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婦諮會拜訪善牧會

婦女事務諮詢委員會委員一行在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的率領下,今(16)日先後參觀訪問了善牧會及善牧會婦女互助中心,加深對本澳的民間婦女社會服務的認識和瞭解。 婦諮會一行首先抵達了善牧會參觀訪問,受到該會負責人狄素珊修女、社工黎彩燕及服務發展專員譚梓寧等熱情接待。會面期間,狄素珊修女除向委員們詳細介紹該會的服務範圍外,委員們亦與該會的前線工作人員作互動交流,了解他們在工作上面對的困難及問題。 其後,婦諮會一行人轉往專門負責對外接待的善牧會婦女互助中心繼續參觀訪問,中心主任高慧娟及社工譚夏紅到場迎接,並向委員們介紹該中心的運作情況,讓他們進一步了解其服務性質,以及本澳的婦女社會服務。會後,雙方互贈紀念品及合照留念。 陳麗敏司長對善牧會長期為婦女們提供協助予以肯定。她強調,婦女權益的保障,有賴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區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婦女事務,成立了“婦女事務諮詢委員會”,積極跟進婦女政策、權益與法律、教育與宣傳推廣的工作。而狄素珊修女及善牧會婦女互助中心在相關法律前期預備工作上,作出積極的協助,給予很有建設性的意見。 她指出,在本澳,婦女受到《基本法》和其他法律保護,而有關保護婦女的國際公約亦適用於本澳。但在現今社會,婦女受到不公平對待,甚至遭受暴力威迫的情況仍然存在,除受到道德的譴責外,如觸犯法律更須受到法律制裁。此外,為完善本澳涉及打擊販賣人口犯罪的《打擊販賣人口犯罪》法律已經生效,行政當局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及援助受害人。而婦諮會亦成立了專門小組,就有關問題作專項研究,並已舉行了法律講座,及拜訪了治安警察局及阻嚇販賣人口措施關注委員會,就保障婦女權益、減少家庭暴力等問題交換意見。 善牧會及善牧會婦女互助中心為一非牟利機構,隸屬於澳門天主教教區;是一個國際性的修女團體;服務對象主要為單親家庭的婦女及其子女或有特別需要的婦女提供社會服務。該會成立目的旨在透過輔導服務、多元化的活動來協助婦女提升自尊和自信,建立社會支持網絡,發揮其個人潛能,擴闊生活空間,以提升家庭生活質素,活出豐盛人生。 出席是次參觀訪問還包括有婦諮會秘書長鄧惠蓮、委員尹一橋、文綺華、江美芬、岑玉霞、周霓、招銀英、林笑雲、林綺濤、陳秀釵、劉玫瑰、鄭敏敏、盧德華及黃敏兒。


中樂團周末溢光彩 炮台再迎爵士樂音

澳門國際音樂節以樂會友,以樂引客,深受歡迎。由本月初起一連兩個星期的盛大演出,吸引了眾多觀眾及遊客欣賞;源源不絕的樂音為十月澳門裝點上流動的藝術色彩。本周六(10月18日)晚上八時於文化中心,澳門中樂團將獻上份量十足的《金蓮花》音樂會,周日晚上在大炮台則有美國爵士樂團的精湛演出,不容錯過。 澳門中樂團在指揮彭家鵬的帶領下,近年銳意發展,注重委約創作推出新作品,並多次獲邀到內地演出,廣受好評。《金蓮花》音樂會的演出曲目包括:《金蓮花》(選自《澳門詩篇》,委約作品/世界首演);琵琶協奏曲《戲彈》;《魅力大辮子》選段(委約作品/世界首演);竹笛協奏曲《愁空山》;《秦.兵馬俑》幻想曲等。 樂團委約作品、民族管弦樂套曲《澳門詩篇》,主要由“龍舟競渡”、“踏浪謠”、“小巷琴音”及“金蓮花”四段音樂組成,樂曲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澳門的美麗,音樂會將演出其中一段。《月兒高》描繪月色詩情畫意,教人如沉醉於大自然的優美與壯觀當中。琵琶協奏曲《戲彈》以三個不同的樂章,演繹“你方唱罷我登場”人生如戲的境界,教人不期然昇起唏噓之感。民樂大師郭文景的竹笛協奏曲《愁空山》由“山”、“西藏”、“傳奇”、“戲曲”等主題意念組成,構思獨特,樂音大膽,是民樂作品中罕見的佳作。 音樂會特邀傑出琵琶獨奏家張強、著名笛子演奏家戴亞同場獻技。張強是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副教授,曾多次在全國民族器樂演奏比賽中獲獎,名聲斐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戴亞桃李天下,是全國唯一的一位“民樂大賽”笛子三連冠獲得者,實力非凡。 本周日(10月19日)晚上八時在大炮台有“樂力十足”的《優遊十三》美國佩德羅.希洛多爵士樂團演出。作為樂團創辦者和音樂演出靈魂的佩德羅.希洛多,原籍阿根廷,1996年移居紐約。由於這項淵緣,樂團擅於將富於律動感的南美音樂、阿根廷民歌、熱情的探戈和即興爵士樂融合在一起。他們把個人對時代及社會變遷的感受,轉化為抒發情感為主的爵士樂,演奏出柔美的“冷爵士”、反傳統的“自由爵士”、熱烈奔放的“拉丁爵士”及深具現代氣息的“融合爵士”。他們動人心弦的爵士樂,將與大炮台優美的環境曼妙結合,為觀眾帶來難忘一夜。音樂會免費入場,觀眾宜提早前往。 澳門中樂團《金蓮花》音樂會尚有門票出售,演出前一小時設有現場售票服務,並有購票優惠。第二十二屆澳門國際音樂節網址www.icm.gov.mo/fimm,節目查詢(853)8399 6699,網上訂票www.macauticket.net。


『中小企國際商機日』於第十三屆MIF期間啟動

本澳中小企作為經濟結構內的主要組成部份,其發展與澳門的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以至社會穩定繁榮的實現。為使本地中小企業在未來更有條件的面對挑戰,特區政府一貫以高度重視的方針,積極支持中小企的可持續發展。為配合特區政府扶持本地中小企業之政策,以及充分發揮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屬下「中小企服務中心」之 “以服務為本,中小企為先”之職能,為中小企推出一系列措施以加強其綜合競爭力,把握澳門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商機。 「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 乃澳門一年一度的國際經貿盛事,本屆將有來自超過50個國家及地區200多個代表團參加,36家澳門商會在MIF組織活動,為經貿匯聚、聯繫國際、開拓商機的理想匯點。為了讓中小企充分利用MIF之國際經貿平台,與來自世界各地企業及客商聚首於此盛會,貿促局將10月24日及25日MIF舉行期間定為『中小企國際商機日』(簡稱商機日),以鼓勵中小企透過參與MIF中不同系列之經貿活動及服務以拓展商機。同時,亦希望本地中小企藉著參展、商業配對及洽談等活動進一步拓寬國際的市場網絡,為未來製造更優越的營商能力。此外,貿易投資促進局亦將持續地舉辦同類型支援本地中小企走出國際的活動。 一連兩日之活動,主要包括四個元素:(1)推介會及資訊系列活動、(2)營商及商機對接系列活動、(3)產品/服務推介系列活動及(4)論壇系列活動,旨在透過在「澳門中小企業展」及「專業洽談推介區」及「採購洽談中心及商業配對區」,舉行以不同主題及特性的精選活動,協助本地中小企從MIF探索及尋找商機,並藉此盛會與各地之企業家代表團進行商業配對。
商機日簡介 綜合「商機日」期間所舉行的多項活動,共有超過30場適合中小企業之專業推介會及於展會期間提供多項服務。其中『國際市場商機推介會』系列包括走進內地市場篇及放眼國際市場篇,務求令中小企更得心應手地掌握各地產業業品最新資訊。營商系列中之『品牌合作商機-中小企連鎖及特許經營市場、融資系列專輯』將透過各會議、交流會中演講嘉賓之專題講授及分享,探討並啟發中小企業,以擴闊營運技巧。“採購洽談中心及商業配對區”亦將同步舉行專題商對配對活動,包括特許經營品牌加盟機會、產品代理等針對性為各地與會中小企業安排現場洽談與尋找合作伙伴之商機。『主題展及產品推介』將主要體現以「澳門中小企業展館」為焦點之多個主題產品展區,展現MIF為企業構建之產品服務推介平台。除為各企業提供產品展覽機會外,展場中央之『產品推介區』將是各地中小企業/機構打造即場宣傳其產品及服務領域之最佳機會。『探索新世代市場論壇』包括澳門新時代或新興市場理念之專題論譠,啟動中小企業二十一世紀營商新思維。 『商機日』之啟動儀式將於10月24日早上10時至10時30分假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第13屆MIF展覽館內之「專業洽談推介區」舉行,歡迎各界人士蒞臨參與。詳情敬請留意第十三屆MIF網頁www.mif.com.mo或致電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屬下之中小企服務中心查詢,查詢熱線:28 728212。


交通事務局與澳門發展及質量研究所簽訂“智能交通領域合作協議書”

交通事務局與澳門發展及質量研究所今(16日)簽訂了“智能交通領域合作協議書”,雙方將組織一支研究團隊,以保證協議書中各項計劃的執行達到科研及實用雙結合之目的。交通事務局相信透過與科研單位合作,有助優化自身條件,為提供一個既能與國際接軌、又能配合本澳發展需要的交通系統打下堅實基礎。 協議書簽署儀式今日下午三時半於交通事務局多功能室舉行,由交通事務局局長汪雲和澳門發展及質量研究所董事會主席譚立武分別代表雙方簽署。 交通事務局局長汪雲致詞時表示,為進一步強化自身的技術力量,當局與澳門發展及質量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就高新交通系統提供意見及技術支援,展開包括智能交通系統(ITS)在內研究計劃,對涉及規模、信息收集與發佈、硬件設置、環境評價、風險分析及成本效益等進行研究及探討。另外,為交通控制中心的技術規模進行研究,並計劃利用先進技術(GPS及RFID等)優化交通數據分析工作,當中包括建立浮動車系統。 汪雲又表示,相信透過與科研單位的合作,有助優化自身條件,為提供一個既能與國際接軌、又能配合澳門發展所需的交通系統打下堅實基礎。 澳門發展及質量研究所董事會主席譚立武致詞時表示,隨著協議的簽訂,雙方將成立研究團隊,並在有需要時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參與,為智能交通系统的技術及規劃進行系统性的研究,初步先進行交通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工作,逐步引進高新技術及意念,優化交通設備及系統,以建立一個具擴展性的技術平台。 出席儀式嘉賓包括有交通事務局副局長鄭岳威、交通設備處處長賴健豪;澳門大學代校長馬許願教授、本澳學術機構,以及交通運輸業團體的代表。


火警演習山頂醫院附近多個車位臨時封閉

配合山頂醫院進行火警演習,若憲斜巷靠近山頂醫院大堂附近多個咪錶泊位明(17日)起一連兩日封閉,禁止車輛停泊。交通事務局提醒駕駛者留意有關交通改動。 為加強人員對火警緊急事件應變的意識和處理能力,山頂醫院將於本月18日(星期六)進行火警疏散演習。配合上述演習,本月17日下午4時30分開始,位於若憲斜巷即山頂醫院大堂左側及對開花棚處數十個咪錶泊位將臨時封閉,直至翌日下午1時。隨後上述咪錶泊位將回復原來的運作。 交通事務局呼籲駕駛者留意及遵守路上設置的臨時交通標誌,並服從交通警員指揮。


仁伯爵綜合醫院周六舉行火警疏散演習

仁伯爵綜合醫院為加強員工對火警及緊急疏散的處理能力,在萬一發生緊急事故時,讓病人和員工能有序及安全地撤離危險現場,到達指定的安全地方,訂於10月18日(星期六)上午11時至中午1時,進行代號“火星行動”的模擬病房火警緊急疏散演習。 是次演習將測試緊急疏散計劃中各方面的效率,包括指揮及控制、內外的協調與合作等。演習將不影響醫院各部門的運作,過程不涉及病人參與,崗位及角色均由工作人員擔任及扮演。演習當日於上述時段,醫院正門位置因需停泊消防車,故交通需要改道。訪客或員工有需要時,可使用急診候診室樓梯或產科急診樓梯(電梯)進出醫院兩座住院大樓。醫院一切運作將如常進行,探病期間正門將恢復開放,敬請各位市民留意。


衛生局有關領葬事宜啟事

梁鴻飛,男性,六十四歲,於今年十月十三日去世,院方盼死者家屬速往仁伯爵綜合醫院入院科辦理領葬事宜。若啟事張貼後七天內仍無人前往辦理有關事宜,則視作無人認領的屍體處理。


衛生局2008年第二次全澳家居蚊蟲孳生源調查結果

衛生局於9月10日至9月30日進行了今年第二次全澳家居蚊蟲孳生源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反映本澳家居蚊蟲孳生的三大指數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為評估家居蚊孳生源的數量和孳生情況,預測本澳登革熱發生流行的可能性,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九月十日至九月三十日期間進行了今年第二次全澳家居蚊蟲孳生源調查。該調查繼續得到統計暨普查局的支持,隨機挑選本澳部分住戶作調查。本調查同以往的調查一樣,主要是測定反映登革熱發生流行可能性的三個指數:布氏指數,房屋指數以及容器指數。在調查同時,衛生局工作人員也幫助各住戶識別家居蚊蟲孳生源,予以清除,以預防家居登革熱的感染。 布氏指數表示有登革熱病媒的幼蟲或蛹的容器數和受檢查的住戶數之比乘100,指數越高表示發生登革熱流行的機會越高。本次調查發現該指數全澳平均值為3.7,塔石區最高(6.4),其次為筷子基區(5.8)(表一)。房屋指數表示在100個住戶中有多少個住戶存在含登革熱病媒幼蟲或蛹的容器,本次調查發現全澳平均房屋指數為2.2%,其中以風順堂區最高(3.7%),其次為筷子基區(3.3%)。容器指數表示每一百個積水容器中有多少個存在登革熱病媒幼蟲或蛹,全澳平均容器指數為2.6%,以筷子基區最高(7.1%),其次為風順堂區(4.3%)。本次調查發現反映本澳家居蚊蟲孳生的三大指數較今年6月和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高於2005年與2006年同期。在家居孳生源的容器種類方面,調查結果發現花瓶仍是家居最常見的白紋伊蚊孳生源,占發現的所有有孑孓容器的86.4%,其次是儲水容器和花盆底。 目前仍是本澳登革熱傳播的高危季節,如果巿民放鬆預防工作,不注意清理家居內外的孳生源,一旦有登革熱傳入,登革熱便可能在本澳爆發。因此,衛生局在此呼籲巿民,一定不要放鬆對家居內外孳生源的清理工作,特別是花瓶、花盆底和儲水容器的積水,應至少每周清理及刷洗一次。外出旅遊時注意保護自己不被蚊蟲叮咬,如外遊回澳後有發熱、皮疹等症狀,應及時就診並採取防蚊措施,以免延誤病情及造成疾病傳播。 消除伊蚊孳生源的十項建議 伊蚊喜歡在小型、清潔、靜止和避光的積水中孳生,為防止伊蚊的孳生,巿民應注意下列十個事項 1. 不要將垃圾,比如瓶、罐、飯盒、膠杯、膠袋或任何可能積水的物件丟到空置地盤、廢屋或大廈的天井、平台、後巷等地方;
2. 清除家居周圍任何可能導致積水孳生蚊蟲的容器,不能清除的應將其倒置或穿孔,或將其移入室內,避免積水;
3. 花瓶應每周刷洗、換水一次;避免使用花盆底盤,若要使用,應避免積水;舊式雪柜底盤亦應每周倒水、刷洗一次;避免冷氣機底盤積水。
4. 應避免在露天地方擺放廢輪胎或把廢輪胎用作防撞裝置等用途,如必須使用,應將其刺出大洞,以免積水;
5. 大廈天台的貯水池應蓋好,並定期洗刷;水井應加蓋密封;應避免在水桶、水缸內貯水,如必須貯水,應將其用蓋蓋好,並每周刷洗、換水一次;
6. 應用水泥、泥沙、碎石、海綿或其它物料填平積水的坑、洼、潭以及竹筒、樹洞、石穴、墳場內固定的花瓶等;
7. 所有排水管應連接往公共排水網絡;注意定期清理和保持排水管、溝、渠的通暢;
8. 修復消防喉及其他排水管道的漏水;
9. 不能清理而可以養殖魚類的池、塘、井等應養殖魚類(大肚魚,孔雀魚或蓋斑鬥魚效果較佳)或其它可吞食蚊幼蟲的生物;
10. 種植蓮花等水生植物的池、盆等不能用上述方法處理而可能孳生伊蚊的積水,應定期施放殺幼蟲劑(詳情可向各衛生中心社區衛生工作組查詢)。


《樓宇管理仲裁中心規章》諮詢期將於本月廿四日結束

近年來,本澳樓宇管理糾紛個案時有所聞,小業主和管理公司常為管理權爆發爭拗,導致管理責任和權益問題混淆不清,最終的受害者當然是大廈的小業主。以往由於欠缺完善的仲裁機制,導致問題一拖再拖難以解決。為有效解決樓宇管理糾紛等問題,避免費時移交司法裁決,政府擬設立《樓宇管理仲裁中心》,並於九月十日起推出《樓宇管理仲裁中心規章》諮詢文本,作為期45日公開諮詢。諮詢期將至本月廿四日結束,希望社會各界於期限結束前就諮詢文本踴躍發表意見及建議,讓《樓宇管理仲裁中心》之成立更能妥善、及時解決樓宇管理糾紛,保護各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樓宇管理仲裁中心規章》諮詢文本內容主要包括有樓宇管理仲裁範圍、樓宇管理仲裁中心的設置、樓宇管理仲裁程序、樓宇管理仲裁裁決的效力、仲裁的費用及委託事項等主要内容。如有意了解諮詢文本之詳細內容,市民可徑向房屋局(地址:青洲沙梨頭北巷102號)索取或瀏覽房屋局網頁(http://www.ihm.gov.mo)下載。


發現一例輸入性登革熱個案 衛生局呼籲居民注意預防

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於10月15日晚接獲1例輸入性登革熱報告,呼籲居民採取預防措施。 病者為一名青年男性,菲律賓藉勞工,居於友誼巷澳門國際中心第二幢。病者於10月3日至8日期間與妻子返菲律賓探親。回澳後於10月10日晚開始發熱,14日出疹,衛生局公共衛生化驗所化驗結果顯示病者登革熱抗體陽性。根據疫區旅遊史及出現症狀的時間,列為登革熱輸入性病例。此為本年第三例輸入性病例報告。 病者目前在鏡湖醫院留醫,已退熱,情況穩定。其妻子無出現類似登革熱的病徵。衛生局今日派人到病者居住的區域進行滅蚊。衛生局呼籲附近居民配合,一同採取滅蚊防蚊措施。 根據過往經驗,目前本澳正處於登革熱高危季節,為防止登革熱流行,衛生局呼籲全體市民採取下列措施: 立即清除居住或工作地點的積水,杜絕蚊蟲孳生;在蚊多的地方停留時使用驅蚊劑,防止被蚊叮咬。前往有登革熱流行的地區旅行時,宜穿長袖衫褲,在有空調或有防蚊裝置的地方住宿,外出時使用驅蚊劑,防止被蚊叮咬。如有發熱、出疹等疑似登革熱的症狀,應及時就醫。衛生局亦呼籲所有醫生留意疑似登革熱病人,如有懷疑,應及時作出申報和檢測。衛生局公共衛生化驗所已可為所有醫療機構提供登革熱免費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