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崔世安:提升旅遊產業整體水平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18)日表示,「 教育興澳」、「人才強澳」是特區政府的施政方向,致力提升高等教育機構的整體素質是重要的策略。 崔世安出席旅遊學院2010年畢業典禮致詞時表示,中央政府已明確將澳門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澳門指出了清晰的發展藍圖,亦為本澳旅遊業帶來重大的發展機遇。 他指出,澳門應該把握機遇,加強區域合作,包括文化和教育的合作。在鞏固現有旅遊資源的同時,大力開拓國際旅遊市場,提升旅遊產業的整體水平。 他表示,旅遊學院肩負著培育旅遊業人才的重要責任,期望學院不斷加強課程的教學水平和國際化融合,透過延伸教育網絡和外展機會,開拓學生的眼界和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


張裕:大賽車成功有賴全澳門人參與

社會文化司司長、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委員會主席張裕今(18)日巡視賽車大樓後表示,澳門大賽車舉辦成功有賴各方面合作和全體澳門人參與。他預祝本屆澳門大賽車順利成功。 張裕早上在大賽車委員會協調員安棟樑及賽會相關人員陪同下,參觀了賽車大樓,並與工作人員交流,深入了解大賽車各個環節的運作情況。他讚揚賽車委員會團隊的衷誠合作,使澳門大賽車日趨成功,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他在接受傳媒採訪時表示,作為新任的大賽車委員會主席,希望透過參觀對大賽車各個環節的具體運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並適當地給予支持協助,對大賽車的順利舉行有好處。他指出,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至今已成功舉辦到第57屆,已成為一項國際知名的車壇盛事。 張裕指出,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成功是結合了本澳居民的共同參與,以及國際汽聯、大賽車委員會、旅遊局、中國澳門汽車會、眾多車手和傳媒等各個方面的積極支持。他說:「要多謝這些人的努力,使澳門大賽車辦得越來越成功」。 張裕表示,每年的澳門大賽車,透過傳媒的宣傳、賽車界的支持和參與,使得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特色得以顯現,同時也推動本澳旅遊業的發展。


回收兩款含霉菌、酵母菌及細菌總數超標的英國生產中成藥

衛生局對本澳市場上的中成藥作例行抽檢時,發現由G&G Food Supplies Limited UK所生產、批號為0151102的“NATURE’S VITAL GINGKO BILOBA銀杏活血醒腦丸”及批號為0162001的“NATURE’S VITAL MILK THISTLE奶薊子清肝寶”所含的霉菌、酵母菌及細菌總數超出藥典的標準。為保障公眾健康,衛生局已要求藥房、藥行及有關的藥物出入口商回收上述批次的中成藥,並呼籲巿民停止使用上述批次中成藥。 目前,衛生局除定期對本澳市場上的藥品作出抽檢外,亦設有藥物質量及不良反應通報系統,醫生、中醫生、中醫師、藥劑師及其他衛生專業人士可透過此系統向衛生局通報藥物質量問題及不良反應個案。市民如有任何疑問,可致電熱綫66833329或於辦公時間致電85983427向衛生局藥物事務廳查詢。


公屋委員會赴港與房屋署交流

公屋事務委員會交流考察團日前往香港,與香港房屋署就公營房屋政策進行交流。 房屋局局長兼公屋委員會秘書長譚光民與公屋委員會副主席梁竟成率領委員等一行十七人,於本月12日到香港進行為期一天之交流考察。期間與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署署長栢志高、副秘書/副署長李麗儀,以及房屋署分別負責策略規劃及房屋資助之助理署長何麗嫦及招建慈舉行座談會。 會上房屋署介紹了香港公營房屋的相關情況,香港房屋政策核心是為没有能力租住合適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租住公屋,現時公共屋邨住戶數目有681,200戶,租金由248元至3,368元。 而申請公共租住房屋是要符合房委會訂定的入息和資產限額,目前,公屋輪候冊申請人數超過135,000戶;由於香港房屋資源有限,對於放寬申請公屋資格的訴求,以及有真正需要的申請人因而將要輪候更長時間,房屋署認為在此問題上需要審慎思考。 栢志高署長指出,未來在公屋設計上務求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優質租住公屋,並以建立社區的概念來興建公屋。另外,亦對部分組件如廚、廁引入預製組件之創新方法,藉此縮短建造期。 公屋委員在座談會上踴躍提問,栢志高署長在回答時就近期香港公佈之「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作介紹,指計劃可協助市民儲蓄部分首期,但市民亦須透過自身努力儲蓄「上車」,他表示政府亦會密切留意市場的狀況,並且強調樓價過高難置業的問題,需通過土地供應及私人物業市場才是解決之道。 譚光民局長在會上介紹了澳門公屋委員會設立的目的及所開展的工作,並感謝房屋署對是次交流活動的支持,使公屋委員會進一步了解香港公營房屋的情況,並且希望雙方日後可加強在公共房屋工作的經驗交流。 座談會結束後,公屋委委員亦實地考察了位於九龍之油翠苑居屋單位。參與是次考察團的公屋委員會尚有:副主席梁竟成、公共房屋事務廳廳長鄭錫林、鄭永輝、江銳輝、高岸峰、梁桂萍、吳子寧、謝思訓、潘志明、黄春年,以及隨行的房屋局副局長郭惠嫻、房屋分配處處長趙旅平,以及法律事務處處長任利凌等。


大賽車各項安排準備就緒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委員會今(17)日巡視東望洋跑道,為明日開始的賽事作好最後準備,以確保車手、觀眾與工作人員的安全。 巡視跑道的工作上午10時在賽車大樓開始,由國際汽聯委任的賽事總監Eduardo Freitas親自進行,沿途他仔細檢查並聽取委員會介紹各項關於跑道上的設施、改善跑道安全及減低封路影響的措施,對跑道情況作出最新的評估。 大賽車委員會協調員安棟樑、賽事小組和基建小組的成員及其他工作人員亦有參與相關工作。 另外,晚上大會一如既往為各項賽事的參賽車手安排簡報會,提醒他們在賽事期間需注意的事項。 第57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於明日一連四天舉行,當局再次呼籲市民,在大賽車舉行期間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及預早出門,並諒解因賽車而引致的不便。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招標評標結果今起公示

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島隧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日前順利完成招標。經評標委員會評審,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的聯合體成為第一中標候選人。該聯合體的投標價為131億元,是迄今為止我國交通行業單個標段和設計施工總承包標的額最高的一個標。 港珠澳大橋主橋自珠海拱北對開的珠澳口岸人工島伸展至粵港分界線,全長29.6公里,採用雙向六車道的橋隧結合方案。本次招標的島隧工程包括一條長約6.7公里的海底隧道和兩個隧道人工島。 該島隧工程將採用沉管隧道方案,這也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最長、綜合難度最大的沉管隧道之一。島隧工程結合、長距離通風及安全設計、超大管節的預製、複雜海洋條件下管節的浮運和沉放,高水壓條件下管節的對接以及接頭的水密性及耐久性等多項工程技術達到世界最高水準;連接沉管隧道的東西人工島的技術難度也是世界級的,人工島各部分差異沉降的控制、與沉管隧道的連接,島、隧運營階段的可靠性及耐久性等技術,都是極具挑戰性的世界性難題。為此,國家交通運輸部組織的“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專案已正式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畫,並有41位中外橋樑、隧道專家被聘為港珠澳大橋技術專家組成員。 擔任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的牽頭人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它也是聯合體中施工團隊牽頭人,施工團隊其他成員還包括施工管理顧問艾奕康有限公司( AECOM Asia Company Ltd.)和上海城建(集團)公司。該聯合體的設計牽頭人為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設計團隊還包括丹麥科威國際諮詢公司(COWI A/S)、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及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在今年7月下旬對大橋島隧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啟動了公開招標,共有3家具有境內外大型工程經驗的資深設計施工團隊組成的聯合體參與了投標。為確保招標的公平公正,技術標書評審採用“匿名評審”方式進行。經過專業和細緻的評審,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體成為第一中標候選人,評標結果今日起進行公示,該聯合體將承擔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的施工圖設計和施工。 此次招標的圓滿完成標誌著港珠澳大橋主橋工程建設踏入新的里程。按計劃,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將在今年年內正式開工。


特區政府再推應對通脹措施助弱勢社群

特區政府持續高度關注通脹對居民生活構成的影響,將推出新一輪涉及多個範疇的應對措施,期望能協助居民,特別是弱勢社群適切紓緩通脹壓力。相關措施包括: (一) 加強「短期食物補助計劃」(俗稱食物銀行)服務,並與社會團體展開合作。
(二) 額外發放一個月援助予領取援助金家庭,約5300個家庭受惠,預算支出約1,800萬澳門元。
(三) 向符合社工局第二期「特別生活津貼計劃」的三類弱勢家庭,額外發放一期特別生活津貼,約3500個家庭受惠,預算約900萬澳門元。
(四) 2011年1月至3月豁免社會房屋租戶租金,費用約1,300萬,受惠租戶約6000個。
(五) 為減輕學生的出行負擔,由2011年1月1日至7月31日,學生所繳付的優惠車資由現時澳門元1.50減至1元,費用預算總計1,120萬澳門元。 另外,繼續完善市場競爭機制,盡量避免因壟斷而造成價格不合理上漲的情況出現,特區政府將對重要物品價格變動進行跟蹤分析。有關內地產品供應事宜,特區政府將啟動已有的溝通機制,組成專責小組與中央政府有關部門進行專項探討,確保和增加供應,從而穩定其價格。 特區政府亦會繼續協助業界引入新貨源、增加供澳貨物的當地出口商的數目和供貨地等,並透過各種機制協助業界掌握最新的市場訊息,以便靈活地以較低成本價格進行採購,藉此為降低貨品零售價創造條件。如果其價格變動是由於整體市場原因,特區政府亦會採取針對性的措施,除協助開拓新貨源外,透過支持業界增加存貨量和減免各項稅費等,可以協助業界盡量增加供應和穩定價格。 統計數據顯示,過去12個月,即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整體物價較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同比上升1.78%。 事實上,特區政府過去已多次推出應對通脹的措施,盡量為民紓困,社會工作局今年7月已向接受經濟援助的個人及家庭、「特別生活津貼計劃」的三類弱勢家庭額外增發援助;並延續短期食物補助計劃以照顧低收入人士的需要。同時,為減輕廣大居民的生活開支,亦繼續提供住宅單位電費補貼、原水價格補貼、巴士車費補貼、免費教育和學雜費津貼金額,以及減免燃油稅等。


盧家大屋展演蘇州優秀非遺工藝

蘇州民間手工藝歷史悠久,佳作不絕,當中享譽全國、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蘇繡及蘇州桃花塢年畫,呈現出蘇州精細雅潔的文化風格特點。由即日起至十二月十二日期間,兩位著名的蘇繡及桃花塢年畫工藝家將於盧家大屋現場展演,高水準地展現蘇州優秀的傳統民間工藝,歡迎市民前往欣賞。
自盧家大屋引入民間工藝活動以來,先後多次邀請來自不同地域和流派的刺繡工藝家來澳,吸引眾者,廣獲好評。是次邀請江蘇省著名工藝家姚惠芬女士,於盧家大屋展現蘇繡的獨特技法,愛好刺繡工藝的市民不容錯過。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蘇繡早於二千五百多年前已流行於蘇州,自明以來,蘇繡大師輩出,流派紛呈,目前蘇繡可分為三大譜系,包括傳統細繡、仿真繡及亂針繡,這三大譜系的技藝都有着豐富而多變的適應性,以及完整而系統的技藝法理,作品具有傳統書畫品味和濃厚的地方色彩。 姚惠芬現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師從近代蘇繡大師任慧嫻,技藝熟練,尤以擅長中國傳統水墨畫、人物肖像以及西洋畫刺繡製作,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及獨創性,賦予現代蘇繡嶄新的表現形式和時代內涵。姚惠芬曾多次作為蘇州的形象大使出訪國外,宣傳蘇州刺繡以及蘇州悠久的歷史文化,並創辦姚惠芬刺繡藝術館,以傳承蘇繡和培養優秀的刺繡人才。
另一同源自蘇州的民間工藝桃花塢年畫,堪稱中國南方流傳最廣、影響力最大的一種民間木刻畫,發展於明代。蘇州桃花塢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並稱為 “南桃北柳”,當時在蘇州七裡山塘和閶門內桃花塢一帶有數十家畫舖,年產量多達數百萬張,故以桃花塢為名。桃花塢年畫構圖飽滿、色彩鮮明且風格秀麗。是次應邀來澳的著名民間工藝家喬蘭蓉現任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年畫工作室副主任,經驗豐富,作品曾獲二○○七年全國首屆木刻年畫聯展金獎。 蘇繡與桃花塢年畫展期由即日起至十二月十二日,參與週末舉行的工作坊,市民更可獲工藝家親自指導學習,蘇繡工作坊舉行日期為十一月二十日、二十七日及十二月四日下午三時;桃花塢年畫於十一月二十一日、二十八日及十二月五日下午三時舉行,每節費用澳門幣二十元正,有興趣市民可親自前往盧家大屋或致電文化局八三九九六六九九報名及了解詳情。


文化局率團參加北京文博會 拜訪文創單位促進兩地交流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組團參加“第五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設立“澳門創意館”,向北京業界及民眾介紹本澳文創產品。文化局局長吳衞鳴日前率團赴京展開籌備工作,與北京貿促會會面,並拜訪當地文創單位,促進兩地產業交流。 文博會是經國務院批准,由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北京市委宣傳部等協辦,北京市貿促會承辦的大型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盛會。文化局局長吳衛鳴及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等代表人員與文博會貿促會副會長倪躍剛、副巡視員李露霞和國際聯絡部項目經理苑曉坤會面,倪躍剛表示該會剛於上月來澳來席第十五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MIF),取得良好效果,他認為澳門具有文創產業發展潛力,寄望未來保持密切互動交流,共同推動兩地文創產業的發展。 此外,代表團拜訪了位於北京“尚8創意產業園”的尖端視覺特效和動畫公司“Base FX”。“Base FX”在國際電影、電視和廣告市場發展三維特效製作,注重視效團隊的人材培訓,鼓勵員工多元創新。該公司總裁兼視效總監克里斯‧布蘭博(Christopher Bremble)向代表團展示了過去視覺特效作品。吳衛鳴認同“Base FX”的人材培訓策略,並將結合澳門文創環境,對此多作考慮。“Base FX”憑 HBO迷你劇集《太平洋戰爭》中的特效製作,獲得第六十二屆艾美獎最佳視覺特效獎。文化局代表團同時參觀了“尚8創意產業園”的創意商店及展覽廳,對當地文創園區加深了解。 第五屆文博會於十七日晚上舉行開幕式暨文藝演出,主會場設於人民大會堂,主展場為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展期由十八日至二十一日。“澳門創意館”設於“省市文化創意產業展館”,展位面積達二百五十二平方米,由澳門設計師協會負責策劃視覺設計工作,本地十二個具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潛力單位共同展出本地文化創意產品,團隊包括澳門佳作有限公司、貓空間、窮空間、實驗.線(Lines Lab)、獵士有限公司(Ribs)、Faimat 再造有限公司、Oh! My Store、新成峰、VCSL Venessa's 設計坊有限公司、澳門音樂力量、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及澳門日報等。


「粵港澳文化資訊網標誌設計大賽」初選完成 即日起接受網上投選最喜愛作品

為推廣「粵港澳文化資訊網」(www.prdculture.org),廣東省文化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聯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舉辦「粵港澳文化資訊網標誌設計大賽」,初賽已順利完成,三地共接獲一百零九件參賽作品,從中選出三十件優秀作品入圍決賽。是次徵集「粵港澳文化資訊網」的形象標誌,目的是為網站注入新的標誌設計,以彰顯促進三地文化交流的訊息及建立品牌。 三地市民由即日起至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可從「粵港澳文化資訊網」內公布的三十件決賽入圍作品中,在網上投票選出最喜愛的作品。投票結果將作為決賽評比的參考依據,曾投票予金獎作品的網民亦有機會獲得精美禮品一份。 決賽將於二○一一年一月進行,評審委員會將對三十件入圍決賽作品進行評比,評出金獎、銀獎及銅獎各一名。各評審將以參賽作品設計的創意、美觀、訊息的傳遞效果及可行性為評選標準。評審結果將於明年二月初在「粵港澳文化資訊網」公布,頒獎儀式則於粵港澳文化合作第十二次會議期間舉行。
「粵港澳文化資訊網」是粵港澳合作重要專案之一,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建設,透過一個採用統一介面、統一管理和發布的平台,以宣傳三地文化合作專案的重要渠道,讓三地市民更容易掌握不同地域的文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