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2010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br> 一、 著力保障改善民生,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上)
協調發展,和諧共進
——施政安排闡述 一、 著力保障改善民生,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主席閣下,各位議員: 以下我將向各位介紹特區政府今年的施政安排。
自特區成立以來,特區政府一直貫徹“以人為本”的核心施政理念,著力改善民生。特區政府將一如既往把關注民生作為政府施政的工作重心之一,深入瞭解掌握居民的實際訴求,以科學處事的方式幫助居民逐步解決住房、交通、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努力為居民辦實事、謀福祉,讓居民逐步達至安居樂業的目標,更合理,持續性地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在關注民生和改善民生中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改善低收入市民的居住條件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居住問題不僅只是供求關係的市場問題,也是一種基本保障。特區政府高度重視市民希望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素的呼聲,讓弱勢社群安居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安居進而樂業,才能讓廣大市民切實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這亦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點工作之一。 加快建設公共房屋,對於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推進公共房屋建設,是特區政府在今年以至未來一段時間將重點關注和推行的施政工作。政府將根據房屋需求和土地供應兩方面的情況,結合澳門人口的發展變化,科學釐定未來實際所需公共房屋的數目和居民數目。與此同時,政府將逐步落實一萬九千個公共房屋的興建計劃,完善公共房屋分配制度和相關法規,先行解決輪候多年者的住屋訴求,制訂上樓年期表,定期開放公屋申請,公平合理分配公屋資源。 居民生活得到保障,是澳門社會和諧與發展的基礎。政府高度關注社會各階層尤其是弱勢社群和低收入市民的各種生活壓力,正視老齡化帶來的社會挑戰。特區政府將進一步完善各項社會服務:加強老人服務,計劃增加老人院舍,並對家居安老提供支援服務,繼續支持和鼓勵原居安老政策;重視殘障人士的權益保障;預防家庭暴力,保護婦女和兒童權益;推進禁毒防治效能,加強對問題賭博的預防和應對;加強就業輔助工作,繼續優化職業轉介服務及跟進措施,重點做好低學歷中壯年人士及殘障人士的就業輔助服務。各類的社會服務有賴社會工作者的付出,政府將完善社會工作人員註冊制度,提升社會服務人員的質素和福利。 特區政府已推出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形成包括社會保障基金、中央儲蓄制度等構成的社會保障。構建相對完善的社會保障和養老保障體系,是廣大市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目標。然而,政府還需深入分析社會保障的公共政策如何平衡居民權利與義務、長遠積累與短期分享、應如何與市場掛鈎,以使我們現時的經濟成果不但能滿足眼前,更能顧及長遠,為本澳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將澳門建設成為我們的美好家園,是大家共同的心願。為此,特區政府將致力建設綠色、環保的宜居城市,並制訂相關政策措施,提升居住環境質素,著力舒緩環境容量壓力。政府將美化城區環境,科學規劃交通網絡,構建立體化綜合城市公共交通運輸系統,打造現代化綠色優質交通。全力推進輕軌建設,完善旅遊景點交通規劃,改善公交接駁等交通配套。推廣鼓勵環保車輛使用,鼓勵企業使用環保產品,落實節能減排的環保政策,加強監管車輛的廢氣排放,改善城區空氣質素。 特區政府注重平衡發展與環保的關係,加強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完善環境法律法規,盡快制訂環保法;確保能源供應安全,採用清潔能源,提高能源效益。科技是生產力的重要元素,對於推動澳門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將加大科研投入,推動科普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澳門已面對日益上升的醫療服務需求。特區政府會繼續增加醫療衛生的投入,加快落實完善醫療衛生系統的軟硬件建設,優化初級衛生保健網絡,制定全澳初級衛生保健網絡十年發展規劃,提升預防大型流行性疾病的應變能力,健全醫療衛生體制。隨著澳門城市的迅速發展,對現有衛生設施及醫療服務構成了一定的壓力。政府將盡快興建新的離島綜合醫院,目前已經初步制定了離島醫院發展計劃,包括離島急診大樓和離島醫療衛生綜合大樓,同時將現時仁伯爵綜合醫院部分非重心項目和未來發展的項目轉移到離島醫院。另外,政府會繼續加強與民間醫療機構的合作,完善社區醫療服務網絡,滿足市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
…
2010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br> 前言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二零一零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前言 立法會主席閣下,
各位議員: 春暖花開,萬物欣欣向榮之際,我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向立法會作二零一零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在這裡,我謹向全體立法會議員表示最良好的祝願! 澳門回歸祖國十年以來,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特區政府與廣大市民一起,共同開拓耕耘,全力推進“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偉大實踐。 澳門特區成立以來,全面貫徹落實《澳門基本法》,以行政為主導,有效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克服了各種困難和重大挑戰,促進了特區的和諧發展。特區政府致力保障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公眾諮詢活動,得到各階層市民的支持和積極參與。 特區政府實行博彩經營權適度開放政策之後,支柱產業快速發展,經濟持續保持增長,整體實力有所增強,財政收入改善,為民生的改善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特區政府致力促進就業,有效紓解民困,扶助弱勢社群,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經濟適度多元,休閒旅遊漸成氣候,努力打造商貿服務平臺,加快會展業發展。優化投資經營環境,加大對中小企的支持。特區政府有序推出基礎建設,不斷提高環保水平,確保特區持續發展。參與區域合作,拓展發展空間,促進互補共贏,增強經濟動力,發展社會事業,造福區域民眾。 特區政府推進行政和法律改革,優化服務功能,提升行政效率,加強廉政建設,接受立法會的監督,並與立法會緊密配合,確保司法機關獨立進行檢察和審判。加強對博彩業的監管和調控,努力降低相關社會成本。 特區政府致力推進人文建設,提升澳門文化品位。非高等教育實現十五年免費教育,高等教育發展出現突破。舉辦大型國際運動競賽,成功申報世界遺產,高雅與普及藝文相互輝映,學習進修風氣日趨濃厚。 特區政府鼓勵開展交流學習,積極開展公民教育和國情教育,弘揚愛國愛澳精神,擴展國際視野,重視人才發掘培養,務實踐行薪火相傳。 由於得到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及廣大市民的共同開拓,在何厚鏵先生的領導下,澳門特區自豪地通過了十年考驗,經濟保持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安定祥和,族群團結和諧,國際知名度日益提升,“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偉大事業取得階段性成果。我們對何厚鏵先生十年來帶領特區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表示敬意! 今年,是新一屆特區政府繼承和開創各項事業的初始之年。新一屆特區政府站在新的起點,肩負著新的歷史使命,寄托着澳門居民的期盼,任重而道遠。新一屆特區政府將在過往十年所打下的堅實基礎上,積極籌劃未來。我們將義無反顧地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聽取民意,廉潔奉公,務實施政,以廣大市民的切身利益為依歸,致力推動澳門社會的持續進步,促進經濟與社會、政府與民間、支柱產業與其他產業、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和諧共進,確保特區長期穩定繁榮。 從“協調發展,和諧共進”的理念出發,特區政府將在公民參與和專家論證相結合的基礎上,大力倡導和推行科學決策;強化廉政建設,加強資訊溝通,推廣政務公開,打造新時代的陽光政府。特區政府將不斷提高政府管治能力,並與社會各界形成緊密互動和合作的夥伴關係;促進經濟發展,積極改善民生,加強區域合作,拓展創新機會,循序發展民主,弘揚社會正氣,致力化解矛盾,實現經濟、社會與居民生活質素的共同進步,協調發展。我們要求各級官員和公務人員更好地面對特區發展新階段的考驗,努力提升施政素質和能力,展現出一個有視野、有問責、有作為的高效施政團隊,全力實現政府施政的目標。
…
「澳門健康城市攝影比賽」得獎名單公佈
由衛生局、健康城市委員會主辦,澳門攝影學會協辦的「澳門健康城市攝影比賽」,評選工作日前經已完成。 是次比賽設彩色組及黑白組,分別以“安全飲食”、“居住及生活環境”、“社會安全”、“健康生活”及“城市發展”為主題。大會共收到約五百件參賽作品,彩色組的參賽作品有四百一十一件;黑白組的參賽作品則有九十件。 評審團由衛生局、健康城市委員會及澳門攝影學會代表組成,包括衛生局陳丹梅醫生、健康城市委員會秘書處李嘉慧技術員、澳門攝影學會張耀棠理事長、歐平會員大會主席及薛力勤會員大會副主席。評審準則為作品的原創性、切合主題、意念及拍攝技術。經評選得獎名單如下: 彩色組:冠軍黃冠翹、亞軍林壽華、季軍鄧啟倫 優異獎:葉展華、李飛、吳海祺、黃冠翹、林壽華、鄧俊成、潘德昌、劉秋伊、鄺耀林、周健康、楊家成、楊俊文、麥慶堅、陳康華 黑白組:冠軍林壽華、亞軍鄧俊成、季軍麥慶堅 優異獎:霍樹根、梁浩新、張振鴻、鄧俊成、林壽華、楊家成、鄧啟倫、麥慶堅 由於黑白組作品件數較少,故將優異獎獎項縮減為10份。 以上得獎者會由專人電話通知。各獎項將於4月10日上午9時舉辦的「松山 – 健康行」活動內頒發。如有任何疑問,請於辦公時間內向李小姐查詢,電話為8504 1461。
…
二零一零年一月旅行團及酒店入住率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1月隨團來澳旅客為458,920人次,較去年同月上升9.7%。團客主要來自中國大陸(328,956人次)、日本(23,759人次)及中國台灣(22,937人次),同比分別增加5.1%,55.6%及61.9%,而香港團客(20,638人次)則減少28.4%。 由於2009年農曆新年在1月的關係,故今年1月隨團外遊的澳門居民同比大幅減少29.2%至12,842人次。旅遊線主要為中國大陸(佔總數63.1%)、日本(7.3%)及中國台灣(7.1%)。 另一方面,使用旅行社服務的非隨團外出澳門居民為28,471人次,同比減少4.5%,而目的地主要為中國大陸(佔總數37.0%)、香港(31.1%)及中國台灣(13.7%)。 酒店業於今年1月底可供應用客房總數為19,086間,較去年同月增加1,548間,增幅為8.8%。 受惠於經濟改善,今年1月酒店業住客同比增加26.6%,達664,403人次;主要客源為中國大陸及香港,分別佔53.4%及19.0%。酒店及公寓的總體平均入住率為81.6%,較去年同月顯著上升16.0個百分點;而酒店的平均入住率逹82.4%,其中以四星級酒店的平均入住率最高,為87.8%;住客的平均留宿時間為1.5晚,同比上升0.1晚。 今年1月份入住酒店及公寓的旅客佔留宿旅客總數62.7%,較去年同月的56.7%為高。
…
2009年下半年度中小企業信貸統計
澳門金融管理局今天發表的統計顯示, 2009年下半年的新批核中小企業借貸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在銀行批予中小企業的信貸限額中被使用之份額卻錄得輕微跌幅。 新批核借貸 在2009年下半年期間,由澳門銀行新批核的中小企業信貸限額較上半年上升43.7%,至89億澳門幣,較2008年同期則增長 72.0%。具擔保之比率 ─ 顯示信貸限額中以有形資產作擔保的部份,達64.4%,較上一調查期上升25.1個百分點, 按年則上調3.1 個百分點。 信貸使用情況 截至2009年12月底,未償還中小企業貸款餘額達207億澳門幣,較6月底及2008年底之金額分別增加5.7%及4.2%。按經濟用途分析,2009年12月底的貸款情況與6月底時比較,銀行對“建築及公共工程”、“酒樓、餐廳及酒店及有關行業”及“批發及零售貿易”的貸款分別增加17.0%、10.6%及5.0%;而對“製造業”的貸款則錄得24.6%的跌幅。上述行業的貸款餘額佔中小企業貸款總額的75.0%。 中小企業信貸之使用比率,即未償還信貸餘額佔信貸限額之比率,較六個月前下降0.4 個百分點至60.7%。 拖欠貸款 於2009年12月底,中小企業拖欠貸款結餘較六個月前上升17.8% 至5.1 億澳門幣;與上年同期比較,結餘則上調19.0%。拖欠比率,即拖欠貸款結餘佔中小企業未償還貸款餘額總值之比率,較2009年6月底及2008年12月底分別上升0.25 及0.31個百分點,數值為2.47%。
…
政府有機制處理即時殘危樓宇呼籲業主履行維修保養樓宇責任
為確保樓宇處於良好狀況,業主有責任對樓宇進行維修保養。按現行法例規定,小業主應每五年聘請合資格專業人士檢查和維修所擁有的物業,倘因樓宇日久失修而令他人性命及財產受損,業主須承擔法律引致的刑責和金錢損失。為了鼓勵和協助小業主維修大廈,政府部門推出多種措施及資助計劃,解決樓宇維修問題。 政府設有緊急清拆機制
一直以來,政府在處理本澳的殘危樓宇上早已有一個較全面的機制和配套措施。在現有機制下,政府人員透過日常的巡查,掌握本澳殘危樓宇的最新狀況,並因應個案的樓宇狀況而分成三個類別,以便按緩急先後予以處理。一旦經過驗樓委員會評定為即時殘危狀況,或對公眾安全、公共衛生構成危害,政府會立即啟動緊急清拆機制,以便最短的時間內(七天內)將樓宇拆除。清拆前亦會採取臨時保護措施,如由消防員先行拆除搖搖欲墜的部分、要求住戶盡快搬離,移走周邊車輛封鎖現場及周邊範圍等,以解除對住戶和公眾的安全威脅。 考慮到業主在清拆上可能存在的財政困難。在現行機制下,政府可以先行代為清拆,往後才向政府繳還有關款項;被政府要求清拆樓宇的業主亦可利用房屋局的「樓宇維修無息貸款計劃」申請所需資金。根據統計數字顯示,由2003年至2009年,因應政府要求自行清拆,或政府代為清拆的高危險性的殘危樓宇約240間,當中,幾乎全數都是磚木結構的樓宇,而由業主自行清拆的近70宗,由政府代為清拆的170宗。 多項維修資助計劃協助業主
現時的處理機制令政府能快速清拆即時危險的樓宇,不予遺留危及公眾安全。因此,現時本澳暫未有高危性隨時倒塌的殘危樓宇,仍在跟進處理的個案都是集中第二類和第三類(即沒有倒塌危險但須要維修的樓宇),有關個案目前約有400個。對有關個案,政府會緊密監督其樓宇狀況的變化,尤其是一些有潛在安全隱患趨向的樓宇,以便能及時通知業主,着其展開樓宇的維修保養工程。 樓宇屬於私人財產,大廈的管理和維修工作,是每一位小業主的責任。然而,部分業主較重視所居住的單位,往往忽視屬於大廈各小業主共同擁有的共同部分的維修,部分舊式樓宇沒有管理單位,令維修工作更難於啟動。為了鼓勵業主注重所居住大廈的定期維修保養,政府提供了適當的支援渠道以至財政上的資助。如業主有需要對大廈進行檢驗,可要求土地工務運輸局代為檢樓,但會收取有關費用;另一途徑則可以透過房屋局去年底推出的「樓宇維修方案支援計劃」,協助檢測樓宇,有關計劃費用免費。與此同時,房屋局亦推出了多項樓宇維修的無息貸款和資助計劃,旨在鼓勵小業主維修和保養大廈,以防患於未然。 塌樓業主須承擔法律責任
就近日十月初五街112號私人樓宇倒塌,土地工務運輸局即日啟動了相關緊急清拆程序,拆卸倒塌的112號和相連的110號樓宇,預計周四可完成拆卸工作及解封道路。政府呼籲,按現行法例規定,小業主應每五年聘請合資格專業人士檢查和維修所擁有的物業,倘因樓宇日久失修而令他人性命及財產受損,業主須承擔法律引致的刑責和金錢損失。 就近日十月初五街112號私人樓宇倒塌,土地工務運輸局稽查人員於2001年發現該樓宇出現外觀殘舊情況,並開立卷宗紀錄在案。政府驗樓委員會於2007年對上述樓宇進行外觀檢測,所得出的驗樓報告評定該樓宇未列入殘危樓宇級別,處於日久失修狀況;而當時相關人士於收到驗樓委員會發出的信函後,亦已維修了樓宇。
…
本澳居民用水習慣及水價意向調查今展開
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今(15)日起展開《澳門居民自來水使用習慣調查》及《澳門自來水用戶水價意見調查》,為今後水價機制的政策提供參考,以進一步優化本澳水資源的規劃及管理。 隨著世界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的趨勢,以及澳門經濟和社會的急速發展,有效的水資源規劃及管理將是本澳達至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為使本澳的水資源政策具備科學性及可操作性,小組現正委託科研單位進行自來水價格機制的研究,為政府制訂本澳的水價機制提供科學數據參考。 為配合上述之研究工作,同時進一步了解居民日常的用水習慣和對水價機制的取向,小組委託澳門理工學院從今日起,在澳門、氹仔和路環各區以街頭訪問及問卷填寫等形式,向全澳市民和工商業界進行問卷調查,使本澳的水資源政策更能切合社會的實際需要。 問卷調查的內容分為《澳門居民自來水使用習慣調查》及《澳門自來水用戶水價意見調查》兩個部分,前者主要針對居民平日用水的行為和態度、以及節水器具及設備的應用程度;後者主要希望了解居民、商戶和公共部門對水資源的認識,另一方面旨在收集他們對現時和未來本澳自來水水價機制的看法。 上述兩個問卷調查將於本月30日結束,所得結果將為科研單位對自來水水價機制之研究提供參考意見。小組未來亦將繼續致力於透過廣納民意,完善本澳水資源規劃和管理,確保政策能切合民意並具備執行的可操作性。
…
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行人天橋動工
隨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車流量日漸增加,為改善行人過路安全設施,土地工務運輸局早前已公佈,計劃於東方拱門至松山隊道口之間興建行人天橋,實施人車分流,有關工程今周正式動工,預計今年第三季竣工。 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為連接澳門中區與港澳碼頭及北區之重要道路,是新口岸區的主要交通幹道,車流量甚高,行人横過馬路時,除東方拱門南面十月一日前地與上海街之間設有兩條行人天橋外,由東方拱門至松山隧道口之間,只能使用近東方拱門的兩條斑馬線,因車流十分繁忙,行人横過馬路並不容易,同時亦影響道路行車的暢順,因此,有必要興建行人天橋,改善行人橫過馬路的條件,將人車分流。 行人天橋落腳點設在第一國際商業中心鄰近巴士站側,跨越羅理基博士大馬路至松山側,天橋總長約60米,設有樓梯、升降機及電動手扶梯等設施,出入口位置和天橋地板均設置導盲磚,升降機內部設有凸字按鈕、扶手及語音報站功能,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無障礙的設施。
…
「團結!齊抗氣候變化」學生繪畫比賽結果公佈
由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與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學聯)合辦之「團結!齊抗氣候變化」學生繪畫比賽已於本月初截止收件。經評審後,分別由楊穎、趙泳雯及黃淑凝獲得高小、初中及高中組冠軍,而頒獎儀式將於3月23日世界氣象日慶祝活動上舉行。 是次比賽目的為提高學生對氣候變化的關注,以繪畫形式呈現同學們對近年環璄變化的體會。比賽共收到作品逾200幅,反應踴躍。評審團由氣象局及學聯代表組成,經多輪評審後共同選出每組的冠、亞、季及優異獎共24名,分別獲贈文具禮劵價值澳門幣一千元、五百元、三百元及獎座乙個;而優異獎則可獲文具禮劵價值澳門幣一百元。獲獎名單如下: 高小組 冠軍 楊穎 (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
亞軍 岑君豪 (培正中學)
季軍 黃嘉靜 (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
優異獎 梁裕琦(陳瑞琪永援中學)、陳嘉欣(聖家學校)、黃善豐(聖家學校)、陳綽穎(培正中學)、李逸晴(培正中學) 初中組 冠軍 趙泳雯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
亞軍 林君朗 (培正中學)
季軍 黃嘉莉 (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
優異獎 崔千嬅(勞工子弟學校)、陳雅鑫(培正中學)、鄧碧怡(培正中學)、余泳欣(濠江中學)、孫美琪(濠江中學) 高中組 冠軍 黃淑凝 (培正中學)
亞軍 周婉婷 (聖羅撒英文中學)
季軍 湯東城 (培正中學)
優異獎 甘嘉麗(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翟家盈(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 部)、吳綺文(高美士中葡中學)、鄭志豪(東南學校)、梁嘉欣
(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 得獎作品將於3月23日(星期二)假南灣友誼廣場“世界氣象日”慶祝活動時展出,而頒獎典禮亦於同日下午5時30分於同一地點舉行,歡迎各位市民到場欣賞。
…
環境保護局就修訂噪音法舉行兩場介紹會
環境保護局已就修訂噪音法展開諮詢工作,為進一步廣泛吸納社會各界意見,繼日前(3月6日)假三盞燈休憩區舉行首場公眾介紹會後,將於明日(3月16日)及本周四晚(3月18日)分別舉行面向社區諮詢委員會,以及相關社團、專業團體及業界的介紹會。 關注到修訂噪音法除對一般市民大眾息息相關外,亦與各界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為此,局方於明日(3月16日)早上假本局多功能室舉行面向社諮會的專場介紹會,讓社諮會成員能更了解修法內容,以及就修法工作發表意見。除社諮會外,局方早前亦已為環境諮詢委員會舉行了介紹會。 考慮到修訂噪音法與相關業界將有一定關連,環境保護局亦將於本周四晚(3月18日)晚上8時至10時假藝術博物館小會議室舉行介紹會,面向對象為相關社團、專業團體及業界。 環境保護局期望藉舉行介紹會,聽取各方意見,令將來的修訂文本更趨完善及達到社會共識。局方由上月26日至本年4月16日,亦展開一系列公開諮詢活動,透過廣納民意,完善法規的內容和確保日後執法的可操作性。另一場公眾介紹會亦將於本月27日(周六)下午3時30分假飛喇士街休憩區(綠楊花園休憩區)舉行,歡迎公眾踴躍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