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啟動澳門調研工作
應運輸工務司邀請,《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調研組連同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香港規劃署一行約卅多人,於四月十三至十五日來澳調研考察,了解澳門對灣區計劃的訴求及建議,並與澳門十七個政府部門舉行座談會,實地考察了本澳跨境基建、自然生態保護區、輕軌蓮花口岸站、機場和碼頭等設施。 澳門是實施彎區計劃的重點城市之一
粵港澳三方去年在香港聯合舉行第一次共同推進實施《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聯絡協調會,達成共同編制《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香港發展局與澳門運輸工務司為粵港澳的牽頭單位。 環珠江口灣區的範圍包括了香港、澳門、廣州(南沙區和番禺區)、深圳(南山區、福田區和寶安區)、珠海(香洲區、橫琴新區和金灣區)、東莞(西南部片區和西北部片區)和中山(東部和中部)等,總面積約六千八百多平方公里,人口約二千二百多萬人。灣區發展總目標是成為全面落實CEPA的先行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示範區;以及粵港澳聯合打造全球城市區域的核心區。 澳門提出對《灣區計劃》的訴求建議
自三月底至今,《灣區計劃》調研組完成了對珠海、中山、廣州、東莞、深圳和香港的調研工作,更深入地了解灣區各城市的發展動態和訴求,以作為編制和實施《灣區計劃》的重要基礎。通過為期兩天在澳舉行座談會及實地考察,澳門特區政府各部門和各有關單位積極互動溝通,詳細介紹發展訴求,包括政府層面的發展政策、規劃要求和功能佈局訴求,對灣區各市發展轉型方向提出建議,並且重點介紹澳門在深化CEPA上有哪些設想,如何加強與珠三角五市的合作。特別是在民生合作、跨境交通、口岸便利、環境保護和基建對接等各方面的訴求和建議,達到了是次調研的預期目標。 跨境交通、生態、海岸作重點專項
《灣區計劃》有多個重點專項,包括灣區內的生態系統的修復和保護(著重分析灣區的濕地系統、環境保護、跨區域的污染)、水資源安全管理(研究灣區內水資源的利用、水環境的保護及區域水資源調配等)、海岸帶集成管理(研究岸線利用、填海等)、交通模式和跨界交通通道(主要研究新型的交通模式、識別跨界交通通道)、港口與臨港產業發展(研究港口及臨港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區域協調)、新興服務業發展與佈局(深化落實CEPA,著重研究生產性服務、商務服務、休閒旅遊等新興服務業佈局);以及居住產業佈局和人口城鎮化(研究灣區綠色居住社區和新興城鎮化地區的佈局)。 調研組成員主要來自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廣州市城市規劃編制研究中心、深圳市城市規劃發展研究中心、深圳市蕾奧城市規劃設計諮詢有限公司及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等。
…
樓宇滲漏水聯合處理中心於衛生局轄下服務站點舉行巡迴展覽
為充分發揮政府的跨部門合作機制及擴大宣傳之效,「樓宇滲漏水聯合處理中心」(下稱聯合處理中心)將於成員轄下之公眾服務站點展開巡迴展覽,以加強廣大市民處理私人樓宇滲漏之意識,喚起大眾對私人物業維修責任的關注。 目前首站是衛生局轄下7所公共衛生醫療機構,於四月至五月期間,將先後在澳門及氹仔的公共衛生醫療機構展開“滲漏維修衛生巡迴展”,讓大眾加深了解常見滲漏淤塞情況、原因及維修方法,認識衛生風險級別和界定特徵。 「樓宇滲漏水聯合處理中心」由土地工務運輸局、民政總署、衛生局、法務局及房屋局組成,於去年二月正式運作,主要通過「一站式」服務,積極發揮協調角色,協助私人樓宇單位業主查找滲漏源頭、界定滲漏維修責任,以及促使相關業主履行維修責任。根據資料顯示,聯合處理中心在投入運作後,截至本年4月13日,經中心立案的個案共2,300宗,當中有1,467宗個案業主透過中心協調及提供技術報告已自行維修,解決滲漏水問題。經分析,滲漏水問題獲完滿解決之關鍵,實有賴相關業主之合作、配合、提供資料及積極主動進行維修。 聯合處理中心期望透過不同的渠道,讓大眾加深認識樓宇滲漏維修的相關知識,繼而明白樓宇維修之重要及履行其維修責任。因此,由4月5日至5月23日期間,將先後安排在塔石衛生中心、海傍衛生中心、筷子基衛生中心、黑沙環衛生中心、離島衛生中心、路環衛生站及仁伯爵綜合醫院,共7個地點舉行巡迴展覽。巡展現場除展示滲漏檢測方法、渠網維修個案、衛生風險評級及業主維修責任之外,亦會介紹輕微民事訴訟程序之索償方法,以及樓宇維修資助各個項目。 樓宇滲漏水是業主不容輕視的問題,若業主未有主動、及時和定期進行維修,不但會傳播細菌,吸引病媒如蚊、鼠等,當情況進一步惡化時,更會影響樓宇結構,導致供電系統受損毀,進而危害人命安全,為此,聯合處理中心呼籲各業主時刻注意樓宇滲漏維修,共同構建一個衛生潔淨和安全的居住環境。 市民若有疑問,可致電2859 4875或親臨青洲沙梨頭北巷102號房屋局查詢與樓宇滲漏水有關的問題。
…
交通事務局組織長者參觀「有禮加油站」
為豐富向長者推廣交通安全的內容,交通事務局繼去年開展探訪社區及老人中心活動後,近期亦組織了長者到交通事務局轄下的「有禮加油站」參觀,通過現場的設施,進一步加強長者對交通安全的認知。 交通事務局自去年9月開展「交通安全齊認識精叻耆英都要識」活動以來,已先後拜訪10多個社區或老人中心,向共750多名長者傳達交通安全訊息,效果理想。為更好地向長者宣傳交通安全,加強與長者之間的互動,交通事務局除繼續安排拜訪活動外,近期亦開始組織長者到交通事務局位於氹仔望德聖母灣街的“有禮加油站-交通安全資訊中心"參觀,令長者可以透過中心內的設施,了解更多交通安全的資訊,期間,交通事務局人員並通過話劇及問答遊戲等,與長者加強交流,同時,長者亦藉此機會向局方反映日常生活中所遇見的交通問題。 交通事務局將會持續不斷舉辦更多不同類型的活動,向社會各界推廣交通安全訊息,提升社會大眾對本澳道路安全的關注。
…
旅遊危機辦提醒擬往歐洲的澳門居民關注機場資訊
因應外交部向國民發出的公告,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提醒擬前往歐洲相關國家的澳門居民和團組關注機場關閉資訊,出行前提前向航空公司核實航班變更情況,以免延誤行程。如有需要,亦可致旅遊熱線(853-28333000)查詢。 外交部公告全文如下:
2010年4月14日,冰島南部發生火山噴發,受火山噴發的火山灰和煙塵侵襲影響,冰島、英國、挪威、瑞典、丹麥等歐洲部分國家機場關閉,大部分航班延誤或取消。外交部已指示中國駐有關國家使領館瞭解核實我旅客滯留情況,開通熱線求助電話,提供必要領事保護和協助。外交部已啟動應急機制,領事保護中心對外公佈熱線電話(010-65964088),24小時值班。
外交部領事司提醒擬前往歐洲相關國家的中國公民和團組關注機場關閉資訊,出行前提前向航空公司核實航班變更情況,以免延誤行程。已在當地的中國公民和團組如遇緊急情況,可向中國駐當地使領館聯繫求助。
…
社工局為二千多人登記申請經援
為配合勞工局向建築業失業工人辦理就業登記,社會工作局一連兩日派員為有經濟困難的人士辦理申領經濟援助,(16)日共接待了1282人次,其中1076人完成初步的登記手續,稍後社工將逐一核實登記者的資料,並協助合資格的申請人申領經濟援助。 建築業失業工人就業登記已於本月(16)日下午7時結束,一連兩日社會工作局派出20多人到場,協助因失業而陷入經濟困難的人士登記申請經濟援助。累計兩日共接待了2281人次,其中2132人即場向社工辦理了申請手續,1846人獲發預約表。由於經濟援助的對象,是因受社會、健康及其他需要特別援助的因素而處於或陷入經濟貧乏狀況的個人及家團,特區政府提供社會援助,以確保其生活得到基本滿足。申請人必須為澳門居民,至少在澳門連續居住滿18個月,其家庭收入低於社會工作局的最低維生指數,除家庭居所外無持有其他不動產,擁有銀行存款及現金總數不超過第6/2007行政法規所載金額。此外,因處於失業狀況的申請人,必須在勞工事務局辦理求職登記,才符合申領經濟援助的資格。 社會工作局重申:除了是次的臨時性登記工作之外,凡符合以上申請條件的本澳居民,可於辦公日的開放時間內,前往居住地址所屬區份的社會工作中心辦理經濟援助申請。
…
兩日共2691名人士向勞工事務局登記
勞工事務局本日繼續為從事建築業的失業工人作臨時緊急就業登記,登記於下午七時結束。本日共為1360名人士進行登記,而兩日合計共有2691名本澳居民登記,主要的求職工種為“地盤雜工”,其次為“油漆”、“水喉”、“泥水” 及“裝修木工”等各種建造業職位。此次的安排就業登記行動亦正式結束,對有需要求職的市民,可前往本局使用正常的就業登記服務。 本局重申,此次就業登記行動的目的是為登記建築業的失業工人資料,於整理好收集登記的工人資料後,本局會聯繫本澳各大建築公司,以及有建築大地盤的僱主,盡力促成他們聘用這些工人。 在是次登記行動中,發現有部份求職者欲求取的並非建築業工人的職位,如 “司機”、“樓面”、“侍應”、“賭場侍應”及“清潔”等工種。並發現有個別人士對外聲稱此次登記同時會為非建築業的工友進行就業登記,以及發出「有錢派」的謠言。本局特別澄清這些都是不實及不負責任的謠言,市民切勿輕信。 現時在本局就業廳的最新資料顯示,有效求職登記的建築工人數目為1786名。在昨日臨時緊急求職登記的1331人中,有396名工人重複登記,這些人實際之前已在本局屬下的就業拓展處作登記,而其登記仍然處於有效期內。 本局在處理昨天的1331人的資料及比對早前銀河娛樂集團建築工招聘會的2931名登記者資料中,發現有562人也在昨日本局的行動中再次登記。另一方面,從銀河的初步聘用名單中,本局發現當中已被銀河聘用的69人仍於昨日進行特別就業登記。從上述資料顯示,求職登記的數據相互重疊。
…
衛生局持續監測流感流行情況
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大流行警示維持在6級,嚴重程度為中等;本澳警示級別為第6級藍色,本地疫情為一般。 4月15日,因流感樣症狀而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症室求診的兒童占兒科求診人數的27%,成人則占成人求診人數的17%。4月16日,本地沒有新增確診感染甲型H1N1 流感患者。由去年6月18日至今,累計已有3606人確診感染新型H1N1流感,17名感染者患肺炎,4名感染者需要使用呼吸機治療,2名感染者死亡。 4月16日,衛生局沒有接獲學校出現流感樣疾病群集性感染的報告。衛生局仍在繼續密切監測學校、院舍和其他機構流感流行情況。 截至4月16日下午,沒有甲型H1N1確診患者需要住院接受治療。 4月16日,有18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由去年11月23日至今,累計已有115760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 (流感應變協調中心 24 小時熱線電話: 28700800 傳真: 28700863)
…
行車物料及系統採購開標 三名競投人均被接納
「澳門輕軌系統第一期行車物料及系統」採購國際公開招標完成開標,三份參與競投的標書均被接納。各標書提交的基本項目固定金額價格介乎45億至62億澳門元。 開標會議於13日早上九時三十分在運輸基建辦公室召開,委員會首先對標書的《文件》封套內所載的文件進行審閱。經檢查後,三份參與競投的標書,一號“西門子-中土港澳建築工程”(SIEMENS – CCECC CONSORTIUM)和二號“三菱重工有限公司”(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的標書被接納,而三號“龐巴迪運輸-中國路橋工程”(BT CRBC LRT CONSORTIUM)的標書因須在指定期限內補交「競投人其中一間公司最近之商業登記證明書」,故在首天會議中被有條件接納。 在第二天的開標會議,委員會開啟並審查《建議書》封套內所載的文件。三名競投人在標書中所提交的“基本項目固定金額”分別為62億多(一號)、46億多(二號)和45億多(三號)澳門元,各競投人也同時提供了未來至2024年的“可選擇項目的固定金額”資料(詳見附表)。至於三號競投人也在補交期限(16日早上九時三十分)前提交了資料,經開標委員會審查後,其標書最終亦被接納。開標工作完成後,評標委員會也將展開工作。五名評標委員會成員由跨部門人員組成,包括土地工務運輸局、建設發展辦公室和交通事務局代表各一名,運輸基建辦公室代表兩名。 運輸基建辦公室主任李鎮東表示:自去年中運建辦對輕軌系統第一期的建設和投資作出更新至今,全球經濟狀況正在陸續恢復,而各地對軌道交通系統的需求都有所增加,同時競投人須對未來物價超過百分之五的變動作出風險承擔。現在最低投標金額較評估高約百份之三十,相信競投人已作出了相應的考慮。然而,在評標委員會完成甄選工作之後,運建辦也將會詳細瞭解投標價的資料,又會與預算資料比較,並適時向社會說明。 對於有葡文媒體向運建辦查詢,指有行車物料供應商在招標資料方面取得優勢,鑒於問題關乎輕軌系統的採購和建設工作,運建辦已主動將相關問題轉交廉政公署。運建辦重申會全力配合廉政公署的各項工作,並透過不同的教育活動提升內部人員和外判機構工作人員的防貪意識。
…
歷史檔案館辦書籍裝訂工作坊 專家教授傳統修復工藝
澳門歷史檔案館在去年六月為慶祝當時新獲通過的國際檔案日,推出修復工作坊系列,參加者通過工作坊深入了解傳統的修復工藝,以及對歷史檔案館修復專家的文件維護工作增加認識,工作坊舉辦至今受到廣泛歡迎。澳門歷史檔案館將於四月二十四日舉辦“平裝書籍裝訂工作坊”,歡迎報名參加。 修復工作坊由經過專業訓練及擁有多年歷史檔案修復經驗的澳門歷史檔案館檔案修復專家以互動方式教授,專家通過工作坊與市民分享檔案修復的基本知識。工作坊系列自推出以來,受到廣泛歡迎,並新增不少課程主題,至今已先後舉辦了平裝書、精裝書、線裝書及摺疊書裝訂工作坊。工作坊適合十歲以上的初學者參加,時間一般定於星期六下午二時至五時舉行,每月一至兩次,以小班形式進行,每次不多於十二人。參加者置身古意盎然的澳門歷史檔案館展覽廊,在輕鬆輸快的氣氛下,學習修復紙本檔案的獨特技巧。工作坊以廣東話進行,輔以英語及手語,方便不諳廣東話及聽障人士的需要。修復專家現場示範,配合視像說明及中英文筆記,參加者完成三個小時的工作坊後,可把親手製作的作品帶回家收藏。 澳門歷史檔案館將於四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時至五時舉辦“平裝書籍裝訂工作坊”,有興趣者可於四月十九日起前往塔石廣場澳門歷史檔案館辦理報名手續,報名費為澳門幣二十元(已包括上課材料及設備費用)。名額有限,先到先得。澳門歷史檔案館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九時三十分至下午六時三十分及星期六下午一時至六時。有關工作坊詳情請瀏覽歷史檔案館網頁www.archives.gov.mo。如有查詢,可與澳門歷史檔案館朱小姐聯絡,電話:八五九八六五三七。此外,市民可參閱附表二零一零年工作坊舉行時間表,以進一步掌握其餘工作坊的主題及報名日期。
…
廣州市垃圾處理專責小組來澳學習垃圾焚化中心的營運和監管經驗
廣州市垃圾處理專責小組一行十六人日前(4月12日)來澳,在環境保護局的協助下學習澳門垃圾焚化中心的營運和監管經驗。專責小組在訪澳期間實地參觀了本澳的環保基建設施,並了解相關法規、建設、營運、監管以至宣傳教育等方面的經驗,作為日後完善廣州市垃圾處理技術的重要借鏡。 前廣州市張廣寧市長(現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於上月訪澳期間,曾前往環保局轄下的澳門垃圾焚化中心參觀考察,提出會就垃圾焚化項目設立專門小組,建議可派員來澳取經學習。為此,廣州市垃圾處理專責小組於日前來澳進行為期五天的學習培訓,期望可藉培訓完善廣州市李坑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運行水平,細化和提高該廠的規範運行和監管體制,全面打造新形象。 在為期五天的學習培訓中,專責小組首先到環保基建管理中心召開聯席會議,由中心主任陳國浩等介紹澳門方面的經驗,晚上由環保局設宴款待,張紹基局長、韋海揚副局長等亦有出席。其後,專責小組到澳門垃圾焚化中心現場觀摩,學習了解相關法規、建設、營運、招投標程序、監管等。並與本澳的環保產業協會進行交流。 4月15日下午,專責小組到環保局出席交流會議,韋海揚副局長、環境宣傳教育合作廳楊健思廳長、環保基建管理中心陳國浩主任等亦有參與,雙方就環保基建、宣傳教育等方面進行交流,專責小組各成員亦綜合了學習情況。專責小組於翌日結束訪問行程,返回廣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