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衛生局公佈復活節假期就診安排

2014年4月18日(星期五)、4月19日(星期六)及4月21日(星期一)分別是復活節假期和行政長官特許公共行政人員豁免上班日,政府部門休息,衛生局將維持相關的醫療服務,爲此作出如下的就診安排: 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服務、住院服務、離島急診站如常提供24小時服務;而血液透析室由上午8時至下午9時如常提供服務。至於各專科門診、醫院藥房及蓋章服務休息。 因應過往節假日期間市民應用衛生中心非預約門診的情況,衛生局將於4月21日(星期一)在市民需求較大的黑沙環及筷子基衛生中心提供非預約門診服務,方便有需要的市民求診。黑沙環衛生中心的非預約門診服務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1時;筷子基衛生中心服務時間則為下午2時至下午6時。 另外,塔石衛生中心、黑沙環衛生中心、筷子基衛生中心、海傍衛生中心及氹仔衛生中心由上午9時至下午1時提供護理服務,而路環衛生站將由上午9時至下午1時提供護理服務及全日提供醫生傳召服務。 至於風順堂衛生中心、石排灣臨時衛生站、公務員體檢中心、結核病防治中心及「母嬰臨時支援計劃」登記服務則會休息。 捐血中心則於2014年4月18日和19日休息,暫停捐血服務,並於2014年4月20日及4月21日如常提供捐血服務,敬請市民留意。 此外,仁伯爵綜合醫院的探病時段分別是每天中午1時至下午4時及傍晚6時至8時。除特殊情況外,非探病時間內將謝絕探訪。


民署抽檢市面復活節預包裝朱古力 結果令人滿意

復活節假期將至,商店及餐廳均各出奇謀推出應節的復活蛋製品及自助餐等吸引市民前往消費。民政總署早前就對市面出售的復活節預包裝朱古力進行抽樣調查,檢測結果令人滿意。在此亦提醒市民節日期間應注意食品安全。
民署提醒市民在選購復活節朱古力時,應到信譽良好的店鋪購買,同時注意產品包裝是否完整,留意食用期限及其存放溫度是否合適;如發現朱古力的質感異常,出現發霉等現象,便不應選購或食用;購買後若非立即食用,應依照標籤上的保存方法適當貯存。
製作朱古力復活蛋時,應到信譽良好的店鋪購買原材料,並盡快把各種材料貯存在適當的溫度下;定型模具或用具應先徹底清洗乾淨才使用;而製成後的朱古力蛋應妥善包裝並盡快食用。
享用自助餐通常為節日熱門之選,應光顧可靠及環境衛生良好的食肆;選取食品時切忌用手直接拿取,應使用食肆提供的不同食具來拿取不同食品;注意食品的貯存條件及溫度,生冷食品應放在冷藏櫃內或冰面上,熱食應存放在加熱裝置上;不應一次過拿取大量的食品,拿取食品後亦應盡快享用。如發現食品異常或懷疑食品受到污染,便不應進食。
另外,市民應時刻注意個人衛生,處理食品或進食前應徹底清潔雙手。在歡度佳節之餘,應謹記均衡飲食,避免過量進食引起消化不良等健康問題,一起享受一個"食得開心又安心"的復活節假期!


2014年港澳大學生內地文化實踐活動接受報名

由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區聯絡辦公室文化教育部、澳門基金會及文化部港澳台辦聯合舉辦的"2014年港澳大學生內地文化實踐活動"從2014年4月22日至5月12日接受報名。 為協助本澳在校大學生到內地文博機構進行工作實踐、汲取工作經驗和擴展視野,幫助在校學生將學習知識與實際工作相互印證,中聯辦文化教育部、澳門基金會及文化部港澳台辦聯合舉辦"2014年港澳大學生內地文化實踐活動"。此次活動的招收對象是就讀本澳高等院校全日制大專學位的在校學生,活動實習期限為期34天。 "2014年港澳大學生內地文化實踐活動"提供實習之文博機構包括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故宮博物院、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魯迅博物館、梅蘭芳大劇院、中國科學技術館、宋慶齡同志故居、首都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北京天文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中國現代文學館、電影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實習職位涵蓋文、理、商科專業。活動從2014年4月22日至5月12日接受報名申請。經甄選的實習生,除獲實習機會外更可申請上限不超澳門幣8,000元之交通住宿報銷費用(憑收據實報實銷)。實習時間從2014年6月23日至7月27日,完成實習工作將獲實習單位簽發實習證明。 "2014年港澳大學生內地文化實踐活動"的活動章程及活動詳情現已刊載於澳門基金會網站http://www.fmac.org.mo,有興趣參加者,可自行下載或於報名地點索取表格,報名時請攜同所需資料,遞交至澳門新馬路61-75號永光廣場7樓澳門基金會。有關活動查詢,歡迎致電:(853)87950909或(853)87950925。


行政長官:特區政府堅決改善九澳污染問題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16)日探訪路環九澳的學校和民居,並透過座談會聽取校方和居民代表對於九澳環境和污染問題的意見。他表示,政府跨部門小組為改善九澳的環境條件,已開展了系列工作,並會延續下去,同時政府亦考慮透過立法,全面地對本澳的污染源作出規管。 崔世安下午連同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以及環保、教育、衛生等部門的官員探訪九澳。一行首先到位於九澳的水泥廠,了解廠方為減低污染而採取的各項措施。 其後,崔世安轉到九澳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和九澳聖若瑟學校探訪,透過參觀和座談了解污染對師生造成的影響,並收集改善環境的建議。崔世安一行最後探訪九澳村並與村代表座談,聽取有關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和解決房屋業權問題的意見。期間,土地工務運輸局和環境保護局代表分別向行政長官介紹為完善九澳區道路及減低污染的工作情況。 崔世安表示,特區政府高度關注污染源對九澳居民和學生造成的影響,政府跨部門小組為改善九澳環境及污染問題的系列工作,已開展了一段時間,並會長期延續下去,務求透過減低污染源,為九澳的環境衛生創設更好條件,讓居民和學生在健康環境下生活和學習。他承諾,特區政府定會繼續致力改善九澳的情況,立場是非常堅定的。 他又指,隨着社會持續發展,法律法規和制度亦需要與時俱進,就此政府會作出研究,不排除短期內透過立法對本澳的污染源作出規管,定出標準,讓相關部門在充分的依據下,能夠更有效的執法,整體地減低本澳的各種污染源。 同行的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亦表示,近年本澳的發展非常迅速,為九澳周邊地區的交通和環境情況帶來影響,跨部門小組已對九澳污染問題作了多次研究分析,並針對九澳的重型工業和道路情況,制定了短、長期的完善措施,短期方面包括要求深水港碼頭和水泥廠更新設備,以及強制性採取密封式設施等。長遠方面,就要通過立法形式規管相關重工業。同時,政府亦已經在九澳附近道路方面做好規劃,包括興建一條直通氹仔的隧道,將有助紓緩九澳周邊的交通壓力。 關於九澳村屋的業權問題,劉仕堯表示,經過長期研究,政府為解決相關業權問題,已開始在路環舊市區試行解決方案,即政府透過《土地法》中免公開競投批給土地的規定和形式,協助路環原居民解決其業權問題,目前已有部份個案成功。他相信,有關的解決業權模式將陸續推行至包括九澳在內的路環各區。


澳門基本電視頻道公司與公共天線公司簽訂協議

按照本月15日澳門特別行政區與澳門基本電視頻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基本電視頻道公司)簽署的批給合同,基本電視頻道公司為確保本年4月22日起向本澳居民提供完善的基本電視頻道接收支援服務,於今天(16日)與本澳的公共天線公司(下稱公天公司)簽訂協議,所有公天公司同意將其原有用作傳送電視信號的跨街線纜傳輸網絡設施,無償贈與基本電視頻道公司,使其作為該公司的網絡設施的一部分。
基本電視頻道公司負責所提供信號的電視頻道的合法性及版權事宜。 同時基本電視頻道公司委託各公天公司管理及維護該等跨街線纜網絡,並協助逐步以符合技術條件的網絡取代原有的跨街線纜網絡,且確保提供的電視信號的傳送質量和穩定性。


澳門「美好一刻」攝影比賽5月9日開始收件

2014澳門「美好一刻」攝影比賽網站現已開通!本年收件日期由5月9日開始,有意參賽人士請勿錯過。 為記錄澳門最近一年來的發展和生活,並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出版的《澳門年鑑》挑選具代表性的照片,用作年度封面,新聞局續邀請8家攝影團體及4家傳媒團體合辦2014澳門「美好一刻」攝影比賽,以照片反映2013年至截止收件期間澳門的市容變化和居民生活的美好面貌,突顯澳門的美妙處。比賽自設立專屬網站後,投件者反應熱烈,作品題材多樣及水準突出。 此外,本年新增專題獎,以「樂在學習中」為主題,突顯特區政府對本澳人才培訓的支持,以及市民的參與。 請勿錯過展示您攝影作品的機會,登入2014澳門「美好一刻」攝影比賽網站(http://photo.gcs.gov.mo),報名參加及上載照片。收件日期由5月9日(零時)至5月30日(24:00)止。 2014澳門「美好一刻」攝影比賽獎項包括冠、亞、季軍各一名,除各得獎盃一座外,獎金分別為8,000、5,000及3,000澳門元;另優異獎50名,各得獎狀一張及獎金500澳門元 (獎項數目按作品水準而定)。另有兩項由新聞局《2014澳門年鑑》編輯委員會選出的特別獎,包括年鑑封面獎,獎金5,000澳門元,及專題獎(按合適作品數量而定),另獎獎金1,000澳門元。 是次攝影比賽繼續得12個協辦團體鼎力支持,包括:澳門攝影學會、澳門沙龍影藝會、澳門攝研會、澳門影友協進會、澳門綜藝攝影會、澳門攝影藝術協會、澳門鏡藝會、澳門數碼攝影學會、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澳門記者聯會、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及澳門傳媒俱樂部(排名不分先後)。 得獎及入選的優秀照片除作公開展覽之外,合適的照片還將用作《2014澳門年鑑》封面或插圖,歡迎所有攝影愛好者參與。 比賽章程可在以下地點索取:12家協辦團體、公主攝影器材行、麗斯攝影器材行、龍影數碼沖印、恆星數碼沖印、盈科數碼攝影沖印公司、芝柏數碼攝影沖印、政府資訊中心、民政總署屬下圖書館及活動中心、文化局屬下圖書館、教育暨青年局屬下教育中心、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旅遊學院、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澳門聖若瑟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澳門管理學院、澳門業餘進修中心及澳門公職人員協會。 比賽評選日期為2014年6月22日。


澳大出版《南國學術》期刊  探討華文期刊發展趨勢

由澳門大學出版的綜合性人文社科學術理論期刊《南國學術》今(十六)日正式發行,並在澳大舉行出版發行儀式暨華文期刊發展趨勢研討會,邀請到國內外十多家機構的學者、編輯出席,共同探討大中華地區學術期刊的現狀與特點,擴闊辦刊視野。 出版發行儀式由澳大校長趙偉教授、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兼澳門研究中心代主任郝雨凡教授主持。國內極具影響力的報刊《光明日報》、《中華讀書報》、《中國新聞出版報》和《新華文摘》的負責人和部分編委、作者,以及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博士、澳門中央圖書館館長鄧美蓮、聖若瑟大學圖書館館長Francisco Peixoto、澳門理工學院圖書館代表區穎怡、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代表張小冰、旅遊學院圖書館代表阮嘉輝和一衆澳大學者均有出席。趙偉教授在儀式上代表《南國學術》編輯部向嘉賓贈送了新出版的《南國學術》。 澳大澳門研究中心行政主任(研究)、《南國學術》總總編輯田衛平表示,根據編委會的設想,《南國學術》會以研究真問題爲中心,力求內容上的深邃厚重與形式上的清新相結合,並以學術信息量大、前沿問題多、多學科交叉、觀點鮮明且論述深刻而見長。通過發表大量高品質的學術文章,期望該刊在未來三年內能進入內地"CSSCI"期刊評價系統,五至八年內列爲美國 "SSCI"或者"A&HCI"期刊目錄,進而成爲大中華地區一本具有標竿性、旗幟性、國際性、引領性的中文學術期刊,並成爲澳大的一張閃亮學術名片。 《南國學術》計劃每年出版四期,由澳大社會科學學院、澳門研究中心編輯,郝雨凡教授擔任編輯委員會主任,並得到來自世界著名大學共二十九位知名學者擔任學術顧問和編委。以"大人文、跨學科、超界域"爲發稿理念,涵蓋哲學、宗教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文化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等多個領域。第一期經大半年的籌備,得到多位國際知名學者賜稿,終付梓面世。


民政總署開展公局新市南街及剪髮匠巷小販檔重整工程

民政總署將由下週三(四月二十三日)起開展公局新市南街及剪髮匠巷小販檔重整工程,重新規劃及改善小販攤位設施,從而提昇該區小販檔的營商環境。有關工程將分兩期進行,預計工程可於第三季竣工。 民署繼早前完成對營地街市小販區攤位重整計劃,於公局新市南街及剪髮匠巷之小販區亦經過了多年使用,攤檔設施已未能符合實際需要,經聽取業界意見,將於四月二十三日起先於剪髮匠巷進行重整工程;而為避免四月初八(五月六日)在施工範圍舉辦舞醉龍活動造成不便及危險,於公局新市南街之工程將於五月八日才開始施工。施工期間,民署將協調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電訊及電視等專營公司鋪設地下管線。 工程將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在不影響公局新市南街兩側建築之外觀、不妨礙兩街內大廈之出入口、以及滿足公局新市南街作為消防通道之要求下,對小販檔進行規劃分佈,將公局新市南街上的小販檔分兩側擺放,中間留出約三點五米之消防通道,在小販檔與兩側建築間各留一米維修清潔通道;由於剪髮匠巷道路較窄,將規劃攤檔只靠議事亭前地方向一側設置,擴大行人通道,創造更舒適的購物及休閒環境。同時,為小販檔統一提供遮陽帳篷,並提供有限度照明及防水插座。 民署相信小販檔經佈局調整及設施優化後,配合已重整的營地街市小販區,將有助整體提昇營地街市周邊的行人步行及小販營商環境。


民政總署諮詢委員會與環境保護局進行互動交流

民政總署諮詢委員會日前召開特別會議,邀請環境保護局就本澳的環保政策和措施,以及與民政總署的相關合作進行互動交流。 會議於四月十日下午三時在民政總署大樓禮堂舉行,環境保護局局長張紹基、環境污染控制廳廳長葉擴林、環保基建管理中心主任陳國浩等應邀出席。會議由諮詢委員會主席梁官漢主持,出席成員包括周亦強、林淑源、陳健英、梁少佳、梁少培、梁蔭冲、潘志明、鍾國榮、Duarte Tavares Alves(歐華德)、莫志偉、Lourenço António do Rosário(羅安達)、葉榮發、黃昇雄、劉詠詩、林倫偉、柯清煌及秘書長盧德全等,而管理委員會代主席黃有力、副主席羅永德、委員梁冠峰、麥儉明和吳秀虹等亦有參與會議。 諮詢委員會主席梁官漢首先簡介環境保護局和民政總署轄下環境衛生處的職能,指出兩者之間職能不重疊但細節工作相似,期望與環境保護局進行互動交流,以更好地開展有關工作。張紹基感謝諮詢委員會的邀請,並簡述該局在2012年推出了澳門首個環境保護規劃文本─《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以"構建低碳澳門,共創綠色生活"為願景,按照三大規劃主線和十五項行動計劃,分近期、中期及遠期三個階段有序推進各項環保工作。此外,環保局與民署在監督垃圾清運服務、生態保育、資源回收等方面亦一直緊密合作。隨後,葉擴林和陳國浩也分別介紹改善空氣質素、澳門固體廢棄物的處理措施等兩大環保重點工作。 諮詢委員會各成員隨即展開討論並踴躍發言,涉及內容包括:控制機動車輛尾氣排放措施、環保汽車引進與配套設施、食肆油煙、資源廢物回收、減塑、電子廢棄物處理、光污染、噪音監測、環保宣傳教育,以及民署與環保局在環保工作的分工與成效等,環保局人員在會上回應有關提問。 最後,張紹基感謝諮詢委員的寶貴意見,將認真分析以更好地完善各項環保工作。未來亦希望與民署繼續加強溝通合作。


法務局舉辦兩場繼承法講座

法務局於四月十五日及十六日舉辦了兩場"繼承法講座",逾一百一十名市民參加。講座中市民普遍想了解哪些人可繼承他們的財產,以及訂立遺囑後,是否可完全按照遺囑的內容分配財產等問題,主講者特別就三種繼承的方式:特留份繼承、遺囑繼承和法定繼承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當繼承開始時,一般會依次序先進行特留份繼承,之後再以遺囑繼承,最後就是法定繼承。特留份繼承是指依法須將遺產的一部分特別留給特定的繼承人,死者不能夠自由處分該部分的遺產。法律之所以設定特留份,目的是要確保死者的特定親屬可以得到一定份額的遺產,例如留給配偶和子女的特留份額為二分之一。無論死者有沒有訂立遺囑,只要死者有特留份繼承人,便須依照特留份的規定,將一定份額的遺產分給死者的特定親屬,之後,餘下的遺產才可以按照死者的遺囑來繼承。如果死者生前沒有訂立遺囑,或者雖然訂立了遺囑,依據遺囑的指示,並未能將遺產完全處理,這時就會按法定繼承的方式來分配遺產。 由於講座反應熱烈,法務局未來將繼續不定期舉辦"繼承法講座",有興趣的市民可留意法務局網站或於臉書(facebook)中加入"普法家族"專頁,得知最新普法活動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