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筷子基平民大廈拆卸工程展開

為配合筷子基平民大廈社屋重建項目盡早落實,有關的拆卸工程昨日(20日)正式展開。按施工計劃,工程包括拆卸筷子基平民大廈6幢社會房屋,中央廣場及球場地台結構,修復行人路及馬路,建造雨水及污水下水道系統等,工期預計90天。由於工地接近住宅及學校,建設發展辦公室表示,施工期間將設置相應環保措施,盡量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是次進行拆卸重建的社會房屋項目 – 筷子基平民大廈,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除了A、B、C、E、F、G共6幢大廈外,拆卸範圍還包括中央廣場及球場地台結構,修復行人路及馬路,建造雨水及污水下水道系統等。 建設發展辦公室表示,基於拆卸項目位於筷子基區中心位置,為了減少對周邊住宅、學校及商業的影響,較早前已委托有關單位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並制定了相關環境保護措施,包括在施工期間,須於圍板頂部安裝多部霧化灑水器等,以減少灰塵飛揚,並適時對措施成效進行檢討。 筷子基平民大廈,現時樓高20.5米,重建後樓高約80米,約25至30層高,提供約700個社屋單位,其中一房一廳(T1)單位約佔70%、兩房一廳(T2)單位約佔25%、三房一廳(T3)單位約佔5%。 重建後社屋大樓將配置平台花園、康體設施、社會設施及3層地庫的公共停車場,提供約200個私家車泊位及約200個電單車泊位。


珠澳合作專責小組會議在澳舉行  探索成立環保工作小組,推進優質生活圈的建設

2010年珠澳合作專責小組會議於今日(20日)假澳門旅遊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會議探討了跨境工業區轉型升級、城市規劃與跨境交通合作、口岸及通關合作、環境保護合作等課題,並認同專責小組提升合作水準,拓展合作領域和合作深度以適應變化不斷的區域發展形勢,珠澳雙方探索成立珠澳環境保護合作工作小組,以加強雙方對兩地環保合作的策劃、協調和管理,並隨即就鴨涌河環境整治的短、中、長期措施交換了意見。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及珠海市副市長陳洪輝共同主持會議,兩地城市規劃、交通、建設、經濟、海關、治安、檢驗檢疫、衛生、文化教育、旅遊等相關部門的代表參加。 會議於今日上午十時舉行,陳洪輝率領一行三十五人代表團出席。會議上三個工作小組就所屬範疇展開探討及交流。珠澳跨境工業區轉型升級工作小組議題為探討產業結構轉型的情況、通關便利化的工作及措施、及海關監管的轉型問題;珠澳城市規劃與跨境交通合作議題為探討兩地協同發展的工作開展、澳門輕軌跨境換乘對接的綜合設施規劃構想;珠澳口岸及通關合作工作小組的議題為探討有利推動珠澳兩地發展及橫琴開發的通關便利措施;環境保護合作議題為探討珠澳兩地共同整治鴨涌河環境合作及成果。 會議總結了珠澳兩地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實施後,關係走向了更深層次、更具前瞻性的戰略性合作關係,在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框架下展開珠澳合作專責小組的工作,務實地探究符合彼此需要的具體措施。珠澳雙方肯定未來在各方面的合作須邁進更深層次,提升合作水準,拓展合作領域和合作深度才能適應變化不斷的區域發展形勢,兩地共識在專責小組下設的三個工作小組外,為更好地配合國家的減排政策,更好開展環保珠澳聯防聯治工作,珠澳雙方探索成立珠澳環境保護合作工作小組,以加強雙方對兩地環保合作的策劃、協調和管理,推進優質生活圈的建設。 就環保合作方面,雙方就鴨涌河環境整治的短、中、長期措施交換了意見。鴨涌河為跨境河,也是邊防重地,為做好治理的前期研究和設計,珠澳各就此工作分別成立了跨部門小組跟進處理,在短期措施方面,雙方同意針對不時出現的環境問題建立更直接有效的聯絡通報機制,以便在最短時間內進入河段開展抽取樣本;在鴨涌河河口設置圍網設施,以防死魚及水浮蓮等隨潮汐飄入鴨涌河,將對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會後雙方各自開展該項工作的前期準備,積極推進治理跨境河流污染的治理。
雙方認為,面對當前新形勢、新機遇,應以更加務實的姿態,在“一國兩制”方針下,以落實《綱要》及《橫琴總體發展規劃》為契機,以港珠澳大橋建設和橫琴新區開發為動力,堅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原則,努力在重點區域、經貿、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機制四個方面開創新局面。
珠澳合作專責小組成立於2008年12月。為促進珠澳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建立政府直接溝通聯繫機制,深化兩地事務性交流與合作,珠澳兩地政府在2008年粵澳聯席會議上正式簽署《關於成立珠澳合作專責小組的備忘錄》。珠澳合作專責小組是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專責小組之一,向粵澳合作聯席會議負責,是進一步完善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框架下高層會晤合作機制的具體措施。在2009年4月28日在珠海舉行首次全體會議,會上共識設立了珠澳跨境工業區轉型升級工作小組、珠澳城市規劃與跨境交通工作小組,珠澳口岸通關合作工作小組,自去年會議以來,各工作小組均相繼有序地開展多項交流與合作工作,並取得良好進展。根據專責小組成立及其運作目標,今年輪值在澳門舉行第二次會議。


『國際葡語通信協會二十年』紀念郵戳

為紀念國際葡語通信協會二十年,郵政局特定於二零一零年十月二十五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三十分,在郵政總局集郵商店設置臨時櫃台,為市民提供加蓋『國際葡語通信協會二十年』紀念郵戳服務。 屆時將發售各類澳門集郵品,歡迎市民參觀選購。


颱風季節期間建築地盤須注意之預防措施

根據氣象局消息,本澳已懸掛了一號風球。考慮到颱風季節期間,對正在施工的建築地盤將會構成一定的影響,尤其在外牆正在搭建中或已設有棚架及使用吊重機械或塔式起重機等進行工序的地盤,必須加倍注意其結構及使用的安全狀況。 勞工事務局特別在此提醒各建築地盤的承辦商、分判商或負責人,根據《建築安全與衛生章程》規定,當處於颱風季節、暴雨及天氣不穩定時,須特別留意棚架的使用狀態,有否符合下列要求:任何棚架應有良好、堅固耐用的結構,且需定期作出良好保養;棚架的搭建、拆卸改裝和保養,必須由具資格人員監督進行;每天注意棚架使用情況,每30天需作定期檢查一次,記錄在工程文件中,並由具資格人員簡簽和填報表格十三;在暴風過後,須在使用前重新檢查,並把檢查結果記錄和填報在表格十三。 另外,在颱風來臨時,應禁止任何吊重工作。颱風期間,塔式起重機須保持在“鬆秤” 狀態,使擺臂自由擺動,並盡量將吊臂控制室轉動到背向颱風方向,以減低所承受的風力。在停止工作前,如有重物尚在懸空位置時,操作員應盡快把重物緩慢地降至地面上的安全位置,將吊鈎升至最高及將吊臂縮至最短,並確保關閉電源後,工作人員方可離開。 在颱風過後及恢復正常工作前,各地盤負責人應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確保棚架及所有使用中的機械設備,都能保持穩固的安全狀態,並須由具資格人士檢驗並作詳細紀錄,經測試確定操作正常及安全後,方可使用。


行政會完成討論《年資獎金、房屋津貼及家庭津貼制度》法案 (更新版)

行政會日前完成討論《年資獎金、房屋津貼及家庭津貼制度》法案,法案修訂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務人員的年資獎金、房屋津貼及家庭津貼的制度,並調整其金額,以完善公務人員的福利待遇及簡化相關的行政手續。
在年資獎金方面,法案建議由目前每份澳門幣一百九十元增至澳門幣五百元。法案並建議取消現行最多收取七份年資獎金的限制,使實際在職或處於賦予收取薪俸權利的法定狀況的屬退休及撫卹制度供款人的公務人員,凡服務每滿五年,均有權收取一份年資獎金。
在家庭津貼方面,法案建議由目前直系血親尊親屬及配偶每月澳門幣一百七十元,以及直系血親卑親屬每月澳門幣二百二十元,一律增至澳門幣四百元。法案並建議十八歲至二十四歲的卑親屬的津貼的發放視乎是否同時符合以下兩個條件:1) 在學;2) 每年收取的回報、租金、定期金或其他收益不超過相當於薪俸表六百點的金額。此外,亦免除了公務人員為維持發放該津貼須每年辦理的行政手續,然而須在不再具備收取的條件後十五日內向相關部門作出通知,如不通知屬嚴重違紀行為。
在房屋津貼方面,法案建議由目前向合乎資格的公務人員發放澳門幣一千元的房屋津貼,改為向所有公務人員每月支付澳門幣一千五百元,但居住在屬澳門特別行政區或任何其他公法人財產的房屋者或每月收取租賃津貼者除外。同時,免除要求公務人員“應在澳門居住”的規定,以及取消散位人員須於實際及連續服務超過六個月方可獲發津貼的規定,自開始職務翌月起即獲發津貼。另外,免除公務人員為維持發放津貼而須每年辦理的行政手續。
此外,法案亦建議發放法案所規範的報酬的應遵行政程序,得以行政長官批示修改。並且法案建議廢止所有與法案相抵觸的規定。


行政長官會見新澳門學社代表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19)日與新澳門學社代表會面,聽取他們對特區政府施政的意見及建議。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及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陪同會見。
為落實“構建陽光政府、推進科學決策”的施政目標,行政長官崔世安繼續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下午在政府總部與新澳門學社代表一行六人會面。吳國昌、區錦新及陳偉智分別就特區政制發展、房屋政策、土地資源及供應、行政法務領域的工作、《因執行公共職務的司法援助》法案、修訂教師職程、《出版法》及《視聽廣播法》的修訂以及澳廣視的發展等方面表達意見。
行政長官崔世安感謝他們提出的意見及建議,並表示第三屆政府就任以來積極為促進廣大居民安居樂業而努力工作,日後新城規劃填海所得的350公頃土地將預留用地以興建公共房屋。行政長官表示,將繼續聽取各界意見及建議,以落實政府施政。
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回應表示,特區政制發展一向按照《基本法》循序漸進,回歸以來選民數目不斷增長以及《選民登記法》、《立法會選舉法》及《行政長官選舉法》的修訂,可以反映當中的穩步發展。她重申,政制發展的大前提必須按照《基本法》而行,且社會對此亦需凝聚廣泛共識才可推進。
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強調,特區政府整個房屋政策的基本目標是住有所居,安居樂業。特區政府有序落實一萬九千公共房屋的目標,事實上目前已公佈的十五個公共房屋地盤中,僅餘四個尚未動工。他又有信心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十項措施能夠按照時間表落實,並表示將繼續就相關措施聽取意見,不斷完善。
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行政會秘書長兼行政長官辦公室顧問柯嵐、行政長官辦公室顧問高展鴻參加會見。


行政長官:新聞界促進社會進步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19)日表示,新聞界對社會、對特區政府進行有效的監察,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提升了特區政府的施政水平。 崔世安今晚出席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慶祝國慶暨頒發會員服務年資獎聯歡會。他在致辭時表示,六十一年來,祖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國家的繁榮進步和發展,也給澳門帶來無數的機遇,帶動了澳門的社會經濟向前邁進。事實證明,澳門回歸以來所取得的發展成績,離不開中央政府、内地各省市的大力支持。 他表示,澳門新聞界長期堅持愛國愛澳、服務市民的立場,澳門回歸後,新聞界對社會、對特區政府進行有效的監察,促進了社會的進步,亦提升特區政府的施政水平;對維護社會穩定,保證社會和諧,成功落實「一國兩制」,作出了努力和貢獻。 他表示,特區政府在高度尊重新聞自由、重視聽取新聞界各種意見和建議的同時,也採取積極措施支持本地傳媒,努力讓新聞界在自由和更佳的環境中工作。今年初,特區政府設立政府發言人制度,並且不斷加以完善,藉此加強與傳媒和公衆的溝通,透過新聞界為公衆提供更多更及時的訊息。 他說,特區政府將一如既往關注廣大居民的生活所需,加大力度提升居民的生活素質。為配合「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定位,特區政府還會積極參與區域合作,規劃澳門未來的發展藍圖。爲此,特區政府將落實科學施政,不斷提高政府施政透明度,並與社會各界形成緊密互動和合作的夥伴關係,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零一零至二零一一年司法年度開幕典禮新聞稿

(法院及檢察院聯合消息)二Ο一Ο/二Ο一一年司法年度開幕典禮明天(十月二十日)下午三時半假澳門文化中心舉行,行政長官崔世安將親臨主禮,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檢察長何超明及律師公會理事長華年達將於典禮上致辭。法院和檢察院的全體司法官、律師將出席典禮。 根據法律規定,透過一年一度莊嚴而隆重的司法年度開幕儀式,代表著澳門特別行政區新一屆司法年度已正式開始。獲邀出席典禮的嘉賓包括中央駐澳門特區機構的代表、立法會主席、政府各主要官員、行政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法官委員會和檢察官委員會委員、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委員、澳門的相關機構主要負責人等。 根據《基本法》的相關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及檢察院分別是獨立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司法機關,兩院再次聯合舉辦司法年度開幕典禮,標誌著在新的司法年度裡,特區法院及檢察院將繼續緊守法律賦予的職責,為特區提供更優良的司法服務。


第十五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新聞稿

“第十五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15th MIF)”將於2010年10月21日至24日(周四至周日)假座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舉行。今屆MIF由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辦,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廣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重慶市對外貿易經濟委員會為官方協辦機構,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廠商聯合會、澳門出入口商會、澳門毛織毛紡廠商會、澳門付貨人協會、澳門銀行公會、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澳門中小企業協進會、澳門中國企業協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作為協辦機構,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國際葡語市場企業家商會、世界華商組織聯盟及澳門國際品牌企業商會為合作機構,是次展會由澳門會議展覽業協會、澳門展貿協會和澳門廣告商會承辦。 MIF作為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展會。通過十四屆的運作,現已發展成為集貿易投資展覽、高層次政經論壇、國際經貿會議、商業配對、採購洽談及專業推介會於一體的國際化、綜合性的大規模經貿盛會,已成為品牌化的區域商貿服務平臺。 今年的MIF以“促進合作 共創商機”為主題,面向海內外展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和企業商機活力,並發揮澳門作為區域性經貿服務平臺優勢,進一步推廣澳門、內地、葡語國家、歐盟及東盟等地區的商機合作與交流,促進更廣泛的區域合作;協助本地和海內外企業拓寬市場網路,探求業務發展新空間。 據統計,展覽面積達3萬平方米。海內外參展商共760個,展位數目達1,400個,展位規模比上屆增長30%。今年,除北京首次蒞澳參加設展外,本屆展會還增設文化創意產業展區、珠海橫琴和海南投資項目展區、小家電展區等多個專題展區;顯示MIF依託澳門成為區域商貿服務平臺的功能不斷提升。 有關代表團參會方面,將有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18個代表團的超過3,300名海內外客商前來參會。其中,包括多個中央有關單位,內蒙古自治區等多個內地省區,以及葡萄牙、泰國、尼日尼亞、東帝汶、菲律賓、印尼等國家均由部級領導率團來澳參與是次盛會,顯示MIF在海內外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展會規模及國際化程度明顯提升 今年MIF整體規模和參展參會國際化程度有明顯提升的同時,展示內容更加豐富,規劃主題鮮明,亮點頻現。本屆展會將分設展示、展銷兩大功能區域,既協助廣泛展示交流,亦強化商貿配對交易功能。 本屆展會吸引到北京市以大規模陣容設展,亦將為展會帶來多重商機。此次參展為北京市首次參加在澳門地區舉辦的大型國際經貿活動。北京展區包括北京形象展、食品展、自主創新展、文化創意展和旅遊展,參展企業總數達到40家。展會上設置了展覽展示、推介、洽談、簽約等多個環節活動。 文化創意產業展區為是屆展覽會重點展區之一,展示本地及海內外文化創意企業形象和產品、項目,促進交流、洽談,發掘文創產業商機。另外、“珠海-橫琴投資項目展區”、“海南國際旅遊島投資項目展區”亦將展示該地區的投資環境、重點項目和相關政策,以吸引投資合作。為繼續推動澳門成為中國內地產品“走出去”的重要平臺,是屆展新設小家電展區,吸引珠三角及長三角逾70多家知名小家電企業參展,與海內外採購商對接交流。 今屆MIF還在近年成功舉辦“中小企國際商機日”、“中小企業展”等面向中小企的系列活動基礎上,擴設展銷區域,“中小企業展”的內容涵蓋澳門中小企業展區、台灣館、數碼影像攝影器材展區和中華民族展區,並設推介洽談區,以方便企業對接交流。 “澳門服裝節2010”同期舉行 MIF今屆特邀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聯合主辦“澳門服裝節2010”,通過舉辦專業時裝表演,展示本澳以及海內外服裝企業活力,並通過此活動,為服裝生產廠商、品牌經營機構及設計師/設計機構創造一個交流合作平臺,促進服裝產業鏈的企業對接和交流。 專業時裝表演將為“澳門服裝節2010”主要內容,屆時,將匯聚時裝設計品牌,並展示本地及個人時裝設計實力及才華,此外,澳門本地時裝設計師學會的專場“創·創·創”,將展示十四位澳門設計師的作品。另一方面,期間還將舉辦澳門生產力中心時裝設計及製作文憑課程畢業表演,屆時,十五位新一代時裝設計師,將展示本地培訓課程的成果。此外,“澳門服裝節2010”時裝表演區將附設“櫥窗展示區”,展示區設立十一個櫥窗展示本地服裝品牌最新的服裝潮流趨勢;時裝表演區特提供“時裝貿易洽談配對”服務,以加強參與人士的合作機會。 除以上主題亮點外,本屆展會還加大了對專業觀眾的邀請力度,特別為採購商、特邀客商及專題展區客商提供專業觀眾參會優惠計畫,有關計畫推出後,收到海內外客商廣泛關注和參與。針對本地中小企業參展,貿易投資促進局繼續加強資助力度並提供多項優惠。 同時,承接上屆展會“一程多站”的經驗,今屆MIF將優化專業觀眾參展引介服務,繼續引導客商參加鄰近地區之展會,包括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等,並引導客商赴珠海-橫琴實地瞭解投資環境及考察投資項目。 論壇會議共謀合作發展商機 本屆MIF的會議論壇,延續往屆大規模、規格檔次高的論壇會議項目,並新增多個受投資者關注的新領域論壇。論壇及會議包括:“國際貿易投資論壇2010”,將邀請政府、商會領導及代表,共商區域經貿合作和產業發展之策;“世界華商高峰會”,以及本屆新增設的珠海橫琴新區商機推介等。
同時,大會也將舉辦多個經貿合作專題論壇及推介會。其中包括:葡語國家-福建-澳門經貿交流活動暨電機電子產品採購洽談圓桌會、歐盟與澳門商機合作研討會、“兩岸四地印刷發展論壇2010”等。 前期商業配對協助商機服務 為協助參展各方促進交流合作,拓展商機,大會提供一系列免費商業配對及採購洽談、投資項目合作等多領域的對接服務。為促進有效配對,今年將著力加強前期工作準備,客商可透過登入大會設置的網上商業配對服務平臺,預先登記進行項目對接。 目前已收集到來自世界各地近2,000個新增商業配對項目,現已安排預約會面洽談超過900場。 為增加配對成效,展會將在展場設置採購洽談區,並設置一系列採購洽談會、專業推介會等,務求促成更多的投資貿易合作商機。 MIF提供多元展會服務 MIF展會21日首日面向專業人士,22日至24日面向公眾開放。展會之開放時間如下表
請看附件! 一如既往,大會亦提供免費穿梭巴士,巴士路線分為公眾穿梭巴士路線和大會酒店穿梭巴士路線,方便專業客商和廣大參展觀眾到達展場。公眾穿梭巴士提供3條路線,分別由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澳門廣場) 、馬場海邊馬路(黑沙環來來超市) 及荷蘭園大馬路(近高甸玉街荷蘭園柏蕙巴士站) 來回MIF會場。另, 參觀MIF的公衆,憑入場券可在10月 22 日– 24日期間,在威尼斯人渡假村酒店公眾停車場免費泊車4小時。 同時,為使本屆展會舉辦的不同活動得到更科學及具系統的總結,以提高及完善籌辦展會的能力與水平,大會將委託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對本屆MIF進行問卷調查。 MIF不懈為本澳及海內外與會者致力提供更全面優質的服務,本屆MIF舉辦期間,大會將繼續設置現場服務諮詢櫃檯,服務內容包括旅遊、郵政、電訊及現場搬運服務,務求讓海內外客商更便捷、順利地參展參會。 如欲進一步查詢“第十五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詳情,請致電大會熱線電話:853-2882 8711 / 傳真:853-2882 8722 或瀏覽 MIF 網頁:www.mif.com.mo。


江蘇葉雕與麵塑工藝走進盧家大屋

以天然樹葉和麵粉製作的工藝品精緻美觀,卻不易保存,隨着工藝家對傳統藝術的不斷追求,逐漸發展成可供永久收藏的葉雕和麵塑工藝美術品,更好地保存佳作。來自江蘇泰州的著名工藝家黃太生及王洪祥,即日起將於盧家大屋現場展演兩項非遺工藝,帶來不易折斷的葉雕與可供長期收藏的麵塑作品,歡迎前往欣賞。 “這是一件不怕水、不怕折的藝術品。”黃太生介紹時指出,其所創作的葉雕作品均選用自然落葉,在縱橫交錯的天然葉脈上經人手雕刻而成,期間以祖傳秘製的中草藥浸泡,並經揉、發、錘等數十道工序處理而成,使葉子雖薄如蟬翼,卻柔韌度極高,不易折斷,經久不變。黃太生是江蘇泰州著名工藝家,傳承家族祖輩的葉雕技藝,再結合雕版技術、陰陽篆刻、皮影、剪紙、多維技藝於一體,作品色澤自然,古雅飄逸,一九九四年由他首創的天然葉雕藝術作品被收入「世界健力士紀錄大全」。現場多件葉雕作品中,既有風景、人物、書法等不同題材,當中更有以澳門媽閣廟為題的葉雕,作為來澳的一份獻禮,作品流露出媽閣廟的古韻風情,技藝精湛。 有“面人王”之稱的江蘇麵塑工藝家王洪祥,擅長塑造中國古典歷史、戲曲人物,細膩逼真,形神兼並,單件作品重細節、組件重情節,其特製的麵塑原料,在麵粉基礎上加入了陶土及防腐劑等材料,作品經一百八十度高温烤硬,更利於收藏。王洪祥是次來澳帶來多件麵塑作表作 “紅樓夢”、 “西遊記”、 “壽星”、 “關羽”等麵塑人物,並將即席示範創作多款麵粉公仔,展現這種成於瞬間的傳統工藝美術。 欲欣賞葉雕與麵塑兩項江蘇非遺工藝,市民可於即日起至十一月十四日期間親臨盧家大屋,逢周一休館。一連多場工作坊歡迎市民及遊客報名參與,麵塑工作坊於十月二十三日、三十日及十一月六日下午三時至五時舉行,葉雕工作坊於十月二十四日、三十一日及十一月七日下午三時至五時舉行,每節費用澳門幣二十元正。報名及查詢,可致電文化局八三九九六六九九,更多盧家大屋民間工藝活動詳情,可瀏覽www.icm.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