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配合工程推進  媽閣上街周四起臨時交通安排

「媽閣交通樞紐地下連續牆建造工程」施工範圍由本周四(30日)上午10時起拓展至媽閣上街,屆時現場將實施臨時交通管制,其中介乎於民國大馬路與火水巷之間的媽閣上街改為雙向行車。運輸基建辦公室及交通事務局呼籲市民留意。 「媽閣交通樞紐地下連續牆建造工程」施工地點位於西灣湖景大馬路靠近民國大馬路附近的區域,地下連續牆建成後,可為日後媽閣交通樞紐與輕軌站兩項地下建設工程創造安全、良好的施工環境,並讓兩項工程獨立進行施工。 目前地下連續牆主體施工已陸續展開,配合施工需要,圍封範圍由周四(30日)上午10時起進一步拓展。其中,介乎媽閣海關大樓與聖地牙哥酒店圓形地之間的媽閣上街內路將進行圍封,除設於該路段的電單車位和輕型車輛泊位將暫停使用外,由於需要拓寬道路的關係,民國大馬路近聖地牙哥酒店圓形地的部份泊車位暫時停用,改為臨時電單車位;介乎於民國大馬路與火水巷之間的一段媽閣上街改為雙向行車,"媽閣上街"巴士站亦會向民國大馬路方向臨時遷移約60米,原停靠之6、9、28B及MT4路線則維持不變。 為減低上述措施對該區道路使用者的影響,施工單位早前已調整媽閣上街的部份綠化帶,以增加路面空間;同時,繼續實施限制車長超過8米的旅遊巴駛入媽閣上街的臨時交通措施,並開放西灣湖景大馬路的臨時停車場,提供90個輕、重型汽車及電單車泊車予公眾使用,以減輕區內的交通壓力。 運輸基建辦公室及交通事務局呼籲駕駛者留意有關安排,市民如對輕軌工程有任何查詢或意見,歡迎致電輕軌工程熱線:8506 6171;交通方面則可致電交通事務專線:8866 6363。


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全體會議

非高等教育委員會於5月28日在教育暨青年局一樓仲尼堂舉行2013年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由委員會主席、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主持,會議討論了學校在熱帶氣旋及暴雨情況下所採取的措施,並聽取了"有關學校設施管理和相關規劃"研究報告、"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執行狀況、2012年教育發展基金年度報告。 教育暨青年局教育廳梁慧琪廳長介紹有關2010年生效的"學校在熱帶氣旋及暴雨情況下所採取的措施"當前的執行情況以及修改的建議。其中建議將暴雨信號在上午七時至九時發出或仍然生效,所有教育階段於上午停課,修改為上午六時半至八時半發出暴雨信號,幼兒教育、小學教育及特殊教育全日停課;中學教育上午停課下午照常上課,如暴雨信號在下午發出或仍然生效,則中學下午停課。 教育暨青年局遵循科學施政的理念,早前委託了新工(澳門)有限公司對本澳學校設施設備的維修管理進行調查研究,以評估澳門學校設施設備的實際情況。該公司的總經理梁忠恕先生在會上簡介了調查結果,以及相關的建議。其中短期改善建議包括提升學校維保人員的管理知識、鼓勵校園及社區資源共享及進行學校設施設備檢測工作的先導計劃等。特區政府將根據實際情況研究開展一系列措施,並將繼續探討及擬定短、中、長期工作規劃,以協助學校持續改善和維持優質的教學環境。 教育暨青年局於2011年推出的"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第一階段將於2013年12月31日結束,會上該局教育廳梁慧琪廳長報告了"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的執行狀況。
此外,聞芷阡職務主管介紹了2012年教育發展基金年度報告。教育發展基金2012年基金總支出達4.7億,主要資助包括2012/2013學年"學校發展計劃"年度計劃、課程發展先導計劃、大型的校舍重建/擴建工程、緊急的維修工程/設備購置、更新/補充學生電腦及教學人員手提電腦項目等。詳情可以在教青局教育發展基金專題網頁查閱。 梁勵局長還簡單介紹了發放"敬師金"的工作進展。梁局長表示"敬師金"是對已離職資深教師的一次性關懷措施,而非長期政策。建議受惠對象為在2013年8月31日年滿55週歲,且已在本澳非高等教育私立教育機構服務滿20年或以上的已離職澳門居民教學人員,預計本年9月開始接受申請,詳情將於稍後另行公佈。 出席會議的委員在會上就各項議題展開熱烈討論,並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出席是次全體會議的委員除主席張裕司長外,還包括副主席梁勵局長,委員郭小麗、唐志堅、孫家雄、何少金、阮美芬、施綺蓮、呂碩基、尤端陽、戴明揚、梁官漢、陳建邦、梁少培、朱深勇、李略、劉嘉翀、林發欽、朱國權、黃潔貞、歐陽國健、李潤基、吳俊文和關佩珊。


政府擬修改批示持續完善暴雨警告措施

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今(28)日表示,政府會責無旁貸持續完善暴雨警告下的措施,短期內將修改第68/2010號社會文化司司長批示中有關學校在暴雨情況下所採取措施的條文。教育暨青年局將與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緊密溝通,商討有效和快速的發布機制。 張裕稱,自連場暴雨後,教青局已針對發出暴雨警告的現存問題作探討,以期優化有關措施,經過連串工作結合行政長官的指示,教青局於非高等教育委員會提出優化第68/2010號社會文化司司長批示的方案,當局將歸納教委會的意見,以完善條文。 第68/2010號社會文化司司長批示,核准暴雨警告信號在上午七時至九時發出或仍然生效,所有教育階段的班級於上午停課。他闡釋,優化方案以確保學生安全為最大原則,初步建議將上述時段改為上午六時半至八時半,以及小學、幼兒及特殊教育建議停課一天,而中學維持停課半天。該批示由1996年生效至今已五度作出修改。 張裕續稱,暴雨警告發出期間,學校停課不停校,即使學生上學後才發出暴雨警告,學校仍保持校門開放,有關機制恆之有效。 另外,就禁煙實施情況,張裕稱,自2012年實施控煙法以來,衛生局累計巡查24萬次,即平均每天查600場所,共發出8000多張告票。他認為控煙法實施以來具一定成效,並感謝市民配合。至於娛樂場控煙方面,政府未來將督促空氣質素檢測結果不符法定要求的娛樂場所,改善其空氣質素,逐步提高娛樂場從業員的保障;誠然,任何工作推行有其過程,政府定會依法辦事,並著實處理投訴個案。


行政長官會見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27)日在政府總部與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會面,就進一步加強雙方合作,更好利用澳門與葡語國家的聯繫和平台優勢交換意見。
行政長官歡迎巴特爾率團來澳舉辦"2013內蒙古.澳門經貿合作活動周",以及參觀考察。兩地近年不斷加強聯繫合作,內蒙古自治區是次來澳舉辦大型經貿推介活動,更是促進彼此合作發展以及利用澳門作為平台對外推介的機會。對於內蒙古自治區有意利用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平台,加大開拓葡語國家的發展機遇,他表示歡迎,內蒙古自治區具有優勢,擁有豐富資源物產,且今年是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十周年,相信藉此契機,兩地一方面可以通過增加洽談和互訪等活動,進一步加強旅遊、經貿多方面合作;另方面可借助澳門的平台優勢,推動內蒙古自治區與葡語國家的雙邊貿易。
巴特爾表示,內蒙古自治區與澳門交往多年,行政長官率團到訪及去年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率團前往舉辦"活力澳門推廣周",內蒙古自治區長期參與"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使兩地關係日趨加深,雙方也逐步探索更多合作接合點。他感謝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對內蒙古自治區來澳舉辦經貿活動給予支持,並指出內蒙古獲國家重視,近年發展迅速,目前正完善基礎建設,未來定位希望打造成清潔能源、文化、有色金屬和裝備製造、綠色農產品和旅遊渡假等五個基地。他相信與澳門具有更多合作空間,能夠促進兩地發展,並希望通過澳門與葡語國家的緊密聯繫,讓內蒙古可進一步向外開放。
參加會面的包括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行政長官辦公室顧問高展鴻、經濟財政司司長辦公室顧問梁慧玲、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潘逸陽、副主席布小林及秘書長鄧月樓。


交通事務局積極跟進審計建議強化巴士服務監管

審計署就《道路集體客運公共服務》進行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並提出多項指導建議,交通事務局認同,特別是從另一角度審視現存公共巴士服務的監察機制,為局方提供了良好的啟示,局方必將積極配合,並遵從審計報告的建議持續關注及完善相關機制,不斷提升整體巴士服務質素,便利居民大眾出行。 隨著近年本澳城市急速發展,公共巴士服務也必須與時並進,除滿足常住人口的出行,也須兼顧非常住人口的變化及需求。因此,政府以「公交優先」為理念,致力提升公交服務水平,並以取得服務形式開展新澳門道路集體客運公共服務的新模式,為市民大眾提供公共巴士服務。新服務模式正朝向以「量」及「質」的提升為整體目標。 考慮到新服務模式對政府以至本澳公交發展史而言屬一項嶄新事物,交通事務局在草擬《招標案卷》時已預視到票款處理、服務費支出、監管巴士服務等方面必須予以重點關注,故在設計新模式時已在《承投規則》內訂定相關監察機制、制定各項流程、建立科技監控系統、向巴士公司發出《公共巴士票款處理工作指引》等,務求提升監管的效度和深度。 對於審計報告中提出的各項意見及建議,交通事務局認同,並將積極完善有關機制,進行相關工作加以配合。在班次服務監察方面,駐站巡查及文件審查並重,監察措施包括採用無線射頻技術、工作人員巡查巴士站點及車廂環境、要求巴士公司提供各項申報資料作比對核實等,綜合監察發車實況,以審視巴士服務的整體質素;服務費的結算支付程序,會結合日常班次檢查、現場抽查及班次覆查三大環節,對存有異常情況的班次服務費不作支付,保障財政資源的合理運用;至於現金票款方面的監管工作,除巴士公司的內部監控環節外,局方亦會從攝錄監察、現場監察及數據審查三方面進行監管,全方位追查異常個案,保障票款收入的準確性。 因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及實際操作過程的調整,各個監督環節亦需適時作出強化。如在合理調整服務班次的工作上,估計由於人口增加、工商活動頻繁,影響了出行時段狀況,尖離峰時段的乘車需求趨向模糊化,局方須持續審視《承投規則》內路線特徵所訂定的路線班次規定,適地適性優化巴士線網及班次量。 另一方面,局方正引入清單制度來強化現行內審工作的深度,進一步保障結算過程的準確性;藉着電子監察系統功能的提升,強化服務班次中搭乘狀況的分析環節,尤其對搭乘記錄過低的班次作重點覆核,確保對已服務的班次作合理支付;同時,責成巴士公司完善班次報表的管理,並嚴格按照《承投規則》及工作指引提交臨時增發班次的資料及證明。對不規則情況,局方定將嚴格按規定處理。 此外,透過優化內部控制程序,利用不同數據作交叉比對及複查包括錢箱裝卸與收入記錄、電子票收記錄及出車表等,輔以行駛路徑記錄、營運車輛清單等資料分析,強化監察的完整性;此外,更藉電子數據完善記載及跟蹤管理工作,提升執行效率以加強監察力度及深度。 至於環保車輛方面,交通事務局除了積極鼓勵巴士公司提升巴士車輛於環保方面的技術標準、引進新能源如天然氣巴士及純電動巴士外,亦會持續致力改善車輛尾氣排放的質素,推動車輛低碳減排,構建綠色生活圈。 是次審計報告為交通事務局提升巴士服務的工作帶來重要的啟示和正面的推動力。局方將持續優化並加強巴士服務的監管工作,致力為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打造居民宜行、旅客宜遊的綠色交通城市。


西灣大橋下層行車道交通意外火警拯救演習通告

消防局於2013年5月28日上午11時聯同治安警察局、交通事務局、土地工務運輸局及西灣大橋管理公司舉行西灣大橋下層行車道交通意外火警拯救演習。
演習期間,西灣大橋會有臨時之交通指揮措施及有煙冒產生,範圍包括大橋橋面、下層行車道、氹仔及澳門各出入口,敬請駕車人士留意現場交通安排。


澳門樂團開展關愛音樂會 向社會各界傳遞祝福

文化局澳門樂團常年致力在音樂季舉行各類型關愛音樂會,以音樂為社會各階層人士送上祝福。日前樂團走進澳門協同特殊學校,為該校師生送上悠揚樂韻,音樂會現場氣氛熱鬧,滿載笑聲,樂團與師生共同度過了歡快的夏日課堂。
澳門樂團藉定期探訪各類院舍,為弱勢社團及學校等舉辦《關愛系列》音樂會,以音樂作為媒介,向觀眾分享藝術之美。 五月二十七日, 澳門樂團到訪澳門協同特殊學校,為超過一百五十位學生及教師演出。樂團以"銅管五重奏"小樂隊陣容, 精選風格各異、穿越各音樂時期的作品,包括耳熟能詳的帕赫貝爾《卡農》、比才《愛情像自由的小鳥》、丹尼爾《長號之戀》及沙伊特《雙號之爭》等樂曲,師生們反應熱烈。澳門樂團"銅管五重奏"將於五月二十八日(星期二)首次探訪澳門監獄 ,樂師將以他們豐富的演出經驗及嫻熟的音樂技巧,將藝術推向不同階層人士,以音樂回饋社會,為各界送上關懷及問候。
澳門樂團長期堅持開展藝術教育活動與推廣,除向本地音樂學子和本地社團提供演出機會,近年更在各樂季組織《校園音樂會》、《大學音樂會》、《走進音樂世界》、《藝蕾初綻》及《音樂萬花筒》等形式多樣的音樂會,為各階層人士提供培養文化素質的機會,同時堅持以音樂表達對他們的關懷。


旅遊學院與法國尼斯旅遊酒店學校 簽定合作協議並合辦法國甜品工作坊

旅遊學院與法國尼斯L'école Hôtelière et de Tourisme Paul Augier旅遊酒店學校於5月27日在澳門旅遊學院簽訂合作協議,由旅遊學院甄美娟代院長及法國尼斯L'école Hôtelière et de Tourisme Paul Augier旅遊酒店學校校長Francis Kolb先生主持。 合作協議的具體內容包括:
- 組織兩校學生的學術交流和交換生計劃;
- 開展教師交流,並為參加交流的教學人員提供專業培訓;
- 進行酒店及旅遊業範疇之合作計劃;
- 鼓勵當地業界機構向交換生提供實習機會。 簽署儀式後,兩院隨即於本週內在旅遊學院合辦4個「名廚大師技藝展示工作坊 — 法國甜品」。由遠道而來;在法式甜品界屢獲殊榮的年青法國名廚Noemie Honiat向本澳廚師、旅遊學院廚藝管理學位、麵包及西餅製作文憑和西式烹飪技巧文憑課程學生展示正宗法式甜品烹調技巧。 法國名廚Noemie Honiat畢業於法國尼斯L'école Hôtelière et de Tourisme Paul Augier旅遊酒店學校,畢業後不斷參加甜品比賽,並獲得多項國際性獎項,包括法國甜品大賽冠軍、比利時Jacques Rouard Trophee比賽的朱古力雕塑和甜品擺設比賽冠軍及2012年法國電視比賽Top Chef最後五強。 旅遊學院希望透過合作協議的落實,為學生提供更多外語學習、國際交換和企業實習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透過教師交換和在酒店及旅遊業範疇之合作,能提升學院的教育質素,培養具質素的專業人才。 學院除致力提供優質的旅遊教育外,歷年來不斷舉辦世界各地的美食工作坊讓業界及學生可以一同參與,讓他們有機會學習和體驗各國特色佳餚,從而獲得了更多烹調的新主意,為酒店及餐廳客人提供更多的食物選擇,以迎合不同旅客的需要,配合澳門旅遊多元化發展之目標。藉着這次與法國尼斯L'école Hôtelière et de Tourisme Paul Augier旅遊酒店學校合辦的法國甜品工作坊,旅遊學院再次為本澳及外地廚師搭建交流的平台,學院今後將繼續開辦更多培訓課程幫助業界提升知識技能。


保障本地就業下研究非本地生留澳工作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27)日表示,特區政府一貫地致力於充分保障本地人的就業,包括保障本地學生完成學業後的工作機會;至於非本地生留澳工作問題,僅是整個人口政策研究中的一部份,且處於初步階段,政府既無定案亦無時間表。 崔世安出席活動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有關非本地生留澳工作的研究,是基於察覺到本澳在發展過程中,特別到2016年多個大型綜合項目相繼落成運作時,某些行業可能出現人才極度短缺的情況。任何一個政策研究,特區政府都會經過研究,要有論證、證據及資料,並配合民意調查及公開諮詢,在獲得更大的社會共識才可制定一個政策。 他續稱,特區政府除了抱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按照澳門的實際需要外,同時亦會比較鄰近地區以至世界不同國家地區的相關做法。 崔世安強調,未來在某些行業出現人才極度不足的情況下才會考慮有關舉措,而且所研究的並不是所有非本地生畢業後均可即時申請留澳工作,並且只是短時間在澳工作,與居留完全無關。 他表示,有關研究現只處於初步階段,希望市民給予時間,讓政策研究室續步以高透明互動的性質進行。 他重申,政府對有關研究完全沒有定案,亦沒有任何形式的提案,但作為整個人口政策的一部份是值得研究的, 特區政府是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達到可持續發展」的主軸作為基礎,研究將來人口政策的發展需要。 崔世安補充,本澳現行的法律法規是容許重大投資和專業技術人員申請來澳,相關的法律法規持續正常運作。 另外,他表示,勞方及資方都提出要檢討勞動關係法,特區政府對此會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進行相關工作。 相關視頻 : 行政長官談非本地生留澳工作研究


澳門藝術家推廣計劃 -“蘇鑑良書畫展”

由澳門基金會主辦的澳門藝術家推廣計劃 -"蘇鑑良書畫展"將於2013年5月30日下午六時半假澳門教科文中心展覽廳揭幕,屆時將展出資深藝術家蘇鑑良先生精選作品90幅,同場並首發《蘇鑑良書畫集》。 蘇鑑良,1946年出生於澳門,自幼喜愛書畫,少年時代師從陳學書,陳麗娜夫婦學習素描、意大利古典油畫。後師從澳門著名書法篆刻名家林近先生。林近先生辭世後,蘇鑑良與諸同好組成松風文化藝術協會,積極參與推動兩岸四地書畫交流活動,雅敘揮毫,題詞款識,每多佳作。楷行篆隸均卓然有成,小楷秀潤,手卷道德經,備受國內名家讚譽;尤擅行草,龍翔鳯翥,有儒賦者之風。近年應邀參加多個海內外重要書畫展,作品多次入選歷屆全澳書畫聯展及視覺藝術年展。並曾任澳門文化局、藝術博物館及創意園書法藝術課程導師,後成立澳門池畔書藝研習社,致力研習傳統書法藝術。 蘇鑑良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聯委員,澳門松風文化藝術協會會長,池畔書藝研習社社長,澳門書法篆刻協會副理事長,澳門水墨藝術學會監事長,澳門中華文化聯誼會副監事長,賞心堂(澳門)書畫會副監事長,澳門美術協會藝術顧問。 是次展覽展期由5月31日至6月11日,展出時間: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7時,地點:澳門新口岸宋玉生廣場,歡迎有興趣人士前往參觀欣賞。如有查詢,歡迎聯絡澳門基金會教科文中心,電話:28727066,電郵: unesco_info@fm.org.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