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社保基金接受任意性制度登錄及補扣供款申請首日運作順暢
新《社會保障制度》任意性制度登錄/補扣供款申請工作今日啟動,社會保障基金優先為65歲或以上合資格長者辦理有關申請,首日整體運作情況理想。截止下午五時,社會保障基金大樓及位於塔石廣場玻璃屋的臨時服務中心共接收了約700張申請表,887人次親臨或致電熱線進行諮詢。為免人多擠擁及加快處理程序,社會保障基金呼籲市民可選擇到分佈全澳各區的其他80多個服務點遞交有關申請表。
接受新《社會保障制度》任意性制度登錄/補扣供款申請首日,人流高峰期集中在早上,社保基金加派工作人員在基金大樓疏導人群及協助居民填寫申請表,同時分隔填表區及交表區,以加快收表程序。截止下午五時,社保基金大樓共收表520份,204人次親臨諮詢;玻璃屋則收表187份,100人次親臨諮詢,另外,利用查詢熱線進行諮詢的人次有583人。整體運作大致順暢,秩序良好。
由於部份合資格年長居民收到社保基金發出的通知信後,未有拆閱就直接攜信到服務點進行申請,故出現居民要花較長時間填寫申請表,或未能帶齊所須文件而需折返的情況。社保基金提醒市民,在收到通知信後,先細閱信件內容,填妥申請表並準備好所須文件,尤其是同時申領養老金的人士,須準備以下任一銀行包括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大西洋銀行、大豐銀行、永亨銀行、澳門國際銀行、澳門商業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澳門)股份有限公司、滙業銀行或澳門華人銀行的存摺副本,連同身份證明文件副本及填妥的申請表一併遞交。如使用聯名戶口領取養老金,還須遞交由申請人及戶口共同持有人一同填寫的「使用聯名帳戶聲明書」,有關聲明書可於社保基金網頁或於各申請表遞交地點索取。
社保基金再次呼籲市民,可多利用分佈全澳各區的80多個服務點,包括塔石廣場玻璃屋、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共49個地點)、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共21個地點)、澳門婦女聯合總會(共5個地點)、澳門明愛(共4個地點)、澳門中華總商會、澳門歸僑總會、澳門退休、退役及領取撫恤金人士協會及民政總署政府服務大樓遞交有關新《社會保障制度》任意性制度登錄/補扣供款的申請表。如有查詢,可致電2853 2850或瀏覽社保基金網頁www.fss.gov.mo。
…
防治愛滋病委員會2010年工作會議
防治愛滋病委員會於六日上午十時三十分假文化中心會議廳召開二零一零年度工作會議。會議由衛生局李展潤局長主持,會議期間,各工作小組分別匯報了過去一年的工作進展和未來一年的工作計劃,委員會會員對各項工作展開熱烈的討論。 衛生局李展潤局長於致辭時表示,過去五年在全體成員的參與和推動下,委員會制訂的多項重要政策,為本澳防治愛滋病工作指明了方向。六個工作小組開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更成為各自範疇內良好溝通和工作的平台,整合過往來自社會各界的零散資源,更有效、系統地投放於愛滋病防控工作上。通過五年的努力,愛滋病防治工作已由既往依賴衛生部門單獨進行的模式,逐漸發展至現今由多部門參與、政府和非政府機構共同合作的模式。李展潤強調愛滋病傳播和人們的行為有很大關係,導致愛滋病傳播的危險行為是不可能完全消除,可預見感染個案仍會出現,防控工作仍然任重道遠,故此干預措施必須長期推行。李展潤鼓勵各小組及社會各界著力鞏固、深化已開展的防控項目,適時根據疫情變化實施新的防控措施。他同時指出,許多防控措施,如安全套使用,美沙酮替代治療等,在推廣之初不為人們所接受,通過全球共同努力才逐漸得到廣泛支持。李展潤呼籲本澳積極配合溫家寶總理,在九月份出席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與愛滋病討論會時向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國家將按計劃於二零一五年實現抗擊愛滋病目標。 會議總結了委員會二零一零年的各項工作包括:(一) 持續推動及拓展美沙酮替代治療、針具回收計劃、外展服務等各項濫藥者緩害服務;(二) 推動將性教育納入正規教育課程和其他青少年群體教育活動中;(三) 通過資助非政府組織為性工作者提供安全套和免費諮詢、檢測服務等外展行為干預,以在性工作者人群中推廣安全性行為;(四) 推動和支持非政府組織、機構,包括酒店和賓館、中小學校、大專院校、外勞組織、專業團體及工商企業的參與,加強對青年、外地勞工和跨境旅客的愛滋病預防推廣;(五) 加強通過熱線諮詢和互聯網等渠道發放愛滋病預防訊息的工作。 在推動性教育發展方面,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公開諮詢已完成。現時在小學、初中、高中的「基本學力要求」中已涵蓋性教育的內容,各學校須根據自身條件適時適度執行。此外,與非政府組織、學校、家長合作,努力在社區營造良好的性教育氛圍。 委員會自二零零九年起資助關懷愛滋協會和紫藤婦女協會推行針對街頭性工作者的外展式諮詢輔導和熱線服務,更於今年試行增加免費的愛滋病病毒抗體和梅毒快速測試服務,將於未來一年籌備開展針對性工作者的性病診療監測計劃。 會議期間,來自不同界別的委員均認同美沙酮服務對愛滋病防控的成效和重要性。來自戒毒和社會服務的委員們介紹和分享了內地、香港和澳洲等地,以及本澳的做法和經驗,這些經驗表明美沙酮服務點必須設立在社區中才能發揮作用,而美沙酮服務點的設立不單不會對周邊社區的治安造成負面影響,很多時候反而改善了社區內的治安。委員們對市民的憂慮表示理解,建議加強與公眾溝通,解除巿民的擔心。社工局等相關部門和組織將進一步向社會各界推廣美沙酮的社會效益,並透露當局有意在本澳各區開設更多的美沙酮服務點,便利自願戒毒人士獲取服務。 二零一零年一月至十月期間衛生局共收到廿二宗新呈報的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較二零零九年的十七宗有所增加,主要是非本地居民由九人增至十四人,本地居民則由七人增至八人。過去五年來本地居民新增感染人數趨勢穩定。今年新增的八名本地個案中,透過同性性接觸和異性性接接觸而感染的各有兩例,另一例因共用針具而感染,其餘的傳播途徑不詳。自美沙酮引入以後,本澳經共用針具感染者佔所有個案的比例下降。本澳歷年總感染人數累積共有四百四十九人,流行率約每十萬人口有八十人,發病率仍然屬於低水平。 防治愛滋病委員會由社會文化司司長擔任主席,成員包括衛生局局長、社工局局長、教育暨青年局局長等多個政府部門,以及來自社會服務、教育、學術等界別的非政府代表組成,其宗旨為透過不同領域的公共部門、社團及組織,策劃及推動愛滋病的預防及控制工作,以遏止愛滋病的傳播。當委員會主席不在或不能視事時,由衛生局局長代任主席職務。
…
「健康城市 – 活動資助計劃」公佈成功申請名單
由健康城市委員會及衛生局主辦的「健康城市 - 活動資助計劃」,日前已完成有關評審工作。評審委員會由民政總署、社會工作局、教育暨青年局、體育發展局、環境保護局及健康城市委員會秘書處代表組成,評審準則以計劃的目標、服務對象及人數、創新意念、推廣方式及成本效益為主。 評審委員會最後從36項活動當中甄選出25項合資格活動,成功獲資助團體包括:澳門明愛長者健康委員會、澳門青年身心發展協會、澳門勞工子弟學校(中學部)、協同特殊教育學校、澳門青年身心靈環保協會、澳門利民會、聖公會(澳門)蔡高中學、培道中學氹仔幼稚園分校、培道中學幼稚園南灣分校、澳門明愛聖類斯公撒格之家、澳門心靈瑜伽中心、創新中學、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一校、勞工子弟學校幼稚園、金輝文娛藝術協會、澳門特殊奧運會、培道中學(南灣分校)小學部、陳瑞祺永援中學(分校)、勞工子弟學校小學部及澳門菱峯慈善會。舉辦活動內容相當多元化,包括講座、工作坊、宿營、比賽、社區或校內嘉年華等。每項獲資助活動都以推廣健康飲食、運動、情緒管理或愛護環境為議題,均符合該資助計劃目的,委員會冀望活動能促使更多市民一同參與健康生活。 獲資助的名單已上載到衛生局網頁﹝www.ssm.gov.mo﹞供市民瀏覽查閱。而健康城市委員會秘書處亦將於12月10日上午11時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地址:新口岸宋玉生廣場335至341號獲多利中心7樓)招開講解會,為上述獲資助社團及學校講解進一步程序,並通知所獲資助金額,敬請派代表出席。 如有任何疑問,請於辦公時間內向李小姐查詢,電話:8504 1461。
…
衛生局呼籲長者和慢性病患者慎防低溫症
由於氣象局預測近日氣溫將顯著下降,衛生局更新了下列指引,供長者和慢性病患者以及負責照護長者和慢性病患者的人士和機構參考,以期在冬季期間採取適當的預防和照護措施,保障長者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 澳門地處亞熱帶,長年溫暖,但冬季期間有時會受寒潮侵襲而出現氣溫急劇下降或寒冷、嚴寒天氣持續情況。研究顯示,具有上述特徵的地區,與經常性寒冷或嚴寒的地區比較,冬季額外死亡和低溫症的情況可能會更為顯著和嚴重。 低溫症是指病人中心體溫(用肛探或耳探測定)低於攝氏35度(華氏95度)的情況,分為輕度攝氏32-35度(華氏90-95度)、中度攝氏28-32度(華氏82-90度)、重度低於攝氏28度(華氏82度)三級。低溫症通常因無穿著適當保暖衣物而長時間暴露於寒冷氣溫而致;易發於十一月至三月期間、氣候較溫和但經歷氣溫急降的地區;常見於六十五歲或以上、男性、貧困、獨居、露宿人士。其他危險因素包括慢性疾病(心臟病、糖尿病、活動障礙、精神狀況異常等)、創傷、感染、使用酒精或某些藥物、物質濫用、濕水等。低溫症可導致中樞神經抑制、心律失常、腎衰竭等併發症而危及病者生命,病死率較高。
冬季額外死亡是指在冬季期間人口一般死亡率高於非冬季期間的現象。研究顯示,在氣候較溫和但經歷氣溫急降的地區,冬季額外死亡的現象較顯著。九成以上額外死亡發生於六十五歲或以上人士,最常見的死因是心血管疾病(佔一半以上)和呼吸系統疾病(包括呼吸系統感染,約佔三分之一);其他疾病如惡性腫瘤等的死亡率在冬季也有所升高。額外死亡的發生與貧困和寒冷的居所有關。
針對低溫症和冬季額外死亡的原因,長者、慢性病患者及其照護者和機構,在冬季期間應採取下列預防和照護措施,以保障長者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
1. 適當的基本照護,包括:
1.1. 有適當禦寒能力的居所,建議冬季期間長者和慢性病患者居所的室內溫度應能保持不低於攝氏16度;
1.2. 充足、有營養、容易消化、最好是熱的食物;
1.3. 充足和保暖的衣服和被舖;
1.4. 家人或照護者的經常性探視和照顧;
1.5. 如環境條件和個人身體狀況許可,在晴朗的日間到戶外作適量活動和曬太陽。
2. 適當的醫療照護,包括:
2.1. 按照衛生局的指引適時接種流感疫苗;
2.2. 基礎疾病的定期隨診;
2.3. 遵照醫生囑咐給予足夠的藥物及正確使用;
2.4. 密切監察病情以便及時發現病情惡化情況和迅速診治。
3. 避免下列高危行為:
3.1. 不穿著足夠的衣服,不定時、不適量進食,不活動;
3.2. 在力不能及的情況下進行暴露於寒冷環境的活動;
3.3. 酗酒或濫用藥物。
4. 應知悉有關的社會支援和服務系統、設施和求助方法,並在有需要時及早求助,包括:
4.1. 經濟和社會援助;
4.2. 房屋和臨時庇護;
4.3. 緊急救援和醫療。 此外,衛生局呼籲巿民接種2010-2011年冬季流感疫苗。衛生局亦為流感高危人士提供免費疫苗,對象包括18歲以下、60歲及以上、所有患有慢性病的本澳居民,以及在院舍、中小學、幼稚園工作的人員。有關接種詳情可查閱衛生局網頁(http://www.ssm.gov.mo/vaccine/)或致電熱線電話28 700 800。
…
勞工局為新來澳人士舉辦就業輔導講座
勞工事務局就業廳於本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派員前往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於該會祐漢社區中心內舉辦了一場“新來澳人士就業輔導講座”,講座的目的除了讓新來澳人士了解澳門的就業環境外,亦希望能調整他們的就業心態,從而提升融入就業市場的能力。 講座內容包括就業要訣、澳門熱門行業簡介、企業福利制度概況、勞工事務局的職業轉介服務、及求職面試技巧等,講座中亦播放了模擬面試影片,藉此加深新來澳人士的面試技巧。講座期間,參與的人士都細心聆聽及踴躍發問,互動氣氛良好。
…
消防局測試高士德區於工程期間的救援方案
消防局因應高士德下水道整治工程實施,派出消防55米鋼梯車和新型滅火電單車進行實地路面測試,相應調整緊急救援方案以配合相關的交通改道安排。同時,消防局14部新型的滅火及救護電單車已正式投入服務,從而加強消防局的快速反應及救援之機動性和靈活性,盡量減低工程期間對消防局的緊急救援服務之影響。 就高士德工程期間的交通封路措施及改道交排,消防局已完成高士德工程期間附近區域的緊急救援行動預案,並於上星期五,派出消防55米鋼梯車和新型滅火電單車在高士德區一帶進行實地路面測試,從而評估預案的執行效能。同時,消防局為此而購置的14部新型的滅火及救護電單車,於較早前已完成最後的評估及測試並正式投入服務,新型的滅火及救援電單車輛可作為先遣部隊,以便於交通擠塞期間,作出即時反應及迅速救援。另外,消防局內部亦成立了道路監察小組,將因應道路上交通情況轉變而作出應變措施,為確保高士德下水道整治工程期間緊急救援服務不受影響,消防將會密切關注情況及適時作出評估。
…
澳門樂團策劃十點半音樂廳啟播每周電台放送古典美樂
文化局澳門樂團特約策劃的古典音樂電台節目《十點半音樂廳》,十二月九日起逢星期四晚上十時三十分至十二時於澳門電台播出,通過大氣電波與聽眾步入音樂廳放送美樂,增添樂迷專享的音樂頻道。 澳門樂團與澳門電台聯合打造《十點半音樂廳》,節目逢周四晚播出,由潘君堡擔任主持、沈詠珮專訪嘉賓,以輕鬆明快的節奏帶領觀眾走進音樂殿堂,品味古典樂之美。節目將精選經典名曲、分享感動的音樂故事與介紹音樂知識,並積極邀請本地及海外的音樂評論人、演奏家、音樂團體,以及澳門樂團特邀音樂會指揮家及演奏嘉賓等與主持展開對話,與聽眾暢談聆聽美樂的樂趣及音樂生涯,同時每集報導熱辣古典藝壇快訊,拉近美樂與大眾的距離。 《十點半音樂廳》是由澳門樂團特約策劃的古典音樂推廣節目,古典美樂能陶冶性情,培養生活品味;為進一步推廣其普及化,豐富本地古典樂藝術宣傳渠道,除舉行音樂會外,澳門樂團特別規劃以古典音樂為主題的電台節目,以凝聚喜愛聆聽音樂的觀眾,培養市民接觸古典樂,並為樂迷提供多元欣賞音樂的選擇。 《十點半音樂廳》於十二月九日起逢星期四晚上十時三十分至十二時在澳門電台FM100.7頻道播出,首集內容精選錄播澳門樂團早前舉行受歡迎的室內樂音樂會《天才莫扎特》,並與澳門演藝學院院長梁曉鳴博士探討學習音樂與聆賞莫扎特作品的心得。本月節目特邀嘉賓還有本地青年指揮及鋼琴家廖國敏、嚶鳴合唱團指揮伍星洪、著名樂評人陳遠等,此外還介紹本地多場精彩音樂盛會,歡迎市民收聽。節目查詢可電郵至pr@icm.gov.mo。
…
“自助管理–電子商務” 研討會 暨 簽署“合作備忘錄”儀式
電子商務已成為全球貿易的重要經營模式之一,並為企業創造了一個無時間限制,無地域限制之營商環境。透過應用電子商務,中小企業便可以跟全球的貿易伙伴交易,締結強大的環球網絡夥伴關係;企業在電子商貿營運商之平台推廣自身品牌及業務,能達至廣泛宣傳之效力,締造更多的商機。 為了加強在本澳推廣使用電子商務的效果,利達通黃頁有限公司、澳門貿易投資促局中小企服務中心謹訂於12月10日下午4時假澳門商務促進中心十九樓合辦“自助管理--電子商務”研討會。 研討會分為兩部分:利達通黃頁有限公司將介紹中小企業如何準備開展你的電子商務及利用網上平台宣傳產品,經驗分享環節邀請到利達通黃頁有限公司成功商戶分享利用網站營銷之經驗。本局希望藉著專業及業界人士的介紹和經驗分享,協助企業拓展市場及開發更多銷售渠道,拓展市場。 此外,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及利達通黃頁有限公司未來將加強合作,於會上簽署備忘錄,藉著資訊交流、教育培訓以及研討座談會,並透過利達通黃頁有限公司的網上平臺及離線推廣服務,協助本澳中小企推廣業務。 研討會以廣東話進行,並設英語即時傳譯。歡迎本澳企業及各界人士踴躍參加上述活動(特別歡迎從事製造、零售及有興趣拓展海外市場之企業)。有意參加者,敬請與本局中小企服務中何先生或梁小姐聯繫,電話: 28728212;傳真:28728 213;電郵:smec@ipim.gov.mo
…
塔石藝文館邀台藝術家吳達坤展“迷樓”
由文化局塔石藝文館主辦“迷樓--吳達坤互動新媒體藝術展”,將於十二月十二日至二月十三日舉行。展覽將展示台灣年青藝術家吳達坤在美國、日本等國家藝術交流期間所創作的錄像互動裝置及攝影作品。展覽將於本週六(十二月十一日)下午五時在塔石藝文館開幕,並於當日下午三時在文化局大樓演講廳進行藝術家座談會,費用全免,歡迎市民參加,一起互動。 “迷樓”是隋煬帝所建造的大迷宮,一個可以讓人耽溺逸樂的地方。吳達坤引以“迷樓”作為對當代城市的隱喻,表現當代城市急速發展所引起的種種現象。“迷樓”系列曾在多個不同國家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展出,作品既是展現流動的街頭藝人演出,也是城市流動的一種記錄,它再現了另一群藝術家們的作品,使具體的表演場景進入當代藝術作品之中。 吳達坤是台灣十分活躍的年青藝術家,是次展覽作品為吳達坤以駐村藝術家身份在海外進行藝術交流期間,邀請各地街頭藝人拍攝之演出記錄,並以這些錄像紀錄進行再創作。吳達坤把“展場”比擬為“街頭”,透過錄像裝置把各地街頭藝人的作品呈現在同一時空之中,讓觀眾同時欣賞各地多元的街頭演出。而作品的互動設置,使觀眾的介入成為啟動展場中錄像裝置作品的導體,每當觀眾踏上特定的位置,便會啟動這些街頭演出,使之再次投入到特定的演出狀態,然而這些情境卻與一般現場的即興演出有著微妙的距離感;作品透過鏡頭再現的圖像,提出了關於真實和再現真實的問題。 活動除了展出台灣藝術家吳達坤的‘迷樓’系列,更邀請他在展覽開幕前進行座談,介紹‘迷樓’系列的創作心得,分享在各國駐村的經驗及對其創作的影響,並探討圖像創作的當代特質及可能性。座談會於十二月十一日下午三時進行,有興趣的市民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八三九九六六九九優先留座。塔石藝文館位於塔石廣場,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
…
政府設立公共廣播服務工作小組
特區公報今(6)日刊登第359/2010號行政長官批示,設立公共廣播服務工作小組(下稱工作小組),旨在協助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公共廣播服務的提供者。批示於公佈翌日生效。 根據批示內容,工作小組直屬行政長官,由容永恩擔任主席,成員包括梁金泉、沈振耀、郝雨凡、林廣志、王長安、馮少榮及何慧卿。工作小組旋即開展工作,並在十二個月內,就公共廣播服務的具體內容及義務的訂定、現行電視及聲音廣播服務批給合同的修訂,向行政長官提交建議書,以落實執行公共廣播服務。必要時,工作小組可邀請其他公共部門、公共或私人實體的代表參與會議。 工作小組所需的技術行政支援由直屬主席的秘書處提供,並可要求公共部門、公共或私人實體提供合作及資訊,尤其是統計、行政或法律方面。此外,經主席建議,工作小組亦可聘請澳門或以外的公共或私人實體及專業顧問提供服務及技術支援。 政府發言人譚俊榮及工作小組小席容永恩今早舉行記者會,回應傳媒提問。譚俊榮表示,早前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策略發展工作小組(下稱策發小組)向行政長官提交的報告中指出,應將澳廣視定位為公共廣播服務提供者,並不主張將澳廣視轉成政府部門,以免造成行政管理及資源配置問題。 譚俊榮表示特區政府認同報告的有關建議,並指特區政府會加大對澳廣視的支持,致力保留澳廣視的人才,以製作更優質的節目給本澳市民。他強調,政府會一如既往捍衛新聞自由及確保澳廣視新聞部的編採自主,並會繼續維持現有中葡文雙語頻道的播出模式。 他表示,工作小組成員中有核數師、法律專家、具傳媒經驗的官員、學者及澳廣視前員工,當中有多名策發小組成員,他們均對澳門情況及電視廣播運作十分熟悉,工作小組也歡迎社會各界提供意見,以完善工作。他又表示,發策小組成員關翠杏議員及吳在權議員因工作繁重,尊重其個人意願不加入工作小組。 他表示,澳廣視現有領導層會在一段時間內繼續配合特區政府及工作小組,協助澳廣視過渡成為公共廣播服務提供者的工作。 工作小組主席容永恩表示,工作小組會盡快召開會議以制定工作計劃,並希望盡快與董事會會面,交換工作意見。策發小組的報告中建議澳廣視以企業模式運作,工作小組日後會與董事會及管理層合作溝通,並會遵從特區政府捍衛新聞自由、保障員工的原則下開展工作。 至於如何監管澳廣視的財政運用,容永恩表示,早前策發小組的報告中建議,由於澳廣視使用公帑運作,故應向特區政府提交預算及由政府審批。報告建議成立由各種專業人士組成發展策略顧問委員會,指導和監察澳廣視的經營方向、策略發展及服務質素。報告亦建議,澳廣視應公開其帳目及工作報告,讓社會各界、廉署公署及審計署監督澳廣視的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