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落區了解新巴士服務

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今(1)日到媽閣及亞馬喇前地巴士站了解新巴士服務狀況,為三間巴士公司司機及工作人員打氣,了解居民訴求,並勉勵交通事務局人員繼續努力協調好新巴士服務的運作,為居民打造良好的出行環境。劉仕堯強調,巴士服務正式進入新里程,由於有新公司加入運作,各營運商需要時間適應,因此呼籲市民給予支持及理解。 新巴士服務模式今日起實行,上午,劉仕堯在交通事務局局長汪雲、副局長鄭岳威等陪同下到媽閣巴士總站,與三間巴士公司司機及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傾談,了解他們在新模式下的工作狀況,並感謝他們積極配合"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新巴士服務。隨後到亞馬喇前地巴士轉乘站了解居民及遊客乘車情況,並與候車居民交談,聽取意見及訴求。劉仕堯強調,巴士服務模式改變是推動公交優先政策的重要起步點,因此相關部門將持續調度及完善有關工作,在過程中必須得到包括社會、營運商及政府的互相包容配合,現時三家巴士公司及其員工均需時間磨合、適應,故需要居民的理解及支持。 劉仕堯同時亦勉勵交通事務局人員,同心同力為完善公交服務努力,希望汪雲帶領局方人員,集中做好調度新巴士服務,持續改善在投入運作初期的不足之處。


今冬明春水情不樂觀 政府多方面保障供水安全

特區政府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組長黃穗文表示,今冬明春的水情不甚樂觀,但隨著竹銀水庫及其它工程措施的有效運作,本澳的供水安全可望獲得保障。特區政府將繼續透過一系列的開源節流措施,完善各項軟硬件配套,推動社會各界共同節約用水。 上游水情不樂觀竹銀力爭蓄五成水量 黃穗文今(1)日出席自來水客戶聯絡小組會議時表示,上半年至今西江中上游地區的降雨量較往年少,導致內地對澳供水的水庫蓄水量不足,例如4月至7月的降雨量與近年同期比較下降約一成五,當中7月更下降約五成。根據氣象部門預測,8月至9月的降雨量仍可能較近年下降約二成。然而,由於竹銀水庫試行蓄水至今,庫底的清洗工作已基本完成,粵方爭取在9月底枯水期前蓄水二千萬立方米,即接近五成整體庫容的水量,相信再配合水量調度和其它工程措施,將會有效地應對今冬明春枯水期的鹹潮侵襲。 因應這個情況,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將加緊部署各項政策和措施,例如考慮提早推出第三次節水回贈計劃,以鼓勵社會各界節約用水。針對社團及商業用水戶,未來亦會考慮透過環保與節能基金或其它措施,協助他們普及節水器具或提高用水效益,以達到抑制用水量增長速度的目標。 應急預案保障供水安全 黃穗文亦指出,由於本澳各部門的供水應急措施一直較為零散,為對這些措施進行全面的整合,並與內地有關機制接軌,小組經過半年的研究分析,制訂了《澳門供水安全應急預案》的初稿,按照供水安全事故的性質進行分類,並按嚴重性進行分級。《預案》尤其提出了與內地建立通報、合作的機制防止水污染危機,以及共同應對突發事故。小組現正向本澳及內地的相關部門進行諮詢和意見收集的工作,在完成意見的整合工作後預計《預案》可於本年第三或第四季推出。 有序推進開源節流措施 小組代表亦在自來水客戶聯絡小組會議上簡介了近期的工作進度。小組正按照《澳門節水規劃大綱》,有序地推進各項開源節流措施。在硬件方面未來會積極跟進再生水設施的開發利用,包括橫琴澳大新校區和路環石排灣新社區的供水雙管網的設計及建設,並與相關部門和單位共同推動於路環污水處理廠附近建設再生水廠。 在擴大本地庫容方面,小組已完成了"九澳水庫擴容及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及"南灣湖及西灣湖蓄水工程可行性研究",經諮詢相關部門的意見後,現決定先行開展"九澳水庫擴容及加固工程",並將會與相關的工程部門跟進項目的建設。至於南、西灣湖方面,則暫時作為擴大本地庫容的備用項目,小組亦會適時對項目進行評估。 在軟件方面,除了編制《澳門供水安全應急預案》外,小組將會研究並編制再生水應用課程並開展推廣活動,為再生水的開發利用和普及提供基礎。同時,小組將於第三季發行《澳門水資源狀況報告》,讓公眾對本澳的水資源現況有更清楚的了解,宣揚飲水思源的美德,推動社會各界共同構建澳門成為節水型城市。


追溯期結束 至今近二萬九任意性登錄申請九成已審批

社會保障制度任意性制度登錄/補扣供款申請追溯期結束,社會保障基金表示,有關制度實施至今共收到28,942份任意性制度登錄申請及26,870份補扣供款申請,當中超過九成已獲審批,進度理想,未審批個案大多涉及未填妥申請表資料或遞交的文件仍需跟進處理。 截至7月29日,社會保障基金共收到28,942份任意性制度登錄申請,已審批26,073份,佔總數90.1%;補扣供款申請共26,870份,已審批24,905份,佔總數92.7%;分期繳納補扣供款申請共246份,已審批227份,佔總數92.3%。而截止7月28日為止,透過補扣供款同時申請養老金的共收到13,897份,已審批12,198份,當中未完成審批的1,699份主要是因為申請人仍未繳納補扣供款或已繳納補扣供款而仍在處理中。現時累計獲批准受領養老金的受益人達51,929人,當中以新制度受領的人數約有11,200人。 社保基金自去年12月起按不同年齡層分階段地接受合資格居民進行任意性制度登錄/補扣供款申請,而為了保障申請人的權益,在今年7月底前提出申請,有關申請及供款最早可以追溯至今年1月。社保基金表示,有關的追溯期已經結束,由8月起提出任意性制度登錄的人士,將由申請當月開始繳納供款;而進行補扣供款申請且符合領取養老金資格的人士,其養老金將自遞交申請及所需要件成立的月份起開始發放。另按第4/2010號法律《社會保障制度》規定,申請補扣供款的期限將至今年12月底。 另外,社保基金重申,年滿18歲或以上合資格澳門居民,於登錄前一曆年身處澳門足183日,可按個人意願進行任意性制度登錄申請,而無論新加入制度的人士或以往因工作關係(包括兼職)已登錄社保的受益人,可隨時通知社保基金以開始/重新開始或中止有關任意性制度供款。 任意性制度登錄/補扣供款申請除可遞交至社保基金外,亦可透過分佈全澳的80多個服務點,包括民政總署政府綜合服務大樓、街總、工聯、婦聯、明愛、中總、僑總,以及退休、退役及領取撫恤金人士協會協助遞交。市民如想查詢更多有關任意性制度登錄/補扣供款的資訊,可致電2853 2850或瀏覽社保基金網頁www.fss.gov.mo。


二零一一年第二季建築工人薪酬及建築材料價格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第2季總體建築工人的平均日薪按季下跌10.0%,為547元(澳門元,下同);其中專業及半專業技工的日薪(562元)下跌10.1%,而一般工人的(356元)則上升1.1%。按職業劃分,電機工人(555元)與紮鐵工人(604元)的日薪分別按季下跌24.5%及11.0%;而水喉工人(616元)與模板工人(609元)則上升3.5%及2.7%。 扣除通貨膨脹影響後,今年第2季的總體建築工人實質薪金指數(90.6)按季下跌7.1%。 建築材料價格方面,鋼材價格升勢放緩,今年第2季螺紋圓鋼的平均價格按季微升0.7%,為每公噸5,821元;混凝土的平均價格上升8.4%,每立方米為348元。 今年第2季住宅樓宇建材價格指數(156.7)按季上升0.4%。其中,鋼鐵和混凝土的價格指數分別錄得1.1%及8.4%的按季升幅;而木材和電線的指數則分別下跌0.1%及6.8%。與去年同季比較,今年第2季的住宅樓宇建材價格指數上升13.3%。


二零一零/二零一一學年法務局普法動力結業禮完滿結束

法務局"普法動力"義工團隊於7月31日舉行2010/2011年度結業典禮,透過頒發參與義工證明、嘉許表現優良的團員、分享參與普法工作的心得和感受,鼓勵團員繼續熱心參與普及法律的社會服務。每位成員在過去一年均熱情投入普法工作,透過參與及組織普法活動,不但學得法律常識,更在待人接物,處事應對上有所得益。 "普法動力"青少年普法義工團隊於2006年12月成立,剛於2010年進行第3次招募,團員來自本澳各高等院校和中學,除經過嚴格挑選外,還須接受一系列法律知識及義務工作培訓,完成後方可投入各類型的普法工作。為回顧過去一年的活動,並從中總結經驗,法務局"普法動力"義工團隊特別於7月31日舉辦本年度的結業典禮。當日播放了由多個活動片段組成的回憶短片,當中包括普法歡騰同樂日2010、紀念基本法頒布18周年園遊會、"法律加油站"兒童普法工作坊等共14次活動,期間團員們代表法務局向青少年同濟,甚至向廣大居民傳遞法律訊息,並透過組織活動,增強團員的責任感及使命感,以及提高組織活動的能力。 為向團員提供正確的法律資訊,法務局於本年度共安排7次法律培訓講座,包括認識基本法、認識澳門五大法典等,另外為讓義工學習更多助人技巧,法務局亦安排6次義工培訓工作坊,希望在培訓中提升團員的服務技巧。於典禮當日,亦有16位於本年度培訓有傑出表現,熱心投入服務的團員獲頒發嘉許狀,而這些優異團員將於本月底到香港進行參觀交流,開闊視野。 結業典禮中還讓各團員分享服務心得及感受,團員們均表示在過去一年的活動及培訓中獲益良多,參與"動力"亦有助提高自信心及增強溝通能力。最後團員亦立志繼續以"識法普法,端己助人"為目標,於來年參與各類型普法活動,向廣大市民宣傳法律,加強普法工作的成效。最後,典禮以小型聚餐作結尾,在全體團員的歡笑聲中為本年度的活動劃上句號。


2012年龍年生肖紀念幣

澳門金融管理局(AMCM)於2008 年推出全新系列之農曆年紀念幣,龍年紀念幣為系列的第五套紀念幣。三款紀念幣之設計圖案相同,但色調不一;紀念幣正面鑄有中國神龍的圖案,背面則為議事亭前地的圖案。此全新系列之農曆年紀念幣經金融管理局委託以精巧工藝馳名的新加坡造幣廠鑄造。 金融管理局將於2011 年8 月01 日至9 月30 日接受2012 年龍年生肖紀念幣之預訂(採取先到先得之標準)。市民可親臨金融管理局填妥表格並以現金、本票或個人支票交款;或可選擇將預訂表格連同本票或個人支票郵寄至地址:澳門東望洋斜巷 24 – 26 號,澳門金融管理局,並於信封面註明「DFR-訂購紀念幣」;支票抬頭請寫上「澳門金融管理局」。預訂表格可於金融管理局索取或於金融管理局之網頁下載(www.amcm.gov.mo)。所預訂之紀念幣可由2012 年1 月9日至6月29日於金融管理局領取。 2012 年1 月9 日起少量龍年紀念幣將於澳門郵政局及各大銀行公開發售;澳門金融管理局將不設龍年紀念幣公開發售服務。如有查詢,可致電梁先生
83952100或 盧小姐 83952199。


崔世安:澳門與內蒙古加強雙邊合作

行政長官崔世安今(1)日率領政府代表團前往內蒙古自治區訪問,他表示,應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的邀請,是次行程雙方將探討兩地的合作發展關係。 崔世安早上在出發前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同行亦有澳門企業家代表團到內蒙古進行企業商談活動。另外,他透露,特區政府明年將在內蒙古舉辦更多活動,推介本地的產品和商品。 被傳媒問及新公共巴士服務的人資問題時,崔世安表示,今日是新公共巴士服務模式的首日運作,政府需要一些時間觀察其效果,並繼續聽取意見。他強調,特區政府推出新公共巴士模式旨在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冀望能夠方便大眾的同時,亦兼顧安全。 他指出,對於有意見指過去的巴士網絡不完善及輪候時間過長,特區政府是真心實意改善公共巴士的問題,為廣大市民提供便捷的公交服務。


“2011粵澳名優商品展銷會”圓滿閉幕

2011粵澳名優商品展銷會"今天圓滿閉幕,截至下午5時,四天共錄得超過11萬人次進場,現場銷售額達3,974萬元澳門幣;此外, 大會舉行了1場論壇、1場講座及10場專業推介會、促成了237場粵澳品牌配對項目、13項合作項目。 大會促成13個合作項目簽署
本次展銷會共促成13個項目簽約(同比增加30%),包括4個協議、7個意向書以及2個合同,簽約單位主要來自中國內地(佔50%,其中廣州(佔27%)、江門(佔18%)、中山(佔18%)、惠州(佔9%)、佛山(佔9%)、中國其他省市(佔18%);澳門(佔41%)、香港(佔4.5%)、新加坡、芬蘭等國家/地區(佔4.5%),而簽約項目涉及文澳門跨海大橋工程合作、文教體育用品、回收紙製品及循環再造、醬料銷售等 。 大會促成多項商業配對及採購洽談項目
大會共收集到近237個粵澳品牌配對項目,並於展會期間安排共771場現場配對洽談,同比增加25%,其中,495場(佔64.2%)為澳門企業與廣東企業之洽談配對,同比增加24%,91場(佔11.8%)為澳門企業間之洽談配對,同比增加32%,135場(佔17.5%)為廣東企業間之洽談配對,同比增加22%,50場(佔6.5%)為澳門及廣東省企業與外地企業之洽談配對,同比增加28%。參與洽談的企業來自澳門、廣東省(包括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汕頭市、順德市、佛山市、韶關市、河源市、梅州市、惠州市、中山市、江門市、陽江市等)、香港等。洽談項目主要涉及食品、超市用品、消費品、日常用品、電子產品及家庭電器、酒店用品、時裝服飾、玩具暨兒童用品等產品。 文創論壇及品牌推廣講座加強粵澳企業交流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和廣東省外經貿廳於展銷會首天及第二天,聯合主辦了 "2011年粵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合作論壇"和"自主品牌國際推廣講座", 大會期望透過論壇方式,進一步加強兩地合作,發揮人才優勢,增強區域文化創意輻射力。而講座將可增進粵澳兩地品牌相關商協會和企業間的交流,從而加強發展品牌經營方面的合作,拓展更多商機。另外展銷會四天共舉辦了10場專業推介會,推介會內容涉及飲料、水晶、潮繡、茶藝表演、養生食品及流動銀行服務介紹等。 大會積極宣傳及營造嘉年華氣氛
大會在展銷會揭幕前通過媒體報導、刊登廣告、大會網站等多種宣傳渠道進行了宣傳推廣工作,令到市民和遊客獲悉展銷會舉辦的消息。截至今天下午5時,四天超過十一萬人次進場,現場交易金額達到3,974萬元澳門幣。展銷會期間,大會每天於會場內舉行多場文藝表演,吸引眾多市民及遊客欣賞。表演者分別來自本澳、香港和廣東,表演內容有歌舞、魔術、音樂表演等節目;另外,每天還設有幸運大抽獎,共有129名幸運兒獲獎,所有中獎名單將於2011年8月2日分別在《澳門日報》和"2011粵澳名優商品展銷會"官方網站 http://www.guangdongmacaofair.com上公佈。 以網頁作宣傳平台打造"永不落幕"展銷會
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為擴大"2011粵澳名優商品展銷會"的影響力,展會完結後,將上載各參展商資料及展品圖片至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網站(http://www.ipim.gov.mo/)作長期性推廣,為粵澳名優產品提供一個"永不落幕"的宣傳平台。 展銷會深化粵澳經貿合作
"2011粵澳名優商品展銷會"由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及廣東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聯合主辦、澳門展貿協會承辦。目的在於充分發揮澳門的會展平臺優勢和廣東的製造業基地優勢,將兩地的商品擇優展示,提昇商品及地區的知名度,通過商業配對、經貿洽談等活動,為兩地企業搭建經貿及合作平臺,對深化粵澳兩地經貿合作具有一定的意義。明年的"粵澳名優商品展銷會"定於2012年7月26至29日舉行,主辦單位將繼續積極推動粵澳兩地經貿合作,努力宣傳及推廣兩地名優企業及商品,創造更多商機。


房屋局呼籲澳門國際中心業主商討共同設施的維修

房屋局已主動約見澳門國際中心合共4間管理公司,隨即將進一步聯絡現有管理委員會及小業主商討樓宇共同設施之維修事宜。並積極鼓勵小業主可透過《樓宇維修基金》之各項計劃對是次爆炸事故造成共同設施的損毁進行維修,房屋局將因應其緊急性"特事特辦",加快處理有關申請。 爆炸事故影響住戶的公共供排水及電力等問題,特區政府已聯同三間專營公司進行搶修,以維持相關服務供應,讓居民盡快回復日常生活。但上述措施屬於臨時性質,樓宇相關損毀的共同設施需要進行永久更換或徹底維修。房屋局於7月29日上午與澳門國際中心合共4間管理公司進行會議,呼籲管理公司做好各自管轄範圍內共同設施的檢查與維修。而對於需要進行維修的樓宇整體共同設施,各管理公司應要協助管理委員會或組織各業主,透過聯合管理委員會及相應的分層所有人大會作出商討解決。 稍後房屋局將會進一步主動聯絡現有的管理委員會及小業主,了解其需要,並盡力提供協助。具體措施包括先為該大廈各子部分申請業主名冊,並發出通告呼籲該廈未成立管理委員會之子部分的業主籌組管理委員會,以理順面臨的維修事宜。亦將會與有關管理公司商討召集業主大會之事宜,倘有需要亦會再為業主再次舉辦樓宇管理講解會。 根據物業登記資料顯示,澳門國際中心是由13個子部分所組成,包括第1幢的商業、停車場,以及第2至第13幢的住宅樓宇。房屋局於2008年7月開始,已多次透過呼籲、面談及講解會等形式協助業主籌組管理委員會,至今已成功協助第8至13幢成立管理委員會。 房屋局呼籲業主關心樓宇共同設施的長遠維修事宜,積極推動成立業主管理委員會,以便商討日後之維修工作,並可善用《樓宇維修基金》之各項計劃,將因應其緊急性"特事特辦",加快處理有關申請。 最後,房屋局重申樓宇共同設施維修保養是小業主的責任,故此,呼籲小業主須共同關心與支持,透過分層所有人大會的召開與管理委員會之籌組,在房屋局的協助下,共同商討解決共同設施之維修事宜。 居民可致電2859 4875或親臨青洲沙梨頭北巷102號房屋局查詢《樓宇維修基金》各項計劃之詳情。


明興樓三個家團已遷入臨時居所

特區政府密切關注明興樓住戶因樓宇傾斜被列作危樓,而面對的臨時居所問題,房屋局、土地工務運輸局及社會工作局先後多次接觸住戶了解其需要,亦與住戶保持緊密聯繫。根據社會工作局的資料顯示,至今有3個家團共7人遷入社會工作局青洲災民中心暫住。 土地工務運輸局驗樓委員會驗樓報告將明興樓列為危樓處理,並於7月11日在報章刊登及在大廈張貼了危樓告示,同時,於7月8日與小業主舉行會議;以及在7月12日,房屋局、土地工務運輸局及社會工作局三個政府部門代表在房屋局與小業主舉行聯合跟進會議。 房屋局於5月底知悉有關情況後,即時主動派員到場向明興樓小業主呼籲籌組管理委員會,並介紹《樓宇維修基金》各項計劃;部份小業主於5月27日正式要求房屋局協助成立管理委員會。而房屋局於明興樓籌組管理委員會期間,為小業主講解召開分層所有人大會之法定規定,並協助小業主草擬召集書、提供業主名冊以及就大會召開程序提供意見。 而在房屋局、街坊總會青洲坊會及大廈管理資源中心的協助下,明興樓小業主已於7月15日成功召開了首次分層所有人大會,議決產生管理委員會。 根據社會工作局提供的最新資料,已先後接觸了明興樓有臨時居住需要的多個家團,並分別向他們講解災民中心的服務情況及住宿收費;至今已有3個家團共7人分別遷入青洲災民中心之3個單位,有3個小業主表示不需要政府安置,另外4個小業主已到青洲災民中心了解情況,稍後才回覆是否需要當局提供臨時居所。 對於部分未有選擇入住社會工作局的臨時居所,日前透過信函要求房屋局協助提供臨時住所的明興樓家團,房屋局會跟進其實際情況,透過各種途徑,適當協助其解決臨時居住問題。 政府向小業主重申,基於住戶和公眾的安全,必須拆卸樓宇,鼓勵小業主繼續保持團結。政府再次承諾會"特事特辦"協助加快拆卸及重建工程的審批。倘若小業主在搬遷過程中有任何困難,土地工務運輸局定會提供技術支援,房屋局和社會工作局等部門亦十分關注小業主的臨時居住情況。社會工作局將為有需要的家團提供臨時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