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氹仔成都街地下停車場年底試用 爭取中央公園明首季竣工
氹仔成都街停車場及公園建造工程(亦稱"中央公園")的兩層地下停車場,率先將於今年底完工並提前開放予居民試用。屆時將提供2,700個公共泊車位。至於面積達28,000平方米的地面層公園設施,亦陸續爭取在明年首季完工。中央公園及停車場建成後,將為氹仔居民提供多元化康體及綠化設施,增加區內的公眾休憩設施,有助提升居民的生活素質及紓緩區內泊車需求。
氹仔未來將有萬四公共泊位 為配合氹仔的發展,政府近年除於氹仔積極開闢新路網及開展道路整治工程外,亦致力改善氹仔的泊車條件,在空間容許的情況下設法增加泊車位的供應。現時,氹仔已有超過 9,000個公共泊車位,其中約3,800多個為輕型車輛泊位,約5,200多個電單車泊位。至於住宅及工商樓宇亦提供超過 23,000個私人車輛泊位,其中21,000多個為輕型車輛泊位,1,400多個電單車泊位,車位數量已較數年前有顯著增加。 隨著中央公園地下停車場落成啟用,預計面積達48,700平方米的兩層地下停車場將可為區內再增加約 2,680 個公共泊車位,包括輕型車輛泊位1,350個和電單車泊位1,330個,其中17多個為殘障人士專用車位。停車場亦設有無障礙設施,以及泊車引導系統等設施。中央公園地下停車場的出入口位於成都街和哥英布拉街,設有兩個出口和兩個入口。同時,交通事務局將會協調停車場周邊的交通及過路設施,以配合停車場的開放。 至於亦加快興建中的TN27公屋項目亦設有三層公共停車場,將提供約630個輕型車輛泊車位,及1120個電單車泊位。政府相信,隨着公共停車場陸續落成及投入使用,將可進一步紓緩氹仔的泊車需要。 公園爭取明年二季安排使用
按照目前施工進度,佔地約28,000平方米的中央公園項目爭取明年首季完工,並將於明年第二季驗收並移交予使用單位安排開放予公眾使用。整個設計融入了居民的意見的中央公園,將以大自然為主題,將種植大量植物加強綠化,公園內的人工湖增泳池功能,在非泳季時人工湖作為景觀池,夏季則可作為泳池,公園其他設施還包括林蔭步道、乘涼休憩區及涼亭、環園跑步徑、健身設施區、寵物活動區、兒童遊戲區、強身運動區、露天綜合球場等。此外,公園內將設空氣監測站,以監測空氣質素。 圖書館設於地庫一層,建築面積約2,200平方米,將設有200個閱讀座位和60台上網電腦,圖書館可由停車場或公園直接進入,靠中庭的牆壁採用大型玻璃窗,可以吸納更多自然光線,有環保節能作用。圖書館內設有成年人及兒童閱覽區、期刋室、多媒體區及多功能室等設施。 加強與居民溝通增訊息披露
施工期間,工程人員向鄰近住宅大廈管理處提供工程資料,向居民介紹主要的工程內容和施工安排;早前,土地工務運輸局與承建商的工程師向坊會介紹工程內容及進度,讓居民了解地盤的工作狀況。而政府十分重視居民就工程提出的意見,並及時予以回覆和提供相關資料。
…
文化局辦中國文化遺日專題講座
為提升社會大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文化局藉慶祝本年"中國文化遺產日",將於六月十二日(周日)下午三時邀請來自台灣的丘如華主講"從文化遺產保存案例來看家鄉認同與地區特色詮釋",講座於澳門博物館演講廳舉行,歡迎有興趣人士參與。 在二十一世紀初的今日,全球化是必然的趨勢,而知識經濟也儼然成為新的口號。然而,在大家高喊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口號中,其實「地方知識」所隱含的向下紮根之力量,才是知識經濟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涵,更是「全球化思考、在地化行動」的最重要精神,而能從日常生活體驗中從小培養出愛護鄉土的鄉土意識與文化認同就顯得相當重要。 丘如華在文化遺產保護及主持社區營造方面經驗豐富,在台灣曾負責文化諮詢、文化資產審議、社區總體營造推動等工作,獲 "台北文化獎章"、"教育部社教傑出獎章"等榮譽的嘉許。是次講座將深入淺出地對台灣及日本的文化遺產保存案例進行分析,揭示其中和家鄉認同與地區特色詮釋的密切關係,讓市民更深入了解文物保護和建立本土文化及塑造文化認同感的重要性,並希望藉此增加社會對傳承澳門歷史文化的關注。講座費用全免,以普通話進行,留座及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八三九九六四二四關先生。
…
二零一一年第一季本地生產總值
統計暨普查局的資料顯示,2011年第1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實質增長21.5%,主要由服務出口及投資帶動。其中,博彩服務出口上升36.1%、旅客總消費(不包括博彩消費)增加2.6%、投資上升28.4%、私人消費支出增加12.6%;而貨物出口則下跌6.7%。今年第1季反映整體價格變動的本地生產總值內含平減物價指數按年上升6.1%。此外,2010年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長率由26.2%向上修訂為26.4%。 隨著旅遊博彩持續興旺,就業人數及收入上升,失業率維持在較低水平,推動今年第1季私人消費支出上升12.6%。其中,在本地的最終消費支出增加9.6%;在外地的消費支出亦大幅上升24.5%,而在中國大陸的消費為17.3億澳門元。 政府最終消費支出減少1.8%,主要是購入的貨物及服務淨值下跌16.9%;而僱員報酬則上升5.6%。 反映整體投資的固定資本形成總額上升28.4%。私人投資增加28.4%,主要是建築及設備投資分別上升26.1%及32.3%所致;政府投資亦錄得32.2%的升幅,其中建築投資及設備投資分別上升4.4%及149.8%。 貨物出口持續收縮,今年第l季下跌6.7%;另一方面,由於私人消費及投資增加,貨物進口上升22.7%。 服務貿易方面,由於入境旅客增加及旅客消費上升,推動今年第1季整體服務出口大幅攀升30.0%;其中,博彩服務出口上升36.1%,旅客總消費增加2.6%。另外,服務進口亦上升37.3%。
…
2011年第一季物業按揭貸款統計
澳門金融管理局今天發表的統計顯示,2011年第一季的新批住宅按揭貸款及新批商用物業貸款按季下跌;在未償還按揭貸款總額方面,住宅按揭貸款及商用物業貸款同時錄得增幅。 新批核借貸 2011年第一季新批核的住宅按揭貸款較上季減少18.8% 至 85億澳門幣;其中,居民部份佔 94.0%。按批核金額計算,居民及非居民的新批核住宅按揭貸款分別下跌17.9%及31.0%。與去年同期比較,新批核的住宅按揭貸款則增加21.7% 。 在上季錄得跌幅後,新批核的商用物業貸款在2011年第一季再按季下跌 17.6%至 62億澳門幣;其中,居民部份佔 87.3%。居民及非居民的新批核商用物業貸款金額分別按季下跌17.3%及19.1%。若與2010年同期比較,新批核的商用物業貸款則增長17.1%。 未償還按揭貸款總額 截至2011年3月底,未償還住宅按揭貸款總額達652億澳門幣,較三個月前上升6.6%,較一年前則增長34.8%;其中,居民部份佔 90.4%。居民未償還住宅按揭貸款較三個月前增長7.4%,而非居民部份則微跌0.1%。 同時,未償還商用物業貸款總額較2010年12月底上升3.8%,較一年前則增長29.4%,達508億澳門幣;其中,居民部份佔 89.0%。居民及非居民未償還商用物業貸款總額較三個月前分別增長3.2%及9.3%。 貸款拖欠比率 2011年3月底的住宅按揭貸款拖欠比率為0.09%,較三個月前下降0.01個百分點;若與一年前比較,則下降0.06個百分點。商用物業貸款拖欠比率較2010年12月底上升0.24個百分點,較2010年3月底則上升0.08個百分點,至0.41%。
…
2011年6月份立法會議員接見市民時間表
立法會設有議員接待公眾服務,市民可約見當值議員,反映意見。服務時間為:逢星期一、三、五,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一時;預約電話:8796 7501。 2011年6月份立法會議員接見市民時間表見附件。 此外,市民亦可瀏覽立法會網頁(http://www.al.gov.mo),查看議員輪值時間表。 根據立法會第6/2000號決議,立法議員須按每一立法會期訂出的輪值表,順序接待已預約的公眾,並分析及處理其要求,再向立法會主席提交處理個案的摘要報告,最後立法會主席會將報告內容通知有關市民。
…
澳門監獄舉行「童‧夢‧奇‧圓」活動,慶祝六一兒童節
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澳門監獄承接去年首辦的「童真‧同行‧童樂日」活動,於五月二十九日再次在獄中為在囚人士及其家屬舉行節日親子慶祝會。是次活動名為「童‧夢‧奇‧圓」,旨在讓在囚人士能與他們的子女相聚,共迎歡樂的兒童節,並透過參與活動的過程,鞏固親子和家庭關係,進而激發在囚人積極改過的決心與勇氣。 「童‧夢‧奇‧圓」活動昨日下午於澳門監獄男子監倉區的運動室舉行,15位年齡介乎4至12歲的小朋友由家屬陪同,來到路環的澳門監獄與他們的在囚父/母親來一次 "零距離" 的接觸,一起慶祝兒童節。由於在監獄的日常探訪中,家屬都只能隔著玻璃,透過對講機進行交談,因此,大家都非常珍惜是次相聚的時光。 活動在一場親子遊戲中拉開帷幕,各個家庭投入遊戲比賽中互相較勁,場面歡欣熱鬧。而另一班在囚人亦擔綱合演了一齣輕鬆惹笑的喜劇,更與在場小朋友互動,引得笑聲滿堂。參與活動的小朋友與在囚人都十分珍惜共聚的機會,相見相擁,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大家玩得開心之餘,最後亦難掩離別依依不捨之情,場面溫馨感人。獄方希望能藉著舉辦此類節日慶祝活動,讓在囚人感受家人的關懷與支持,鼓勵他們更加積極面對生活,為日後重返社會作好準備。 此外,為喚起市民對在囚人士的關注,支持他們重返社會、重建新生,澳門監獄將於9月上旬假綜藝館與民政總署聯合舉辦「澳門監獄2011年手工藝品展銷會」,以展示在囚人的才藝以及於獄中努力學習的成果。希望廣大市民能給予他們支持與鼓勵,屆時踴躍到場參與。
…
勞工事務局已上載「在崗培訓及聘用計劃(第八期)」資料
由勞工事務局與澳門工會聯合總會(下稱工聯)合辦的「在崗培訓及聘用計劃(第八期)」(下稱『計劃』),現階段已完成收集企業2011年第三季的培訓及直接聘用工種資料,勞工事務局已將有關資料上載至局方網頁(http://www.dsal.gov.mo/chinese/introduction.htm)供公眾查閱。 凡首次參與『計劃』的市民,可前往勞工事務局位於馬揸度博士大馬路221–279 號先進廣場大廈地下的就業廳或工聯的五個辦事處(工聯司打口職工服務中心、工聯職業轉介服務部、工聯北區綜合服務中心、工聯新橋辦事處 / 製衣工會及工聯氹仔綜合服務中心)辦理求職登記手續。而第七期『計劃』求職登記仍然有效的市民,如對第八期的工種感興趣,可致電勞工事務局電話﹕83999828查詢,以便安排就業轉介及配對服務;若市民需辦理求職登記續期,可於其求職登記有效期(3個月)屆滿後14天內致電勞工事務局上述電話辦理有關手續。
…
行政長官:小潭山建築計劃須廣納各方意見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29)日強調,特區政府就小潭山有關地段建築計劃的諮詢和審批工作,過程中定會保持高透明度,充分考慮各方意見及嚴按現行規例進行相關工作。 崔世安中午向傳媒表示,小潭山有關地段的建築計劃正處於公開諮詢階段,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已向他作出報告,政府在過程中定會聽取及收集各方意見,同時應社會要求必會保持高透明度。就此,他認為社會可以放心,並給予劉仕堯司長及其團隊一定的時間去進行相關工作。 另外,關於《輕軌系統-第一階段》專項審計報告,崔世安指劉仕堯司長亦已向他匯報,而司長與運輸基建辦公室定會就審計報告的內容,特別是有關控制開支的建議,認真作出研究和檢討。
…
特區政府積極推動青少年參與義務工作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29)日出席由教育暨青年局舉辦的"澳門青年關心社會"交流會,與逾百名青少年就"青年參與義務工作"的主題交換意見。 行政長官崔世安、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主任張素梅、教育暨青年局局長梁勵、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以及多個政府部門的領導和代表出席了交流會。 會上,行政長官表示,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支持和鼓勵青少年參與社會的義務工作。義務工作除了有助凝聚社會力量,提升互助關懷的精神外,更重要是能夠增加青少年自身的人生經驗,對他們的成長很有幫助。 他指出,目前義務工作具有流動性強和需要參與服務前培訓兩項特徵,而政府會不斷創設條件包括政策上的配合,透過與義工組織的合作,共同發展和擴大義工團隊。同時,還會積極研究通過認證和獎勵等方式,鼓勵更多青少年和在職人士多參與義務工作。 另外,行政長官提到,政府現階段研究出外學習計劃的可行性,以試點方式,讓青少年利用一些特定時間如暑假等,出外學習和培訓,與各地的學生進行交流,拓闊視野。
…
打擊僭建工作從未放緩 日前清拆一翻新天台屋

政府打擊非法工程的工作從未放緩,由跨部門組成的"非法工程跨部門常設拆遷組"(簡稱"拆遷組")繼續嚴厲取締僭建物,日前採取行動清拆位於美副將一幢低層大廈的翻新天台屋。違法人疑在外觀陳舊的天台屋內更改結構翻新使用,企圖掩人耳目,製造既定事實。 另外,在政府已持續年多的打擊僭建行動中,違法人自行清拆僭建物的申請有所趨升;最近,水上街市附近一幢高層大廈有新任業主在收到政府發出清拆僭建通知後已自行將上手業主留下的僭建物拆除。政府重申,打擊非法工程已成恆常機制,即使翻新或上手業主留下的新建僭建物皆屬優先處理個案,居民切勿以身試法。 翻新舊天台屋掩人耳目
日前清拆的天台屋位於美上校圍美富新邨第2期5樓一單位對上天台。土地工務運輸局於去年5月接獲居民投訴,指該天台正進行非法工程。局方經調查後於去年6月在報章刊登告示禁制有關工程及展開聽證程序,期間違法人漠視政府禁令,亦沒申請自行清拆天台屋;因此,局方於今年1月再刊登告示通知違法人自行清拆僭建物,在違法人依然沒有遵守局方命令下,拆遷組決定展開清拆行動。 僭建的天台屋外觀陳舊,但內裡裝潢簇新,懷疑有人以保留僭建物外牆而更改內部結構的方式,將舊有天台屋翻新,打造成有兩房一廳及廁所等間隔的單位。單位面積約550平方呎,內部仍在裝修中,相信未有人入住;天台屋內並有一道鐵梯通往屋頂,形成一僭建天台。政府在處理此個案時,因發現該大廈5樓至天台梯間建有一道鐵閘,嚴重影響走火,為保障大廈居民的安全,會一併將鐵閘拆除。 續有業主自行清拆僭建
政府再三重申,為保障自己和他人的性命和財產安全,以及保持和睦的鄰里關係,絕不應進行非法工程。政府會嚴厲打擊僭建物,當中會以施工中的新增或翻新個案、危害所在樓宇結構安全、僭建物本身殘危、塞渠漏水、影響公眾衛生和影響防火安全等個案作優先處理。政府強調,即使跟進過程中已建成、有人入住,甚或已轉讓予新業主,亦會採取清拆行動;一旦政府採取清拆行動,違法人將要承擔有關後果,被追收工程清拆費用及科以罰款,並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尤其是加重違令罪。 另一方面,隨著政府打擊非法工程的工作持續,亦陸續有違法人申請自行清拆僭建物。近水上街市的高層大廈典雅灣的一個 2樓單位新任業主,在收到政府發出清拆僭建通知後,願意自行拆除上手業主留下的僭建物,清拆單位對出大廈平台的兩個混凝土僭建平台屋及一個鐵架塑膠頂篷。 同款外牆故意掩飾僭建
已由新業主自行清拆的平台僭建物包括兩個混凝土建成的平台屋,是由單位向平台擴建出去的兩個間隔,面積分別約100平方呎和50平方呎,兩個平台屋的外牆均鋪上與大廈外牆相同色樣的磚塊,故意掩飾非法工程;同時,單位還在平台僭建一個鐵架塑膠頂篷,面積約130平方呎。 土地工務運輸局去年接獲市民舉報該單位正興建非法工程,已於去年9月至今年4月期間,在大廈張貼及於報章刊登了清拆僭建的告示,通知業權人須在期限內清拆有關僭建物。儘管單位曾經轉售,但基於新業主在購買前已清楚了解單位狀況及存在僭建物,新業主須履行拆卸僭建物及恢復單位原來狀況的責任。因此,土地工務運輸局在向新業主說明情況後,新業主最近終提出了自願清拆的申請,並於早前完成了拆卸工程。 新業主須負責上手僭建
政府強調,平台為大廈的共同部分,屬大廈各小業主擁有;當發生火警等意外時,平台可供大廈住戶逃生及待救。即使個別單位有專屬通道進入平台,僅代表住戶對該平台有專屬使用權,但並沒有佔有權;有關單位的住戶可在平台上活動、晾曬衣服等,卻不能興建固定物(即僭建物),例如平台屋、魚池、花槽、鋅鐵或塑膠類頂篷等均屬違法。 政府亦呼籲,業主有義務遵守現行法例確保物業處於合法狀態,新業主成為合法業權人就承擔了清拆相關僭建物的責任;因此,有意置業人士必須在購買前清楚了解單位是否存在僭建物,透過查閱物業登記資料,比對現場狀況,以免招致不必要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