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新一代健康成長課程-助家長防子女濫藥
近年本澳青少年濫藥問題有上升的趨勢,社會各界非常關注青少年吸煙及濫用精神科毒品的情況。要讓年青新一代遠離毒品的禍害,以學校為本的長遠教育固然重要,但家長的支持更是不可或缺。要做到在家中支援預防藥物濫用的工作,家長需要明白自己應擔當的角色和責任,強化家庭支援系統,以協助子女在成長的關鍵時刻,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抗衡毒品及不良的引誘。有見及此,社會工作局於2009年9月推出一套名為“新一代健康成長”的家長教育課程,整套課程共六節、每節二小時,對象為小學及初中學生的家長。 自課程推出後,得到巴坡沙中葡小學及家長會的支持,於本年11月9日至25日期間,組織34位家長參與共六節課程。課程由社工局預防藥物濫用處的專業導師負責主講,採用雙向互動的形式,通過觀看實況短片、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活動,與家長一起探討學習,以協助家長提升管教子女的能力,增強溝通技巧及鞏固親子關係,以及早預防子女濫藥和發生危險的行為。在上課過程中,家長十分投入參與課堂討論及角色扮演等活動,大部份家長表示從課程中得益不少,更有家長表示透過六節課堂中的學習、分享、測試題等活動,可加深自己對子女的認識和建立隱固互信關係,希望政府與學校可多舉辦類似課程,以增強家長與子女的溝通和關係。 欲了解“新一代健康成長”的家長教育課程大綱及相關資料,可瀏覽澳門禁毒網www.antidrugs.gov.mo或致電28781791查詢。
社工局預防藥物濫用處的專業導師以互動形式講課
…
本地新增1名甲流確診患者入院
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大流行警示維持在6級,嚴重程度為中等;本澳警示級別
為第6級藍色,本地疫情為一般。 12月8日,因流感樣症狀而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症室求診的兒童占兒科求診人數的66%,成人則占成人求診人數的16%。12月9日,本地沒有班級因流感樣徵狀群集事件而須停課。衛生局仍在繼續密切監測學校、院舍和其他機構流感流行情況。 截至12月9日下午,本地新增1名甲型H1N1確診患者入院;目前共有2名確診患者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情況一般。 12月9日,有1047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由11月23日至今,累計已有17069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 (流感應變協調中心 24 小時熱線電話: 28700800 傳真: 28700863)
…
文化局辦苗重安《絲路古道》山水畫展
由文化局舉辦的“迎接澳門回歸十周年──苗重安《絲路古道》山水畫展”,將於明天(12月11日)下午六時在塔石藝文館舉行開幕式。展覽將展出山西省著名水墨畫家苗重安具有代表性的60多幅水墨作品,相信能為本土藝術家帶來視覺上的衝擊,有助本地藝術家開濶視野,提高創作力和藝術水平。 苗重安是長安畫派的第二代山水畫家,他為了創作《絲路古道》的一系列作品,長期深入偏遠地區生活,體驗考察,足迹所至遍及祁連山及新、藏、雲、貴等多個省區,收集了大量創作素材。藝術家把親身所見、所聞及所感,與絲路上神秘、神奇、神聖的自然景觀高度契合,再以雅俗共賞的語言,將自然山川的狀態描述得淋漓盡致,神采畢現。畫卷中展現出“山川立傳”的寫實精神,可以讓更多的人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和博大。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十周年,苗重安將其系列作品《絲路古道》帶到澳門,將絲綢之路上的壯麗景色,呈現給澳門市民,機會難得。 苗重安《絲路古道》山水畫展將於本周六(12月12日)至2010年3月7日期間在塔石藝文館免費展出,塔石藝文館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十時至晚上七時,有興趣市民可前往觀賞。
…
特區政府致力優化環保基建及生態保護設施
澳門特區政府成立十年,一直緊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強各個環境保護領域上的工作力度,以達致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施政目標。過去十年,特區政府在環保基建及生態保護設施的硬件及營運保養上投資了接近40億元,以打造澳門成為一個綠色宜居的優質城市。 增設環保基建管理中心 提高統籌能力回應訴求 過去,環保基建及生態保護設施,包括固體廢料的收集和處理設施、污水處理廠、建築廢料堆填區以及生態保護區等均由不同的政府部門負責監督和管理。今年新成立的環境保護局特別增設了環保基建管理中心,旨在把一直分散於各部門的職能重新整合,以提高統籌、規劃和協調上述設施的能力。 完善的環保基建設施是每一個綠色宜居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份。回歸後,特區經濟急速發展,環境所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為保障澳門居民的生活素質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不斷完善和提升環保基建設施,使之達至國際水平以回應社會訴求。 垃圾焚化中心升級擴容 尾氣排放符合歐盟標準 自1992年垃圾焚化中心舊廠房落成後,澳門便以“焚化為主、堆填為輔”的方式處理本澳的生活垃圾。隨著本澳近年人流及物流量的增加,每天產生的垃圾量亦隨之增加,促使舊廠房提前達到飽和,加重了本澳對衛生堆填土地需求的壓力。因此,特區政府於2006年開展興建新廠房,2008年新廠房正式落成後將焚化中心每日處理垃圾的能力由864公噸提升至1,728公噸。 目前,新廠房焚化爐的尾氣排放是合乎最新歐盟尾氣排放的標準。為優化舊廠房三台焚化爐的尾氣排放,環境保護局計劃明年為其尾氣淨化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將尾氣的質量提升至新廠的歐盟排放標準。 焚燒垃圾廢熱回收發電 較堆填更提高土地效益 24小時運作的焚化中心在處理垃圾時所產生的廢熱,可回收發電,透過鍋爐進行熱交換產生水蒸汽,蒸汽滙集到渦輪發電機產生電力。焚化中心的發電能力除足供自身的耗電外,每小時最多還可輸出約21兆瓦時的電能至公共電網,足夠本澳約33,000多戶居民使用。過去十年,焚化中心輸出至公共電網的電能約為600吉瓦時,相等於同時期全澳耗電量約2.9%。此外,目前焚化中心的賣電收益基本足夠抵銷其營運成本。 另外,焚燒垃圾後所產生的爐渣體積只有原來垃圾體積的十分之一,大大減少了所需堆埋的用地,對於土地資源匱乏的澳門來說極其重要,可以留下寶貴的土地作其他發展。同時,焚化中心從1992年正式投入營運至今,共處理了400多萬噸的垃圾,如果這些垃圾沒有經過焚化處理而直接堆埋,所需的土地面積相當於整個澳門半島的面積。 計劃提升污水尾水質量 廣泛使用再生水 澳門現時共有五座污水處理設施,分別為澳門的黑沙環污水處理廠、跨境工業區污水處理站、氹仔污水處理廠、澳門國際機場污水處理站及路環污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達35.6萬立方米/日。其中,位於青洲的跨境工業區污水處理站於2008年落成,設計處理能力為12,000立方米/日,以配合跨境工業區(澳門園區)及青洲一帶的發展需要。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該站採用了先進的生物薄膜反應器技術,所產生的尾水達到國家相關排放標準之一級A標準。現時,污水經處理後的尾水用於站內的設備沖洗、地面清潔及綠化灌溉等。此外,整個廠房採用了密封式設計,更設有氣體處理系統,在處理污水的同時,將所產生的氣味一併處理。 為貫徹落實環境保護的施政方針,環境保護局將有序地為其他的污水廠進行設備升級改造,逐歩增加本澳對生活污水的處理能力及提升尾水質量,為本澳日後推動廣泛地使用再生水的目標作好準備。 生態保護區設立見成果 增觀賞區灌輸濕地知識 為豐富本澳的生物多樣性,同時增加向市民傳達生態及可持續發展意識的環境教育渠道,特區政府在土地資源短缺的情況下仍創造條件,於2001年策略性決定在路氹填海區建立澳門首個生態保護區。生態保護一區及二區的工程分別於2003年及2004年竣工。 保護區位於路氹蓮花大橋附近,佔地約55公頃,其中約40公頃的鳥類覓食區位於路氹填海區的西海岸,而緊接這一區域約15公頃為雀鳥棲息區,旨在為各種鳥類提供合適的覓食及棲息的環境。 多年資料顯示,生態保護區豐富的生物及食物吸引了不同的留鳥及候鳥在此覓食及棲息,種類高達122種,當中包括珍稀的黑臉琵鷺。2008年12月份在生態保護區共錄得黑臉琵鷺53隻,約佔全球數量的2.5%,而今年11月份已發現至少41隻黑臉琵鷺的踪影,估計數目還會繼續增加。 為方便市民觀賞區內雀鳥,環境保護局興建了四個觀鳥台,並計劃在觀鳥台外圍設置生態資訊板,作為生態教育的窗口,向公眾介紹生態保護及濕地保育之訊息。 鼓勵源頭減少製造廢物 推動構建環保綠色生活 面向未來,環境保護局將密切監察各設施的運作情況,適時進行升級改造等各項優化工作,持續改善澳門的環境質素;然而,澳門的環保工作必須全民參與,特區政府將繼續提高各界的環保意識,從源頭做起,鼓勵珍惜資源、節能減排、減少製造廢物及加強分類回收,推動綠色生活,營造環保氛圍,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澳門。
…
旅遊學院與新加坡「康奈爾 – 南洋款待管理學院」舉辦「CNI-IFT酒店策略管理綜合高級證書」
澳門旅遊學院(IFT)與新加坡「康奈爾 – 南洋款待管理學院」(Cornell-Nanyang Institute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CNI)早於2007年起便合作舉辦高級管理課程及公開講座,為業界的管理人員提供進修及貼近世界潮流的機會。 有見澳門的旅遊業發展蓬勃,而酒店業是其中重要的一環,管理團隊必需具備策略性思維及世界觀,故旅遊學院與康奈爾 – 南洋款待管理學院合作設計及將推出「CNI-IFT酒店策略管理綜合高級證書」。這課程包括4個單元:酒店運作策略、酒店市場推廣策略、策略思維、及策略財務,有興趣人士可選擇報讀一個單元或全部四個單元,學員完成各單元後均可獲發CNI-IFT 高級管理課程證書,而學員修讀全部四個單元後;更可獲頒發「CNI-IFT酒店策略管理綜合高級證書」。這是一個更具靈活性的進階課程設計以應業界需求。 「CNI-IFT酒店策略管理綜合高級證書」第一個推出的單元為「酒店運作策略」,由康奈爾 – 南洋款待管理學院酒店業研究中心主任Rohit Verma 教授主講。Rohit Verma 教授是具豐富教學經驗並曾獲多個教學大獎;亦有超過50份論文在多份權威雜誌及期刊內發表,題目泛蓋:創新產品及服務設計、質量程序管理、運作與市場相互關係等。 為期兩天的「酒店運作策略管理」高級管理課程包括以下課題:
- 交易決定的考慮(如成本vs質量vs送貨vs靈活性vs創意)
- 討論程序管理的概念、工具及技巧,如六式碼
- 運用量化的決策方法以提升運作成效
- 轉化顧客需求至運作的最佳技巧
- 探討產品及服務發展的新趨勢
- 程序管理概念的重點,如精實生產及生產鏈管理 「康奈爾 – 南洋款待管理學院」由世界著名的美國康奈爾大學酒店行政學院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合辦,結合了世界知名酒店管理學院與亞洲精英商學院的專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更被金融時報評為2009年全球最佳商學院之一,排名第二十四位,有關學院的詳細資料,可瀏覽網頁www.cni.ntu.edu.sg。 一直以來,旅遊學院致力尋求多元化發展,積極開拓國際性區域的合作項目,從而提升課程素質,貢獻業界和社會。藉著舉辦各式各樣的研討會和工作坊,旅遊學院持續與業界分享最新的資訊和研究成果,共同探討現時旅遊業的前景,以促進本澳旅遊業的發展。 「CNI-IFT酒店策略管理綜合高級證書」第一個單元的「酒店運作策略管理」現已開始接受報名至12月18日,詳情可瀏覽有關網頁www.ift.edu.mo/edp/operation2010。如有任何查詢,請聯絡旅遊學院余小姐:
電話:(853)85061-281
傳真:(853)85061-283
電郵:sandiu@ift.edu.mo
…
孫逸仙大馬路周四及周五晚實施交通改動
因重鋪路面工程,周四(10日)及周五(11日)每日晚上8時至翌日早上6時,將禁止車輛從友誼大馬路左轉入孫逸仙大馬路,交通事務局呼籲駕駛者留意有關交通改動。 配合民政總署的重鋪路面工程,孫逸仙大馬路將於周四(10日)及周五(11日)每日晚上8時至翌日早上6時實施交通改動措施,期間,車輛將不能從友誼大馬路左轉入孫逸仙大馬路,如車輛要前往孫逸仙大馬路,可以從友誼大馬路近蒙地卡羅前地的引橋入口駛往。 交通事務局提醒駕駛者遵守現場所設的臨時交通標誌,並服從交通警員指揮。市民如欲了解是次臨時交通改動詳情,可登入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或交通地理資訊網traffic.gis.gov.mo。
…
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代表出席「第六屆京港澳測繪技術交流會」
「第六屆京港澳測繪技術交流會」已於日前在北京召開,會議適逢北京測繪學會成立五十周年誌慶。來自北京、香港和澳門共百多名專家及學者出席,以「城市信息化測繪技術發展及應用」為主題進行學術探討和技術交流。交流會由北京測繪學會主辦,澳門地圖繪製暨地籍局、香港測量師學會、香港工程測量師學會及香港理工大學共同協辦。 澳門地籍局代表團一行七人,於本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四日赴北京出席了交流會。陳漢平局長在開幕式上發言指出,交流會自1999年開始至今十年,其宗旨一直秉持促進京港澳三地測繪技術的發展,加強測繪信息的相互交流和借鑒,體現科技服務社會的精神,推動城市建設和社會經濟成長。而測繪事業和區域發展息息相關,要辦好測繪事業又必須善用發展迅速、日新月異的高科技、先進儀器和新技術,發揮更大的功效,開拓更新的應用範圍;他表示,藉此機會與京、港两地測繪部門主管人員及科技工作者相互交流學習以提高本地測繪技術之水平,作為日後向政府、企業及公眾提供更多元的城市地理信息的優質服務建立基礎。 在交流會上,京、港、澳三地測繪界的專家、學者、教授及院士作了多個專題演講及學術論文報告。內容圍繞工程施工測量技術研究與實施、三維鐳射掃描技術、城市環境監測技術、“3S”應用於城市防災減災中的研究、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及管理機制研究、城市地下管線測量與管理及測繪技術發展與展望等多個方面;中國科學院陳俊勇院士以『空間測繪技術的進展及應用』作了專題報告;澳門地籍局羅少萍處長及專業技術人員,分別在大會上介紹了澳門回歸十年來測繪事業的發展狀況,分享澳門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參考站的發展應用,以及永久散射體干涉測量應用於澳門沉降監測的經驗。 通過這次會議,澳門地籍局代表能同來自北京、香港的專家學者有著更廣泛的學術交流,從中獲得最新的應用技術信息,對澳門特別行政區未來的測繪應用發展方面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京期間,澳門地籍局為籌辦 “第六屆海峽兩岸測繪發展研討會”,於十一月十六日,在北京中國測繪創新基地召開了第六屆海峽兩岸測繪發展研討會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近二十位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及澳門測繪領域的專家學者作為指導委員會成員参加會議。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局局長徐德明會見了與會代表,國家測繪局副局長李維森參加會見並出席指導委員會會議。“第六屆海峽兩岸測繪發展研討會”將於二零一零年十月以“測繪發展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為主題在澳門舉行。
…
「澳門特別行政區10周年成就展」11日在北京開幕
「澳門特別行政區10周年成就展」12月11日在北京隆重開幕。行政長官何厚鏵將於本月10日率領澳門各界人士組成的代表團啟程往北京,出席11日上午舉行的成就展開幕典禮。 成就展於12月12日至2010年1月13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行,通過反映特區成立十年來,在不同領域的變化、發展與成就,展示“一國兩制”、“澳人治澳” 和高度自治給澳門帶來的巨大生機和活力,體現澳門人深厚的愛國愛澳情懷,並展望特區更加美好的未來。展覽採用了各種多媒體展示方式及互動模式,在約1,400平方米的場館內,讓觀眾對澳門回歸十年以來的發展有立體和全方位的體驗和感受。 代表團成員超過一百人,包括候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及夫人、多名主要官員、行政會成員、立法會議員、澳門中聯辦領導、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區全國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 行政長官不在澳門期間,由保安司司長張國華臨時代理行政長官的職務。
…
《公共行政改革路線圖》總結及執行情況報告
請看附件!《公共行政改革路線圖》總結及執行情況報告表一 《公共行政改革路線圖》總結及執行情況報告 ─ 行政改革項目表二 《公共行政改革路線圖》總結及執行情況報告 ─ 規劃外完成的行政改革項目表三 《公共行政改革路線圖》總結及執行情況報告 ─ 法律改革項目表四 《公共行政改革路線圖》總結及執行情況報告 ─ 規劃外完成的法規項目《公共行政改革路線圖》總結及執行情況報告 ─ 演示文檔
…
九月份本澳首名甲流死亡個案確定由變種病毒引起
本澳自甲型H1N1流感以來共錄得2名死亡個案,均在今年9月初至10月初流感第1波高峰期間發生,其中1名為40歲日常身體健康的女性,另一名則為72歲患多種慢性病的男性。女性死者的樣本經香港衛生署的實驗室分析,確定為近期在世界各地發現的D222G變異株。女性死者於8月18日由鏡湖醫院轉往仁伯爵綜合醫院深切治療部,經醫務人員全力搶救無效,於9月2日中午不治。該名中年女性患者發病之病徵為反復發燒及咽喉痛約八天,起初於急診治療無效,之後病情惡化,再次求診於鏡湖醫院;後確診為甲型H1N1流感,有雙側肺炎以及呼吸衰竭,而轉往仁伯爵綜合醫院深切治療部。女性死者住院後病情持續危重,神志迷糊不清,血壓不穩,呼吸衰竭嚴重,一直需要呼吸機持續使用高濃度氧氣治療、高濃度升壓藥及強心劑維持血壓,但臨床上呼吸衰竭仍不斷惡化並出現敗血症。至9月2日上午,病情再次轉差,經醫務人員再次對其施行心肺復甦術搶救無效,於中午12時05分不治死亡。 今年11下旬,挪威公共衛生研究在兩例死亡和一例嚴重病例中發現該種變異株病毒。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最早檢測出此種變異是在今年4月份。除挪威以外,在巴西、中國、日本、墨西哥、烏克蘭和美國等國也都發現了病毒變異情況。根據香港衛生署提供的資料,香港發現的5例變異株病毒感染個案中,2例分別為37歲和40歲女性死亡,另外3例則已康復。 衛生局正與世衛組織保持密切聯繫,將安排更多的樣本進行相關檢測,密切監測這種變異病毒的傳播情況和公共衛生意義;並將保持警惕,注意病毒出現的可能對公共衛生具有重要意義的更多變化。衛生局表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尚未確定該變異是否較易令到病人的病情較重,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各地使用的疫苗對該變異株的病毒以及對特敏福抗藥的變異株病毒仍然有效。 目前本澳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活動有輕微上升的跡象,第2波流感隨時可能在澳門出現。6個月至9歲以下兒童需相隔3周接種第2劑,前後需個半月才有保護作用,衛生局呼籲巿民應儘快接種及早得到保護。 就有個別巿民誤會接種甲型H1N1流感前簽署的篩查表為"生死狀",衛生局表示,有關篩查表主要目的是讓巿民充分了解疫苗的作用、副作用以及禁忌症,以方便醫務人員判斷大量擬受種者是否適合接種。受種者簽署篩查表並沒有排除當局所應承擔的任何責任。 12月6日,因流感樣症狀而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症室求診的兒童占兒科求診人數的70%,成人則占成人求診人數的31%。12月7日,本地有2個班級因流感樣徵狀群集事件而須停課。衛生局仍在繼續密切監測學校、院舍和其他機構流感流行情況。 截至12月7日下午,本地持續沒有錄得新增甲型H1N1確診患者入院;目前醫院患者人數為零。 12月7日,有1044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由11月23日至今,累計已有15109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 (流感應變協調中心 24 小時熱線電話: 28700800 傳真: 28700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