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公務人員創意計劃”暨“公務人員閱讀心得徵文比賽”頒獎禮

由行政暨公職局舉辦的2009年度“公務人員創意計劃”暨“公務人員閱讀心得徵文比賽”今(15)日假座澳門世貿中心蓮花廳舉行頒獎禮。
為體現特區政府對上述兩項活動的重視和對得獎者的鼓勵,是次頒獎禮由行政法務司陳麗敏司長主持,行政暨公職局朱偉幹局長、各公共部門代表、“公務人員創意計劃”和“公務人員閱讀心得徵文比賽”評審委員會成員、得獎者及其家屬和參加者應邀出席。 “公務人員創意計劃”舉辦目的是讓公務人員就特區政府的公共行政改革工作進行討論及研究,激發創新見解和意念,增強公務人員隊伍的活力及凝聚力,發揮團隊精神。而“公務人員閱讀心得徵文比賽”則透過推動公務人員的閱書風氣,啟發及促進對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的關注。其共同目的均是透過參加該兩項比賽,落實“以人為本”理念,整體提升公務人員的素質,為推動公共行政改革提供良好的條件。 上述計劃得到各個政府部門的人員踴躍參與,體現公務人員為公共行政改革出謀獻策及終生學習的熱誠。“公務人員創意計劃”共有13隊(來自12個部門共39人參加)提交研究方案,並就“如何從強化政府廉政建設及提升人員士氣方面持續完善領導主管制度及公務人員制度”、“理順部門間的職能協調,促進政府資源運用的有效性”及“提升政府的認受性”,以及有關資訊管理等方面的議題進行研究。經由學術機構代表所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參加者提交的研究方案進行評審後,選出冠、亞及季軍,同時揀選5隊表現優越的隊伍獲得優異獎(請參閱附表一“公務人員創意計劃評審結果”)。 “公務人員閱讀心得徵文比賽”則收到30份參賽作品(來自23個部門共30人參加),由澳門公共行政雜誌執行社長、編輯委員會委員及學術機構代表所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選出冠、亞、季軍及10份優異獎的作品(請參閱附表二“公務人員閱讀心得徵文比賽評審結果”)。 為鼓勵公務人員自我成長發展及積極參與公共行政改革的工作,“公務人員創意計劃”的冠、亞、季軍隊伍除分別可獲獎學金5,000元、2,500元及1,000元外,亦安排冠軍隊伍於北京語言大學、亞軍及季軍於廣東省或香港修讀有興趣的培訓課程作為獎勵。而“公務人員閱讀心得徵文比賽”的冠、亞、季軍及優異獎則分別獲得獎金澳門幣5,000元、3,000元、2,000元及500元。 頒獎禮上,陳麗敏司長表示,回顧過去的十年,特區政府為提升行政效率及服務質素,成功推行了多項改革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公務人員在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緊守崗位,為特區的整體發展作出了貢獻。舉辦“公務人員創意計劃”及“公務人員閱讀心得徵文比賽”有着同一目的,就是要落實“以人為本”理念及提升公務人員的質素,從而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藉着激發人員的創意及鑽研精神,以提升責任感及使命感,讓各公務人員能自覺地為特區的建設作出努力及支持參與。她希望上述活動的參加者、其他公務人員及各部門繼續支持改革工作,推動相關活動,藉此促進跨部門合作,發揮團隊精神。 為達致交流及推廣活動的目的,共同為公共行政改革作出努力,於頒獎禮上,上述兩項活動的冠軍得獎者與出席者共同分享其研究成果或閱讀心得,且所有獲奬作品亦可於特區公務人員網站內電子服務之網上學習區內瀏覽。


旅遊學院與Shatec Institute Macau 合辦認證課程

旅遊學院將於2010年1月份開辦兩個餐飲業及前堂銷售相關的「Shatec認證課程」,現已開始接受報名。 旅遊學院為提供更多元化及更貼近酒店旅遊業內需求的課程,尋求與不同國際著名學府與認證機構合作,為業界提供更多國際認可課程,培訓出更多國際專業資格人才。就此,學院於本年11月份與 Shatec Institutes Macau簽訂合作協議,希望透過協辦各項培訓課程,提升本地從業員的質素。兩院合辦的首批「Shatec認證課程」將於2010年1月份開課。 創立於1983年的 Shatec Institutes是新加坡創辦最早的酒店與旅遊教育培訓機構。校內共有7所教學設施完善的學院和一群經驗豐富的導師,給予來自20個不同國家的1,800名學生提供旅遊、酒店、烹飪、西點烘烤及餐飲管理的大專文憑和證書級別課程。在25年的歷史中,Shatec培養了25,000名各工種的優秀人才。 旅遊學院將開辦一系列銷售技巧、會展策劃、管家服務、災難及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的「Shatec認證課程」,首批課程包括「餐飲業的向上銷售與建議性行銷」及「前堂的向上銷售與建議性行銷」。課程由Shatec Institutes資深導師任教,旨在提高前線人員銷售方面的技巧,繼而提高銷售率及整體收入。課程完成後可獲Shatec Institutes頒授證書。課程現已開始接受報名,有興趣報名人士請瀏覽本學院網站 www.ift.edu.mo。


節水小組到旅遊學院宣傳節約用水

為加強與學校合作向學生灌輸節約用水及珍惜水資源的意識,特區政府「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日前到澳門旅遊學院舉行「慳水有妙法」節水工作坊,向學院學生及教職員灌輸有關節水器具的知識。 節水小組假旅遊學院協力樓劇場舉行「慳水有妙法」節水講座,為學院超過五十名師生講解日常家居生活的節水方法及良好的用水習慣,鼓勵市民節約用水。小組秘書唐玉萍希望學生透過工作坊了解節約用水的重要性,珍惜稀缺的淡水資源,同時學習有效的節水方法,在家居生活中做到一水多用,提高用水效益,共同構建節水型社會。 另一方面,節水小組亦向學生即場示範了家居節水器具的安裝方法和節水效能,向他們解釋了節水器具的運作原理。節水小組同時鼓勵學生多了解節水器具,繼而在其家庭成員之間推廣節水器具的應用,把節約用水的意識普及化。
工作坊的最後部份為發問時間,各出席的學生及教職員提出不少有關節水方法及節水器具的問題,反應熱烈。唐玉萍表示,節水小組未來將陸續到本澳各學校舉辦節水工作坊,向學生灌輸節約用水的意識,並加強節水工作的社區宣傳,推動全澳市民節水抗鹹。


審計署公佈《教育暨青年局轄下教育及青年服務設施的設立、搬遷及翻新》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

審計署在一項衡工量值式審計中,發現教育暨青年局(以下簡稱教青局)在設立、搬遷及翻新轄下的教育及青年服務設施時,缺乏對工程預算作整體估算、採用奢侈的裝修工程用料和傢具設備。審計署強調,使用公帑應謹慎分析,在經濟性和社會需求上取得平衡,避免浪費公帑在“形象工程”上。 教青局自回歸後至2008年中,為設立、搬遷及翻新轄下十六個教育及青年服務設施工程共投入逾1.4億元公帑 (澳門幣,以下同)。在審計報告中,審計署批評教青局監控工程預算欠缺控制意識,例如有5間教育及青年服務設施工程的判給金額大幅超出最初預算上限,超出金額由49萬多元 (16.45%) 至1,600多萬元 (135.95%);欠周詳考慮基本接納設計公司建議,向獨家供應商購買指定品牌的傢具設備,例如花費128,000元購買80張每張1,600元的疊椅、耗用88,200元購買28個每個3,150元的不鏽鋼廁紙盅等;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原址,裝修後祇使用了20個月便搬遷,令110多萬元裝修費報廢。 審計署亦發現,教青局没有與設計公司訂定維護局方權益的合同及協議、採用“先錢後貨”有別於一般公共機構沿用的支付方式;在預算不足下仍進行工程的公開招標,導致增加工程成本的風險;教青局亦没有制訂任何成文的規範標準或評分機制以甄選設計公司,慣常濫用豁免書面諮詢條文,以直接判給批出圖則設計工作及向獨家供應商購買指定品牌的傢具設備,是有違《公務採購程序指引》的原則,而以“設計時間緊迫”為由採用直接判給的設計工程嚴重延遲,其中最長達3年4個月。 審計署建議,應設立控制開支機制,以節約原則對設施項目作個別及整體估算以訂定預算上限;制訂完善的驗收機制,確保設計公司履行條款後方支付費用;堅守審慎理財原則;具合理、充分的理據才引用第122/84/M號法令的豁免條文,以及將非本身職能範疇的工作交予專職工務部門負責。 《教育暨青年局轄下教育及青年服務設施的設立、搬遷及翻新》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已呈送行政長官,並送交立法會,明( 16 )日正式公佈,市民可於辦公時間前往皇朝廣場20樓審計署免費索取,或在審計署網站www.ca.gov.mo下載有關報告。


亞太經濟及社會委員會(ESCAP)及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秘書處於澳舉辦諮詢工作會議暨氣象局論文集(第三卷)發行儀式

由亞太經濟及社會委員會(ESCAP)及世界氣象組織(WMO)颱風委員會秘書處主辦之諮詢工作小組會議將於本年12月16至17日於澳門舉行。此次會議之目的,是重新審閱其2007至2011年之策略計劃,2009年度的運作計劃,以及就明年的運作計劃及將來有關颱風委員會之計劃及動向作出討論,包括氣象、水文、防災及減災之工作。 會議謹訂於本月16日假澳門舊區重整諮詢委員會內之會議室進行。出席會議之成員包括工作小組之主席、ESCAP及WMO之代表。於會議開始之前,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亦將舉行其論文集第三版之發行儀式,由氣象局局長馮瑞權主持。 從2004年起,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已開始將其在國際會議及地區性合作會議中發表過的文章,以及與中山大學一起研究之科研成果報告集結成書;而今年出版的論文集已是氣象局出版的第三卷。 為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回歸祖國十周年,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特於本年發行論文集之第三版。氣象局將繼續與時並進,致力研究氣象及氣候變化,務求將其專業知識應用到廣大市民身上,改善民生。


2009年9月澳門國際性銀行業務統計

澳門金融管理局今天發表的統計顯示,至2009年9月底,澳門銀行的國際性業務佔整體業務的比重進一步擴大。國際資產佔銀行體系總資產的份額,從2009年6月底的82.9%上升至2009年9月底的85.0%;而國際負債佔銀行體系總負債的份額,則從2009年6月底的77.6% 上升至2009年9月底的78.4 %。 外幣是澳門國際性銀行業務的主要交易單位。至2009年9月底,澳門幣佔國際金融資產及負債的份額分別為0.5%及1.0%。同期,港元及其他外幣所佔的國際資產份額分別為46.1% 及53.3%,而所佔的國際負債份額則分別為47.2% 及51.7%。 澳門銀行的國際資產 至2009年9月底,澳門銀行的國際資產總額分別較上季及較去年同期增長8.9%及12.0% ,金額達3,637億澳門幣(456億美元);其中,對外資產較去年同期上升16.1%至2,839億澳門幣,而本地外幣資產則較去年同期輕微下跌0.3%,金額達799億澳門幣。因本地銀行對外地銀行的同業資產上升17.6%,致使作為國際資產主要組成部份的外地存款及墊款,較去年同期上升14.5%,數額達2,545億澳門幣。 澳門銀行的國際負債
同時,澳門銀行的國際負債總額分別較上季及較去年同期增長7.3%及10.6%,數額為3,355億澳門幣(420億美元);其中,對外負債及本地外幣負債分別錄得按年上升12.0% 及9.3%,數額達1,728億及1,627億澳門幣。澳門居民存放於本地銀行的各類外幣存款是國際負債的主要組成部份。居民外幣存款從2008年9月底的1,423億澳門幣上升至2009年9月底的1,550億澳門幣,增長率為9.0%。 澳門銀行對外資產及負債的地區分佈
澳門國際銀行業務主要分佈在亞洲及歐洲地區。至2009年9月底,澳門銀行體系對外資產中,對香港及中國大陸的債權各佔36.6% 及6.3%﹔對葡萄牙、英國及法國的債權則各佔14.1%、2.0%及2.0%。對外負債方面,對香港及中國大陸的負債佔總體對外負債份額為40.6% 及23.3%﹔法國、葡萄牙及德國佔總體對外負債的比重則分別為11.0%、6.6%及1.8%。 澳門國際性銀行業務統計是根據國際清算銀行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所倡導的方法編制,藉以配合澳門特別行政區參與該國際組織的 “地區性國際銀行業務統計” 計劃。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四日全體會議議程的討論結果

獨一項:引介、一般性討論及表決《對行政長官和政府主要官員離任的限制規定》法案。───通過


流動緊急治療中心投入服務

衛生局12月14日舉行流動傷者治療車啟用儀式,衛生局副局長兼仁伯爵綜合醫院院長陳惟蒨、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及深切治療部主任李偉成等出席。流動傷者治療車正式名稱為“流動緊急治療中心”,該車由德國進口,於11月中旬抵澳,12月14日起正式投入服務。 陳惟蒨表示,衛生局將在意外分級機制二至三級時或傷者超過20人時,派出車輛到達現場,仁伯爵綜合醫院急診部亦會通過緊急流程機制派出急診醫生和護士到場進行救治工作。流動緊急治療中心停泊仔奧林匹克運動場,現階段只在路地區提供服務。 治療車載重3610公斤,車廂內分有空氣對流層的手術室和普通診治室,配有手術燈、治療床及獨立冷氣各兩台、暖風機、空氣淨化機、氧氣裝置、高纖維物料及不銹鋼傢俱、洗手盆、對講機等設備;車外設有發電機、對外連接電源裝置、車尾升降台、車頂大型射燈、告示板等配置,另可在旁邊增設吹氣帳篷作傷者分流站。 衛生局計劃2010年第四季購入第二輛流動緊急治療車,以逐步完善流動救治服務。


本地三名確診患者現已出院

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大流行警示維持在6級,嚴重程度為中等;本澳警示級別為第6級藍色,本地疫情為一般。 12月13日,因流感樣症狀而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症室求診的兒童占兒科求診人數的65%,成人則占成人求診人數的26%。12月14日,本地沒有班級因流感樣徵狀群集事件而須停課。衛生局仍在繼續密切監測學校、院舍和其他機構流感流行情況。 自12月12日至14日下午,本地沒有錄得新增甲型H1N1確診患者須入院,三名確診患者經醫護人員盡心照顧下現已出院,目前尚有一名確診患者正在醫院接受治療,情況一般。 (流感應變協調中心 24 小時熱線電話: 28700800 傳真: 28700863)


《文化雜誌》中文版第71期出版 探討澳門專營制度及華商崛起

由文化局定期出版、藉研究澳門歷史文化以促進本地與海內外學術交流的季刊《文化雜誌》,近日出版發行中文版第71期。今期首文 《晚清澳門專營制度探源》(張廷茂著)探討起源於晚清的澳門專營制度,涉及博彩業、魚業鹽貨、煮售鴉片熟膏等行業。文章介紹了澳葡當局出籠了整套完整的管理體系,成為“對澳門地區歷史發展進程產生重要影響的政策和措施”;《本土商人崛起之影響》(林廣志)揭示了乾嘉年期以來澳門華商階層崛起“對澳門社會形態轉變所產生的重大推力”,其時的“承充制”即專營制度構成了澳門經濟制度的最大特色,此種“在自由經濟背景下實行高度的商業壟斷”在晚清中國社會出現毋疑是非常獨特的經濟現象。 今期“歷史”欄目還刊出李世源《洋務運動中堅:香山三傑》、葉農《澳門聖若瑟修院始末初探》、顏廣文/張海珊《早期的澳門教會教育》、顧衛民《地理大發現時代的葡萄牙耶穌會士》、張敏芬《葡萄牙漢學先驅曾德昭神父》、劉小珊《南蠻通辭於日葡貿易中的貢獻》、譚樹林《晚明赴京使臣與朝鮮西學的發展》、郭衛東《從福安到澳門:1746-1747年的禁教案》、肖承福《明清之際贛州的“便道”傳教鉤沉》、李雪濤《湯若望筆下的明清之變》;本期新闢“書話”欄目刊出何偉傑《濠鏡公眾閱書報社》、鄧俊捷《澳門漢文古籍藏書的系統特色》、顧鈞《美國人早期的漢語學習》、陳廣恩〈吳道鎔、張學華與《廣東文徵》〉、謝方《讀〈吳漁山集箋註〉偶得》、黃啟臣《評黃慶華(中葡關係史(15130-1999)〉》等全期共18篇學者論文。 為鼓勵讀者關心澳門歷史文化遺產的學術研究,文化局特別為預訂或補購《文化雜誌》中文版或外文版共四冊以上的讀者提供半價優惠。有興趣人士可在辦公時間到澳門中央圖書館、澳門歷史檔案館、觀音蓮花苑或文化廣場、星光書店、葡文書局選購,查詢請致電 83996322蘇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