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譚伯源:7月公佈中央儲蓄制度確定名單

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今(28)日表示,特區政府將在7月確定中央儲蓄制度名單,正式通知合資格及條件的市民,並在7月底撥款作起動資金。同時,現金分享行政法規已交行政會審議,待行政會討論後,爭取7月下旬發放。 譚伯源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整個中央儲蓄制度名單的處理基本正常及順利,合共30萬人的名單將於7月份作出通知,其中有約4,000人的資料需進一步核實。每位在確定名單內的人士將獲得特區政府注資10,000元作為啟動資金,並將在7月底存入社會保障基金的個人賬戶內。 他又指出,根據法規,年滿65歲長者只需通過簡易程序便可申請使用撥款。特區政府正構思透過社團協助,讓申請過程更加順利。同時,特區政府將採取便民措施,參考現金分享方式以支票形式發放資金。 他重申,雙層式社保現時只為啟動階段,將來整個中央儲蓄制度的整體運作將會有法律框架列明細則。


演藝舞校辦走進拉丁舞課程介紹會

文化局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將於新學年開辦拉丁舞課程,為讓市民更深入了解和認識拉丁舞,將於本周三(六月三十日)於舞蹈學校多功能室舉行課程介紹會,歡迎公眾參加。 熱烈奔放、激情浪漫、充滿拉美風情是拉丁舞的特徵,現時拉丁舞風靡全球,澳門亦擁有不少愛好者。為迎合廣大市民的興趣需求,舞蹈學校將於新學年起增設拉丁舞課程,以提供更多元化、高質素及正規化的普及舞蹈藝術課程。拉丁舞介紹會內容豐富,包括課程介紹、主題展板、演出片段播放,並由導師親自示範、精彩現場表演及互動,讓參加者體驗學習拉丁舞的無窮樂趣,同場設有招生諮詢及即場報名。 拉丁舞課程分為兒童及青少年拉丁舞,由舞蹈學校親自培養的第一屆舞蹈技術課程,並受過專業拉丁舞訓練,現於廣州市藝術學校接受國際標準舞專業教育的導師擔任授課。課程學制三年,選用國際認可的金、銀、銅牌課程為基礎教材,透過嚴格且規範性的技術訓練,教授學生拉丁舞單人和雙人基本套路,訓練學生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同時培養個人氣質和自信心,有效率地把學生培訓成具備拉丁舞基礎知識的舞蹈員。 拉丁舞介紹會將於六月三十日下午六時四十五分至七時四十五分於舞蹈學校舉行(地址:澳門宋玉生廣場三三五至三四一號獲多利中心三樓),免費入場。課程於六月三十日至七月九日期間接受報名。有關活動詳情及拉丁舞課程招生資訊,可瀏覽網頁www.conservatory.gov.mo,或致電二八七五零五六二查詢。


運建辦接見機電工程師學會

運輸基建辦公室在接訪本澳機電工程團體時表示,非常重視輕軌建設及未來運營方面的技術本地化,並歡近業界團體積極發揮溝通平台作用。 機電工程師學會一行四人早前到訪運輸基建辦公室,受到辦公室主任李鎮東、技術顧問吳華勝及職務主管吳景松接待。學會理事長容志榮介紹該會的發展目標及遠景,並對輕軌的建設工作,特別是系統設備的技術範疇提出不少意見。學會建議未來輕軌系統透過技術轉移讓本地工程人員參與維護和保養等工作,讓本地機電工程人員有長遠的發展機會。 運建辦人員向學會成員介紹了輕軌項目的籌建狀況,並強調非常重視輕軌項目的本地化工作,希望透過引入外來技術,結合本地人員的實際情況,積極進行技術合作,以實現優勢互補,達致系統建設及運營等方面的本地化和技術轉移的目標。運建辦也歡迎學會繼續發揮政府和業界,以及與公眾之間的橋樑作用,為本地機電領域的發展作出貢獻。


青年音樂比賽多項管樂聲樂優勝者誕生

第二十八屆澳門青年音樂比賽上周進行了多項比賽,包括有西樂的薩克管、小號、大號、圓號、長號以及聲樂獨唱重唱賽事,各組優勝者陸續誕生。參賽者落力演奏展示音樂才能,多位選手在賽事中得到專家評判的肯定與讚賞。 在薩克管獨奏賽事中,初級組由程傳忠獲第一名,袁嘉浚、林慧睛獲第二名,何卓達、李子博、盧詠恩獲第三名;中級組由譚奧敏獲第一名,古惠貞獲第二名,郭斯愷獲第三名;黎正堃獲高級組優異獎。小號獨奏初級組第一名譚倩敏,第二名梁京昊,第三名鄧皓天及黃咏瑜,中級組第一名何樂怡,第二名張韻榆,第三名吳維焜。圓號獨奏初級組第一名為林智潼,第二名陳嘉瑜,第三名歐陽靜欣,中級組第一名梁子聰,第二名譚智鍵,第三名甘婉婷。長號獨奏中級組由盧俊君獲第一名,陳汶鈴及廖永傑獲第二名,歐陽文龍及鍾雪娟獲第三名。大號獨奏中級組第一名林嘉偉、第二名林展彤、第三名分別為郭浩鏵與崔頴彤。 長號、大號獨奏賽事初級組第一名為梁東彥、第二名林俊杰、第三名馮永賢。圓號、小號獨奏高級組第一名為陳曉恩、第二名孫麗瑩、第三名廖淑君。 聲樂獨唱賽事初級及中級組第一名從缺,初級組第二名為彭朗琪與甄敏婷,中級組第二名為王婉彤,第三名為葉健俊、譚樂詩與羅嘉卉;高級組Carla Teresa Noruega 及梁愛玲獲優異獎。評判讚賞多位參賽者具有濳質,音色優美,對音樂感掌握力高。 在新增的聲樂重唱組別方面,多支隊伍表現了協和的音色以及細膩的和聲技巧,第一名為鍾琬婷、龐穎欣、林慧睛、葉嘉文、林文詩、廖麗姍及謝小玲,第二名為蘇俊濠、盧金亮、王仲然、蔡恆斌,第三名為周烱鳳、李秀娟、黃春燕、劉嘉恩、梁秀宜、蕭嘉穎,以及黎曉彤、陳潔婷、謝玉婷、梁曉君、梁曉雯、何卓達、李璟俊。 評委將從賽事各組別的前三名優勝者,以及推薦角逐各大獎的表現突出者中選出 “頒獎典禮暨優勝者音樂會”的演出者。音樂會於七月三十一日下午三時在崗頂劇院舉行,門票澳門幣二十元,有興趣者可於比賽期間在崗頂劇院購買,比賽結束後則在塔石藝文館發售。將續舉行多項賽事,歡迎有興趣的居民及家長觀賞。有關比賽消息及日程,可瀏覽網頁www.icm.gov.mo/cjmm。


三十而立奠基業添磚加瓦築未來 澳大三十週年校慶籌款拉開帷幕

澳門大學明年將迎來三十週年校慶,新校園也為大學帶來展翅騰飛,實踐教育使命的契機。在此重大里程碑的時刻,澳大啟動以“三十而立奠基業,添磚加瓦築未來”為口號展開校慶籌款活動,冀引起更多校友、學生、家長、教職員及關心澳大的公眾、組織及企業等關注、支持和參與籌款。捐貲大學是對教育事業的一項長遠投資,金額不分多寡,冀共同將澳大打造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 澳大於今天(六月二十八日)啟動三十週年校慶籌款活動,並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未來一年展開的籌款計劃詳情。啟動儀式由校董會主席謝志偉博士、澳大校長趙偉教授、澳大校友會理事長葛萬金先生、澳大(香港)校友會主席施德芝博士、學生會代理事長裴先達,以及澳大研究生會理事長劉維剛主持。 趙偉校長介紹指,所有海外一流大學的成功因素,都離不開社會和校友的實質支持。社會和校友的踴躍捐貲,是對大學卓越表現的認同和肯定,而捐贈率更成為大學聲譽和品質的重要指標。他表示,澳大明年將迎來三十週年校慶,新校園也為大學帶來展翅騰飛,實踐教育使命的契機。在此重要的時刻,澳大啟動以“三十而立奠基業,添磚加瓦築未來”為口號的校慶籌款計劃,希望鼓勵校友、學生、家長、教職員及關心澳大的公眾、組織及企業等踴躍捐獻,以聚沙成塔的力量扶助大學持續穩步地發展。 趙偉校長強調,捐貲大學是對教育事業的一項偉大的、長遠的投資,所有的慷慨捐款都會投放在支持大學教育發展的項目上,對促進大學的科研、教學和學生的發展都極為重要。捐贈金額不分多寡,冀藉此推動澳門的捐獻文化。趙校長深信在大家的支持下,澳大將可進一步擴濶教育領域,積累更多資源支持更多開創性和前瞻性的發展項目,共同將澳大建設成為一所具有區域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 澳大校友會理事長葛萬金表示,母校對學生的支持及關懷,不僅於學習期間,亦在每位畢業生進入社會工作的階段,這份如母子般的深厚情誼是終身不變的。作為澳大的校友,有責任為母校的未來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捐款支持母校,款項無論大小,對推動澳大未來的發展都十分重要,這些捐款也是對澳門教育事業的一項長遠的投資,意義更加重大。校友會一定會全力支持,並且發動更多的校友踴躍捐款,支持大學的長遠發展。 學生會代理事長裴先達表示,澳大成立三十週年以來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能夠見證澳大開創歷史先河在橫琴建新校區,為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奠下良好基石。對於大學取得卓越的成績,每位學生也引以為榮。捐款大學是支持教育發展的投資,而這項投資的回報是不可估量的。基於感念大學的培養之恩,學生會將聯同六十多個屬會合辦全校性的籌款活動,支持大學的發展,並希望透過籌款發揚飲水思源的美德,讓感恩的種子在學生心裡萌芽、成長,並且成為優良的傳統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捐款人可透過網頁認捐及瞭解澳門大學發展基金會的最新訊息,網址為http://www.umdf.org.mo/chi。此外,還可以透過銀行存款〈戶口名稱:澳門大學發展基金會,銀行名稱:中國銀行澳門分行,澳門幣帳戶:01-01-20-822777,港幣帳戶:01-11-23-875622〉、親身送交或聯絡基金會人員接收等渠道進行捐款。垂詢可致電853-83974316,853-83974381或電郵info@umdf.org.mo。


澳門科學館停車場本周四凌晨起對外開放

澳門科學館停車場將於本周四(7月1日)起正式對外開放,停車場共設有828個向公眾開放的輕型汽車和電單車泊位,預料開放後,可進一步舒緩外港新填海區一帶的泊車位需求。 配合澳門科學館已落成啟用,而其毗鄰的地下公共停車場亦已竣工及具備運作條件,交通事務局將於本周四(7月1日)凌晨零時起正式開放科學館停車場予公眾使用。科學館停車場共提供415個輕型汽車車位及413個重型及輕型電單車車位,入口及出口均設於科學館與孫逸仙大馬路之間,預料開放後,可進一步舒緩外港新填海區一帶對私家車和電單車的泊位需求。科學館停車場並已設有泊車誘導系統,可方便駕駛者在停車場內尋找可泊車位,節省尋找車位的時間,亦有利於停車場的管理。 按照科學館停車場之使用及經營規章規定,輕型汽車每小時或不足一小時收費3元;電單車每小時或不足一小時收費1元,與大部分公共停車場的收費一致。


第二季度工作收入補貼7月1日開始接受申請

第二季度工作收入補貼將於7月1日至8月2日接受申請,凡年滿四十歲、受僱於他人且已在社會保障基金登錄為受僱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在社會保障基金登錄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須於2009年12月31日或以前作出及取得),只要每月工作不少於152小時,或從事紡織、成衣及皮革製造出口業每月工作不少於128小時,且季度工作收入少於澳門幣一萬二千元,均可申請工作收入補貼。 凡符合上述申請條件的人士,除了需填寫專用申請表格上之個人資料外,還需經由其僱主填寫有關工作時數、工作收入、僱員職位、休假及缺勤等資料。申請表經僱主及僱員共同簽署後,由僱員連同其個人身份證副本及銀行帳戶資料副本一併遞交。倘曾申請補貼且銀行帳戶資料維持不變,再申請時不需遞交銀行帳戶資料。 市民除可在財政局大樓、財政局氹仔接待中心及政府綜合服務大樓索取及遞交申請表格之外、亦可前往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屬下的北區綜合服務中心、台山社區中心、製造業總工會及製衣工會,以及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屬下各服務中心索取申請表格,而工聯及街總上述各地點亦提供代收表格服務。此外,有關表格還可透過財政局網站www.dsf.gov.mo下載。 倘對補貼申請有任何查詢,可致電財政局稅務諮詢熱線2833 6886聯絡。


最新一期《澳門醫療與健康》雜誌經已出版

最新一期(第11卷第2期)《澳門醫療與健康》雜誌經已出版,這一期刊登了「行政長官崔世安視察離島醫療衛生綜合設施選址」、「內地、香港、澳門衛生行政高層聯席會議在澳舉行」、「特區政府與國家質檢總局簽署出入境檢驗檢疫合作安排協議」、「公共衛生化驗所獲世衛“澳門地區麻疹實驗室”認可地位」、「澳門男士健康調查研究協議簽署儀式」、「2010年預防登革熱活動」、「2010共創社區新環境」;捐血獻愛心專欄刊登了「捐血中心通訊」等。 為了加強居民對防治疾病的認識,疾病預防專欄刊登了「通風系統清潔消毒指引」;專家說病專欄刊登了「中醫學與全民保健養生的公共教育」、「乙型肝炎-一種你不可輕視的傳染病」及「澳門居民的膳食指南(九)」;疾病診治專欄刊登了「澳門慢性阻塞性肺病長期家庭氧療計劃概況」、「老年痴呆症」、「原發性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及「小孩尿床怎麼辦?」;公共衛生專欄刊登了「澳門健康城市攝影比賽獲奬作品選」、「認識電子煙」及「澳門愛滋病的流行情況」;營養與食品衛生專欄刊登了「選食巧克力的健康訣竅」;中醫薈萃專欄刊登了「婦科要藥當歸」;心理與健康專欄刊登了「淺談經常焦慮症」。 本期內容豐富多彩、圖文並茂、中葡文並列,有助讀者增加醫學科學知識和了解衛生局的活動概況。澳門的醫療團體、綜合診所及執業醫護人員可往衛生局醫務活動牌照科索取(地址:澳門新口岸宋玉生廣場335-341號獲多利中心六樓,查詢電話:28713734或28713735)。稍後,公務員可到其部門查閱,居民可到各大圖書館和社團、學校查閱,也可到衛生局仁伯爵綜合醫院大堂公共關係室免費索取,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本期刊登了《澳門醫療與健康》雜誌徵稿通知,本刊編輯委員會歡迎衛生局及澳門醫務界的醫務工作者和專業技術人員踴躍投稿。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提高澳門的醫療水平,造福澳門居民。有意投稿者請電郵至電子郵件信箱:ssiao@ssm.gov.mo或傳真:28568859與編輯部副主任尤淑瑞聯絡。


「無煙澳門活動資助計劃」6月30日截止報名

由衛生局主辦的「無煙澳門活動資助計劃」將於本月30日截止報名,敬請本澳所有學校、社團或機構把握最後時機,踴躍參與。 該計劃旨在促進民間社團或非政府組織共同參與澳門的控煙工作,凝聚各方力量,目標一致地為無煙澳門出一分力。參加者可自由決定計劃題目,但主題必須與煙草控制有關,例如煙害教育宣傳、無煙文化推廣、反吸煙意識或戒煙宣傳等。 凡是本澳的非政府機構、民間社團或學校教育機構皆可報名,但要注意的是申請資助的活動必須屬非牟利性質。衛生局將視乎活動的性質、規模大小等個別情況來決定其資助經費,但每項活動的最高資助金額為澳門幣三萬圓正。 該計劃將特別設立評審委員會,並根據計劃的目標、服務對象、參與人數、創意、成本效益及推廣方式來評估每一份計劃書及審批金額。 有關詳情,請瀏覽衛生局網頁(http://www.ssm.gov.mo)或致電28716374 / 28716384查詢。


二零一零年三月至五月就業調查結果

統計暨普查局最新一期就業調查結果顯示,今年3月至5月的失業率為2.9%,較上一期(2月至4月)下降0.1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為2.1%,上升0.1個百分點。 今期勞動人口共32.6萬人;勞動力參與率為71.5%,較上一期上升0.4個百分點。 就業人口為31.6萬人,較上一期增加2,400人;其中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公共行政及社保事務、和運輸通訊及倉儲業的就業人數有所增加,而零售業的就業人數則減少。 失業人口為9,600人,與上一期相若;尋找第一份工的新增勞動力佔總失業人口5.4%,所佔比重較上一期上升0.5個百分點。 與去年同期比較,今年3月至5月的勞動力參與率及失業率分別下降1.1及0.6個百分點,而就業不足率則上升0.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