消委會熱線8988-9315。


文化局呼籲居民注意土地誕消防安全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即下周一(二月二十七日)為土地誕,除沙梨頭土地廟、雀仔園福德祠、福德祠(石牆街)、福德祠(大碼頭街)、福德祠(河邊新街)等被評定的紀念物外,其他遍佈澳門各區的福德祠、土地壇等都有各式節慶活動,預料香火將明顯增加。為保護珍貴的文化資源,文化局特派員到上述廟宇巡查並與管理者進行協調活動期間之消防安排,同時呼籲善信於祀神時小心處理香火和祭品,避免過量。土地誕是澳門重要民間信俗,為深化澳門文物建築的保護及加強對廟宇的消防管理,文化局今年將加強監察土地誕期間上述廟宇的消防安全,除與廟宇方做好事前溝通,落實“室內香火禁止過夜”及“夜間關閉電源總掣”兩項措施外,也會安排人員於土地誕期間進行巡查。善信應遵守和配合現場管理人員指示,減少焚香,共同維護廟宇消防安全。文化局近年持續積極加強與廟宇的溝通,致力降低廟宇的消防風險和提昇管理水平。對於各廟宇傳統節慶活動和香火高峰期的特殊需求,文化局將針對不同的活動特徵,制定和推行相應管理措施,確保節慶活動有序、暢順和方便社區居民。


文化局呼籲居民注意土地誕消防安全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即下周一(二月二十七日)為土地誕,除沙梨頭土地廟、雀仔園福德祠、福德祠(石牆街)、福德祠(大碼頭街)、福德祠(河邊新街)等被評定的紀念物外,其他遍佈澳門各區的福德祠、土地壇等都有各式節慶活動,預料香火將明顯增加。為保護珍貴的文化資源,文化局特派員到上述廟宇巡查並與管理者進行協調活動期間之消防安排,同時呼籲善信於祀神時小心處理香火和祭品,避免過量。


文化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辦公室搬遷

文化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文創規劃及發展處將於二月二十七日(星期一)起遷往澳門塔石廣場文化局大樓辦公,搬遷後的聯絡方式如下:文化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地址:澳門塔石廣場文化局大樓電話:(八五三)二八三六六八六六網址:www.icm.gov.mo電郵:info.dpicc@icm.gov.mo另外,文化局現正接受公眾申請之“二零一六原創動畫短片製作補助計劃”及“澳門文化創意產業資料庫”,收件地址更改至澳門塔石廣場文化局大樓,敬請公眾留意。


氹仔街市擴建工程

民政總署將於氹仔街市進行擴建工程,利用街市內的中庭位置增建一棟樓高兩層的建築物,配合整體環境與舊建築結合,除新增攤販檔位亦優化街市內設施,以改善營商環境及方便市民購物。因應氹仔社區發展,須提升街市設施的質量,以回應市民的需求及改善營商環境,民署將對氹仔街市進行擴建。氹仔街市位於地堡街與官也街交匯處,鄰近消防局前地,考慮到街市位於舊城區,建築物存在十一點二米的高度限制,故街市之擴展,將利用中庭位置增建一棟兩層的建築物,其與舊建築相通,外觀設計與現有環境相互融合,同時可增加約十個攤販檔位。工程亦將優化街市內的各項設施,增設升降機、優化現有步行系統及引導設施,創造無障礙環境;改善及增設殘疾人士專用廁所,方便有需要人士使用;亦會增設空氣調節系統,改善過去炎夏時較悶熱的情況。同時,亦會翻新外牆及現有街市內部油漆、優化消防系統以及建築物防水層等,整體優化街市的設施及環境。有關工程已於日前開標,共收到十五份標書,當中十份確定接納及五份因須補交文件等原因,列作有條件接納。標書總價格由最高的四千二百多萬澳門元至最低的三千零四十多萬澳門元(詳見後表),建議工期由最短一百八十天至最長二百四十天。民署相信氹仔街市擴建後,擴展了街市空間讓檔位數增加,方便居民購物亦有助增加人流;新增及優化了街市內的各項設施,亦能改善街市攤販的營商環境,以及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購物體驗。


城市指南資訊亭增《公共地方總規章》繳納罰款電子化服務

為進一步方便市民或遊客繳交因違反《公共地方總規章》而被檢控的罰款,提高服務效率及質量,民政總署於城市指南資訊亭新增《公共地方總規章》繳納罰款電子化服務,並於日前投入服務。使用者可於本澳各口岸、旅遊景點及公共設施內的城市指南資訊亭,以電子支付方式繳納控訴書的罰款,現時支援的支付工具包括澳門通及銀聯閃付。該系統提供繁體中文、葡文及英文介面,使用者只要輸入控訴書編號及控訴書發出日期,即可搜尋到須繳交的控訴書;在填妥相關的聯絡資料並選擇支付方式後,便可拍卡繳費。在完成繳費程序後,使用者可以選擇列印收據、電郵發送收據及接收繳費成功短訊。而使用者所提供的聯絡資料只為發出《成功繳交公共地方總規章罰款通知》確認電郵或短訊及於需要時聯絡之用。民署將持續探討推出更多網上服務的可能性,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提升服務質素。


城市指南資訊亭增《公共地方總規章》繳納罰款電子化服務

為進一步方便市民或遊客繳交因違反《公共地方總規章》而被檢控的罰款,提高服務效率及質量,民政總署於城市指南資訊亭新增《公共地方總規章》繳納罰款電子化服務,並於日前投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