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2010 MIECF: 多國專家雲集濠江 分享綠色理念

為繼續宣揚環保的理念,將澳門打造成環保產業的平台,並鼓勵本澳市民繼續關注環保,「2010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2010MIECF)舉辦了多個論壇,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發表有關環保的嶄新知識和精闢見解。 今(9)日早上午舉行的「低碳建築及生態都市論壇」上,來自內地、新加坡、香港、澳門、巴西等地的專家就建構低碳生活發表了多篇論文。廣東省環境保護廳代表、中山巿環保局副局長郭衛華介紹了《中山生態城市建設的實踐探索》,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教授王才强教授介紹了《規劃可持續增長:新加坡及海外發展》,澳門大學副校長黎日隆博士介紹了《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 - 綠色校園規劃理念》,巴西聖保羅大學建築及城巿規劃學院的Leonardo Marques Monteiro教授發表了《巴西在能源及環境問題的經驗 - 從建築到城巿規劃》,偉信顧問集團管理顧問Gary Foster發表了《綠色建築與產業共生–英國的經驗》,Baumschlager Eberle Hong Kong Ltd.的代表Ulrich Geissler發表了《可持續設計及建築》,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研究生任超發表了《澳門都市氣候圖及分析》。論壇的主持人為澳門建築師協會的楊燕玲建築師及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田恆德(Hendrik Tieben)。 在同一時段舉行的「清潔科技及循環經濟論壇」中,世貿組織貿易及環境司顧問廖陳慧珍發表了《世界貿易組織在貿易、氣候變化及綠色經濟之間的主要聯繫》,香港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潘志衛署理高級環境保護主任發表了《堆填區氣體 - 綠色能源》,葡萄牙環境署副署長Luisa Pinheiro發表了《葡萄牙3R廢物管理政策:挑戰及機會》,廣東省環境保護産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區岳洲發表了《 A / A / O 微孔曝氣氧化溝污水處理工藝》,葡萄牙可再生能源企業協會António Sá da Costa博士發表了《葡萄牙可再生能源:過去、現在及將來》,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馬學祿發表了《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是振興經濟的最佳舉措》。論壇的主持人是捷克共和國馬薩里克大學地理系Milan Konečný教授及澳門大學科技學院的王志石教授。


2010MIECF:環保展明日向公眾開放 備電動車供公眾試坐

為了加強公眾的環保意識,讓大眾了解如何享受綠色生活,「2010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2010MIECF)明(10)日舉辦「綠色公眾日」活動,將展覽開放予公眾參觀。大會更設有一連串有趣的環保綠色活動,市民更可試坐電動車,歡迎市民參加。 「綠色公眾日」活動時間由早上10時至下午5時,公眾不單可參觀各參展商和機構的展位,會場內更會展示本澳環保設施模型及器具、生態及綠色生活展板,市民更可在綠色願望專區,許下對澳門的環保願望。 公眾更可報名試坐電動車,體驗零排放車輛的樂趣。試坐分兩個時段,分別為早上10時至中午12時,以及下午2時至4時,有興趣的公眾可先到威尼斯人展覽廳A的「綠色公眾日」攤位登記,名額共80位,先到先得。 大會更設有一系列的活動,早上10時30分及中午1時30分將舉行環保時裝表演,展示旅遊學院學生設計的時裝,10時45分及下午2時45分舉行環保生活有問有答,11時45分及下午2時30分則有環保樂曲舞蹈表演,12時及下午3時半則舉行綠色工作坊,教導市民製作環保袋及其他環保物品。 另外,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民政總署及環境保護局代表,將分別就本澳的用水、綠化及低碳生活,舉行簡短講座,講座分別在早上11時、下午2時及3時舉行,歡迎公眾參加。 大會設有免費穿梭巴士,接載公眾到場參觀。巴士分別由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澳門廣場)、荷蘭園大馬路(近高甸玉街荷蘭園栢蕙巴士站)及馬場海邊馬路(近黑沙環來來超級市場)開出,服務時間由早上9時至傍晚6時30分,每30分鐘開出一班。參觀人士可享有4小時免費泊車優惠,優惠券可在會場內索取。 有興趣參與「2010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2010MIECF)的人士,可與2010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秘書處聯繫(電話:8798 9675,傳真:(853) 2872-7123,電郵:miecf2010@ipim.gov.mo)或瀏覽大會官方網站:www.macaomiecf.com 公佈日期:2010年4月9日
來源:2010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


2010MIECF:港粵專家介紹堆填區氣體發電及污水處理

「2010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在第二天舉行多個論壇,其中在上午的「清潔科技及循環經濟論壇」中,多名政商界講者和學者先後就議題發表演講,並介紹了現正運行且效果顯著的污染物處理項目,跟來自不同地方的與會者分享成果,共同為減排而努力。 首節論壇的個案為香港政府收集固體廢物堆填區所釋放出的溫室氣體甲烷,再輸出到燃氣公司。據講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環境保護署署理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潘志衛介紹,廢物堆填在無氧生物化解的過程中產生大量堆填區氣體,主要成分為甲烷及二氧化碳,兩者均屬溫室氣體,而後者的儲熱量又比同等二氧化碳高出二十倍,意味堆填區亦是排放溫室氣體的源頭之一。 堆填區的甲烷可燃燒發電,以支持堆填區的日常運作電力需要,不過堆填區產生大量甲烷,供應量遠超日常運作所需,而且為了環境管理和安全理由,剩餘的堆填區氣體必須以高溫燃燒成對環境破壞較小的二氧化碳,最終有近6成有用的甲烷白白燃燒。 為解決此問題,香港環保署批准新界東北堆填區承辦商與煤氣公司合作,自2007年起,將堆填區氣體輸出予煤氣公司,作為生產煤氣的替代熱能,藉此減少使用化石燃料。這計劃令煤氣生產過程每年減少使用43,000噸石腦油,即每年減少排放高達 135,000噸二氧化碳,相等於3100萬棵樹十年內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除香港外,廣東省亦為減少污染物而下功夫。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區岳洲,在論壇上介紹了以舊有設計之上改善的「A/A/O 微孔曝氣氧化溝污水處理工藝」,強調如何優化現有技術,在處理污染物同時又可達至節能效果。 有關技術是基於現今全球各國廣泛利用的曝氣污水處理技術,再優化其細節。舊有技術雖然效能穩定,但卻有「高耗能」及「無法除磷化氮」等問題。當局多方位改善舊有設計,重點包括以微孔技術擴大曝氣面積,以及在水底放置水流推動部件,從而更有效地使用能源,並作空間分區,設置曝氣區及缺氧區,令污水中的磷氮物能被化解。有關技術獲得不少國家級獎項,而現時已有60多座經改善後的A/A/O 微孔曝氣污水處理廠營運。他們亦繼續在不同的範疇上優勢設計,進一步提升節能效果,以及更方便地進行維修。 與會者對上述兩個個案分享甚感興趣,台下聽眾亦在發問環節對講者就個案提問,包括就香港的堆填區氣體項目中,有人就堆填區氣體及污水泄漏問題作出跟進。潘志衛解釋,他們一直有在堆填區外圍作出緊密監察,至今都沒有發現有任何超標問題出現。 他在會後亦表示,他參考過會上其他講者的發言後,認為香港亦應由堆填處理垃圾轉營至焚化,因為堆填區始終有用完的一天,之後便要再找尋合適的土地,而香港環境特別,地少人多,他也有參考過其他國家的數據,比較香港處理垃圾方法的步伐。 公佈日期:2010年4月9日 來源:2010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


澳大技術支援  成功研發心血管智能檢測系統

檢測心血管有新利器!由澳門大學技術支援的“家用心血管智能檢測系統” (e-Home Healthcare)已成功研發,用戶不需到醫院即可在家中自我檢測心血管,並可隨時透過電腦、智能手機、PDA等通訊工具得到有關分析結果和警報提示,避免心血管疾病及因其引發的後遺症。 心血管疾病病情複雜多變,而隨季節轉變、空氣污染程度和氣溫起伏,心血管疾病的變化更大;因此,對心血管準確監測極為重要。澳門電腦與系統工程研究所項目組在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澳門大學科技委員會資助,以及澳門大學的技術支援下,用三年多的時間研發了家用心血管智能檢測系統,讓用戶在家便能監測心血管系統的健康趨勢,以便有針對性地採取養生保健對策。該研究所昨日(九日)聯同澳門大學科技學院及其下的生物醫學工程實驗室舉行了成果發佈會,詳細介紹和演示有關系統的操作應用、技術特點、醫院實測結果及未來發展方向。 該系統結合軟硬件,讓用戶在家裡通過單機或聯網進行自我檢測心血管的健康狀況;並透過無創採集手腕橈動脈處的脈搏波,利用小波分析、向量支撐機、血流動力學等技術對脈搏波進行處理和分析,再經人工智能及電腦心血管專家輔助診斷技術進行推理診斷,從而快速得知人體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狀況,向客戶發出相關疾病的報警提示信息;並能顯示長期的心血管健康指數曲線,讓用戶瞭解自身心血管系統的健康趨勢,以便有針對性地採取養生保健的對策。 家用心血管智能檢測系統,獨創並使用了先進的二維生理訊號特徵化技術、病理症狀與疾病的多維影射模型、混合生物信號智能處理及醫學決策支持技術、不確定性智能分析及模糊推理診斷等技術,系統突出的功能特點有: 1) 人性化操作介面,操作簡便直觀、功能強大;
2) 採集人體脈搏波時,能在線實時調整信號增益並向用戶顯示測試進展資訊,以獲取穩定和有效的脈搏波波形;
3) 低失真、快速提取脈搏波特徵資訊,量化分析並顯示出三十二項有關心臟、血管血液、微循環三部分的心血管健康參數;
4) 採用類似交通燈顏色的機制:粉紅底色顯示超標的心血管參數,綠色底色顯示處在正常範圍內的心血管參數,黃色底色顯示那些處於臨界值的心血管參數,直觀明顯;
5) 設計出基於醫學知識的推理模型,快速推導出有關心血管疾病的檢測分析結果和報警提示資訊;
6) 針對超標的心血管參數提出警告,點擊警告資訊後進一步解釋其含義,並列出可能的疾病資訊供參考;
7) 提供對心血管進行長期檢測所繪製的健康指數曲線,讓用戶瞭解自身心血管系統的健康趨勢走向;
8) 可將每次測試的脈搏波、分析結果和報警提示資訊記載在每個用戶獨有的個人檔案中。大量歷史數據能更可靠地預判潛在的心血管系統的病理變化;
9) 另外,該系統實現了遠程在線智慧分析和自動更新知識庫的功能。用戶可利用互聯網上傳所採集到的生理數據,由遠程健康中心的服務器根據這些醫療記錄、醫學知識庫和歷史數據進行更為精確可靠的計算和推理後,即時向用戶反饋分析結果,並完成對客戶端醫學知識庫的自動更新;
10) 適合整個家庭用戶使用,成年人可獨自一人操作。 該系統的樣機系統已分別在廣西和北京的兩所正規醫院、浙江一家老幹部修養所和澳門一家保險公司進行了測試和試用,其精度和穩定性均達到預期要求。研究組至今已在國內外期刊雜誌上發表過七篇文章,以及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了十九篇高水平的研究論文,另有六篇論文被收編到國外科技書刊。此外,系統已獲兩項香港實用新型專利,以及通過一項中國發明專利,目前正處在公報期。


行政長官:致力推進澳門與海南的旅遊合作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9)日與海南省省委書記衛留成、省長羅保銘會面時表示,今後將致力加強和推進澳門與海南的旅遊合作。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抵達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準備出席明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開幕式。 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於博鰲國際會議中心會見了崔世安一行,並與澳門特區政府代表團和本澳企業家合影。 行政長官崔世安與海南省省委書記衛留成、省長羅保銘進行會面,雙方就加強澳門與海南的旅遊合作交換意見。 海南省省委書記衛留成向崔世安介紹了海南省打造國際旅遊島的定位與目標。崔世安表示,海南發展為國際旅遊島的定位與澳門發展成為世界休閒旅遊中心的定位具互補性,希望雙方共同努力,全力推動恢復澳門與海南直航的工作,促進兩地旅遊業的發展,相信兩地的旅遊業在區內會大有作為。 代表團晚上出席了海南省政府所設的歡迎晚宴。 行政長官明日早上將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開幕式,隨後一行將返回本澳。


2010 MIECF: 國際綠色產業交流會體現澳門平台角色

2010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2010 MIECF)期間舉行的“國際綠色產業交流會”已於2010年4月9日下午圓滿舉行。交流會旨在促進內地(尤其是泛珠三角地區)、歐盟、澳門等不同地區環保產業業務交流與合作,進一步體現澳門作為內地、歐盟及海外環保產業合作服務平台角色。 交流會上,由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郝雨凡院長擔任主持人,並由來自內地(尤其是泛珠三角地區)、歐盟、澳門等不同地區的政府、企業和環保機構代表,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蹇興超副廳長、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周子華副巡視員、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區軍副秘書長、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氣候變化處付野秋處長、福建省環境保護産業協會劉國平副會長、英國綠色燃料公司主席Mr. Colin Hygate、葡萄牙MagPower Group董事 Mr. Jaime Domingos Ferreira Silva、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謝光武副處長、雲南師範大學張無敵教授、江西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唐志敏工程部主任、中國歐盟商會北京建設工作組主席Mr. Massimo Bagnasco、珠海博佳冷源設備有限公司王凱旋總經理、深圳市陸地方舟電動車有限公司劉曉靜副總經理、陸地移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Mr. Pedro Pestana de Aguiar及漢能電動車有限公司陳自創董事總經理。多位座談嘉賓分別就環保產業技術發展趨勢、環保產業商機等議題進行討論及交流。 是次交流會共吸引了內地、歐盟、本澳等地區環保業者、商界、學術界等代表接近100位嘉賓參會。


持續沒有學校出現群集性感染報告

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大流行警示維持在6級,嚴重程度為中等;本澳警示級別為第6級藍色,本地疫情為一般。 4月8日,因流感樣症狀而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症室求診的兒童占兒科求診人數的44%,成人則占成人求診人數的19%。4月9日,本地沒有班級因流感樣徵狀群集事件而須停課。沒有新增確診感染甲型H1N1 流感個案。由去年6月18日至今,累計已有3606人確診感染新型H1N1流感,17名感染者患肺炎,4名感染者需要使用呼吸機治療,2名感染者死亡。 4月9日,衛生局沒有接獲學校出現流感樣疾病群集性感染的報告。衛生局仍在繼續密切監測學校、院舍和其他機構流感流行情況。 截至4月9日下午,本地沒有甲型H1N1確診患者住院接受治療。 4月9日,有20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由去年11月23日至今,累計已有115628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 (流感應變協調中心 24 小時熱線電話: 28700800 傳真: 28700863)


澳門樂團奏偉大的三B珍品 同賞殿堂作曲家風采

澳門樂團將於四月十七日晚上八時在崗頂劇院舉行《偉大的三B》音樂會,演繹殿堂作曲家巴哈、貝多芬與勃拉姆斯的室內樂珍品,傾聽百年傳世音韻,門票澳門幣三十元,現正於捷達售票網公開發售。 音樂會上將演繹 “三B”的室內樂作品,包括巴哈《長笛、小提琴與數字低音三重奏鳴曲BWV 1038》、勃拉姆斯的《C小調第一弦樂四重奏》及貝多芬的《降E大調七重奏》。巴哈、貝多芬與勃拉姆斯分別為巴洛克時期、維也納古典樂派和浪漫主義時期的標誌性人物,對音樂發展有舉足影響,觀眾將在音樂會中感受百年音樂界泰斗的風采。 勃拉姆斯的音樂蘊涵著德國的樸實精神,以及維也納的動人氣息,他在幾首弦樂四重奏作品中透露了精準和深思熟慮的音樂構思,《C小調第一弦樂四重奏》是他的其中一首藝術瑰寶。貝多芬的《降E大調七重奏》中的樂器構成為:單簧管、大管、圓號、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其中低音提琴營造了樂器組合顯著的低音效果,這部作品注重樂器間的和諧性,管樂與弦樂間的和諧共融讓人驚豔。 澳門樂團《偉大的三B》音樂會門票現正於捷達售票網公開發售,票價澳門幣三十元。此外,澳門樂團原定於五月三十日下午四時舉行的兒童節音樂會《童話世界裏的音樂》,演出時間現改為當日下午五時,已購票而未能出席的觀眾可於即日起至五月三十日下午四時前到捷達售票網辦理退票。捷達售票網二十四小時網上售票服務:www.jt-ticket.net,訂票熱線二八二八二八八八,節目查詢可致電二八五三零七七八或瀏覽文化局網頁www.icm.gov.mo/om。


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舉辦“強制性治療工作坊”

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於昨天(9日)下午三時至五時舉行“強制性治療工作坊”,邀請以下醫學專家和司法官擔任主講嘉賓:衛生局精神病科醫務主任何志榮醫生、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病科Carlos Manuel Dias Duarte醫生、葡萄牙貝納非奧市法醫辦公室法醫學專家Jorge Domingos Leitão Pereira先生、檢察院馬翊助理檢察長以及初級法院羅睿恒法官。 工作坊中涉及了與在澳門特別行政區依據7月12日第31/99/M號法令,對精神病人實施強制性治療有關的多方面議題。該法令十年的實踐説明其符合澳門的實際狀況,因爲其制訂過程就基本上採納了國際上同類治療的經驗,不但尊重精神病人的個人尊嚴,而且捍衛他們的個人權利。 主講者們還提及了對精神病人採取強制性治療和強制性住院措施的合法性以及需實施該類措施的各種必要情況。而採取強制性治療的決定必須先由衛生局局長作出,隨後即交由司法部門確定。即:精神病人的強制性住院治療請求由醫療部門作臨床精神病學評估,隨後交由法院確認。檢察院在精神病人強制性治療和緊急住院治療案件的參與介入與檢察院本身的權限和角色一脈相承。 有主講者指出,在不少的國家規範這方面的法律早已過時,結果是精神障礙患者的權益非但未受保護,而是蒙受侵害。原因是,事實上,立法者的最初立法目的是保護公眾不受精神障礙者的影響,並將患者與公眾隔離開來。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世界上已經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國家拥有精神衛生法,但只有約一半國家的有關法律是一九九零年之後通過,近六分之一國家的有關法律是在一九六零年之前制定的。因此,許多國家的精神衛生法已過時。 上述工作坊的對象為司法官、司法官培訓課程實習員、公共行政部門的法律人員及對講題感興趣的其他專業人員、律師及實習律師。工作坊以廣東話及葡語進行,輔以同聲傳譯。法律及司法培訓中心舉辦該工作坊的目的在於加強專業人士對於精神病人強制性治療制度的認識,並促進交流和討論。


劉仕堯:環保產業展取得預期成效

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表示,第三屆澳門國際環保合作論壇及展覽(2010MIECF)取得預期成效,並同時促進國內外環保學者交流的環保策略。 劉仕堯下午出席低碳經濟論壇開幕式後接受傳媒訪問表示,2010MIECF可讓國內外及本澳的專家、學者、官員及業界就環保議題發表意見。此外,展覽會展出眾多新式環保產品,將有助澳門日後推動環保工作。 為更有序地長遠規劃本澳的環境保護工作,劉仕堯透露,當局將於4月內公佈《澳門環境保護概念性規劃構想諮詢文本》。文本將建議特區政府透過六大策略、五十多項行動計劃,按先後緩急落實改善澳門未來的環境狀況,他呼籲市民在公開諮詢期間踴躍發表意見。 此外,劉仕堯表示,特區政府將按照既定施政方針,於2012年落實建成萬九公屋計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