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衛生局接獲1宗腸病毒群集性感染報告
衛生局今日(5月20日)接獲1間托兒所出現腸病毒群集性感染的報告,位於青州大馬路的仁愛傳教托兒所B班,有5名幼童,年齡為2至3歲,1男4女,於5月13日開始出現手足口病徵狀。所有患童病情較輕,均已到醫療機構診治,無出現神經系統異常症狀或其他嚴重併發症的個案。衛生局現正採集樣本進行檢測,並已指導托兒所進行全面清潔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 腸病毒感染可由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EV 71型腸病毒等引起,世界各地全年均有,一般夏季高發,可引致多種疾病,比較輕微和常見的,包括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峽炎,亦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肌炎、無菌性腦膜炎等。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幼童身上,潛伏期為3至7日,主要是通過直接接觸病者的排泄物傳染,亦可經飛沫、接觸受污染的物件等途徑傳染。孩子在托兒所、幼稚園等地方經常聚集一起,遊戲時會密切接觸,傳染性頗高的手足口病便容易爆發。發病初期有發燒、喉嚨痛,然後手掌面、腳及臀部出現小疱或不痛不癢的紅疹,口腔內會有小疱疹,繼而潰爛。7至10日內水疱與紅疹會漸漸消退,自然痊癒。腸病毒的傳染力始於發病之前幾天,在喉嚨與糞便中都存在病毒,而糞便可能延至數星期後仍帶有病毒。 衛生局正密切留意腸病毒疫情的發展,強調大部分腸病毒感染個案可自行痊癒,但少數病人可能出現致命的併發症。衛生局呼籲家長、學生和學校、托兒所、院舍工作人員採取下列措施,預防腸病毒感染: 個人:
- 洗手: 接觸眼、鼻、口前,以及飯前、如廁後及處理完嬰兒的尿片或其它污穢物後要洗手;
- 呼吸道禮儀: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掩住口鼻,並小心處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 減少接觸: 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空氣流通情況欠佳的公眾地方;
增強抵抗力: 均衡飲食、足夠的水分、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和避免吸煙,以增強抵抗力;
- 及時就醫: 若有發燒及出現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的症狀,應儘快找醫生診治,特別是症狀嚴重時。 學校和院舍:
- 環境衛生: 確保室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經常用1:100漂白水稀釋液清潔 桌椅、玩具和1米以下的牆身等兒童容易接觸的地方;
- 病人暫停上學入托: 留意員工和兒童患病情況,有發熱或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症狀的學童或員工應暫停上學或上班;
- 及時通報: 如兒童或員工有不尋常的集體患病情況,應立即通報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電話: 28533525,傳真: 28533524)及社會工作局或教育暨青年局。
…
沙特阿拉伯新增6例中東呼吸道綜合徵確診病例 衛生局呼籲前線醫務人員和市民警惕
根據沙特阿拉伯衛生部門5月20日的通告,證實沙特阿拉伯新增6例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感染確診病例,衛生局呼籲前線醫務人員保持警惕,居民外遊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和食物衛生,避免接觸動物和到當地醫院或接觸當地患病的人士。 資料指出,6例新增病例中,1例須接受深切治療,2例病情穩定,3例無明顯病徵。其中2例來自利雅德市(Riyadh),年齡分別為34歲及45歲,均為男性,無出現病徵,兩人發病前曾接觸確診病例;2例來自吉達市(Jeddah),為39歲及52歲的男性,39歲的男性於5月6日出現呼吸道病徵,5月16日入院治療, 18日經實驗室證實感染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另1人則無出現病徵;1例來自麥地那市(Madinah),為51歲男性,5月3日出現病徵, 13日入院,現須接受深切治療;1例來自塔伊夫市(Taif), 31歲男性,有心臟病史,5月11日出現徵狀, 16日入院治療。 至今,全球錄得的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感染個案已增至632例,其中191例死亡。受影響的中東國家包括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約旦、阿聯酋、阿曼、科威特、也門和黎巴嫩;而法國、德國、英國、突尼西亞、意大利、西班牙、埃及、馬來西亞、美國及荷蘭亦有病例報告,這些病例都和中東國家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中東呼吸綜合徵病毒感染早期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但病情會迅速惡化,並有很高的死亡率。免疫力較低的慢性病患者和老人較易感染,且症狀可能不典型。目前資料顯示,該病毒的來源和傳播途徑仍未被確定,病毒可能存在於出現較多病例的國家的動物如駱駝身上,病毒可通過人和人之間的密切接觸而傳染,並已有多起醫院中病人和病人之間以及病人和醫務人員之間傳播的案例。當對所有具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的患者進行護理時,應採取飛沫傳播預防措施;而對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極可能或確診病例施行護理時,更應採取接觸傳播預防和眼睛的保護;進行可能產生氣霧的操作時,則應採取空氣傳播預防措施。 衛生局表示,自首次收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通報起,已加強對不明原因肺炎和群集性呼吸道感染的監測,至今未見任何異常;提醒前線醫務人員注意保持警惕,特別是對來自或曾前往中東旅行的人士,應及時通報可疑病例,並採取相應的感染控制措施;居民外遊,特別是前往中東地區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和食物衛生,避免到當地醫院或接觸當地患病的人士,及避免接觸動物特別是駱駝及到農場,避免飲食未經適當處理的飲料(如駱駝鮮奶)和食物。外遊回澳後,如有不適,應及早就醫,並向醫生詳述旅行史。 有關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的詳細資料, 可查閱衛生局網站(中文http://www.ssm.gov.mo/portal/csr/ch/main.aspx,葡文http://www.ssm.gov.mo/Portal/csr/pt/main.aspx) 或致電衛生局熱線28700800查詢。
…
行政長官選舉管委會與總核算委員會商討點票工作

行政長官選舉管理委員會今(20)日舉行第9次會議,邀請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選舉和行政長官選舉的總核算委員會成員與會,就點票工作,尤其針對首次採用的電子點票方式交流意見,務求選委選舉和行政長官選舉能順利進行。 管委會主席宋敏莉會見傳媒時介紹,截至5月19日的統計資料,已遞交選委參選人報名表的總計有352人,目前已知教育界、體育界和勞工界將出現差額選舉。 另外,截至5月19日,已遞交投票人名單的法人總計544個,當中有75個法人提交了上限的22個投票人,而已遞交的投票人總計5,107人。宋敏莉表示,選委選舉參選人報名及法人選民登記投票人於今日傍晚6時結束,相關法人和投票人數量會繼續提高。 此外,管委會下午視察多個投票場地。宋敏莉指出,在之前選定的5個投票地點中,經綜合考慮,包括時間配合等因素後,預計會將原本綜藝館的選址改為新口岸的教業中學,因該校亦有適當條件作為投票地點。
…
漁業調查順利完成 助政府制定合適扶助措施

為充分掌握本澳漁業資料,海事及水務局委託澳門理工學院進行《澳門漁業發展調查》,在漁民團體積極支持和配合下,調查工作順利完成並已提交報告。調查結果提供了科學的參考數據,有助特區政府制定更切合實際情況的漁業政策。 科學收集漁業資料和漁民意見 2003年,特區政府曾對漁業進行調查,向漁民收集資料和意見,對制定協助漁業發展的政策發揮重要作用。去年特區政府委託澳門理工學院進行新一輪的《澳門漁業發展調查》,從而掌握本澳漁業的實際狀況和了解漁民對漁業發展的意見。調查期間成功訪問90艘澳門登記的漁船,約佔總數七成,調查範圍主要分為"漁民工作現況"、"漁民對行政當局漁業政策的看法"、"對本澳漁業未來發展的看法"以及"漁民個人資料"四部分,內容包括漁民資料、漁船類型、材料、補給情況、出海作業天數、漁獲出售途徑、漁獲滿意度、漁民對漁業發展和相關政策的意見等。調查報告稍後將會上載至海事及水務局網頁(http://www.marine.gov.mo)。 蝦艇及沿海水域作業居多 調查結果顯示,本澳漁船類型以蝦艇居多,佔65%,拖網漁船佔24%,其他為網艇和摻繒等;漁船材料方面66%為木質漁船,28%為"綱質,4%為"玻璃纖維。67%漁船多在本地附近水域及沿海地方作業,33%是遠洋深海作業;64%漁獲在中國內地出售,27%在本澳出售,7%在香港出售,2%在其他地方出售。此外,受訪漁船中最多聘用內地漁工8人,最少聘用1人,平均為5.9人;聘用6至8人的比例最多,佔58%。在有子女的受訪漁民當中,60%漁民的子女沒有從事捕漁業;74%受訪漁民不希望子女從事捕漁業。 漁獲減少成本上升普遍認為經營困難 受訪漁民有83%表示近五年漁獲不斷減少;86%受訪漁民認為現今經營漁業困難,普遍認為最大影響的首四項因素依次是"油價上升"、"內地漁船捕魚競爭"、"聘請工人困難"、"漁船設備成本上升"。對於本澳漁業在未來廿年的發展,有68%受訪漁民表示不樂觀,但其中"遠洋深海作業"漁船比"沿海作業"及"本地附近水域作業"漁船相對樂觀;78%受訪漁民表示暫時不打算轉業。 業界滿意漁業政策工作期望加強扶助發展 對於特區政府的漁業政策和工作,受訪漁民整體上表示滿意,認為趨向"頗完善" 的工作包括"休漁期時間安排"、"行政手續服務水準"、"漁船觀光業計劃"、"休漁期培訓計劃"以及"漁獲檢疫安排",而稍需改善的工作包括"泊岸及卸貨的輔助設施"、"經濟緊急援助政策"和"漁業基金貸款援助政策"。對於"漁業基金貸款援助政策","本地附近水域作業"及"沿海作業"之受訪漁船認為傾向完善,而"遠洋深海作業"受訪漁船則希望政府改善。受訪漁民認為最能幫助漁業發展的首三項建議措施依次為"提供購買或建造漁船補貼"、"提供緊急維修漁船補貼"以及"休漁期漁船停泊設備損耗補貼"。 培訓課程提升漁民競爭力 南海伏季休漁期間,勞工事務局、海事及水務局、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及漁民互助會合辦"漁民休漁期培訓計劃",令漁民善用休漁期,提升競爭力及掌握其他謀生技能。對於政府提供予漁民的培訓課程,受訪漁民認為最有幫助的首三項課程依次是"製冷工"、"電工"、"廚務助理",而其他依次為"木工及裝修工"、"中式點心工"、"普通話"、"中式侍應"、"酒店房務"、"中式廚藝工"、"托兒所保育員"、"養老護理員"、"社團助理員"以及"文職助理員"。 多項措施持續扶助漁業發展 澳門的漁業傳統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在澳門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為此特區政府多年來一直關注和積極扶助漁業發展,2002年設立漁業諮詢委員會,協助政府制訂及執行促進漁業發展、提高漁業生產力的政策;2007年設立"漁業發展及援助基金"基金,至今共有147宗成功申請個案,金額近澳門幣4,500萬元,有效發揮了扶助漁業發展的作用;2009年起推出"漁民休漁期培訓計劃",令漁民善用休漁期,提升競爭力及掌握其他謀生技能,為減輕漁民經濟壓力,今年的培訓津貼金額調升至澳門幣8,000元;2011年起海事及水務局贊助及支援澳門漁民互助會舉辦 "休漁漁家樂"海上暢遊活動,受到公眾熱烈歡迎,今年繼續支持有關活動。未來海事及水務局會繼續聽取漁業界的意見,亦會繼續研究各項有助漁業發展的可行性措施。
…
休漁漁家樂週六展開 推廣傳統漁業文化

為推廣和展示本澳傳統的漁業文化,由海事及水務局及旅遊局支持、澳門漁民互助會舉辦的"休漁漁家樂"海上暢遊活動之公眾航班將於本年5月24日至7月13日期間的週六、日舉辦,市民可登上漁船參觀各種設備,體驗傳統漁業文化,並可出海遊覽內港一帶景色。船票由5月22日起在海事博物館公開發售,票價為每張澳門幣30元,每人每次限購4張,售完即止。 第四度支持漁民辦海上暢遊 海事及水務局自2011年起支持澳門漁民互助會在南海伏季休漁期間舉辦"休漁漁家樂"活動,安排漁船供市民體驗漁業文化以及出海暢遊,欣賞海上風光。鑒於活動連續三年舉辦均獲得市民熱烈歡迎,今年海事及水務局繼續支持澳門漁民互助會在休漁期間舉辦"休漁漁家樂"活動,公眾航班將於本年5月24日至7月13日期間逢週六、日舉辦,每日共有4個航班出海,時間為上午9:30及11:30、下午2:30及4:30,總航班數為64班,每班船的乘客人數為26人,共提供1,664個名額。 每週船票逢週四、五發售 "休漁漁家樂"公眾航班船票由5月22日(週四)起在海事博物館公開發售,每週四、五會發售緊接的週六、日船票,發售時間為下午1:30至5:00,每人每次限購4張,售完即止,票價為每張澳門幣30元,兒童與成人同價。如有疑問,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853)28595481,或於活動當日致電(853)66955265查詢。 宣揚漁業傳統文化 "休漁漁家樂"的航程約為90分鐘,從青洲塘出發,經過內港、西灣大橋及嘉樂庇總督大橋到達觀音像對開海面後回程。船上有專人講解漁民生活及作業方式,宣揚本地漁民的傳統文化以及捕魚技術,讓市民親身感受澳門獨特的漁業文化和海上風光,促進本澳漁業的多元發展。
…
藝術節《百藝看館》周日特別加場

由文化局主辦第二十五屆澳門藝術節節目《百藝看館》早前部分場次因天雨關係取消,為與居民分享藝術樂趣,主辦單位特別安排本周日(五月二十五日)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五時三十分在祐漢公園再度舉行《百藝看館》,表演活動豐富多元,居民勿失良機。 為了讓藝術走進不同社區,《百藝看館》為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帶來新意迭出的藝術盛會:澳門葡人之家協會演出形體劇場、澳門街舞藝術文化促進會帶來街舞表演、澳門藝穗會將演出兩齣短劇《雞的故事》和《報紙與包子》、澳門樂隊Catalyser獻唱澳門原創音樂,以及澳門爵士樂推廣協會現場演奏爵士樂,精彩紛呈,活動免費入場,歡迎居民來臨觀賞。 《百藝看館》是澳門藝術節走進社區的重頭戲匯聚本地及海內外多個表演藝團與觀眾互動,歡笑無限,深受歡迎。該節目有效地讓藝術走進社區,延展居民藝術視野。更多第二十五屆澳門藝術節節目查詢,可瀏覽網頁www.icm.gov.mo/fam
…
演院戲校兩演出迎夏日

文化局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校五月精心為觀眾製作兩項戲劇演出,由該校戲劇課程學生擔綱上演。演出免費入場,歡迎市民前往觀看,以嬉笑怒罵的多個情感迎接夏日。 第一項演出將於五月二十三日(星期五)下午八時及二十四日(星期六)下午二時三十分,於高士德演藝學院禮堂表演兩場,每場均上演兩齣戲劇《玩火》及《濃情繫我心》。兩劇由該校戲劇老師楊彬執導、表演基礎課程二級學生擔綱演出,兩劇演出長約七十五分鐘。《玩火》是俄羅斯著名編劇家奧古斯特•斯特林堡的作品,講述畫家阿翏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妻子斯婷,夫妻到瑞典海邊小屋渡假,一個好朋友的到訪導致情感一發不可收拾。而《濃情繫我心》是羅拔•夏寧的作品,講述六個與眾不同的女人生活在美國南方小鎮裡,以友情與真誠彼此支持攙扶,各自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第二項演出將於五月三十日(星期五)及三十一日(星期六) 晚上八時,於同一地點高士德演藝學院禮堂上演《冥中行》,由該校戲劇老師趙堅堂執導,表演基礎課程一級學生擔綱,演出長約五十分鐘。《冥中行》是澳門著名編劇李宇樑一九八八年的作品,曾分別於香港及澳門的戲劇匯演中獲優異舞台視覺效果奬和優異演員奬。故事藉著不同年代的人物,在錯綜的時空下發生的事件,探討中國人離鄉别井的主題,反映出人如何面對生活及社會現狀的改變。 以上兩項演出均免費入場,門票即日起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戲劇學校二八七零一五八八預留門票 (每人最多兩張),先到先得,額滿即止,詳情請瀏覽澳門演藝學院網頁www.conservatory.com.mo。
…
消委會續進行5月份超市物價調查 調查範圍包括花王堂區內的十多間超市
消費者委員會履行6月12日第4/95/ M號法律第10條第2款b)之規定,於5月19日在花王堂區的林茂塘、沙梨頭及新橋三個地區內的十多間超市進行5月份的第5次"超市物價普查"工作。 以上調查工作的"超級市場物價普查報告表"已上載於消委會(www.consumer.gov.mo)網頁、iPhone及Android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內的"澳門超市物價情報站"供消費者瀏覽及使用,該報告表亦同時擺放在消委會總辦事處、民政總署轄下的祐漢及營地街市、文化局屬下各圖書館及多個書局供消費者免費索取,而本澳所有流動電話用戶都可以透過其使用的網絡"Wap"隨時隨地查閱消委會最新公佈的"超級市場物價普查報告表"。 消委會根據全澳六個堂區,再考慮超市數量的多寡,將超市調查工作劃分為八個區域進行,每月在全澳八個區域的近一百間超市先後及循環進行超市物價普查工作,此舉,除可更全面檢視本澳超市物價的差距,提供更多的物價數據供消費者參考外,消費者就可以因應居所、上班以至活動地點直接對不同地區的超市數百種貨品進行格價。 消費者如有任何查詢,可致電該會熱線8988-9315。
…
海事局聯同多單位訪漁民宣傳四防

南海休漁期已於5月16日開始,海事及水務局今日上午聯同海關、消防局、衛生局、民政總署以及漁民互助會代表登船探訪漁民,向錨泊在內港的漁船派發海上安全及清潔宣傳品,提高漁民的四防安全意識和警覺性。 提高漁民安全和衛生意識 本年度南海休漁期由5月16日中午12時開始,至8月1日中午12時結束,為期兩個半月,今年已是第16次實施南海休漁期。目前錨泊於內港的漁船約210艘,為了加強漁民的海上安全意識,避免漁船在錨泊期間發生火警意外及偷竊,防止垃圾污染海上環境,以及提醒漁民做好防風準備,今早海事及水務局聯同海關、消防局、衛生局、民政總署以及漁民互助會代表登船探訪內港一帶漁民,向漁民派發海上安全宣傳品,提高他們防火、防風、防盜及防污的意識,並呼籲漁民保持環境衛生,預防登革熱。 在探訪漁民期間,海事及水務局同時向漁民派發最新的《環澳門水域船舶安全航行指引圖》,讓漁民了解相關的通航安全資訊,以加強漁民應對海上突發事故的能力。此外,海事及水務局人員派員在漁船當眼處張貼救援通訊資料,包括海上防火及救援的緊急聯繫電話以及無線電頻道。 提早部署保障漁民安度休漁期 海事及水務局航道事務處處長唐煥陽表示,因應休漁期間有大量漁船到內港錨泊,海事及水務局早前已聯同有關單位做好部署工作,並按照應變計劃採取各項措施,維持內港一帶的海上秩序,加強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務求令錨泊在內港的漁船和漁民安度休漁期。 設防火分隔帶、救援船戒備 休漁期間,海事及水務局在內港錨泊區以浮標設置了防火分隔帶,將漁船適當地分隔,海關協助維持航道及錨泊區的秩序,確保防火分隔帶保持暢通無阻。一旦有漁船發生火警,除可阻止火勢蔓延外,其他漁船亦可由分隔帶有序地疏散。此外,海事及水務局救援船會在內港廿四小時戒備,一旦內港有漁船失火或入水等意外事故,救援船能夠迅速抵達救援。海事及水務局亦會加強巡邏並以揚聲器廣播,提醒漁民注意防風、防火、防盜和防污。一旦需要進行救援行動,消防局亦會根據實際情況配合救援工作。 籲漁船遵守安全規則防意外 海事及水務局呼籲漁船嚴格遵守相關之規定,例如每艘漁船必須配備足夠及合格之消防、救生設備及安排船員留守等,以預防及應付突發事故。為加強休漁期間的海上安全監管工作,海事及水務局及海關會加派船隻和人員強化休漁期間的海上巡查工作,確保海上交通秩序暢順及安全,並會加強監督乘搭水上的士人員必須穿著救生衣及避免超載,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消防局亦會加強檢查碼頭和岸邊的消防設施。 致力維護海上清潔 為了向漁民宣揚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及提高維護海上清潔的意識,在休漁期間,海事及水務局會進行的海上清潔及環保行動,其中包括定時派員到船上派發及回收垃圾袋,加派人員清理海上漂浮垃圾等工作,保持海上環境清潔。 基金持續扶助漁業發展 唐煥陽處長於探訪漁民期間亦向傳媒介紹了"漁業發展及援助基金"的申請及審批情況,由2007年基金成立至今共有147宗成功申請個案,金額近澳門幣4,500萬元,而借出款項正在陸續收回,至今償還金額超過澳門幣1,800萬元。
…
環保小先鋒獎狀頒發 鼓勵新一代愛護環保

第八屆「環保小先鋒」獎狀頒發典禮圓滿舉行,六間學校逾百名師生參加,學生在典禮內進行的問答比賽踴躍作答,顯示對環境保護知識有一定的概念。與會者認為此類活動在增加學校之間交流的同時,也豐富及加深了對環保知識的認識,有利推動環境保護。 「環保小先鋒」由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主辦,得到多個政府部門及教育團體的支持,包括教育暨青年局、環境保護局、民政總署、能源業發展辦公室、澳門中華教育會及天主教學校聯會。頒發典禮日前在得勝馬路何東中葡小學多功能禮堂舉行,六間獲頒發獎狀的學校逾百名師生參加了活動。 該中心副理事長莫苑梨表示,中心推行「環保小先鋒」八年以來,在師生和家長的投入和支持下,活動的成果日益彰顯。今年得到澳門健康城市委員會的贊助,「環保小先鋒」活動增加了以物易物和環保問答遊戲的環節,藉此將來自不同學校的環保小先鋒凝聚一起,共同實踐環保行動。她期待未來的「環保小先鋒」行動繼續得社會各界的支持,在群策群力下,把環保精神傳送開去,共同創造一個生生不息的宜居家園。 本屆「環保小先鋒」活動共有八間學校共477名學生參與,包括培道中學、氹仔中葡學校、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北區中葡小學、利瑪竇中學、聖德蘭學校、聖羅撒英文中學和明愛學校。出席的學生分成十組,參加了環保問答比賽,這些小先鋒果然對環保很熟悉,作答非常踴躍。經過兩輪的比賽後,結果由嘉諾撒聖心英文中學的同學勇奪桂冠,氹仔中葡學校獲亞軍,培道中學獲季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