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慳水大鬥法舉行頒獎禮 推動市民節約用水
特區政府「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今日(6日) 筷子基綠楊花園休憩區舉辦「社區節水宣傳系列活動」暨「慳得一蚊得一蚊慳水大鬥法」頒獎禮,透過攤位遊戲及節水器具示範,進一步向市民宣傳節約用水的意識、推廣節水器具。
「慳得一蚊得一蚊慳水大鬥法」頒獎儀式邀請到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組長黃穗文,民政總署環境衛生處處長馮惠星,以及協辦單位的代表,包括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楊達威副理事長,和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公關活動科鄭蓮秀主任擔任頒獎嘉賓。「慳水大鬥法」的頭獎得獎者為李倩影,二獎和三獎分別為周劍紅及黃燕欣。十名安慰獎得獎者分別為:李秀、徐偉文、袁振東、林錦蘭、吳袁月華、馮容發、張海欣、Chu Oi Lei、陳夢玲及黃焯棉。
另外,小組亦在綠楊花園休憩區設置了多個以節水為主題的攤位遊戲,並有專人示範節水器具的安裝方法及展示節水效能,以及節水教育宣傳片。現場亦展出了「節水標語及徽號創作比賽」得獎作品、水資源現況及節水方法等展板。現場有家長帶同子女參與節水活動,在玩攤位遊戲的同時,向小朋友講解節水的重要性,反應熱烈。
小組將於12月12日繼續於三盞燈圓形地繼續舉辦「社區節水宣傳系列活動」。小組呼籲市民踴躍參與,共同響應「全城齊心節水抗鹹」。
…
「澳門兒童與保障」培訓活動接受報名
社會工作局將於12月18日舉行「澳門兒童與保障」培訓活動,向從事兒童及青少年服務的人員講解兒童應有的權利及介紹本澳保護兒童方面的制度,讓有關人員更能活用自身職能,以協助維護兒童的權利及身心健康發展。有意參與人士可於12月14日前向社會工作局報名。 聯合國深信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作為(承載)家庭所有成員、特別是兒童的成長和幸福,應獲得必要的保護和協助,以充分負起它在社會上的責任。社會工作局為推廣及實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原則,使兒童得到應有保障及權利,已開展了一系列「促進兒童權利的保障工作」,其中包括「澳門兒童與保障」培訓活動。有關活動將於本年12月18日假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演講廳舉行。是次培訓活動將邀請法務局的專業人員主講,內容包括簡介《兒童權利公約》和澳門保護兒童的相關法律規定,例如兒童的隱私權、兒童工作、保障兒童不受虐待或性侵、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社會保護制度及違法青少年教育監管制度等。凡於兒青、家庭及社區服務中工作的人員,包括輔導員、社工、院舍舍監等,均可報名參加,截止報名日期為本年12月14日。有關培訓活動的詳情、報名表格及兒童權利的相關資訊,均可於社會工作局網頁(http://www.ias.gov.mo)下載,並於截止日期前填妥報名表格後傳真至社會工作局兒童暨青年服務處,傳真號碼:28355161或28330315。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83997784或83997740與鄭小姐或黃小姐聯絡。
…
增交通燈發聲裝置及減速帶 保障視障人士過路安全
為進一步方便視障人士橫過馬路,交通事務局繼今年3月在本澳部分交通燈安裝電子過路發聲裝置後,近期亦分別在高士德、提督馬路、慕拉士大馬路及俾利喇街等七個馬路交界點安裝同類設施,同時亦主動聽取有關視障人士團體的意見,在青洲大馬路及白朗古將軍街加設減速帶,保障視障人士的過路安全。 交通事務局一直致力完善本澳的行人過路設施,尤其關注弱勢群體的出行需要,今年3月首先在關閘馬路及台山中街交界、新馬路議事亭前地及高士德大馬路與提督馬路交界的交通燈,試行使用電子過路發聲裝置,讓視障人士及長者在橫過馬路時能清晰辨別交通燈的燈號狀態,在安全的情況下橫過馬路,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有關發聲裝置已漸被社會大眾所認同,效果顯著。 考慮到視障人士的出行需要,同時為進一步擴闊視障人士的活動及社交範圍,經收集意見和分析,以及拜訪及聽取仁慈堂盲人重建中心的意見後,交通事務局近期再開展第二期安裝電子過路發聲裝置計劃,分別在士多鳥拜斯大馬路與高士德大馬路交界、荷蘭園大馬路與高士德大馬路交界、高士德大馬路與賈伯樂提督街交界、提督馬路與雅廉訪大馬路交界、慕拉士大馬路與黑沙環馬路交界、慕拉士大馬路與俾利喇街交界及俾利喇街與黑沙環馬路交界共七個路口的交通燈設置發聲裝置,有關裝置除與首期安裝的發聲裝置一樣,能因應附近環境的噪音水平自動調節發聲量,以及具有方向性的發聲外,更加設了自動時間開關功能,用作控制日間及夜間發聲信號設備聲量的大小,滿足其他市民的需求。完成第二期安裝工作後,交通事務局將再次透過有關團體向視障人士介紹發聲裝置的使用方法,並就明年展開的第三期安裝計劃聽取意見。 此外,考慮到青洲、筷子基及台山區一帶為視障人士經常出入的區域,為更有效保障視障人士及其他行人的過路安全,交通事務局計劃在青洲大馬路(台山街市市政綜合大樓前的斑馬線)和白朗古將軍街(仁慈堂盲人重建中心前的斑馬線)加設減速帶,提示駕駛者在斑馬線前減速。局方並會因應實際需要,研究在其他合適的路段加設有關設施,為行人提供更為安全的過路環境,逐步建設「無障礙交通」。
交通事務局近日已在多處地點的交通燈安裝電子過路發聲裝置
…
經濟局增加工業產權通告公佈次數
為加快各項工業產權申請處理程序,縮短工業產權申請通告的周期,藉以促進澳門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經濟局自2010年1月1日起,調整工業產權保護通告的公佈時間,由原來每月一次增加為兩次。 現時,工業產權保護的通告於每月首個星期三出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第二組內刊登;調整後,將改為於每月首個及第三個星期三出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第二組內刊登,如遇公眾假期,將順延一天。 上述調整使工業產權通告公佈次數由原來的每年12次增加至24次,這將有助於進一步縮短各項工業產權註冊流程中從申請至其後公佈兩環節的所需時間,促進工業產權審查和註冊效率,加強對工業產權專用權的保護,確保向公眾提供更高效、高質的註冊服務。 如欲瀏覽《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內刊登的工業產權保護通告內容,可透過經濟局網頁(網址:www.economia.gov.mo ,點擊“知識產權─特區公報”圖標)進行查閱。此外,通過點擊上述網頁中的“知識產權─2010年工業產權通告公佈時間表”圖標,可查詢明年工業產權通告的具體公佈時間。
…
「減排節能,一齊同行」親子環山行活動周日舉行
由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合辦的「京都議定書」適澳系列動之「減排節能,一齊同行」親子環山行活動將於12月6日舉行,預計過百名家長偕同子女,合共逾5百多人參加。屆時沿途設有關於氣候變化及環保資訊的遊戲攤位及展板,在增進親子和諧樂趣的同時,喚起下一代對全球暖化問題的關注,以及珍惜資源的重要性。 起步儀式於當日上午10時於松山健康徑舉行,由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局長馮瑞權、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會長賀定一、港務局副局長黃錦輝、環境保護局局長張紹基、能源業發展辨公室主任山禮度、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高宗宏,以及澳門自來水副總經理朱偉文共同主持起步禮。
是次活動目的,是由於全球氣候暖化問題日益嚴重,希望每一位市民能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愛護地球。另外,亦希望透過家長帶同子女共同參與活動,可以增進親子關係之餘亦教育兒童從小建立環保意識,培養對環境保育的態度,為減緩氣候變化出一分力,達至綠色的生活環境。
…
萬三人接種流感疫苖,六宗輕度不適均無礙
截至5日中午, 共有一萬三千名巿民接種了甲型H1N1流感疫苖,衛生局共接獲六宗接種後輕度不適的個案,兩宗為因緊張引起的頭暈、胸悶等不適;另外四宗為接種後出現接種部位麻痺、面部潮紅、發熱等的症狀。六宗個案經觀察休息後均自行緩解恢復。 衛生局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孕婦感染甲型H1N1流感後出現呼吸衰竭等嚴重併發症及至死亡的機會比普通人高出十倍,而季節性流感接種的經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動物試驗均顯示疫苗對孕婦和胎兒都是安全的。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政府均建議,應讓孕婦優先接種甲型H1N1流感疫苗。另外,近日針對鄰近地區台灣一名高齡孕婦在接種甲型H1N1流感疫苗數日後發現胎兒死亡的事件,衛生局指出,高齡孕婦在懷孕的各個階段,出現不明原因流產和死胎的機會率均較高,有關個案正由當地衛生部門進行調查中,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有關事件是接種疫苗後引起的。衛生局建議沒有禁忌症的孕婦優先接種的政策不變。 衛生局再次強調,6個月至9歲的兒童,需相隔3星期接種2劑才能得到較好的保護。流感第二波隨時出現,呼籲家長盡快讓幼童接種。已上小學的兒童可在學校接種。12月6日和8日,所有衛生中心仍會繼續開放接種。衛生中心、仁伯爵綜合醫院、鏡湖醫院及工人醫療所則在正常上班時間內接種。非本地居民的接種安排稍後公佈。
…
澳門勞工事務局與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簽署《粵澳職業技能開發合作協議書》
隨著粵澳兩地互融之深化,區域間的合作將不斷推前,人力資源的發展將是澳門特區現在與未來的重要研究課題。借助區域間專業技能的優勢互補,推動本地勞動力向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方向發展,是本地區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原動力。澳門勞工事務局與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於本月5日在澳門舉行《粵澳職業技能開發合作協議書簽署儀式暨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頒發》,這標誌著澳門在職業培訓及技能鑒定方面,將向前邁進一大步,亦揭開了澳門人力資源有序發展的新編章。合作協議書由澳門勞工事務局孫家雄局長及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歐真志廳長共同簽署。在簽署儀式上,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向數十名取得國家職業資格中級及技師級的人士頒發證書。 在勞動市場上,職業技能是求職人士獲得就業的一個基本條件,而不斷提高或更新職業技能則是從業人員職業生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勞工事務局向來緊密配合勞動市場的需求,推出各種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致力提升職業技能水平,使勞動人士的職業生涯可順利發展。為達到不斷開發和提高勞動人士職業技能水平的目標,勞工事務局積極與本地的社會伙伴,以及內地與海外的人力資源培訓機構,進行交流和合作。 對於是次合作協議書的簽署,孫家雄局長表示,透過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大力支持,體現到祖國在國家政策上對我們的扶持及幫助,以及一國兩制下,感受到內地各級政府對我們的關懷與愛護,特別是對多位來自9+2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單位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關的代表遠道蒞臨表示感謝。儀式上,還特別感謝「澳門特區高級公務員公共決策研修班」第六班學員,以行動學習的方式參與及促成了協議的落實,他們先後前往及拜訪了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州市、珠海市及香港的人資機構,以及遠赴加拿大卡爾加里市觀摩「第四十屆世界職業技能競賽」,透過交流及深入了解各地的培訓經驗和技術的基礎上,推進了粵澳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大力促進是次合作協議的落實。 孫家雄局長指出,簽署《粵澳職業技能開發合作協議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揮粵澳兩地各自在職業技能開發方面的優勢,促進兩地在有關領域開展更廣泛的合作,推動職業資格的相互認可,共同開發人力資源,充分發揮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關係。 合作協議書的內容在職業培訓方面主要包括:1. 雙方安排職業培訓機構、技工學校和實訓基地的導師、考評員和學員,開展學術交流和培訓活動,實現教學資源共享;2. 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協助澳門的合資格人員,考取國家考評員資格;3. 雙方互相協助就某一工種的職業培訓提供意見,合作開發適合兩地的職業培訓教材;4.雙方互派高技能人才進行交流,推動兩地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而在協議內有關職業技能鑒定方面則包括:1. 雙方合作編製職業技能鑒定標準,拓寬鑒定工種的領域,逐步實現兩地職業標準、教材和課程安排的相互銜接;2. 就個別工種雙方共同研究和制訂相關的職業資格互認的具體辦法;3. 雙方合作在澳門地區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自回歸後,粵澳兩地無論在經濟、社會事務、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皆日趨緊密,而隨著上述協議書的簽署,標誌著粵澳兩地在職業技能開發合作上邁進一個全新里程。在未來,粵澳雙方不僅會加強職業培訓的合作和互動,還會深化職業技能鑒定制度方面的合作,以達到兩地培訓資源共享及職業資格互認的最終目標,實現互利共贏。孫家雄局長認為,澳門勞工事務局與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是次的合作,除了促進雙方進一步為兩地的學員、業界提供更全面、更專業的培訓課程外,並有助培養區域合作發展的人才,以配合國家公佈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及人才培養作出貢獻。 見證是次簽署儀式嘉賓包括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陸潔嬋主任、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林王平副廳長、廣東省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陳銳彬主任等。此外,出席嘉實還包括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崔仁泉局長、珠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閆昊波局長、多位9+2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以致本地有關商會、工會及相關社團之代表等等。在簽署儀式後,由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向多個工種數十名取得國家職業資格的人士頒發證書。
…
「支持在囚人士重建新生」繪畫比賽頒獎儀式今月中旬舉行
由澳門監獄與教育暨青年局合辦的「支持在囚人士重建新生」繪畫比賽已完成評審工作。是次比賽由澳門監獄獄長李錦昌、新聞局局長陳致平、澳門美術協會會長黎鷹、高美士中葡中學導師張惠萍以及中葡職業技術學校導師張美燕擔任評審委員。 是次比賽分為中學組和小學組,參賽作品共有162份。參賽的學生透過圖畫,從構思、創作以至繪畫的過程中,表現他們對在囚人士重返社會、展開新生的支持和鼓勵,芸芸作品更可體現到青少年對在囚人士決心改過的接納及關懷,從而達至舉辦本次比賽的目標—喚起本澳中、小學生對在囚人士的關懷,並藉此表達青少年對他們重建新生的支持,以展示社會的支持與各界的關懷是在囚人士成功重返社會的不可或缺因素。 各評審委員根據參賽作品的構思、表達技巧、以及所表達的內容與「支持在囚人士重建新生」主題的貼題程度三個方面評分,綜合各評委之分數,選出冠、亞、季軍三個獎項以及十名入圍獎之得獎學生。 中學組冠、亞、季軍得獎者分別是同善堂中學梁善文、以及勞工子弟學校鄭又榕與邱雯雯,可獲得書卷價值澳門幣一千圓、七百圓、五百圓、以及由在囚人士製作之手工藝品一份與獎狀,而十名入圍獎得獎者為菜農子弟學校的林海玲、梁倩琪、黎婉婷、吳婉婷、陳慧婷、劉展熙、孫敏慧;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的甘嘉麗;勞工子弟學校的盧倩雯,以及嘉諾撒聖心中學的蔡欣婷,各人均可獲得由在囚人士製作之手工藝品一份及獎狀。 小學組冠、亞、季軍得獎者分別是菜農子弟學校郭美琪、李慧琳及王曉源,可獲得書卷價值澳門幣六百圓、四百圓、二百圓、以及由在囚人士製作之手工藝品一份與獎狀,而十名入圍獎得獎者分別是菜農子弟學校的許清敏、雷傑淳、黃靜如、梁嘉瑩、王琳鑫、黃靜怡;化地瑪聖母女子學校的麥詠琪、歐陽綺芮、張詠賢、以及聖羅撒學校的周子晴,各人均可獲得由在囚人士製作之手工藝品一份及獎狀。 得獎者將會由專人通知有關領奬事宜,而獲奬的作品亦會上載於澳門監獄網頁www.epm.gov.mo內,供市民瀏覽欣賞。
小學組-季軍作品_菜農子弟學校-王曉源小學組-冠軍作品_菜農子弟學校-郭美琪小學組-亞軍作品_菜農子弟學校-李慧琳.中學組-季軍作品_勞工子弟學校-邱雯雯中學組-冠軍作品_同善堂中學-梁善文中學組-亞軍作品_勞工子弟學校-鄭又榕
…
聾啞人士關注舊區重整 建議政府設針對性支援
多名聾啞人士在「點對點、面對面,弱勢權益要體現」舊區重整諮詢座談會上指出,鑑於聾啞人士和外界接觸的渠道不多以及知識水平不高,建議政府進行宣傳諮詢時,增加針對性發放訊息方式及提供法律援助,同時希望規劃重建項目時預留一定量的面積較細住宅單位,以便區內低收入居民有能力原區安置。 「點對點、面對面,弱勢權益要體現」諮詢活動日前在聾啞人士協會舉行,吸引逾五十名聾啞人士出席,這是一場寂靜但熱烈的諮詢會,與會的聾啞人士踴躍以手語表達意見。 與會者普遍認為,聾啞人士受到自身約束較多,對理解舊區重整訊息,特別是補償問題,需要較多的時間,建議政府在宣傳及諮詢時針對聾啞人士多舉辦諮詢座談會和增加諮詢時間,讓他們有較多時間準備,更仔細地了解舊區重整的各項工作。同時,鑑於聾啞人士接觸外界渠道受限制,建議當局可透過聾啞人士團體、社工協助發放相關訊息,同時增設手機短訊發送服務,以確保聾啞人士獲悉。建議在重建工作啓動後,為區內聾啞人士增設門鈴閃燈設備,以免工作人員上問宣傳諮詢時,聾啞人士因聽覺障礙而錯失了參與機會。 同時,與會者期望當局向聾啞人士提供法律援助,清晰公佈安置、補償計算方式,以免被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聾啞人士被騙蒙受損失。他們亦建議政府向重建區居民提供稅務優惠。 在重建問題上,與會者提出重建期限不應太長,以免區內居民上樓的時間一拖再拖,建議政府進行重建區規劃時,應預留一定數量的細面積住宅單位,以便區內低收入居民有能力購買。對於社區規劃,他們還建議宜增加綠化休憩空間、體育設施。 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日前向聾啞人士進行點對點諮詢聾啞人士在點對點舊區重整諮詢中發表意見
…
氹仔南京街周一起改作臨時單向行車
位於氹仔介乎廣東大馬路與基馬拉斯大馬路之間的一段南京街,將於7日(周一)上午11時起臨時改作單向行車,為期9日,以配合重鋪路面工作,交通事務局呼籲駕駛者留意有關交通改動。 配合民政總署的重鋪路面工程,介乎廣東大馬路與基馬拉斯大馬路之間的一段氹仔南京街,將於7日(周一)上午11時起臨時改作單向行車,直至本月15日。期間,車輛需要由廣東大馬路往基馬拉斯大馬路方向行駛,同時,南京街部分咪錶泊車位及電單車泊車位亦將禁止車輛停泊。 交通事務局提醒駕駛者遵守現場所設的臨時交通標誌,並服從交通警員指揮。市民如欲了解是次臨時交通改動詳情,可登入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或交通地理資訊網traffic.gis.gov.mo。 南京街改臨時單向行車示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