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修訂《分層樓宇共同部分管理法律制度》第二場公眾諮詢會”於本周六舉行

由法律改革及國際法事務局負責的修訂《分層樓宇共同部分管理法律制度》公衆諮詢於2013年4月30日至7月31日展開,本周六(6月8日)將舉辦第二場公眾諮詢會,歡迎市民踴躍出席,了解諮詢文件的主要內容和發表意見。 公眾諮詢會將於當日下午三時至五時在澳門青洲沙梨頭北巷102號(房屋局會議廳)舉行。 有意出席該場諮詢會的人士,可於辦公時間內(星期一至四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及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五時四十五分;星期五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及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五時三十分)致電報名熱線8795 7111,報名預留座位。 未能出席是次諮詢會的人士,可致電報名參加於6月15日(星期六)下午三時至五時舉辦的第三場公眾諮詢會,於澳門宋玉生廣場322-362號誠豐商業中心7樓(行政公職局公務人員培訓中心)舉行。


2013年4月份貨幣及金融統計

澳門金融管理局今天發佈的統計顯示,4 月份的廣義貨幣供應量持續上升;由於存款總額增長較貸款總額快,總體銀行貸存比率遂按月回落。 貨幣供應
流通貨幣及活期存款分別上升0.9%及5.3%, M1因而較上月增加4.6%。同時,準貨幣負債增加0.9%,廣義貨幣供應量M2按月上升1.4%,金額為3,965億澳門幣。若與2012年同期比較,M1與M2分別上升32.2%及25.2%。在貨幣結構方面,澳門幣在M2所佔的比重為24.7%,按月及按年分別下跌0.1及1.1個百分點;而港元所佔的份額為54.7%,按月上升0.3個百分點,按年則下跌0.4個百分點。 存款
居民存款較上月上升1.4%,金額為3,882億澳門幣。按幣種分析,澳門幣、港元及其他外幣存款分別增加1.1%、1.9%及0.2%。同時,非本澳居民存款按月增加7.5%,至1,410億澳門幣。公共部門在銀行體系的存款微升0.1%至538億澳門幣。綜合計算,銀行體系的存款總額較上月上升2.7%至5,831億澳門幣;當中,澳門幣及港元所佔的比重分別為20.3%及47.3%。 貸款
本地私人部門貸款按月上升2.9%,金額達2,168億澳門幣;當中,澳門幣及港元所佔的貸款比重分別為32.0%及58.9%,金額為693億與1,277億澳門幣。對外部門貸款按月增加1.3% 至2,601億澳門幣;當中,澳門幣及港元所佔的份額分別為0.9%(23 億)及21.0%(547億)。 貸存比率
4月底的銀行本地居民貸存比率較上月增加0.8個百分點,為49.0%,而包括非居民部份的總體貸存比率則下跌0.5個百分點至81.8%。 如有查詢,請聯絡: 澳門金融管理局研究暨統計辦公室 (電話:83952532傳真:28353042)


選管會繼續有序開展選務工作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選管會)獲悉,譚偉文先生因個人原因向行政長官請辭第五屆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委員職務,並獲行政長官批准,同時,行政長官已委任羅永德先生接替有關職務。
選管會希望並相信譚偉文先生的接任者羅永德先生將在選舉籌組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未來,選管會將繼續按既定的工作計劃,依法有序地組織和開展第五屆立法會選舉的各項選務工作。


衛生局進一步解釋修改傳染病表法律草案

特區政府制訂了《修改第2/2004號法律〈傳染病防治法〉附件的傳染病表》法律草案,法案建議將「其他冠狀病毒相關嚴重呼吸道感染」納入第2/2004號法律《傳染病防治法》附件的傳染病表。 衛生局表示,根據上述法律草案,「其他冠狀病毒相關嚴重呼吸道感染」將被列入傳染病表第一類疾病中。屬於該類的傳染病,醫生和醫療機構發現懷疑或確診病例時,應立即向衛生局申報;而衛生當局可對感染、懷疑感染該類傳染病的人,或有受到該類傳染病感染風險的人進行強制隔離。 草案中的「其他冠狀病毒相關嚴重呼吸道感染」, 即是除嚴重呼吸道綜合徵冠狀病毒外,由其他冠狀病毒引致的嚴重呼吸道感染,包括現時在中東地區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又稱中東呼吸道綜合徵冠狀病毒)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2年9月發出了2宗因新型冠狀病毒引致的嚴重呼吸道感染個案全球警示,但當時並無明顯的證據顯示該疾病具有人傳人的能力。此後,該疾病在中東和歐洲多國陸續出現零星個案。自本年4月份以來,沙特阿拉伯出現的醫療機構群集感染中,至少有22人發病,其中10人死亡。該事件明確地顯示,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密切接觸在人和人之間傳播。至6月4日,全球錄得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已增加至53例,其中30例死亡。受影響的中東國家包括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約旦和阿聯酋。法國、德國、英國、突尼西亞和意大利亦有病例報告,這些病例都和中東國家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雖然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14條和第32條,當發生或可能發生傳染病防治法附表中未列明的傳染病時,衛生當局亦可根據現行法規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提議採取傳染病防治法相應的措施,但衛生局相信,將「其他冠狀病毒相關嚴重呼吸道感染」正式列入傳染病表中,將更利於有關傳染病的防控。


旅遊學院與美國康乃爾大學酒店管理學院 合辦「酒店盈利規劃」高級管理課程

為向本澳的酒店業高級行政人員提供多元化的高階培訓機會,以進一步提升業界的管理水平,旅遊學院與美國康乃爾大學酒店管理學院於6月3至4日舉辦「酒店盈利規劃」高級管理課程。課程融合了管理會計學、財務、市場學、商業決策等內容,提升學員分析財務報表的能力,使其在計算薪酬、獎勵、廣告、招聘、服務質量等管理層面上能作出更佳的決策。是次課程吸引24位來自本澳酒店業界及大型渡假村的高級行政人員參加。 課程由旅遊教育資深教授Robert E. Kastner主講,自完成康乃爾大學工商管理財務專業學士及碩士學位課程後,Kastner教授於康乃爾大學酒店管理學院任教,教授範疇包括會計、酒店財務管理、投資學等,亦任教康乃爾大學之專業發展課程,他早前也開發了數項與財務管理及酒店營運相關的軟件。 本課程主要助學員提升分析力,令學員於日常工作中能明確地辨認出可增進利潤的機會及如何計算項目的成功率,課程主題包括:
• 規劃及執行與酒店相關的市場推廣及營利策略;
• 利用酒店運作報表反映的狀況及數據作出決策及分析,決策性質則包括定價、薪酬與獎勵、廣告推廣、招聘、營運及財務;
• 以競爭性角度分析、辨認出可增進利潤的機會;
• 了解營業毛利流動率的概念及對利潤的影響;
• 損益表分析、使用比率分析法了解酒店財務報表、探討行業趨勢;
• 了解經營槓桿的概念及如何計算損益平衡點;
• 了解酒店經營者用於績效衡量的方法,如營業毛利流動率、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股本回報率、投資回報率等;
• 了解財務槓桿對利潤、現金流及的股本回報影響。 在本澳旅遊業發展蓬勃的大環境下,業界對具專業知識的管理人員的需求亦相應增加,而在管理層亦需不斷增值、温故知新,方能迎合市場的多變的趨勢。此課程教授學員酒店營運其中一項要素 - 如何融合策略及理論去規劃酒店盈利,相信必可鞏固決策者的理論基礎;並引伸至操作營運層面。 旅遊學院一向致力提升研究和教學水平,貢獻社會。藉著舉辦多元化的研討會和工作坊,與業界分享最新的資訊和研究成果,共同探討現時旅遊業的前景,以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屆基建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

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澳門會展業的健康發展,通過引進和培育國際品牌會展項目,發揮澳門作為區域商貿服務平台的作用。在CEPA框架下,與國家商務部的緊密合作,特區政府爭取引入合適的內地展會來澳舉辦,"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便是成功引進澳門舉辦的內地品牌展會之一,透過論壇的舉辦,不僅為國際基建業界搭建了良好溝通的交流平台,促進有關各方的互利合作;同時,促進內地與澳門會展業的融合發展,從而提升澳門會展業界的辦展能力及水平。 在國家商務部、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指導下,澳門經濟局和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將於6月6日在澳門揭開序幕。本屆論壇邀請了包括副總理及副部級以上合共40位國內外高層政府官員來澳參會,並吸引來自世界各國1,300多名業界精英和代表共同參會。為期兩天的第四屆基建論壇以"投融資主體多元化背景下國際合作的新機遇"為主題,由來自產官學界重要嘉賓發表主旨演說,深入分析和探討全球投融資主體多元化趨勢下,國際基礎設施合作的新思路和挑戰;系列活動以主題演講、專題論壇、平行論壇、項目推介會等形式組成,結合當前國際基礎設施發展形勢,圍繞會議主題進行討論。


德籍指揮大師率澳樂獻演經典名著

文化局澳門樂團《滙醉經典》音樂會將在本周六(六月八日)晚上八時假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劇院舉行,樂團特邀當今最受矚目的年青指揮之一、前任慕尼黑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海柯‧馬蒂阿斯‧弗爾斯特,帶領樂團向莫扎特、海頓及貝多芬三位音樂巨人致敬,透過三位大師的不朽名作,與樂迷一同進入交響樂的奇妙世界。 弗爾斯特是德國最大規模的樂團之一、西伐利亞新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並於早年為慕尼黑交響樂團擔任首席指揮近十年,曾指揮超過四百五十場演出,贏得舉足輕重的殊榮與美譽,成功令樂團在德國的地位大大提昇。是次弗爾斯特將以高超造詣率領澳門樂團演繹莫扎特的歌劇《路齊奧‧西拉》序曲、海頓的G小調第八十三交響曲《母鷄》及貝多芬的降B大調第四交響曲,與樂迷重溫經典。 "交響樂之父"海頓的G小調第八十三交響曲《母鷄》於一七八五年創作,深受當時巴黎聽眾的熱烈歡迎,樂曲旋律充滿色彩又不失幽默;而貝多芬的第四交響曲是一部可喜的和充滿作曲家個人風格的作品,樂曲四個樂章洋溢著活潑及淘氣的氣氛,使聽眾和樂隊的音樂家們隨歌起舞,一同穿越交響樂的時光軌跡。澳門樂團《滙醉經典》音樂會票價一百五十、一百二十及八十元,購票熱線二八五五五五五五。詳情及節目查詢可瀏覽樂團網頁www.icm.gov.mo/om。


禁毒委員會工作小組探討校園毒品問題

禁毒委員會下設的關注青少年毒品問題工作小組於5月29日召開第二次恆常會議,就近期發生的校園販毒、吸毒事件,提出短、中、長期應對措施建議。 會上,小組成員聽取了社會工作局、司法警察局及教育暨青年局代表講解目前在校園毒品問題上的應對措施,並認為青少年濫藥問題複雜,涉及不同層面,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解決。經過詳細討論後,小組提出以下建議,期望成員單位有序地開展預防工作: 1.短期措施建議:加強校內宣傳及支援服務
針對教職人員方面,小組建議加強禁毒知識培訓,提高他們辨識學生吸毒的能力並建立有效的處理程序,以及在校內教務會議或聯校校長會議上進行禁毒短講;針對學校方面,建議為學校舉辦發展性的活動;針對家長方面,建議在接送放學區加設宣傳板和張貼海報,以及派發宣傳單張等。 2.中期措施建議:檢討現行法律和轉介機制
對於提高販毒、吸毒刑罰方面,小組認為考慮到青少年成長的特質,有需要為吸毒青少年提供更多治療機會,因此在法律和轉介機制上,需要協調各方作出有建設性的輔助方案,以鼓勵青少年吸毒者接受戒毒治療;在懲治方面,小組成員一致認同須嚴加懲治販毒集團。 3.長期措施建議:重視青少年在體育和藝術方面的教育培訓工作
小組認為,青少年的天資和禀賦各有不同,因此,除教授他們傳統的文化學科外,亦需要有系統地發掘他們的各種潛能,例如體育運動、藝術方面的技能;長遠而言,應考慮在社會中建立相應的制度,確定有關技能的地位,讓青少年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提升其個人自信心和抗逆力,並配合澳門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此外,小組亦報告了目前跟進的各項工作,包括戒毒錦囊計劃以及正舉辦的禁毒微電影創作比賽。


衛生局收到今年第3例輸入性登革熱病例報告

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今日(6月4日),證實1例輸入性登革熱個案。衛生局呼籲居民應採取預防措施。 病者為一名49歲男性外籍澳門居民,居於氹仔區。病者於2013年5月19日至26日獨自到菲律賓旅行,據病者稱,在菲律賓期間曾多次被蚊叮咬。他回澳後於5月28日開始出現發熱、頭痛、乏力、肌肉關節痛、胃納差等病徴。6月2日病者出現全身紅色皮疹,同日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就診,6月4日衛生局公共衛生化驗所對病者的檢測結果顯示為登革熱IgM抗體陽性。根據病者的疫區旅遊史及出現症狀的時間,此個案被列為登革熱輸入性病例,同時為本年第3例登革熱輸入性病例報告。病者的同住家人未有出現類似病徴。 衛生局正密切留意本澳和鄰近地區的登革熱疫情,並作好準備應對疫情變化。為降低登革熱傳播的風險,衛生局呼籲全體市民注意清除居住或工作地點的積水,杜絕蚊蟲孳生;而在蚊蟲較多的地方停留時,應在皮膚外露部位使用驅蚊劑,防止被蚊叮咬。 東南亞地區一年四季均有登革熱流行,前往這些地區旅行時,宜穿淺色長袖衫褲,在有空調或防蚊裝置的地方住宿,並且在外出時使用驅蚊劑,防止被蚊叮咬。如有發熱、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的症狀,應及時就醫。衛生局亦呼籲所有醫生留意疑似登革熱個案,如有懷疑,應及時作出申報和檢測。衛生局公共衛生化驗所已可為所有醫療機構提供登革熱免費檢測。巿民如有疑問,可致電衛生局傳染病熱線28700800或瀏覽衛生局傳染病網頁http://www.ssm.gov.mo/csr/。


從今天起做個“惜食”澳門人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表達了中華民族珍惜食物的傳統美德,但社會富裕,生活質素提升,物質得來容易,卻忘了資源的珍貴。外出用膳時"眼闊肚窄",飲宴講排場,甚至商業運作的過程,將大量珍貴的食物資源,變成多餘的垃圾。為了喚起市民"有衣食"的傳統美德,環境保護局藉著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契機,向全澳市民倡導"惜食"文化,從今起做個"惜食"澳門人。 每年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而今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所公佈的世界環境日主題是Think‧Eat‧Save("思前‧食後‧勵行節約")。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的調查,每年約有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約佔全球糧食生產的三分之一;同時,世界上有七分之一的人正在遭受飢餓,每天超過2萬名5歲以下的小童死於飢餓。為此,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環境保護局與消費者委員會以及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合作,向本澳的飲食業界推動珍惜食物之工作,並鼓勵市民大眾外出用餐時,首選四道菜:
 第一道菜:諗清楚、咪叫多(點餐前先考慮自己的食慾及胃口,適量點餐。)
 第二道菜:食唔晒、要扣底(若餐菜份量多,主動要求減少食物份量。)
 第三道菜:食剩啲、打包走(自備餐盒,將剩下的食物帶走。)
 第四道菜:齊參與,共"惜食"(在日常飲食中多加留意,並鼓勵身邊的人,珍惜食物不浪費,做個"惜食"澳門人。) 此外,環境保護局亦於今天(6月5日)起啟播綠滿‧傳承系列宣傳短片之"幸福滋味篇"。"綠滿‧傳承"系列宣傳短片,以生活化的故事內容向市民灌輸源頭減廢的生活訊息,並透過女主角June的四個成長階段,宣揚一代接一代地傳承綠色概念;本輯宣傳短片以衣、食、住、行四方面作為切入點,以加強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投入"構建低碳澳門,共創綠色生活",達至"綠滿全城"。"幸福滋味篇"是繼較早前推出"珍愛霓裳篇"的續集,今回女主角June已長大並踏入中學階段,故事以減少浪費食物,享受幸福滋味為題,講述成長於環保家庭的June如何透過不同的環保生活習慣,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與飲食有關的生活難題,從而啟發觀眾如何實踐珍惜食物的生活方式。 除了提倡"惜食"文化外,環境保護局亦按序推進"減塑"行動。去年環境保護局委託顧問公司進行了"澳門限制塑膠袋生產和使用的調查和研究" ,該研究主要是透過6項民意調查包括:電話訪問、中央點訪問、填寫日記、網上調查、訪澳遊客訪問以及中小型零售商訪問等方式,以及對海外有關塑膠袋回收再利用、自願性措施、徵費措施及禁用措施等進行調研。結果反映,本澳居民平均每人每日使用約2.2個塑膠購物袋,全澳總用量則約為4.5億個,當中被丟棄塑膠購物袋約佔本澳整體廢棄物總重量的4%。此外,有6成受訪零售商在顧客無要求下主動派發購物袋,只有不夠一半零售商稱有採用減用膠袋措施。另外,約4成澳門居民有自備購物袋習慣。有關調查結果亦反映,居民及旅客最支持提升環保意識及自備購物袋的措施。在電話訪問、中央點及網上調查中,90%以上的受訪者普遍認為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環保意識以及推動消費者自備購物袋的習慣是最可取,亦即是自願性措施。 在《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文本中,亦提出強化固體廢棄物的監督管理,逐步引入"污染者自付"或"生產者責任制"。現階段,局方會綜合調查結果及本澳現實情況,先以推行自願性措施為主,並將檢討成效,結合社會意見分析,考慮最終以徵費等強制性措施作為未來推動減塑的方向。而是次環保週期間推出的"減塑有著數"活動,正是自願性措施之一。該項活動由本局與消費者委員會、澳門百貨辦館業商會及其他社團合作,於6月2日至8月2日期間舉行,參與者只需於部分綠色企業及超市消費時不索取膠袋或自備購物袋,即可獲於收據單上蓋上指定印章,同時填妥個人基本資料,投入設於環境保護局、各商號及協辦單位之收件箱內即可參加抽獎,獎品超過1,200份。詳情可瀏覽環境保護局網頁www.dspa.gov.mo或致電環保熱線2876 2626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