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教青局舉辦“教學設計獎勵計劃”分享會暨頒獎典禮

教育暨青年局於5月17日在澳門旅遊塔會展娛樂中心舉行"2012/2013學年教學設計獎勵計劃"分享會暨頒獎典禮。
教學設計獎勵計劃是特區政府為促進非高等教育發展所實施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鼓勵學校和教師關注課程建設、研討教材使用、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及提升教學效能,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培養本澳教師團隊的精尖力量。"教學設計獎勵計劃"自1996年起實施以來,每一年都在本澳學校和教師的積極參與和不斷探索中取得遞進性的卓越成果。"2012/2013學年教學設計獎勵計劃"共有44所學校315名教師提交了188份作品,其中獲獎作品167份,獲獎教師共213名。從參與本次獎勵計劃的學校眾多、教學設計作品的多元化、教材處理藝術的創新,以及教學策略和方法使用的生本性等等方面,可以欣喜地看到教師專業發展水準的明顯提升,一批本澳教師的精尖力量正在成長。本次獎勵計劃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當日出席頒獎典禮的嘉賓包括教青局局長梁勵、副局長郭小麗及各部門主管,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澳門中國語文學會、澳門數學教育研究學會、澳門電腦學會等單位的評審導師,以及獲獎作品學校校長及教師。頒獎典禮同日設有獲獎作品分享會,邀請獲獎教師簡介獲獎作品及交流心得,與出席教師們分享教學經驗,探究教育教學新挑戰。
梁勵在頒獎典禮致辭時指出,特區政府將致力創設教師專業發展環境,完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和激勵機制,落實教師專業發展策略,建設教師專業發展平台,提供教師專業發展指導,建設和儲備適應本澳非高等教育發展需求的教師隊伍,從而有效提升本澳教育質量。政府已經或將要實施多項舉措有效實現澳門教育的持續發展,包括積極落實《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和相關配套工作,積極訂定教學人員的專業準則及專業發展活動時數審核準則,統籌加強骨幹教師、品德與公民科教師及學校領導、中高層管理人員儲備人才等各類培訓等等。自2014/2015學年開始,著力支持和幫助學校建立校本教研組,在總結本澳非高等教育教研經驗及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校本教研和學科教研的發展需求,加強學科教研,建設多層面多維度結構化的教研體系。"教學設計獎勵計劃"是教師專業發展舉措之一,是本澳教師專業成長的積極導向和專業發展的研討平台。
本次教學設計獎勵計劃的所有獲獎作品將上載教青局網頁http://www.dsej.gov.mo/cre/tplan,歡迎教師瀏覽,或親臨教青局轄下教育資源中心三樓教學媒體資料區借閱。


澳門藝術家推廣計劃 -“吳少英作品展”將揭幕

由澳門基金會主辦的澳門藝術家推廣計劃 -"吳少英作品展"將於2014年5月20日下午六時半假教科文中心揭幕,屆時將展出水墨藝術家吳少英女士的12件作品,同場並首發《吳少英作品集》。
吳少英,水墨藝術家,生於澳門,曾旅居臺灣,現以北京為生活與工作重心。其水墨錄影裝置作品曾入選第十屆V-art國際錄影藝術節 (義大利)。主要個展包括今日美術館(2007年,中國北京)、西雅圖藝術博物館(2007年,美國)、朱銘美術館(2005年,臺灣)、龍環葡韻住宅博物館(2004年,澳門)、臺北市立美術館(1996年,臺灣)等多地舉辦。她參與過的群展主要包括在威尼托影像藝術檔案館的"Flower of Chaos"影像展(2010年,義大利)、第六屆漢字文化節[漢字弄潮]當代藝術展(2009年,臺灣)、典雅錄影藝術節(2009年,希臘)等等。
吳少英的作品衝破了繪畫與紙張的界線,旨在於動態中探索水墨的概念。墨在畫布與水之間的流動創造出一種對稱。這種對稱源於她繪畫作品中強調的動感以及它們自然而然趨向山谷形象的演化。變幻的形狀與抽象的特質時而融合,時而驅離,描繪出一副副自然之景。
是次展覽以水墨為題,展期由5月21日至6月4日,展出時間: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7時,地點:新口岸宋玉生廣場,歡迎有興趣人士前往參觀欣賞。如有查詢,歡迎聯絡澳門基金會教科文中心,電話:28727066,電郵: unesco_info@fm.org.mo。


教青局“2013/2014學年信息、科技創新與機械人比賽頒獎禮”圓滿結束

為配合本澳學生成長需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科學素質,提高學界的科學知識水平,教育暨青年局於2013/2014學年共組織了4項學界科普比賽,參賽學校非常踴躍,共吸引了20間學校派出1556名學生參與。 由教青局主辦的"2013/2014學年信息、科技創新與機械人比賽頒獎禮"於5月17日假澳門科學館會議中心順利完成。教青局希望透過"第12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澳門區選拔賽"、"澳門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選拔活動2014"、"澳門青少年綜合機械人科普活動選拔大賽2014"及"澳門科學與工程大獎賽2013",甄選出優秀隊伍代表澳門申報"第29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及"第14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同時將組織學界代表隊參加共8項國際性、全國性及地區性賽事。 頒獎禮上,分別由獲"機械人創意比賽﹙中學組﹚"來自澳門坊眾學校的冠軍隊伍,以及獲"集體優秀作品(高中組)"來自慈幼中學的優異獎得主,為在場人士進行作品演示,簡介作品創作意念和優勝之處。 此外,為表揚和鼓勵2013年在各項科普外出比賽具優秀成績的澳門學界代表隊成員,本年繼續向7間學校共20位學生頒發了嘉許狀。 出席頒獎禮的嘉賓分別有教育暨青年局老柏生副局長、中華教育會陳虹理事長、非高等教育委員會黃潔貞委員、澳門科技創新教育學會劉冠華會長、澳門工程師學會胡祖杰理事長、澳門電腦學會尤勝當會長、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科普活動協調員黃志文博士、教育暨青年局龔志明代廳長、陳旭偉處長、培道中學李寶田校長、澳門坊眾學校江超育校長、陳家良副校長、培華中學阮宇華校長及培正中學陳敬濂教務主任等。


學校巷部分路段周一起臨時封閉交通

配合接駁街渠工程,位於西望洋主教山一帶的學校巷及周邊道路於本月10日(周一)起實施臨時交通管制措施,呼籲駕駛者留意。 其中,介乎竹室正街與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之間的一段學校巷由本月10日(周一)早上10時起臨時封閉交通;介乎山水園巷與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之間的一段學校巷則改為無出口道路;同時,禁止車輛經高可寧紳士街進入竹室正街,有關措施為期10日,期間,學校巷部分泊車位亦會暫停使用。 交通事務局提醒駕駛者留意有關交通改動,並應遵守路上所設置的臨時交通標誌及服從交通警員指揮。如欲了解詳情,可登入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或交通地理資訊網traffic.gis.gov.mo。


澳門會展業赴瑞士及西班牙進行交流考察

為推動澳門會展業的持續發展,並促進會展業與海外會展名城的交流及學習,會展業發展委員會主席譚伯源司長率領各委員及會展業界代表共32人,於本年5月3日至11日期間,前往瑞士日內瓦、西班牙馬德里及巴塞隆拿等著名會展城市,參觀包括的十個展覽會,以及考察當地的會展中心及相關設施。 於日內瓦,代表團除參觀了兩個著名展覽會:第28屆日內瓦書及印刷展及歐洲營養食品展,此外亦拜訪了日內瓦旅遊會展局,探討當地的會展政策及發展方向,瞭解當地會展業的設施及展覽活動的統籌模式。代表團續前赴西班牙,分別拜訪了馬德里展覽機構 (IFEMA - Trade Fair Institution of Madrid) 及 巴塞隆拿展覽中心(Fira Barcelona),探討雙方在展覽業上的合作發展空間。同時還參觀了包括國際能源及環境專業展覽、國際可持續建築方案展覽、國際婚紗時裝展、歐洲首飾及配件國際展覽等多個專業展覽會。 瑞士及西班牙均屬世界知名展覽強國,會展產業發展成熟,會展場地及會議展覽的管理和組織等方面均高度國際化,其發展規劃及經驗具寶貴的學習價值;因此,特區政府組織澳門會展業界前赴海外知名會展地區進行考察觀摩,借鑒其不同的發展會展產業政策和汲取其成功的辦展經驗,擴闊澳門會展業界視野,進一步促進本澳會展業界與其他地區之交流,對整體會展業的發展起著良好的提升作用。


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新泵房施工地段側天橋坡度段(無障礙系統)因施工需要封閉拆卸

因應「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新泵站建造工程」的施工需要及行人安全的考慮,位於污水處理廠旁邊的行人天橋坡度段(無障礙系統)於短期內進行封閉拆卸,對此為使用者引起之不便,建設發展辦公室表示抱歉並請市民體諒。有關工程竣工後,相關天橋段將重置。 考慮到施工環境及市民在使用天橋上的安全,是次工程需拆卸的坡度段位於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新泵房一側,估計拆卸後對傷殘人士造成使用天橋之不便,但天橋在拆卸坡度段後仍具備使用條件,市民可以使用天橋的梯級通往海旁一帶。 工程進行期間,拆卸部分出現的缺口將會以欄杆圍封,施工現場及岸堤側行人天橋出入處亦會將貼有關施工公告。


《候任、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保障制度》旨在制度化建設

行政法務司司長陳麗敏今(16)日強調,《候任、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保障制度》法案之目的在於制度化建設,並非如某些意見所指的"度身訂造"。 陳麗敏指出,離任補償制度,是對於主要官員在任期內,政府沒有為其在退休撫卹制度或公積金制度供款,而於離任時的一種保障制度,並非為少數人而設。法案的最新工作文本已交立法會常設委員會審議,就文本中第九條避免雙重受惠的條文被誤解,特區政府已於4月29日發出說明,重申提供一次性的離任補償是因為特區政府沒有為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設立一個專有的退休保障制度。 她說明,法案初始文本中,一次性的離任補償是參考公務員的公積金制度,補償金額相當於其離職當日月薪酬的14%,乘以就職日至終止職務日擔任有關官職的月數;其後,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大部份議員建議,可給予非公務員的主要官員更多離任補償,以吸引社會精英出任主要官員,特區政府經考慮後認同有關意見,若主要官員與公職沒有任何聯繫,在離職時按離職當日月薪酬的30%計算離任補償。 陳麗敏最後重申,離任補償是為了建立一種制度,就如特區政府在2009年構建的「過冷河」制度,其目的是以法制化建設的方式規範主要官員離任後的利益迴避。


阿聯酋新增10例,沙特阿拉伯新增3例及約旦新增1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 衛生局呼籲前線醫務人員和市民警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沙特阿拉伯衛生部門5月15日通告,證實阿聯酋新增10例,沙特阿拉伯新增3例及約旦新增1例新型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感染確診病例。衛生局呼籲前線醫務人員保持警惕,居民外遊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和食物衛生,避免接觸動物和到當地醫院或接觸當地患病的人士。 資料指出,阿聯酋新增的10例中,年齡由30歲至59歲,7男3女,除1例來自布賴米省(Al Buraimi)外,其餘9例均來自首都阿布達比市(Abu Dhabi);發病日期由3月28日至4月24日;5人病情穩定,另外5人無出現病徵;其中3人為醫護人員。沙特阿拉伯新增的3例中,1例病情穩定,1例無出現不適徵狀,1例死亡;3名病例均為女性,年齡分別為39歲、54歲及70歲,均居於首都利雅德市(Riyadh)和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患;其中54歲的患者於5月13日死亡。約旦患者為50歲男醫護工作者,居於扎爾卡省(Zarka),5月7日發病,隨後病情惡化並出現肺炎,當天其樣本經實驗室證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現病情穩定;發病前患者曾接觸確診病例。 至今,全球錄得的中東呼吸綜合徵病毒感染個案已增至574例,其中173例死亡。受影響的中東國家包括沙特阿拉伯、卡塔爾、約旦、阿聯酋、阿曼、科威特、也門和黎巴嫩;而法國、德國、英國、突尼西亞、意大利、西班牙、埃及、馬來西亞、美國及荷蘭亦有病例報告,這些病例都和中東國家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中東呼吸綜合徵病毒感染早期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但病情會迅速惡化,並有很高的死亡率。免疫力較怟的慢性病患者和老人較易感染,且症狀可能不典型。目前資料顯示,該病毒的來源和傳播途徑仍未被確定,病毒可能存在於出現較多病例的國家的動物如駱駝身上,病毒可通過人和人之間的密切接觸而傳染,並已有多起醫院中病人和病人之間以及病人和醫務人員之間傳播的案例。當對所有具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的患者進行護理時,應採取飛沫傳播預防措施;而對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極可能或確診病例施行護理時,更應採取接觸傳播預防和眼睛的保護;進行可能產生氣霧的操作時,則應採取空氣傳播預防措施。 衛生局表示,自首次收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通報起,已加強對不明原因肺炎和群集性呼吸道感染的監測,至今未見任何異常。 衛生局提醒前線醫務人員注意保持警惕,特別是對來自或曾前往中東旅行的人士,應及時通報可疑病例,並採取相應的感染控制措施;居民外遊,特別是前往中東地區時,應注意個人衛生和食物衛生,避免到當地醫院或接觸當地患病的人士,及避免接觸動物特別是駱駝及到農場,避免飲食未經適當處理的飲料(如駱駝鮮奶)和食物。外遊回澳後,如有不適,應及早就醫,並向醫生詳述旅行史。 有關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的詳細資料, 可查閱衛生局網站(中文http://www.ssm.gov.mo/portal/csr/ch/main.aspx,葡文http://www.ssm.gov.mo/Portal/csr/pt/main.aspx) 或致電衛生局熱線28700800查詢。


1名違法吸煙者被判違令罪成

衛生局控煙督察於檢控違法吸煙者時,遇到違法吸煙者不合作出示身份證而需交由初級法院處理,違法者最終被判以違令罪成。 早前,衛生局控煙督察在日常巡查期間,目睹1名違法者於禁煙地點吸煙,遂上前要求其出示有效身份證明文件,以便對其作出檢控,但違法者拒絕向執法人員出示任何身份證明文件,其後控煙督察告誡違法者若拒絕出示身份證明文件將會構成「違令罪」,但違法者依然拒絕合作,控煙督察乃致電要求警方協助。經控煙督察和警員多次告誡,違法者仍然拒絕出示其身份證明文件,其後,事件移交初級法院刑事法庭處理。 經審判,法院裁定違法者觸犯第5/2011號法律《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第28條第3款第2項及第5款,結合《刑法典》第312條第1款a)項所規定及處罰的一項「違令罪」,判處90日罰金,訂定每日罰金金額為澳門幣60元,合共澳門幣5,400元,倘若違法者不支付罰金或不以勞動代替,則須監禁60日。 衛生局呼籲廣大市民,繼續配合控煙督察的執法工作及予以尊重,而控煙督察會繼續以不偏不倚的態度執法,遇上違法案例,定必票控。若違法吸煙者被票控時不予合作,將構成違令罪,最高可處1年徒刑,或科最高120日罰金。同時,呼籲吸煙人士,為人為己,切勿違法吸煙。


衛生局澄清本澳不會出現因無法支付費用而得不到治療的情況

氹仔徐日昇寅公馬路日前發生嚴重交通意外,一名女大學生被撞至昏迷並送院搶救,近日有人在Facebook指出該女學生的醫療費用每日開支高達5萬元,由於沒有經濟能力支付醫療費用,其家庭及同學只好自行籌措醫療費用,而特區政府就袖手旁觀。 衛生局就事件作出澄清,在澳門的醫療保障下,居民並不會因經濟能力不足無法支付醫療費用而得不到治療,針對經濟能力不足的群體,社工局、仁伯爵綜合醫院社工部等都會提供協助,因是次事件涉及交通意外,亦有第三者保險的保障,而事件責任人亦需對是次意外承擔責任。 衛生局局長直接與鏡湖醫院院長溝通,鏡湖醫院正對患者積極進行搶救,不會因為無法支付醫療費用而影響治療,同時院方暫時沒有要求家屬支付傷者的醫療費用,只是提供賬單讓家屬知道目前醫療費用狀況,而保險公司也有責任給予賠償,鏡湖醫院承諾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以救死扶傷的立場去進行治療。 衛生局重申,本澳不會出現因無法支付醫療費用而得不到適切治療的情況,希望各界不要散佈不實言論,衛生局會密切留意事件發展,讓傷者得到適切的治療,呼籲公眾無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