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民署加強社區滅鼠工作 向食肆宣傳預防鼠患

為保持環境衛生及預防鼠類傳播疾病,民政總署屬下滅鼠行動組在公共街道設置佈餌點近一萬七千個,定期佈餌滅鼠,並對轄下設施及鼠患黑點定期進行大範圍滅鼠工作。近期更加強離島區的滅鼠工作,同時向食肆進行宣傳,以提高業界對防治鼠患的意識。民署近期在離島區公共街道及轄下設施加強滅鼠工作,派員在中央公園深入查察,期間雖未發現明顯的鼠跡,但為預防鼠患已於園內草叢陰暗處投放滅鼠藥餌進行誘殺,並定期觀察鼠餌進食情況以判斷鼠患程度,同時於公園周邊街道增加永久佈餌盒,以加強監控鼠患。民署除派員每日清掃公園外,亦希望公園使用者配合減少製造垃圾,主動把垃圾及剩餘食物處理妥當,改善公園的衛生情況,令鼠類無法於園內覓食。同時呼籲市民切勿於公共地方餵飼貓狗及雀鳥,以免留下食物殘渣吸引鼠類覓食,構成鼠患。生活垃圾處理不當是鼠患形成的源頭,故保持環境衛生是預防鼠患最有效的做法,要防控工作取得成效,除於公共街道及民署設施進行化學防治外,私人地方如大廈、食肆等的防鼠、滅鼠工作也很重要。民署收到鼠患個案後,便會聯絡事主派員到場查察,即時提供防治鼠患的意見。而民署近期亦加強對食肆的宣傳工作,派員到氹仔城區的食肆派發防治鼠患的小冊子,介紹防治鼠患要點,以提高業界的意識。民署滅鼠行動組會恆常在全澳各區進行滅鼠工作,根據澳門不同區域的人口結構、環境衛生情況,把澳門半島、氹仔及路環分成二十個分區、三個分區及兩個分區,期間工作人員會多次對放餌點進行觀察,一旦發現鼠屍時即進行處理,並收集及紀錄滅鼠量、鼠患黑點等資料,以便分析和研究滅鼠成效。老鼠適應性強、繁殖力高,每個區域平均在五至六個月後便須重新進行佈餌滅鼠工作。此外,滅鼠組亦會在民署管轄的設施如街市、小販區及墳場定期進行大範圍佈餌滅鼠工作,並在公共街道垃圾站、溝渠及公廁等地方設立多個已上鎖的永久性佈餌點,對長期受鼠患滋擾的地方作針對性監控。工作人員會從觀察老鼠糞便、分泌油漬、牙齒痕和洞穴等掌握老鼠活動的蹤跡,並根據上述資料進行技術分析,在適當地點放置鼠餌,並在餌點附近貼上告示以作警示。鼠餌為第二代抗凝血型劑,會損害老鼠體內微絲血管及破壞凝血機能,導致其内出血死亡。由於毒餌內已加入嘔吐劑,故一般有嘔吐系統之人畜因誤服而中毒之機會亦會大大降低。


消委會公佈最新超市物價調查報告 調查祐漢及關閘14間超市物價

消費者委員會履行6月12日第4/95/M號法律第10條第2款b)之規定,於2月14日在花地瑪堂區的祐漢街市及關閘收集14間超市的物價,繼續進行2月份第3次“超市物價普查”工作。消委會將以上調查收集到的物價數據編制成“超級市場物價普查報告表”上載於消委會網站(www.consumer.gov.mo)、iPhone及Android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內的“澳門超市物價情報站”,以及消委會微信官方帳號內的“物價查詢”供消費者瀏覽及使用,該報告表亦同時擺放在消委會總辦事處、民政總署轄下的祐漢及營地街市、文化局屬下各公共圖書館及多個書局供消費者免費索取。消委會根據全澳七個堂區,因應各堂區超市數量的多寡,將超市調查工作劃分為八個區域進行,每月在全澳八個區域約一百間超市進行超市物價普查工作,此舉,除可更全面檢視本澳超市物價的差距,提供更多的物價數據供消費者參考外,消費者就可以因應居所、上班以至活動地點對不同地區的超市出售的數百種貨品進行格價。消費者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消委會熱線8988-9315。


旅遊學院與荷蘭高校合辦夏季國際交流課程

7月3至13日,旅遊學院將與荷蘭布列達科技應用大學合辦題為《旅遊目的地規劃與旅客體驗》的夏季國際交流課程,課程於荷蘭布列達舉行,歡迎本澳及世界各地全日制本科生報名參加。去年同一主題交流課程反應熱烈,獲參加者高度評價,課程透過重點理論剖析、管理經驗分享、主題樂園考察等,讓學員瞭解旅遊目的地管理的策略,以及如何將「過客」變成「擁躉」的關鍵要領。學院自1998年起每年舉辦國際交流課程,把世界各地的學生帶到澳門,與學院學生進行交流。自2009年開始,更突破地域界限,每年透過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高等院校合作,將此交流課程帶到澳門以外,讓本地學生有機會感受異地文化、擴闊國際視野,對他們將來從事旅遊業有莫大裨益。《旅遊目的地規劃與旅客體驗》課程現正公開接受報名,截止日期為4月15日,詳情可參閱課程網頁:www2.ift.edu.mo/2017summer-nl。查詢請致電+853 8598-1279或電郵至outbound@ift.edu.mo。旅遊學院於1995年正式成立,是澳門一所提供最多元化的旅遊服務業相關學士學位課程的高等院校,除開設學士學位課程外,每年為約兩萬名學員提供專業培訓。學院與全球101所院校和旅遊機構合作,並與500家旅遊服務先進企業保持緊密關係,這為學生實習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學院是全球首間獲得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教育素質認證”的教育機構。至今,學院共有8個學士學位課程獲得認證,認證的學士學位課程數量名列全球之冠。學院也曾獲得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的“旅遊功績勳章”,並兩次獲得亞太旅遊協會頒發的“教育及培訓金獎”。


最新一期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通訊》出版

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下稱個資辦)最新出版的第33期《通訊》,以資料再利用與安全銷毀資料為題,有專文簡介匿名化技術,同時邀請了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專家介紹較安全的資料銷毀方法。個資辦主任馮文莊在《通訊》的序言中,談到發展智慧城市時的私隱保護考慮。他表示,智慧城市的構建必然涉及大數據的運用,再加上物聯網、雲端技術的普及,使數據再運用帶出的私隱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他指出,隨著電子化的普及,資料搜集及儲存已見於各個行業,綜觀其他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在利用這些資料之前必須進行不可復原的匿名化及去識別化處理,並透過立法明確規定須遵守的一套原則及程序,以確保對涉及個人資料及隱私的保護,同時令資料再利用進一步發揮作用,為構建智慧城市提供重要的參考經驗。過去,資料負責實體實現了原有處理或後續處理個人資料的目的後,一般會在保存期限內銷毀資料,以減低資料外洩風險,惟資料復原技術漸趨成熟及普遍,學會保護資料,包括較徹底地刪除儲存媒介中的重要資料甚為重要,為此,今期《通訊》邀得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資訊系統及科技部工程師戴建業,為大眾介紹一些較穩妥的資料銷毀方法。與此同時,在社會對「開放數據」需要漸大的趨勢下,不少地方都開始探討資料再利用的可能性,而匿名化處理可能是目前保存資料利益和緩解風險的良策,為讓大眾初步認識匿名化的相關內容,今期《通訊》亦有專文簡介匿名化技術。其他內容還包括個資辦參與多個國際大型私隱會議;出版文獻及推出手機測試等工作。市民可於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南灣大馬路804號中華廣場13樓)、政府資訊中心、澳門文化廣場、星光書店、葡文書局、各大專院校圖書館、教區青年牧民中心及中華新青年協會免費索閱最新一期《通訊》;或透過個資辦網頁(www.gpdp.gov.mo)瀏覽。


澳基會為外地獎學金學生舉辦聯歡 場面熱鬧溫馨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新春伊始的時刻,澳門基金會於2月9日邀請了領取澳門基金會獎學金來澳就讀高校的外地學生,參加“2016/2017澳門基金會獎學金學生聯歡晚宴”,讓莘莘學子感受節日的溫暖,共渡歡樂時光。2016/2017學年領取澳門基金會獎學金的外地學生共有154位,分別來自內地、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東帝汶、巴基斯坦、蒙古、老撾、馬來西亞、孟加拉共11個家。聯歡晚宴有近百人參與,席間杯觥交錯,歡樂蔓延。“2016/2017澳門基金會獎學金學生聯歡晚宴”於2月9日晚上七時正假澳門萬豪軒酒家舉行。晚宴出席嘉賓有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博士及副主席鍾怡、澳門大學全球事務部內地事務主任汪淇、澳門科技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鄺應華、聖若瑟大學國際關係及區域合作辦公室主管施寶娜、澳門科技大學學生事務處處長黃嘉穎、澳門理工學院學生事務處處長李原、旅遊學院技術暨學術輔助部處長朱振榮、澳門大學老師張劍波、澳門城巿大學老師周春,澳門基金會獎學金處代處長李永芬及葡語學生獎學金事務代表巴愛蓮、中葡論壇幾內亞比紹派駐代表馬立文、中葡論壇佛得角派駐代表馬里奧 · 文森特、中葡論壇安哥拉派駐代表白敏龍。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博士致辭表示,獎學金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傳承不同文化,難得相聚澳門,相識結誼,是非常好的緣份。澳門作為一個多元開放的城市,他鼓勵本地學生出去了解世界,同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來到澳門,相互學習、交流和溝通。他希望繼續為來澳就讀的學生提供更佳的學習條件,更多的獎學金。最後,他寄語學生學習之餘,應把握難得的機會多認識澳門社會風土,廣交結友,不僅將自己培養成為自己國家的建設者,也成為澳門文化的使者。聯歡晚宴上,同學們精心排練了多個節目,有特色的傳統舞蹈,亦有流行的勁歌熱舞,現場氣氛熱烈,澳門基金會還安排連串的遊戲節目和大抽獎,同學都表現得十分踴躍和熱情高漲。有出席的同學表示,非常享受是次的晚宴,可以與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進行交流,增進彼此的友誼,感受不同文化的完美交織,更提議下次的活動可以穿戴傳統的服飾。澳門基金會自1985年成立,2001年與澳門發展及合作基金會合併,32年間,澳門基金會向二千多名學生發放獎學金,其中外地學生逾六百多名,2016年獲發獎學金的外地學生就有166人次,獎學金金額逾澳門幣一千三百萬元。


房屋局離島辦事處增設12項公屋接待服務

房屋局離島辦事處現已增設12項公共房屋的接待服務,以完善離島區的社區服務,增加互動平台,接收市民意見,為區內居民提供更便捷和優質的服務。位於氹仔湖畔大廈之房屋局離島辦事處自2015年3月投入服務以來,已逐步擴展服務至各項樓宇管理的技術支援、樓宇維修基金各項計劃申請、滲漏水求助問題的處理,房地產中介業務之查詢、申請及領取准照,以及接收與處理市民對房地產中介監察業務之投訴等。為了方便市民查詢有關公共房屋的事務,房屋局現已擴展離島辦事處的接待服務範疇,增加12項公共房屋的查詢及申請等服務項目,包括:經濟房屋申請(查詢排名及接收申請)、經濟房屋津貼(申請《經濟房屋津貼受益人申請退還經濟房屋津貼聲明書》)、經濟房屋預約買受人之合法繼承人申請繼承單位之合同地位、社會房屋申請(查詢排名及接收申請)、社會房屋租戶解除租賃合同、社會房屋租戶申請安裝冷氣、申請補發租單、社會房屋租戶申請居住社會房屋證明書、社會房屋租戶申請重發租賃合同複製本、社會房屋租賃變動之申請、社會房屋單位安裝申請,以及四厘利息補貼受益人申請轉移獨立單位證明書。目前,房屋局設有三個辦事處,分別位於青洲、氹仔及路環石排灣,以及設於北區政府綜合服務大樓之房屋事務櫃檯,未來,局方將不斷完善各辦事處的服務及工作質素,積極研究推出更多便民措施,為居民提供更完善及優質的服務。房屋局離島辦事處位於澳門氹仔湛江街66-68號湖畔大廈1樓D,辦公時間為週一至週四(9:00-13:00,14:30-17:45)、週五(9:00-13:00,14:30-17:30),公眾假期除外,欲了解有關內容,市民可致電28500370或瀏覽房屋局網頁(http://www.ihm.gov.mo)。


大學生參與工作坊提升職場競爭力與就業力

由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舉辦的“走在職前──職前輔導工作坊”已於日前圓滿結束,吸引了逾百名於內地、本澳、台灣地區及澳洲等地就讀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參加。活動旨在協助準大學畢業生瞭解現時公共部門和私人機構的就業形勢,及早做好充足的就業準備,提升其就業能力,從而順利踏入職場。高教辦日前舉辦了兩場“走在職前──職前輔導工作坊”,分別邀請了行政公職局、勞工事務局、澳門中華總商會青年委員會等代表於大學生中心詳細講解公共部門的招聘程序、私人機構的求職情況、注意事項和履歷撰寫技巧,以及進行模擬面試訓練。參加的學生均認同工作坊的成效,不但瞭解到公共部門和私人機構現時的招聘要求以及就業形勢,還藉著模擬面試訓練,讓其掌握職場面試的應對技巧,提升個人職場競爭能力與就業能力。


澳大微電子研究文章獲全球發行

澳門大學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兩篇研究文章獲國際權威書籍《實現物聯網—從集成電路到集成系統》收錄並發行全球。由國際出版社Springer出版,新加坡國立大學Massimo Alioto教授主編,《實現物聯網》為首部硬體導向的物聯網著作,早前於美國三藩市舉行的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ISSCC)上正式面世。澳大微電子兩篇研究文章分別為《實現物聯網》第十章“應用於物聯網節點電源管理電路設計”以及第十四章“應用於物聯網短程無線電電路技術”。書中每一章節結尾均展望了物聯網相關技術的未來發展。全書闡述的概念源於業界從事兩類物聯網節點系統操作時的見解。書中一半章節由業界供稿,另一半由學術界供稿。《實現物聯網》是首部全面探討應用於物聯網的集成電路和系統設計的著作,作者針對半導體產業現狀及前景,緊扣物聯網的發展趨勢,以嶄新的視野探討和分析,主要剖析電路及系統創新的挑戰與機遇。《實現物聯網》從設計角度定義物聯網,以及探討如何把應用上的限制轉化成集成電路的要求和設計指引。此外,該書也討論到物聯網產業最先進技術,如物聯網系統單晶片中的基本子系統。


文化局續推觀音開庫廟宇不作明火化寶措施

為加強澳門廟宇消防安全管理,文化局經檢討去年觀音開庫期間不作明火化寶措施成效後,決定有關措施將於今年繼續推行。文化局於上周拜訪澳門多間供奉觀音的廟宇,與管理者討論觀音開庫期間的相關安排,並於二月十三日(星期一)在觀音堂(普濟禪院)與消防局、治安警察局、民政總署和環保局代表舉行協調會議,落實本年觀音開庫期間的特別化寶安排。有關措施包括全澳供奉觀音的廟宇於二月二十一日晚上至二十二日晚上(農曆正月廿五日和廿六日)暫時停用化寶爐及不作明火化寶。觀音堂(普濟禪院)、蓮峯廟、媽閣廟、觀音仔廟、氹仔觀音岩、氹仔觀音堂、路環觀音廟和九澳觀音廟將會統一處理善信的紙張祭品。每年觀音開庫期間密集式的大量化寶除嚴重威脅廟宇消防安全,還會對周邊環境及市民健康造成影響。故此,文化局與多個政府部門及廟宇管理團體達成共識,於觀音開庫期間統一不作現場化寶。文化局建議善信減少攜帶香燭和祭品,以及遵從廟宇工作人員的指示。觀音開庫不作明火化寶是文化局早前公佈的廟宇消防安全措施之一,將連同“室內香火禁止過夜”及“夜間必須關閉電源總掣”兩項措施一併落實。文化局亦將於觀音開庫期間加派人手巡查各廟宇,檢視上述措施的執行情況,期望相關措舉有助進一步鞏固大眾的廟宇防火意識。


澳門金融業及建築業未來人才需求調研正有序開展

人才發展委員會下設規劃評估專責小組日前召開2017年度第一次小組會議,由小組召集人楊俊文博士主持。會議上,委員會秘書處匯報了《澳門建築業未來人才需求調研》及《澳門金融業未來人才需求調研》的工作進度、總結《五大行業緊缺人才目錄》的工作,以及討論了《澳門中長期人才培養計劃》五年行動方案。委員會秘書處匯報,現正開展澳門金融業及建築業未來人才需求調研的工作,已委託澳門高校團隊負責有關調研,並向相關行業代表單位發放問卷調查,預計將於今年內有結果。其中一個承辦調研的澳門城市大學代表列席介紹相關工作及具體的執行情況,是次調研將採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包括: 問卷調查、小組會議、訪談、行業經濟發展科學分析等,問卷發放對象主要為本澳六大建築業商會,並將擴大至本澳的建造業工會。承辦單位表示,研究團隊有業內資深人士參與,可協調業界,提高調研成效,目前業界反應積極。另外,會上亦討論了《澳門中長期人才培養計劃》五年行動方案之後續跟進,委員會預計可於下次大會時審議。委員會秘書處總結五大行業緊缺人才目錄的工作,指出為讓社會全面掌握澳門重點領域的人才需求情況,已於去年完成及發佈《五大經濟行業人才需求清單》及《重點領域緊缺人才目錄》。將從事緊缺崗位所需的條件歸類成多項指標,包括學歷及經驗、專業能力、月薪範疇、任職能力等,有助市民了解現時澳門重點行業的緊缺崗位,以及有關崗位所需之基本能力和薪酬情況。目錄實際上已構建五行業向上向横流動之資訊平台,訊息可作確立個人選擇培訓進修和職涯發展方向的參考,善用目錄資料亦有助制定人才政策。市民可透過委員會網站http://www.scdt.gov.mo/supplydemand.html瀏覽相關資訊。出席會議的規劃評估專責小組委員及列席嘉賓包括:楊俊文、梁勵、陳志峰、劉良、柳智毅、戴華浩、尹一橋、蘇朝暉、梁倩文及澳門城市大學代表鄺婉華、馬耀安及張婧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