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氹仔偉龍馬路行車天橋周六晚繼續實施有限度開放

配合輕軌高架橋施工,澳門國際機場對出行車天橋本周六(10日)晚上10:30實施有限度通車,由北安前往科技大學方向的車輛必須取道偉龍馬路下行車道。運輸基建辦公室及交通事務局呼籲公眾留意現場臨時交通安排及指示。 首部份的輕軌高架橋門架的澆灌混凝土施工已於上週六順利完成,過程大致順暢。為繼續進行下一階段工作,偉龍馬路機場污水處理站對出的一段道路周六(10日)晚上10:30至清晨5:30時實施第二次臨時封閉,其間,澳門國際機場對出的行車天橋只供前往機場離境大堂或機場南停車場的輕型車輛使用,而長度8米或以上的車輛以及由北安圓形地前往科技大學方向的車輛,則必須取道偉龍馬路下行車道。現場亦會安排交通警員協助指揮以及設置交通指示,運輸基建辦公室及交通事務局呼籲公眾留意安排。 因應偉龍馬路屬於氹仔主要幹道,進行大型建設時的臨時交通安排亦相對複雜。因此,運建辦及交通事務局已特別要求承建單位分階段共4次進行門架的施工,並集中於晚間至清晨的非繁忙時段進行,務求儘量減少對公眾的影響。完成首兩次的施工後,承建單位計劃本月底開展餘下兩部份的工作。 市民如對輕軌工程有任何查詢或意見,歡迎致電輕軌工程專線:8506 6171;交通方面則可致電交通事務專線:8866 6363。


國家民委率屬下院校領導與本澳高校領導會晤建合作平台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陳改戶副主任今日(8日)率領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代表及屬下院校領導一行到訪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並與本澳八所高校領導舉行座談,兩地院校就高等教育發展進行交流,以及探討兩地院校未來合作項目的可行性。 高教辦主任蘇朝暉對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及屬下六所院校領導一行到訪表示歡迎,並感謝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多年來對本澳高等教育方面的支持。他相信藉著是次座談,將有助加深兩地院校的認識,促進彼此間的溝通和交流,以及為兩地院校未來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陳改戶表示,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首次組織屬下六所民族院校領導一行訪澳,形容規模前所未有,並感謝高教辦為兩地院校創建交流和合作的平台。他相信透過多種形式的合作,對兩地高校的發展有所裨益。他又指出,近年來,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兩地院校,尤其在民族院校方面的合作開展了多項前期準備工作,例如,去年雙方簽定了《關於促進國家民委直屬院校與澳門高等院校加強合作的框架協議》。他強調,兩地政府部門對兩地院校間的合作持積極和支持的態度,冀望兩地院校可在專業、學術、學科、學生交流等方面開展點對點的交流和合作。 期間,蘇朝暉介紹了澳門高等教育情況,以及澳門大專學生就學分佈等。此外,兩地院校分別簡介了各校的概況和具有特色的專業或項目,並就雙方未來合作項目進行初步的探討和交流。 出席座談的人士包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陳改戶、教育科技司司長田聯剛、港澳台辦主任俸蘭、港澳台辦副巡視員蘭海濱、辦公廳處長溫立峰、教育科技司高等教育處主任科員嵇青青、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宋敏、中南民族大學校長李金林、西南民族大學校長曾明、西北民族大學副校長李正元、北方民族大學校長楊敏、大連民族學院院長劉玉彬;澳門大學副校長程海東、澳門理工學院院長李向玉、旅遊學院副院長甄美娟、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澳門城市大學代校長彭樹成、聖若瑟大學校長顧問孔繁清、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副院長邢志紅、中西創新學院院長周亮全;高教辦主任蘇朝暉、副主任何絲雅以及相關職務主管等。


《論區行賞》新增步行路線社區民調說明會 旅遊局廣泛收集民意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展開《論區行賞》新增步行路線的民意調查工作,收集居民、商戶及旅客的意見,作為旅遊局增加及優化路線的參考。 《論區行賞》是旅遊局"社區旅遊計劃"其中一項長期的計劃。繼2013年首先推出四條步行路線後,旅遊局計劃於2014年推出新增步行旅遊路線。 旅遊局在推出新增四條步行路線之前,展開民意調查工作,主要包括說明會及民意調查,同時透過宣傳推廣,鼓勵居民、商戶及旅客填寫問卷,發表意見。 旅遊局於五月份舉辦六場說明會,聽取居民、商戶及業界意見。六場說明會包括旅遊發展委員會專場、公開場(居民及傳媒)、花地瑪堂區專場、花王堂區專場、聖方濟各堂區專場及嘉模堂區專場。 民意調查方面將利用網上問卷(中文/葡文)調查及街區調查同步進行,調查由5月19日至6月19日結束。期間全澳居民、商戶及旅客可不記名於網上填寫問卷;街區調查採用面訪,對象為新增四條路線之沿線居民及商戶。在整合上述說明會、問卷及街區調查所得的意見,將撰寫民意調查報告,作為旅遊局增加及優化路線的參考。 旅遊局今(8日)舉行公開場的說明會,邀請了居民、傳媒及相關社團參與。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副局長謝慶茜及程衛東;民政總署、文化局、土地工務運輸局及交通事務局的代表出席。局長文綺華在會上致詞時表示:「拓展多元旅遊產品及持續推動社區旅遊計劃為旅遊局今年的工作重點。期望透過說明會及民調,收集居民、商戶及旅客的意見,作為參考,將來再推出四條新路線時候既得市民認同也受旅客歡迎。在此,呼籲大家積極參與,與我們攜手共創美好的旅遊環境。」 副局長程衛東於說明會介紹建議新增四條步行路線的構想及有關的民調工作。四條建議路線分別在花地瑪堂區、花王堂區、氹仔嘉模堂區及路環區(建議路線構想見附件)。旅遊局已透過網站http://zh.macautourism.gov.mo/index.php、報章及電台等媒體宣傳,呼籲居民及商戶參與說明會及民意調查,發表意見。 旅遊局於去年9月27日推出題為《論區行賞》的首四條步行路線,鼓勵旅客到各區遊歷。四條步行路線分別為「歷史足跡之旅」、「綠色文創之旅」、「中葡交匯之旅」及「藝文探索之旅」。旅遊局印製了首四條步行路線地圖小冊子,旅客又可於旅遊局網頁下載小冊子及錄像短片;旅客也可經AppStore或Google Play搜尋《論區行賞》(Step Out, Macau)免費下載步行路線手機應用程式。目前,在首四條步行路線有舞獅表演、舞蹈表演、粵劇表演、武術表演、土風舞表演、街頭畫作表演、音樂表演及扯線木偶表演。


譚俊榮重申政府願與傳媒多溝通及做好服務

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政府發言人譚俊榮今(8)日在公開場合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的新聞發言人機制運作順暢,政府發言人及辦公室願保持與傳媒多作溝通,並繼續做好對傳媒的服務。 譚俊榮指出,新聞發言人制度是在行政長官崔世安就任之後正式建立起來的,其主要職責和任務就是要向傳媒、向社會發佈有關政府的最快、最準確的訊息,提高施政透明度,讓廣大市民及時了解行政當局的政策及正在開展的工作。因此,發言人制度設定了三個層面,包括行政長官、各司長以及政府各個局和自治機構,分別就其負責的範疇向社會發佈信息和解答傳媒詢問。這是一個開放的、恒常的機制,運作順暢,力求資訊透明。 他表示,作為行政長官層面及政府的發言人,一直盡心履行職責,一向歡迎傳媒朋友查詢和提問,只要涉及自身工作範疇的,或者是自己所知的,從不拒絕,並會全力回答及解説。若遇有自己不掌握、不清楚的其他範疇的問題,就會協調安排相關範疇的官員來回應傳媒。譚俊榮指出,無論是行政長官,或是政府發言人,不可能對各個範疇的事務都細緻掌握,政府設有不同的職能部門,由具體分工負責的機關回應傳媒的問題最為直接有效,政府發言人及辦公室非常樂意幫助傳媒做安排和轉介,使傳媒關心的問題得到解答。 有記者提問,政府較多以新聞稿形式發放訊息,會否成為"擋箭牌",令官員減少了直接與傳媒面對面的溝通。譚俊榮表示,不認同"擋箭牌"之說。他指出,行政長官是很重視推動特區政府與傳媒多作溝通的,發言人制度是增加渠道讓傳媒與官員及政府部門進行溝通,但並不單局限於"發言人"。倘若媒體希望與具體某一方面官員作溝通,歡迎向政府發言人辦公室提出,辦公室非常願意去主導、協調和聯絡,以及提供相應協助。這正是政府發言人及辦公室一直在做的事情,很多媒體亦清楚了解。"陽光政府"必須時刻讓社會、居民知道政府的政策是怎樣的,政府正在做些什麽。 記者提到,政府有無可能設立每周定期發佈機制,讓官員回答記者的提問。譚俊榮說,有研究過舉行"定期發佈會"的機制,但考慮到澳門是一個小社會、小政府,並不適合。若強行實施,恐導致新聞發佈流於表面、膚淺,為"開記者會"而開記者會。他舉例說,我們國家有衆多大部委,只有外交部和國台辦設有"定期發佈會",這是國家出於及時宣示外交立場及闡明對台政策的需要,其他部委,則基本不設。譚俊榮強調,特區政府有職責及時、準確、透明地發佈訊息,從司長、局長,到各級主管都應積極主動與媒體溝通,具體、深入解釋政策和施政進展,傳媒可更多地直接向具體機關的負責人或代表作查詢、訪問。在香港,"發言人"更多是一個指稱,未必有具體對應的某一個人。澳門特區政府的廳、處級主管乃至普通公務員,只要是負責某一具體事務,又獲得上級授權,也可以向傳媒作相關發佈及回覆查詢。 譚俊榮再次強調,他及政府發言人辦公室十分樂意與傳媒隨時溝通,並做好政府的資訊服務工作。 另外,被問及日前"記者遭拉扯"事件的進展,譚俊榮指出,行政長官已表示要求警方展開進一步調查。譚俊榮並作出呼籲,希望當天在場的傳媒朋友及其他人士提供更多的情況和資料,以助警方調查,令事件水落石出。


勞工事務局舉辦工作坊助援助金受益人再就業

勞工事務局於四月舉辦了一場「積極人生-面試技巧工作坊」,協助具備就業條件的社工局「積極人生加油計劃」和「社區就業輔助計劃」(下稱計劃)的援助金受益人重投就業巿場。是次工作坊共有25位參加者,當中除了有援助金受益人外,亦有該兩項計劃協辦機構的工作人員,目的是促進與協辦機構的合作,讓援助金受益人適應過渡期和儘快融入就業市場。 是次工作坊邀請資深培訓導師教授相關面試技巧,內容包括有理論、角色扮演及遊戲,透過這些軟技巧訓練,首先讓參加者瞭解自己的性格和適合從事的工作,再進一步改善表達能力和人際關係的技巧,並認識企業與僱主對工作的要求,建立正面的工作態度,最後,導師透過模擬面試點評參加者的表現,讓他們認識自己的優缺點,以增加日後受聘的機會,當中有5位被導師評為表現優秀。 工作坊結束後,參加者互相交流分享,學員一方面分享學習心得,一方面發表對工作坊的意見,據參加者反映,他們在表達和應對能力及求職心態上均有改進,獲益良多,亦希望日後有機會繼續參加同類型的訓練。 勞工事務局會繼續關注社會各階層的就業和轉業需要,透過舉辦各類訓練工作坊,協助基層僱員融入市場及在其職業生涯中向上流動,凡有意參加工作坊的人士,可致電83999801向勞工事務局就業廳查詢。


交通事務局網上服務及專線暫停服務

因系統升級及維護,交通事務專線8866 6363之電話留言服務,周五(9日)晚上9時至凌晨零時暫停運作;交通事務局網頁及手機應用程式"交通資訊站"(Apps)多項服務,則於周六(10日)凌晨零時至翌日清晨5時暫停運作,呼籲市民留意。


交通事務局維持取消新馬路的士站措施

交通事務局為疏導新馬路的交通及通行情況,決定維持取消新馬路的士站的措施。隨著上述措施恆常化,局方將開展優化工作,包括裝設固定的指示牌、圍欄、更換相關的交通標誌和標線,同時把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近國際銀行大廈之臨時的士站改為固定的士站,以分流現時南灣大馬路近商業銀行的士站的候車乘客。 新馬路為本澳最繁忙的道路之一,隨著訪澳旅客不斷增加,加上途經該道路的車流眾多,經常出現人車爭路的現象,。為此,交通事務局於今年農曆新年期間,經與治安警察局協調,臨時取消新馬路之的士站,以疏導新馬路及相關行人道之人車流。因應上述措施效果正面,局方期後於2月10日起延續措施三個月,並開展調研工作,以收集公眾對優化新馬路一帶的士站點的意見。 近半行人滿意新馬路整體交通 有關調查的受訪對象包括行人、駕駛者、的士司機及乘客、商戶和巴士司機,共收回2,387份有效樣本。按初步分折,在取消新馬路的士站後,受訪行人對該道路的整體交通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約47%,高於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約16%;至於道路暢順感受方面,有近50%受訪駕駛者(包括的士、巴士及私人車輛駕駛者)認為新馬路原的士站的道路堵塞或非常堵塞,高於認為順暢及非常順暢的23%,對於道路堵塞的原因,有近39%受訪者認為是行人違規穿越。 而對於新設的士站之路段,即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的整體交通滿意度,約39%受訪者感到滿意或非常滿意,高於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的22%;另一方面,駕駛者對於該道路的順暢感受度,認為順暢或非常順暢的有45%,高於認為堵塞或非常堵塞的23% ,但調查亦發現,目前的士司機較不願意前往該的士站載客,比例達49% ,高於願意的36%,主要原因在於該站的士乘客少(65%)。此外,亦有77%受訪的士乘客反映不清楚新的士站的位置。 加強指示導引乘客往新的士站候車 考慮到新馬路及其周邊道路的交通狀況和空間佈局,同時參照有關調研報告分析,交通事務局將維持取消新馬路的士站措施,以及把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近國際銀行大廈之臨時的士站改為固定的士站。而為有效引導乘客前往新的士站候車,及改善行人違規穿越馬路的情況,局方將開展一系列優化工作,包括計劃於原站點及周邊區域增設固定的指示牌,導引及指示乘客前往區內之的士站,並將增設圍欄、更換交通標誌和標線等,完善道路的交通配套。局方亦會繼續與的士業界溝通,鼓勵業界多前往新的士站載客外,將因應的士業界之意見,持續完善區內的交通配套,改善交通環境。


消委會公佈最新超市物價調查報告表 調查範圍包括花地瑪堂區內的十多間超市

消費者委員會履行6月12日第4/95/M號法律第10條第2款b)之規定,於5月7日在花地瑪堂區的黑沙環及慕拉士大馬路附近收集以上兩個地區十多間超市進行今年5月份第1次的"超市物價普查"工作。 以上調查工作的"超級市場物價普查報告表"已上載於消委會(www.consumer.gov.mo)網頁、iPhone及Android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內的"澳門超市物價情報站"供消費者瀏覽及使用,該報告表亦同時擺放在消委會總辦事處、民政總署轄下的祐漢及營地街市、文化局屬下各圖書館及多個書局供消費者免費索取,而本澳所有流動電話用戶都可以透過其使用的網絡"Wap"隨時隨地查閱消委會最新公佈的"超級市場物價普查報告表"。 消委會根據全澳六個堂區,因應各堂區超市數量的多寡,將超市調查工作劃分為八個區域進行,每月在全澳八個區域的近一百間超市先後及循環進行超市物價普查工作,此舉,除可更全面檢視本澳超市物價的差距,提供更多的物價數據供消費者參考外,消費者就可以因應居所、上班以至活動地點直接對不同地區的超市數百種貨品進行格價。 消費者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該會熱線8988-9315。


崔世安:尊重新聞自由及傳媒工作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8)日表示,特區政府一向尊重新聞自由及傳媒工作的需要,在顧及現場所有人士安全的情況下,非常樂意回答記者的任何提問,但同時呼籲,希望大家共同構建一個有利安全的對話模式。 關於日前一名女記者在採訪時懷疑被拉扯,崔世安出席一公開活動接受訪問時表示,事件發生後,新聞局、治安警察局、傳媒機構及記者團體都發表了意見,政府內部亦已展開跟進調查,尋找事件真相,求真務實地面對事情。他呼籲當事人、在場人士及在現場採訪的記者能提供進一步的資料,以利尋找出真相。 他指出,無論在任何場合,顧及安全是最重要的。在其就任行政長官以來,經常遇有傳媒追訪,雖然有時由於工作安排而未能接受訪問,但他希望雙方儘量能停下來慢慢談,在互相支持、諒解的情況下做好各自的工作。 崔世安強調,本澳是法治之區,法治精神是本澳的核心價值,所有事情都應依法處理。 另外,被問及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主席譚偉文不獲續任時,崔世安表示,現時有關案件仍處於司法程序,不方便評論;至於譚偉文接受的內部紀律調查程序,則尚未完成。


路環石排灣公共房屋CN6d地段衛生及護老設施建造工程

為繼續完善石排灣公屋群的社會設施,路環石排灣公共房屋CN6d地段衛生及護老設施於今日(8日)進行公開開標,工程不設底價,共有10間公司遞交標書文件。經開標程序後,10間公司的標書獲接納。工程造價由澳門幣325,580,000.00至376,380,000.00,工期由839天到850天。 路環石排灣公共房屋CN6d地段衛生及護老設施建造工程佔地約7,500平方米。前方為CN5a地段公共房屋業興大廈,相鄰CN6b地段交通及民生設施。本項目樓高十層及地庫一層,現規劃為衛生中心、藥物治療中心、長者綜合服務設施、精神病康復者長期住宿院舍及地庫公共停車場,約7,500平方米之停車場提供約200個私家車位及約100個電單車位;地面層至三樓建成約9,400平方米之衛生中心及為藥物治療中心;四樓至五樓為約9,000平方米之精神病康復者長期住宿院舍。六樓至九樓為約5,000平方米之護養院及日間護理中心以及天面層為社工局設施的活動之戶外平台、儲存間及機房等。 整座建築物均採用節能燈具、節水潔具及配備再生水系統。此外,設計上亦分別設有2 個平台花園,作為通風及供用家休憩之作用。本工程最長施工期為850天,預計可創造約350個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