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衛生局舉辦多項活動慶祝“世界捐血者日”

每年6月14日是"世界捐血者日",世界各地的政府和有關機構均會舉辦各類活動,以提高人們對安全血液和血液需求的認識,並藉此感謝自願無償的捐血者為病人捐出血液這一拯救生命的禮物。 今年世界捐血者日活動主題是"安全血液挽救母親生命",而婦女在分娩過程中和分娩後的嚴重出血是婦女死亡、患病和長期殘疾的主要原因。得到安全、充足的血液和血液成分,以及合理地為病人提供良好的輸血治療,仍是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值得指出的是,澳門婦女在分娩過程中和分娩後的嚴重出血情況非常罕見。 澳門近25年來一直保持充足和安全的血液供應給澳門各醫院所有有需要的病人使用,全賴市民以及學校、機構、團體及政府部門等相關負責人對澳門無償捐血的理解和支持。但血液是有期限的珍貴資源,而病人無時無刻都可能需要血液,因此,衛生局藉此國際紀念日,舉辦相關的宣傳和慶祝活動,再次提醒市民血液的持續需求和健康市民不斷參與捐血的重要性,並藉此再次感謝澳門的捐血者,以及推動澳門捐血活動不斷發展的機構、學校、團體、政府部門的領導和負責人為澳門醫療事業作出的重大貢獻。 今年,衛生局捐血中心一如往年繼續在5月31日至6月14日,在澳氹各街道的燈柱上懸掛宣傳旗幟,以表達對捐血者的謝意及提醒市民捐血的重要性;同時,凡於6月14日前往捐血中心捐血的捐血者,可獲贈特別設計的特色馬卡龍一盒,捐血中心並於當日設主題背景板,為捐血者拍照,並即場編印標有『世界捐血者日』式樣的照片供捐血者留念;此外,捐血中心亦會向30多個在過去一年曾協助舉辦捐血活動的機構致送上述禮品,以示感謝。由於血液的保存期有限,為使捐血者的血液能更有效地為病人所用,捐血中心於6月14日只接受首100位市民參與捐血,避免大量捐血者同一日內參與捐血造成浪費,而超過上述名額的捐血者可以登記成為骨髓/血幹細胞捐贈者,同樣可以獲贈特色馬卡龍及即影即有拍照服務,歡迎市民參與。


噴射客船意外有70名傷者 1人留院其餘已出院

衛生局表示,今日(6月13日)上午10時接獲一艘噴射客船懷疑撞到外港航道南堤的通知,共70人受傷,分別為46男24女,當中9人是男船員,年齡由17歲到69歲;傷者中有3名澳門居民、60名香港居民(包括9名船員)、另外有4名南韓籍、1名日本籍及2名泰國籍人士。所有傷者均送往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部就診,傷者送院時仍然清醒。據診斷結果顯示,除1名68歲男性香港居民因頸椎骨折須進行手術,其餘傷者均為輕傷,主要為撞傷、擦傷,經診治後已出院。 因應澳門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仁伯爵綜合醫院早已制定緊急災難應變措施,並根據事件的嚴重程度分成4個級別,相應地制定不同級別的應對方案,包括召集足夠的醫護人員往急診部接收傷者,為傷者進行傷勢評估、識別身份和診治;通知醫院各部門主管須隨時候命協助處理,在必要時提供協助等。此外,仁爵綜合醫院平常亦會和其他政府部門合作進行災難演習,確保流程暢順。故此,在是次噴射客船意外發生後,仁伯爵綜合醫院即時啟動緊急災難應變措施,各部門均能各司其職、相互配合,並於短時間內為大量的傷者提供適切治療,這凸顯應變措施行之有效,仁爵綜合醫院的醫療隊伍訓練有素。


人才培養計劃專責小組積極推進工作

人才培養計劃專責小組下設的專才激勵計劃分組和應用人才促進計劃分組日前於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召開會議,與會委員就考取國際認證、高階專業培訓、職業培訓課程等方面交換意見。 研究構建機制鼓勵居民考國際認證
專才激勵計劃分組會議由小組組長尹一橋主持。尹一橋表示,專才激勵計劃分組主要負責研究和制定政策或措施,鼓勵和支持各專業領域中具有良好基礎或工作成績的專業人才實現進修、深造或歷練,從而進一步提升其專業能力,為社會發展作出更多貢獻,期望各委員踴躍提出意見。 與會委員表示,隨著本澳經濟不斷發展,不少行業對專業人才需求殷切,建議政府構建機制,支持本澳居民考取各項國際認證或接受高階專業培訓,除有助紓緩專業人才的人資緊缺問題,又可鼓勵澳門居民持續進修,向上流動,從而促進澳門可持續發展。此外,與會委員強調業界在推動專才激勵計劃過程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專才激勵計劃分組將加強與業界的溝通和交流,尤其在專業認證制度、培訓場所、帶教人員等方面。小組計劃稍後開展資料收集工作,以便清晰了解和掌握各行業的專業人才需求情況。 蒐集和梳理職業培訓課程資料
應用人才促進計劃分組會議由小組組長黃志雄主持。黃志雄表示,應用人才促進計劃旨在對澳門發展急切需要的各類應用性人才,尤其是經濟適度多元所需的產業人才和技能人才加大培養和培訓力度,因此,小組首階段需了解目前本澳各類範疇的職業培訓情況。 會上,與會委員分別簡介了政府部門、社團、機構在職業培訓方面的情況。不少委員認為現時本澳開設的一些職業培訓課程未能跟上社會發展步伐,削減居民修讀有關課程的動力。委員建議政府與相關行業和協會合作,加大力度推動緊貼澳門經濟發展的職業培訓課程,同時,政府亦應牽頭推動各類工種的專業認證。為此,小組稍後將向相關政府部門、社團、機構收集運作中的職業培訓課程資料,並將其進行梳理,以便更全面掌握本澳各類範疇的職業培訓情況。 出席上述會議的委員包括尹一橋、黃竹君、戴華浩、葉兆佳、盧德華、黃志雄、楊俊文、吳在權、梁慶球、馬志毅、戴黃桂玲、蘇朝暉。


特區政府將發放“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

為解決部分殘疾人士申領殘疾金的問題,進一步保障他們的生活,特區政府將推出"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今(13)日表示,通過合法、合理、合情的可行方案,讓殘疾人士獲得應有的保障。 張裕下午在相關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對於有智障人士家長反映為子女申領殘疾金的問題,行政長官十分關注,並指示作出跟進。經過社會工作局和社會保障基金研究後,計劃檢討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及社會援助制度的相關法律,使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士,能與所有參與社會保障制度的居民一樣,在同一條件下獲得申領殘疾金的權利;又或透過完善社會援助制度、殘疾津貼制度等,獲得更大的生活保障。 他指出,藉著檢討法律以創設更好的殘疾保障方式,需要一定時間,因此政府將先行透過臨時性補助措施,向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士發放"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 張裕強調,特區政府有序構建社會保障長效機制,逐步通過短、中、長期政策和措施,以多點支撐的方式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支援。 "臨時性殘疾補助津貼"的金額每月為澳門幣3,180元,由2014年7月21日開始接受申請。社工局將在6月30日公佈辦理津貼的細則和安排。


展翅尋夢想 發放正能量 教青局舉辦“澳門師生暑期對外活動啟動禮”

為配合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持續提升本澳非高等教育的素質,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施政方向,教育暨青年局每年均於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及學生參與各項多元化的對外交流活動,讓師生們走出澳門,擴闊視野,藉此提升本澳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潛能發展。 "澳門師生暑期對外活動啟動禮"於6月13日下午在中葡職業技術學校體育館舉行。教育暨青年局局長梁勵、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文化教育部部長劉曉航、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後勤部部長李輝忠大校、社會文化司辦公室惠程勇顧問、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老柏生、教育暨青年局副局長郭小麗、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委員、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教學人員專業委員會委員、合作機構代表、各校校長及各代表團約1,000多名師生出席了有關活動。 師生代表從總團長梁勵手中接過澳門特區區旗,寓意全體師生準備就緒,將代表澳門特區前往不同地方進行交流學習,並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未來社會發展。老柏生在致辭中勉勵各代表團的師生們透過參與不同性質的活動,吸取更多人生經驗,増廣見聞,加強自身的競爭力,建立更廣闊的人際網絡。現場播放了學生過往參賽和交流活動的片段,並請教師及學生代表上台分享去年活動的花絮及經歷和今年準備出發前的心情及展望;教業中學及聖家小學歌詠團表演了精彩的節目;中葡職業技術學校派出義工協助各項工作,使活動得以順利進行。 教青局於本年暑假期間分別與多個單位合作,其中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澳門大學科技學院、澳門科學館股份有限公司、澳門婦女聯合總會、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鮑思高青年服務網絡、澳門基督教青年會、澳門田徑總會、中國澳門手球總會、澳門曲棍球總會、中國澳門游泳總會、中國澳門籃球總會、澳門乒乓總會、澳門武術總會、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澳門科技創新教育學會、澳門電腦學會、澳門工程師學會、戲劇農莊、青年圓夢協會及新生代青年文化會等,將組織約1,600多名師生前往不同地方,參與體育、科普和學科比賽、語言學習、夏令營、交流活動及教師培訓等多元化的活動。 隨著澳門師生暑期對外活動的正式啟動,首個代表團將於6月18日啟程前往北京參與為期10天的澳門青少年國情研習班,屆時將有45名應屆高中畢業生參與,其後各個代表團亦將陸續出發。每位成員將懷著"展翅尋夢想發放正能量"的精神代表澳門到不同地方進行各項活動,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參加者交流學習,建立友誼,並向他們傳播澳門的文化特色。


民署推出中、葡、英三語食安講座及展館導賞 提升市民食安意識

民政總署食品安全中心藉多語言的宣傳推廣,提升市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目前已推出中、葡、英三語的食安講座及展館導賞,期望讓使用不同語言的市民都能加深對食品安全的認識。歡迎市民踴躍參與有關活動。 食安中心自成立後不斷優化不同語言的食安推廣,中、葡文是本澳的官方語言,故中心除提供中文食安講座及展館導賞外,亦緊貼推出葡語服務,近月更拓展英語方面的宣傳。目前中心已與本澳多間以中、葡、英語授課的學校合作,結合常規課程教導師生從生活細節入手,以降低食安風險,例如切勿購買及食用來歷不明的食品、注意食品的貯存環境及溫度、徹底煮熟食物、時刻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等。同時帶領師生參觀食安展室,增進其對食品由農場到餐桌環環相扣的過程了解及當中的食安常識,從而推動食安知識的普及。 現時,中心提供八個不同主題的講座,如"禽流感與食品安全"、"認識肉類你要知"等,亦於每個講座內加插時令的食安常識,如正步入夏季氣溫炎熱,食物容易因貯存不當而變壞,故會提醒市民在合適的溫度下貯存食品,以及在挑選與進食生冷食品時多加警惕,慎防病從口入。 此外,市民不妨趁暑假期間參觀食安展室,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各類食品安全風險,由自身做起,維護食品安全。目前民署設有三個食安展室,包括以科普教育為主的"食品資訊站"(位於祐漢小販大樓)、適合小朋友參與的"食得安村"(位於望廈山環境資訊中心)以及主要以業界為對象的"食肆設施及食安訊息展示室"(位於中華廣場)。 民署一直努力推動食品安全的宣教工作,為本澳學校、民間團體和業界等提供不同類型的食安講座及活動,未來會繼續擴展食安的推廣渠道,傳遞政府、業界和市民三方合作的重要性,歡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有關講座與展館資訊可瀏覽食品安全資訊網www.foodsafety.gov.mo,或可致電食安專線2833 8181查詢及預約。


沙特阿拉伯新增1例中東呼吸道綜合徵確診病例 衛生局呼籲前線醫務人員和市民警惕

根據沙特阿拉伯衛生部門最新通告,證實沙特阿拉伯新增1例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感染確診病例。衛生局呼籲前線醫務人員保持警惕,居民外遊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和食物衛生,避免接觸動物和到當地醫院或接觸當地患病的人士。 資料指出,患者為36歲男性,來自巴哈省(Al Baha),有慢性病史,目前病情穩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截至6月11日,全球錄得的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感染個案已增至697例,其中210例死亡。受影響的中東國家包括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約旦、阿聯酋、阿曼、科威特、也門、黎巴嫩和伊朗;而法國、德國、英國、突尼西亞、意大利、西班牙、埃及、馬來西亞、美國及荷蘭亦有病例報告,這些病例都和中東國家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中東呼吸綜合徵病毒感染早期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但病情會迅速惡化,並有很高的死亡率。免疫力較低的慢性病患者和老人較易感染,且症狀可能不典型。目前資料顯示,該病毒的來源和傳播途徑仍未被確定,病毒可能存在於出現較多病例的國家的動物如駱駝身上,病毒可通過人和人之間的密切接觸而傳染,並已有多起醫院中病人和病人之間以及病人和醫務人員之間傳播的案例。當對所有具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的患者進行護理時,應採取飛沫傳播預防措施;而對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極可能或確診病例施行護理時,更應採取接觸傳播預防和眼睛的保護;進行可能產生氣霧的操作時,則應採取空氣傳播預防措施。 衛生局表示,自首次收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通報起,已加強對不明原因肺炎和群集性呼吸道感染的監測,至今未見任何異常。 衛生局提醒前線醫務人員注意保持警惕,特別是對來自或曾前往中東旅行的人士,應及時通報可疑病例,並採取相應的感染控制措施;居民外遊,特別是前往中東地區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和食物衛生,避免到當地醫院或接觸當地患病的人士,及避免接觸動物特別是駱駝及到農場,避免飲食未經適當處理的飲料(如駱駝鮮奶)和食物。外遊回澳後,如有不適,應及早就醫,並向醫生詳述旅行史。有關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的詳細資料, 可查閱衛生局網站(中文http://www.ssm.gov.mo/portal/csr/ch/main.aspx,葡文http://www.ssm.gov.mo/Portal/csr/pt/main.aspx) 或致電衛生局熱線28700800查詢。


“文化藝術學習資助計劃”將接受申請

為培養優秀人才,文化局將向澳門有志於文化藝術事業,獲澳門以外地區高等院校錄取就讀文化藝術範疇學士或碩士學位課程,並於當地就讀的澳門永久性居民提供資助,藉以培育本地藝文人才,為澳門文化的持續發展注入更多動力,計劃將於六月十九日至七月二日正式接受申請。 "文化藝術學習資助計劃"的資助範疇包括文化遺產保護或研究、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影視、設計、動漫、藝術行政、文學、文化研究、藝術教育或其他文化藝術範疇學位課程。為配合澳門的未來文化、藝術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人才需求,文化局將根據年度施政方針,調整及確定各範疇的資助學額分配。文化遺產保護範疇為二零一四/二零一五年度的重點資助項目。 凡有意到外地修讀上述範疇並已獲錄取,以及未獲得澳門任何公共資源提供獎/助學金者,均可提交申請。成功獲文化局資助者,將按其修讀之學位及就讀地區作定額資助。文化局將根據申請者個人綜合條件、就讀學校及科目等資料作初步評估,並透過面試選出具推動澳門文化藝術發展潛力的人才共五十名。有關申請須知及報名方式,可瀏覽文化局網站www.icm.gov.mo,或於辦公時間內致電八三九九六六一四或八三九九六六一三。


文化局辦系列活動慶中國文化遺產日

今年六月十四日為第九個"中國文化遺產日",文化局將於文遺日期間,在本澳世遺景點、博物館和圖書館等舉辦一系列的精彩活動,包括專題展覽、講座、導賞活動及景點展館免費開放等,以提升公眾對澳門文化遺產的認識,展示澳門文化遺產內涵與魅力,貫徹今年中國文化遺產日主題:"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今年文遺日活動眾多,六月十四日至七月十三日在大三巴遺址廣場舉辦《文化遺產保護法》及澳門歷史城區介紹展覽,並在盧家大屋舉行《澳門十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讓居民更深入了解文遺法及珍貴的澳門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檔案館正舉辦展覽"颱風歲月──澳門檔案資料展",讓居民了解澳門颱風警報信號的演變及過往風災對本澳的影響,展期至十二月七日; "珂羅‧重現──湯姆遜與黃豪生的光影對接" 展覽即日起至八月三十一日在澳門博物館舉行,展示六、七十年代及現在的濕版攝影作品。 此外,鄭家大屋六月十四日舉行"大師對話:中國傳統建築內在之美" 活動,邀請來自海峽兩岸的建築專家香港大學建築系教授龍炳頤、潮州市建築設計院建築學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吳國智和華梵大學建築系專任教授徐裕健擔任嘉賓,同時設有《中國傳統建築內在之美》展覽,展期至七月十三日。此外,"台灣數位典藏計劃之回顧、現況與展望"專題講座將於六月二十一日上午十一時在何東圖書館三樓多功能廳舉行,檢視台灣數位博物館計劃自一九九八年開始至今十五年來的策略及發展,與計劃的重要成果及未來挑戰。 "環遊‧街巷"導賞活動將帶領參加者漫步澳門歷史城區之間,以大三巴牌坊、哪咤廟、哪咤文化展示館、舊城牆遺址、戀愛巷、永福圍及何族崇義堂為介紹路線,細訴各世遺建築的歷史故事;多個世遺景點及展館於六月十四至十五日免費開放,包括早上十時至下午五時開放東望洋燈塔;澳門博物館及典當業展示館亦於兩天供居民免費遊覽;大三巴遺址、鄭家大屋及盧家大屋設有奬問答遊戲,參加者有機會獲得精美紀念品一份,數量有限送完即止。中國文化遺產日多項活動均免費入場,查詢可瀏覽網頁www.icm.gov.mo/chd。


環保局持續對在澳門銷售的車用柴油進行監管

為保障空氣質素,控制車輛尾氣排放,環境保護局嚴格履行2006年1月23日公佈之第4/2006號行政命令之規定,持續監察在澳門銷售的車用柴油總含硫量。局方於2014年4月28日,在澳門、氹仔及路環的加油站以及九澳油庫,共抽取了二十個銷售的車用柴油樣本送專業化驗室化驗。化驗結果顯示該二十個樣本的總含硫量介於0.0014%至0.0016%之間,均低於第4/2006號行政命令規定的0.005%。 環境保護局將繼續對在澳門銷售的車用柴油進行監管,不定期抽樣化驗,從多方面有效保障澳門的空氣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