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2009年下半年度中小企業信貸統計

澳門金融管理局今天發表的統計顯示, 2009年下半年的新批核中小企業借貸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在銀行批予中小企業的信貸限額中被使用之份額卻錄得輕微跌幅。 新批核借貸 在2009年下半年期間,由澳門銀行新批核的中小企業信貸限額較上半年上升43.7%,至89億澳門幣,較2008年同期則增長 72.0%。具擔保之比率 ─ 顯示信貸限額中以有形資產作擔保的部份,達64.4%,較上一調查期上升25.1個百分點, 按年則上調3.1 個百分點。 信貸使用情況 截至2009年12月底,未償還中小企業貸款餘額達207億澳門幣,較6月底及2008年底之金額分別增加5.7%及4.2%。按經濟用途分析,2009年12月底的貸款情況與6月底時比較,銀行對“建築及公共工程”、“酒樓、餐廳及酒店及有關行業”及“批發及零售貿易”的貸款分別增加17.0%、10.6%及5.0%;而對“製造業”的貸款則錄得24.6%的跌幅。上述行業的貸款餘額佔中小企業貸款總額的75.0%。 中小企業信貸之使用比率,即未償還信貸餘額佔信貸限額之比率,較六個月前下降0.4 個百分點至60.7%。 拖欠貸款 於2009年12月底,中小企業拖欠貸款結餘較六個月前上升17.8% 至5.1 億澳門幣;與上年同期比較,結餘則上調19.0%。拖欠比率,即拖欠貸款結餘佔中小企業未償還貸款餘額總值之比率,較2009年6月底及2008年12月底分別上升0.25 及0.31個百分點,數值為2.47%。


政府有機制處理即時殘危樓宇呼籲業主履行維修保養樓宇責任

為確保樓宇處於良好狀況,業主有責任對樓宇進行維修保養。按現行法例規定,小業主應每五年聘請合資格專業人士檢查和維修所擁有的物業,倘因樓宇日久失修而令他人性命及財產受損,業主須承擔法律引致的刑責和金錢損失。為了鼓勵和協助小業主維修大廈,政府部門推出多種措施及資助計劃,解決樓宇維修問題。 政府設有緊急清拆機制
一直以來,政府在處理本澳的殘危樓宇上早已有一個較全面的機制和配套措施。在現有機制下,政府人員透過日常的巡查,掌握本澳殘危樓宇的最新狀況,並因應個案的樓宇狀況而分成三個類別,以便按緩急先後予以處理。一旦經過驗樓委員會評定為即時殘危狀況,或對公眾安全、公共衛生構成危害,政府會立即啟動緊急清拆機制,以便最短的時間內(七天內)將樓宇拆除。清拆前亦會採取臨時保護措施,如由消防員先行拆除搖搖欲墜的部分、要求住戶盡快搬離,移走周邊車輛封鎖現場及周邊範圍等,以解除對住戶和公眾的安全威脅。 考慮到業主在清拆上可能存在的財政困難。在現行機制下,政府可以先行代為清拆,往後才向政府繳還有關款項;被政府要求清拆樓宇的業主亦可利用房屋局的「樓宇維修無息貸款計劃」申請所需資金。根據統計數字顯示,由2003年至2009年,因應政府要求自行清拆,或政府代為清拆的高危險性的殘危樓宇約240間,當中,幾乎全數都是磚木結構的樓宇,而由業主自行清拆的近70宗,由政府代為清拆的170宗。 多項維修資助計劃協助業主
現時的處理機制令政府能快速清拆即時危險的樓宇,不予遺留危及公眾安全。因此,現時本澳暫未有高危性隨時倒塌的殘危樓宇,仍在跟進處理的個案都是集中第二類和第三類(即沒有倒塌危險但須要維修的樓宇),有關個案目前約有400個。對有關個案,政府會緊密監督其樓宇狀況的變化,尤其是一些有潛在安全隱患趨向的樓宇,以便能及時通知業主,着其展開樓宇的維修保養工程。 樓宇屬於私人財產,大廈的管理和維修工作,是每一位小業主的責任。然而,部分業主較重視所居住的單位,往往忽視屬於大廈各小業主共同擁有的共同部分的維修,部分舊式樓宇沒有管理單位,令維修工作更難於啟動。為了鼓勵業主注重所居住大廈的定期維修保養,政府提供了適當的支援渠道以至財政上的資助。如業主有需要對大廈進行檢驗,可要求土地工務運輸局代為檢樓,但會收取有關費用;另一途徑則可以透過房屋局去年底推出的「樓宇維修方案支援計劃」,協助檢測樓宇,有關計劃費用免費。與此同時,房屋局亦推出了多項樓宇維修的無息貸款和資助計劃,旨在鼓勵小業主維修和保養大廈,以防患於未然。 塌樓業主須承擔法律責任
就近日十月初五街112號私人樓宇倒塌,土地工務運輸局即日啟動了相關緊急清拆程序,拆卸倒塌的112號和相連的110號樓宇,預計周四可完成拆卸工作及解封道路。政府呼籲,按現行法例規定,小業主應每五年聘請合資格專業人士檢查和維修所擁有的物業,倘因樓宇日久失修而令他人性命及財產受損,業主須承擔法律引致的刑責和金錢損失。 就近日十月初五街112號私人樓宇倒塌,土地工務運輸局稽查人員於2001年發現該樓宇出現外觀殘舊情況,並開立卷宗紀錄在案。政府驗樓委員會於2007年對上述樓宇進行外觀檢測,所得出的驗樓報告評定該樓宇未列入殘危樓宇級別,處於日久失修狀況;而當時相關人士於收到驗樓委員會發出的信函後,亦已維修了樓宇。


本澳居民用水習慣及水價意向調查今展開

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今(15)日起展開《澳門居民自來水使用習慣調查》及《澳門自來水用戶水價意見調查》,為今後水價機制的政策提供參考,以進一步優化本澳水資源的規劃及管理。 隨著世界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的趨勢,以及澳門經濟和社會的急速發展,有效的水資源規劃及管理將是本澳達至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為使本澳的水資源政策具備科學性及可操作性,小組現正委託科研單位進行自來水價格機制的研究,為政府制訂本澳的水價機制提供科學數據參考。 為配合上述之研究工作,同時進一步了解居民日常的用水習慣和對水價機制的取向,小組委託澳門理工學院從今日起,在澳門、氹仔和路環各區以街頭訪問及問卷填寫等形式,向全澳市民和工商業界進行問卷調查,使本澳的水資源政策更能切合社會的實際需要。 問卷調查的內容分為《澳門居民自來水使用習慣調查》及《澳門自來水用戶水價意見調查》兩個部分,前者主要針對居民平日用水的行為和態度、以及節水器具及設備的應用程度;後者主要希望了解居民、商戶和公共部門對水資源的認識,另一方面旨在收集他們對現時和未來本澳自來水水價機制的看法。 上述兩個問卷調查將於本月30日結束,所得結果將為科研單位對自來水水價機制之研究提供參考意見。小組未來亦將繼續致力於透過廣納民意,完善本澳水資源規劃和管理,確保政策能切合民意並具備執行的可操作性。


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行人天橋動工

隨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車流量日漸增加,為改善行人過路安全設施,土地工務運輸局早前已公佈,計劃於東方拱門至松山隊道口之間興建行人天橋,實施人車分流,有關工程今周正式動工,預計今年第三季竣工。 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為連接澳門中區與港澳碼頭及北區之重要道路,是新口岸區的主要交通幹道,車流量甚高,行人横過馬路時,除東方拱門南面十月一日前地與上海街之間設有兩條行人天橋外,由東方拱門至松山隧道口之間,只能使用近東方拱門的兩條斑馬線,因車流十分繁忙,行人横過馬路並不容易,同時亦影響道路行車的暢順,因此,有必要興建行人天橋,改善行人橫過馬路的條件,將人車分流。 行人天橋落腳點設在第一國際商業中心鄰近巴士站側,跨越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至松山側,天橋總長約60米,設有樓梯、升降機及電動手扶梯等設施,出入口位置和天橋地板均設置導盲磚,升降機內部設有凸字按鈕、扶手及語音報站功能,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無障礙的設施。


「團結!齊抗氣候變化」學生繪畫比賽結果公佈

由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與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學聯)合辦之「團結!齊抗氣候變化」學生繪畫比賽已於本月初截止收件。經評審後,分別由楊穎、趙泳雯及黃淑凝獲得高小、初中及高中組冠軍,而頒獎儀式將於3月23日世界氣象日慶祝活動上舉行。 是次比賽目的為提高學生對氣候變化的關注,以繪畫形式呈現同學們對近年環璄變化的體會。比賽共收到作品逾200幅,反應踴躍。評審團由氣象局及學聯代表組成,經多輪評審後共同選出每組的冠、亞、季及優異獎共24名,分別獲贈文具禮劵價值澳門幣一千元、五百元、三百元及獎座乙個;而優異獎則可獲文具禮劵價值澳門幣一百元。獲獎名單如下: 高小組 冠軍 楊穎 (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
亞軍 岑君豪 (培正中學)
季軍 黃嘉靜 (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
優異獎 梁裕琦(陳瑞琪永援中學)、陳嘉欣(聖家學校)、黃善豐(聖家學校)、陳綽穎(培正中學)、李逸晴(培正中學) 初中組 冠軍 趙泳雯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
亞軍 林君朗 (培正中學)
季軍 黃嘉莉 (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
優異獎 崔千嬅(勞工子弟學校)、陳雅鑫(培正中學)、鄧碧怡(培正中學)、余泳欣(濠江中學)、孫美琪(濠江中學) 高中組 冠軍 黃淑凝 (培正中學)
亞軍 周婉婷 (聖羅撒英文中學)
季軍 湯東城 (培正中學)
優異獎 甘嘉麗(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翟家盈(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 部)、吳綺文(高美士中葡中學)、鄭志豪(東南學校)、梁嘉欣
(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 得獎作品將於3月23日(星期二)假南灣友誼廣場“世界氣象日”慶祝活動時展出,而頒獎典禮亦於同日下午5時30分於同一地點舉行,歡迎各位市民到場欣賞。


環境保護局就修訂噪音法舉行兩場介紹會

環境保護局已就修訂噪音法展開諮詢工作,為進一步廣泛吸納社會各界意見,繼日前(3月6日)假三盞燈休憩區舉行首場公眾介紹會後,將於明日(3月16日)及本周四晚(3月18日)分別舉行面向社區諮詢委員會,以及相關社團、專業團體及業界的介紹會。 關注到修訂噪音法除對一般市民大眾息息相關外,亦與各界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為此,局方於明日(3月16日)早上假本局多功能室舉行面向社諮會的專場介紹會,讓社諮會成員能更了解修法內容,以及就修法工作發表意見。除社諮會外,局方早前亦已為環境諮詢委員會舉行了介紹會。 考慮到修訂噪音法與相關業界將有一定關連,環境保護局亦將於本周四晚(3月18日)晚上8時至10時假藝術博物館小會議室舉行介紹會,面向對象為相關社團、專業團體及業界。 環境保護局期望藉舉行介紹會,聽取各方意見,令將來的修訂文本更趨完善及達到社會共識。局方由上月26日至本年4月16日,亦展開一系列公開諮詢活動,透過廣納民意,完善法規的內容和確保日後執法的可操作性。另一場公眾介紹會亦將於本月27日(周六)下午3時30分假飛喇士街休憩區(綠楊花園休憩區)舉行,歡迎公眾踴躍參與。


本地今有一名確診甲型流感

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大流行警示維持在6級,嚴重程度為中等;本澳警示級別為第6級藍色,本地疫情為一般。 3月14日,因流感樣症狀而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症室求診的兒童占兒科求診人數的51%,成人則占成人求診人數的21%。3月15日,本地沒有班級因流感樣徵狀群集事件而須停課。有一名新增確診感染甲型H1N1流感。由去年6月18日至今,累計已有3598人確診感染新型H1N1流感,17名感染者患肺炎,4名感染者需要使用呼吸機治療,2名感染者死亡。衛生局仍在繼續密切監測學校、院舍和其他機構流感流行情況。 由3月13日至15日下午,本地沒有甲型H1N1確診患者需住院接受治療。 3月15日,有51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由去年11月23日至今,累計已有114799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 (流感應變協調中心 24 小時熱線電話: 28700800 傳真: 28700863)


澳門樂團與青少年音樂大變身

澳門樂團於上周 (三月九日起) 一連三天假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行了六場《走進音樂世界──音樂大變身》音樂會,十八所學校、近六千名中小學師生參與其中,音樂會以活潑互動形式傳達音樂知識,向青少年推廣藝術教育。
《走進音樂世界──音樂大變身》音樂會由澳門樂團組織本澳多所學校的中、小學師生到場,體驗正規交響音樂會氛圍及學習音樂知識。是次活動主題為“音樂大變身”,由樂團助理指揮簡栢堅主持,介紹著名變奏曲及音樂會知識,又帶領樂團演奏著名的古典樂曲包括:艾爾加的《謎語變奏曲》選段、帕赫貝爾《卡農曲》及布烈頓《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等。 音樂會形式互動活潑,通過淺白的解說及遊戲等,讓學生們投入其中學習音樂知識,發現趣味。今年又特別邀請殘障鋼琴家蘇揚來澳演出,蘇揚小時候因意外導成截癱,但憑著堅強的毅力和對音樂的熱愛,蘇揚在音樂領域中取得優異成績,勇奪多個鋼琴獎項,她以卓越的演奏激勵同學們認識音樂,以及勇敢追尋夢想。有參與音樂會的同學表示,在校內較少機會接觸到古典音樂,通過是次活動對樂器音色及樂曲等加深了認識,眼界大開,並感受到澳門樂團的高度合作性,同時認為蘇揚的表演讓他們認識到生命的頑強,得到深刻鼓勵。同行的音樂教師表示音樂會具相當意義,將繼續支持活動,帶領更多同學參與。 澳門樂團近年積極開展藝術教育活動,《走進音樂世界》系列音樂會已成為本澳藝術教育的常年品牌。此外,樂團重視推廣青少年與音樂的接觸,在每個樂季都舉辦校園音樂會,以及舉行和本土青年音樂家聯袂亮相《藝蕾初綻》、並和青少年音樂團體共同演出的《露天音樂會》等多元化活動。


國際會議籌組人協會區域性研討會今澳門再次舉行

由國際會議籌組人協會(IAPCO)主辦,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承辦的“國際會議籌組人協會區域性研討會”今天(十五日)在澳門君悅酒店舉行。近90名來自本澳及亞洲其他地區的業界代表參加。 這是國際會議籌組人協會連續第二年在澳門舉辦的區域性研討會,為期 3天。研討會的目的,旨在為區域內從事會議業的專業人士提供自身增值的機會,以進一步提升他們組織國際活動的技巧、目的地推廣及贏取主辦權的能力。近90名來自本澳、香港、韓國、菲律賓、印尼及泰國的專業會議組織公司(簡稱PCOs)、會議旅遊局、活動管理公司及其他會議業業務公司的代表參加,每位參加者完成課程後將獲頒發證書。 研討會首兩天,將講授籌辦會議及展覽的知識和技巧概要,第三天則深入探討如何推廣活動目的地及贏取主辦權的技巧。另外,研討會後旅遊局將安排半天的參觀行程,讓參加者能親身考察並感受澳門現時商務旅遊的現狀。 三位國際知名會議業專家將於研討會上,分享他們組織國際會議的寶貴知識和經驗。他們是協會理事長及歐洲MCI公司董事總經理飛利浦•科尼亞(Philippe Fournier),有25年從事會議業的經驗;協會顧問委員及澳洲Arinex Pty Ltd公司董事總經理羅斯林•麥里奧特(Roslyn McLeod),曾獲頒授澳洲OAM勳章,以表揚其對會議行業的貢獻;協會顧問委員及紐西蘭The Conference Company公司董事總經理珍•湯金(Jan Tonkin)。 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副局長文綺華致歡迎辭時指出,2009年是充滿了挑戰的一年,「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損失,人類豬流感的爆發進一步打擊旅遊業,然而,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我們應藉此機會打好基礎,裝備自己,以獲得更多的商業機會。」她相信透過專業講師的分享及與業者之間的交流,本澳的商務旅遊業者必定獲益良多。 澳門的會議及展覽業正穩步發展,伴隨著政府政策的支持、設施的完善和持續的行業培訓,並通過舉辦各種區域及國際會議和展覽會,提升組織活動的能力。 自第一次國際會議籌組人協會研討會於 1975年舉辦以來,協會在國際會議管理培訓方面已建立了相當的聲譽。至今,世界各地已有超過 2,700名,其中包括至少80名澳門專業人士獲得由該協會頒發的出席證書。協會一年一度的“沃爾夫斯貝格研討會”更是備受業界推崇的教育盛事。此次,澳門主辦的區域研討會,相信將有更多亞洲商務旅遊業者受惠,與各主講教授分享經驗及聽取他們的寶貴見解。


行政長官發表2010年施政報告

行政長官崔世安將於明(16)日下午三時在立法會發表2010年施政報告,市民可透過特區政府網站(www.gov.mo)、新聞局網站(www.gcs.gov.mo)或立法會網站(www.al.gov.mo)收看現場直播及下載施政報告中葡文本。 在立法會發表施政報告後,行政長官將於同日下午五時在政府總部舉行記者會,就施政報告回答記者問題。 行政長官於星期三(17)下午三時至六時,將列席立法會全體會議,就施政報告內容回答議員提問。澳廣視將現場直播施政報告發表情況、記者會及立法會答問大會。 2010年度各領域施政方針政策的討論於3月中展開。各司長及主管官員將於下午三時至八時列席立法會會議,引介有關領域的施政方針: 行政法務領域:3 月18及19日
經濟財政領域:3 月22及23日
保安領域 :3 月25及26日
社會文化領域:3 月29及30日
運輸工務領域:3 月31日及4月1日 立法會將透過網頁(www.al.gov.mo)直播各司長列席會議的情況,市民亦可透過政府入口網站接駁收看,澳廣視將作現場直播。 此外,公眾可於明(16)日下午到澳門特區政府總部輔助部門、新聞局、印務局、政府資訊中心、民政總署、中央圖書館及郵政局索取2010財政年度的施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