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交通安全行動」- 檢控違規過馬路

本局與交通事務局針對近期社會關注之駕駛者於斑馬線不讓行人優先通行之情況,繼續展開檢控及宣傳的聯合行動,兩局互相合作各施其職,安排前線巡邏警員於繁忙路段之斑馬線指揮交通,加強檢控於斑馬線前違規之行人及駕駛者,而交通事務局則派出交通督導員向行人宣傳使用行人過路設施,期望以宣傳教育和懲處相結合,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識和重視。從而減少交通意外的發生。繼早前兩次的聯合行動,效果理想,今日早上十一時兩局於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一帶進行交通安全行動,而打擊違規行動將持之以恆於定期不定點方式進行,以維護居民的出行安全。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7月7日,對於斑馬線不讓行人之駕駛者共發出820宗檢控,當中11宗因累犯而需轉交司法機關跟進禁止駕駛之處罰,而因違規過馬路而被檢控的行人有116宗。在交通意外方面,今年上半年之交通意外總數為7,156宗。其中涉及行人的交通意外總數為335宗,較去年同期下跌16.9%,當中以長者及學童居多。本局按《道路交通法》嚴厲執法,於斑馬線前沒有減速禮讓或行人沒有善用過路設施等行為,不論行人及駕駛者都會以即時票控方式作出檢控。根據第3/2007號法律《道路交通法》第70條第5款的規定,若在50公尺距離內有相關設施而行人不使用,執法人員可對有關人士科處罰款澳門幣300元。如駕駛者不讓行人優先通行,甚至加快車速穿越,最高可被科罰金2,500元,兩年內重犯,最高更可被科罰金5,000元及禁止駕駛(俗稱停牌)六個月。 因此,在宣傳教育上,本局會持續進行多種類型的宣傳活動,包括舉辦交通安全講座、擺放交通安全展板、分發宣傳單張及派員講解交通法例,同時亦會提醒市民在過馬路時,如在綠燈閃動時不應開始過馬路,如已開始過馬路則應加快腳步以避免交通意外。本局交通廳亦已向多個運輸業界團體、長者團體及學校機構舉辦交通安全講座,加強駕駛者及行人對道路安全的意識。本局呼籲行人及駕駛者都應遵守交通規則,尤其是帶同學童的家長更應以身作則,過馬路時應使用斑馬線或其他行人設施,以教導子女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習慣。另在交通繁忙出現車龍的情況,市民亦不應胡亂於車與車間的空隙中亂過馬路。以達致「交通安全你我有責,零意外,齊共建。」 另外,交通事務局則針對行人過路安全問題,尤其於校園區,每年均與本澳各學校加強溝通了解學校師生出行的需求,於暑假期間在校園附近進行翻新交通標誌及標線工作,改善交通設施,並在條件可行情況下增設上落客區以方便家長接送學童,繼早前青洲大馬路及下環街新增交通燈投入使用後,交通事務局持續觀察學校附近之過路設施的應用情況及斑馬線調整、交通警示牌、減速帶等,因應交通狀況的改變,不斷完善行人過路設施。同時,為合理調整行人過路的安全,交通事務局已於今年七月在何賢公園附近加裝交通燈設備,將以往由S形之過路方式,調整至最短的直線距離,藉此平衡人流與車流的通行,理順該處的交通秩序。 兩局希望藉著加強合作,各施其職、軟硬兼施,期望透過宣傳、教育及檢控等三個方面相結合。提高居民對交通安全的認識和重視,從而減少交通意外的發生。


“澳門青年上海學習實踐計劃”本周五截止報名

2013"澳門青年上海學習實踐計劃"自推出以來接到不少電話查詢,反應踴躍。主辦單位提醒有興趣的青年把握本周最後申請期限,積極參與,珍惜寶貴的學習實踐機會。 由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澳區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及澳門基金會合辦的"澳門青年上海學習實踐計劃"冀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促進澳門青年人才的成長,培育本地區高質素綜合人才。活動於去年首辦,在一定程度上讓青年深入上海的政府部門和有關行業一線歷練,體驗另一種生活模式與城市特色,瞭解上海的成功之路,促進滬澳兩地緊密交往。 2013"澳門青年上海學習實踐計劃"安排學員在短期理論學習後,分配到上海政府部門及企業機構進行實習,名額約15至30名,實習期約為三個月(暫定於9月20日至12月19日,實際時間以主辦方公佈為準);申請者需為澳門永久性居民,具大專以上學歷,年齡在40周歲以下,具一年或以上工作或社會服務經驗。主辦機構將組織評審小組,根據申請人工作經驗、工作性質、綜合素質及相關機構評語對申請者進行綜合評審甄選。主辦機構負責學員往返滬澳機票、食宿及保險相關安排及費用,學員並可獲得每月適量生活及交通津貼。 活動章程、申請表及相關附件已上載至澳門基金會網站www.fmac.org.mo,歡迎有興趣人士瀏覽。有關計劃將於7月12日截止報名。報名時請攜同所需資料,於辦公時間內親身或委託他人遞交至澳門新馬路61-75號永光廣場7樓澳門基金會資助暨合作廳。如欲查詢詳情,敬請聯絡黃小姐,電話:87950931,傳真:28356026,或電郵至dca_info@fm.org.mo。


二零一二/二零一三學年法務局小學普法講座圓滿結束

法務局於二零一二/二零一三學年繼續為本澳學校提供小學普法講座,並且於日前圓滿結束,期間舉辦三百四十場普法講座,參與學生超過一萬人次。 為深化本澳學生對澳門法律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小學普法講座自二零零三年十月展開,講座一直深受參與學校的師生歡迎。本學年更將《澳門基本法》的內容加到小二、四及六年級的講座中,讓學生從小認識《澳門基本法》。其餘年級的講座內容包括觀看動畫、就動畫進行討論及具啟發性的集體活動,從而啟導學生對法律進行思考、建構知法守法的概念,並加強學生拒絕犯罪的能力。 二零一二/二零一三學年參與小學普法講座的學校共有二十七間,包括:澳大附屬應用小學、下環浸會學校、聖德蘭學校、聖保祿學校、沙梨頭坊眾學校、東南學校、新華學校、二龍喉中葡小學、海星小學、婦聯學校、濠江中學附屬小學、氹仔中葡學校、浸信中學、勞工子弟學校、培正中學、培華學校、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何東中葡小學、聖羅撒英文中學、聖善學校、鄭觀應公立學校、蔡高中學、海暉學校、中德學校、聖羅撒中文中學、同善堂中學及北區中葡小學。 另外,法務局亦為參與學校安排配套活動,學年期間安排學生參觀司法警察學校共十三次、舉辦教師及社工培訓課程四場。


政府加強與內地協調  共同監控原水水質

珠海的主要對澳供水設施,包括掛定角水閘、洪灣泵站和竹仙洞水庫等的水質檢測結果沒有出現異常情況,而供澳原水和自來水的水質亦一直符合安全標準,市民可以放心使用。 根據內地相關部門提供的資料,合面獅水庫排出的河水將於本月12日到達西江口,屆時西江幹流的流量可以有效稀釋受污染的水體,預計不會對下游的水質安全構成影響。然而,因應上述情況,港務局會繼續與內地相關部門加強監察原水水質,同時要求澳門自來水公司與西江上游沿線的自來水廠加強溝通和聯繫,以便掌握上游沿線的水質情況,適時採取相應的措施,確保水質安全。 港務局將會繼續與內地相關部門就事件的最新情況和水質安全保持及時和緊密的訊息通報,民政總署化驗所和澳門自來水公司亦加強了檢測工作,確保自來水水質符合安全標準。供澳原水取水口的水質一旦出現異常,港務局將會與各相關部門和單位啟動有效的緊急機制,並動用本澳水庫和珠海境內各對澳供水水庫的庫容,保障本澳的供水安全。


勇奪一銀及六卓越表現獎章《第四十二屆世界職業技能競賽》澳門代表團今回澳

六月底赴德國萊比錫參加《第四十二屆世界職業技能競賽》的澳門代表團本月十日返澳,十一名澳門選手在十個競賽項目中發揮出水準,共取得一個銀奬及六個卓越表現奬章的佳績。在參賽的五十三個國家及地區當中,澳門的獎牌總得分的排名二十四,是參賽以來的最高名次。 今屆競賽項目達四十六個,參加比賽的選手共一千零七人,全是經過嚴格挑選和訓練的精英,入場參觀賽事的觀眾超過二十萬人。在連續多天激烈的比賽中,澳門選手一直鬥志頑強,全力以赴,並在其中七個競賽項目勇奪奬項,謝俊昇在網頁設計奪得銀奬,而麥泳詩在流行時裝技術、蔡佳成在電腦網絡系統管理、何冠忠在資訊軟件商業應用、周穎珊在花藝設計、庄磊及鄭霍東在機電一體化、庄振勇在通訊網絡電纜安裝等,均奪得卓越表現奬章。勞工事務局感謝各項目代表單位、技術支援單位、專家及導師等,在賽前為各選手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強化培訓。 《世界職業技能競賽》被譽為職業技能界的奧林匹克比賽,每兩年在不同國家和地區舉行,目的是讓世界各地二十二歲以下青年選手切磋技能,並為各地培訓機構人員提供交流平台,推動職業培訓發展。勞工事務局藉著參加國際性的職業技能競賽活動,一方面加強與世界各地職業培訓機構的交流,吸收先進的培訓技術;另一方面透過競賽提升澳門青年人對職業培訓的重視和興趣,擴濶視野,提高技能水平,協助他們規劃職業生涯的目標和方向。


特區政府積極完善反洗黑錢和反恐融資的工作

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今(10)日表示,特區政府積極及持續完善反洗黑錢和反恐融資方面的工作,讓本澳更好地承擔作為國際經濟體系其中一員的責任,當中,相關部門正研究是否制定入境現金申報制度,以增加區域間現金流動的透明度及監察作用。 譚伯源上午出席公開場合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出,就反洗黑錢和反恐融資方面,本澳目前已有相關的法律制度;為更好地負起國際責任,特區政府會不斷研究並完善相關的打擊工作和措施,就此,國際上有不少做法,其中,很多地區都有實施入境現金申報制度,這也是相關國際組織建議本澳可考慮採用的做法,有助提高區域間現金流動活動的透明度,特別對反洗黑錢和反恐融資起到一定的監察作用。 他續稱,特區政府有關部門現時首先要研究本澳是否引入相關的申報制度,若日後決定引入,政府定會配合本澳實況,整體及充分考慮其他配套的細節內容,例如須申報的金額、時間性等。 譚伯源強調,進行有關研究並非針對某些行業,亦不會對本澳作為自由經濟體系造成影響及有所限制,研究目的純粹為了完善本澳的反洗黑錢和反恐融資工作;再者,只要現金流動不牽涉洗黑錢及恐怖活動,資金進出絕對是自由的,政府亦一貫地歡迎更多人士來澳投資及消費。


行政長官:全力保障本澳電腦網絡安全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10)日表示,就本澳有用戶的電子郵箱疑遭黑客入侵事件,特區政府高度關注,並會全力保障各政府部門、商業機構以及廣大居民的網絡安全。 崔世安上午出席第二屆北京‧澳門合作交流洽談會開幕式前接受傳媒訪問時透露,遭黑客入侵的用戶裏包括政府部門,但由於司法警察局正進行調查工作,故現階段不能披露更多訊息。他相信,司法警察局日後在許可的情況下將會有更多相關訊息發佈。 崔世安補充,目前除了司警積極調查外,電信管理局亦已通知有關電訊營運商跟進事件。 此外,就美國近期被指入侵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腦網絡一事,崔世安指出,日前與美國駐港澳總領事楊甦棣會面期間,已明確向對方表達了特區政府的關注及提出諮詢。 鑒於眾多傳媒向特區政府查詢江門市規劃興建核燃料加工廠一事,崔世安稱,特區政府已透過粵澳合作聯絡機制,正式查詢此事,並且透過政府發言人辦公室發佈有關訊息,目前尚待粵方回覆,有消息後會向傳媒介紹有關資訊。


京澳洽談會為兩地加強合作創造更好條件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10)日在第二屆北京‧澳門合作交流洽談會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京澳兩地聯合舉辦洽談會,成功舉辦首屆洽談會的基礎上,繼續聯合舉辦本屆洽談會,為促進京澳兩地的深度交流,互利共贏,為拓寬合作空間,完善合作機制,創造了更好條件,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 一連兩天舉行的第二屆北京‧澳門合作交流洽談會上午在澳門旅遊塔舉行開幕式。行政長官指出,今屆洽談會的主題確定為"深化交流合作,促進共贏發展",重點深化京澳兩地在衛生、體育和文化創意三個領域的合作,加強民間在旅遊、經貿、科普和中小企業服務等合作,符合兩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提高兩地合作交流的效果與質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他續稱,澳門特區政府堅持落實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強化與內地合作的重要施政方針,致力推進澳門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北京作為祖國的首都,是政治、文化和國際交流的中心,正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他深信,經過京澳兩地的共同努力,增強各自優勢,將可促進兩地的發展,不斷提升居民整體生活素質。 行政長官重申,特區政府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和"以人為本"作為重要的施政理念,積極參與區域合作,拓寛區域合作的深度與層次。堅持實施"遠交近融"的對外交往,充分發揮澳門與葡語系國家、拉丁語糸國家、歐盟等密切聯系的優勢,努力提供優質商貿中介服務,進一步增強競爭能力,保持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在澳門舉行的第二屆"北京‧澳門合作交流洽談會"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北京市政府高規格組織代表團,由北京市長王安順率領下專程赴澳參加本屆洽談會。本屆洽談會主要活動由開幕式暨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合作交流專案推介、合作交流項目對接、"魅力北京"圖片展、"京澳民族音樂會"、京澳青少年體育交流活動等六大板塊組成。


京澳兩地文化局交流會面

北京市文化局局長陳冬、副局長王珠一行日前(七月九日)拜訪澳門文化局,與吳衛鳴局長等領導主管會面,雙方談及京澳兩地的文化發展,冀加強日後兩地在文化藝術方面的交流。
吳衛鳴對陳冬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表示,澳門是一處文化底蘊豐厚的城巿,每年所舉辦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而回歸後澳門與北京在文化方面的合作更是日益加深,近年更透過"澳門拉丁城區幻彩大巡遊"等大型節慶活動把富特色的演藝項目推廣到海外,希望澳門能作為內地與海外交流的平台,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推廣作出貢獻。吳衛鳴又指,澳門民風純樸,政府與民間合作無間、共同努力,猶如文化園丁對戲劇、舞蹈及音樂等不同的"花種"做出灌溉。
陳冬介紹北京文化部門的相關工作及北京市文化活動的最新情況。他對是次北京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與澳門中樂團合作"京澳民族音樂會"感到高興。他說,北京與澳門在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具有優勢互補的地方,冀望日後兩地致力體現深化交流合作,促進共贏發展。
參與會面的還有文化活動廳廳長楊子健、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廳長陳炳輝、特別計劃處處長林俊強、北京市文化局港澳台事務辦公室主任孫波,北京歌舞劇院院長趙麗華、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李龍吟等。


本週休漁漁家樂船票明發售

"休漁漁家樂"海上暢遊活動明(11)日發售週六、日船票,市民可於明日下午1:30至6:00到媽閣海事博物館露天茶座購票,每人限購兩張,售完即止,票價為澳門幣30元。 今年的"休漁漁家樂"活動將舉辦至7月28日,期間的週六、日每日均有4個航班出海,時間分別為上午9:30、11:30、下午2:30及4:30,每班船的乘客人數為26人。海事博物館露天茶座於每週四發售緊接週六、日的船票,如有疑問,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853)28595481,或於活動當日致電(853)66955265查詢。
"休漁漁家樂"的航程約為一個半小時,從青洲塘出發,經過西環大橋及嘉諾庇總督大橋到達觀音像後回程。船上除了展示漁民出海作業時的用具,亦會有專人講解漁民生活及作業形式,宣揚本地漁民傳統和技術。今年漁船上更會播放珍貴的漁民傳統婚嫁儀式的影片,讓市民親身感受澳門獨特的漁業習俗文化和海上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