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導航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入口網站

新聞

顯示模式: 網格 列表

張國華司長巡視關閘及路氹邊境站

保安司司長張國華率員巡視關閘邊檢大樓及路氹邊檢大樓,了解通關狀況及便民措施,鼓勵各級人員繼續努力,提供卓越的出入境服務。 10月26日上午,保安司司長張國華在治安警察局局長李小平、保安部隊事務局局長潘樹平等有關負責人的陪同下,先後前往了關閘邊檢大樓及路氹邊檢大樓巡視。保安司司長不僅在現場視察了各驗證櫃檯的操作情況,以及自助通關系統的運作狀況,亦對在不同崗位執勤的人員表示慰問,期間,他還專門察看了供持不同證件的非本地居民使用的自助過關系統,以及關閘邊境站為方便跨境學童上學而開設的「學童專用通道」。 張國華司長在參觀視察的過程中表示,保安當局一向注重出入境管理,不斷提高通關能力。他提醒有關部門及人員在增加硬件設施及升級自助過關系統功能的同時,亦要提升管理及服務水平;他對於「學童專用通道」的開設表示讚許,並鼓勵繼續研究其他便民措施,貫徹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隨著粵澳兩地經貿往來的增加,經蓮花大橋的客、貨流量亦將加大,張國華司長指示路氹邊境站的同事們確保有效的出入境管理,以及為橫琴島的建設提供支持和通關便利。


2009年度醫療補貼計劃初步評估完成 居民保健意識漸高

隨著2009年度醫療補貼計劃的完滿結束,當局進行了初步評估,藉此了解“醫療券”自推出以來,市民對社區醫療服務需求及消費模式的轉變。2009年度醫療券最後階段的結算工作已於本年9月30日屆滿,整個計劃共有457,895名市民印券,當局回收券量逾410萬張,使用率達九成,涉及補貼金額約澳門幣兩億六百萬元。衛生局數據顯示,市民使用“醫療券”的消費習慣以診治小病和保健為主,自用率高達84.26%,其中用於中醫保健佔48.92%;其餘則選擇到西醫、牙醫或綜合診所進行身體檢查或診治小病。從數據中,衛生局亦進一步了解市民行使轉移權限的情況。當中移轉給父母的最多,移轉給配偶的情況較少。根據從各類醫療服務回收醫療券情況中,市民在西醫服務方面分次使用及移轉醫療券的比例較高,醫療券在此類別所發揮效用顯著。 計劃推行初期,當局發現部份業界存在對醫療券使用設限制條件或徵收手續費等不規則情況後,隨即加強宣傳、敦促私人衛生單位服務場所張貼使用須知、展開巡查等多管齊下的措施,完善監管機制。至於中藥房接受“醫療券”購買參茸海味的行為,雖然查證難度較高,但當局亦採取主動監察和巡查的措施,追蹤不規則行為。當局在2009年度計劃內共與5個私人衛生單位解除協議,其中4個為中藥房的坐堂中醫。此外,當局亦向48位醫生發出書面忠告需進一步加強執業場所的衛生條件、保存病歷及處方記錄的規範;經過逾一年的巡查及複查行動,不規則情況已大幅減少。 2010年度計劃自本年8月1日啟動至今,已累計逾29萬人印券,即逾半數的合資格受惠人士印取了醫療券,顯示計劃繼續獲得市民支持。至於業界的參與度亦為理想,現時已有623個私人衛生單位共1015位醫生成功加入本年度計劃,其中以西醫比例最多,其次是中醫及綜合診所。為進一步加強監管業界回收醫療券的不規則行為,當局已啟動了恆常的巡查機制。首季度已向70個單位進行巡查,當局將於本年11月展開第二季度的常規巡查,確保所有參與單位均符合計劃各項規範,尤其關於保存病歷及處方記錄、執行《中醫藥物名冊》等情況。截至目前,在常規巡查時被發現存在不規範行為的單位共有31個,其中3個單位因被發現存在違規行為而須向當局提交書面解釋,現時已被解除協議的有1個單位。


黎祖智參觀澳門館

澳門國際研究所主席黎祖智日前率代表團往上海參觀世博會,並到澳門館和德成按參觀,期間得到上海世博澳門籌備辦公室主任楊寶儀的熱情接待。
黎祖智表示,恭賀特區政府成功完成上海世博的澳門項目,認為土生葡人作為澳門的一份子感到很自豪。他又指出,對於中國可辦如此成功和大型的世博會,讓他感到驚訝的同時,欣喜中國的發展迅速。
楊寶儀指出,在中央大力支持下,「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落實,土生葡人在澳繼續安居樂業。她表示,澳門館和德成按的設計,中西文化各有特色,文化交融度高;而土風舞、葡國雞和葡萄牙特色建築等,亦真正反映澳門的現實情況。
黎祖智在參觀期間讚揚澳門館和德成按的設計特色,如美不勝收的葡式地磚花紋地毯,全館內外中西文化巧妙結合,反映澳門獨特的地區色彩。最後,他特別恭賀澳門館能獲得「紅點設計大獎2010傳播設計獎」和「第46屆芝加哥國際傳播影視展銀獎及優異獎」等多項國際性大獎。


本澳舉辦「第47屆亞太區民航局局長會議」,探討空中航行、航空安全、航空與環境等多個議題

為配合特區政府發展澳門成為亞洲會議展覽中心的目標,澳門特別行政區民航局成功向國際民航組織申辦「第47屆亞太區民航局局長會議」。會議將於10月25日至29日在本澳舉行,主要目的是藉亞太地區民航首腦聚首的大好機會,共同撿視過去一年在航空領域各個範疇内發生的重要事情,以航空業監管者的角度,探討如何更好地面對新舊問題,並尋求達成共識,統一制定解決區域内問題的有效方針政策。會議吸引了超過260名來自42個亞太地區的民航首腦、官員及國際性組織的高層人員。民航局將代表澳門於會議發表7份文章。 第47屆會議的主題是“於困境中,共同為航空業的復甦及促進發展而努力(Through the Turbulence, Working Together for the Recovery and Enhanced Development of Aviation)”。為期五天的會議將檢討上屆會議所訂立的工作項目的執行情況,並按照以下七大議題:一. 空中航行規劃及實施、二. 通訊、導航、監測系統及空中交通管理的活動、三. 航空安全、四. 航空保安、五. 航空運輸、六. 航空與環境、七. 區域合作,就各成員國及地區,以及國際性組織提交超過100份的文章進行討論。 會議的開幕儀式於25日早上九時正舉行,由行政長官崔世安主禮,其他嘉賓包括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主席Roberto Kobeh González、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高燕女士、中國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特派員盧樹民先生、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國際民航組織亞太區總監Mokhtar Awan、民航局局長陳穎雄,以及與本澳航空業相關的政府部門及業界等代表。 全球航空業於2008年受國際金融海嘯影響面臨着不少挑戰,自2009年中旬國際航空運輸業開始復甦,並於2010年第一季錄得強勁增長,但增幅隨後呈現緩慢。縱觀世界各地,由於亞太區的航空運輸需求強大,其錄得的增長較其他地區為高。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亞太區於未來十年的運輸量將是全球各地區之冠,而亞太區的航空貨運量將接近全球總運量的百份之五十。另外,根據國際民航組織作出的2005年至2050年的預測,亞太區每年的客運量平均增幅可達百份之5.8,將較全球平均增幅的百份之4.6為高。為配合國際航空運輸量的增加以及面對未來的挑戰,民航局將以第47屆會議的主題發表一份文章,探討區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鼓勵各成員國或地區必須攜手合作,共同為促進全球航空業的發展而努力。 除上述文章外,民航局亦將就其他的討論議題發表6篇文章,包括航空運輸旅客權益法規、自願事故報告系統的執行、澳門參與全球保安審計計劃的經驗、澳門國際機場標示增強的執行情況、內地與澳門民航當局的技術合作、以及澳門國際機場新通訊、導航、監視系統以及機場設施的更新等。 出席是次會議的亞太區成員國及地區共34個,國際性組織共8個,包括、澳洲、孟加拉、汶萊、柬埔寨、加拿大、中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斐濟、法國、法屬波利尼西亞、印度、印尼、日本、韓國、老撾、馬來西亞、蒙古、緬甸、尼泊爾、新赫里多尼亞、新西蘭、巴基斯坦、巴布亞新畿內亞、菲律賓、韓國、薩摩亞、新加坡、所羅門群島、斯里蘭卡、泰國、英國、美國、越南、國際民航組織、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歐洲航空安全局、國際商用航空協會、世界氣象組織、民用空中航行服務組織、國際航空飛行員聯邦協會及太平洋航空安全組織。與會人士超過260人。 「亞太區民航局局長會議」為該地區民航界一年一度的政府高層次大型會議,每年的會議由成員國或地區向國際民航組織申辦。


石排灣馬路部分路段周三及周六短暫封閉

因進行爆破工程,路環相關道路將續於本月27日(周三)及30日(周六)短暫封閉,交通事務局呼籲駕駛者留意有關交通改動。 配合土地工務運輸局於路環石排灣石礦場開展土地平整工程,介乎和諧圓形地與石排灣圓形地之間的一段石排灣馬路,將於本月27日(周三)及30日(周六)每日上午11時20分至中午12時封閉交通及禁止泊車。 交通事務局提醒駕駛者留意有關交通改動,並應遵守路上所設置的臨時交通標誌及服從交通警員指揮。如欲了解是次臨時交通改動詳情,可登入交通事務局網頁www.dsat.gov.mo或交通地理資訊網traffic.gis.gov.mo。


衛生局公佈《減重1萬磅》比賽得獎名單

由健康城市委員會、衛生局主辦、體育發展局協辦的《減重1萬磅》比賽日前已舉行了抽獎儀式,共抽出30名得獎者。得獎者可於今年11月1日至11月14日辦公時間內,帶同澳門居民身份證前往位於新口岸宋玉生廣場335王341號獲多利中心7樓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領獎。 《減重1萬磅》比賽舉辦目的旨在提高市民對自己體重的關注,鼓勵市民透過運動及均衡飲食來控制體重,從而減低患上慢性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風險並提高生活質素。由7月1日起,參賽者經過12週的比賽時間,能夠減重達5%或以上者,便可參加抽獎。比賽最終共有46名參賽者成功達標,符合抽獎資格。 抽獎儀式於本月22日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培訓室舉行,由健康城市委員會秘書長陳丹梅醫生及體育發展局運動醫學中心蘇立中醫生合共抽出30名得獎者。得獎名單如下: Wii及Wii Fit Plus共10名:林加持、徐志文、原家和、翁勝娥、區仲寶、郭繼發、鄧潔珊、龍麗英、Leong Fong I、黃少芬。 摺合式單車共10名:高德然、黃天平、李嘉敏、施莉莉、董志榮、黃智文、江銳輝、Ip Weng In、Leong Sin Cheng、李淑黎。 體育用品禮券共10名:羅美雲、羅瑞文、梁芷媚、黃金鈿、李慧玲、周惠玲、林曉彬、Lao Kun Wa、梁婷姿及陳振輝。 各得獎者將有專人通知;得獎名單亦會上載到衛生局網頁,供公眾查閱。如有任何查詢,請於辦公時間聯絡李小姐,電話:8504 1461。


文化局將展開仁慈堂老人院外牆修繕工程

文化局將於二○一○年十月二十七日起展開仁慈堂老人院外牆修繕工程,修繕期間將於外牆塔建排柵及覆蓋帆布,但不影響該建築物的正常使用,有關工程預計今年年底完成。


二零零九年飲食業調查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09年有營業的飲食店舖及街市熟食檔合共1,615間,較2008年增加47間,包括1,570間飲食店舖及45間街市熟食檔。2009年在職員工共19,738人,增加764人,較2008年上升4.0%;行業的營業額及其他收益與總支出為47.9億元(澳門元,下同)及44.3億元,分別增加6.5%及5.0%。此外,反映行業對經濟貢獻的增加值總額為18.9億元,上升9.7%;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較2008年增加8.0%至2.5億元。 2009年有營運的飲食店舖有1,570間,較2008年增加46間;在職員工共19,656名,升幅為4.0%;飲食店舖的營業額及其他收益為47.8億元,較2008年上升6.6%。 飲食店舖的總支出為44.2億元,較2008年增加5.0%。按支出項目統計,購貨(17.9億元)、員工支出(15.3億元)和經營費用(11.1億元) 分別上升7.8%、5.6%和0.2%。增加值總額及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分別為18.9億元及2.5億元,較2008年分別錄得9.8%及8.0%的升幅。 飲食店舖以食肆為主,共1,235間(佔總數78.7%),較2008年增加41間;在職員工共12,622名,上升7.5%。食肆的營業額(28.6億元)和支出(26.3億元) 較2008年分別上升7.8%及7.3%。 2009年有營業的街市熟食檔共45間,較2008年增加1間;在職員工共有82名,並沒有聘用有薪酬員工;營業額和支出分別為1,452萬元和876萬元,較2008年分別減少4.8%及9.3%;而街市熟食檔的增加值總額為581萬元,跌幅為4.6%。 飲食業調查的統計範圍包括在2009年領有營業准照的酒樓、餐廳、食肆、飲品店及街市熟食檔;不包括由酒店經營的餐飲設施,以及街邊攤檔。


二零零九年飲食業調查

根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09年有營業的飲食店舖及街市熟食檔合共1,615間,較2008年增加47間,包括1,570間飲食店舖及45間街市熟食檔。2009年在職員工共19,738人,增加764人,較2008年上升4.0%;行業的營業額及其他收益與總支出為47.9億元(澳門元,下同)及44.3億元,分別增加6.5%及5.0%。此外,反映行業對經濟貢獻的增加值總額為18.9億元,上升9.7%;固定資本形成總額較2008年增加8.0%至2.5億元。 2009年有營運的飲食店舖有1,570間,較2008年增加46間;在職員工共19,656名,升幅為4.0%;飲食店舖的營業額及其他收益為47.8億元,較2008年上升6.6%。 飲食店舖的總支出為44.2億元,較2008年增加5.0%。按支出項目統計,購貨(17.9億元)、員工支出(15.3億元)和經營費用(11.1億元) 分別上升7.8%、5.6%和0.2%。增加值總額及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分別為18.9億元及2.5億元,較2008年分別錄得9.8%及8.0%的升幅。 飲食店舖以食肆為主,共1,235間(佔總數78.7%),較2008年增加41間;在職員工共12,622名,上升7.5%。食肆的營業額(28.6億元)和支出(26.3億元) 較2008年分別上升7.8%及7.3%。 2009年有營業的街市熟食檔共45間,較2008年增加1間;在職員工共有82名,並沒有聘用有薪酬員工;營業額和支出分別為1,452萬元和876萬元,較2008年分別減少4.8%及9.3%;而街市熟食檔的增加值總額為581萬元,跌幅為4.6%。 飲食業調查的統計範圍包括在2009年領有營業准照的酒樓、餐廳、食肆、飲品店及街市熟食檔;不包括由酒店經營的餐飲設施,以及街邊攤檔。


二零一零年九月入境旅客

統計暨普查局的資料顯示,今年9月入境的旅客及非澳門居民共2,457,149人次;旅客總數有1,839,375人次,按年增加8.9%。不過夜旅客為970,605人次(佔總數52.8%),其中481,269人次為內地旅客。 按旅客的原居地統計,中國大陸旅客有894,807人次(佔旅客總數48.6%),較去年同月增加1.9%;其中以個人遊方式來澳的則按年減少3.8%至341,036人次。香港(598,356人次)、中國台灣(101,698人次)及印尼(34,087人次)旅客按年分別錄得21.5%、5.5%及13.3%的升幅,而日本(40,547人次)旅客則減少9.4%。 今年首3季入境旅客總數達18,588,579人次,較2009年同期增加17.1%。主要客源為中國大陸(9,807,808人次)、香港(5,607,916人次)、中國台灣(991,881人次)及日本(311,921人次)。不過夜旅客為9,667,038人次,佔總數52.0%。 按入境方式統計,今年首9個月經海路入境旅客為7,654,051人次,按年增加20.8%;經外港碼頭入境的旅客較去年同期增加7.8%至4,746,884人次,香港及中國大陸旅客分別佔52.6%及23.2%;經氹仔臨時客運碼頭入境的有2,648,012人次,升幅為53.6%。 經陸路入境旅客有9,709,661人次,較去年首3季增加15.8%;從關閘入境旅客有8,885,203人次,中國大陸及香港旅客分別佔78.8%及14.1%。 經空路入境旅客為1,224,867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5.7%。從澳門國際機場入境旅客有1,209,372人次,升幅為6.5%;旅客主要來自中國台灣、中國大陸及馬來西亞,分別佔38.1%、30.6%及7.1%。