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政府總結處理非凡航空事件的情況
特區政府今(7)日重申,政府依法終止非凡航空的分專營合約,是為了維護公眾利益及澳門的國際旅遊城市形象,相關部門將繼續協助受事件影響的乘客及非凡航空的員工。政府並強調支持旅遊業及航空業發展的政策不變。 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下午舉行記者會,總結處理非凡航空事件的情況,政府發言人譚俊榮、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協調員安棟樑、政府助理發言人陳致平、民航局局長陳穎雄、消費者委員會執委會主席黃翰寧出席。 政府發言人譚俊榮表示,理解非凡航空面對各種客觀因素而造成經營困難,但特區政府必須維護包括本澳市民及旅客在內的公眾利益,以及澳門建立的國際旅遊城市形象。他對非凡事件表示遺憾,希望日後不會發生同類事件。 他指出,特區政府在處理是次危機時,有部署地安排協助滯留的市民及旅客;而在發言人機制協調下,相關部門適時發佈訊息,讓公眾透過傳媒了解事件發展。 對於非凡航空關閉澳門辦事處,譚俊榮表示,勞工事務局會盡力協助求助的非凡員工。另外,旅遊局及消費者委員會將繼續協助受事件影響的乘客。至於如何向非凡航空追討2億元貸款,譚俊榮表示,首期貸款於7月1日到期,特區政府將依法處理。 民航局局長陳穎雄表示,自非凡航空於上月26日因燃油清付問題中斷航班服務後,特區政府已一直聯絡該公司並督促其必須履行商業責任,惟該公司非但沒有履行商業責任,更多次損害公眾利益。為了維護澳門旅遊城市的形象,以及在保障公眾利益的前提下,特區政府在諮詢法律意見後,決定要求澳門航空終止非凡的分專營合約,並取得澳門航空的同意。與此同時,因非凡航空不具備作為公共航空運輸經營實體的基本資格,故民航局亦同時間撤銷了該公司的空運經營人證明書。 此外,他重申,目前暫未收到有關非凡航空提出復航的申請,倘若日後該公司向當局提出申請復航的要求,屆時會重新啟動機制,審視公司的背景、過往的營運情況及經驗等元素,是否具備作為公共服務提供者的條件。 旅遊危機處理辦公室協調員安棟樑表示,危機辦動用了旅遊基金約三百萬澳門元,協助受非凡航空停飛影響的823名滯留澳門的旅客及滯留外地澳門居民,當中包括機票、食宿、海陸交通等費用。
…
環境保護局再次組團赴香港參觀“綠色學校”
培育下一代重視環保,是環保宣傳教育的重點之一。為此,環境保護局期望藉學校起帶頭作用,讓學生在校期間亦能吸收環保知識,從而應用到自身的日常生活中。繼去年12月組團前往香港參觀“綠色學校”後,局方於日前再次組織代表團赴港參觀。 環境保護局已計劃在本年度推行“綠色學校伙伴計劃”,首階段將進行全澳學校的環保措施及環境教育狀況調查,收集校方在校園中推廣環保工作的各項意見,以便能進一步制訂更能符合教育界需求的環保宣傳教育策略。同時亦將舉辦一系列的相關講座、展覽、培訓工作坊、本地綠色學校交流會、組織生態及基建設施參觀活動、製作專題網頁等,以加強綠色學校伙伴間之聯繫。此外,亦將研究制訂綠色學校指引,從而鼓勵學校更具體地執行環境管理計劃等。從綠色學校的理念出發,使本澳學校可以更全面、更有系統地推廣環境教育工作。 環境保護局為加深對“綠色學校”的認識,由黃蔓葒副局長率領代表團成員一行24人於3月16日到香港拜訪參觀。代表團於當日先後拜會了香港環境保護署,了解該署在推行綠色學校方面的情況,並在該署悉心安排下,參觀了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及新會商會學校等三所綠色學校,加深了對香港綠色學校在環境教育及一些環境教育施設如太陽能充電板、厨餘堆肥器、垂直綠化及有機耕種的天台花園的認識,以及如何應用有關設施在各學科中滲透環境教育元素的寶貴經驗。 隨團的教育團體表示十分認同綠色學校的環境教育理念,希望能得到有關綠色學校的指引、以及更深入地了解校園環保設備及物料資訊。 是次赴港訪問的代表團成員包括來自環境保護局、教育暨青年局、能源業發展辦公室、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澳門中華教育會、澳門天主教學校聯會、中葡職業技術學校、下環浸會學校、聖若瑟教區中學、陳瑞祺永援中學、瑪大肋納嘉諾撒學校、聖家學校、澳門坊眾學校、培道中學、聖公會(澳門)蔡高中學、教業中學、庇道學校、澳門天主教海星中學、雷鳴道主教紀念學校、聖羅撒英文中學、九澳聖若瑟學校等部門和多所學校的代表。 環境保護局相信透過是次交流活動,除可借鑒鄰近地區在推廣綠色學校的成功經驗外,更希望能加強與學校在推動環境教育上的溝通聯繫,逐步與教育界建立更深層的環保伙伴合作關係,共同推進綠色學校計劃的開展,以進一步強化本澳環境教育工作。同時,這亦是港澳環保合作在宣傳教育範疇別具意義的合作項目,在結合港澳兩地的相關經驗後,令日後推行“綠色學校伙伴計劃”能事半功倍。局方希望藉計劃的推行,能將環保訊息由學校擴展至社區的每一個角落。
…
工務局密切監察樓宇狀況
就大纜巷福寧大廈個案,土地工務運輸局及土木工程實驗室早前已到場檢測,認為即使樓宇沒有即時危險,但有需要作密切監察。 福寧大廈位於大纜巷與大興街交界,屬舊式唐樓,自居民反映樓宇傾斜後,土地工務運輸局驗樓委員會與土木工程實驗室已先後到場檢測,樓宇結構仍屬安全。考慮該大廈已有一定樓齡及欠缺維修,為進一步掌握數據,有需要利用更專業儀器監察樓宇狀況,因此,土地工務運輸局現正進行監察服務的外判工作。
…
已有十一萬五千多人次接種流感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大流行警示維持在6級,嚴重程度為中等;本澳警示級別為第6級藍色,本地疫情為一般。 4月6日,因流感樣症狀而到仁伯爵綜合醫院急症室求診的兒童占兒科求診人數的55%,成人則占成人求診人數的25%。4月7日,沒有錄得甲型H1N1流感確診患者。此外,衛生局沒有接獲學校或院舍出現流感樣疾病群集性感染的報告。由去年6月18日至今,累計已有3606人確診感染新型H1N1流感,17名感染者患肺炎,4名感染者需要使用呼吸機治療,2名感染者死亡。衛生局仍在繼續密切監測學校、院舍和其他機構流感流行情況。 截至4月7日下午,本地沒有甲型H1N1確診患者需住院接受治療。 4月7日,有14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由去年11月23日至今,累計已有115587人次接受了H1N1流感疫苗接種。 (流感應變協調中心 24 小時熱線電話: 28700800 傳真: 28700863)
…
交通事務局將優化通商新街通行環境
交通事務局經收集居民意見後,將對通商新街的部分汽車及電單車泊位作出調整,其中包括把設置於通商新街16-24號靠近大廈出入口及商戶一側的汽車及電單車泊位,遷移至對面行人道,同時亦會增加路口的行人過路等候空間,改善居民的步行環境。 通商新街位於內港海傍區,街道兩側的行人道頗為狹窄,加上現有一些泊車咪錶柱安裝在行人道上,令到居民通行更為不便,有居民亦憂慮泊車位與大廈出入口太接近,導致居民出入受阻,容易產生安全隱患。交通事務局經派員到現場實地考察,並平衡各道路使用者的需要後,早前提出整治通商新街的方案,並通過街坊會向居民收集意見。 坊會及居民對有關方案進行討論後達成共識,支持把設置於通商新街16-24號靠近大廈出入口及商戶一側的汽車及電單車泊位,遷移至另一側沒有大廈出入口,相對較少居民途經的行人道,並把原來4個的咪錶位減至3個,以及將行人道之咪錶柱移至車道,以增加行人的通行及過路等候空間。 交通事務局現時正擬定有關工程方案,安排工程展開。待工程完成後,將繼續檢視現場的交通情況。歡迎居民繼續就區內的交通問題反映意見。
…
2010MIECF:國際綠色產業交流會本週五舉行
為促進泛珠三角地區與歐盟環保部門、業界和學術界的產官學交流,在 “2010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期間,於4月9日(星期五)下午3時半至5時半假座展覽館A舉行的“國際綠色產業交流會” 是本屆MIECF大會日程主要活動之一。 在MIECF期間舉辦是次交流會的目的旨在為澳門鄰近地區、泛珠三角省區與國際環保產業組織、企業等提供合作平台,加強泛珠地區與國際在環保產、官、學的交流聯繫,加快推進各地區市場對接。同時,通過泛珠三角地區、歐盟地區等海內外環保部門、企業代表、專家學者的直接交流對話,推動泛珠地區、澳門與國際市場等地在環保產業、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合作,共同開拓綠色商機。 屆時,來自內地(尤其是泛珠三角地區)、歐盟、澳門等不同地區的政府、企業和環保機構代表將就促進國際綠色產業合作進行討論。座談嘉賓包括: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學院郝雨凡院長(交流會主持人)、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蹇興超副廳長、海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周子華副巡視員、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區軍副秘書長、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氣候變化處付野秋處長、福建省環境保護産業協會劉國平副會長、英國綠色燃料公司主席Mr. Colin Hygate、葡萄牙MagPower Group董事 Mr. Jaime Domingos Ferreira Silva、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謝光武副處長、雲南師範大學張無敵教授、江西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唐志敏工程部主任、中國歐盟商會北京建設工作組主席Mr. Massimo Bagnasco、珠海博佳冷源設備有限公司王凱旋總經理、深圳市陸地方舟電動車有限公司劉曉靜副總經理、陸地移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Mr. Pedro Pestana de Aguiar及漢能電動車有限公司陳自創董事總經理。 交流會的參會對象包括本澳、泛珠三角省區、歐盟等各地環保產業組織、經貿部門、商會、企業界代表以及環保領域專家學者。查詢詳情,請瀏覽大會官方網站:www.macaomiecf.com 或聯絡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研究暨資料處關小姐 (電話:853-8798 9127)。
…
六標書參與“西灣大橋景觀照明之維修保養”開標
“西灣大橋景觀照明之維修保養(2010 年 7 月至 2012 年 6 月)”今(四月七日)上午九時卅分在土地工務運輸局四樓會議室公開開標,共收到七家公司六份標書參與競投,其中三份標書被接納,兩份標書被有條件接納和一份標書不被接納。被接納和有條件接納的五份標書所提出的造價,由二百六十多萬至一百九十多萬澳門元不等。 在是次公開開標中,有一份標書因欠交商業登記、無欠稅證明書、營業稅單、合作經營其中一間公司的社保供款證明、工地安全負責人履歷及培訓證書而不被接納。另有兩份標書被有條件接納,需在廿四小時內補交具公司蓋章的工地安全督導員證書副本、按招標方案重新提交有公司合法代表簽署且作公證認定的聲明書及具公司認別的相關文件。 “西灣大橋景觀照明之維修保養(2010 年 7 月至 2012 年 6 月)”合約的服務期為兩年(二十四個月),服務地點包括西灣大橋及其附屬設施,期限由二零一零年七月一日至二零一二年六月卅日。服務目的包括對西灣大橋上的景觀照明及相關供電系統作管理、定期檢查、日常維修保養及於發生意外事故或自然災禍後提供緊急搶修工作。 執行西灣大橋景觀照明維修保養工作的公司,需組織一支由具有一定專業資格及經驗的人員組成的專業維修保養隊伍。維修保養隊伍由一名項目統籌帶領,該名統籌需為具資格及經驗的註冊電機工程師,該維修保養公司需包括提供整項服務所需的人力資源、物料設備、交通及運輸工具、一切行政和文書費用等。
…
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本月將全面展開地基穩固工程
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第一期標誌性建築中央教學樓、圖書館工程已完成詳細勘探及填土工作,本月(4月)將全面展開地基穩固工程。澳大新校區建設協調委員會成員於上月底(25日)視察新校區建設現場,並聽取了管理及建設單位對建設情況的報告。 澳門大學新校區自國家主席胡錦濤主持奠基儀式後,各項工作加速有序地展開。特區政府並於2月成立了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建設協調建設委員會,高效協調工程項目的各方面工作,委員會成員一行於日前到橫琴島工地現場了解及關心工程進展。 新校區建設工程自1月13日土方回填工作開展以來,各區域的施工陸續有序進行,目前已完成填土(含吹沙)工程80多萬立方米,占第一次總填土工程量的71%,預計第一次的填土工程計劃4月底5月初全部完成,較原定計劃提前近1個月。 第一期標誌性建築中央教學樓、圖書館工程已完成詳細勘探及填土工作,按計劃開始了地質固結處理工程,預計在今年9月下旬開始土建工程建設,其他各棟單體建築的土建施工亦將於今年12月、明年3月分批開始並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建設協調委員會成員一行八人於上月底前往新校區建設工地現場進行工作會議,並在報告會上聽取管理及建設單位介紹項目的整體進度計劃部署、近期項目工作開展的情況及下階段工作安排等事宜。澳大新校區建設協調委員會成員對工程進度表示滿意,並表示將全力協調及配合項目的各項工作,與建設單位攜手合作,高效完成建設項目。 建設協調委員會成員包括來自不同範疇部門之代表,包括有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主任黃振東,行政長官辦公室顧問高展鴻,社會文化司司長辦公室顧問丘曼玲,澳門大學校董會主席謝志偉及校長趙偉,建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周惠民,財政局代局長江麗莉,以及擔任該委員會秘書長的運輸工務司司長辦公室顧問張國基等。
…
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全日制音樂技術課程快將截止招生
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二○一○/二○一一學年全日制音樂技術課程將於四月十五日截止招生,歡迎有志從事音樂專業的學生把握機會報讀,招生簡章及報名表可於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索取或於網上下載。 今届全日制課程招生對象爲初一、初二及高一學生,招收專業包括各類西樂、中樂及聲樂,學雜費全免。全日制音樂技術課程由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與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合辦,將音樂藝術技能與中學文化課程靈活、巧妙地結合,同時創造對外交流學習及演出機會,全面發展學生的多元潛能,為澳門培養優秀的專業音樂人才。 專業課程包括各種中西器樂及聲樂,並設有視唱練耳、音樂理論、音樂歷史、音樂欣賞及鋼琴副修樂器等。文化課設有中國語文、英文、數學、歷史、地理、電腦、體育、公民等學科。學校貫徹“課堂學習”與“演出實踐”並行的教學理念,除安排每週一次的演奏課檢視學習成果外,每年更舉辦大型公開演出《青春的旋律》,以豐富學生的演出經驗,展示音樂才華。本年度的演出將於四月十七日晚上八時假文化中心綜合劇院舉行。 學生完成相關課程後,將獲發本澳政府認可的初中、高中教育文憑和音樂技術證書,以及由澳門演藝學院和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聯合簽發的畢業證書,同時亦獲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統一頒發的全國性中專畢業證書,所頒發的文憑在澳門、國內乃至國際上均被認可。學生畢業後,可報考各地高等音樂學府繼續深造,同時也具備報考各地大學的資格。 澳門演藝學院二○一○/二○一一學年全日制音樂技術課程招生簡章及報名表,可於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索取(望德堂和隆街三十五號),或於網頁www.conservatory.gov.mo下載。查詢可電二八三五‧二七六五或二八三五‧二七六六。
…
盧家大屋展演不朽的傳統民間工藝
中國民間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全憑一代代工藝家辛勤不倦所作出的貢獻。新一期盧家大屋民間工藝活動,邀請到兩位傑出的江蘇省南通市工藝家吳元新及郭承毅,現場展演不朽的中國南通藍印花布及板鷂風箏工藝文化。 吳元新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蘇州大學碩士生導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三十年來竭力保護和傳承藍印花布紋樣和飾品,出版了《中國藍印花布紋樣大全》,並創立了中國藍印花布博物館,珍藏了大量明清以來藍印花布製品及圖片資料,是中國藍印花布的代表人物。吳元新指出,南通藍印花布是以純手工紡織的棉布為原料,以蓼藍草的天然顏色作染劑,再經人手刻板、刮漿、染色、刮灰等獨特的傳統工藝製作而成,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是次展示除有精美的藍印花布外,更有布偶玩具、衣帽、掛件,甚至旅行箱,滿足現代人生活所需。 另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通板鷂風箏,是一種可以“唱歌”的風箏,全因風箏上加有大小不同的哨口,放飛上天,嗡嗡震天,故有“空中交響樂”的美譽。工藝家郭承毅,現為南通風箏博物館副館長,自幼隨父親、著名南通風箏藝人郭文和學習,是南通郭氏風箏的傳人。郭承毅介紹時表示,南通地理位置特殊,濱江臨海,風特別大,尤以春天特別適合放飛風箏,故即使較重的板鷂風箏同樣可於空中自由起舞。板鷂風箏比一般風箏體量大,其形狀以六角形為主,多採用尼龍,又或絲綢配上皮紙作爲畫布,繪上色彩鮮豔的圖案,獨特之處在於綴有以葫蘆、果殼等以自然物料製成的哨口, 充分展現當地的民間生活智慧。 南通藍印花布及板鷂風箏兩項傳統工藝,由即日起至五月二日期間於世界遺產盧家大屋展演,歡迎市民前往欣賞,並把握良機參與周末舉行的多場工作坊,學習傳統風箏紥作及布藝製作。南通藍印花布工作坊時間為四月十日、十七日、二十四日下午三時;板鷂風箏工作坊安排於四月十一日、十八日及二十五日下午三時舉行,費用澳門幣二十元正。有興趣人士可致電八三九九‧六六九九電話預約或現場報名。更多盧家大屋民間工藝活動,詳情可瀏覽文化局網頁www.icm.gov.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