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劉仕堯:特區政府重視小業主訴求

善豐花園事件政府跨部門跟進小組組長、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今(24)日強調,特區政府理解小業主的心情,一直與小業主保持溝通,重視並跟進他們的訴求。特區政府向小業主建議進行雙線方案,即一方面推動重建,另一方面追究責任,期望小業主有統一的決定,政府將繼續依法協助小業主解決問題。 善豐花園事件政府跨部門跟進小組舉行記者會,劉仕堯表示,特區政府重視小業主訴求,跨部門小組於昨(23)晚再次與小業主舉行近三小時會議。其後,小組替小業主反映與行政長官會見的訴求,並得到行政長官安排於今天中午進行會面,惟小業主堅持長官親臨善豐花園現場面見,基於安全和不影響周邊的考慮,會面無法進行。 特區政府助理發言人、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回應記者提問時稱,行政長官一直關心善豐事件,並尋求適當的途徑與小業主保持溝通,並於今天安排與小業主會面,但雙方會面需有合適的場地和條件,且要顧及周邊安全。他強調,特區政府與小業主溝通的大門是開放的,行政長官樂意與小業主會面,希望小業主盡快回應於何時會面。 此外,劉仕堯提到,自2012年10月善豐花園停車場石屎柱出現裂縫後,特區政府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在這段時間,政府跨部門小組與小業主舉行多次會議,政府代表詳細地提出工程和法律問題的建議和答案,惟考慮到全體小業主未必清楚了解特區政府與業主代表溝通後的訊息,因此,政府決定公開過去十次的會議記錄,讓全體小業主及社會知悉會面內容,藉此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讓社會更了解政府幫助小業主的決心。 他表示,政府與小業主的目標是一致的,都希望解決問題,令他們能重返家園,但有關工作必須依法進行,審慎善用公帑。政府今後將繼續與小業主進行溝通,繼續為小業主提供協助。 他又稱,在近幾個月,跨部門工作小組與小業主代表就善豐花園重建或修復的初步方案作出探討,在整個溝通過程中,一直積極推動小業主達成共識,以便開展實質性工作。特區政府已盡最大努力作出協助,但前提必須是小業主有統一的決定,才能展開訴訟或進行重建。目前,特區政府已在技術調查、行政程序、法律問題、住屋津貼、停泊車輛等不同層面作出協助。至於未來牽涉到的維修費用、稅項問題亦已進行內部研究,可以依法修改有關規定,盡量協助小業主。 因應不同的訴求,特區政府亦委託了澳門大學進行第二份技術報告,分析團隊還包括台灣方面的專家,現正接近完成階段,四月初將會公佈。在行政調查方面,工務局已開立卷宗,調查包括善豐本身樓宇、鄰近地盤地基工程及拆卸工程三方面的建築商及指導工程師,結果將於澳大技術報告公佈後一周內完成。 最後,法務局局長張永春補充,為滿足確定責任人和追討賠償的小業主的訴求,最可行是由業主透過司法訴訟方式去定案,惟現時小業主就提起民事或刑事訴訟持不同意見,亟待小業主盡快作出共識。他強調政府無法替代小業提起訴訟,但將繼續依法提供必要幫助。


環保局就開展新清運合同拜訪社團

新的"澳門城市清潔及垃圾收集清運服務"合同將於本年4月1日開展,環境保護局就新合同所引入之環保元素、人員保障,以及新合同將如何配合特區政府在廢棄物處理方面的政策等與社團作交流。環境保護局代表於會上表示,隨著新合同的開展,特區政府將有序地擴大資源回收網絡和種類,並會要求營運公司逐步優化垃圾收集設備,更好地回應社會發展和需求。 環境保護局副局長韋海揚、黃蔓葒,環保基建管理中心主任陳國浩及環境宣傳教育合作廳廳長楊健思等,上周先後拜訪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感謝社團一直對環保工作的支持,並就完善清運服務提供許多寶貴意見。隨著新的"澳門城市清潔及垃圾收集清運服務"合同將於本年4月1日開展,特區政府與營運公司正積極協調新、舊合同的交接工作,並會嚴格監督新合同內各項要求的落實情況,當中包括必須選用具環保效益的產品、逐步優化現有的設備等。同時,特區政府亦會持續跟進營運公司兌現其投標書的承諾,落實對現職服務人員的過渡安排,包括在不低於現時薪酬及福利水平的前提下,全數聘用現職的本地員工,以及為現職人員提供人員優化保障計劃(包括忠誠獎金及持續服務獎金,為服務人員設立公積金及退休等保障制度),確保交接過程平穩順利。 即將開展的新合同將會配合本澳未來十年城市整體發展定位和人口變化趨勢,逐步推動全澳實現"源頭減廢、資源回收"的環保目標,為居民構建美好優質的生活環境,配合澳門特區的可持續發展。 環境保護局表示,城市的整潔除有賴政府的監督和營運公司的工作外,亦需要大眾的共同維護,呼籲大眾齊來推動和參與"源頭減廢、資源回收"的工作,善用垃圾收集及資源回收設備,保持城市清潔,勿亂拋垃圾,並妥善處理及棄置建築廢料。透過多管齊下、共同努力,才能達致"源頭減廢、資源回收"的目標。 未來,環境保護局和民政總署作為清運服務的監督實體,將持續與社會各界保持緊密聯繫,透過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本澳的城市清潔及垃圾收集服務質素得以提升。


善豐花園事件重建專題會議會議摘要

內容請見附件。


衛生局接獲3宗腸病毒群集性感染報告

衛生局今日(3月24日)接獲1間兒童院舍及2間托兒所出現腸病毒群集性感染的報告。出現腸病毒群集性感染的是台山牧場巷的希望之源、大炮台4號的教業托兒所2A班及下環街的聖瑪沙利羅慈惠托兒所1A班,共涉及15名小童,為9男6女,年齡為9個月至4歲,分別由3月18日至21日起出現手足口病徵狀。所有患病幼童病情較輕,無住院,無出現神經系統異常症狀或其他嚴重併發症的個案。衛生局現正採集樣本進行檢測,並已指導院舍及托兒所進行全面清潔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 衛生局強調,大部分腸病毒感染個案可自行痊癒,但少數病人可能出現致命的併發症。衛生局呼籲家長、學生和學校、托兒所、院舍工作人員採取下列措施,預防腸病毒感染: 個人:
- 洗手: 接觸眼、鼻、口前,以及飯前、如廁後及處理完嬰兒的尿片或其它污穢物後要洗手;
- 呼吸道禮儀: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住口鼻,並小心處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 減少接觸: 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空氣流通情況欠佳的公眾地方;
- 增強抵抗力: 均衡飲食、足夠的水分、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和避免吸煙,以增強抵抗力;
- 及時就醫: 若有發燒及出現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的症狀,應盡快找醫生診治,特別是症狀嚴重時。 學校和院舍:
- 環境衛生: 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經常用1:100漂白水稀釋液清潔 桌椅、玩具和1米以下的牆身等兒童容易接觸的地方;
- 病人暫停上學入托: 留意員工和兒童患病情況,有發熱或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症狀的學童或員工應暫停上學或上班;
- 及時通報: 如兒童或員工有不尋常的集體患病情況,應立即通報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電話: 28533525,傳真: 28533524)及社會工作局或教育暨青年局。


廣東再新增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衛生局表示,根據內地衛生部門的通告,昨晚至今天(3月24日)下午6時,廣東再新增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據通告,患者為49歲的男性,現居於深圳市福田區,有高血壓病史,目前病情危重,已接受治療。 目前全國共確診39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至少93例死亡。2013年10月以來出現當地感染病例的地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湖南、上海、北京、安徽、吉林、山東,而台灣、香港和馬來西亞則有輸入病例。 本澳方面,昨日下午5時至今日下午5時衛生局沒收到需要進行甲型H7N9檢測的懷疑病例報告。至目前為止,所有甲型H7N9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雖然目前本澳未有任何人感染個案,但為了市民的健康得到最大保障,特區政府已啟動了緊急應變機制,採取一系列防範措施。衛生局會持續和國家及鄰近地區的衛生部門、世界衛生組織保持密切聯繫,監測各地和本澳的疫情,並通過跨部門和公私營機構合作,為鄰近地區或本澳一旦出現禽流感疫情做好預防和準備工作。根據目前情況,衛生局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地會陸續出現更多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例,亦不排除本澳出現病例,衛生局已要求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密切留意,若有懷疑個案,應及時作出檢測或轉介;同時亦向全澳市民作出以下呼籲:
• 避免前往最近出現甲型H7N9禽流感疫情地區的街市、農場等有售賣或展示禽鳥的地方 ;
• 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如有接觸,應立即洗手;
• 切勿購買、攜帶未經檢疫的禽鳥;
• 切勿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禽鳥肉、內臟、血製品及蛋等;
• 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
• 如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應戴上口罩,儘快就醫,並向醫生詳述旅行史及動物接觸史。 有關甲型H7N9禽流感的詳細資料,可查閱衛生局網頁(www.ssm.gov.mo)或於辦公時間內致電衛生局傳染病查詢熱線28700800。


快艇頭街部分路段周三起封閉交通

因接駁街渠、電纜管道及鋪設水管,快艇頭街近沙欄仔街的一段路段本月26日(周三)上午10時起封閉交通並禁止泊車,為期10日,交通事務局呼籲駕駛者留意。 配合上述工程,介乎沙欄仔街與皇子街之間一段快艇頭街將改為無出口道路,沙欄仔街近快艇頭街的路段亦會實施有限度通車,皇子街部分咪錶泊車位亦暫時禁止泊車。交通事務局提醒駕駛者留意有關交通改動,並應遵守路上所設置的臨時交通標誌及服從交通警員指揮。如欲了解詳情,可登入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或交通地理資訊網traffic.gis.gov.mo。


配合慕拉士與新雅馬路連接通道工程 新雅馬路周三起臨時改為無出口道路

連接慕拉士大馬路與螺絲山新雅馬路之間新通道工程已經展開,現正進入鑽樁、管線等遷移工序。配合施工,介乎馬交石炮台馬路與亞馬喇馬路之間的一段新雅馬路於本周三(3月26日)上午10時起臨時改為無出口道路,並禁止車輛停泊,為期70日,政府呼籲駕駛者留意。 政府近年致力優化和完善本澳的行車及步行環境設施,透過開闢新路和打通道路節點、利用步行系統連接行人道及優化無障礙設施等,創造更多行人和行車空間,鼓勵居民綠色出行,減少路面擁擠。為有效紓緩友誼大馬路、馬交石炮台馬路及俾利喇街等往返中區及新口岸的道路的交通壓力,政府去年底已展開"新雅馬路與慕拉士大馬路連接通道工程",工程完成後,除可分流北區前往中區和新口岸方向的車流;在大賽車舉行期間,亦會因應漁翁街等多條主要道路封閉,調整為雙向行車,作為一條替代線路,避免車輛過於集中經俾利喇街行駛;此外,行人亦可透過有關通道直接前往螺絲山公園、水塘休憩區和周邊的學校,減少繞路。 工程施工範圍位於區神父街與慕拉士大馬路交界處旁的一幅土地,目前已完成探土及圍板等前期工作,並正進入鑽樁、管線等遷移工序。而配合有關工作,由本周三(3月26日)上午10時起,介乎馬交石炮台馬路與亞馬喇馬路之間的一段新雅馬路會改為無出口道路,相關路段的咪錶車位會臨時取消;介乎鮑思高街與新雅馬路之間的一段亞馬喇馬路會臨時改作雙向通車。 政府提醒駕駛者留意有關交通改動,並應遵守路上所設置的臨時交通標誌及服從交通警員指揮。如欲了解詳情,可登入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或交通地理資訊網traffic.gis.gov.mo。


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全體會議

非高等教育委員會於3月24日在教育暨青年局一樓仲尼堂舉行了2014年第一次全體會議,由委員會副主席、教育暨青年局局長梁勵主持。會議介紹了《私立學校通則》草案第二階段的諮詢文本、《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建議實施日程安排、2014/2015學年各項津貼調整建議以及家長教育工作。
為配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全面落實第9/2006號法律《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的相關規定,從制度上為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教育暨青年局在分析研究現行《私立教育機構通則》法規的基礎上,起草了《私立學校通則》,並於去年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公開諮詢,經收集社會各界意見後,現正以法律條文的方式開展第二階段的公眾諮詢。教育廳廳長梁慧琪在會上介紹了新修訂的主要內容。諮詢文本則已上載至教育暨青年局網頁www.dsej.gov.mo,公眾可於2014年4月29日或之前向教青局提交建議或意見。
教青局近年正與教育界一起努力推動澳門的課程改革,《正規教育課程框架》行政法規已進入最後立法階段。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輔助處處長黃逸恆介紹了《正規教育課程框架》的相關內容,尤其是法規建議的實施日程。按照"積極"而又"穩妥"的原則,每學年不少於195學日的規定將在法規公佈後的第一個學年開始實施,其他的內容則分步驟在各教育階段逐步推進。
接着,社會暨教育輔助處處長薛榮滔介紹了2014/2015學年各項津貼的調整建議,涉及學校、教師、非高等教育學生和升讀大專課程的學生。在免費教育津貼方面,因應本澳社會經濟發展和通脹的情況,並為《正規教育課程框架》的實施作好準備,2014/2015學年各教育階段每班的津貼將調升至81萬元至124萬元不等;優化班師比或師生比的資助金額將調升至每班最高19.74萬元至31.76萬元不等;學費津貼金額將調升至每人16,700元至20,700元不等。
在教師方面,2014/2015學年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津貼的金額將調升超過9%,以具備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及師範培訓的一級教師為例,每月的專業發展津貼將由8,640元增加至9,450元。
與此同時,在教青局登記的任教於持續教育機構教師的直接津貼,亦將調升超過9%。
在學生方面,2014/2015學年中學教育的書簿津貼調升至每人2,800元;膳食津貼將調升至每人3,000元;學習用品津貼幼兒教育及小學教育調升至每人2,000元,中學教育調升至每人2,500元。另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申請膳食津貼、學習用品津貼時的家庭每月平均收入上限也將放寬,以四人家庭為例,每月平均收入上限調整至14,160元。
在學生升大獎、助學金方面,2014/2015學年"大專助學金計劃"的貸學金和獎學金金額按學生就讀地區調升至每月2,350元至5,300元不等,而特別助學金則調升至每月2,820元至6,360元不等,住宿津貼則調升至每月最高2,100元。同時,獎學金、特別助學金及住宿津貼的名額分別增加至380名、220名及700名。
"優秀學生修讀教育課程資助計劃"將繼續優先考慮修讀幼兒教育、小學教育、特殊教育和往葡萄牙修讀葡語教育課程等方面的學生,名額由60名增加至100名,資助金額則按學生就讀地區調升至每年5.6萬元至20萬元不等。"培養葡語教師及語言人才資助計劃"的名額則增加至20名,修讀葡語及葡萄牙文化預備課程,以及葡西語學士/教育碩士或應用外語學士/碩士的資助金額,分別增加至10.5萬元及20萬元。
最後,氹仔教育活動中心主任鄺耀忠介紹了家長教育工作。教青局不斷投入資源,在學校及社區積極推動家長教育,為家長開辦各種親職教育、親子溝通等培訓活動,讓家長學習教養子女的技巧。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中旬,教青局支援了學校及家長會舉辦了88項家長教育活動,而在13所學校、9個機構開辦了61場家長教育講座,共2,280人次參與。在教青局的支援下,2013年全澳家長會的數目增加至49個。2013/2014學年推出的"百分百家長獎勵計劃"於2014/2015學年將繼續推行。
出席者在會上就各項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並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出席是次會議的委員包括有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張素梅,以及委員郭小麗、孫家雄、何少金、阮美芬、尤端陽、戴明揚、梁官漢、陳建邦、梁少培、朱深勇、王國強、余健楚、李略、梁子豪、林發欽、朱國權、歐陽國健、李潤基、吳俊文、關佩珊。


霍英東博士大馬路周三起分階段改為雙向單線行車

因進行輕軌高架橋的建設及吊裝工作,霍英東博士大馬路將於周三(26日)起分兩階段實施臨時交通安排,並實施雙向單線行車,直至工程完成。運輸基建辦公室及交通事務局呼籲公眾留意。 首階段工程會圍封靠近科技大學一側的霍英東博士大馬路,以進行輕軌高架橋建設,為期約120日。期間,靠近永利地盤一側的霍英東博士大馬路改作雙向單線行車,車輛可以繼續使用有關路段來往機場大馬路以及體育館大馬路。 完成首階段後,第二階段施工會隨即開展,以配合建設接駁輕軌車廠的一段高架橋,屆時,施工單位將恢復使用靠近科技大學一側的霍英東博士大馬路作雙向單線行車,並封閉靠近永利地盤一側的霍英東博士大馬路,直至工程完成。交通事務局將密切關注施工情況,適時調整附近巴士站點及泊車位的位置。 運輸基建辦公室及交通事務局呼籲公眾留意現場臨時交通安排及指示。市民倘對輕軌工程有任何查詢,可親臨「輕Zone-輕軌氹仔聯絡站」或致電工程查詢熱線8506 6171了解工程資訊,交通方面則可致電交通事務專線:8866 6363。


葡語國家旅遊人員到旅遊局接受培訓

葡語國家的旅遊部門派出多位人員,今天(24日)開始到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接受培訓,有關的培訓計劃由旅遊局跟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常設秘書處輔助辦公室合作展開。 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及東帝汶的旅遊部門安排共五位人員未來兩週在旅遊局多個部門實習,因應其相關的工作範疇接受培訓。另外兩組共16位技術人員亦將於五、六月到旅遊局實習,當中包括來自佛得角的旅遊部門人員。提供培訓的旅遊局部門包括旅遊推廣廳、組織計劃及發展廳、執照及監察廳和行政財政廳。培訓計劃的內容還包括考察澳門的世界遺產、其他旅遊景點及基建設施。 旅遊局期望透過培訓計劃,讓參加者有機會親身了解澳門的旅遊業發展及旅遊局的日常運作,加強彼此學習交流,藉以協助相關國家培訓旅遊人材。 旅遊局繼2010年分別與莫桑比克、幾內亞比紹及佛得角的旅遊部門簽署旅遊合作諒解備忘錄,並於去年與東帝汶簽署相關備忘錄,旅遊局於2012至2013年間已培訓共40位來自葡語國家的旅遊部門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