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二零一四年國際博物館日 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樑

博物館是一所保育和傳遞過去,但立足於現代的機構,其本質是作為不同世代之間的鏈結,讓現在和未來的世代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淵源和歷史,並且強調全球博物館之間的合作對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知識的重要性。本年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指出:博物館是具有生命力的機構,她能把世界各地的參觀者、不同世代和文化的人們連結在一起。博物館在面對各種挑戰中,重新思考其傳統使命和新的策略,吸引觀眾接觸和了解更多的博物館藏品。因此,不少博物館把傳統藏品的展示方法加以更新,力求能夠融入社區並與公眾保持聯繫。 全澳各博物館為慶祝一年一度的"五•一八國際博物館日",將舉行講座、嘉年華等多項聯館慶祝活動,並於不同時間豁免參觀入場費,按各自的專題特色在五月份推出一系列特別活動,澳門郵政發行"國際博物館日明信片",讓市民和旅客感受博物館的文化魅力和社會價值。二零一四年澳門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新聞發佈會於四月二十四日下午三時三十分在澳門科學館三、四號會議室舉行,消防博物館副一等消防區長沈家豪、通訊博物館總館長黃錦欣、民政總署文化康體部文化設施處處長呂志鵬、民政總署自然保護研究處代處長阮大偉、海事博物館館長胡柱鵬、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陳浩星、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副館長李璟琳、文化局澳門博物館館長陳迎憲、旅遊局設施管理處代處長張淑芳及澳門科學館教育及展品部總監梁思聰出席新聞發佈會,分別介紹各博物館的不同活動。
"二零一四年澳門國際博物館日講座"將於五月二至三日一連兩天在通訊博物館舉行,主辦單位邀請來自香港和台灣的博物館及學界翹楚,暢談博物館範疇的熱門話題。五月二日首場業界講座邀請香港科學館總館長薛雯和香港康樂文化事務署電影及文化交流總經理彭惠蓮,分別講演"舊展題,新體驗"和"打破傳統框架──另類市場推廣手法"。五月三日下午的公開講座邀請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周功鑫講述"博物館與博物館教育",以及香港康樂文化事務署文物修復辦事處總監陳承緯主講"博物館與文物修護──幕後透視"。
"二零一四年澳門國際博物館日嘉年華"活動將於五月四日(星期日)下午三時至六時三十分於氹仔龍環葡韻舉行。這項年度最重要的博物館聯館慶祝活動,同時也邀請鄰近地區的文博機構蒞臨參加,包括來自廣東省十間文博機構──廣東省文物局、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深圳博物館、鴉片戰爭博物館、東莞市袁崇煥紀念園、東江縱隊紀念館、東莞市博物館、佛山市博物館、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和東莞市可園博物館、以及香港康樂文化事務署及其轄下十九間博物館等將派代表出席。
嘉年華的剪綵儀式將於下午三時舉行,各博物館將於現場設置極具動感、而且適合大小朋友一起參與的有獎攤位遊戲或工作坊:土地暨自然博物館設立"遷鳥千尋-濕地觀鳥樂"攤位和優惠推介綠化書刊。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設"同善樂‧粥粥"遊戲和播出介紹短片。澳門藝術博物館和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安排共三項主題遊戲"把快樂帶回家"、"時光對對碰"和"迷藏幸運輪"。大賽車博物館和葡萄酒博物館裝置了模擬駕駛器讓大家感受在東望洋跑道上馳騁的驚險以及"尋酒館"的樂趣。澳門科學館推出趣味科學體驗和演示"輕功水上飄"和"漫遊消化道"。
同時,海事博物館"揚帆啟航──船模工作坊"邀請參加者親手製造模型船,而通訊博物館考考大家"通訊解碼"和遙控"郵走澳門城區"。消防博物館則利用遊戲提高市民對防火安全的意識。澳門博物館提供"粵劇人物面譜繪製親子工作坊"及"粵劇童星齊合照"。典當業展示館則推出名為"澳門非遺大揭秘"的遊戲。澳門基本法紀念館將於現場設置展覽板,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路氹歷史館和澳門茶文化館聯手合辦"葡風韻味-紙巾彩繪工作坊"和"茶的故事-外銷茶畫立體書工作坊"。
除澳、港、粵數十家博物館別具特色的展示和與參觀者互動的項目之外,舞台表演包括"詩情畫意話當年"劇場版、青少年粵劇表演、幼稚園小朋友表演的葡國民族土風舞、"葡國八十後"樂隊表演和茶文化館主題音樂表演助慶等。豐富的大抽獎獎品有平板電腦、數碼相機、書劵,以及由復興航空公司送出的台灣來回機票等。主辦單位今年特設免費穿梭巴士服務,在兩個不同地點接載參加者來回嘉年華場地,開車時間表如下: 請看附件! 本年度澳門國際博物館日的聯館活動共十九間主辦單位包括:土地暨自然博物館、大賽車博物館、仁慈堂博物館、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典當業展示館、消防博物館、海事博物館、通訊博物館、路氹歷史館、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澳門林則徐紀念館、澳門科學館、澳門茶文化館、澳門國父紀念館、澳門基本法紀念館、澳門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和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各館免費開放時間和活動內容請瀏覽"澳門的博物館"網站(www.museums.gov.mo)。


演院舞校開放日體驗舞蹈樂趣

為增進社會公眾對文化局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普及課程的了解,舞蹈學校將於五月三日(星期六)下午一時二十分至六時三十分於該校舉行開放日,歡迎有興趣人士前往參觀。 是次開放日將舉辦多個精彩活動,讓公眾體驗舞蹈樂趣,精彩內容包括課堂開放、課程現場講解、專業舞蹈老師動作展示、走進教室親身體驗舞蹈樂趣、各項課程資料展示、精彩演出片段播放等,並於當天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三十分設有即場進行報名及課程查詢。參觀者不但能夠了解學校概況,而且能進一步了解普及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學習情況。 舞蹈學校十分重視本地的普及舞蹈教育,為中小學生和青少年提供中國舞、芭蕾舞、現代舞、拉丁舞、兒童街舞等普及培訓,以及專為學齡前兒童開設的兩年制舞蹈啟蒙課程,讓孩子們從小接觸舞蹈,鍛鍊體格,培養高尚情操和團隊精神。舞蹈學校既滿足了本地青少年對舞蹈藝術的不同追求,並一直堅持優秀教學理念,帶領本地舞蹈教育邁向未來。此外,學校還定期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來澳,舉辦各類專題講座,以豐富學生的舞蹈知識,開闊藝術視野,提高藝術修養。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開放日活動免費入場,地址澳門宋玉生廣場三百三十五至三百四十一號獲多利商業中心三樓,查詢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八七九七六六一八向李小姐查詢。


醫院後街及景觀里周六起臨時封閉交通

配合管道鋪設工程,醫院後街及景觀里將於本月26日(周六)早上10時起封閉交通,而該路段的電單車泊車位及上落客貨區亦會臨時取消,為期20日。期間,車輛可改經西墳馬路及鏡湖馬路前往哪咤廟斜巷及白馬行一帶。 交通事務局提醒駕駛者留意有關交通改動,並應遵守路上所設置的臨時交通標誌及服從交通警員指揮。如欲了解詳情,可登入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或交通地理資訊網traffic.gis.gov.mo。


安裝行人天橋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部份地段臨時封閉

配合建設發展辦公室安裝行人天橋,本月26日至28日(周六至周一)每日零晨凌時至翌日清晨6時,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近嘉樂庇總督馬路的路段及近偉龍馬路的路段會臨時封閉,同時介乎光復街至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之間的一段嘉樂庇總督馬路(往路氹城方向)亦會改為無出口道路,並禁止車長超過5米的車輛駛入。交通事務局呼籲駕駛者留意。
因應上述調整,N2及N3夜間巴士路線會臨時改道行駛,同時氹仔"機場圓形地/科大醫院"站、"偉龍/科技大學"站、"氹仔茵景園"站、 "氹仔CEM貨倉"站及"澳門土木工程實驗室"站會暫停使用。N2路線往筷子基北灣方向將臨時停靠"機場貨運站"及"連貫公路圓形地/新濠天地"站,而N2路線往臨時客運碼頭方向及 N3路線則臨時停靠"奧林匹克大馬路"站。
交通事務局提醒駕駛者和乘客留意有關交通及巴士路線改動,並應遵守路上所設置的臨時交通標誌及服從交通警員指揮。如欲了解詳情,可登入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或交通地理資訊網traffic.gis.gov.mo。


建築廢料堆填區地磅配合執法工作

為配合執法部門打擊重型車超重行駛的違法行為,環境保護局轄下建築廢料堆填區的地磅於4月25日起用作執法部門的超重執罰工具。環境保護局呼籲所有進出建築廢料堆填區的車輛都必須按駐場工作人員的指示在地磅秤重,以及記錄車輛資料,以縮短過磅時間,確保運作順暢。 環境保護局為完善對轄下建築廢料堆填區的管理和運作,統計本澳建築廢料的產生量,同時配合相關執法部門的工作,本局於建築廢料堆填區的出入口增設了地磅系統,並於2011年11月正式投入運作。執法部門與本局召開多次會議後,決定將建築廢料堆填區的地磅用作超重執罰工具,以配合執法部門打擊重型車超重行駛的違法行為。為確保有關地磅的準確性,本局已對地磅進行技術性定期檢測,並獲相關權限實體認可,全面配合執法部門的工作。 為完善堆填區的管理,環境保護局在汲取業界意見後,持續對堆填區的運作和管理進行優化,並完成多項即時改善措施,包括:加強區內灑水車運作,增加每日平均噴灑路面的次數,以改善區內環境;使用專門機械修復區內的主車道路面,改善路面的平穩性;修緩地磅斜台及拆除地磅前的起落杆,並改以其他訊號形式向司機示意通行,將過磅時間縮短至約5秒;使用高性能的噴灑車,進一步改善堆填區的揚塵情況。 同時,環境保護局亦呼籲業界負起使用者的義務,所有進出建築廢料堆填區的車輛都必須在地磅秤重,以及記錄車輛資料,並按駐場工作人員的指示將建築廢料運往指定的區域傾倒。局方將會與業界繼續保持溝通,持續優化堆填區的運作和管理。


澳門郵政『安全電子郵箱-SEPBox』大抽獎圓滿結束

一連六輪的「安全電子郵箱-SEPBox」抽獎活動經已圓滿結束。並於2014年4月9日抽出最後一輪的幸運兒RUI DOS SANTOS IU先生,獲全新智能手機iPhone5S乙部。 是次活動反應熱烈,感謝各界支持。大眾市民仍可透過網上或手機應用程式登記並啟動「安全電子郵箱-SEPBox 」,獲取更多透過「SEPBox」發放的電子訊息。 有關「安全電子郵箱-SEPBox」的詳情及資訊,請瀏覽本局網站http://seps.macaupost.gov.mo。如有任何疑問,請致電: 28720029或電郵: support@seps.macaupost.gov.mo 查詢。


澳大辦澳門學研究成果展

"紀念澳門回歸十五周年 澳門學研究成果展(2009-2014)"今(24)日在澳門大學舉行。展覽以圖文及作品展示方式,系統呈現二○○九年以來澳大在澳門學領域的學術交流、學術出版、課程教學、社會普及以及研究團隊方面的主要成果。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文化局副局長姚京明、民政總署文化設施處處長呂志鵬,澳門大學代副校長(學術)范息濤、澳門研究中心代主任郝雨凡和一眾師生等出席。 目前,澳門研究中心已形成一支以澳門問題研究為中心的多學科、跨領域的學術隊伍。先後與澳門基金會、文化局、民政總署以及葡萄牙里斯本技術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中國故宮博物研究院等機構建立學術協作關係,並與澳門基金會等機構合作在澳門、里斯本、北京舉辦了三屆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吸引來自葡萄牙、美國、法國、義大利、德國、日本、巴西、中國、台灣、香港以及澳門等國家和地區近二百位學者參與。 五年來,先後發表澳門學研究論文近百篇,出版專著二十多部。承擔學校及政府相關部門的學術課題十多個。目前正在進行的重大課題包括《全球視野下的澳門學文獻調查與研究》、《全球視野下的澳門與美國關係:1844-1919》、《全球化視野下澳門華人社會研究──從開埠到1919年》、《澳門學著作提要》、《明代利瑪竇中文資料匯釋》、《盧九家族史料彙編》等等,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澳門學知識普及方面,澳門研究中心與文化局、民政總署、澳門歷史文化研究會、中國澳門學學會等機構舉辦了三十三場學術研討會和普及講座 ,累計近一千多位學者和市民參與。爲推進澳門學的研究與發展,澳大社會科學院和澳門研究中心於今年增設了二年制"社會科學碩士學位(澳門研究)課程"。 澳門學是一門以文獻檔案、文化遺產為基礎,以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為對象,探尋澳門文明發展模式和效應的綜合性學科。二○○九年以後,澳大將澳門學作為人文學科的重大課題加以建設和發展,從全球學術和人類文明發展的視野對澳門學的學科體系、學術範式、學科建設及其與人類文明的關係等問題進行新的探討。為此,澳門研究中心制定了澳門學研究與發展規劃,通過引進人才、加大投入、多出成果,促進交流等方面的努力,致力將澳門學建設成為國際學術領域的新興學科以及澳門的"文化名片"。


司警局呼籲提防住宅盜竊

本局於今年3月份及4月份期間,先後偵破5個住宅盜竊集團,拘捕6名賊人,最少涉及40多宗盜竊案件。本局經分析,賊人犯案地點集中於下環區、中區、沙梨頭、荷蘭園及高士德區一帶的低層樓宇。
本局呼籲市民提高警惕,勿讓賊人有機可乘。
上述案件作案手法及時間:
 選擇大廈大門鐵閘損壞的低層樓宇作案
 選擇有利於攀爬的低層樓宇
 以膠片打開沒有反鎖的住宅單位鐵閘及木門
 從窗戶潛入單位
 作案時間主要於深夜時段
防範措施:
 大廈的大門鐵閘是大廈的第一道防盜閘門,若鐵閘損壞,應立即維修,避免賊人潛入大廈作案
 住宅單位應安裝堅固的鐵閘及門鎖
 沒有人在家時拉上窗簾,避免賊人窺視屋內情況
 避免一切可顯示無人在家的跡象
 鄰里間加強溝通,留意有否可疑人士出入
 如發現自己或鄰居單位有撬門聲,應立即查看
 發現賊人應立即報警


消委會在望德及風順兩個堂區進行4月份超市物價工作

消費者委員會履行6月12日第4/95/M號法律第10條第2款b)之規定,於4月23日在望德及風順兩個堂區的9間超市繼續進行4月份第6次的"超市物價普查"工作。
以上調查工作的"超級市場物價普查報告表"已上載於消委會(www.consumer.gov.mo)網頁、iPhone及Android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內的"澳門超市物價情報站"供消費者瀏覽及使用,該報告表亦同時擺放在消委會總辦事處、民政總署轄下的祐漢及營地街市、文化局屬下各圖書館及多個書局供消費者免費索取,而本澳所有流動電話用戶都可以透過其使用的網絡"Wap"隨時隨地查閱消委會最新公佈的"超級市場物價普查報告表"。
消委會根據全澳六個堂區,再考慮超市數量的多寡,將超市調查工作劃分為八個區域進行,每月在全澳八個區域的近一百間超市先後及循環進行超市物價普查工作,此舉,除可更全面檢視本澳超市物價的差距,提供更多的物價數據供消費者參考外,消費者就可以因應居所、上班以至活動地點直接對不同地區的超市數百種貨品進行格價。
消費者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該會熱線8988-9315。


2014/15 旅遊學院夜間文憑及學位課程招生

旅遊學院夜間學位及文憑課程將於4月28日至5月9日接受報名,文憑課程為18個月至兩年,學士學位課程則為四年。課程包括:酒店管理文憑、旅遊會展及節目管理文憑、麵包及西餅製作文憑、西式烹飪技巧文憑、酒店管理學士學位、及旅遊會展及節目管理學士學位等6個課程。 課程以單元形式進行,讓學員能因應其實際情況靈活安排時間。授課語言為中文(廣東話及普通話),課程當中包括實踐課及工作實習,讓學生取得實際工作經驗。課程主要對象是有志投身酒店、會展及餐飲業的人士和希望自我增值的業界工作者。 為配合澳門及亞太地區旅遊業的發展及規劃,旅遊學院認為有開辦夜間文憑及學位課程的必要性,為業界培養更多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生,將來擔任業界領導的角色。此外,夜間課程亦能為在職人士提供多一個途徑繼續升學或進修,提昇自我競爭力。 酒店管理和旅遊會展及節目管理文憑及學位課程內容與日間學位課程相同,均是理論與實踐並重,為學生提供不少實際操作的學習機會。自2010年推出至今已有4年時間,10月將有第一批畢業生。儘管大部份學生均為在職人士,同時兼顧工作及學習並堅持4年實非易事,但學生仍抓緊機會,利用旅遊學院的國際網絡;到丹麥南丹麥大學及到美國佛羅里達州迪士尼世界,作為期6個月的交換生及實習計劃,拓展視野。 為期18個月的烹飪文憑課程則為培養專業的廚師,除實用的烹飪技巧外,亦會教授營養學、食物衛生及工業衛生與安全等,讓學員有更全面的廚房運作及管理概念。期間,學員均需完成384小時的實習,以實際營業的廚房作學生吸取實戰經驗的場地。 有意報讀課程人士可瀏覽旅遊學院網頁 http://www.ift.edu.mo/EN/DiplomaDegree/Home/Index/749 或電郵至admission@ift.edu.mo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