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海關搜查兩間涉嫌售賣翻版軟件的電腦店

海關接到市民舉報,指荷蘭園大馬路35號地下荷蘭園商業中心有店舖售賣翻版軟件及遊戲光碟,海關經調查後於本年11月23日採取行動,對該商業中心內兩間電腦店進行搜查,行動中共緝獲404張盜版遊戲光碟,11張盜版電腦程式光碟,假冒「APPLE」品牌手提電話保護套5個及藍芽耳機3個,1台用作燒錄盜版遊戲光碟之電腦,帶走2男1女協助調查,1名女子為其中一間店舖之企業主,57歲,1名男子為另一店舖之企業主,34歲,另一名男子為股東關係,3名嫌案者亦為兩間店舖之股東。有關人士被控違反97/99/M號法令所核准之《工業產權法律制度》、43/99/M號法令《著作權及有權利制度》之刑事罪行,一經定罪,處最高兩年徒刑或科二百四十日罰金。另其中一間店舖同時違反51/99/M號法令《電腦程序、錄音制品及錄像制品之商業及工業活動》之行政違法。


演藝舞校舉辦工作坊 拓寬學生藝術新視野

澳門演藝學院舞蹈學校於日前 (十一月二十日及二十一日) 特邀請美國紐約編舞家彼得‧凱爾(Peter Kyle)及聲音藝術家詹姆斯‧迦佛(James Bigbee Garver) 來校舉辦了兩場「第四屆跳格國際舞蹈錄像節」之“當代舞工作坊”和 “舞蹈錄像編舞及拍攝工作坊”。 舞蹈錄像是一種結合了舞蹈與錄像兩種藝術元素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展現舞蹈在影像這個虛擬空間的無限可能性,由兩位經常在世界各地策劃舞蹈和表演相關的工作坊及創作駐場計劃的美國紐約藝術家主持。在當代舞工作坊中,導師主要以當代形體作為基礎,讓學生們充分地運用和發揮個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幻想的“空間”中探索出舞蹈的無限可能。緊隨工作坊之後,導師和學生們走進宋玉生公園進行戶外拍攝,採用自然光不打燈,全程只用一個鏡頭的簡約主義錄影手法,配以公園的自然情境作即興創作編舞,用鏡頭探索學生們舞動的身體和空間,讓學生從中體驗了一次既有趣又好玩的舞蹈錄像的難忘經驗。 是次專題工作坊不但能提昇本澳的文化藝術形象,更有效向外宣傳本澳舞蹈藝術教育,編舞家彼得‧凱爾對舞蹈學校學生非常讚賞,並認為他們訓練有素、熱愛舞蹈。而在「舞蹈錄像編舞及拍攝工作坊」中師生們所創作的迷你舞蹈錄像,經製作後,作品將於國際舞蹈錄像展中巡迴播出,帶領觀眾進入一段清新又有趣的澳門舞蹈錄像之旅。


發言人制度務實推動訊息發佈工作

特區政府助理發言人陳致平今(24)日重申,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目的,是透過制度化的建構,更公開和便捷地發佈訊息,讓公眾更了解政府的政策措施和運作。 陳致平表示,發言人制度並不應局限由誰人或以何種方式進行發佈工作,更重要的是該制度作為各政府部門的支援角色,培訓人員、收集資訊,協調及連繫各部門的訊息發佈工作,以務實的態度,實事求是,有針對性、專題性地舉行記者會,快速回應社會及傳媒的需求。 他進一步介紹,在政府發言人制度下,現時各範疇或部門均經常共同舉行內部會議,因應公眾和傳媒的需求,對訊息發佈及是否需舉行新聞發佈會進行評估,視乎情況及需要由發言人辦公室協調召開跨部門記者會,或由個別部門進行訊息發放。他補充,各部門更掌握本身職權範圍內的政策及資訊,由他們即時向公眾作出回應,效果會較佳,且做法較為務實。 被傳媒問及新聞發言人會否舉行例會,陳致平指政府對此持開放態度,會積極考慮和研究傳媒的訴求,但參考其他地區的經驗,無設定主題的發言人例會,效果不太理想,且不受傳媒歡迎,反而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有針對性地及專題性地舉行記者會,快速回應公眾及傳媒所關心的議題,則更為務實。


澳門樂團聯合國天籟音樂會演出成功 專業水平精彩表演獲肯定

應聯合國邀請,澳門樂團聯同亞太地區優秀樂團演出的 “學術影響力項目”《天籟》音樂會,日前(十一月十九日)假紐約聯合國總部聯大會議廳舉行,澳門樂團十一位音樂家參與演出。音樂會順利成功,獲得聯合國各國代表的高度讚揚。 是次演出由聯合國、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亞太地區交響樂團聯盟和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及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親邀演出,由來自澳大利亞、日本、蒙古、新加坡、中國、香港及澳門等十四個國家和地區的六十五名樂師組成“聯合國亞太地區聯合交響樂團”,澳門樂團共十一名音樂家應邀參演。樂隊在澳門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呂嘉和國際著名音樂家譚盾的指揮下進行了精彩演出,演繹《梅花三弄》、《茉莉花》等多首具東方色彩作品,得到在場各國代表的熱烈讚賞。 此次澳門樂團派往演出的樂師,大部分於音樂會中擔任樂隊各聲部的聲部長,在樂隊發揮了積極作用。樂團的專業表現及精彩演出獲亞太地區交響樂團聯盟和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主席郭珊的高度評價,郭珊特別感謝澳門特區政府和文化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以及澳門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呂嘉和樂隊經理汪加的帶領,澳門樂團經過嚴格訓練、高質素的音樂家成為演出支柱之一,同時讚賞樂團對東西方經典與現代曲目的掌握以及精湛的演繹技巧。此外,澳門樂團團隊在活動組織上表現了高度合作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是次澳門樂團與亞太地區優秀樂團中西精英聯合演出的音樂會,成功地把“學術影響力”和 “東方元素”展現世界,同時展示了澳門樂團的獨特魅力。澳門樂團將於本周六(十一月二十七日)啟程前往內地,參與廣州亞運會閉幕文藝演出,以及展開第八次內地巡演,前往青島、濟南、合肥、鄭州及武漢等地表演。


旅遊學院學生參與考古工作 培養本澳文化遺產管理者

文化局現正於聖保祿學院遺址的考古工作,日前吸引了澳門旅遊學院文化遺產管理與保護課程二年級學生前往學習,透過實地考察、親手操作,讓學生了解本澳文化遺產的發掘、保護及管理工作,增加了專業知識,提高了文保視野,收獲甚豐。 為增加青年對澳門城市發展歷史的了解,加深認識大三巴在中西文化交流歷史核心的演變過程,文化局於九月舉辦聖保祿學院遺址考古青年工作坊,本澳青年積極參與,課程已於不久前圓滿結束。是次旅遊學院修讀文化遺產管理課程的學生一行近四十人,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聖保祿學院遺址考古現場,實地學習操作考古工作。文化局安排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在現場悉心指導。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唐研究室專家朱岩石介紹時指出,聖保祿學院遺址目前挖掘到的大部分文物為明、清時代的磚瓦,初步判斷發現有部分較為完整的清朝瓷片。期間學生就多個有關考古工作的問題踴躍提問,專家逐一給予解答;學生又在專家的指導下手執工具,進行了初步的“撥泥”、“扒沙”、“刮土”、“掃瓦”等基本工作,有學生齊心合力挖掘出半隻破裂的碗底,認真嚴謹的態度和正確的挖掘手法,獲得專家稱讚。 曾經參與過九月份青年工作坊的勞姓男同學表示,對於澳門歷史城區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他感到興奮的同時,更增加了一份責任感。他又指出,學院的課程以理論為多,希望可以多些參加這類型的實地學習,提升專業知識。談到將來的就業方向,他表示身為澳門人,十分希望將來有機會可以參與本澳文化遺產的管理及保護工作,為保護澳門文化遺產作出貢獻。陳同學則表示,自己對考古及文遺研究十分有興趣,惟現時本澳缺乏這一專業範疇的相關工作機會,對將來就業感到不太確定。他對於可以參加文化局是次的專業考古工作表現雀躍,直言這類型的實地學習及專家講解,大大擴闊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填補了課程理論以外的不足。 文化局表示,讓學生參與是次考古的目的,是希望可以讓本地學生多些了解考古工作的操作流程,體會文保工作的科學性和嚴謹度,從教育方面提高本澳青少年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鹹潮影響加劇 下周恢復發放鹹度訊息

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組長黃穗文表示,今冬明春鹹潮情況雖較去年遲出現,但不利因素仍然存在,未來鹹潮情況或會加劇,決不能掉以輕心。為讓居民適時掌握自來水鹹度以作好準備,小組將由下周起恢復向公眾發放鹹潮資訊。 黃穗文在出席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客戶聯絡小組會議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下稱小組)早前拜訪廣東省水利廳及珠江水利委員會後,獲悉今年上游水庫的蓄水情況較去年同期樂觀,且今冬明春鹹潮期較去年推遲出現約兩個月,但平崗泵站自上周起開始受週期鹹潮影響,取水點的原水鹹度部分時間已超過250度,加上預測來年降雨量偏少,未來自來水鹹度會有所增加。 鑒於鹹潮情況開始加劇,由下周起,小組將透過澳門電視台及電台的新聞時段,每日公佈當天的自來水鹹度。同時,有關自來水鹹度等鹹潮訊息會上載至多個官方網頁,包括特區政府入口網站、小組網頁、民政總署化驗所網頁以及新聞局網頁。市民亦可透過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的鹹潮資訊網了解未來數天自來水鹹度預測。 因應鹹潮形勢的變化,珠江防總已制訂2010至2011年度水量調度計劃,並已作好全面部署,有關計劃待國家防總審批後,便會馬上實施,以保障澳門及珠海等地的供水安全。特區政府會密切與內地有關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務求獲取最新水情變化及資訊;小組呼籲全澳市民在關注鹹潮資訊的同時,亦需留意在日常生活中奉行節約用水的原則,善用寶貴的淡水資源,從行動上支持和回饋祖國以及內地部門為保障澳門供水安全所作出的努力。


高士德下水道重整工程快將動工 週日舉行公開介紹會

土地工務運輸局在接見提柯坊會負責人時透露,高士德大馬路下水道重整工程快將動工,局方並會聯同交通事務局於週日(11月28日)早上11時30分假三盞燈圓形地舉行公開介紹會,向公眾介紹工程施工及臨時交通措施,呼籲高士德區的市民和商戶踴躍出席,了解工程期間的安排。政府會盡量妥善安排施工期間的措施,將工程對市民和商戶的影響減至最低。 提柯坊會理事長吳錦清、副理事長兼社會事務部部長陳炳洪、常務理事趙文炎及羅寶泉、秘書李國樑與華暉閣小業主代表一行7人昨日(23日)早上拜訪土地工務運輸局,由副局長劉振滄、基礎建設廳廳長朱惠明等接見。 會議上,華暉閣小業主代表就該大廈渠網的維修問題諮詢局方意見,與局方商議有關維修工程如何配合高士德大馬路下水道重整工程的開展,局方承諾會跟進及盡量提供專業上的協助,以便小業主能展開大廈渠網的維修工作。
劉振滄指出,由於高士德大馬路現有的管網已呈現老化,且排水能力不足,難以應付高士德區日增的商業和生活污水。因此,土地工務運輸局決定更換現有的舊式管道,改善區內的水浸情況。 他表示,經今年上半年的問卷調查和落區介紹後,居民普遍支持工程並期望能盡快開展,因此,土地工務運輸局將於短期內啟動工程,具體工程施工及交通安排將於週日舉行的公開介紹會上公佈。 劉振滄感謝坊會和高士德商戶以至居民為高士德下水道整治工程提供了眾多具參考性的意見和建議,期望坊會和居民在工程期間繼續反饋意見,讓政府進一步完善施工期間的安排。


財政局網頁每月公佈房地產信息

隨著本澳經濟近年蓬勃發展,房地產市場交投活躍,公眾對樓宇買賣資訊日益關注,為落實「促進房地產市場可持續發展工作小組」早前有關完善房地產市埸信息披露機制的建議,自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底起,財政局將於每月底透過該局網頁公佈上月份申報結算資產移轉印花稅住宅單位的統計資料,讓公眾及時掌握相關資訊,增加交易透明度,以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財政局每月公佈的資料包括:依樓宇所在區域(據統計暨普查局分區資料)、樓齡、樓宇高度等標準劃分的住宅單位上月成交量,以及成交單位的平均每平方米樓價和平均實用面積等。公眾亦可透過簡易的搜尋功能,輸入或揀選欲查詢樓宇所在街道的名稱或設定查詢期間,作進一步查閱。有關詳情可瀏覽財政局網頁www.dsf.gov.mo 或致電2833 6886查詢。


「傳承展新姿-澳門回歸成就展」今日隆重開幕

「傳承展新姿-澳門回歸成就展」今(24)日上午於綜藝館隆重開幕。行政長官崔世安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等主禮嘉賓主持了成就展開幕儀式,並率先參觀了展覽。 展覽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主辦,新聞局承辦,民政總署協辦;展覽以活潑及多樣化的手法,全面展示在祖國的大力支持、特區政府的領導和澳門全體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澳門回歸以來在不同領域的發展和成就。 新聞局局長陳致平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成就展彰顯了「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是澳門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和動力泉源、國家的富強和中央的支持是澳門繁榮穩定的強大後盾。同時,透過重溫澳門與祖國同舟共濟、分享喜悅的共同經歷,深深體現澳人深厚的愛國愛澳情懷。 他指出,「成就展」系列展覽去年12月率先於北京舉辦,今年4月起再陸續在內地多個城市巡迴展出,向不同省市的居民推廣及分享澳門回歸十年歷程中的喜悅和成就,並藉此廣集內地同胞的祝福,今天帶回澳門壓軸展出。 他強調,我們將可以在今次展覽中,看到內地同胞對特區和澳人的誠摯祝願,直接感受國家和同胞們對我們的關愛,進一步拉近特區與祖國、澳門居民與內地同胞血脈相連的關係和感情。 陳致平又表示:「展覽講述的是全體澳人的故事,是所有澳門居民共同走過的特區成長歷程,在感到欣喜和自豪的同時,讓我們更為緊記及感謝祖國對澳門的關懷和支持,並展望未來,繼續為祖國和特區更美好的未來作出貢獻。」 「傳承展新姿-澳門回歸成就展」於綜藝館舉行,在約900平方米的展廳裏,將分為「一國兩制」、「家國情懷」、「特區新貌」和「祝願澳門」四個主題區,並透過基本法電子書、蓮花池、城市規劃模型、祝福留言設備等不同形式的多媒體手法,讓觀眾對澳門回歸以來在各領域的變化、發展和成就有一個立體、全方位的體驗和感受。展覽今日中午12時向公眾開放;展期至12月15日,每天開放時間由上午10時至晚上8時,展場將有精美紀念品派發,歡迎市民蒞臨參觀。


社屋輪候家團住屋補助申請月底結束 房屋局呼籲合資格者限期前提出申請

為繼續在財政上支持社會房屋輪候總名單中獲接納輪候家團,減輕有關家團的住屋負擔,特區政府已將《社會房屋輪候家團住屋臨時補助發放計劃》延長至明年8月31日,並適當地放寬收入上限和調升補助金額,讓更多輪候家團受惠。該計劃的申請期至本月30日前,房屋局呼籲合資格的申請家團儘快於限期前提出申請。 新一期的《社會房屋輪候家團住屋臨時補助發放計劃》共發放12期,每月一期,1至2人家團的補助金額由每月750元升至1,050元,3人或以上則由每月1,100升至1,600元。 凡符合8月8日第69/88/M號法令第三條或第25/2009號行政法規《社會房屋的分配、租賃及管理》第三條所定的一般要件的社會房屋輪候總名單內的獲接納輪候家團,且非為社會房屋承租人或社會房屋承租家團的成員,均得申請住屋補助,但申請家團的每月總收入不得超過法規所載之金額(詳見附表)。 此外,2009年社會房屋申請確定輪候名單有4,800份申請被接納,有關輪候家團已獲豁免提交證明文件,只需填妥該計劃的申請表及於申請期內交予房屋局,即可獲發補助。凡受惠該計劃的家團均無須重新提交申請表,將繼續獲發住屋補助。目前,連同2009年的申請,社會房屋輪候總名單內的獲接納輪候家團共9,928個。 而截至本月15日,房屋局收到申請表共3,151份,當中1,594份申請已成功獲批給補助,因不符合申請資格不獲批給的有5份,此外,尚有1,552份正在處理中。 根據房屋局資料顯示,2008年及2009年住屋補助之申請及處理情況中,在當時5,675個社屋輪候家團中,2,940個社屋輪候家團,佔51.8%申請住屋補助,最後成功獲批補助的則有2,507個家團。特區政府放寬申請「住屋補助」之收入上限後,預計將協助更多社屋輪候家團,紓緩該等家團因通脹及樓宇租金上升帶來的生活壓力。 申請補助須於2010年11月30日或之前透過向房屋局提交已填妥及簽署的申請表,有關《社會房屋輪候家團住屋臨時補助發放計劃》的申請表及填表指引,市民可直接前往房屋局索取或於房屋局網頁www.ihm.gov.mo下載。如有任何疑問,可致電房屋局2859 4875查詢。 附表:臨時補助申請家團每月總收入上限
(* 請參閱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