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澳基會近3年撥2,300萬支持曲藝 新一輪集中申請12月1日開始

澳門基金會一直支持曲藝團體舉辦曲藝表演項目,最近3年撥款逾2,300萬元,資助661場次粵劇曲藝表演,2013年更開始實施曲藝活動集中申請,讓曲藝界及早規劃項目,2014年度第一輪集中申請將於12月1日至31日進行。 "粵劇"於2006年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及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中國戲曲藝術的重要文化遺產和深受澳門人愛戴的文化表演活動,澳基會致力促進宏揚粵劇藝術和普及曲藝文化,活躍社區的文化氣息和豐富市民的文娛生活,讓這一文化遺產得以更深廣地紮根於澳門本土。 最近3年審批逾600宗資助申請 隨著"粵劇"於2006年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及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澳基會更關注粵劇曲藝在澳門的傳承與發展,以凝聚曲藝界和支持澳門粵劇曲藝發展為考慮,基本上透過每年向申請社團發放一次性資助的制度,在最近三年審批資助661場次粵劇、粵曲表演項目,當中包括支持舉辦曲藝表演活動和組織粵劇名伶來澳演出,最近3年共撥款逾2,300萬元。 三大策略支持粵劇曲藝發展 澳基會主要依據三大策略支持粵劇粵曲表演藝術發展,其一是活躍曲藝活動,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包括資助曲藝社團的演出場地或活動經費。2011年至2013年間,資助場租共計304宗,單在2013年已達124宗;資助現金共計357宗,在2013年共有97宗現金資助。 其二是在區域內提升本澳粵劇曲藝的地位和水平,包括支持舉辦大型和高水平的粵劇戲曲表演,促進區域內的交流和合作。2011年至2013年間,其中有40宗資助大型或較高水平的演出項目,在2013年亦已批出7宗。 請看附件 其三是凝聚本澳曲藝界別的力量,深化傳承粵劇粵曲的發展。澳基會在支持各曲藝社團發揮自身優勢,開展曲藝活動的基礎上,支持澳門粵劇曲藝總會的工作,2011年至2013年間,共資助曲總舉辦60場曲藝表演、3場大型粵劇折子戲和開展粵劇培訓活動等。另一方面澳基會亦組織曲藝社團交流聚會,支持曲藝社團致力傳承粵劇曲藝文化。 請看附件 第一輪申請下月啟動 為了讓曲藝項目的資助申請者及早規劃和知悉審批結果,有利於開展項目。澳基會更於2013年開始實行曲藝活動集中申請的安排,每年度設兩輪集中申請,在2013年度,基金會共受理及審批202份曲藝活動申請。 在取得曲藝界積極支持和配合的基礎上,2014年度繼續進行集中申請。凡屬在澳門註冊成立及依法運作的非牟利團體,如果計劃在2014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舉辦金曲、流行曲、粵曲、地方戲曲、折子戲等項目,且有意向基金會申請資助,應在2013年12月1日至31日期間提交資助申請文件,提前或逾期提交的申請將不予受理,申請結果隨即於2月份起陸續通知有關申請者。 每年向每一申請者發放一次資助 澳基會原則上要求屬會由母機構統一提出資助申請,同時根據不累積資助原則,每年只向每個申請者發放一次資助,有關申請者可選擇在第一輪或第二輪提出申請。有關申請獲批准後,基金會將提供一次性定額資助或以實報實銷方式資助一場演出的場地租金,屬大型折子戲演出等項目的資助申請則可作個別考慮。 設專人輔助辦理手續 《曲藝活動申請資助的一般指引》已詳列申請所須文件,並列明相關的審批規則及受資助者的義務等,申請者可在基金會網站(www.fmac.org.mo)瀏覽及下載有關指引、申請表和曲藝類別申請表範本。為加強與社團溝通合作,澳基會設專人(沈先生:電話87950957,電郵whelansam@fm.org.mo;或陳小姐:電話87950969,電郵vincechan@fm.org.mo)為有意申請者提供諮詢服務,並可協助辦理申請手續,為申請者提供便捷服務,讓他們更專注於籌辦曲藝活動。
…
澳門樂團舉行大學音樂會 理工學院專場門票公開派發

文化局澳門樂團將於十二月四日、六日及七日假澳門理工學院、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舉行三場大學音樂會,以"亞洲新音樂"為主題,現場設專人講解,以作推廣古典音樂,進行藝術教育。十二月四日晚上七時半在澳門理工學院禮堂舉行的首場音樂會對外開放,門票於本周四(十一月二十八日)起在澳門售票網高士德及荷蘭園門市免費派發,數量有限,派完即止。
是次音樂會由樂團助理指揮簡栢堅帶領一眾樂師,以美妙弦樂走進大學校園,特別揀選多首亞洲音樂家的作品演奏。音樂會邀請了香港鋼琴家余文正演出其作品《長城》,同場演出作品還有澳門樂團駐團作曲家林品晶《春天的水》,郭文景《第二弦樂四重奏與打擊樂》,音樂會除演奏樂曲外,還設音樂知識、介紹樂團樂器、樂曲類別等講解,讓觀眾感受古典音樂世界的趣味,校園滲透美樂氛圍。
澳門樂團一直致力於音樂藝術教育,推出系列教育音樂會,更於十二月份舉行多場校園音樂會,前住多間中學進行表演,以音樂啟發及感染學生,栽種音樂苗子。此外,澳門樂團將於十二月十七日(星期二)在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行《聖誕音樂會》,特別邀請了"日本音樂神童"小提琴家五嶋龍、與澳門演藝學院合唱團、澳門少年合唱團、澳門純音雅詠合唱團及澳門理工學院合唱團同場演出,陣容鼎盛,以美妙的歌聲迎接普天同慶的大日子。更多精彩的節目內容可瀏覽www.icm.gov.mo/om或於辦公時間致電二八五三零七八二查詢。
…
行人違規橫過馬路檢控行動

根據治安警察局數據顯示,由2013年1月至10月,因不使用行人天橋或隧道等過路設施、攀越路沿圍欄或穿過車行道中央分道帶、又或不遵守交通燈訊號的人行橫道上通過馬路之行人共發出223宗檢控,而去年同期被檢控違規個案有128宗,同比上升約七成。 今天上午,本局交通廳人員在巴波沙大馬路一帶進行檢控行動,加強打擊行人胡亂過馬路的違規行為,並派發相關的宣傳品提醒附近居民過馬路時需要遵循的規則,包括應使用適當設施橫過馬路、或在綠燈閃動時不應開始過馬路,如已開始過馬路則應加快腳步以避免交通意外等。治安警察局將持續不定時不定點在交通意外的黑點對胡亂過馬路的行人作出檢控。本局冀望持續透過相關執罰行動,以及不同渠道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意識。 根據《道路交通法》的相關規定,在50公尺距離內有相關過馬路設施而行人不使用,可被科處罰款300元。治安警察局在此呼籲,居民及旅客應遵守交通規則,駕駛者亦應禮讓行人,人車禮讓,顧己及人,安全出行;行人胡亂過馬路除危及自身安全外,亦對路面上的駕駛者造成危險,累己害人。
…
2013澳門「美好一刻」攝影比賽得獎作品展歡迎公眾參觀
新聞局主辦的2013澳門「美好一刻」攝影比賽的得獎作品將11月28日至12月1 日在盧廉若公園春草堂公開展出。 是次攝影比賽繼續通過專屬網上平台收集參賽作品,於4月22日至5月 12日收件,共有215位參賽者投交了907幅反映澳門的市容變化和居民生活美好一刻的攝影作品,今屆參賽作品題材多樣及水準突出。 本屆攝影比賽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新聞局與澳門攝影學會、澳門沙龍影藝會、澳門攝研會、澳門影友協進會、澳門綜藝攝影會、澳門攝影藝術協會、澳門鏡藝會及澳門數碼攝影學會等8家攝影團體,以及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澳門傳媒俱樂部、澳門記者聯會及澳門傳媒工作者協會等4個記者團體聯合舉辦。 2013澳門「美好一刻」攝影比賽得獎作品展於11月28日至12月1 日在盧廉若公園春草堂舉行,開放時間由早上9時至晚上7時,免費入場,歡迎市民參觀。 2013澳門「美好一刻」攝影比賽共有52幅獲獎作品,主要獎項如下: 冠軍:陳明楷 作品題名:小哪吒大顯身手;
亞軍:鄺耀林 作品題名:馬場海邊晨運好;
季軍:張金加 作品題名:精彩救球。 澳門「美好一刻」舉辦攝影比賽從2004年開始,歷年來,獲得澳門各攝影團體、傳媒團體的協助,和攝影愛好者的支持和參與,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出版的《澳門年鑑》挑選具代表性的照片,用作年度封面及各章節內文插圖。
…
二零一三年第三季會議及展覽統計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第3季舉行的會議及展覽活動有218項,按年減少5項;平均會期為2.0日,與會及入場總數共623,000人次,使用場地面積為142,000平方米。 第3季舉行的會議共197項,與會者按年大幅增加92%,達30,000人次,主要是大型會議數目上升,以及公司會議的與會者增加所致。同季舉辦的展覽共21項,展場面積為57,000平方米,入場觀眾有593,000人次。 根據21項展覽的主辦機構資料顯示,有13項展覽屬於續辦的活動,參與的全職員工共367名。展覽參展商有2,280位,主要來自澳門(佔39%)及中國大陸 (26%);專業觀眾有38,482名,澳門佔64%。 今年第3季展覽主辦機構的收入(1,915萬元;澳門元,下同)及支出(3,915萬元)按年大幅減少57%及40%,主要是部分去年舉辦的展覽在今年沒有再辦所致。收益來自政府或其他機構資助(51%)及攤位租金(49%);在支出方面,展場製作及場地佈置和宣傳及公關佔31%和27%。另外,按220位被訪參展商表示,商品銷售佔收入95%,而攤位租金佔支出78%。 2013年首三季舉行的會展活動合共676項,按年減少52項;與會及入場總數達1,045,000人次,按年增加5%。首三季舉辦的展覽有42項,吸引入場觀眾按年增加7%,共962,000人次。
…
文化局辦《氹仔炮竹業》新書發行暨小型展覽

文化局將於本周日(十二月一日)下午三時在澳門博物館演講廳舉行《氹仔炮竹業》新書發行儀式,博物館大堂特設小型展覽,展示澳門炮竹業的發展歷史,歡迎有興趣市民參加。 《氹仔炮竹業》由作者黎鴻健經歷十年資料搜集,訪問二百多位氹仔老居民,精心搜尋超過四百五十張精美插圖,是首部完整地呈現氹仔炮竹業以及六間炮竹廠興衰迭蕩過程,以及整個炮竹製作程序和工藝的專著。《氹仔炮竹業》以翔實的文獻資料、口述歷史講述氹仔事、氹仔人、氹仔情。文化局亦以氹仔六間炮竹廠的包裝貼紙設計了一套六款的書籤,圖片精美並具紀念價值,於儀式當日同時發行。 此外,為更真實及具體地介紹澳門炮竹業的發展歷史,黎鴻健特意借出相關文物於澳門博物館大堂入口舉行小型展覽,展品包括四十多件有關炮竹業的文獻、炮竹、包裝紙及製作炮竹的工具等。展覽由澳門博物館協辦,展出日期由十二月一日至明年二月十六日,讓參觀者一睹炮竹業發展的點滴。 黎鴻健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出生於氹仔,與妻子同屬氹仔舊街坊,數代居於氹仔;二零零四年初開始整理有關昔日氹仔民間生活的史料,著有《氹仔情懷》一書。《氹仔炮竹業》新書發行儀式設有現場銷售並以折扣價優惠讀者購書,一套六款的書籤獨立發售,歡迎有興趣的讀者選購。有關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文化局八三九九六四八四吳小姐。
…
澳門郵政『安全電子郵箱-SEPBox』登記大抽獎 第一輪抽獎及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郵政局已於2013年10月8日推出「安全電子郵箱-SEPBox」,澳門市民、團體、商業機構及公共實體均可免費開立,收取郵政電子掛號郵件、郵政電子郵件和推廣e等電子訊息。郵政局於2013年10月8日至2014年3月31日期間為已登記及啟動的客戶舉辦一連六輪抽獎活動。第一輪的「安全電子郵箱-SEPBox」頒獎典禮已於2013年11月22日圓滿舉行,得獎者獲贈全新智能手機Galaxy S4乙部,結果如下: 第一輪得獎者:鄭綺雯女士 大眾市民只需於2014年3月31日之前成功登記並啟動其「SEPBox」,即可自動參加每月抽獎,有機會羸取新款智能手機。用戶可透過網上或手機Apps登記使用「SEPBox」服務,機不可失,尚有五次抽獎機會,越早登記及啟動,參加抽獎次數愈多,中獎機會愈大。 有關「安全電子郵箱-SEPBox」及抽獎詳情,請瀏覽本局網站http://seps.macaupost.gov.mo。如有任何疑問,請致電: 28720029或電郵: support@seps.macaupost.gov.mo 查詢。
…
百年大計 人才建澳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政策研究室 米健 首席顧問)
行政長官2014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建立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並將其作為特區政府當下和今後的一項重要工作和使命。這是特區政府繼社會保障、醫療、住屋和教育四個長效機制後又一個意義深長的重要舉措,是把澳門本地人才培養政策化、制度化和長期化的一個戰略佈局,是響應中央政府關於人才培養和經濟適度多元要求,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和高素質地培養澳門本地人才,促進居民整體文化素養提升,滿足現時發展需要並著眼於澳門未來所做出的重要決策。《施政報告》"增強綜合實力、促進長遠發展"的主題思想,在此得到了非常明確的體現。
特區政府將本地人才培養長效機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提到日程上來,是因為我們越來越清楚、越來越迫切地認識和感受到,人才問題對澳門現時建設和未來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全社會都能清楚看到,澳門現時社會經濟、政治、法律、文化和教育等各個方面的發展進步,日益集中地突顯出本地各類人才短缺的問題。隨著澳門朝著"一個中心、一個平臺"的目標快速邁進,這個矛盾必然會更加尖銳,無疑是左右澳門建設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世界各國或地區發展的經驗表明,社會越是發展進步,就越需要充分的人才予以支援。也正是因為如此,幾乎所有發達和發展中的地區或國家,都會把人才的培養、積累和招攬作為一項重要政策。對於澳門這樣一個體量很小卻承載很多的地區,人才的支持和儲備會比其他地區或國家更為迫切。當然,政府下大決心和大力氣來培養人才,並非說澳門沒有人才,而是人才短缺。不過,這種短缺也恰恰說明了澳門社會回歸以來的迅速發展。因為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是成正比的,社會越發展進步,對人才的需求也就越大。所以,澳門的人才短缺其實是一個發展中產生的正面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及時和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就能變被動為主動,不僅能夠為當前澳門社會快速發展提供動力和牽引力,而且還能為澳門社會未來可持續發展、為澳門下一代乃至子子孫孫的幸福生活創造條件。
正是基於上述認識與原因,特區政府決心在"教育興澳"的理念基礎上,進一步確立"人才建澳"的理念,並把"教育興澳"與"人才建澳"用制度有機地連接起來,即把全民教育和人才培養結合起來,雙管齊下,以教養才,育才於教,實現全民教育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和良性循環。
實現人才培養長效機制設定的目標,不僅要有政府的投入和努力,更需要社會各界和全體居民的共同參與。只有政府努力,沒有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配合,顯然也難以達至既定目標。簡單講,人才培養應該而且必須是一項政府與民間結合、全社會互動的過程。因此,必須以制度建設為支撐,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從中、小學就開始,通過中等專業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再到高等院校;政府與民間結合、教育與實踐結合、企業與社會互動,從而最終形成一個點、線、面結合的人才培養社會系統和全民工程。
為實現人才培養長效機制的目標,行政長官在此次施政報告中,明確提出了五項制度建設任務和六項人才培養措施。我們相信,通過這些制度建設和具體措施的落實,既可基本形成對人才長效機制的制度支撐,又可促進人才培養工作目標的真正實現。
但是必須要看到,人才培養是一個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育人。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工作要做,但只能一步步地展開。現在所說的制度建設和措施,有些可以立即著手,有些則必須要做更進一步的研究準備,然後付諸實施。重要的是,我們有了努力的目標,而且準備全力去實現它。
總而言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對於澳門來說,不是當下的權宜之計,而是著眼澳門未來、事關澳門居民子孫後代福祉的百年大計。春秋戰國時期的陶朱公說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下決心培養澳門本地人才,就是要讓澳門本地居民學會更多更好的捕魚方法或技巧,而不是單單分魚吃。因為只有自己懂得捕魚,最終才能保證自己長久地有魚可食。
…
澳門貿促局及環保局赴京推廣2014MIECF
由澳門特區政府主辦的"2014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2014MIECF)將於2014年3月27日至29日舉行。2014MIECF的主題定為"躍動中的綠色商機",已是連續第七年舉辦,逐漸成為一個高效能的綠色國際交流平台,為進一步推廣,以及吸引更多具經驗和實力的單位來澳參展,MIECF的官方承辦單位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和澳門環境保護局日前赴北京拜訪多個相關部門和機構,介紹2014MIECF的活動情況,並聽取各單位的寶貴意見。 為進一步推廣MIECF,澳門貿促局主席張祖榮,環保局局長張紹基、副局長黃蔓葒等一行於11月上旬,先後拜訪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節能環保集圑公司和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等,介紹了2014MIECF的最新籌組情況,並邀請繼續支持2014MIECF,組織來澳參會參展。各部委及機構對MIECF的成效表示認同,尤其在推動區域間環保、節能等技術交流發揮重要作用,本地甚至國內、外的企業皆能透過這重要的綠色平台開拓業務,擴大環保科技在市場上的影響力,表示明年將一如既往地支持MIECF活動,並會循不同方式踴躍參與。 澳門貿促局和環保局在拜訪各單位期間,獲得各單位的領導及相關人員熱情接待,包括:中國節能環保集圑公司黨委書記李文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境資源司副司長王善成、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國際部主任蘇凡等。
…
氹仔三地點設置展板介紹步行系統
政府近年致力優化居民的出行環境,已啟用的"望德聖母灣大馬路的步行系統",市民反應正面,因此,政府將參考該步行系統的成功經驗,延伸氹仔區步行系統建設,其中計劃興建的四組步行系統,將為居民締造一個安全、舒適且便捷的出行環境。為加強居民對項目的了解,政府在氹仔湖畔大廈、中央公園及運動場圓形地放置展板,介紹相關項目的構思及工程特點,歡迎居民前往瀏覽。 隨着近年氹仔的快速發展,人口和交通量迅速增長,居民對改善區內行人設施,優化步行環境的訴求亦隨之上升。為此,政府近年積極逐步完善氹仔的步行系統,其中計劃興建四組步行系統,分別是基馬拉斯大馬路空中綠廊、亞利雅架圓形地行人天橋、氹仔湖畔花園至龍環葡韻步行徑以及小潭山觀景台。政府期望,透過不同設施靈活組合,令氹仔新舊城區更好的連接,使居民可以便利及安全地往來各區,既可縮短步行時間,又可利用周邊的公共交通工具到達不同目的地,逐步引導居民採用較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以配合政府總體交通規劃構思。 為了讓居民更了解相關項目的構思和工程特點,土地工務運輸局和交通事務局由今天(24日)起分別在氹仔三個地點放置展板四個星期,介紹相關項目的內容,有興趣的居民可以到運動場圓形地、中央公園靠基馬拉斯大馬路的出入口旁以及湖畔大廈行人天橋出入口位置瀏覽,倘有意見,可向土地工務運輸局或交通事務局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