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第1季能源及服務綜合資料

2014年第1季總耗電量為894.22吉瓦時,按季下降11.1%﹔其中內地購電844.34吉瓦時,按季下降8.14%,佔總耗電量94.42%。因澳電的輔助蒸氣鍋爐測試完成,第1季天然氣進口回落至277,705立方米,按季減少22.58%。天然氣管線工程舖設到3月底,路氹城區已完成45%。第1季有6宗中壓電網停電事故,按季減少66.67%。 根據澳電的資料顯示,2014年第1季總耗電量按季下降11.1%至894.22吉瓦時,同期增0.67%;其中內地輸電為844.34吉瓦時,佔總耗電量94.42%,內地輸電按季減8.14%,按年增4.68%。本地電廠重油產電只有16.01吉瓦時,按季減68.79%,同比降68.59%﹔垃圾焚化產電33.87吉瓦時,按季減4.27%。第1季最高用電負荷為567.86兆瓦,按季減18.16%,按年減1.55%。 第1季整體電力平均成本價格按季下跌0.35%至每度電0.856元(澳門幣,下同),同期增0.47%;購入電量平均成本按季升1.31%至每度電0.848元;重油產電平均成本則升2.69%,為每度電1.3元。第1季售電收入隨售電下降按季減少10.16%至11.41億元,同期相約。 第1季的電力收費調整系數下調至0.44元。A組的調整系數繼續獲補貼,維持每度電0.36元,補貼後為每度電平均1.396元,按季升0.43%;其他B組、C組及D組調整系數維持每度電0.44元,售電價格按季均有所下調,分別減0.53%﹙每度電1.310元﹚、0.65%﹙每度電1.232元﹚及0.59%﹙每度電1.180元﹚。 至於第2季的調整系數,澳電預計第2季購入電量1,188.14吉瓦時及重油耗量5,063噸,按照電力專營合同所規定之公式計算,第2季的調整系數為每度電0.45元,按季多1仙。考慮到一般居民和中小企的經濟負擔,A組用戶繼續獲補貼,維持現時每度電0.36元的水平,其他組別則按實際計算作調整。 第1季澳電固定投資項目的總開支約4.554億元,其中約3.389億佔74.42%屬於電網建設和維護開支,僅次是客戶服務的投資747萬,約16.4%。 第1季中壓電網停電事故共6宗,按年減少53.58%,其中4宗屬供電設備故障和2宗屬外力破壞/不可抗力故障;電力中斷時間約0.27小時,受影響客戶共4,193戶。 懷疑欺詐用電懷疑個案第1季共錄得2,230宗,按年升42.04%,其中干擾電錶運作懷疑個案增至1,162宗,增幅達65%,擅自加大訂定功率懷疑個案的住宅用戶亦錄得787宗,增45.74%,而非住宅用戶則下降14.07%至281宗。目前尚待調查的懷疑欺詐用電個案還有804宗。在完成調查的個案中,被證實為擅自加大訂定功率的用戶共183宗,干擾電錶運作個案共272宗。已完成處理的欺詐用電個案涉及罰款總金額約51.93萬元,最高罰款個案金額為17.97萬元,個案平均罰款金額約7,315元。 澳電第1季接獲客戶投訴8宗,主要涉及噪音和環境污染、服務質素和電力供應等範疇,投訴個案經已完成處理。能源辦第1季共接獲14宗投訴、建議和查詢個案,其中1宗投訴仍在跟進,其餘個案經已完成處理並歸檔,範疇主要涉及電力供應和電力設施等問題。 天然氣方面,因去年12月份需增加天然氣以配合澳電的輔助蒸汽鍋爐投運測試,故2013年第4季共進口358,720立方米天然氣,而本年第1季進口回落至277,705立方米,按季減少22.58%,同比增411.02%。進口價格方面,第1季管道天然氣購入價格維持每立方米3.09人民幣,折合約每立方米4.06元。而城市分配管網4個用戶的第1季總銷售量為252,262立方米,按季升40.04%,較去年同期升2,439.64%。截至本年3月底,路氹城區的天然氣城市管網主管網舖設工程已完成45%。 第1季的燃料平均價格,本澳無鉛汽油平均巿場定價為每公升12.26元,按季升0.33元﹔同季新加坡汽油現貨巿場平均價格每升按季升0.17元。車用柴油平均巿場定價為每公升13.58元,較上季升0.06元;新加坡柴油現貨巿場平均價格每升按季跌0.11元。家用瓶裝石油氣第1季平均巿場定價為每公斤16.98元,按季升1.12元;同季新加坡現貨巿場平均價格按季每公斤跌0.72元。另本澳中央石油氣平均巿場定價為每立方米44.68元,按季升2.40元。新加坡為本澳鄰近地區的其中一個重要石油產品供應巿場,其現貨巿場價格走勢具參考價值,而上述價格變動分析僅供參考之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第1季累計共4次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包括3次向下及1次向上調整,結算後汽油零售價格合共下調每噸人民幣185元,及柴油零售價下調每噸人民幣175元,約折合調低97#汽油零售價格每升人民幣0.16元及0號柴油每升人民幣0.15元。 此外,參考鄰近地區,截至2014年5月20日,澳門、香港及廣東省部份成品油價格比較如下 (1)﹕ 請看附件!


綠色學校推多元環保活動 蒐集優秀環保教材

環境保護局自2010年推出"綠色學校伙伴"計劃,冀望透過計劃培養新一代擁有高質素的環境意識,並於日常生活中積極實踐一系列環保行為。計劃至今已獲53間校部加入成為綠色伙伴學校,而根據教育暨青年局教育統計資料顯示,全澳參與計劃之師生人數經已超過七成,顯示本澳的學校普遍支持及持續將環境教育課題融入至正規教育當中,讓學生們明白到保護環境的重要。 首推「環保廣播月」活動
為使學生在週會或小息廣播能認識國際環保節日、"源頭減廢"、"減塑"及"惜食"的環保小知識,環境保護局邀請了24所綠色伙伴學校,自4月起推出「環保廣播月」活動,期望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向全校學生灌輸有趣的環保生活常識,藉此推動學生明白到環保必須以身作則,並鼓勵親友一起參與環保行為。另外,不少學校亦組織師生在學年期間舉辦各種環保活動,部分學校更與社區合作,共推"減塑"措施,支持"減少使用塑膠袋"的環保理念。 持續辦多元環保教育活動
環境保護局每年持續為綠色伙伴學校提供各類型環保活動、綠色講座及環保知識巡迴展板。總結本學年之工作,環境保護局邀請超過25所綠色伙伴學校師生參與環保節日活動,並到訪13所中、小學及幼稚園,舉辦了37場綠色講座,為超過7000人次學生分享"空氣污染與控制防治"、"源頭減廢"、"減塑"及"惜食"為主題的內容,同時亦向15所學校展出35場環保知識巡迴展板,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同樣能閱讀更多環保教材,持續提升個人的環境意識。 蒐集優秀的本澳環保教材
環境保護局除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環保教育活動的同時,亦積極收集更多具本澳特色的優秀環保教材,在本年2月經已推出第四屆《環保教案設計獎勵計劃》,並將於6月6日截止交件。得獎作品除上載至"綠色學校"專題網頁(http://www.dspa.gov.mo/greenschool/index.aspx)外,早前更將歷屆冠、亞及季軍之得獎作品輯錄成第一至三屆《環保教案設計獎勵計劃》冠、亞及季軍得獎作品專輯,並送至全澳學校,以供教師能於課堂上作參考及應用。 未來,環境保護局期望能邀請更多的學校參與"綠色學校伙伴"計劃,持續推動本澳的環境教育工作,並深化與綠色伙伴學校的合作,推出更多不同類型的環保教育活動,讓環保繼續紮根校園。


配合氹仔松樹尾社區中心建造工程須遷移管線氹仔律政司街周五起封閉交通

為配合去年動工的氹仔松樹尾社區中心的建造工程,有需要對律政司街進行渠道改造工程,遷移地下的清水渠、污水渠、自來水管及電訊管線,以騰出空間建造地下公共停車場。繼早前完成第一階段的渠道改建工程後,本月23日(周五)將接續開展第二階段工程,屆時律政司街近地堡街之路段將實施封閉交通,工期約30天,駕駛者須遵守現場臨時交通指示。 氹仔松樹尾社區中心樓高3層,設4層地庫公共停車場。地面層將設置3個中小型巴士停泊站和假日跳蚤市場;1樓及2樓計劃用作社區設施,設計為開放式空間,以備未來使用單位按其需要靈活運用;並預留室外空間作花圃綠化之用;天台將設置籃球場、綠化區。中心建成後將可望紓緩區內停車位緊張問題,亦可提供文康活動空間。氹仔松樹尾社區中心建造工程於去年12月動工,總工期約22個月,爭取最快明年第4季竣工。 律政司街渠道改建工程進行期間,律政司街近地堡街的路段將實施封閉交通,並會以水馬分隔地盤和行人道,保障鄰近學校師生及途人安全。


二零一四年四月消費物價指數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129.94)按年上升6.36%,升幅主要由住屋租金及外出用膳收費調升,以及復活節假期的旅行團收費上升帶動。 與去年4月比較,升幅最明顯的大類為住屋及燃料(+11.93%)、康樂及文化(+8.57%)和家居設備及用品(+7.06%),主要是租金上揚,以及旅行團和家居服務收費調升所致。今年4月甲類(130.53)及乙類(130.36)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分別上升6.66%及6.33%。 今年4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月上升0.88%。旅行團收費上調及煙草價格上升,令康樂及文化和煙酒的價格指數按月分別上升4.18%及1.57%;此外,食物及非酒精飲品的價格指數亦上升0.68%,主要是外出用膳收費、蔬菜及水果價格上升引致,而新鮮海產及豬肉價格回落抵銷了部分升幅。另一方面,通訊價格指數按月微跌0.01%。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指數按月分別上升0.80%及0.90%。 至今年4月為止的十二個月,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較前一期上升5.78%,住屋及燃料(+10.92%)和食物及非酒精飲品(+6.48%)指數升幅較大;通訊價格指數則下跌1.87%。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平均指數分別錄得6.36%及5.67%的升幅。 今年首四個月綜合消費物價平均指數按年上升6.18%,甲類及乙類消費物價平均指數按年分別上升6.74%及6.09%。 以2008/2009為基期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是反映物價變化對本澳整體人口的影響。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代表約50%住戶,每月平均開支在6,000至18,999澳門元之間;乙類消費物價指數代表約30%住戶,每月平均開支在19,000至34,999澳門元之間。


危機辦提醒居民出行前注意泰國最新局勢發展

鑒於近日泰國的安全形勢,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提醒在泰國曼谷的中國公民須加強安全防範,全文如下: " 5月20日,泰國軍方宣佈在全國范圍實施戒嚴,管控局勢,以防止兩派示威集會民眾發生衝突。目前,軍方已對曼谷市區主要道路、部分高速路口、各大電視台進行管控,市民生活基本正常。 中國駐泰國使館提醒擬來泰及在泰中國公民關注政局變化,強化安全意識,謹慎選擇出行路線,避免前往集會周邊地區,減少不必要外出。 如遇安全緊急情況,請撥打使領館領保專線電話:使館085-483-3327,孔敬總領館080-936-6070,宋卡總領館081-766-5560,清邁總領館081-882-3283。" 旅遊危機辦將密切留意事態發展,並提醒在泰國曼谷或擬赴當地的澳門居民密切注意當地安全局勢、避免前往遊行示威區域、保護自身安全和提高安全防範意識。 經向旅遊業界瞭解,現時有4 團約70 人在當地旅遊,未來1週估計約有5團共70人前往當地旅遊出發到泰國曼谷及清邁。 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目前接獲2宗查詢但並未收到任何求助個案。澳門居民如有需要可致電24小時旅遊熱線 (853) 2833 3000,或致電中國駐當地使領館尋求協助。


本澳首三個理學士課程獲《華盛頓協議》成員承認 澳大土木電機機電畢業生可考取多國工程師資格

澳門大學科技學院的三個理學士學位:土木工程課程、電機及電腦工程課程及機電工程課程於二○一二年通過香港工程師學會的學術評審後,今年正式獲《華盛頓協議》成員承認。自二○一一/二○一二學年起入讀上述課程的學生,畢業後將有資格在多個協議成員國或地區考取當地工程師的專業資格。此為本澳首批學位課程獲確認符合《華盛頓協議》標準,亦屬其境外學術評審的首例。 澳大今(20)日舉行"澳門大學科技學院工程學士學位課程獲《華盛頓協議》成員承認新聞發佈會"。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澳大校長趙偉教授、科技學院院長陳俊龍教授,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陳健碩工程師、澳門工程師學會會長譚立武教授等出席。 張裕表示,澳大科技學院三個工程學士學位課程獲《華盛頓協議》成員承認,證明澳大持續優化教學質素的努力已得到國際的肯定,同時體現澳大邁向世界一流大學這個目標的決心。 趙偉指出,是次獲得《華盛頓協議》成員承認的意義深遠,證明澳大的學術和教學水平已經達到國際標準,肯定了澳大精品本科教育和優秀師資團隊的教學理念。隨著新校園於下學年全面投入運作,澳大會繼續培養志向遠大、具廣闊視野的全方位優秀人才。 陳俊龍表示,澳大科技學院在二十五年間不停銳變,努力和世界標準接軌並致力配合澳大的發展方向,竭力提昇課程水平和爭取國際認同。這不單提升學生的市場競爭力,也為社會發展培育所需人才,使學院成為澳門科技及工程發展的教育中心。 澳大科技學院的三個理學士學位課程皆達到《華盛頓協議》的標準,是國際協議上的一個新突破。畢業生將可申請成為香港工程師學會的畢業生會員,參加學會的工程畢業生培訓計劃,從而考取正會員資格。與國際接軌的正會員資格達到國際專業工程師協議及亞太工程師的標準,並享有二十二個專業資格互認協議的權利。目前,本澳有兩間機構參與香港工程師學會工程畢業生培訓計劃。隨著澳大的課程通過學術評審,澳大科技學院將與香港工程師學會及澳門工程師學會緊密合作,相信將有約二十間機構加入培訓計劃,為澳門培訓出更多的工程精英。 《華盛頓協議》於一九八九年簽署,一直負責評審工程學位課程機構之間的國際協議。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國際最具影響力的學位互認協議,成員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愛爾蘭、澳洲、紐西蘭、中國香港、南非、日本、新加坡、台北、韓國、馬來西亞、土耳其、俄羅斯等十五個正式成員,以及孟加拉、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菲律賓六個預備成員。


高教辦鼓勵大學生寫作

由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主辦,澳門文藝評論家協會承辦的第十屆澳門高校學生寫作比賽今日(20日)舉行頒獎禮,向獲獎同學頒發獎狀和獎金。 本屆比賽除了繼續以"文學作品的人文解讀"為主題,讓參賽者從指定的二十部/篇作品中選取其一撰寫評論類文章外,還藉著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參賽者以此為主題,創作詩歌,謳歌澳門。比賽自去年11月下旬至今年2月28日接受投稿,收到來自本澳、內地、台灣地區的澳門學生總共207份參賽作品,其中評論類作品92份,詩歌類作品115份,參賽作品數目是歷屆之最。 評判已於日前完成評審,並分別選出評論類和詩歌類組別優秀得獎作品,其中獲得評論類組別冠軍、亞軍、季軍以及殿軍的同學依次是澳門科技大學陳炬君同學、澳門科技大學大學解理同學、澳門大學蔣美賢同學、澳門大學陳勝飈同學;而獲得詩歌類組別冠軍、亞軍、季軍以及殿軍的同學依次是澳門科技大學趙鑫同學、澳門大學洪龍威同學、澳門大學蔣辰迪同學、澳門科技大學王春陽同學。 擔任是次比賽的評審包括評論類組的評判有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黃坤堯、澳門日報副總編輯廖子馨、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黨聖元、台灣大學教授廖咸浩;詩歌類組的評判有澳門大學教授朱壽桐、澳門理工學院副教授莊文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教授傅天虹、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家新、台灣《創世紀》社長方明。


安徽省新增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根據內地衛生部門通告,昨晚至今天(5月20日)下午6時,安徽新增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為40歲男性,現住太湖縣,病情危重,已接受治療。 目前全國共確診44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至少156例死亡。2013年10月以來出現當地感染病例的地區包括: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湖南、上海、北京、安徽、吉林、山東、江西,而台灣、香港和馬來西亞則有輸入病例。 本澳由昨日下午5時至今日下午5時,衛生局收到1例需要進行甲型H7N9檢測的懷疑病例報告。至目前為止,所有甲型H7N9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雖然目前本澳未有任何人感染個案,但為了市民的健康得到最大保障,特區政府已啟動緊急應變機制,採取一系列防範措施。衛生局會持續和國家及鄰近地區的衛生部門、世界衛生組織保持密切聯繫,監測各地和本澳的疫情,並通過跨部門和公私營機構合作,為鄰近地區或本澳一旦出現禽流感疫情做好預防和準備工作。根據目前情況,衛生局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地會陸續出現更多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例,亦不排除本澳出現病例,衛生局已要求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密切留意,若有懷疑個案,應及時作出檢測或轉介;同時亦向全澳市民作出以下呼籲:
• 避免前往最近出現甲型H7N9禽流感疫情地區的街市、農場等有售賣或展示禽鳥的地方 ;
• 避免接觸禽鳥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如有接觸,應立即洗手;
• 切勿購買、攜帶未經檢疫的禽鳥;
• 切勿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禽鳥肉、內臟、血製品及蛋等;
• 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
• 如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應戴上口罩,儘快就醫,並向醫生詳述旅行史及動物接觸史。 有關甲型H7N9禽流感的詳細資料,可查閱衛生局網頁(www.ssm.gov.mo)或於辦公時間內致電衛生局傳染病查詢熱線28700800。


衛生局接獲兩間學校出現流感樣疾病群集性感染報告

衛生局今日(20日)接獲兩間學校出現流感樣疾病群集性感染報告,分別是位於松山晨運斜坡的啟智中心B班,及位於風順堂街的慈幼中學中三A班,共涉及11人,9男2女,年齡為3至16歲;患者分別自5月18日及5月17日起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狀,均已到醫療機構診治,無住院及無重症個案。衛生局已安排採集部分患者的呼吸道樣本送檢,有關學校已加強清潔消毒和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感染控制措施,及嚴格執行患病學生及員工不能上學的規定。 衛生局現正密切監測學校和社區內的流感流行情況,同時提醒巿民,為減少患上流感或其他上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應採取以下措施:
1. 確保自己及家人睡眠充足,飲食均衡以及勤做運動;
2. 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勤洗手;
3.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着口鼻,用紙巾包好痰涎及分泌物,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及儘快洗手;
4. 保持空氣流通及良好的環境衞生;
5. 凡有感冒病徵、需要照顧病人及進入醫院及診所的人士,都應戴上口罩;
6. 如有不適,應立即就診及留在家中休息。
有關詳情可查閱衛生局網頁(http://www.ssm.gov.mo/csr/)或致電熱線電話28700800。


衛生局接獲1宗腸病毒群集性感染報告

衛生局今日(5月20日)接獲1間托兒所出現腸病毒群集性感染的報告,位於青州大馬路的仁愛傳教托兒所B班,有5名幼童,年齡為2至3歲,1男4女,於5月13日開始出現手足口病徵狀。所有患童病情較輕,均已到醫療機構診治,無出現神經系統異常症狀或其他嚴重併發症的個案。衛生局現正採集樣本進行檢測,並已指導托兒所進行全面清潔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 腸病毒感染可由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EV 71型腸病毒等引起,世界各地全年均有,一般夏季高發,可引致多種疾病,比較輕微和常見的,包括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亦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等。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幼童身上,潛伏期為3至7日,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病者的排泄物傳染,亦可經飛沫、接觸受污染的物件等途徑傳染。孩子在托兒所、幼稚園等地方經常聚集一起,遊戲時會密切接觸,傳染性頗高的手足口病便容易爆發。發病初期有發燒、喉嚨痛,然後手掌面、腳及臀部出現小疱或不痛不癢的紅疹,口腔內會有小疱疹,繼而潰爛。7至10日內水疱與紅疹會漸漸消退,自然痊癒。腸病毒的傳染力始於發病之前幾天,在喉嚨與糞便中都存在病毒,而糞便可能延至數星期後仍帶有病毒。 衛生局正密切留意腸病毒疫情的發展,強調大部分腸病毒感染個案可自行痊癒,但少數病人可能出現致命的併發症。衛生局呼籲家長、學生和學校、托兒所、院舍工作人員採取下列措施,預防腸病毒感染: 個人:
- 洗手: 接觸眼、鼻、口前,以及飯前、如廁後及處理完嬰兒的尿片或其它污穢物後要洗手;
- 呼吸道禮儀: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住口鼻,並小心處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 減少接觸: 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空氣流通情況欠佳的公眾地方;
 增強抵抗力: 均衡飲食、足夠的水分、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和避免吸煙,以增強抵抗力;
- 及時就醫: 若有發燒及出現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的症狀,應儘快找醫生診治,特別是症狀嚴重時。 學校和院舍:
- 環境衛生: 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經常用1:100漂白水稀釋液清潔 桌椅、玩具和1米以下的牆身等兒童容易接觸的地方;
- 病人暫停上學入托: 留意員工和兒童患病情況,有發熱或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症狀的學童或員工應暫停上學或上班;
- 及時通報: 如兒童或員工有不尋常的集體患病情況,應立即通報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電話: 28533525,傳真: 28533524)及社會工作局或教育暨青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