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五名學童證實微小腎結石

衛生局及教青局跨部門工作小組繼續為參與“牛奶計劃”的學童進行第二階段跟進工作,讓經問卷調查屬於高風險的學童接受超聲波檢查。 11月17日至23日,仁伯爵綜合醫院共為326名兒童進行檢驗:4名兒童檢驗了尿液;3名兒童進行了第二階段檢驗;319名兒童進行了第三階段檢驗。 根據超聲波檢查結果,其中3名5至7歲女童和2名6歲男童曾參加“牛奶計劃”,為衛生局根據“牛奶計劃”問卷調查篩選高危評分較高的學童,經超聲波檢查結果確診為腎微小結石。該5名學童目前的情況穩定,無需住院,由專科醫生跟進治療。 到目前爲止,衛生局已爲1,412名兒童進行了超聲波檢查,並將按照既定程序,有序地為經問卷調查屬於高風險的學童進行超聲掃描篩查,以達到及早發現病例和即時治療的目的。


特區政府購入荷蘭園大馬路文物建築群

特區政府近期按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行使優先權以一億七千五百萬元澳門幣購入由東方基金會擁有的“荷蘭園大馬路89A至95G一系列的建築群”。這批建築物屬受保護文物清單中“已評定之建築群”,現有用途包括澳門中央圖書館(總館)、澳門歷史檔案館、塔石藝文館、澳門樂團辦公室及利氏學社等等。 今年八月,特區政府獲悉東方基金會擬出售該建築群,即展開綜合研究。結果顯示,荷蘭園大馬路建築群是本澳首個實施修復再利用的文物建築群,具有鮮明的建築特色及藝術價值,並且當中大部分建築現正作為服務居民的公共設施。為保留這批極具價值的文化遺產,並確保對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務及設施運作不受影響,特區政府決定按現有的文物保護法令第56/84/M號第十二條規定,行使用優先權“將該項轉移列入本地區公有範圍內”,並徵得行政長官批准,由財政局開展與東方基金會的收購磋商。 荷蘭園大馬路建築群是在十九世紀末整治沼澤稻田之後,二十世紀初興建的一排貴族式住宅樓宇和學校,這裡是澳門新古典主義風格影響下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群。如今這些建築物大多已經改變用途,其中包括現今的文化局辦公大樓、塔石衛生中心,以及這次被特區政府收購的89A至95G一系列的建築群。政府曾對這群建築進行多次的維修保護,並獲得PATA(亞太旅遊協會)大獎。


澳門環保酒店獎—獎項設計比賽

由環境委員會主辦及澳門設計師協會協辦之澳門環保酒店獎---獎項設計比賽,希望透過獎項之設計、採用可生物降解及循環再造之物料,藉此帶出環保酒店獎項的真正意義。 凡持有有效澳門特別行政區身份證的人士均可參加比賽。比賽分兩階段進行評審:第一階段概念性設計及第二階段實物製作。而只有在第一階段勝出之參賽者才可進入第二階段的比賽,並需按其在第一階段之概念性設計製作及提交實物設計。每位參賽者最多可提交三份參賽設計並需以個人名義參賽,而所有參賽設計必須為原創作品。比賽奬項為第一名:獎金澳門幣18,000元正;第二名:獎金澳門幣14,000元正;第三名:獎金澳門幣10,000元正。 在第一階段,參賽者應提交一個能顯示三維的概念性設計圖,並附有一份文稿以詳細闡述其設計概念和使用之環保材料,實物製作不能與概念性設計之間有明顯的差異。獎項的尺寸不得超過:長50厘米、濶50厘米、 高30厘米。同時,參賽者須提交製作5至10件實物之單價及總造價之估價。作品應使用易於生物降解材料、再造材料、具環保認證物料、或對環境無害之物料製作。評審標準為:概念性設計 (40%);使用之物料 (30%);實用性 (製作價格及實物製作之可行性) (30%)。 遞交日期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所有參賽者需於2008年12月31日或以前在辦公時間內將報名表連同概念性設計圖送交環境委員會;在第一階段勝出而進入第二階段之參賽者需在2009年2月13日或以前,在辦公時間內提交按其概念性設計之實物製作。提交地點為環境委員會(澳門宋玉生廣場393-437號皇朝廣場十樓)。得獎名單將於環境委員會網頁(www.ambiente.gov.mo) 上公佈。得獎者將獲電話或電郵通知。比賽章程或可於環境委員會網頁(http://www.ambiente.gov.mo/greenhotel/defaultp.asp)瀏覽。


二零零七年直接投資統計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本澳在2007年共引進132.0億元(澳門元,下同)的外來直接投資,較2006年增加3.3億元。按投資者常居地分析,資金主要來自香港、中國大陸及美國,分別為67.2億元、33.8億元及31.6億元。另一方面,本澳錄得69.2億元的境外直接投資,故2007年的直接投資流入淨值為62.8億元。 在2007年,外來直接投資者從本澳的投資中獲得111.7億元的收益,較2006年大幅減少85.9億元;另一方面,本澳企業在境外直接投資的收益為5.7億元,增加1.1億元。 至2007年底,外來直接投資累計總額達630.2億元,較2006年大幅增加109.4億元;而本澳企業的境外直接投資累計總額為154.3億元,增加69.0億元。 按行業分析,博彩業吸納大部分的外來直接投資,累計總額為378.5億元,較2006年增加41.2億元;其次是金融業,為131.0億元,增加28.5億元;而建築業則為34.5億元,增加19.8億元。 來自香港的直接投資累計總額達372.6億元,較2006年增加66.4億元;其次是美國,為127.0億元,增加31.5億元;而中國大陸亦增加19.4億元至66.5億元。 直接投資統計是澳門與其他經濟體之間所進行的直接投資;為統計用途,澳門與中國大陸被視為兩個經濟體計算。這項統計涵蓋本澳的主要行業,分別為工業、建築業、批發及零售業、酒店業及飲食業、運輸倉儲及通訊業、金融業、博彩業、文娛及其他服務業。2007年擁有外來直接投資的企業共1,853間,其中屬非金融業的有1,804間,而金融業則有49間。


粵澳城規研習班日前舉行 政府及社團代表赴穗學習

為加強粵澳兩地城市規劃交流,協助特區政府部門從事城市規劃、城市建設的工作人員以及本澳關注城市規劃的民間團體更好了解內地城市規劃和廣東的經驗,澳門運輸工務司和廣東省建設廳日前在廣州合辦了第一期粵澳城市規劃研習班,來自特區政府部門及民間團體的二十一名學員參加了是次課程。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在開班禮上致詞時表示,這是粵澳兩地在城市規劃合作的一個新開端,廣東方面已明確表示願意從專業技術、培訓和經驗交流等方面,對特區推動構建現代化與科學化的城市規劃體系的工作提供大力支持。 第一期粵澳城市規劃研習班由廣東省城市規劃協會承辦,澳門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司副司長孫安軍、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部長周志奎、廣東省建設廳副廳長蔡瀛、廣東省建設廳城鄉規劃處副處長李永洁、廣東省城市規劃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宋勁松等出席了研習班開班禮。 澳門和廣東省的近四十名學員參加了為期三天的課程,聽取來自北京、廣東省相關政府部門及內地高校六位專家的精采授課,他們分別從理論、實踐的層面向學員介紹了我國城市規劃體系的發展現狀及面對的問題,同時也比較了國內外的城市規劃法制、體制,配合個案分析,讓學員從多個角度了解城市規劃。授課的專家包括: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司副司長孫安軍主講「中國城市規劃體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曉江主講「國內城市規劃認識與經驗」、同濟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教授趙民主講「國外城市規劃行政與法制的借鑒」、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主講「廣東規劃實踐點滴」、深圳雷奧規劃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富海主講「廣東規劃實踐(微觀層面)」、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城市規劃系副主任周劍雲主講「城市規劃理論與城市規劃編制方法概論」。 第一期粵澳城市規劃研習班學員由本澳多個政府部門的領導主管、工作人員及民間社團,專業團體代表組成,當中包括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土地工務運輸局、交通事務局、運輸基建辦公室、建設發展辦公室、文化局、民政總署、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工程師學會、澳門城市規劃學會等政府部門和社團。


《勞動關係法》蓮花廳講解會歡迎公眾參加

《勞動關係法》將於明年元旦生效。勞工事務局籲澳門各業勞資雙方,善用時間,在十二月前做好有關勞動關係的安排工作,若需簽訂勞動合同,則應於本年底前簽妥,以迎接法律生效。勞工事務局將於十二月十三日再舉行一場講解會,歡迎各界人士或中小企業參加,有興趣者可於十二月十日前,在辦公時間內致電83999851或傳真28717526與何小姐聯繫,預約留座。 自《勞動關係法》生效後,勞工事務局便著手籌組推廣宣傳該法,並與法務局、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攜手合作,開展一系列的推廣《勞動關係法》活動。由十月份開始,勞工事務局已不斷為本澳的社團工會、公私機構、中小企業及市民公眾舉行有關《勞動關係法》的講解會,反應積極正面,與會者踴躍提出眾多切身問題及對法例的疑問,顯示社會普遍關心《勞動關係法》的生效,亦關注法律對企業自身或個人權益的影響,勞工事務局的人員也逐一回應解答。 勞工事務局認為,儘管現階段公眾對法律的反應是積極,但這只是回應法律實施的首要條件。要使法律發揮效用,必須勞資雙方將心比心配合,並且由資方作主動,重新檢視現行已建立的勞動關係是否配合該法,例如雙方對勞動關係的內容,包括工作條件、報酬薪金、工作時間、超時工作、超時工作補償、假期、缺勤、終止勞動關係等是否清楚明白,尤其是要注意僱主對僱員工作條件的協定不可低於《勞動關係法》的規定。對未符合法律規定的合同,資方應按企業的自身情況盡早修改或重訂合同,讓雙方有法可依,減少勞資糾紛。同時,如聘僱是以書面合同形式規範,則應於本年底前簽妥。
勞工事務局指出,社會上現行一些以月薪全包方式,籠統地包括每月工作時間、週假及超時工作的聘僱方法,並不配合即將生效的《勞動關係法》規定,若未能適時完善,將可能誤觸法律規定而需受到處罰。
勞工事務局將於十二月十三日(星期六)假世界貿易中心五樓的蓮花廳再舉行一場講解會,歡迎各界人士或中小企業參加,有興趣者可於十二月十日前,在辦公時間內致電83999851或傳真28717526與何小姐聯繫,預約留座。


二零零八年第三季人口統計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9月30日本澳人口估計為55.7萬人,較去年同期增加2.5萬人。 今年第3季共有1,221名新生嬰兒,較第2季增加11.7%,新生嬰兒中男性佔51.8%。而死亡個案則有405宗,根本死因主要是“惡性腫瘤”和“循環系統疾病”。此外,有9宗死胎登記。 同季衛生局共接獲614宗必須申報疾病的報告,較第2季減少150宗;主要是“由諾沃克因子引起急性胃腸炎”、“水痘”及“肺結核”,分別有156宗、111宗及91宗;而“手足口病”則由第2季的302宗大幅減少至53宗。 結婚登記有745宗,較第2季微升0.4%。 今年第3季來自中國大陸的合法移民有621名,較第2季減少94名;此外,被遣返的非法移民有331名。截至今年第3季末,獲准在澳門居留人士結餘為47,191名,較第2季增加1,700名。 外地僱員方面,今年第3季末結餘為104,281名,較第2季增加5,776名。


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舉辦「國際法培訓講座」

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舉辦「國際法培訓講座」,邀請外交部及商務部的官員來澳擔任主講嘉賓,向特區政府的公務員介紹與澳門息息相關的國際法問題,以拓寬公務員的國際視野,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該講座於本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假經濟局演講廳舉行。講座共有四個專題,內容主要涉及跨國有組織犯罪、內地與澳門的經貿關係、聯合國改革進程及締結雙邊投資保護協定。 第一個專題是“《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補充議定書》相關問題”,由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徐宏副司長主講。在講座上,徐宏副司長介紹了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與議定書的關係、議定書與其他國際法律文書的關係、內地法律與議定書的關係及中國參與打擊販賣人口議定書談判的情況。在講到中國加入議定書的問題時,徐宏副司長指出,中國具備了加入議定書的法律基礎;國家反拐行動計劃為落實議定書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入議定書有利於拓展反拐國際合作。同時,特區政府法務局李明道顧問高級技術員及司法警察局國際刑警澳門支局何浩瀚處長亦應邀擔任主講嘉賓,分別介紹澳門特區打擊販賣人口犯罪法的草擬過程及在打擊跨國刑事犯罪方面的有關情況。 第二個專題是“《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和四項補充協議、世貿組織的有關規則”,由商務部台港澳司港澳處劉振華處長主講。劉振華處長表示,《安排》實施五年來,內地各有關部門與特區政府方面在《安排》對口工作機制下開展工作,採取了多項措施,積極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在各個領域均取得了顯著成績。另外,特區政府經濟局區域經濟事務處黃晴錦處長亦應邀在講座上介紹了《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執行情況及特區政府的考慮。 第三個專題是“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內容及聯合國改革進程的最新情況”,由外交部條約法律司二處郭曉梅處長主講。在所有的國際法文件中,聯合國憲章無疑是最重要的國際法文件;在所有的國際公共組織中,聯合國組織無疑是最重要的國際公共組織。聯合國安理會的改革,對處理國際事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郭曉梅處長表示,聯合國安理會的改革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擴大問題、也包括提高工作效率、改進工作方法等重要問題。
第四個專題是“我國締結投資保護協定情況及重要問題介紹”,由外交部條約法律司一處張徐民副處長主講。據張徐民副處長介紹,截止今年七月,我國中央政府已與一百二十四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近年來,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一、對投資的保護更加強化、全面,投資自由化的程度越來越高。二、協定內容更加複雜細緻。三、從完全側重保護投資者利益,逐步呈現出平衡東道國與投資者利益的趨勢。 根據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法務司司長二零零三年九月與外交部條約法律司達成的合作協議,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負責落實與外交部合作培訓本澳法律人員的工作計劃。自落實有關計劃以來,在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及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的全力支持和協助下,培訓中心先後舉辦了多項國際法培訓活動,包括講座、課程及工作坊。 參加今年「國際法培訓講座」的公務員有六十多人,當中大部分是法律人員及法律範疇的高級技術員。


保公眾安全拆舊望廈兵營危房

鑑於望廈兵營現址之地基出現泥土鬆散並隨時有傾瀉的危險,並威脅公眾以至鄰近居民的性命和財產安全,故政府對該地段進行平整以保公眾安全。而政府進行有關清拆前,已與文化部門進行相關的資料搜集,並沒有任何相關的檔案和歷史資料,經綜合評估和分析後,再次確定該建築和地段並不在文物保護範圍內。 為了本澳居民能安居樂業,政府制定不同的措施以協助在私人市場購買房屋有困難的夾心階層,當中會推出「新婚家庭租屋計劃」回應訴求,故決定利用望廈兵營土地建造所需的公共房屋。政府決定選取有關地段前,儘管地段上的兵營建築物不屬於文物保護清單之內,但為求嚴謹,工務部門與文化部門亦進行了緊密溝通,對有關兵營建築物進行資料搜集和研究。然而,有關建築物在史籍上沒有任何記載,雖然坊間有說該建築物建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參考有關歷史地圖後並沒有足夠理據證實,而該建築物自回歸前已一直空置,其建築狀況已殘破不堪。因此,經掌握較充分的理據及綜合分析後,政府決定將此地段興建公共房屋以配合「新婚家庭租屋計劃」的落實推行。 鑑於該地段長期空置,今年更受雨水較多的天氣影響,部份沙泥隨時有傾瀉的危險;對鄰近居民以至公眾安全均構成了威脅。與此同時,地段的長期空置,亦衍生環境衛生的問題。政府有必要加快拆卸及平整地台,以解除對公眾所構成的危險。與此同時,考慮到金融海嘯對本澳經濟所帶來的衝擊,政府亦透過加快公共房屋工程的興建進度,創造就業。因此,政府亦希望藉是次平整之機,推進公屋政策的落實和興建進度。 長期以來,澳門政府十分重視對歷史建築之保護,當中,就對逾百多年歷史、曾作為軍事要點以及具有歷史建築價值的的嘉思欄兵營和各個炮台進行了較好的保留和維護。


衛生局舉行2008年度常規捐血者嘉獎典禮

衛生局主辦的2008年度常規捐血者嘉獎典禮,於11月22日假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4樓大會堂舉行。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博士、衛生局局長李展潤醫生、副局長鄭成業醫生、陳惟蒨醫生和余少萍女士出席典禮,並頒發獎項予獲獎個人及機構等。出席嘉賓有解放軍駐澳部隊副司令員鄭威波大校、中聯辦文化教育部劉曉航部長、行政暨公職局朱偉幹局長、保安部隊高等學校張玉坤副校長、鏡湖醫院張旭明院長和科大醫院項平院長等

本年度常規捐血者嘉獎典禮,邀請了至2007年底在本澳捐血次數累計達5次或5的倍數次的捐血者321人,以及他們的親友。本年度,本澳累計捐血次數最多的男、女捐血者分別是:Mr. Paulo Rosa Rodrigues(96次)、鄭美琪女士(61次)。 集體獎項分別是:捐血特別貢獻獎,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特別行政區部隊榮獲;大專院校捐血推動獎:由澳門大學榮獲;中學捐血人數最高百分比獎冠、亞和季軍,分別由培正中學、粵華中學和母佑會陳瑞祺永援中學榮獲。中學捐血最高人數獎由濠江中學榮獲。 學校捐血推動獎分別由教業中學、澳門天主教海星中學、澳門浸信中學、勞工子弟學校、澳門廣大中學、慈幼中學及澳門國際學校獲得;政府部門捐血最高人數獎冠、亞和季軍,分別由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綜合訓練中心、澳門海關和教育暨青年局榮獲;團體捐血最高人數獎:冠軍為鏡湖醫院、亞軍為葡京酒店;培華學校獲得捐血十年合作獎。 另外,主辦機構還向服務超過100小時的捐血者義工頒發優秀義工獎,向服務超過150小時之義工獲頒最佳義工獎。2007年2月成立的中心義工,已成功招募成員200多人,一年多來協助捐血中心舉辦的多項大型活動,包括捐血者才藝表演初賽及決賽、常規捐血者嘉獎典禮及第三十屆國際輸血全球大會;於平日和周末在捐血中心或流動捐血隊助招待和照顧捐血者,與宣傳、推廣、教育活動等工作。 今次典禮還邀請了Muse合唱團與本澳著名歌手彭永琛合作演唱的節目“You Raise Me Up”,以及濠江中學舞蹈團表演的蒙古舞——盛裝舞表演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